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畢業論文

經濟學畢業論文(精品多篇)

欄目: 畢業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84W

經濟學畢業論文(精品多篇)

經濟學畢業論文 篇一

在自然經濟和傳統文化層面上,誠信是道德文化的核心,強調的是內在品德修養,追求的是人格高尚,境界崇高,更側重於精神方面的追求。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誠信"二字具有極其重要的分量。"忠義禮智信"是人們提倡併力求遵守的行為準則。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説過:"人而無信,未知其可也。"又説:"信則人任焉"。荀子認為:"養心莫善於誠"。老子也把誠信作為人生行為的重要準則:"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莊子把"本真"看作精誠之極至。這些聖賢哲人的論述,生動顯示了誠信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價值和地位。在當時社會經濟處於自然經濟狀態,以自給自足為主要生產方式的條件下,市場交往不發達,誠信更多停留在"自省"、"自律"程度。因此,重農輕商,重義輕利是其主要特徵,誠信的形式和內容都比較簡單。但如今的情況截然不同了,會計誠信問題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與現實物質利益聯繫如此緊密。

會計誠信是市場經濟的要求

我們對於如何建立市場制度的認識很有限,大多是書本知識,經過近20年的實踐,使我們懂得了建立市場制度最根本的是兩條:一是"產權明確",產權不明確就無法交換,資源優化配置就無法實現;二是"交換必須平等、自願、沒有欺騙",如果不自願、不平等、不誠信,市場就會提供錯誤的信號,資源優化配置也無法實現。如果不能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我們搞市場制度的目的就沒有實現,市場制度的優越性也就沒有了。因此,不搞欺騙,講求誠信,是建立市場制度的基礎條件之一。

1、誠信既是道德資源,又是經濟資源

市場經濟條件下,誠信既是道德資源,又是經濟資源,誠信在保障交易正常進行中具有重要作用。進入市場經濟以後,社會分工的細化和交換方式的發展,人們很難再遊移於社會經濟之外,而具有了更為明顯的社會性和現實性。誠信也被賦予了更多的物質內容,從道德追求進入到物質生活領域。這種誠信理念推動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如果傳統文化的誠信強調"克己復禮",那麼現代誠信則強調"互利"和"雙贏"。因此,誠信在倫理學家看是道德資源,在經濟學家看則是經濟資源,是市場經濟正常運行的基礎。在經濟活動中,若道德缺失,信用遭破壞,就會導致市場秩序混亂,交易鏈條中斷。在商品生產和交換的環節上,生產、運輸、賒購、賒銷等都存在委託關係。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都使交易鏈條中斷。如作為市場經濟核心的銀行,信用就是其發展的基礎。離開信用,股票、債券及其他金融衍生工具也都無法發展。而且市場經濟越發展,誠信的作用越重要。

2、誠信是企業取勝的法寶

縱觀中外的成功企業,都把誠信作為追求和必備的品質之一,無一不是以誠信為本而發展壯大的。如被譽為"醃菜之王"的海因茨,他成功的哲學就是"忍耐加誠實"。在1875年全美國經濟大蕭條的情況下,為了守信,他賠本收購,後來連自己的企業也破產了,但他堅信"一個誠實的人不會在商場上倒下",仍在四處借債履行合約。後來他成為商場巨人,他的醃黃瓜、番茄醬全球聞名。他的成功是經營理念的成功,也是品質的成功。

3、誠信既是財富,又是財源,還是財力

"立信,乃會計之本。沒有信用,也就沒有會計。"誠信在會計行業尤為重要,正像中國現代會計先父潘序倫先生指出的那樣,"立信,乃會計之本;沒有信用,也就沒有會計",把信用作為會計工作的生命線,誠信不僅是一種責任,更與重大利益相關。守信者得到利益,失信者必將付出成本。對會計行業而言,誠信既是財富,又是財源,誠信還是財力。誠信是財富,是指它有助於會計業務的開拓,市場的佔有;誠信是財源,是指它不僅可以使客户增多,擴大實力,而且可以使同行合作者增多,在合作中取得利潤;誠信是財力,是指誠信品牌是一種極大的無形資產。誠信一旦缺失,就意味着失去了走向市場化與國際化的通行證。

