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社交禮儀的論文【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1W

社交禮儀的論文【多篇】

社交禮儀的論文 篇一

在當今時代中,大學生是社會中一個特殊的羣體,他們個性突出、有着充沛的精力,有着良好的文化知識,有着敢做敢為的無畏精神,有着強烈的求知慾望,是社會上的精英,是祖國的接班人。

可是很多大學生缺乏禮儀意識,缺乏交際禮儀的能力,這一點會讓大學生難以在社會上立足,因此,關於培養大學生交際禮儀的問題值得大家深思,大學更應當將大學生的禮儀教育納入培養過程。

1、禮儀的定義

禮儀泛指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應共同遵守的行為規範和準則。具體表現為禮節、禮貌、儀式、儀表等。禮儀作為一種文化,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處理人際關係,用來對他人表達友誼和好感的符號。講禮儀可以使一個人變得有道德,講禮儀可以塑造一個理想的個人形象,講禮儀可以使你的事業成功,講禮儀可以使得社會更加安定。禮儀是個人乃至一個民族素質的重要組成。

2、大學生禮儀的重要性

2.1是大學生適應現代信息社會的需要

現代信息社會飛速發展的傳播溝通技術和手段逐漸改變着人們傳統的交往觀念和交往行為,尤其是人的交往範圍已逐步從人際溝通擴展為公眾溝通,從面對面的近距離溝通發展到遠程溝通,從慢節奏、低頻率的溝通變為快節奏、高頻率的溝通。這種現代信息社會的人際溝通變化,對大學生社會交往的內容和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2.2是大學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質的需要

一個知書不達禮,知識水準和道德水準嚴重不協調的學生,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人才。一個優秀人才,高水平的專業知識是必須的,但更重要的是良好的道德品質修養和禮儀修養。良好的道德品質需用彬彬有禮的方式去體現,因為禮儀是良好品德修養的表現形式,也是良好道德品質養成重要途徑之一。

2.3是大學生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需要

大學期間能否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對大學生的成長和學習有着十分重要的影響。

心理學家約翰戈特曼的研究結果顯示,那些懂得以適當的方式解決身邊問題和處理生活中煩心事的孩子,擁有更多的朋友,更加健康的身心,關心他人,對事物充滿同情心。

戴爾卡耐基的《成功之路》及吉米道南與約翰麥克斯韋爾合著的《成功的策略》都導出同一條公式:個人成功=15%的專業技能+85%的人際關係和處世技巧。

因此,通過人際交往活動,在交往中獲得友誼,是大學生適應新的生活環境的迫切需要,是從“依賴於人”的人發展成“獨立”的人的迫切需要,也是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成功地走向社會的迫切需要。

大學生如能掌握基本禮儀規範及知識,掌握基本的交往技巧,遵循相互尊重、誠信真摯、言行適度、平等友愛等原則,就能很快與交往對象建立起和諧、良好的人際關係。

2.4是強化大學生文明行為的需要

培養大學生交際禮儀是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禮儀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教育體系中最基礎的內容。講文明、講禮貌是人們精神文明程度的最具體表現。一個人的言談、舉止、儀表和服飾都能反映出他的思想修養、文明。

3、大學生禮儀的現存問題

據報載,在人才招聘會上,言談儒雅、服飾得體、儀表端莊、神態大方、禮儀到位的大學生更能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也就是説,在市場經濟大潮之下,社會對大學生的個人素質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更加具體的要求。但很多大學生的交際禮儀能力並不如我們想象中優秀,他們甚至不懂什麼為交際禮儀,更別説講禮儀了。他們對禮儀知識的瞭解非常少,有了解的也十分膚淺,只停留在表面和一些形式化的東西上,更有甚者認為禮儀沒什麼可學的,都是一些小事情,不屑一顧。

同時,他們對目前大學生的禮儀現狀也不夠滿意,平時對自己的禮儀要求也不夠嚴格,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然而一個知書不達禮、知識水準和道德水準嚴重不協調的學生,不可能成為優秀人才。

目前大學生禮儀實際行為的低水平與社會對大學生禮儀素養要求的高層次之間還存在着很大的矛盾,主要表現為部分學生在宿舍不能與同學和諧相處;在課堂不尊敬師長、隨意接打手機及遲到早退;在公共場合行為放蕩不羈;在個人外在形象上肆意追求時尚、穿着不得體等。

作為學校會計系禮儀隊隊長,我感同身受,在開學初禮儀隊招新面試中,許多大一新生缺乏禮儀禮貌,有些甚至連最基本的問好也沒有,而儀容儀表方面,衣着頗隨意,他們並沒有表現出對面試的尊重,對面試官的尊重。

4、大學生禮儀缺失的原因

4.1教育體制不合理,致使中國小校禮儀教育缺位

道德與禮儀教育表現為一個由低到高、由淺至深的傳遞過程。

因此學前階段、國小及中學階段恰當的禮儀教育至關重要,學校在這些階段對學生進行相關禮儀理論及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然而目前我國的應試教育模式和考試製度尚未得到徹底改變,衡量一個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是學習成績,學校過分注重“成長教育”而忽視“成人教育”,這就導致從學前到中學只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而輕視學生的“德考”,尤其忽略了學生做人的禮儀知識傳授和禮儀規範行為的養成,使學生的禮儀培養不能從小得到很好的培養,以至於升入大學後仍然有許多不文明、缺乏禮儀修養的行為。

4.2家庭禮儀教育缺位

家庭中家長忽視了對孩子進行成人做人教育,而往往較多關注子女的心理狀況、物質生活、學習情況等。

此外,由於實行計劃生育政策,我國目前的家庭成員關係比較單一,較多的獨生子女沒有機會在家庭中參與和感受禮儀實踐。當孩子在家庭聚會中和交往中出現失禮或失誤行為時,一些家長也採取包容甚至縱容的態度,這在很大程度上使孩子們失去了學習禮儀知識和養成禮儀素養的機會。

4.3高校忽視禮儀教育課程的設置,放鬆對學生的禮儀行為管理,

現行教育體制下的德育工作特別是對禮儀文化的教育十分空泛,高校放鬆了對學生的行為管理,學校的“教書育人”中的“育人”功能淡化,使不少大學生一心只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

而高校也幾乎取消了升旗禮和課前的尊師禮,禮儀教育氛圍的淡化,使大學生的知禮、行禮意識也逐漸淡化。從課程設置看,許多高校尚未對大學生禮儀教育給予足夠重視,缺乏禮儀教育意識。我國大部分高校都理所當然地把專業理論和技術課設置為必修課,,一些學校的公選課雖設置了禮儀教育課,但大多受禮儀教師不足、開課次數少等因素影響,不能滿足學生需求。

5、如何培養當代大學生禮儀

5.1改善教育體制,禮儀培養從中國小開始

發揮學校“育人”作用,從學前階段、國小階段、中學階段開始設置適應此階段的禮儀課程,讓學生的禮儀從小抓起、從國小起。

要使當代大學生養成知禮行禮的行為習慣,並非一朝一夕之事,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這需要進行持續不斷的禮儀教育及反覆持久的禮儀實訓。一個人只有養成了一定的禮儀習慣,才能具備相應的禮儀素養和品質。

5.2開設專門的禮儀課程

“人無禮而不生”禮儀是人生的一門必修課。

高校可以根據不同的專業,適當設置不同種類的禮儀課程,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禮儀基本理論和具體規範的教育。在課堂上,禮儀教師可以開設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中學到更多禮儀知識。

學校禮儀課程的開設可以使學生行為更自然得體加禮貌大方,氣質更加文雅端莊,對學生一生都起重要作用,社會禮儀文明程度也大有提高。

5.3營造良好的禮儀氛圍

在學校的禮儀教育中除了對學生進行禮儀説教、規範禮儀的要求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營造一個良好的禮儀氛圍,加強校園的環境薰陶作用。

加強禮儀教育必須發揮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修養、自我完善的優勢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禮儀活動,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校內外各種禮儀活動和社會公共活動,不斷積累交往經驗,展示禮儀的魅力和大學生的風範。這樣,學生在校園內處處感受到禮的存在、禮的氣息,就可以在良好的校園禮儀環境中潛移默化地接受禮儀和薰陶。

