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社交禮儀論文新版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96W

社交禮儀論文新版多篇

社交禮儀論文 篇一

生活中,社交禮儀已經成為我們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掌握良好的社交禮儀知識是我們走向成功必要的鋪路石。

先來談談個人禮儀吧。

一、修飾與衣着

修飾是指女士穿戴不要太華麗了,太耀眼了,如果這樣去面試,我想機會就已經了了無幾了。

因為你是來工作的,要莊重,不要給人一種浮的感覺。

我覺得不化粧也不太好,最起碼要化些淡粧,這也是對別人尊重的一種做法。

想想看打扮的整整潔潔是不是讓別人看上去很舒服呀!你想如果一個老農民和一個西裝革履的人,找你談判,你是不是要選擇那個西裝革履的人呀!

當面試時,有的人説:“面試時,不就是到那天從裏到外都換上新衣服,穿的整整齊齊的,然後到髮廊整理一下頭型嗎?”其實這樣做是不對的。

一、會讓人一看就知道你提前準備了,有的時候連剛打上去的髮膠還在頭上呢,一看就知道你是剛從髮廊裏出來的。

二、由於剛穿上新衣服,一切都是新的,你會有一種很不舒服的感覺,所以你最好要提前一、兩天就穿上,適應一下。

也就是面試前要提前一、兩天做好準備。

面試時要多帶幾份簡歷,因為你交到面試官那的已經訂成厚厚的一打了。

他要看你的簡歷還要翻找一下才能找到,這時你就要拿出你已提前多準備的簡歷給他,他會覺得的很舒服的。

當面試完後要給面試官寫感謝信,雖然現在有許多人一般都不寫,但這是禮儀,我還是希望大家寫,你想別人都不寫,你寫了是不是會引起注意呀。

在面試或會議時要帶上比較精緻皮面的筆記本,還有好的筆,不要隨便找一個本或筆。

面試時要提前半小時去,先與他們的總枱人熟悉一下,總枱是個很關鍵的人物,多打聽一下有關將要面試你的上級的消息。

如稱呼等。

有一次一位王女士,接了一個電話説:你好,我是xx公司的王浩,請你明天九點到我們公司來接授面試。

第二天,他八點半就到了,和總枱服務員聊了一會,服務員打了一個電話,説“王總,王小姐到了”,這時她才知道,原來給她打電話的就是王總呀!在這之前她還把這個人當成小人物呢?因為一般打電話通知的都是小人物或員工做的事。

所以她進去面試時,説了你好!王總。

你想想假如她説,你好,王浩!王總會怎麼個想法,“王總”叫了幾年了,都已經叫習慣了,突然叫他王浩,他能夠習慣嗎?

二、自我介紹。

應籌式:在不太重要的場合。

如在火車上等場合只要説出叫什麼名字就可以了,不必報上職務等。

工作式:你好,我是xx公司的xx經理。

交流式:你好,我是xx,請多多關照,或送上名片。

比較隨便。

禮儀式:如:開學儀式,升旗儀式等等。

比較莊嚴。

三、眼神

時間:與別人談話30分鐘時,如果只有10分鐘以內對方是看着你的,説明他在輕視你。

如果10分鐘至20分鐘之間,説明他對你是友好的。

20分鐘至30分鐘説明兩種情況:一、重視。

二、敵視。

也就是與別人談話時眼睛要注視談話時間的2/3。

部位:額頭上,屬於公務型注視。

不太重要的事情和時間也不太長的情況下。

眼睛上,屬於關注型注視。

睛睛至脣部,屬於社交型注視。

眼睛到胸部,屬於親密型注視。

角度:平視,表示平等。

斜視,表示失禮。

俯視:從上往下看,輕視別人。

四、面容

有的時候皺眼眉,表示不奈。

撅着嘴表示生氣。

“噢”?表示驚呀!