非誠信行為的收益超過成本是影響會計誠信水平的經濟原因

非誠信行為的成本,包括受法律懲罰的成本、受輿論批評的成本和受良心譴責的成本。我國正處在市場經濟體制創建初期,市場發育還很不完善,計劃經濟時期調節經濟活動的手段已不再適用,而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調節經濟活動的手段尚未健全,這就給不講誠信的人有空子可鑽。北京工商大學曹岡教授曾經舉了一個例子來説明。一個美國人,現在中國辦公司。過去我以為他是非常誠信的,例如在微軟發行新的操作系統時他買了兩套,因為他有一個台式機、一個便攜機,絕不為了省錢做虧心事。來到中國以後,別人買盜版電影光盤,他不買,但有時跟着別人看,以後是借來看,現在自已己經擁有700張盜版光盤。如何解釋呢?這個人一年間就由道德變得不道德了嗎?誠信作為一種人的品質,是具有穩定性的。偶爾或一時的行為,並不足以説明一個人己經具有或不具有某種品德。生於淮南為橘,生於淮北為枳,水土異也。曹教授認為:首先,法律環境不一樣,我國只懲罰盜版光盤的生產者和販賣者,幾乎不懲罰使用者,因為法不責眾;其次,社會環境不一樣,輿論很少批評使用者,使用者人多力量大;再有,周圍許多人部這樣做,入鄉隨俗,本人良心上可以承受。不誠信的利益大於其成本,導致了非誠信行為。具有誠信品質的人,也會做非誠信的事。經常做不誠信的事,就會漸變成不誠信的人。因此,與其讓人做一個誠信的人,不如讓人別做騙人的事。防止發生欺騙行為的辦法,就是讓欺騙的成本超過欺騙的收益。而我們對於非誠信行為的法律懲罰,總體上力度不夠,但還不是關鍵問題所在。主要是誰承擔懲罰的成本有諸多問題。我們的國有、集體單位的產權主體未能人格化,即使是公司制企業,其中屬於國有或集體的股份的權利和責任也沒有真正落實到具體的人。由於產權關係不明確,使得懲罰對象不明確。國有企業(法人)受懲罰,實際受損失的人是誰?不清楚。針對會計造假的輿論批評,總體上批評這種現象的多,針對特定企業或個人的少,輿論批評的成本未能"分攤"到具體對象;至於良心譴責成本,由於造假的普遍性,許多人的良知己經麻痺。因此,非誠信行為是吃小虧佔大便宜。

非誠信行為的收益包括貨幣與非貨幣的收益、當前與將來的收益、有形的與無形的收益等。會計造假的受益人很多,單位的領導和高級管理人員、主管部門及政府有關部門的官員可以因為"業績優秀"而謀取更高的職位,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和政治榮譽;幫助做假的中介機構可以因為"增加業務"而得到更多的收益;甚至職工也可以因為單位"效益好"而多拿工資獎金……,同時,非誠信行為的收益高而成本低、風險小,在這樣的情況下,又有多少人能自覺地恪守誠信原則呢?在非誠信行為的收益超過成本時,非誠信行為就會增加。兩者的差距越大,社會平均的誠信水平越低。整個市場誠信水平的下降必然導致會計誠信水平的下降。

維持和提高會計誠信水平的途徑

誠信不只是理論問題,更是實踐問題;不只是一個行業的問題,也是一項緊密聯繫的社會系統工程。

1、加強司法和政府監管力度,發揮法律和行政力量

加強法制和政府監管,是用非市場力量抑制市場制度的弊端。

(1)從有關會計的法制建設來看,目前需要解決懲治造假的"精確制導"問題。所謂會計法治的"精確制導"是指:明確由什麼人啟動對會計欺騙的訴訟程序,改變"民不舉、官不糾"的局面,使違法企業浮出水面;明確規定會計真實性的具體法律標準,降低名義上的要求,鎖定少數違法企業和最惡劣的行為,解放大多數企業;明確規定企業負責人是會計信息真實性的唯一責任人,把會計人員解脱出來,集中打擊關鍵目標;明確區分會計責任和審計責任,瓦解兩者的欺騙聯盟。此外,為了改進會計的法制建設,還需要研究司法會計,提高立法和執法的科學性。

(2)從有關會計的政府監管來看,需要解決監管的責任問題。政府監管部門的責任就是要解決防止造假,懲處造假,以及嚴格執法問題。過去企業都有上級主管,企業出了任何問題上級都要受牽連。上級對企業的監管是預防性的,逐級監管,有完善的控制系統,假冒偽劣產品的生產很困難。現在上級沒有了,監管的責任轉移到綜合部門。綜合部門的權力很大,但只管"滅火"不管"防火",只有假冒偽劣商品生產出來,已經上市,甚至死了人或媒體已經曝光,或者領導人有了批示,這些部門才開始行動。預防性的監管責任應當歸屬於誰?監管部門不作為應當承擔什麼責任?如果不明確,就無法改變當前沒有人承擔責任的局面。

(3)從有關會計的制度規範來看,與會計造假有關的問題有兩個,一是頻繁的會計制度改革,破壞了會計數據的連續性,每一次改動必然給企業提供一次洗牌的機會和造假的手段。因此,會計技術規範的出台要慎重,要有相對的穩定性。

2、加強社會監督與評價機制,發揮社會力量

是否遵守了道德標準,要靠社會輿論和公眾的評價,而不僅僅是法院和政府認定。沒有輿論支持的道德標準,只是紙面上的道德標準。目前對於造假賬的輿論譴責已經給企業、會計師和審計師造成一定的壓力,但這種譴責大多是針對整體而非具體企業,多數是學術性、政策性的而非實用性的。我們還缺乏評價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環境、社會力量和動力機制。因此,要在法律上明確,根據公開的財務報表對上市公司所作的分析,屬於言論自由,不構成名譽侵權。應當建立和培植揭露虛假會計信息的市場力量,以改變目前造假力量大於抑制力量的失衡狀態。

從有關會計誠信現狀來看,加快建立社會信用監督體系,是我國目前迫切要完成的大事。規模先進的信息數據庫將記錄着大量企業與個人的資金往來與商品交易的種種資料,可以提供客户查詢,一旦有不良信用的記錄,在工商註冊、銀行貸款、消費貸款、個人信用卡服務以及人才聘用等,將受到制約。相反,為鼓勵獲得守信等級高的企業將可優先發行股票和企業債券,或為其提供高額度的貸款。一些專家還建議,借鑑國外經驗,結合本國現實情況,制訂可實際操作的《信用法》。儘管這需要時間,但是勢在必行。就現階段而言,要很抓行業監管,查處虛假行為,增加失信者的成本。