5.4發揮網絡平台的教育優勢

禮儀具有豐富的內容和內涵,而網絡信息的豐富性和開放性,逼真生動的情景模擬,饒有興致的故事再現,使學生感受到學習不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

在網絡環境中,學生可以觸及世界各地、遠古現代、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禮儀知識,網絡能夠伸向人的意識形態的各個領域,觸及每個人的靈魂,可以成為培養學生做一個有修養、有內涵的現代人的陣地。

高校可以有針對性地建立健全校園網主頁,貼近學生,貼近社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製作生動直觀的德育軟件用於禮儀教學,採取網上聊天、辯論和諮詢等方式,在網上進行思想道德和禮儀教育,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快樂體驗,健全其人格。

大學生禮儀,從你我做起,從身邊做起,通過每個人的努力,學校的努力,國家民族的努力,“禮儀之邦”必定永久長存,而我們自身的禮儀素養,也必將大大地提高。

大學生社交禮儀論文 篇二

社交禮儀是指人際交往中最基本的行為規範,基本素質和交際能力等。對人際交往,不僅應當積極參加,而且還必須遵守基本的交往禮儀。社交禮儀是我們融入社會的一個基本要求,是一個人的臉面。孔夫子曾説過:“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説一個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須從學禮開始。可見,禮儀對培養文明有禮、道德高尚的高素質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身居禮儀之邦,應為禮儀之民。知書達禮,待人以禮應當是當代大學生的一個基本素養。

1、社交禮儀的基本內容

由於禮儀的多樣性以及和應用的場合有關,不太好對禮儀作太多的一般性的概括,僅僅説一説一些少的但比較通用的社交禮儀。如儀表禮儀,舉止禮儀,談吐禮儀等。這三種禮儀是即統一又獨立的關係,它們大體上雖然都是禮儀,也有一些應當共同遵守的一些條條框框,但是在很多細節上面還是有很多的不同。

儀表禮儀當然就是説形象的問題,整潔、美觀、得體是公關人員着裝的基本禮儀規範。具體來説,即要與自身形象相和諧與出入場所相和諧,與着衣色彩相和諧,與穿着搭配相和諧。衣着應與自身形象相和諧。

其次是舉止禮儀:要塑造良好的交際形象,必須講究禮貌禮節,為此,就必須注意你的行為舉止。舉止禮儀是自我心誠的表現,一個人的外在舉止行動可直接表明他的態度。做到彬彬有禮,落落大方,遵守一般的進退禮節,儘量避免各種不禮貌、不文明習慣。

最後是談吐禮儀:交談時要注意語速和音量大小,要儘可能吐字清晰,不快不慢。講話時聲音要適中,以對方能夠聽清和不妨礙他人交談為宜。交談時要尊重對方、謙虛禮讓。善於理解對方,然後因勢利導地談論話題。對別人的談話,我們應當認真傾聽,並鼓勵引導對方闡明自己的思想。要避免一切直接觸犯他人感情的話。在自己的言談中,要避免一切獨斷自是的言論。要委婉含蓄,表達巧妙。二要善於傾聽,給別人以説話的機會。這樣才能在聽取別人談話的同時,獲得對方的好感。三要坦率誠懇,切忌過分客氣。四要詼諧幽默,避開矛盾的鋒芒。

忌談話題與人交談時,一般不要涉及疾病、死亡等不愉快的事,更要注意迴避對方的隱私。對一般人,不徑直詢問他的履歷、工資收入、家庭財產、衣飾價格等私生活方面的問題。對方不願意回答的問題不要刨根問底,對方反感的問題一旦提出則應表示歉意或立即轉移話題。談話時還應注意不要批評長輩和身份高的人,不要譏笑諷刺他人。

禮儀是一門學問,裏面的知識太多太多,上面這個三個方面的禮儀我覺得是做人最基本的禮儀,也是我們必須應該具有的基本素質,作為一個身在禮儀之邦的中國人,我覺得尤應如此。

2、社交禮儀的重要性

我們生活在社會上,總免不了要和方方面面的人進行接觸,因此交往過程中總要用到社交禮儀,社交禮儀對我們人生的發展至關重要。不知道大學生們是否曾想過:當你在社會交往中用禮貌的語言與人交談;用文明的舉止與人交往;用得體的文書與人交流,人們一定會感觸到你彬彬有禮的氣度,落落大方的氣質,文明道德的修養,都會平生出幾分敬意。優雅合理的談吐,親切整體的儀容,會是人感到一股温馨的春風吹來一股熱情洋溢周身。禮儀貫穿着人際交往的始終,為交往的內涵服務;不重視禮儀必然會影響交流的深度和交往的持久性。由於禮儀的缺憾而影響交往是不是因小失大。我們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重視禮儀,養成習慣,自然成為一種修養也有助於提高自己的品味。學完社交禮儀這門課,我對社交禮儀的認識更加深刻,我認為社交禮儀對大學生有如下重要意義:

第一、社交禮儀教育有利於大學生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形成和諧的心理氛圍,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任何社會的交際活動都離不開禮儀,而且人類越進步,社會生活越社會化,人們也就越需要禮儀來調節社會生活。禮儀是人際交往的前提條件,是交際生活的鑰匙。

第二、社交禮儀教育有利於促進大學生的社會化,提高社會心理承受力。人在社會化過程中,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而社交禮儀教育是一個人在社會化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

第三、社交禮儀教育有利於對大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質。第四、社交禮儀教育有利於對大學生進行人文知識教育,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在如今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我們身上的擔子實在不輕,所以提高我們的個人素養實在很有必要。其中提高我們的社交禮儀更是刻不容緩。大學生想在今後的工作中有所作為,必須注重禮儀的修養。總之,禮儀是一種學問,我們都應重視它,並讓它在我們的成長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禮儀貫穿着人際交往的始終,為交往的內涵服務;不重視禮儀必然會影響交流的深度和交往的持久性。由於禮儀的缺憾而影響交往是在是因小失大。不獨對外交往,我們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重視禮儀,養成習慣,自然成為一種修養也有助於提高自己的品味。

3、大學生禮儀素質的現狀

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的主力軍,也是中國明日發展的引領者、頂樑柱,在道德水準上,在禮儀修養方面應當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來説,我們大部分學生都是很注重自己的禮儀素質的,很多同學都能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得完善自己,一直向前進步。但是,也有很多追求個性的人,在追求突出個性過程中,卻有一些大學生把醜陋當成了個性。許多不文明、不禮貌,甚至醜陋、陳腐、粗俗的東西都被當做了“新潮”、“瀟灑”。在衞生間、校園裏、教室的牆壁上隨處可見的污言穢語;在圖書館的雜誌、圖書上亂塗亂畫,任意損毀;在公共場合勾肩反搭背,大聲喧譁。上課隨意遲到、早退;摔酒瓶、講粗話、亂扔果屑紙條等。這些不該有的現象,卻在校園裏時時發生。更令人不安的是,有的大學生把無視校紀校規、行為不羈,只顧自己不顧他人看作是有個性。大學生這種受教育沒有教養,有知識沒有文化的現象,直接影響着大學生的整體素質和人才質量。

我們大學生將來是要融入社會的,是要扛起更加大的責任的,在市場經濟大潮之下,社會對大學生的個人素質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更加具體的要求。在就業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之下,在家庭教育和初等教育對學生禮儀教育的缺失的前提下,高校作為每個年青學生即將步入社會的最後加油站,必須加強大學生的禮儀教育,用禮儀規範塑造大學生的自我形象,樹立自信心,增強自尊心,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造就時代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社交禮儀對我們以後的人生影響重大。如果我們現在都不能養成好的習慣,將來怎麼立足於社會、立足於風潮的前端。因此大學生們應吸取傳統文化的精髓,提高文化道德修養,學習一些必要的禮儀常識,方可得到人們更多的肯定。

四、加強大學生禮儀素質教育

良好的個人禮儀、規範的處事行為並非與生俱來,也非一日之功,是要靠後天不懈努力和精心教化才能逐漸地形成。要加強當代大學生的禮儀素質教育,我們必須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着手。