五、笑容

要學會微笑。

微笑很重要,誰喜歡天天面對着冷冰冰一點笑容的人呀。

像儲蓄所、銀行的職員,當你去取錢時,他們是不是很冷冰冰的,一點笑容也沒有。

像別人欠他們什麼似的,感覺不太好吧,其實那是他們的職業病,已經習慣了。

下面我給你們講一個故事:

以前有一家公司讓他們的員工去拿一份重要的材料,結果去的都被罵了回來。

老闆就把這個任務交給了小李,小李很愁呀!但這份材料不拿還不行,結果還是去了。

到那時,只見那位科長還在破口大罵呢?這時小李什麼也沒有説,只是微笑、微笑還是微笑,嘴裏説着:“噢?這樣呀?是嗎?”,只是點着頭微笑着。

後來,那個吳科長罵了一陣子的時候,小李説:“吳科長,你很會善於表達你內心裏的憤怒呀!”。

後來,吳科長看了看小李説:“嗯!這小夥子不錯!我也不為難你了,你就拿回去吧!”,就這樣別人沒有拿到的,他卻拿到了。

六、需要避免的身體語言。

當與別人談話時不要雙手交叉,身體晃動,一會傾向左邊,一會傾向右邊,或是摸摸頭髮、耳朵、鼻子給人以你不耐煩的感覺。

一邊説話一邊在玩筆,有的人特別喜歡轉筆,好像在炫耀,你看我轉的多酷呀!也不要拿那個筆來回的按。

雖然與同輩之間還算説的過去吧,但是跟長輩談話時這樣做是很不禮貌的。

下面我們來説説拜訪的基本禮儀

中華民族大都熱情好客。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對來客,不管是預約好的,還首先是拜訪做客的基本禮儀。