經濟學家蕭灼基講過一則小故事,頗有意味:一位留學生在國外乘公共汽車逃票,當時並沒對他罰款,他自以為洋洋得意,誰料畢業找工作時才發現已被記錄在案,雖然學習成績優秀,求職卻遇到障礙。他因小失大,後悔不及。

這則故事令人回味,也令人深思,相信經過若干年的努力之後,我們的信用制度也會完善,到那時人人講誠信,社會將是何等公允、公正、公平?我們期待這一天的早日到來。

3、加強社會教育機制,啟發行為人的良知

誠信在多大範圍和什麼程度上為人們所接受,取決於誠信的宣傳和教育。要讓人們認識到,誠信是重要的並且有益的,誠信是必然趨勢,不誠信的人終究要倒黴。"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義之財,取之有害"。非誠信行為是佔小便宜吃大虧,是飲鴆止渴,為眼前利益犧牲長遠利益。

會計誠信教育的主要對象,應當是掌握着會計誠信水平支配權的強勢集團,包括企業負責人,能夠控制企業負責人的政府官員以及會計師事務所的合夥人,而不僅僅是一般的會計人員。我們長期以來企圖通過提高會計人員地位和業務水平,來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事實上收效甚微。用提高會計人員的道德水準來減少會計造假,是隔靴搔癢,作用將十分有限。

教育要求以事實為基礎。糾正人們的行為將有賴於有效的獎懲措施的建立和實施。即通過獎懲措施的實施使不誠實者付出巨大的成本,誠實者獲得獎勵,從而使得選擇誠信成為一種理。從經濟學角度而言,當理性人衡量了誠信行為帶來的收益--光明的職業前景、融洽的同事關係、良好的社會信譽;與不誠實將付出的成本--晉升無望、時刻面臨失去工作的威脅、受到同事的鄙視和冷淡;那麼,理性人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前者。從而,誠信教育將不再是一種單純的説教,它將成為一種自覺的、理性的選擇。

經濟畢業論文 篇二

郵電經濟論文2900字(一):郵電經濟合同標準化與管理的重要性論文

【摘要】我國市場經濟建立的同時帶動了郵電企業的發展,在持續發展的過程中難以避免會產生一系列問題,其中重點問題之一就是郵電經濟合同的標準化與管理,本文主要分析了此問題,並探討了合同的重要性以及在合同出現問題的情況下會給郵電企業造成的後果。對我國郵電企業在經濟合同標準化發展前景進行分析,也就是依託目前社會背景,借鑑國外合同標準化體系設置與我國國情項目的標準化經濟合同體系,此外思考了目前我國此方面的不足之處,且指出可行的處理對策,望能夠提供一些有效參考。

【關鍵詞】郵電經濟合同標準化

不管是外部貿易合作還是內部職工上崗,企業中的合同是非常關鍵的存在,但凡合同存在紕漏,會給企業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甚至還會影響到企業的發展,使之難以存活,還有的可能會遭受司法官司,對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造成嚴重的影響。那麼就需要有關人員加強對經濟合同的重視並有效控制郵電企業的行為,從而推動其有序發展。

1郵電經濟合同標準問題

郵電企業的發展,司法上的糾紛也逐漸凸顯出來,大多是因我國郵電企業經濟合同的缺陷,包括有合同內容不清晰、條款不完善以及存在歧義等幾個方面造成合同缺陷。那麼對於這一些問題,應設置郵電企業合同標準化制度,從而更加簡便以及快捷的簽訂合同,市場經濟的節奏不斷加快,不管是生活節奏還是生產經營速度都在逐年增加,那麼在此社會背景之中,合同的作用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目前來看,不管簽訂怎樣的合同,都要經過長時間的邀約、反邀約及再邀約,不但會消耗非常多的時間,同時還會影響社會經濟活動開展的效率,與我國社會快速發展的需求不符,那麼對於這類問題應提升合同標準化機制的建設,確保合同應有的法律條件下,使合同的簽訂環節與訂立流程得以簡化,從而提高效率並節約時間,從而能夠使設置的合同能夠滿足社會的進程,基於我國市場經濟設置理想的合同標準,推動社會進步與發展。國外發達國家而言,其有着特有的社會制度,合同簽訂模式與企業發展模式都較為成熟,合同標準化機制已經廣泛普及應用,通過多年的發展以及多次的實踐應用,當前已是有着完整操作體系的司法類企業常規流程,標準化合同通過多次的調整,已經趨於完備,那麼對於發達國家而言,很少會因合同條文的問題而導致產生法律糾紛,合同簽署的當事人也幾乎不會因合同內容企業而導致糾紛,投機者也幾乎難以鑽合同漏洞來取得私利。我國郵電企業合同標準制度設置上應結合國家發展的具體情況,促進行業能夠健康穩定發展,健全並完善相關的制度體系。從目前情況來看,我國一些制度方面的內容仍需要進一步完善,從而能夠補充合同的不足之處並明確合同內容。但不可忽視合同標準化的問題,郵電企業應加強學習與時展相適應的流程與合同條文,並與具體情況相聯繫,建立與我國實際情況相適應的標準化機制,降低郵電企業由於合同而導致的糾紛,促進郵電企業能夠健康發展。