(一)我們要從自身做起,不斷完善自我,使自己養成懂禮儀的良好習慣。

加強大學生禮儀教育需要調動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它是人提高自身素質,形成良好禮儀風範的基本前提。我們每個人只有首先具備了不斷完善自身的思想意識,才能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行動中才可能表現出較強的自律性,自覺克服自身的不良行為習慣,自覺抵禦外來的失禮行為。與此同時,只有努力學習,不斷進取,使個人禮儀深植人心,才能真正成為優良個性品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説,個人禮儀的形成需要我們自己以身作則,需要個人的自律精神。從根本上講,個人禮儀修養就是要求人們通過自身的努力,把良好的禮儀規範標準化為一個人的自覺自願的能力和行為。

(二)教育的力量

中國的應試教育導致學生和家長乃至學校從國小開始就把考分當成第一要務,禮儀教育處於初等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盲區;而到了大學,在我國高校開設的課程中,重視專業理論和技術。絕大多數高校又沒有把禮儀教育當作必修課設置,於是導致學生從國小進入校門,到大學畢業步入社會整個過程中禮儀教育的缺失。通過禮儀這個“尺度”,規範大學生的言談舉止,矯正粗俗、醜陋行為。培養大學生良好形象、優雅氣質和風度。西方的好多國家都有開設禮儀教育有關的課堂,西方國家尚且如此重視大學生的禮儀教育,我們素有“禮儀之邦”美譽的中國更應該使大學生接受系統的、專業的禮儀教育。

(三)加強環境對大學生的感染力

加強禮儀教育必須發揮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修養、自我完善的優勢,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禮儀活動,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校內外各種禮儀活動和社會公共活動,不斷積累交往經驗,展示禮儀的魅力和大學生的風範。例如:開展各種關於文明禮儀的評選活動,發動全校師生尋找校園中的不文明現象,開展辯論、演講、小品表演等活動,弘揚文明禮貌之風,使禮儀之花遍地開放;還可以通過廣播、電視、宣傳欄等媒體工具,介紹名人處世修身的軼事,推動學校的文明建設。同時,網絡環境下的禮儀修養教育有助於貼近學生、貼近社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校可以有針對性地建立健全校園網主頁, 鼓勵德育工作者個人設立網頁,製作生動直觀的德育軟件用於禮儀教學, 在網上進行思想道德和禮儀教育,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快樂體驗, 健全其人格。當然, 大學生禮儀素養的提高,僅靠學校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得到家庭和社會的大力配合才好。只有學校、家庭、社會三者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共同營造一個大的講文明、講禮貌的氛圍,大學生的禮儀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社交禮儀的論文 篇三

禮儀是良好品德修養的表現形式,也是良好道德品質養成重要途徑之一,良好的道德品質需用彬彬有禮的方式去體現。

一、儀表禮儀

1、化粧要視時間場合而定。在工作時間、工作場合只能允許工作粧(淡粧)。濃粧只有晚上才可以用。外出旅遊或參加運動時,不要化濃粧,否則在自然光下會顯得很不自然。

2、不要非議他人的化粧。由於文化、膚色等差異,以及個人審美觀的不同,每個人化的粧不可能是一樣的。切不可對他人的化粧品頭論足。

3、弔唁、喪禮場合不可化濃粧,也不宜抹口紅。

二、髮型與服飾禮儀

1、穿禮服:女士在比較莊重的場合,穿禮服時,可將頭髮挽在頸後,顯得端莊、高雅;

2、穿連衣裙:如果穿V字領連衣裙,就可將頭髮盤起,如果穿外露較多的連衣裙,可選擇披肩發或束髮;

3、穿西裝:因西裝給人以端莊整潔的感覺,髮型也要梳得端莊、大方,不要過於蓬鬆。

《二》交往禮儀,這是人際交往中最基本的行為規範。如何稱呼、介紹、握手、交談等都有許多禮儀規範需要遵守。大家在交往禮儀上存在很大的誤區,這更在很大程度上説明了交往禮儀的重要性。

三、握手的順序

在社交場合中,握手作為一種禮節,其順序根據握手人的社會地位、年齡、性別和身份來確定,社會地位高者、年長者、女士、主人享有握手的主動權。朋友、平輩見面,先伸出手者則表現出更有禮貌。

四、握手的規矩

握手作為見面時的一種禮節,有約定俗成的規矩和要求。戴手套的男士握手前應脱下手套,放好或拿在左手上,再和人握手。多人同時握手時,注意不要交叉握手,不可左手右手同時與兩個人相握,也不宜隔着中間的人握手。不妨等別人握完再伸手。

1、男女握手時,女士只需要輕輕地伸出手掌;男士稍稍握一下女士的手指部分即可,不能握得太緊,更不要握得太久。握手時,應友善地看着對方,微笑致意。切不可東張西望,漫不經心。

2、在社交活動中,熟悉和遵守握手的規矩,與人打交道時方能夠做到應付自如,彬彬有禮,以便建立和保持和諧、融洽的人際關係。

可以説,禮儀是一張人際交往的名片。文明禮儀可以幫助大家“規範言談舉止,學會待人接物;塑造良好形象,贏得社會尊重;架設友誼橋樑,通向成功之路。”禮儀又是幫助大家獲得成功,創造幸福生活的“通行證”。所以説:知禮懂禮,注重文明禮儀,是每個立足社會的基本前提之一,是人們成就事業,獲得美好人生的重要條件。

只要大家每個人都注重自身禮儀修養的提高,不用多久,大家整個社會、國家的禮儀素質都會得到提高,真正做到禮儀之邦,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來賓。

社交禮儀的論文 篇四

摘要:社交禮儀課程是對人在社交活動中的行為準則及規範的學習並應用的過程。社交禮儀課程知識點相對容易,實用性強,對課程教學操作卻提出較高要求。情境教學法是基於情境構設,結合禮儀課程知識點來搭建相應的演示與答疑環境,引導學生從中來獲得具體的禮儀能力。

關鍵詞:社交禮儀;課程教學;情境模擬;應用研究

禮儀是社會文明的產物,也是人類社會活動所應遵守的共同行為規範。從表現形式來看,禮儀主要有禮節、儀式、儀表、禮制等內容。隨着現代社會經濟社會交往的發展,對社交禮儀的學習是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內容。禮儀課程作為高校素質教育的基本組成,是促進大學生適應社會,適應未來崗位就業的必修課。由於社交禮儀課程自身實踐性較強,同時與理論與應用結合較為緊密,傳統的禮儀課程教學多從知識上進行灌輸,缺乏實操性,導致學生對禮儀課程學習熱情不足,教學效果並不理想。基於此,從社交禮儀課程的學科特點、教學問題中來融入情境教學法,關注大學生從模擬真實的應用環境中來幫助學生學以致用。

一、情境教學法的內涵

從建構主義理論來看,學習環境是構成學習過程的重要內容。課程教學要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從課程的組織、教學內容的銜接、師生互動中來引導學生掌握必要的知識和能力。情境教學法是利用具體的課程情境,將學生、會話、環境、協作作為激發學生自主性、創新性的有效動力,最終實現學生從知識、意義的建構中提升學習效果。情境教學法在構建中需要架設生動、具體的知識情境,並從問題的導入、分析、解決中,依託具體情境,鼓勵學生參與,貼近學生實際,便於學生從中來學以致用。可見,情境教學法將“教”與“學”、“學”與“練”、“練”與“用”進行了統合,克服了傳統課堂學習的被動性,推進了理論與實踐的融合。

二、情境教學法課程設計

根據情境教學法的要求,在課程組織上需要把握四個步驟。第一步是創設問題情境;第二步是課前準備;第三步是課堂演示與答疑;第四步是總結歸納。

(一)創設情境

情境的構設是基於社交禮儀課程教學知識點,在課堂組織上要注重三點要求。一是要貼近知識點,特別是禮儀知識要與學生需求相結合,適應並滿足學生的求知慾,要貼近學生就業實際,特別是增強學生的臨場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參與積極性;二是要注重簡潔,對於情境的設置要便於操作,要能夠在課堂時間完成,並能夠通過課程演示來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要適當引入一些疑難性強的問題,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營造多層次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多元化情境;三是要注重知識的不完整性,對於情境本身並非是課堂的主體,關鍵在於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幫助學生從問題情境中來增進知識與能力。

