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社交禮儀常識:握手禮儀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16W

社交禮儀常識:握手禮儀精品多篇

握手禮儀 篇一

在交往中,相識者之間和不相識者之間往往在適當的時候,需要向交往對象行禮,以表示自己對對方的敬意、友好和尊重。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説的會面禮儀,由於各國、各民族、各地區歷史、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的不同,人們所採用的會面禮往往牽扯萬別。

在國際社交中比較流行的會面禮儀之一就是握手禮儀,握手禮是我國乃至世界最通行、最普遍採用的禮節形式。

握手禮儀起源

據傳説握手禮起源於中世紀的歐洲,那時候人們見面時,無敵意的雙方為了證明自己的友好,就要放下手中的武器,伸開手掌讓對方摸摸手心,這種習慣逐漸演變成現代的握手禮。

握手禮儀的意義

握手,是交際的一個部分。握手的力量,姿勢與時間的長短往往能夠表達出握手對對方的不同禮遇與態度,顯露自己的個性,給人留下不同印象,也可通過握手瞭解對方的個性,從而贏得交際的主動。美國著名盲聾女作家海倫·凱勒説:我接觸的手有能拒人千里之外;也有些人的手充滿陽光,你會感到很温暖……

握手禮多用於見面時的問候與致意。對久別重逢和多日未見的老朋友,以握手錶示對對方的關心與問候;人們彼此之間經過他人介紹認識,通過握手,向對方表示友好和願意與對方結識的心情。

告別時,以握手感謝對方,表示願意保持聯繫、再次見面的願望。除此之外,握手禮還是一種祝賀、感謝、理解、慰問、支持和鼓勵的表示。在交往中,握手禮運用得當,會令人顯得彬彬有禮,很有風度。

適合握手的場合遇到較長時間沒見面的熟人;在比較正式的場合和認識的人道別;在以本人作為東道主的社交場合,迎接或送別來訪者時;拜訪他人後,在辭行的時候; 被介紹給不認識的人時;在社交場合,偶然遇上親朋故舊或上司的時候;別人給予你一定的支持、鼓勵或幫助時;表示感謝、恭喜、祝賀時;對別人表示理解、支持、肯定時;得知別人患病、失戀、失業、降職或遭受其他挫折時;向別人贈送禮品或頒發獎品時。握手禮儀原則

在正式場合,握手雙方應由誰先伸手同對方握手是握手禮儀最重要的問題。對伸手的先後循序一無所知,往往會變有禮為“失禮”。

握手時伸手的先後順序是由握手人雙方所處的社會地位、年齡、性別等各種條件決定的。握手應遵守“尊者決定”的原則,即握手者首先確定雙方彼此身份的尊卑,由位尊者先伸手,位卑者予以響應,貿然搶先握手是失禮的表現。

握手雙方伸手的先後順序是:年長者與年輕者相互握手,年長者應先伸出手來,年輕者方可伸手握之;身份高者與身份低者相互握手,身份高者應先伸出手來,身份低者方可伸手握之;已婚者與未婚者相互握手,已婚者應先伸出手來,未婚者方可伸手握之等。

在公務場合,握手時伸手的先後順序主要取決於職位、身份。而在社交場合和休閒場合,則主要取決於年齡、性別和婚否。

接待來訪客人,當客人抵達時(本站★),應由主人先伸手與客人握手錶示“歡迎”。當客人告辭時,則應由客人先伸手與主人握手錶示“再見”。如果握手的順序搞顛倒,很容易讓人發生誤解。

握手順序:

一般性的交往應酬之中,握手的標準伸手順序簡單的總結為五句話:

地位高的人先伸手;

男人和女人握手時,應該是女人先伸手,女士有主動選擇是否有進一步交往的權利;

晚輩和長輩握手,應該是長輩先伸手;

上級和下級握手,應該是上級先伸手;

老師和學生握手,應該是老師先伸手。

握手的方式:

握手時,一定要用右手,雙手將右手向各自的側下方伸出握住對方的右手即可。握手時間一般以3到5秒為宜。當然,過緊地握手,或者只用手指部分漫不經心地接觸對方的手都是不禮貌的。時間過長,尤其是和異性握手,則可能會被懷疑為居心不良。

握手的距離為1到1.5米。距離過大,顯得有意在跟對方保持距離;距離過小,手臂難以伸直,也不太雅觀。握手的力度要適中,即不可過輕,也不可過重。要熱情友善,握手時雙目應注視對方,微笑致意或問好。需要與多人同時握手時,應按由尊到卑的順序進行。

握手禮儀的禁忌握手時,左手拿着東西或插在兜裏;用左手或雙手與異性握手;交叉握手;拉來、推去或上下左右抖個不停;長篇大論、點頭哈腰、過度客套;只握指尖或只遞指尖;手髒、濕、當場搓手;三心二意、面無表情、目光遊移或旁觀。

準確姿態: 篇二

握手的最佳距離,離兩人之間一步的距離;握手最佳姿勢,雙足立正,上身微微前傾,伸右手,四指並齊;握手最佳狀態,稍加力度微微發抖三至四次,眼睛可以和對方對視,但要温和。

握手禮儀 篇三

一、國際握手禮儀常識之握手來歷

關於握手的禮儀眾説不同,但是最常見的有兩種:

1、握手之禮起於中世紀的歐洲。而當時恰是身着戎裝的騎士俠客盛行的時代,一個個頭頂一頂銅盔,身披一身鎧甲,腰掛一柄利劍,就連一雙手也罩上了鐵套, 方以示人,這身豪氣,讓人敬而遠之。可見了親朋好友怎能還這般冰冷待人,於是免去銅盔,脱下鐵套,與之握手,同時表示我的右手不是用來握劍殺你的,這正是 握手之起源。

2、握手最早發生在人類“刀耕火種”的年代。那時,在狩獵和戰爭時,人們手上經常拿着石塊或棍棒等武器。他們遇見陌生人時,如果大家都無惡意,就要放下手中的東西,並伸開手掌,讓對方撫摸手掌心,表示手中沒有藏武器。這種習慣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握手”禮節。

二、國際握手禮儀案例分析

1、李揚是某單位的經理,有一天,他被邀請參加一場晚宴,此次晚宴規模巨大,聚集了職場上的成功人士。在宴會上,鄭瑞被朋友介紹給一位曹女士。為了表示 自己的友好,他先把手伸出去了,可是那位曹女士居然沒有反應,還在與一旁的朋友説説笑笑。鄭瑞覺得非常的尷尬,覺得手不能再縮回去了,撐了大概20多秒, 那位女士還是不配合,後來他一着急説:“蚊子!”轉手去打莫須有的蚊子。這種場面讓周圍的人都不禁捏了把冷汗。李揚也是滿臉通紅地離開了。

分析:不懂得握手禮儀常識造成的尷尬,不明白男士和女士握手時是要女士先伸手,男士再與之握手,如果女士不主動出手,男士也不要冒昧的伸手,同時在長輩和領導面前也一樣,只要長輩和領導不伸手就不要提前伸手,但是如果女士、長輩或者領導伸出手要立刻伸出右手與之握手。

2、有一位外國記者將要採訪中國總理,見面時很積極到跟前時,就伸出手來想跟中國總理握手,這時總理也不得已就伸出手來跟他握手,但是握完手之後,這個 記者居然用手絹把手擦了一下,説:我怎麼跟打過仗的人握手呢,太可怕了。這時總理為了調節尷尬,也掏出手絹也擦了一下手,然後把手絹仍到了垃圾箱裏,説: 現在已經無法清洗這個手絹了。

分析:握過手之後是不能用東西擦拭手的,這是對別人的不尊重,同時你不尊重別人別人也不會尊重你。

方法 篇四

1。不要用左手相握,尤其是和阿拉伯人、印度人打交道時要牢記,因為在他們看來左手是不潔只能用於洗澡等。

2。在和基督教信徒交往時,要避免兩人握手時與另外兩人相握手形成交叉狀,這種形狀類似十字架,在他們眼裏這是很不吉利。

3。不要在握手時戴着手套或墨鏡,只有女士在社交場合戴着薄紗手套握手,才是被允許。

4。不要在握手時另外一隻手插在衣袋裏或拿着東西。

5。不要在握手時面無表情、不置一詞或長篇大論、點頭哈腰,過份客套。

6。不要在握手時僅僅握住對方手指尖,好像有意與對方保持距離。正確做法,是要握住整個手掌。即使對異性,也要這麼做。

7。不要在握手時把對方手拉過來、推過去,或者上下左右抖個沒完。

8。不要拒絕和別人握手,即使有手疾或汗濕、弄髒了,也要和對方説一下“對不起,我手現在不方便”。以免造成不必要誤會。

正確方法 篇五

⑴ 男士戴着帽子和手套。

⑵ 長久握着異性手不放。男士與女士握手時間要短一些,用力更輕一些。

⑶ 用左手同他人握手。

⑷ 交叉握手,不要越過其他人正在相握手同另外一個人相握。

⑸ 握手時目光左顧右盼。

握手禮儀 篇六

(一)我們在行握手禮時應努力做到合乎規範,避免違犯下述失禮的禁忌。

(二)不要用左手相握,尤其是和阿拉伯人、印度人打交道時要牢記,因為在他們看來左手是不潔的。

(三)在和基督教信徒交往時,要避免兩人握手時與另外兩人相握的手形成交叉狀,這種形狀類似十字架,在他們眼裏這是很不吉利的。

(四)不要在握手時戴着手套或墨鏡,只有女士在社交場合戴着薄紗手套握手,才是被允許的。

(五)不要在握手時另外一隻手插在衣袋裏或拿着東西。

(六)不要在握手時面無表情、不置一詞或長篇大論、點頭哈腰,過份客套。

(七)不要在握手時僅僅握住對方的手指尖,好像有意與對方保持距離。正確的做法,是要握住整個手掌。即使對異性,也要這麼做。

(八)不要在握手時把對方的手拉過來、推過去,或者上下左右抖個沒完。

(九)不要拒絕和別人握手,即使有手疾或汗濕、弄髒了,也要和對方説一下“對不起,我的手現在不方便”。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誤會。

握手的順序: 篇七

主人、長輩、上司、女士主動伸出手,客人、晚輩、下屬、男士再相迎握手。

忌用力不當 篇八

握手時用力過猛則顯得粗魯無禮;過輕又難免有敷衍了事之嫌。對於“2公斤”力度的拿捏,可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練習。

握手禁忌 篇九

1忌先後錯序

社交場合,一般由“尊者”決定是否握手。誰是“尊者”呢?正確的順序為:女士、長輩、已婚者及位高者;相應的,男士、晚輩、未婚者和位低者就不可“先出手”。切記“該出手時才出手”!如要與多人握手,也應講究“先來後到”,即先同性後異性,先長輩後晚輩,先已婚後未婚,先位高後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