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思想政治理論課論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68K

思想政治理論課論文

思想政治理論課論文篇一

《關於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中的公共關係意識》

論文摘要:隨着我國政治、經濟、科學文化和教育事業的迅速發展,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和教學也面臨了許多新的變化和新的情況,面臨了許多新的問題,因此,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就成為了每一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所必須解決的問題。公共關係意識是一種文明的、進步的、現代的思想和觀念,公共關係意識的樹立和強化對於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對於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而言都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的。

論文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公共關係;意識

公共關係意識就是公共關係觀念和思想,是一種傳播、交流、溝通、創新、科學、服務、責任、形象、互惠的觀念和思想,是一種文明的、開放的、進步的、現代的經管理思想和觀念,是人類文明生活和工作的觀念和意識。隨着我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教育事業的不斷髮展,隨着人們思想的不斷進步,高等學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也存在有不斷改革不斷髮展的問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也必須要與時俱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也必須要樹立和強化公共關係意識即樹立和強化溝通意識、服務意識、責任意識、科學意識、形象意識等公共關係意識。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説是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同時也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效果的一種重要手段。

一、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中的溝通意識

溝通是組織行為學中的概念,也是現代公共關係學的一個基本概念,它是指人與人之間傳遞思想和交流信息的行為。從現代的、科學教育的角度而言,師生之間的教與學就應該是人與人之間傳遞思想和交流信息的行為,而決不應該是居高臨下的,單純的給予,甚至是所謂的“強硬”的、“必須”的“灌輸”。所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就必須要樹立和強化溝通意識,增強溝通能力和溝通效果。在教育教學中,溝通意識又體現為這樣幾個方面:

1.尊重學生的意識

一般而言,尊重他人是相互尊重的前提,任何正常的人都有獲得尊重的需要,人都會本能地維護自尊,並期望得到社會和他人的承認和尊重。這是一種需要,當這種需要獲得滿足時就會產生價值感、愉悦感,從而處於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這樣,作為溝通的一方在這種良好的心理狀態下便會自覺地向對方回敬以同樣的尊重和重視。所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一定要有尊重學生的意識。尊重學生,首先要熱愛學生,熱愛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和教學,只有這樣,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才能夠有良好的心理狀態,也只有這樣,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才能在良好的心理狀態下積極主動地營造出一種和諧的課堂氣氛,從而使學生也處於良好的心理狀態下,並自然而然地尊重老師,重視課堂。相互的尊重和因此而產生的相互的愉悦、欣賞和吸引就意味着良好的課堂氛圍和良好的溝通心態以及由此而產生的良好的溝通狀態。

2.平等與民主意識

從現代的科學教育的教與學的關係而言,教師與學生雙方之間是一種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關係,是相互聯繫和相互依存的兩個方面,這兩個方面的相互聯繫和相互作用便構成了師生之間教與學這個共同的活動過程,在這個共同的活動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實際上就是處於不同的兩個方面的溝通的雙方,而這兩個方面應該是平等的,教師與學生都是服從和統一於一個共同的目標的,而決不是教師“領導”學生或學生“服從”於教師。

所以,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對此必須要有深入的、明確的認識,一定要認識到教育教學過程就是一個教師與學生溝通的過程,而溝通的雙方必須是平等的,只有在平等的、民主的基礎上才會有溝通的存在,才會有溝通雙方主動的、積極的互動,也只有這樣,才會有良好的溝通效果。

3.反饋意識

從傳播學的角度而言,教育教學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傳播與反饋的過程,也就是教師與學生雙向交流和溝通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作為傳播者的教師一定要有反饋意識。首先,要積極主動地通過各種途徑,瞭解學生對教師所傳播知識和信息的反應,要想辦法創造必要的條件,採取有效的方式和手段主動接受學生反饋的信息;其次,要根據學生所反饋的信息及時地進行自我調節,及時地對所傳播知識和信息的內容以及傳播的方法、形式進行調整。這樣,作為教師在傳播知識和信息的同時實際上是鼓勵了學生接受知識和信息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自然而然地把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結合了起來,從而自然而然地使教師與學生,使教與學處於一種積極的、互動的良好狀態,從而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從教與學的角度來看,反饋意識其實也是一種教學相長的意識,教學相長的前提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積極的互動,而這種互動就是積極的傳播與反饋。