2郵電經濟合同管理問題

對郵電企業而言,經濟合同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內容之一,1995年我國郵電部門就頒佈了《郵電企業經濟合同管理規定》通過專業的文字形式強化經濟合同管理強度,這體現了我國重視郵電企業經濟合同的管理工作,另外強化經濟合同管理不但可以使企業合法權益得到保障,同時還能夠避免出現合同糾紛,使郵電企業能夠很好地開展經營管理。

2.1合同管理概念及意義

郵電企業的合同管理指的是內部合同管理部門或者是上級專管機關簽訂或是執行過程當中的經濟合同檢查與管理,並將此作為參考對經濟合同上出現的問題作出相應調整並建立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合同制度雖説已經應用於郵電企業中很長一段時間,但是大部分管理人員以及企業工作人員沒有認識到經濟合同制度的重要性,未充分把握經濟合同的簽訂和執行方面的內容,如此造成我國經濟合同管理上存在缺陷,使糾紛問題屢見不鮮。那麼要做好有關合同方面的教育工作,使企業員工更加深入地認識到經濟合同制度的重要性,從而確保郵電企業經濟合同條款能夠準確用語且具有完備的手續,合同的形式與內容主體與相關標準相符,如此才可以推動企業持續發展,使企業能夠更好地開展管理工作。執行合同義務上來説,所有後果需要企業來承擔,之中的相關條款對郵電企業經濟效益與生產經濟方面會造成直接的影響,合同管理也是整個管理工作中關鍵的構成部門。做好經濟合同管理工作能夠有效地避免出現合同經濟糾紛。從目前情況來看,有些不法犯罪人員通過利用郵電企業經濟合同的缺陷進行違法詐騙等行為,通過合同裏的漏洞虛假做合同,如此一來合同不會被法律保護,進而滿足一己私利,該現象在很大程度上帶給郵電企業嚴重損失,那麼通過經濟合同漏洞而產生的違法詐騙操作就需要有關人員強化合同管理工作,在簽訂合同已籤要嚴格調查雙方的財政收入以及信用情況,做好監督與審查合同條文內容。利用此形式能夠降低因經濟合同漏洞而產生的經濟糾紛,降低經濟詐騙事件的發生概率,防止郵電企業出現不必要的經濟損失,確保企業合法權益不被損害。

2.2應用高新技術管理

時代的快速發展,計算機互聯網技術已經普及至我國各行各業中,那麼在郵電企業經濟合同管理的過程中需要有效地結合計算機技術,進而能夠符合時展需求,以往合同管理工作中大部分都是通過人工的形式展開的管理工作,此方式不但需要消耗非常多的時間,同時還有着十分龐大的工作量,常常因工作疏忽而造成出現錯漏的情況。人工的經濟合同管理方式還會受到管理人員自身個性以及素質的影響,可能會出現一些不合理的行為。那麼在此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就需要合理結合計算機技術的試用。可把經濟合同內容添加進完成建立的相關管理系統當中,防止發生經濟合同原件或是副件遺失的情況,上級部門要檢查工作時能夠很快地從計算機系統裏將合同內容調出來,不但能夠使時間得到節省,同時還使工作效率降低,另外,通過計算機高新技術還能夠展開輔助管理,計算機管理系統能夠通過錄入的合同內容與別的標準合同來比較,對合同中可能出現的失誤或是漏洞進行排查,使管理人員的工作量減輕,節約時間,且降低因人工問題而造成的偏差,使經濟合同管理工作的效率進一步提升。通過計算機互聯網技術能夠在管理工作中有效的控制不合理情況的出現。電腦不同於人們不會被情緒控制,可以基於公平且公正的角度上來審核管理經濟合同,確保經濟合同管理工作能夠有序開展,進而使工作效率提升。

3結語

我國郵電企業經濟合同管理制度雖説起步非常早,但是發展卻十分緩慢,從標準化來説未明確設置健全的標準化經濟合同制度,導致合同內容缺乏詳細,且具有複雜的簽訂流程,經濟合同管理工作來説,管理手段過於落後,當前社會的快速發展以及科技的不斷進步,需要管理方式能夠順應時展,並進一步普及計算機管理模式,郵電企業監管工作中存在一系列不足之處,難以很好地防範出現經濟詐騙等違法情況,不利於企業正常發展。那麼對於我國現狀而言,需要有關人員高度重視經濟合同管理與標準化方面,將監管工作落到實處,儘快建立並完善有關法律法規,從而能夠推動郵電企業更穩定且持續的發展。

郵電經濟畢業論文範文模板(二):郵電經濟合同標準化與管理的重要性論文

【摘要】我國市場經濟建立的同時帶動了郵電企業的發展,在持續發展的過程中難以避免會產生一系列問題,其中重點問題之一就是郵電經濟合同的標準化與管理,本文主要分析了此問題,並探討了合同的重要性以及在合同出現問題的情況下會給郵電企業造成的後果。對我國郵電企業在經濟合同標準化發展前景進行分析,也就是依託目前社會背景,借鑑國外合同標準化體系設置與我國國情項目的標準化經濟合同體系,此外思考了目前我國此方面的不足之處,且指出可行的處理對策,望能夠提供一些有效參考。

