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公文 > 工會社團

縣總工會改革方案

欄目: 工會社團 / 發佈於: / 人氣:1.86W

為進一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委、州委、縣委黨的羣團工作會議精神,切實推進新時代新形勢下工會改革工作,着力推動工會創新發展,依據《中共甘肅省委關於加強和改進黨的羣團工作的實施意見》《甘肅省總工會改革方案》和《臨夏州總工會改革方案》精神,結合我縣工作實際,制定本改革方案。

縣總工會改革方案

一、總體要求

()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省第十三次、州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重要論述,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及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全面組織開展省總工會提出的“十大行動”,認真落實中央、省委、州委、縣委黨的羣團工作會議部署,堅持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方針,緊緊把握新時期工運主題,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勇於擔當責任、勇於直面問題、勇於自我革新,爭取最廣泛地聯繫、服務、組織職工,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全縣職工羣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發揮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

()基本原則

堅持正確方向。始終堅持黨的領導、絕對突出黨的權威,主動樹立“四個意識”。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自覺把工會改革置於“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全縣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去謀劃,為黨分憂、為職工謀利,把黨的意志和主張、黨對職工羣眾的關懷切實落實到改革舉措中去。

突出問題導向。針對工會領導機構組成人員的廣泛性、代表性不夠,機關機構設置不合理,直接聯繫和服務職工羣眾的制度機制不完善;基層工會缺人員、缺經費、缺陣地,組織覆蓋不全面,作用發揮不充分;有的工會幹部羣眾意識不強,維權能力不足,服務水平不高,工作方式方法與形勢發展和職工羣眾需要不能完全適應等問題,採取措施,標本兼治,立行立改。

着力開拓創新。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發揚民主、集思廣益,把創新貫穿於改革各方面,尊重基層創造,鼓勵基層先行先試、大膽探索,採取有針對性、前瞻性、突破性的措施和辦法,破解制約工會工作創新發展的制度性障礙,為推動工會工作再上新台階提供強勁動力。

()目標要求

緊緊圍繞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羣眾性這條主線,着力克服“機關化、行政化、貴族化、娛樂化”現象,深入改革工會機關的組織機構、管理模式、運行機制和活動方式,有效解決脱離職工羣眾的突出問題,全面推進工會工作創新發展,切實帶動全縣各級工會組織更好地發揮黨聯繫職工羣眾的橋樑紐帶作用、國家政權的重要社會支柱作用和職工利益的代表者維護者作用,把工會組織建設得更加充滿活力、更加堅強有力、更加貼近羣眾,切實承擔起引導職工羣眾聽黨話、跟黨走的政治責任。

二、改革措施

(一)改進領導機構人員構成、縣總工會機構設置和幹部管理

1.切實提高領導機構中各級勞模、一線職工、農民工和鄉鎮及園區基層工會工作者代表比例。為增強工會組織的廣泛性和代表性,縣總工會委員中勞模、一線職工、農民工和基層工會工作者比例由25%提高到60%以上;全縣工會代表大會代表中,一線職工代表和基層工會工作者比例計劃提高到60%以上,其中一線職工代表比例不低於35%。

2.切實改進縣總工會領導班子結構。工會主席按縣級黨政副職配備,副主席4名,其中,設專職常務副主席1名、專職副主席1名,增設1名兼職副主席、1名掛職副主席;專職副主席職數佔比不超過50%。配備專職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主任,按同級別副職配備並進入領導班子。

3.完善主席辦公會議、常委會議等各種會議制度。堅持在黨領導一切的原則之下,明確工會委員會在職工代表大會閉幕期間的領導地位。進一步理順黨支部會議、主席辦公會議、常委會之間的關係。嚴格依照《工會法》、《工會章程》等法律規章,優化會議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保障職工、代表合法權益,建立健全代表聯絡機制、代表履職監督機制。充分調動和發揮代表、委員及兼職副主席在聯繫、服務、宣傳、組織職工羣眾中的積極作用,延伸工作手臂和觸角。

4.整合優化機關職能和機構設置。為更好適應基層工作和職工羣眾需要,調整機關部門設置,通過整合機構、優化職能,進一步形成重心向下、面向基層、職責明確、運轉高效的體制機制:

縣總工會辦公室,負責機關日常工作。單位財務工作及女職工委員會辦公室併入辦公室,進行綜合辦公;

設立組宣部,負責基層工會組織建設、意識形態、網絡建會、網媒宣傳及職工民主管理等工作;

設立組織勞動保障辦公室,負責職工維權、法律保障等各項業務工作,強化職工聯絡、網絡服務、社會聯絡等職能。着力推動和諧勞動關係構建,維護職工隊伍穩定團結;