做客有不同情況:初次登門拜訪,老朋友串串門,應邀赴約聚會,有事求助於人等等,

因而禮節也稍有不同,不過無論何種情況,作為客人的身份一樣,都要為主人着想,客隨主便,少給主人帶來不便,也就有些需遵循的大致相同的禮節。

(1)注意時間的選擇。

一般來説,訪問某人,應事先選擇好時間,不宜選擇對方較忙或三餐時間,晚上不宜太遲。

節假日和週末,本是訪問的好時機,但如果沒有預約,也不要貿然前往,這些時間主人往往另有安排。

預先約定時間,最符合禮貌。

儘量不做不速之客,不請自到。

預約好的拜訪,賓主都要守時、守約、守信。

客人應準時或稍提前一點兒到達,因特殊情況不能赴約,應想辦法通知對方,無聲無息地取消預約是極不禮貌的。

(2)注意服裝的選擇。

一般的訪問,整潔、樸素、大方即可,不必太過華麗。

蓬頭垢面、衣冠不整是對主人的不敬。

去慶賀喜事,就須講究些。

(3)進門時先敲門或按門鈴。

敲門要有節奏感,不輕不重,不急不慢,敲兩三下為宜。

虛掩着或開着的門也不可破門而入,給主人一個措手不及則很失禮,進室後最好等要拜訪的人來後才落座。

如果需要較長時間等候,可先落座與接待者交談或看些報紙書刊雜誌之類的讀物,要拜訪的人來後應起立寒暄。

對於約好的正式拜訪,無論事情多急,拜訪的時間很緊,在門口也只能寒暄問候,不要談正題,入室落座後再談,否則會給對方留下不成熟的印象。

要穿拖鞋的在門口就換好,見到其家人應問好致意,不打招呼是失禮的。

(4)對主人的。熱情款待表示感謝。

主人敬茶或糖果等小食品時,應起身或欠身雙手接過,並説聲“謝謝”,若敬煙,作為學生應婉言謝絕。

(5)交談過程中,要注意交談的禮儀和技巧,談話要簡要,少説消極、沉悶的話。

善於傾聽,作出積極反應,不要隨意中斷別人的談話。

客人在主人家不宜東張西望。

不要隨便走進主人的卧室,除非主人主動邀請。

(6)掌握好告辭的最佳時機。

一般性拜訪,時間不宜太長,也不宜太匆忙。

一般以半小時到一小時為宜。

若是事務、公務性拜訪,則可視需要決定時間的長短。

客人提出告辭的時間,最好是與主人的一個交談高潮之後,或者是在又有新客人來時,交談中主人若有疲勞感或有家人來提示有什麼急事要辦等情況時,適時告辭較為得體。

告辭時應對主人及家人的款待表示感謝。

如果主人家有長輩,應向長輩告辭。

綜上所述,作為客人應遵守的基本禮節概括為:事先預約,不做不速之客;如期而至,不做失約之客;彬彬有禮,不做冒失之客;衣冠整潔,不做邋遢之客;舉止端莊,談吐文雅,不做粗俗之客;適時告辭,不做難辭之客。

社交禮儀論文3100字 篇二

目前由於國內外形勢的變化、市場經濟的衝擊、家庭環境的影響、個人素質修養的差異及學校禮儀教育的不足等因素,出現了某些大學生禮儀行為不文明的現象。

加強大學生禮儀教育事不宜遲。

學校和有關部門應齊抓共管,通過各種途徑加強大學生禮儀教育,提高大學生的綜合人才素質。

【關鍵詞】大學生;禮儀教育;重要性;途徑

禮儀,是中華傳統美德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精髓。

身居禮儀之邦,應為禮儀之民。

知書達禮,待人以禮,應當是當代大學生的一個基本素養。

但是由於國內外形勢的變化、市場經濟的衝擊、家庭環境的影響、個人素質修養的差異及學校禮儀教育的不足等因素,在大學校園仍有許多不知禮、不守禮、不文明的行為,還有許多與大學生的禮儀修養、與精神文明建設極不和諧的現象。

可見,對大學生進行禮儀教育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一、大學生不文明的行為表現急需禮儀教育

許多高校都強調不允許學生穿拖鞋到課堂,但我們在夏天經常可以看到許多同學特別是男同學穿着拖鞋去上課;在衞生間、校園裏、教室的牆壁上隨處可見的污言穢語;在圖書館的雜誌、圖書上亂塗亂畫,任意損毀;在公共場合勾肩反搭背,大聲喧譁。

上課隨意遲到、早退;摔酒瓶、講粗話、亂扔果屑紙條等。

這些不該有的現象,特別是不該在受着高等教育的大學生身上的東西,卻在校園裏時時發生。

更令人不安的是,有的大學生把無視校紀校規、行為不羈,只顧自己不顧他人看作是有個性。

有的大學生只是強烈地要求別人尊重自己,卻不知道尊重為何物。

大學生這種受教育沒有教養,有知識沒有文化的現象,直接影響着大學生的整體素質和人才質量。

究其原因,儘管是多方面的,但是與大學中的素質教育過大、過空,質量欠佳不無關係,造成學生難以“入耳、入心、入腦”。

所以高校應明確認識,把禮儀教育列入素質教育的內容,開設禮儀課,並有的放矢地將現實生活與理論聯繫在一起,使學生了解各類型的禮儀規範並在日常生活中嚴格履行,使之成為習慣。

二、大學生禮儀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必需

(一)禮儀教育有利於強化大學生文明行為,提高文明素質

禮儀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教育體系中最基礎的內容。

因為講文明、講禮貌是人們精神文明程度的實際體現。

普及和應用禮儀知識,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

通過社交禮儀教育,讓大學生明確言談、舉止、儀表和服飾能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修養、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

而且每個人的文明程度不僅關係到自己的形象,同時也影響到整個學校的精神面貌乃至整個社會的精神文明。

(二)禮儀教育是大學生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需要

大學期間能否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對大學生的成長和學習有着十分重要的影響。

心理學家約翰·戈特曼的研究結果顯示,那些懂得以適當的方式解決身邊問題和處理生活中煩心事的孩子,其身心更加健康,而且更會關心他人,更富有同情心,朋友更多,學習成績更好。

