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公文 > 基層反映

基層反映: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問題亟需引起重視

欄目: 基層反映 / 發佈於: / 人氣:3.06W

今天,本站的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篇關於《基層反映: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問題亟需引起重視》範文,供大家在撰寫基層反映、社情民意或問題轉報時參考使用!正文如下:

基層反映: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問題亟需引起重視

近年來,隨着城鎮化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因城市和工業建設用地需要,耕地被佔用而失去土地的農民數量大大增加,這個羣體普遍存在着務農無地、上班無崗的問題。解決好他們的就業和社會保障問題,事關社會穩定和經濟持續發展。

土地被徵用後,各級政府採取了一些措施解決失地農民問題,部分失地農民已轉向其它行業。但仍有部分失地農民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1.被徵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不夠到位。一是徵地補償標準偏低且不統一,差異較大,缺乏平衡性。具體表現在區域與區域之間,鎮與鎮之間,村與村之間補償標準不統一。二是在徵遷過程中基本上採取一次性補償。這種方式只暫時解決了失地農民無集體上訪問題,而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被徵地農民保障問題。

2.失地農民就業難。在現有體制下,農民失地不僅損失了收入、資產、權利和地位,同時也摧毀了農民“細水長流”的生產體系,而勞動力實際上是失地農户主要甚至是唯一的資產。但由於勞動力市場競爭激烈,部分被徵地農民年齡偏大,文化程度不高,缺乏勞動技能,無其它收入來源,一旦失地轉行就非常困難,導致生活難以維持。尤其失地前那些完全依賴土地為生的純農民以及生活在遠郊和偏遠地區的失地農民,這部分人的就業機會和就業選擇性較小,就業意識和擇業觀念也比較保守,對他們來説,失地就意味着失業,大多數人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

針對以上問題,基層建議:

1.建立失地農民社會保障統籌基金,逐步完善失地農民社會保障機制。由政府和個人共同承擔的辦法,來解決保障資金的問題。資金來源:一是縣鄉兩級財政投入,按照“誰收益、誰負擔”的原則,測算投入資金。二是合理分配徵地補償費。將土地徵用費用的土地補償費部分,按一定的比例劃轉,作為個人統籌資金。三是採取政府財政轉移支付。四是統籌基金運營收入和社會捐贈。

2.出台就業扶持政策,拓寬失地農民就業渠道。首先,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把安置“4050”人員和有一定生產技能的失地人員作為安置重點。採取同企業進行對接,優先招用有一定技能的失地農民,同時鼓勵用人單位招用“4050”失地人員,並制定相應的補貼辦法。其次,建立信息平台、實行區域性轉移。鼓勵他們到外地承包耕荒地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第三,建立就業登記、統計制度,逐步形成以市場為導向的就業機制。第四,制定扶持政策,鼓勵自謀職業。在税收等各項行政收費上制定最低標準,扶持他們合夥經商辦企業,減輕政府壓力。
 
 3.強化失地農民技能培訓,加快就業步伐。首先,建立失地農民的培訓基金,從財力上保障培訓工作的正常進行,同時制定相關政策,開展針對失地農民的技能培訓。其次,鼓勵失地農民參加職業培訓,對能夠取得執業資格的失地農民實行就業優先、培訓補貼的辦法。第三,建立健全失地農民培訓責任制。將失地農民的培訓列入各級政府崗位目標考核內容。
  
4.制定轉移就業的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制度。對土地徵用後,已實現轉移就業的失地農民,要從政策和制度上保證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辦理養老等各項社會保險。逐步實現失地農民與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制度相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