“教然後知不足”,而知不足之渠道便是積極主動的反饋。“知不足然後能自省也”,能“知不足”,能“自省”,然後才能真正做到“誨人不倦”。“學然後知困”,“知困然後能自強也”,而要自強就必須要有主動性和積極性,即所謂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積極發揮,有了這種主觀能動性的積極發揮才能夠做到“學而不厭”,而這種主觀能動性的積極發揮則又源於教師的反饋意識。

二、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中服務意識

現代的科學的教育觀認為,教育是為社會務的,特別是高等學校,為社會服務既是社會的需要,也是高等學校自身存在和發展的需要。高等校的為社會服務其實主要體現為為社會培養所要的合格的人才。從“人才”這個概念而言,首先是“人”,然後才是“才”,因此,高等學校的教育“育人”是最重要的,是首先的。所以,高等學校教育教學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要堅持“以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這就要求高等學校的師,特別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解放思想更觀念,必須要樹立和強化為學生服務的意識。

1.要有了解學生、理解學生的意識

現在我國的大學生大都處於青年時期,他意氣風發,風華正茂,正處於人生最美好、最燦的黃金時期,但同時,這個時期也正是一個人一中生理和心理急劇變化、生長髮育迅速成熟的鍵時期。所以,當代大學生是一個富有生氣和活但又具有複雜性和多變性的羣體。他們積極、力、勤奮、好學、自主、自尊、自愛、自強、自省、信、樂觀、大方、熱情、熱心、善思、好辯、開放、躍、健康、向上。但是,他們有時又會封閉、孤獨、漠、消沉、狹隘、憂鬱、苦惱、困惑、迷惘,甚至會觀、失望、自卑、自棄,有時又容易衝動和激動。

有這些其實都是大學生的生理特點、心理特點思想特點的具體表現。所以,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就必須要改變上課下課“來也匆匆,去也匆”的現狀,而是要真正做到深入學生、瞭解學生只有深入學生,才能夠了解學生,瞭解他們的生理和心理成長髮育的變化及其特點,瞭解他們的想狀況,瞭解他們的興趣、愛好,瞭解他們的困與迷惘。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去理解他們,理解他們的情感、他們的思想、他們的行為。這其就是一種服務,為學生的服務,為教育教學的服務。也只有在這種服務的前提下,才能有所謂“因材施教”,也才能真正做到“教書育人”。

2.要有關心學生、愛護學生的意識

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是建立在良好的師生關係之上的,良好的師生關係的建立則又是建立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的基礎之上的。師生關係最重要的方面是心理關係,這其中情感是基礎而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則是前提。現在,我的大學生大部分都已處於青年時期,這個時期是人一生中成長髮育的關鍵時期,也是一個充滿矛盾和不穩定的時期。所以,也是最需要關心和愛護的時期,他們雖然往往表現為自主、自立、自強、自信,但在他們的內心深處卻是期待着關心和愛護的。人人都需要愛,但大學生們更需要愛,更需要老師的關心、愛護和指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無論是從教師這個職業出發,還是從所承擔任務的特殊性出發,都毫無疑問地要關心和愛護學生,要有關心意識,愛心意識,更要有真正的、真誠的關心和愛心行為,要在愛的給予中,在尊師愛生的情感中,創造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的良好氛圍和良好效果。

三、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中的責任意識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可見教師職業的神聖與崇高,所以,作為教師必須要有強烈的責任意識。對黨、對國家、對人民、對民族、對社會、對學生的高度的責任心和極端的負責任的行為。

1.要有對自身責任的高度認識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科學知識和社會道德準則、行為規範的傳播者,是人類文明的繼承和發展的橋樑和紐帶。教師的工作關係着一個社會、一個民族的生存、發展和進步,關係着一個國家的未來。教師的責任是神聖的、崇高的,然而,教師的責任也是重大的。不僅如此,高等學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還擔負着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崇高的道德風尚的神聖職責。因此,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為自己所從事的職業而自豪,更要為自己所從事的職業而負責,一定要明白自己的工作是與國家的前途、人類的命運,與社會主義的建設事業緊密聯繫、息息相關的,所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既要有對學生負責的思想更要有對國家和民族負責的意識。