戴爾·卡耐基的《成功之路》及吉米·道南與約翰·麥克斯韋爾合著的《成功的策略》都導出同一條公式:個人成功=15%的專業技能+85%的人際關係和處世技巧。

因此通過人際交往活動, 在交往中獲得友誼,是大學生適應新的生活環境的迫切需要, 是從“依賴於人”的人發展成“獨立”的人的迫切需要, 也是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成功地走向社會的迫切需要。

大學生如能掌握基本禮儀規範及知識, 掌握基本的交往技巧, 遵循相互尊重、誠信真摯、言行適度、平等友愛等原則, 就能很快與交往對象建立起和諧、良好的人際關係。

(三)禮儀教育有利於促進大學生的社會化,提高社會心理承受力

人在社會化過程中,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而禮儀教育是一個人在社會化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

因為任何一個生活在某一禮儀習俗和規範環境中的人,都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該禮儀的約束。

自覺地接受社會禮儀約束的人,就被人們認識為“成熟的人”,符合社會要求的人。

反之,一個人如果不能遵守社會生活中的禮儀要求,他就會被該社會中的人視為“警世駭俗”的“異端”,就會受到人們的排斥,社會就會以道德和輿論的手段來對他加以約束。

大學生堪稱“準社會人”,還不是真正的社會人。

他們有一種強烈地走向社會的需要,同時又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比如走上工作崗位後如何與領導、同事打交道,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如何進行自我形象設計,如何儘快地適應社會生活等社會交往問題。

然而大學生的社會心理承受力直接影響到交際活動的質量。

一個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人,在交際活動中遇到各種情況和困難時,都能始終保持沉着穩定的心理狀態,根據所掌握的信息,迅速採取最合理的行為方式,化險為夷,爭取主動。

相反一些缺乏良好的心理承受力的人,在參加重大交際活動前,常會出現驚慌恐懼,心神不定,坐卧不安的狀況,有的在交際活動開始後,甚至會出現心跳加快,四肢顫抖,説話聲調不正常的現象。

那麼對大學生進行社交禮儀教育,讓大學生掌握符合社會要求的各種行為規範,不僅滿足大學生走向社會的需要,更好地促進大學生社會化;而且,還可以培養大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提高他們的社會心理承受力。

三、多種方式相結合,將大學生禮儀教育落到實處。

(1)有關部門要齊抓共管,制定系統的大學生禮儀規範,並將其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中。

(2)學校在人文素養課中開設大學生禮儀修養課程。

首先應把禮儀教育的內容納入《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課或正在試點的《法律基礎與思想道(下轉第196頁)(上接第187頁)德修養》課,或開設專門的《禮儀修養》課,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禮儀基本理論和具體規範的教育。

課堂教學是系統學習訓練的良好途徑,禮儀教育與思想道德修養有機結合,既可以豐富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內涵,又能教會他們如何規範自身行為、塑造良好的儀表形象。

事實上受過良好禮儀教育或禮儀行為訓練的人,無論是內在素質還是外在行為方式,都與缺少訓練的人截然不同。

台灣國立聯合大學專門制 定了禮儀教育實施要點,並對所有一年級新生實施禮儀教育。

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的禮儀教育仍是一片空白,禮儀教育處於德育的邊緣地帶:一方面多數德育工作者對禮儀教育沒有給予足夠重視,禮儀教育處於德育的盲區;另一方面在我國高校開設的課程中,重視專業理論和技術,但基本不涉及交往禮儀問題,不進行相應的禮儀教育。

結果禮儀教育普遍空缺,部分學生甚至認為,上大學與禮儀問題不沾邊,學好專業知識就行。

所以加強禮儀教育首先必須把禮儀教育引入課堂。

(3)通過校園各種媒介形式,將禮儀文化融入校園活動之中,形成良好氛圍。

加強禮儀教育必須發揮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修養、自我完善的優勢,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禮儀活動,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