【關鍵詞】郵電經濟合同標準化

不管是外部貿易合作還是內部職工上崗,企業中的合同是非常關鍵的存在,但凡合同存在紕漏,會給企業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甚至還會影響到企業的發展,使之難以存活,還有的可能會遭受司法官司,對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造成嚴重的影響。那麼就需要有關人員加強對經濟合同的重視並有效控制郵電企業的行為,從而推動其有序發展。

1郵電經濟合同標準問題

郵電企業的發展,司法上的糾紛也逐漸凸顯出來,大多是因我國郵電企業經濟合同的缺陷,包括有合同內容不清晰、條款不完善以及存在歧義等幾個方面造成合同缺陷。那麼對於這一些問題,應設置郵電企業合同標準化制度,從而更加簡便以及快捷的簽訂合同,市場經濟的節奏不斷加快,不管是生活節奏還是生產經營速度都在逐年增加,那麼在此社會背景之中,合同的作用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目前來看,不管簽訂怎樣的合同,都要經過長時間的邀約、反邀約及再邀約,不但會消耗非常多的時間,同時還會影響社會經濟活動開展的效率,與我國社會快速發展的需求不符,那麼對於這類問題應提升合同標準化機制的建設,確保合同應有的法律條件下,使合同的簽訂環節與訂立流程得以簡化,從而提高效率並節約時間,從而能夠使設置的合同能夠滿足社會的進程,基於我國市場經濟設置理想的合同標準,推動社會進步與發展。國外發達國家而言,其有着特有的社會制度,合同簽訂模式與企業發展模式都較為成熟,合同標準化機制已經廣泛普及應用,通過多年的發展以及多次的實踐應用,當前已是有着完整操作體系的司法類企業常規流程,標準化合同通過多次的調整,已經趨於完備,那麼對於發達國家而言,很少會因合同條文的問題而導致產生法律糾紛,合同簽署的當事人也幾乎不會因合同內容企業而導致糾紛,投機者也幾乎難以鑽合同漏洞來取得私利。我國郵電企業合同標準制度設置上應結合國家發展的具體情況,促進行業能夠健康穩定發展,健全並完善相關的制度體系。從目前情況來看,我國一些制度方面的內容仍需要進一步完善,從而能夠補充合同的不足之處並明確合同內容。但不可忽視合同標準化的問題,郵電企業應加強學習與時展相適應的流程與合同條文,並與具體情況相聯繫,建立與我國實際情況相適應的標準化機制,降低郵電企業由於合同而導致的糾紛,促進郵電企業能夠健康發展。

2郵電經濟合同管理問題

對郵電企業而言,經濟合同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內容之一,1995年我國郵電部門就頒佈了《郵電企業經濟合同管理規定》通過專業的文字形式強化經濟合同管理強度,這體現了我國重視郵電企業經濟合同的管理工作,另外強化經濟合同管理不但可以使企業合法權益得到保障,同時還能夠避免出現合同糾紛,使郵電企業能夠很好地開展經營管理。

2.1合同管理概念及意義

郵電企業的合同管理指的是內部合同管理部門或者是上級專管機關簽訂或是執行過程當中的經濟合同檢查與管理,並將此作為參考對經濟合同上出現的問題作出相應調整並建立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合同制度雖説已經應用於郵電企業中很長一段時間,但是大部分管理人員以及企業工作人員沒有認識到經濟合同制度的重要性,未充分把握經濟合同的簽訂和執行方面的內容,如此造成我國經濟合同管理上存在缺陷,使糾紛問題屢見不鮮。那麼要做好有關合同方面的教育工作,使企業員工更加深入地認識到經濟合同制度的重要性,從而確保郵電企業經濟合同條款能夠準確用語且具有完備的手續,合同的形式與內容主體與相關標準相符,如此才可以推動企業持續發展,使企業能夠更好地開展管理工作。執行合同義務上來説,所有後果需要企業來承擔,之中的相關條款對郵電企業經濟效益與生產經濟方面會造成直接的影響,合同管理也是整個管理工作中關鍵的構成部門。做好經濟合同管理工作能夠有效地避免出現合同經濟糾紛。從目前情況來看,有些不法犯罪人員通過利用郵電企業經濟合同的缺陷進行違法詐騙等行為,通過合同裏的漏洞虛假做合同,如此一來合同不會被法律保護,進而滿足一己私利,該現象在很大程度上帶給郵電企業嚴重損失,那麼通過經濟合同漏洞而產生的違法詐騙操作就需要有關人員強化合同管理工作,在簽訂合同已籤要嚴格調查雙方的財政收入以及信用情況,做好監督與審查合同條文內容。利用此形式能夠降低因經濟合同漏洞而產生的經濟糾紛,降低經濟詐騙事件的發生概率,防止郵電企業出現不必要的經濟損失,確保企業合法權益不被損害。