(二)課前準備

情境的構建需要進行前期準備,該項工作可以由師生共同完成。教師側重於明確情境教學的知識重點、目標,分析學生實際和課程組織現狀問題,制定完善的教學計劃,如角色分工、情境實施、設備操作等。另外,教師可以通過頭腦預演或實際演練來模擬各環節的實施情況,並對不足和問題進行優化處理。學生主要工作是模擬分組,各組在組長的領導下進行角色扮演,推進師生協同;另外,對情境教學重點各項具體工作進行細化,如明確小劇本內容。

(三)課堂演示與答疑

從情境教學現場來看,課堂演示是主體,各小組在預先安排下參與到情境中,並在教師的組織中實現對具體禮儀知識的學習與演練,梳理其中的問題。演示結束後針對問題展開答疑,各小組、各成員充分發表各自的觀點及想法,由學生為主體來進行。教師主要從三個方面給予引導:一是鼓勵各成員積極發言,儘量避免干擾演示過程,防範對學生思路的破壞;二是在演示過程中不評論,避免對其他小組帶來影響;三是在答疑環節要控制場面,既要發揮學生的熱情,還要避免跑題,影響教學實效。

(四)總結歸納

對於情境教學演示完成後,要進行全面分析與總結,特別是對各組的演練效果進行點評,梳理各組的演練問題,指出優缺點,便於各組學生進行相互學習;教師要對模擬情境進行分析,對各小組的演練方案及演示過程進行評判,那些是值得肯定的,那些是不足的,對於閃光點、創新點要給予表揚,也要對問題的出現進行查找根源,啟迪學生。

三、情境教學法在社交禮儀課程中的實施

本節以求職禮儀教學為例,將求職過程進行分解,招聘現場設計、應聘現場設計,以及各參與角色的扮演與分工,組建由師生共同參與的評委組進行各組演練成績考核。在具體實施上,第一步,對進行前期準備,設計4家企業,明確各自的單位、地址、電話、經營產品、規模、社會影響力及企業文化、宗旨等內容;明確各自公司的招聘信息,包括崗位需求、應聘條件、崗位待遇、面試主要問題等。第二步,明確招聘、應聘環節中的社交禮儀知識點,以及相關注意問題,並從分組扮演中,根據角色不同來進行情境參與。如由學生搭建招聘模擬環境,並承擔招聘職責;由師生共同組建禮儀知識評審團,負責對學生的禮儀行為進行全程跟蹤、認真記錄,併為演練結束後的課程評價做準備。第三步,招聘應聘環節實施,根據學生對各自角色的扮演,從中來梳理問題,並對學生的表現進行打分;對於模擬演練中學生的優點進行肯定,對於不足進行指出並告誡學生如何克服和改進。第四步,總結,通過對招聘應聘活動的模擬演練,以具體情境為基礎,從禮儀知識的滲透中,讓學生能夠從自我服飾、言行、眼神、坐、立、行等環節進行體驗,並得到有效的規範,增強了課堂教學氛圍,也讓學生能夠從直觀的禮儀實踐中獲得預期效果。

四、結語

針對情境教學法在禮儀課程中的實施,還需要注意兩個關鍵問題。一是對“領導”崗位的人員設置,由於模擬演練中人數限額,很多學生無法從中獲得親身體驗,可以通過課程角色分配,以分項替換等方式來進行輪值,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情境演練中。二是對情境教學的現場指導,教師作為引導者,要發揮對課堂教學內容、教學環節的銜接,特別是對於學生的儀表儀態、語言表達,以及隨機應變等能力進行指導,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能。

[參考文獻]

[1]閻芳.高職院校“社交禮儀”課程開設的必要性及實效性探討[J].職教通訊,2012(15).

[2]趙莉.高職“社交禮儀”課程考核方式的選擇[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01):2400.

大學生社交禮儀論文 篇五

社交禮儀是指人們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所具備的基本素質,交際能力等。下面請看我給大家帶來的社交禮儀論文!

一、“項目教學法”的涵義及應用於社交禮儀課程教學的優勢

項目教學方法是行動導向教學中的一種代表性的教學方法,它是一種將具體的項目或任務交給學生自己完成的教學方法。

具體包括以下五項基本模式:(1)確定項目內容;(2)談論項目方案;(3)制訂項目計劃;(4)實施項目;(5)項目結束。

《社交禮儀》課程的目標,不僅是進一步普及基本常識,更重要的是通過模擬訓練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使之符合未來職業人的禮儀規範。而這一過程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分工協作的基礎上最終獨立完成任務,同時實現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實踐能力的提升。項目教學法的特點就是在具體項目中,學生完成收集信息、設計方案、實施方案等任務,並從中學習和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在教學中,學生通過一個個項目的學習和完成,理解和把握課程要求的知識和技能,體驗創新的艱辛與樂趣(),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與方法。因而,在社交禮儀課程的教學中使用項目教學法可以有效強化教學效果,豐富教學成果。

二、“項目教學法”在社交禮儀課程中的實施策略

1、確定項目內容。根據學生的禮儀現狀及未來工作對社交禮儀的具體要求,在遵循“最需要、最有效、一切以培養表達能力為目的”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本課程對所用教材進行了精心挑選、整合、優化,共設計了五大模塊、八大項目、若干任務的課程內容體系。

“五大模塊”指個人進階(禮儀概述)、個人禮儀、交際禮儀、職場禮儀、禮儀展示(考核評價)。“八大項目”是儀表禮儀、儀態禮儀、交往禮儀、通聯禮儀、饋贈禮儀、商務禮儀、餐飲禮儀、求職禮儀八個方面的內容。每個項目由若干個工作任務,即禮儀活動訓練組成,每項任務就是一次禮儀活動訓練,由“知識講壇”、“案例展示”和“模擬訓練”三部分構成。

2、實施項目途徑。(1)告知項目範疇,明確項目要求。(2)劃分團隊。邀請八位同學成為本課程的團隊隊長,再由各隊長自行招募本團隊隊員,確定團隊口號。面對每個項目,各小組制訂實施計劃,包括信息收集、人員分工、訓練地點、完成時間、成果標準等。(3)教師監督指導,客觀評價。在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創新學習的同時,教師的主導作用表現得更加明顯,體現在教師對學生學習的引導、指正、監督、評價等方面。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扮演的角色就是指導者,指導及組織安排教學工作,給學生提供儘可能多的訓練實踐空間,真正成為課堂教學主體。教師主“導”,學生主“學”,尊重學生學習的主動權。

3、評價項目方法。課程考核的目的是全面評估學生的學習狀況。考核手段和形式應多樣化,要將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充分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發揮考核的激勵作用,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實踐能力。

三、“項目教學法”在社交禮儀課程中的實施實例。

項目實例:求職禮儀

1、項目目標。知識目標:瞭解求職面試時應該具備的禮儀行為。能力目標:運用禮儀技巧,在求職面試中沉着應對。情感目標:培養學生正確面對成功和失敗的人生態度。

2、項目的實施過程。教師和各組預先準備面試真題數道,首先教師提問,八組同學派代表回答,其他同學觀察。其次,由學生組織一場模擬招聘會,各組分別派代表擔任面試官對其他組的求職者進行提問,其他學生進行記錄、互相評價。在此教學過程中,教師以面試官、諮詢員等角色出現在學生中,學生成為這一實施過程的行為主體。通過這種真實有趣的學習,學生對求職時個人儀容、儀表、儀態及與他人交流、握手等內容有了更深入的瞭解,並能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這種教學方法由注重“教法”轉變為注重“學法”,把抽象的理論知識與具體的訓練項目相結合,加深學生的感性認識,使枯燥的理論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3、項目檢查。教師根據學生在完成項目過程中解決問題、團隊合作、學習態度、記錄完整等方面的情況綜合打分。