例如:開展“明禮誠信”活動,制訂修身計劃,發揮禮儀的自律作用;發動全校師生尋找校園中的不文明現象,開展辯論、演講、小品表演、禮儀講座等活動,弘揚文明禮貌之風,使禮儀之花遍地開放;還可以通過廣播、電視、宣傳欄、學校網絡等媒體工具,介紹名人處世修身的軼事,推動學校的文明建設。

(4)積極開展禮儀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社會活動交際中親自體驗到擁有禮儀知識、技能的成功感受,提高自身禮儀修養。

當然,大學生禮儀素養的。提高,僅靠學校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得到家庭和社會的大力配合才好。

只有學校、家庭、社會三者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大學生的禮儀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參與文獻

林麗楠。實施大學生禮儀教育的必要性與可行性[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5,(3)。

劉惠洲。大學生禮儀教育實施略説[J]。現代教育科學,23,(4)。

李琳。淺談大學生社交文明禮儀教育[ J]。暨南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2 ,(6)。

社交禮儀論文 篇三

摘要:在學習了《社交禮儀》這門課程後,對禮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以下是我在與人交往過程中得出的相關心得體會

關鍵字:禮儀、微笑、人格魅力

出身於書香門第之家的我,雖然小時候對社交禮儀的瞭解沒有現在這麼深刻,但是一般性常見禮節還是接觸較多。而且父親從小就培養我們壓迫以禮待人、熱情相待……用父親的話來説,禮儀就是做人的基本常識和道德習慣,他從小就教導我們要做一個有教養的人!例如從説話做起,不準講髒話,見到長輩要主動稱呼問好,並且要笑臉相迎。客人來了,先要稱呼,然後請坐,再泡茶、發煙(男士)等等招呼客人。吃飯的時候,必須時刻用手托住碗,當有客人的時候,作為晚輩先要讓客人先坐,夾菜只夾自己面前的菜,不允許端起菜碗到菜湯和大大咧咧的在桌子上鬧等等。學過《社交禮儀》後,覺得自己雖然還有很多地方要加強,但是也有很多方面是值得肯定的,因為從小就養成了一些良好的習慣。

馬上要走出學校,融入社會,社交禮儀在以後的生活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作為一位從小就要求做一個有教養的人,講理懂理要從自身做起,且不説要發揚,至少要繼承這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優良傳統,提高自身素質,以禮相待,使自己在這人際交往越來越頻繁的社會保持應有的紳士風度,能在和人交往中保持着愉快的交往方式,而不是因為一些基本社交禮儀細節而毀壞別人多自己的印象。

禮儀是交往中的一張名片。

文明友好的禮儀可以幫助我們規範言談舉止,學會待人接物,塑造良好的形象,贏得他人尊重,可以在和諧的交往中得到友誼,在自己奮鬥之路上,遇到挫折亦可以得到他人的幫助。從而幫助我們獲得成功,創造幸福。

正確的禮儀方式讓人對自己有了第一印象,就像別人接過名片瞭解了對方第一信息一樣。首先給人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分,好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增加了“人和”的籌碼,別人樂於接受有教養的人,可以讓別人帶着輕鬆的心情交流,促進雙方友好往來。為下一步的成功發展奠定基礎。

所以,要做一個能給別人好印象的人,先要從最基本的地方做起,學會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尊重自己,理解自己!

禮儀是交往中的一瓶潤滑劑。

交往是一種互動過程,不當的禮儀會造成氣氛尷尬,而友好恰當的減少了人與人之間相處的障礙,起到和對方互動的作用。俗話所説的“伸手不打笑臉人”就從側面反映出懂得禮儀的好處。

良好的禮儀方式可以與人舒心的相處,別人可以感受到自己的熱心,使對方心裏感到温暖!