2.2應用高新技術管理

時代的快速發展,計算機互聯網技術已經普及至我國各行各業中,那麼在郵電企業經濟合同管理的過程中需要有效地結合計算機技術,進而能夠符合時展需求,以往合同管理工作中大部分都是通過人工的形式展開的管理工作,此方式不但需要消耗非常多的時間,同時還有着十分龐大的工作量,常常因工作疏忽而造成出現錯漏的情況。人工的經濟合同管理方式還會受到管理人員自身個性以及素質的影響,可能會出現一些不合理的行為。那麼在此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就需要合理結合計算機技術的試用。可把經濟合同內容添加進完成建立的相關管理系統當中,防止發生經濟合同原件或是副件遺失的情況,上級部門要檢查工作時能夠很快地從計算機系統裏將合同內容調出來,不但能夠使時間得到節省,同時還使工作效率降低,另外,通過計算機高新技術還能夠展開輔助管理,計算機管理系統能夠通過錄入的合同內容與別的標準合同來比較,對合同中可能出現的失誤或是漏洞進行排查,使管理人員的工作量減輕,節約時間,且降低因人工問題而造成的偏差,使經濟合同管理工作的效率進一步提升。通過計算機互聯網技術能夠在管理工作中有效的控制不合理情況的出現。電腦不同於人們不會被情緒控制,可以基於公平且公正的角度上來審核管理經濟合同,確保經濟合同管理工作能夠有序開展,進而使工作效率提升。

經濟畢業論文 篇三

經濟法論文1500字(一):試論經濟法中權力主體的經濟法律責任論文

關鍵詞:經濟法;權利主體;法律責任;經濟賠償

中圖分類號:D92文獻標誌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20)13-0199-01

一、經濟法律責任的特殊性

通過對比經濟法律責任與行政法律責任、民事法律責任,可以發現有以下幾個明顯的特點:一是從責任目的上,經濟法律責任更加強調保護社會公共利益,而非單一的個體;二是從歸責原則上,所有權力主體在法律地位、享有權利、承擔義務上,保持公平和一致,適用於公平歸責,這與其他法律中採用的過錯歸責等有明顯區別;三是從責任形式上,除了要求行為人提供經濟補償外,還會以經濟法律作為後盾,強制實行限制或剝奪經營性資格的方式,予以補償。這樣就更好地維護了受害人的經濟損失,相當於一種變相的司法救濟。

二、權利主體承擔經濟法律責任中的問題

(一)權力主體經濟法律責任重心偏移

在經濟法律責任的歸責中,確定責任主體是首要任務。我國經濟法中關於責任主體的限定,主要以政府工作者為主,即具體到個人。但是在實際的經濟活動中,政府工作者雖然享有法律賦予的經濟權力,但是本質上只是一種“人”。在經濟法以外的其他法律中,如《產品質量法》《反不正當競爭法》中,關於權力主體的説明,都強調了政府部門要承擔受害人的賠償責任。

(二)權力主體的經濟法律責任形式有限

現行的經濟法下,採取的追責方式主要有通報批評、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等幾種。從受益對象上來看,責令改正、消除影響的受益者為權力主體,而沒收違法所得的受益者是國家。權力主體所承擔的經濟法律責任,並不能直接對受害者給予補償。從法律層面上來看,雖然權力的主體客觀上已經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也承擔了不法行為的應負責任。但是作為受害人,遭受的實質性損失沒有得到彌補,這對於受害人權益的保護顯然是不到位的,與我國經濟法中適用的公平責任原則不符。

三、經濟法中權利主體法律責任的優化措施

(一)在經濟法中凸顯權力主體的法律責任

通過完善立法的形式,在經濟法中明確規定國家政府部門承擔主要甚至是全部的經濟法律責任。如可以堅持市場規制權力主體的責任本位性,側重於國家的經濟賠償。從違法程序方面分析,其方式、實際作為的行政行為存在於市場規制中,在實行國家的經濟賠償責任以後,能夠對市場主體的不作為加以合理控制。在這種規制的實行中,能夠防止執法權和管理權行使中為受害人帶來經濟的損害。

(二)繼續引進多種形式的經濟法律責任

針對現階段存在的經濟法律責任主體賠償形式單一化,導致受害人合法權益無法得到保障,所得損失無法得到賠償的問題。應在經濟法中繼續增加其他形式的責任追究機制,如增加強制賠償、司法救濟等形式。此外,也要具體到各個行業、領域,對於食品、藥品等關係到公眾切身利益且具有較大社會影響的行業,國家政府部門應當承擔相應的經濟賠償責任。

經濟法中,明確界定權利主體的法律責任,可以根據受害人所受損失,要求權利主體及時做出相應的賠償,體現了經濟法的公平責任原則。現行經濟法下關於追責形式的設定還比較單一,下一步還需要繼續引進更多追責形式,維護受害人權益及市場經濟秩序。

經濟法畢業論文範文模板(二):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經濟法課程改革創新研究論文

關鍵詞:高職院校;經濟法;教學改革;問題;策略

就業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高職經濟教學需要認真研究當前存在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改革和創新,切實提升的綜合素養和專業技能,強化學生的社會性能力訓練,提高學生的核心競爭力,保障學生快速就業,促進學生終身發展,也實現高職院校的可持續發展。

一、高職經濟法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1、課程教學缺乏明確的針對性

高職經濟法專業課程教學很多都是沒有明確的專業劃分,教學內容非常統一,教學模式較為單一,孤立地對學生進行經濟法教學,很多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應用統一的教案教授不同專業的學生,不能體現學生的差異性和專業的特殊性,不能把經濟法教學與專業學習和行業發展有機結合,不能立足學生的專業基礎,也不能很好地服務學生未來的就業和從事行業的發展,學生學習起來興趣不高,對學生的教育意義和影響較小。