4、項目展示。各小組通過成果展示,讓學生髮現自己的不足,學習他人優點,激發學生的上進心和學習主動性。

四、結語

在社交禮儀課程教學中,採用“項目教學法”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知識、在生活中運用知識是非常重要的,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而且能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

禮儀的出現代表着人類文明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由於現代社會的不斷髮展,人們的素質也得到提升,禮儀文化逐漸得到了人們的重視。因此,高職院校不僅僅要注重學生的文化知識的教授,還要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而禮儀歸根結底就是人們的基本行為,要從言行舉止入手來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高職教育的目的是向社會輸出一批批高質量的綜合型、應用型人才,由於高職院校的生源來源廣泛,良莠不齊,因此社交禮儀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一、強化高職院校社交禮儀課程教學的作用

(一)有利於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道德水平

禮儀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標誌,是一種行為規範,可將其列入道德範疇。禮儀簡而言之就是“恭敬辭讓”,其本質就是尊重別人。也就是説禮儀是現代社會道德觀念的化身,是道德的具體體現。[1]高職院校的學生接受的教育較多,對道德有着自己的認識,但是傳統教育一直弱化了道德教育,尤其是最基本的道德素質教育,使得大多數學生並沒有良好的道德習慣。因此,怎樣使得抽象的道德能夠具體化,使學生真正瞭解到禮儀的內涵,將其付諸於實踐,成為了當今社交禮儀課程的關鍵所在。

(二)有助於增強高職院校學生的生存交往能力

越來越多的條條框框制約着現代生活,而人們的日常社交就是通過禮儀來進行規範的。開展禮儀教育有助於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社交能力。禮儀對個人在社交中的行為提出了“舉止不出格,談吐不失禮,交往不失態”的基本要求。因此在人際交往中,禮儀不僅能夠提升一個人的外在氣質,也能夠使其表現出良好的道德修養和精神氣質,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能夠獲得他人的尊重、敬佩、友好與善意,從而營造出和諧共處、彼此信任、其樂融融的人際關係。[2]

(三)有助於塑造高職院校學生的良好形象

高職院校除了要關注學生掌握文化知識的程度,也應重視學生的文明程度,將其道德素養和文化素質處於同一水平上。利益作為外向的表徵,能夠表現一個人的內在的素養、情感,並通過行為、服飾、語言、姿態、表情等最終具象化為直觀的禮儀。社交禮儀課程的教學目的就是從以上幾個方面向高職院校學生傳授行為規範,培養他們的審美意識,促進他們的全方位的健康成長。

二、高職院校社交禮儀課程整體設計的構思與改革措施

(一)講好第一堂課,調整教學內容

禮儀是溝通技巧、行為規範的一種外在表現,其內涵隨着時代的變化也發生了改變。因此教學要從學生心理出發,深挖其內涵,使其能夠主動地融入到課堂中來。社交禮儀課程的第一課非常重要,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筆者認為,第一堂課可以總結概括為八個字:“慎獨、二勿、三省、四非”。這八字箴言能夠強化學生自律自重的觀念。除了要尊重他人,更要獲得別人的尊重,只有強調尊重的相互性,才能真正與他人和諧相處。這八個字容易記憶,通俗易懂,接受性強。雖表述簡單,卻內涵豐富、意義深遠。

(二)調整課程設置,提高禮儀課程的教學地位

首先,高校應該開設專門的社交禮儀課程。第一,對於文科院的學生應該將其納入公共基礎課。在所有專業學生的範圍內開展社交禮儀教育,使得全校師生都對道德禮儀有着充分的重視;第二,增加社交禮儀公共選修課的人數容量,能夠讓更多的學生選擇這門公共課,使得道德禮儀規範在每個人心中逐漸成為一種共識和通識;第三,通過校園文化的建設來宣揚社交禮儀的重要性。可以開展禮儀知識講座,觀看禮儀錄像、表演,小品,豐富校園生活的同時,也能夠潛移默化給學生帶來認識上的影響。禮儀的重點不應該放在教育上,而是在滲透上,學生將認知內化為自身的感悟,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實踐。

(三)增強禮儀教育的實踐

社交禮儀課程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在生活中進行實踐。如何讓理論聯繫實踐是每個教師所要思考的。首先就應從課堂教學着手,提升課堂教學的親和力,調動課堂氛圍,培養實踐能力。以服裝禮儀為例,關鍵知識點在於服裝的三色原則、搭配原則等,若只是紙上談兵,學生必定沒有興趣,且與實踐脱節,導致所學知識只是空談。為了加強理論的理解,可以將班級分為幾個小組,進行服裝搭配,後由老師指出其中的不足,加深學習的印象。

社交禮儀課程有利於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道德水平,有助於增強高職院校學生的生存交往能力,有助於塑造高職院校學生的良好形象。因此,我們要講好第一堂課,調整教學內容;調整課程設置,提高禮儀課程的教學地位;增強禮儀教育的實踐。

“行動養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良好習慣是一個人素質的具體體現,也是個人的終身財富。高校要重視素質教育,培養大學生良好的道德修養和行為習慣,使他們學會做人,學會做事。然而,現在的大學生,大多是“90”後,很多又是獨生子女,再加上受到現行教育制度弊端的影響,學生在上大學之前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升學上,家長和老師代辦了學習以外的事,造成了良好日常行為習慣的缺失。進入大學後,學習的壓力得到了釋放,脱離了父母和管教和包辦,當學習和生活中的諸多事務需要獨立面對時,很多大學生無法適從,許多不良的行為習慣也逐漸暴露出來,如:處理不好人際關係,經常打架鬥毆;對學習沒有興趣,經常厭學逃學;沉迷於網絡,上網成癮;不愛護環境,隨處亂扔垃圾;不懂節簡,生活鋪張浪費;缺乏誠信意識等等。這些不良行為習慣已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高校教學與育人效果,高校加強大學生的禮儀養成教育刻不容緩。禮儀教育是從人類基本的行為入手,教導人們在規範自身行為的同時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它與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業務素質、身體心理素質都有着不可分割的關聯。社交禮儀課程的開設能促進素質教育的實踐。

一、高校加強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必要性

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培根説:“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可以説,人們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是日常習慣的外在表現,習慣通過日積月累的養成,它便融會成為生命中的一部分。習慣往往滲透於一個人的思維、語言、行為等各種活動之中,主宰着個體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狀態。大學階段是塑造自身形象和鋪墊人生髮展軌跡的重要時期,大學生的習慣狀況直接影響着他們的行為[2]。然而,在高校,部分大學生表現出來的“習慣”,很讓人擔憂,一些學生文明意識淡薄,禮儀知識缺乏,知書但不達禮;一些學生不注重個人形象,經常衣冠不整,行為不端,張口便是粗話,上課隨意遲到甚至曠課,公共場所大聲喧譁,自修室裏手機鈴聲大作,無視他人的存在,吃飯、上車不排隊等等。這些不文明行為屢見不鮮,但更讓人擔憂的是他們不以為恥,反認為理所當然,這不得不引人深思[3]。我們應該認真分析總結高校學生禮儀素養缺失的現象和原因,思考加強高校禮儀養成教育的必要性。不要讓辛苦完成大學學業的學子們滿懷期待地走向社會時發現自身禮儀素質有多麼的欠缺,不要讓我們培養的學生變成一人有知識沒文化、受教育沒教養的人,應該讓他們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高校加強禮儀養成教育是學校育人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學生禮儀素養不足的現象及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損人利己,友善意識缺乏

一些學生蔑視社會道德,無視校紀校規,漠視他人的感受,一切從個人的願望出發,對別人缺乏理解和寬恕。對學校管理工作中的一些事務,不是從有利於解決問題的意願出發,冷靜分析,積極溝通,而是頭腦發熱,誇大事情,稍不如意就妄加評論或牢騷滿腹,而對自己的草率行為帶來的消極影響滿不在乎。