禮儀是交往中的一座橋樑。

正確的禮儀給人傳達一種很熱心的信息!讓人覺得禮儀方式恰當,別人當然非常認可自己,從而為下一步溝通建立一個友好的相處環境,為後面的交流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溝通你我,從自己做起!用熱心的利益方式切斷隔閡,是敲開心門的敲門磚,打開心門的鑰匙;是建立交流,連接雙方心靈的橋樑。

禮儀要從小處做起,不要勿以善小而不為。其實在交往過程中,別人可以從微小的禮儀中觀察一個人的品德能力,以小見大,就知道個人能力如何了。

見面的時候哪怕是小小的一句問候、一個微笑,向人愉快地打招呼,也是提升生活樂趣的一種禮節形式。相反,若對熟人不打招呼,或者不回答別人打的招呼,形同陌路,態度冷漠,則非常失禮。

小細節小禮節可以展示自己的以下的面貌,以微笑為例:

微笑,自然大方,真誠友善。是一種令人感覺愉快的面部表情,它可以縮短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為深入溝通與交往創造温馨和諧的氛圍。

1、表現心境良好。面露平和歡愉的微笑,説明心情愉快,充實滿足,樂觀向上,善待人生,這樣的人才會產生吸引別人的魅力。

2、表現充滿自信。面帶微笑,表明對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積極向上,以不卑不亢的態度與人交往,使人產生信任感,容易被別人真正地接受。

3、表現真誠友善。微笑反映自己心底坦蕩,善良友好,待人真心實意,而非虛情假意,使人在與其交往中自然放鬆,不知不覺地縮短了心理距離。

4、表現樂業敬業。工作崗位上保持微笑,説明熱愛本職工作,樂於克盡職守。如在服務崗位,微笑更是可以創造一種和諧融洽的氣氛,讓服務對象倍感愉快和温暖。

真正的微笑應發自內心,滲透着自己的情感,表裏如一,毫無包裝或嬌飾的微笑才有感染力,才能被視作"參與社交的通行證"。

所以,正確的禮儀姿態可以展示自我,表現出自己的心理狀態和為人處世觀。要做好,很難,但是不做,那就是失禮!用好了,是一劑良方,用得不當,就變成一副毒藥!正確的禮儀可以向別人展示你的人格魅力,而不當的禮儀方式會讓你受到失禮的強大“殺傷力”。

社交禮儀論文 篇四

學校,作為教書育人的專門場所,禮儀教育是德育、美育的重要內容。

我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富有優良的文明禮貌傳統,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幾千年光輝燦爛的文化,培養了中華民族高尚的道德也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禮儀。

禮儀是一個人外在美與內在美的有機結合,是一個民族進步的標誌,也是一個公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質的標誌。

在社會生活中,人們常常把禮儀看作是一個民族精神面貌和凝聚力的體現,把文明禮貌程度作為衡量一個國家和民族是否發達的標誌之一;對個人而言,則是衡量道德水準和有無教養的尺度。

一個人以其高雅的儀表風度、完善的語言藝術、良好的個人形象,展示自己的氣質修養,贏得尊重,將是自己生活和事業成功的基矗

“禮儀”一詞,最早見於《詩經》和《禮記》。

現代社會“禮儀”一詞有了更加廣泛的含義,其內容包括行禮儀式、禮節及儀式、風俗規定的儀式、行為規範、交往程序、禮賓次序、道德規範等等。

社會上對“禮儀”的理解和認識是多層次的,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層次的含義:1.禮2.禮節3.禮貌4.禮賓5.禮俗6.禮制。

禮儀作為一種文化,是個人乃至一個民族素質的重要組成,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處理人際關係,用來對他人表達友誼和好感的符號。

禮儀可以使一個人變得有道德,可以塑造一個理想的個人形象,可以使一個人的事業成功,也可以使得社會更加安定、文明和和諧。

學習禮儀首先是個人的需要,因為禮儀是不可缺少的個人素質,人人都學習禮儀,掌握禮儀,自覺執行禮儀規範,就容易溝通感情,使人際交往獲取成功,進而有助於人們所從事得各種事業順利發展並取得成功。