2、崗位適應能力不夠突出

高職經濟法教學意在培養學生的法制意識,引導學生結合行業性質、經營環境、崗位性質掌握相關的法律知識。學生畢業以後根據專業學習和行業性質,選擇具體的工作崗位,工作崗位性質要求學生必須具有一定的專業技能和法律知識,不同的工作崗位對經濟法的要求各不相同,而高職經濟法教學不能針對學生未來的工作崗位性質,不能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無法培養出真知勝任崗位需要的具有較好法制應用能力的符合型人才。高職經濟法教學需要真知結合學生的崗位性質,注重基礎理論和應用能力培養,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專業領域和行業環境學習經濟法,能夠強化學生的法律應用意識和能力,突出高職的應用性特徵。

3、缺乏教與學的積極互動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積極互動過程,教師和學生形成良性互動能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能讓教師根據學生的信息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節奏、教學策略、教學內容,更好地適應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需要;學生和教師互動能夠真正感知教師的教學思路和特點,提高學習效率。但是,高職經濟法教學不能形成和學生的良性互動,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教師的提供的知識,對於教學中的案例能參與其中討論,也就不能真正表達自己的認識和看法,不能結合自己的專業和工作需要提供問題分析能力和解決能力。

二、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經濟法課程改革策略分析

1、立足高職院校實際,強化就業發展導向

隨着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市場競爭不斷加劇,企業對人才的要求不斷增強;我國教育大眾化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就業壓力不斷加大,人才競爭的趨勢日益明顯,給高職院校的辦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院校要想更好地發展,必須重視學生的就業能力培養,切實提高就業率,以此更好地服務學生髮展,也實現自身的健康穩定發展。作為教育管理機構和教師必須樹立就業意識,堅持以保障學生就業、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為主要教學目標,制定完善的教學計劃和管理制度,設置科學合理的課程教學和實習實訓體系,切實保障學生的綜合應用技能。並且還要緊跟時展變化,做到學校教學與社會發展需求相接軌,不斷適應社會發展變化,及時調整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就業的核心能力是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最主要的是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這個能力必須在實踐中才能獲得,為此,必須充分注重實踐教學,開展有針對性的實踐指導,強化學生的應用技能和創新能力。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經濟法教學要求做好企業的密切聯繫,通過校企合作更好地保障教學質量,和企業聯合制定適應社會發展教學目標和計劃,立足企業和社會發展需求變化實施人才培養,構建高素質人才培養模式,保障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2、根據學生就業發展需要設計教學內容

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經濟教學模式改革,需要真正立足崗位需求,結合市場發展,制定適合學生髮展的教學教學、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改變單一的理論教學,更多地側重學生的具體應用技能訓練,圍繞學生專業學習和行業發展實施項目教學法,把教學內容設計成不同的學習發展項目,構建有利於學生崗位能力提升的課程體系,對學生實施系統項目教學。課程項目化改革能夠真正體現職業教育的本色,根據企業或者行業實際工作內容和過程進行教學分析,根據工作崗位需要把教學內容分成若干個項目,形成不同的模塊體系,以此為基礎對學生進行綜合化訓練,切實培養學生的崗位意識、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真正根據用人單位的實際需要進行培訓,實現教育和市場需求的無縫對接,促進學生更好地就業。

3、突出案例教學以增強課程的實戰性訓練

經濟法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識,更應培養學生的法制意思、法律思維和法律處理能力,案例教學法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最好方法之一,結合學生的專業選擇典型案例,讓學生結合案例感知具體的法制現象,透過表象感知法理脈絡,分析經濟現象背後的法律問題,引導學生結合具體實際來感知經濟法的有關知識,強化學生的應用意識,真正提高他們的分析能力,幫助學生結合具體案例來處理相關工作,以此更好地維護權益,遵紀守法。

4、注重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以強化學生的綜合能力

經濟學畢業論文 篇四

關鍵詞:經濟學專業;畢業論文;質量評價

收稿日期:2013-06-20

基金項目:河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重點課題(編號:[2012]-JKGHAB-0028)

作者簡介:吳豔芳(1970- ),女,河南工業大學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管理與評價、農村金融與產業投融資。

經濟學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是經濟學類專業本科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實現經濟學類專業培養目標的關鍵步驟。畢業論文寫作旨在檢驗學生對所學經濟學類專業基礎知識、基本理論的掌握程度和綜合運用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專業研究水平,提高分析和解決經濟生活中各種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專業素養。

一、評價方法與原則

在量化評價過程中需要掌握以下幾個原則。

(一)評價結果宜粗不宜細。作為一門課程的成績,經濟學類專業畢業論文成績的評定可以實行百分制,也可以實行等級制,但百分制的評價劃分等級過多,評價結果過細,反倒是等級制更合適些。可以將畢業論文評為若干個等級,如優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個等級,也可以評價為甲乙丙丁四個等級,或ABCDEF等六個等級。成績只能作為評價學生之間論文寫作水平、層次、質量有差別的一個方式,所以評價宜粗不宜細。

(二)科學性。評價方法和指標體系的構建要能夠評價學生畢業論文質量的高低,特別是能夠評價出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畢業論文的寫作態度、經濟相關問題的研究能力、對經濟學專業論文的寫作能力等。影響經濟學類專業畢業論文質量的因素有很多,如果作為一個課程作業的話,它沒有標準答案,甚至連標準格式都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因此,要有科學的評價方法和評價體系,既要將重要的影響因素和評估指標都找出來,在評價體系中體現,也要將非重要的因素剔除,避免因注重細枝末節而使評價有失偏頗。評價指標體系和結果要能反映學生畢業論文的水平和差異。