2.要有負責的行為

有了對於教師自身責任的高度認識以後,還要有實際的行為,即要把這種責任意識付諸於實際的負責任的行動之中。首先,要有良好的教師職業品德。要熱愛教育事業,對於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而言必須要真正熱愛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事業,並要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事業為終身追求和畢生奉獻的事業。事實表明,對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事業愛的愈深,為之工作和奉獻的願望就愈強烈,表現在工作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就愈強。其次,要有鮮明的政治立場,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形式,主要陣地,所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自己首先要堅信馬克思列寧主義,自己首先必須是堅定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為人師表,教師的工作是帶有極大的示範性的,教師的品質、情感、立場、行為、作風都會給學生以直接的影響,具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教師,他的一舉一動、言一行對學生而言,都是一種積極的、向上的、良好的示範。另外,要有積極的、主動的行為。教師的工作是一種具有高度的複雜性和極強的創造性的工作,如果沒有全身心的投入,不付出艱苦的勞動,是不可能取得良好教育教學效果的。

3.要有負責任的能力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不僅要有負責任的行為,而且要有負責任的能力。教師的能力需要是多方面的,如語言表達的能力、組織管理的能力、交流溝通的能力、教育指導的能力、教學研究和科學研究的能力以及熟練掌握和運用現代教育教學手段的能力。這些能力的具有和提高則取決於教師基本的知識積累和合理的知識結構,取決於教師對教育科學知識,對教學方法的學習、研究與掌握。同時,教師的能力也是需要與時俱進的,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還必須要成為“學習型的教師”,要勤奮努力,不斷學習,不斷進步,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能力。這樣才能適應社會的不斷髮展和進步,適應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工作的要求。

四、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中的科學意識

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的內容和形式,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改革和發展,都應該是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的,所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要樹立和強化科學意識。

1.要充分認識思想政治理論的科學性

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是在科學的馬克思主義學科體系的基礎上進行的,我國的馬克思主義學科理論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基本內容的,具有極強的政治性、科學性。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科學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毛澤東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繼承和發展。可見,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一個一脈相承的、統一的、完整的、科學的理論體系,這是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存在、發展和不斷創新的前提,也是我們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立足點。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不僅要有堅定不移的政治立場,而且一定要充分認識和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科學性,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充分體現其科學性,要讓學生也清楚地認識到他們所學習的是經過實踐檢驗和證明了的科學的思想理論,而決不是所謂“簡單”的、“枯燥”的、“形式化”的“政治課”。

2.要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一條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是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根本要求,是一切實踐活動所必須遵循的科學原則,也是一切實踐活動所必須具有的科學態度。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和教學也要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原則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原則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就是要一切從實際出發,要理論聯繫實際。對於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而言,從實際出發就是要從社會的、生活的、學生的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就是聯繫社會的、生活的、學生的實際。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深入到社會和學生當中去,要進行社會調查,瞭解社會問題,分析社會熱點,關心學生的生活,研究學生的思想,從而不斷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3.要與時俱進,不斷探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科學方法

科學的教育教學內容必須要有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高等學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與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與我國的改革開放緊密相聯的,與學生的思想意識息息相關的。因此,對於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而言,經常面臨的是新的情況、新的問題和新的形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科學方法就在於與時俱進的、不斷的創新和不斷的探索。所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就必須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要有大膽改革勇於創新的思想,要有樂於思考,勤於探索的精神。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思想政治理論課論文 

思想政治理論課論文篇二

《思想政治應用意識與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研究》

【摘要】隨着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的推進和經濟的平穩增長,我國加強了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視。思想政治的學習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思想意識,還被廣泛應用到生活、生產、科技與國防中。因此,要重視思想政治應用意識與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研究,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意識和思想政治素養,激發起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的興趣和主動性。

【關鍵詞】思想政治應用意識;思想政治教育;實際問題

知識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資源與動力,思想政治素養也是保持國家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關鍵,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高低直接關乎到國家的未來。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是學生啟蒙教育的關鍵和基礎性教育。為了加強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的興趣和積極性,就應將思想政治應用意識作為教育教學的關鍵,讓學生可以透過政治的角度看待事物和觀察事物,建立起思想政治理論的思維模式。思想政治應用意識的加強有利於我國轉變以往落後的教學理念和教育方式,進而實現全面型人才培養的目標。