其次,學習禮儀是社會需要,文明的社會是一個安定、和諧的社會。

人人重視禮儀,遵守社會公德,注意遵守人與人交往的基本禮貌準則,社會就會更加和諧和安定。

掌握規範的社交禮儀,能為交往創造出和諧融洽的氣氛,建立、保持、改善人際關係。

通過禮儀教育,可以讓當代師範院校大學生們認識到應該積極適應社會,自覺參與社會活動,改造、變革社會環境,促使社會發展進步,同時改造、發展和實現自我。

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外來文化對我國傳統文化產生了激烈的影響,對中華民族產生了全方位的衝擊,這些影響的衝擊是交互式的,並非單方面的。

如,市場經濟的功利主義對傳統“倫理至上”觀念的衝擊,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逐步確定,必將強化人們對物質利益的關注,從而使傳統的安貧樂道、重義輕利等觀念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也存在着部分人單純追求物慾的滿足,講究享樂主義、金錢至上、拜金主義等。

這些文化的侵入,給我們的大學生特別是中國小生帶來了觀念上的變化。

因目前的多數院校大學生沒有良好的文化底藴、意識形態,也就沒有了審美能力,根本不知道別人文物化中哪些是精華,哪些是糟粕,在急功近利和拜金主義的心態控制下造成了幾乎沒有任何抗拒能力,將別人文化中的一些糟粕當作精華和時尚引入自己的生活。

這些糟粕侵蝕着我國大中國小生的心靈,使他們追求一種從眾心理,追求刺激,追求個性主義和個人主義,過多的講究個人私慾,從而忽視了考慮他人,關心他人。

現代社交禮儀的意義

現代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自然促進了人的素質的提高,高素質的人對禮儀文化也就更重視。

在當今社會學習現代社交禮儀具有深遠的意義。

學習禮儀是適應對外開放的需要

對外開放的國策打破了長期封閉的環境,使得人們深刻地意識到坐井觀天只做一隻井底之蛙已難以適應形勢,唯有從井底跳出,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才是現代人應有的意識。

要從狹小封閉的環境中走出來,除了應具備一些必備的專業技能外,還必須瞭解如何與人相處的法則和規範。

這些規範就是社交禮儀。

禮儀的學習能夠幫助你順利地走向社會,走向世界,能夠更好地樹立起自身的形象,在與人交往中給人留下彬彬有禮、温文爾雅的美好印象。

學習禮儀是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市場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大範圍的分工協作關係和商品流通關係,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組織與組織之間、地域與地域之間的相互依賴和相互合作,同時更帶來了激烈的市場競爭,“皇帝女兒不愁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局面已一去不復返。

這對於一個企業或服務行業而言,就更需要積極地適應這種由“賣方市潮向“買方市潮的轉變,而這種轉變總是需要具體的人去實施、操作的,這些實踐者如不懂得現代的社交禮儀,那麼就很難在市場上站穩腳跟。

比如説一個供銷員上門推銷產品時,如事先不敲門徑直而入,那是不禮貌的,甚至會被人誤解。

所謂“禮多人不怪”,在市場經濟的氛圍下,人們不僅為自己也為組織均應更多地瞭解學習社交禮儀的知識,幫助自己順利走向市嘗立足市常

學習禮儀是適應現代信息社會的需要

現代信息社會飛速發展的傳播溝通技術和手段日益改變着人們傳統的交往觀念和交往行為。

尤其是人們交往的範圍已逐步從人際溝通擴展為大範圍的公眾溝通,從面對面的近距離溝通發展到了不見面的遠程溝通,從慢節奏、低頻率的溝通變為快節奏、高頻率的溝通。

這種現代信息社會的人際溝通的變化給人類社交禮儀的內容和方式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在這種溝通的條件下,實現有禮有節的交往,去實現創造“人和”的境界,這是學習禮儀的另一意義。

學習禮儀是爭做現代文明人的需要

我們生活在社會主義大家庭中,人人均是大家庭的成員。

我們國家提倡每個公民均應爭做“四有”新人,即做一個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有知識的人。