2、重利輕義,拜金主義盛行

孔子主張“見利思義,見危授命”,孟子主張“捨生取義”,“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孔、孟的“重義輕利”觀,旨在要求人們不可過度妄求物質利益,對“利”的追求應以“義”為前提[4]。然而今天,很多人重利輕義,見利忘義,完全不顧道德理想和法律法規。正是由於在義利觀問題上陷入了誤區,一部分學生不再追求遠大的理想和人格的塑造,而是“一切向錢看”。在校期間,有些學生為了獲得獎學金和其他評優獎項,不惜詆譭同學;畢業時,有些學生主要着眼於尋找掙錢多的工作,急功近利,講求實惠,從而喪失了積極向上的熱情和朝氣。在這樣的道德價值取向的指引下,學生的人格必然會扭曲,自身的發展也會受限。

3、唯我獨尊,尊重意識淡薄

一些學生唯我獨尊,自我感覺良好,不尊重長輩,不敬重師長,不尊重同學,待人總缺少些友善平和,較難建立和諧人際關係,難以融入集體。大學禮儀素養教育的缺失,不僅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高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而且也影響了高校素質教育的發展和深化。

二、社交禮儀課程對大學生素質教育的作用

禮儀是人生的必修課,社交禮儀是現代人通向成功之路的通行證。禮儀教育是高校學生健康成才不可缺少的要素,其獨特作用是其他任何課程都無法替代的,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提高思想道德修養

思想品德是一個人的道德修養、政治觀點和價值觀念的集中表現。根據所處的時代,人們的思想道德觀念以及社會對它的要求都是不一樣的。道德是一個人的靈魂,是一個人內在素質的核心,它決定着一個人的精神面貌,同時它也是一個人重要的社交素質[5]。良好的道德品質,不僅是維持社會穩定和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內在力量,而且它也是人們進行社交的一個基本準則,它是獲得對方的尊重和信賴的基礎,也是使社交得以持續開展並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證。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個人蔘加社交活動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和基石,它對任何人都有強大的吸引力,它能給人以信任和安全感。良好的道德品質包括多方面的元素,比如誠信、寬容、善良、謙虛。通過社交禮儀課程,可以培養學生們逐漸養成舉止文明,談吐風趣,待人友善,尊重他人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

2、培養良好的文化素質

文化素質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過人文學科的教育去塑造和培養大學生的內在品格和修養。人文素質培養是指通過人文知識的傳授、環境的薰陶以及自身的實踐,將人類優秀的文化成果轉化為人格、氣質、修養,成為人相對穩定的內在品質[5]。通過博覽羣書,廣泛涉獵歷史、哲學、藝術、文學等學科的學習,可以獲取系統的理論知識,培養多方面的文化藝術素養,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反之,通過社交禮儀課程的學習,能促進和加深對人文學科的理解,因為在當今這個日新月異的信息時代,參與社交活動要求具備豐富的知識和合理的知識結構,我們會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會涉及各式各樣的問題。社交就是一種信息交流,如果知識欠缺或知識結構不合理,在社交中就會張口結舌、捉襟見肘、舉步維艱,自己既不能引起別人的關注,也很難融入與別人的交流中,自然成為“局外人”,在複雜的競爭與合作中,就很難擁有一席之地。因此,學習文化藝術知識,提高自身的禮儀素養實在大有必要。

3、增強心理的承受能力

青春期的大學生,思維活躍,感情豐富,渴望與人交流,渴望真誠、友誼、愛情。面對大學校園這個新的環境,接觸新的人羣,加上緊張的學習生活,有些學生的心理矛盾就會加劇。他們雖不缺少交流的環境和對象,但內心常被孤獨寂寞的情緒所折磨,因為他們普遍缺乏社交技巧,既不善於表達自己,也不理解別人。有些學生性格孤僻,自以為是,心胸狹隘,容易產生焦慮、易怒、悲觀、抑鬱等不良心理狀態,這些壓力往往又不能以正確的方式及時緩解。長此以往,這不僅會損害他們的身心健康,而且會阻礙他們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甚至可能導致有的學生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社交禮儀課程有助於培養學生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使他們學會尊重他人、誠信待人、言行適度,從而使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在獨生子女將成為社會主體的當下,對大學生進行禮儀修養教育尤為重要,在高校開設社交禮儀課程並作為必修課程已經勢在必行。一個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的人,能應付交際活動中的各種突發情況,始終保持冷靜和穩定的心態,遇事不慌,善於溝通,能夠採取最適當的行為,化險為夷,爭取主動。相反,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在交際活動中,往往會結結巴巴,驚慌失措。這樣的學生畢業後,不敢出去找工作,不敢面試,甚至不敢見人,整天窩在家裏,成為“啃老族”,這樣的人就會成為家庭和社會的負擔。

4、增強學生自信心

整潔優美的儀容儀表可以體現出個人的自信、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以及良好的道德修養。社交禮儀課程中關於儀容儀表的教育就會給予學生細緻的指導,讓學生得到系統訓練,比如在社交場合,它指導人們要注意自己的服飾禮儀,遵守TPO①原則,即你的穿着打扮應當與相應的時間、場合、身份、職業等相一致[5]。比如言談舉止方面,在工作和社交場合,當和別人談話時,要講文明,講禮貌,有修養,還要講究語言藝術,這樣才能獲得別人的尊敬和好感,給人以紳士、淑女的良好形象。久而久之,這就會讓學生們不斷獲得精神的鼓勵,更加註重整潔的儀容儀表和優雅的談吐舉止,自覺地使內在美與外在美和諧統一,從而讓自卑和害羞的心態逐漸消失,自信心逐漸增強。在人際交往中,如果雙方都儀表整潔、儀態端莊、舉止文雅、言語文明,就會產生良好的“人際氣候”,使交往雙方互相吸引,建立和發展良好和諧的人際關係[5]。積極的人際交往,良好的人際關係,能使人愉快,充滿激情,增強信心。

三、小結

高校不僅要教書,還要育人,在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還要教育學生如何做人。禮儀修養是道德品質的外在表現,是衡量一個人受教育程度的標尺,它不僅是形成個人的道德品質的基礎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的基礎教育。高校開設社交禮儀課程並規定為必修,這既能夠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文化素質,又能夠增強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信心,使他們成為知書達禮的高素質人才,讓高校真正實現教書育人的培養目標。

大學生社交禮儀論文 篇六

學校,作為教書育人的專門場所,禮儀教育是德育、美育的重要內容。

我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富有優良的文明禮貌傳統,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幾千年光輝燦爛的文化,培養了中華民族高尚的道德也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禮儀。

禮儀是一個人外在美與內在美的有機結合,是一個民族進步的標誌,也是一個公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質的標誌。

在社會生活中,人們常常把禮儀看作是一個民族精神面貌和凝聚力的體現,把文明禮貌程度作為衡量一個國家和民族是否發達的標誌之一;對個人而言,則是衡量道德水準和有無教養的尺度。

一個人以其高雅的儀表風度、完善的語言藝術、良好的個人形象,展示自己的氣質修養,贏得尊重,將是自己生活和事業成功的基矗

“禮儀”一詞,最早見於《詩經》和《禮記》。

現代社會“禮儀”一詞有了更加廣泛的含義,其內容包括行禮儀式、禮節及儀式、風俗規定的儀式、行為規範、交往程序、禮賓次序、道德規範等等。

社會上對“禮儀”的理解和認識是多層次的,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層次的含義:1.禮2.禮節3.禮貌4.禮賓5.禮俗6.禮制。

禮儀作為一種文化,是個人乃至一個民族素質的重要組成,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處理人際關係,用來對他人表達友誼和好感的符號。

禮儀可以使一個人變得有道德,可以塑造一個理想的個人形象,可以使一個人的事業成功,也可以使得社會更加安定、文明和和諧。

學習禮儀首先是個人的需要,因為禮儀是不可缺少的個人素質,人人都學習禮儀,掌握禮儀,自覺執行禮儀規範,就容易溝通感情,使人際交往獲取成功,進而有助於人們所從事得各種事業順利發展並取得成功。

其次,學習禮儀是社會需要,文明的社會是一個安定、和諧的社會。

人人重視禮儀,遵守社會公德,注意遵守人與人交往的基本禮貌準則,社會就會更加和諧和安定。

掌握規範的社交禮儀,能為交往創造出和諧融洽的氣氛,建立、保持、改善人際關係。

通過禮儀教育,可以讓當代師範院校大學生們認識到應該積極適應社會,自覺參與社會活動,改造、變革社會環境,促使社會發展進步,同時改造、發展和實現自我。

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外來文化對我國傳統文化產生了激烈的影響,對中華民族產生了全方位的衝擊,這些影響的衝擊是交互式的,並非單方面的。