(三)可操作性。畢業論文評價指標和評價標準要有可操作性,也就是教師根據學院的評價體系能夠對學生的論文進行客觀評價,而不能簡單給出一些指標,卻無實際可操作性。如有的學校給出的評價指標裏有論文撰寫水平,事實上畢業論文的撰寫水平要體現在很多方面,這要有多個指標才能體現;有些學校評價指標裏有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其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體現在論文的一些環節,需要通過對論文的評價來體現學生的能力,而不能直接用能力來評價學生的論文質量。

(四)專業特色性。畢業論文的評價要因專業而有所差異。有些綜合類高校往往對學校所有專業的畢業論文設定相同的評價指標和標準,沿用相同的評價方法和原則,忽視了專業特點和專業差異。事實上,經濟學類專業的畢業論文與其他理工類專業、文史類專業具有不同的特點,如它與實際生活結合更加緊密,具有顯著的應用性特色。

二、論文選題質量

選題是畢業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選題質量是影響畢業論文質量的重要環節。但並不是所有的高校都應將選題作為畢業論文評價指標。畢業論文評價是對學生的畢業論文進行打分,是學生成績的一個組成部分,如果是對教師分配題目進行研究,選題的質量是由指導教師的水平和責任心所決定的,跟學生無關,當然不能將選題質量的高低作為一個評價指標。但如果選題是由學生確定的,或主要由學生確定,那選題必然成為畢業論文評價的一個指標。

筆者認為,經濟學類畢業論文的選題至少應有以下四個標準:一是要有研究價值,即論文選題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或能夠指導經濟生活的實踐,這是選題的前提條件。二是選題要有實實在在的研究內容,避免空的問題。在經濟社會中,雖然有許多有研究價值的選題,但受閲歷、能力、見識、知識面等影響,學生往往找不到真實的選題,導致選題過空。三是大小適宜。經濟學專業畢業論文常見的是選題過大。過大的選題將導致沒有研究重點,受學生知識結構、研究能力和論文篇幅所限,很難有真正有價值的研究成果。四是與專業的相關度。在論文寫作之前的選題輔導中由指導教師把握,對於不合要求的選題不予開題,不允許學生寫作。

三、論文結構

作為本科畢業論文,一定要結構清楚、連貫,各部分之間要有邏輯上的聯繫,必須是標準的學術寫作規範。但是否一定要有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或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愛因斯坦説:“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力和想象力。所以我認為作為本科學生,如果能夠提出問題,並將問題論述清楚就可以了,並不一定要解決問題,或者並不一定要解決發現的所有問題。經濟學類專業畢業論文常出現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的三段式論述,看起來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不能作為畢業論文評價的標準,更不能作為唯一的標準,應該允許學生寫發現問題式的論文。

四、研究方法

經濟學類專業畢業論文的研究方法很多,而現在數學化、實證化的趨勢非常明顯,現在高水平的期刊徵稿時非常看重論文中數學方法、計量模型的運用。畢業論文指導和評價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多關注實際問題,學會用事實反映問題,包括典型案例剖析、相關統計數據分析、實地調查結果等,而不必將是否用數學模型作為評判論文質量優劣的一個指標。當然,如確有能夠用數學模型進行研究和畢業論文撰寫的學生,可以給高分,因為這表明該學生的研究已經達到了一個較高的水平。

五、創新性

創新是所有研究都必不可少的,如果沒有創新也就沒有了研究價值,本科畢業論文也是如此。所以,在經濟學類專業畢業論文評價指標中,創新性是不可或缺的。提出理論問題並解決往往會帶來方法論上的創新並導致一個新的分支學科的誕生,這是創新;發現實際問題並解決也是經濟學創新的一個重要方式,因為經濟學在本質上是一門應用科學,運用經濟學理論來解決經濟運行中的具體問題是經濟學的根本任務。同時,在解釋或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如果發現原有的理論框架無法適用,就可能導致理論的創新。但在找創新點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要求的尺度,因為研究的創新可以體現在研究視角的創新、研究方法的創新、研究領域的突破、研究對象的差異。對於普通高校的本科學生來説,有哪怕一點的創新就足夠,不能用研究生論文甚至經濟學專家的標準來要求。

六、文獻綜述

文獻綜述是指就某一時間內,作者針對某一專題,對大量原始研究論文中的數據、資料和主要觀點進行歸納整理、分析提煉而寫成的論文。綜述屬三次文獻,專題性強,涉及範圍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時效性,能反映出這一專題的歷史背景、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具有較高的情報學價值。所有的研究都是在前人成果上的延伸,都是對前人研究領域、研究方法或研究視角的擴展或修正。對於進行經濟學問題研究的本科畢業生來説,掌握前人的研究成果並形成文獻綜述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一是可以檢驗學生對相關研究領域的瞭解程度,避免低水平的重複研究;二是可以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學習到課堂所未能涉獵的專題研究;三是評價學生論文創新程度的一個重要途徑。所以,文獻綜述應該成為畢業論文評價的一個重要指標。

七、答辯環節的成績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