要爭做“四有”新人,那麼學會必要的禮儀知識也是其中的一個方面。

我們經常會對擦肩而過的一位先生或女士行注目禮,這是因為他們高雅的氣質或瀟灑的風度深深吸引了我們。

那麼如何在與人交往中,給人留下好印象呢?起碼的一點就是多學一點社交禮儀,它可以免除你交際場上的膽怯與害羞,它可以指點交際場中的迷津,它可以給你平添更多的信心和勇氣,使自己知禮懂禮,做一個有教養的、有禮貌的、受人歡迎的現代人

現代社交禮儀的職能

社交禮儀作為人類的行為規範和準則,必然具有其內在的職能。

社交禮儀具有四大職能:第一是塑造形象;第二是溝通信息;第三是聯絡感情;第四是增進友誼。

塑造形象

塑造形象是現代社交禮儀的第一職能,包括塑造個人形象和組織形象兩方面。

人類生活在大千世界中,與世界不可能是毫無關係的,而是存在着息息相關的各種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其實也是一種社會關係,有兩方面內容:一是人人均生活在一定的國家,歸屬於一定的民族和階級,因而人人都處於一種宏觀關係中;二是人人都有自己的親朋好友同事,上下級等人際聯繫,因而人人均處於一種微觀關係中,在社會生活中每個人均以自己特定的身份和角色去與人相處。

有時人們以個人身份去待人接物,此時表現的純粹是個人形象,而有時人們又以個人形式代表組織去與人相處,此時表現的就是組織形象,故人們在現代社會交往中,總是以兩種形象出現,一種是個人形象,一種是組織形象。

社交禮儀就其職能而言,即不僅能幫助樹立良好的個人形象,還能幫助樹立優秀的組織形象。

1、個人形象塑造

在人們社會生活的大部分時間裏,人們總是以個體形象出現在生活中,人類大部分時間是代表着自身的存在意義,比如生活在家庭中,生活在朋友之間,人們總是以自身最好的形象去生活,但有時人們互相相處時,也會出現諸多障礙,某某不拘小節,某某不知禮知情,某某行為粗暴、態度惡劣等等。

那麼人類怎麼樣才能使自己的生存更有意義,做一個受歡迎、受喜歡的人呢?標準和條件均是多樣化的,有人喜歡瀟灑的風度,有人喜歡高雅的氣質,有人喜歡率直的個性,有人喜歡有板有眼等等。

總而言之,青菜蘿蔔各有所愛,但是不管怎麼説,社交禮儀總能幫助你塑出可人的個人形象。

何況當今社會,在人們普遍重視氣質的前提下,人們也普遍重視起人類量的方面的諸多標準。

這些標準就是社會禮儀的規範,那麼怎麼樣的個人形象才是受歡迎的呢?

一般而言,一個具有高尚的情趣,優雅的氣質,瀟灑的風度的人總是備受歡迎的。

高尚的情趣,指一個人的性情和志趣高遠不低俗。

要培養自己高尚的情趣,就得知情知禮,不懂禮不知禮者難成高尚的人。

所謂彬彬有禮,然後君子也。

比如説,一個人唯有懂得尊重他人,才能在生活中與人為善,處處為他人着想。

在行動上,才能產生樂於助人、不計報酬的行為。

如一個人時時想着自己,心中沒有他人,生活中勢必斤斤計較,寸利必爭,甚至為此還會損公肥私,乃至飛揚拔扈,為非作歹。

這種人,自然就是一個心胸狹隘、情趣低劣的小人。

一個富有高尚情趣的人,必然是一個心胸開闊、心底無私的君子。

他既懂得外在禮儀方面的涵養,更注重內在品質的錘鍊。

禮儀,是中華傳統美德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精髓。

身居禮儀之邦,應為禮儀之民。

知書達禮,待人以禮,應當是當代大學生的一個基本素養。

然而,在大學校園仍有許多不知禮、不守禮、不文明的行為,還有許多與大學生的禮儀修養、與精神文明建設極不和諧的現象。

可見,對大學生進行社交禮儀教育具有跨時代、跨世紀的特殊意義。

因為,社交禮儀教育不僅是素質教育的必需,而且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強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