如,市場經濟的功利主義對傳統“倫理至上”觀念的衝擊,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逐步確定,必將強化人們對物質利益的關注,從而使傳統的安貧樂道、重義輕利等觀念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也存在着部分人單純追求物慾的滿足,講究享樂主義、金錢至上、拜金主義等。

這些文化的侵入,給我們的大學生特別是中國小生帶來了觀念上的變化。

因目前的多數院校大學生沒有良好的文化底藴、意識形態,也就沒有了審美能力,根本不知道別人文物化中哪些是精華,哪些是糟粕,在急功近利和拜金主義的心態控制下造成了幾乎沒有任何抗拒能力,將別人文化中的一些糟粕當作精華和時尚引入自己的生活。

這些糟粕侵蝕着我國大中國小生的心靈,使他們追求一種從眾心理,追求刺激,追求個性主義和個人主義,過多的講究個人私慾,從而忽視了考慮他人,關心他人。

現代社交禮儀的意義

現代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自然促進了人的素質的提高,高素質的人對禮儀文化也就更重視。

在當今社會學習現代社交禮儀具有深遠的意義。

學習禮儀是適應對外開放的需要

對外開放的國策打破了長期封閉的環境,使得人們深刻地意識到坐井觀天只做一隻井底之蛙已難以適應形勢,唯有從井底跳出,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才是現代人應有的意識。

要從狹小封閉的環境中走出來,除了應具備一些必備的專業技能外,還必須瞭解如何與人相處的法則和規範。

這些規範就是社交禮儀。

禮儀的學習能夠幫助你順利地走向社會,走向世界,能夠更好地樹立起自身的形象,在與人交往中給人留下彬彬有禮、温文爾雅的美好印象。

學習禮儀是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市場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大範圍的分工協作關係和商品流通關係,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組織與組織之間、地域與地域之間的相互依賴和相互合作,同時更帶來了激烈的市場競爭,“皇帝女兒不愁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局面已一去不復返。

這對於一個企業或服務行業而言,就更需要積極地適應這種由“賣方市潮向“買方市潮的轉變,而這種轉變總是需要具體的人去實施、操作的,這些實踐者如不懂得現代的社交禮儀,那麼就很難在市場上站穩腳跟。

比如説一個供銷員上門推銷產品時,如事先不敲門徑直而入,那是不禮貌的,甚至會被人誤解。

所謂“禮多人不怪”,在市場經濟的氛圍下,人們不僅為自己也為組織均應更多地瞭解學習社交禮儀的知識,幫助自己順利走向市嘗立足市常

學習禮儀是適應現代信息社會的需要

現代信息社會飛速發展的傳播溝通技術和手段日益改變着人們傳統的交往觀念和交往行為。

尤其是人們交往的範圍已逐步從人際溝通擴展為大範圍的公眾溝通,從面對面的近距離溝通發展到了不見面的遠程溝通,從慢節奏、低頻率的溝通變為快節奏、高頻率的溝通。

這種現代信息社會的人際溝通的變化給人類社交禮儀的內容和方式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在這種溝通的條件下,實現有禮有節的交往,去實現創造“人和”的境界,這是學習禮儀的另一意義。

學習禮儀是爭做現代文明人的需要

我們生活在社會主義大家庭中,人人均是大家庭的成員。

我們國家提倡每個公民均應爭做“四有”新人,即做一個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有知識的人。

要爭做“四有”新人,那麼學會必要的禮儀知識也是其中的一個方面。

我們經常會對擦肩而過的一位先生或女士行注目禮,這是因為他們高雅的氣質或瀟灑的風度深深吸引了我們。

那麼如何在與人交往中,給人留下好印象呢?起碼的一點就是多學一點社交禮儀,它可以免除你交際場上的膽怯與害羞,它可以指點交際場中的迷津,它可以給你平添更多的信心和勇氣,使自己知禮懂禮,做一個有教養的、有禮貌的、受人歡迎的現代人

現代社交禮儀的職能

社交禮儀作為人類的行為規範和準則,必然具有其內在的職能。

社交禮儀具有四大職能:第一是塑造形象;第二是溝通信息;第三是聯絡感情;第四是增進友誼。

塑造形象

塑造形象是現代社交禮儀的第一職能,包括塑造個人形象和組織形象兩方面。

人類生活在大千世界中,與世界不可能是毫無關係的,而是存在着息息相關的各種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其實也是一種社會關係,有兩方面內容:一是人人均生活在一定的國家,歸屬於一定的民族和階級,因而人人都處於一種宏觀關係中;二是人人都有自己的親朋好友同事,上下級等人際聯繫,因而人人均處於一種微觀關係中,在社會生活中每個人均以自己特定的身份和角色去與人相處。

有時人們以個人身份去待人接物,此時表現的純粹是個人形象,而有時人們又以個人形式代表組織去與人相處,此時表現的就是組織形象,故人們在現代社會交往中,總是以兩種形象出現,一種是個人形象,一種是組織形象。

社交禮儀就其職能而言,即不僅能幫助樹立良好的個人形象,還能幫助樹立優秀的組織形象。

1、個人形象塑造

在人們社會生活的大部分時間裏,人們總是以個體形象出現在生活中,人類大部分時間是代表着自身的存在意義,比如生活在家庭中,生活在朋友之間,人們總是以自身最好的形象去生活,但有時人們互相相處時,也會出現諸多障礙,某某不拘小節,某某不知禮知情,某某行為粗暴、態度惡劣等等。

那麼人類怎麼樣才能使自己的生存更有意義,做一個受歡迎、受喜歡的人呢?標準和條件均是多樣化的,有人喜歡瀟灑的風度,有人喜歡高雅的氣質,有人喜歡率直的個性,有人喜歡有板有眼等等。

總而言之,青菜蘿蔔各有所愛,但是不管怎麼説,社交禮儀總能幫助你塑出可人的個人形象。

何況當今社會,在人們普遍重視氣質的前提下,人們也普遍重視起人類量的方面的諸多標準。

這些標準就是社會禮儀的規範,那麼怎麼樣的個人形象才是受歡迎的呢?

一般而言,一個具有高尚的情趣,優雅的氣質,瀟灑的風度的人總是備受歡迎的。

高尚的情趣,指一個人的性情和志趣高遠不低俗。

要培養自己高尚的情趣,就得知情知禮,不懂禮不知禮者難成高尚的人。

所謂彬彬有禮,然後君子也。

比如説,一個人唯有懂得尊重他人,才能在生活中與人為善,處處為他人着想。

在行動上,才能產生樂於助人、不計報酬的行為。

如一個人時時想着自己,心中沒有他人,生活中勢必斤斤計較,寸利必爭,甚至為此還會損公肥私,乃至飛揚拔扈,為非作歹。

這種人,自然就是一個心胸狹隘、情趣低劣的小人。

一個富有高尚情趣的人,必然是一個心胸開闊、心底無私的君子。

他既懂得外在禮儀方面的涵養,更注重內在品質的錘鍊。

禮儀,是中華傳統美德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精髓。

身居禮儀之邦,應為禮儀之民。

知書達禮,待人以禮,應當是當代大學生的一個基本素養。

然而,在大學校園仍有許多不知禮、不守禮、不文明的行為,還有許多與大學生的禮儀修養、與精神文明建設極不和諧的現象。

可見,對大學生進行社交禮儀教育具有跨時代、跨世紀的特殊意義。

因為,社交禮儀教育不僅是素質教育的必需,而且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強烈要求。

社交禮儀的論文 篇七

一、社交禮儀基本定義

所謂禮儀,就是人們為了維繫社會正常生活,要求共同遵守的最基礎的道德規範,在人們長期共同生活、相互交往中漸漸形成的,並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各種方式固定下來。

對個體來説,禮儀是思想道德水平、交際能力、文化修養的外在表現,對社會來説,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序、生活習慣、道德風尚的反映。