一、思想政治應用意識

所謂的思想政治應用意識,其實質就是通過一種主觀上的心理暗示和心理傾向,運用政治的眼光通過政治的角度進而對所觀察的事物有全新的理解和解釋。不僅要運用思想政治的角度去分析和解決問題,還要利用思想政治的知識去思考問題,探索創新。目前,我國思想政治應用意識還處在發展完善階段,並未發揮出思想政治應用意識的真正價值,致使思想政治應用意識沒有廣泛的應用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導致學生無法利用科學有效的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因此,要把加強思想政治應用意識的培養放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首位。將思想政治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親身體驗到思想政治與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要用思想政治的眼光看待問題,進而加深學生對思想政治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養。

二、教師應遵循的思想政治應用意識培養準則

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思想政治應用意識,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養,激發起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的積極性,就應注重發揮教師引導的作用。加強教師引導思想政治應用意識的教育工作,進而才能有效地喚起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就應遵循以下準則:第一,在思想政治應用意識培養中要遵守難易適中的準則,不僅要考慮學生整體的素質差異還要考慮學生個體接受能力差異,合理的佈置思想政治教學課堂和教學方案。第二,在考慮學生自身情況和實際水平的同時,對思想政治應用意識引導教育要遵守由淺入深的準則,不僅要幫助學生克服學習思想政治中的困難,還要以鼓勵、激勵等積極方式引導學生學習,避免造成學生出現畏學不自信等消極現象發生。第三,教師在培養學生思想政治應用意識的過程中,要確保制定的方案具有可行性。並且,要符合學生的書本知識和思想政治學習範疇,不能進行盲目的更改和加深。教師應積極構建愉快、寬鬆、自由的思想政治課堂,減少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的壓力和心理負擔。

三、思想政治應用意識與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有機結合的根本途徑

(一)思想政治理論與實際生活相結合

要注重思想政治概念和實際生活的有機結合,促使學生親身感受到思想政治知識離生活很近,就在生活當中。思想政治知識的學習通常具有抽象性和多樣性,造成學生理解上的困難,進而削弱了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的積極性。因此,在培養學生思想政治應用意識的同時將概念轉化為簡單的實例,引導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進而教師要加強教學過程中的引導工作,重點從教材的應用因素着手,結合具體生活實例進行有意識的開發和挖掘學生思想政治意識潛能。只有如此,才能夠有效的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意識,帶動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養和優秀的學習習慣。所以,思想政治理論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是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學的關鍵。

(二)加強教師職業素質

為了促使思想政治應用意識可以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有機結合,首要就要提高教師的職業素質,改變傳統落後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和知識的引導者。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政治應用意識和思想政治素養,教師就應充分發揮出促進作用,喚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水平,發散學生的思想政治思維,進而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對事物的認知能力與分析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職業素質和知識水平。因此,教師不但要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應用意識、拓寬知識層面、提高專業水平、完善自身素質,還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蒐集具有價值的思想政治小故事,從而讓學生理解思想政治知識和生活實際是密不可分的,加強學生對思想政治應用的認識。

(三)將思想政治主觀題與應用意識相結合

主觀題的趣味性較強,不僅可以激發起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的興趣和慾望,還能在主觀題的學習中較好的培養起學生的思想政治應用意識。因此,將思想政治主觀題與思想政治應用意識有機的結合,不僅可以提高學生透過思想政治的眼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進而激發起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的興趣。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從思想政治應用意識入手,深入探討了教師在思想政治應用意識培養中應遵守的準則,進而提出一系列思想政治應用意識與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有機結合的有效措施。因此,更加充分説明了思想政治應用意識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應用意識不僅可以使學生建立一套自己的思想政治思維方式,還能夠有效的喚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水平、發散學生的思想政治思維,進而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對事物的認知能力與分析能力。

參考文獻

[1]葉婷,王超.國外德育實踐對我國思政實踐教學模式的啟示[J].求實,2010(1).

[2]周穎,汪瀾,韓晶晶.工科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探析[J].中國電力教育,2009(12).

[3]孫紅.論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