從個體修養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説是一個人內在修養和素質高低的外在表現。

從交際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説是人際交往中適用的一門藝術、一種交際方式抑或交際方法,是人際關係交往中約定俗成的以表示尊重、友好的習慣做法。

從傳播的角度來看,禮儀是在人際交往中進行相互溝通的技巧。

可以分為政務禮儀、服務禮儀、商務禮儀、涉外禮儀、社交禮儀等五大類。

二、社交中存在的禮儀問題

曾經有個故事就談到了禮儀問題,有個年輕人問路,遇到一個老太爺,他問:“喂,陳村怎麼走?”老太爺笑呵呵地説:“不遠不遠,往這個方向還有三四枴杖。”年輕人走啊走,走來走去還是在原來的那個村子裏面,他意識到可能因自己沒禮貌被老太爺騙了,回頭又遇見了老太爺,他作揖對老太爺説:“老伯,請問陳村怎麼走?”老太爺説:“這就對了,往那個方向出了村莊直走再右拐就到了。”由此可知,禮儀在社交禮儀中存在着重要作用,可現實生活中存在大量問題:比如公共場所到處亂扔垃圾、不懂排隊、大聲喧譁、不懂禮節禮貌等等。

這就是人們缺乏禮儀意識,平時生活中都不大注重禮儀問題,不重視的具體表現。比如在比較重要的場合,如餐桌禮儀,沒有專門的禮儀教程指導,不懂禮儀。

人們無論是在學生時代還是工作時代,都沒好好的去學習和注意禮儀問題,如商務禮儀、乘車禮儀、餐桌禮儀等等,沒有好好去學習、實踐。

缺乏禮儀,導致自身形象也會受損,工作上的升遷也可能受到影響。

三、幾種基本的社交禮儀

1、餐桌禮儀

(1)入坐禮儀

如果你是以主人的身分舉辦宴會,則男女主人應該分別坐在長餐桌的中間、面對面地坐,身為主人的你要逐一邀請所有賓客入坐,邀請入坐的順序為:第一位安排入坐的應是貴賓的女伴,位置應在男主人的右邊,貴賓則應坐在女主人的右邊。

如果主客之分,也沒有有長輩在場,女士們可以大方地先行入坐,一個有禮貌的紳士也應該等女生坐定之後,再行入坐。

需要中途離席時,有必要跟同桌的人打招呼,男士應該起身表示禮貌,如果離開的是隔座的長輩或女士,可以幫忙拖拉座位。

外出用餐時,可能會攜帶包包,這時包包應放在背部與椅背間,而不應該隨便放在餐桌上或地上。

(2)使用禮儀

有些人或許會擔心食具的衞生問題,因而用餐巾來擦拭食具,其實這是很不禮貌的舉動,會造成餐廳或主人的難堪。

用餐完畢之後,應該將餐巾摺好,置放在餐桌上再離開。

使用餐巾時,等大家都坐定後,才開始使用。

餐巾攤開後,應該攤平放在大腿上,千萬不要放進領口,餐巾的主要是為了防止食物弄髒衣服,以及擦掉嘴脣與手的油漬,請不要在忘記帶面紙的情況下,拿來擦鼻子,因為這樣既不典雅也不衞生。

西餐的刀叉使用順序,原則是由外而內。

要先使用擺在餐盤最外側的食具,每吃一道,就用一副刀叉;食用完畢之後,刀叉並排在盤子中央,在正式場合下轉動盤子是很不禮貌的行為。

(3)食用禮儀

肉類:切牛排時應由外側向內切,切一塊吃一塊,這是缺乏氣質的表現,割肉塊時大小要適中,咀嚼食物時,務必將嘴巴合起來,避免發出聲音。

食用貝類海鮮時應以左手持殼,右手持叉,將其肉挑出來吃。

遇到一整條魚的時候,先吃魚的上層,再用刀叉剔除魚骨,切忌翻身,吃魚片時,可用右手持叉進食,避免使用刀具,因為細嫩的魚肉很容易就會被切碎而變得難以收拾;吃龍蝦時,可用手指去掉蝦殼後食用。

食用水果時,水分多的水果應該用小湯匙取食。

切片的水果,應該用小叉子取食。

2、乘車禮儀

(1)上下車禮儀

當主人與客人同乘一輛轎車時:主人應為同車的第一主賓打開轎車的右側後門,用手擋住車門上沿,防止客人碰到頭。

客人坐好後再關門,注意不要夾了客人的手或者衣服,然後從車尾繞到左側為另外的客人開門或自己上車;當和女士、長輩一同乘車:應請女士、長輩先上車,併為對方開關車門;抵達目的地時,主人首先下車,然後為客人打開車門;倘若女士裙子太短或太緊不宜先上車時;男士可主動表示坐次要位置;女士上車時:先背對車座,輕輕坐在座位上,合併雙腳並一同收入車內;下車時,也要雙腳同時着地,否則有失大雅。

(2)小轎車的座次排序

第一個上座稱“社交場合的上座”:主人開車時,上座為副駕駛。

把這個位置能和主人方便的交談。

如果這時你坐在後排,就有把主人當成你司機的嫌疑。

(3)注意

乘坐主人駕駛的轎車時,不能令前排座空着,表示相伴。

主人駕車送其友人夫婦回家時,由友人之中的男士,一定要坐在副駕駛座上,與主人相伴,而不宜形影不離地與其夫人坐在後排,那將是失禮之至。

3、飲茶禮儀

放置茶壺時壺嘴不能正對他人,否則表示請人趕快離開斟茶時只斟七分即可,暗寓"七分茶三分情"之意。

茶滿不便於握杯啜飲。

沖泡開始前,先拿出一些名優茶放在茶盤中,供客人挑選,以表達主人對客人的尊重,同時讓客人仔細欣賞茶的外形、色澤和幹香。

將茶筒中的`茶葉放入壺或杯中,應使用竹或木製的茶匙攝取,不要用手抓。

應簡要地介紹一下所沖泡的茶葉名稱,以及這種茶的文化背景、產地、品質特徵、沖泡要點等。

要語言精練,語意正確,語調親切,使飲者感到茶道是一種高雅的享受,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將泡好的茶端給客人時,最好使用托盤,若不用托盤,注意不要用手指接觸杯沿。

端至客人面前,説“請用茶”。

客人在主人請自己選茶、賞茶或主人敬茶時,應在座位上略欠身,並説“謝謝”。

4、公共禮儀

(1)影劇院

出席正式的晚會時,着裝要莊重、高雅、嚴肅。

應注意衣着整潔,即使天氣炎熱,袒胸露腹也是不雅觀的。

可以選擇深色中山裝套裝、西服套裝、旗袍、連衣裙或西服套裙。

入場時間宜在演出正式開始之前的一刻鐘左右,即應進人出場所。

應提前入場,入場後應配合組織者的安排,持票排隊人場,憑票對號人座。

在走向自己的座位時,如果需要從其他已經落座的觀眾前面通過,觀眾應儘早入座。

如果自己的座位在中間,應當有禮貌地向已就座者示意,請其讓自己通過。

通過讓座者時要與之正面相對,切勿讓自己的臀部正對着人家的臉,這是很失禮的。

應當先向對方説一聲“對不起”,隨後面向對方側身而過。

去參加晚會,主要目的就是觀看演出。

在觀看演出時,既不能妨礙演員的表演,也不能影響其他觀眾的觀看。

不交頭接耳、不通訊聯絡、不進食吸煙、不隨便走動、不影響他人。

不提前退場。

演出結束後觀眾應有秩序地離開,,不要推搡,做到井然有序。

不爭道搶行,製造混亂。

(2)圖書館、閲覽室

圖書館、閲覽室是公共的學習場所,首先要保持安靜和衞生,腳步要輕,不要高聲談話;要注意整潔,遵守規則,不能背心、拖鞋入內,就座時,不要為別人預佔位置。

圖書館、閲覽室的圖書桌椅板凳等都應該注意愛護,不要隨意刻畫;查閲目錄卡片時,不可把卡片翻亂或撕壞,或用筆在卡片上塗抹劃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