設立經濟技術部,負責經濟技術、勞模創新、職工創新、班組創新等工作,組織職工參與經濟建設、開展勞動競賽、保障安全生產。

設立職工服務中心,負責困難職工管理、幫扶,技能培訓、政策宣傳及職工、勞模文體活動工作;

選舉設立經費審查委員會,負責審計監管工會財務工作及工會會費等資產,同時負責鄉鎮、企業、園區及村(社區)等基層工會組織經費的監督管理工作,防止工會資產流失及經濟問題發生。

改革後縣總工會由辦公室、組宣部、勞動保障辦公室、經濟技術部、職工服務中心及經費審查委員會6個部門組成。

為適應改革後開展工作的需要,經費審查委員會增加2個事業編制。

5.改進機關幹部管理方式。突出基層一線工作經歷、羣眾工作經歷,打破身份、年齡、學歷限制,建立一支以專職為主、兼職與掛職相結合的機關幹部隊伍。加大縣總工會機關幹部和鄉鎮、企事業單位工會幹部雙向掛職工作力度。強化工作交流、充實工作力量,實行一般幹部和領導幹部的雙向交流掛職,縣總工會每年選拔2名工會幹部,推薦交流到州總工會掛職鍛鍊,掛職交流比例在總人數25%以上;從鄉鎮、園區基層工會組織中選拔工作人員到縣總工會交流掛職。安排機關幹部到鄉鎮、企業工作鍛鍊,縣總工會幹部輪流參加扶貧工作隊,輪流下沉到鄉鎮、企業、園區工會掛職鍛鍊。着力加強幹部教育培訓,提高機關幹部聯繫引導能力、維權服務能力、調查研究能力、溝通協調能力。

6.強化經費物質保障。按照《工會法》規定由縣財政足額劃撥行政事業單位工會經費,從2018年起,第1年由目前的劃撥比例提高到全部職工工資總額2%的20%,第2年提高到40%,第3年達到100%,爭取3年內實現全部職工工資總額2%的規定劃撥比例。

()創新服務大局建功立業的載體和方式

7.深入開展省總工會提出的“十大行動”。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切實做強工會工作品牌,充分發揮工人階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主力軍作用,組織開展“十大行動”,團結動員廣大職工踐行新發展理念、建功“十三五”。

——思想引領行動。加強理想信念、形勢政策和“中國夢·勞動美”主題教育,加強民族團結、“兩個共同”、“三個離不開”宣傳教育。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先進職工文化、企業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職工增強聽黨話、跟黨走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做改革促進派、發展的實幹家。

——精準扶貧行動。積極響應縣上扶貧攻堅戰略部署,深入推進扶貧工作,延伸工會工作手臂,加強農民工培訓就業、資格認證、技能提升等工作。充分發揮勞模特別是農村致富帶頭人勞模的示範帶動作用,開展結對幫扶、奉獻愛心、技術培訓等,用勞模精神助推扶貧攻堅、融合精準扶貧。

——建功立業行動。緊跟“一帶一路”戰略和省、州經濟、文化、生態三大戰略平台建設,緊緊圍繞全縣經濟社會建設重大項目,開展重點工程項目勞動競賽、區域性勞動競賽和非公有制企業勞動競賽,完善組織、評估、表彰機制,提高職工參與率和受益度,發揮勞動競賽服務經濟建設的特色品牌效應。

——技能提升行動。深入實施企業職工及農民工職業技能素質提升工程,充分依託縣職業技術培訓平台,強化職工技能示範點建設,形成職工教育培訓立體化網絡化體系,加強技能培訓和下崗失業人員及農民工技能再培訓,完善技術工人培養、使用、激勵機制;廣泛開展多工種、多層次的技能競賽,促進職工技能素質提升,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的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

——勞模引領行動。堅持把勞模選樹與各單位人才培養計劃相融合,繼續提高基層一線工人、工程技術人員在勞模評選中的比例,創新職工羣眾參與評選勞模的途徑和形式,提升動態管理、精細服務水平,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積極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社會氛圍。

——“河州工匠”行動。貫徹落實省總打造和做強“隴原工匠”品牌的工作要求,在勞動競賽、素質提升、技術創新等活動中挖掘、培養和選樹一批能工巧匠,建立傳幫帶機制,開展推薦、學習、宣傳“河州工匠”活動,讓更多的職工擁有絕技絕活,同時,積極推薦我縣優秀工匠,參加“隴原工匠”評選。

——職工創新行動。開展技術革新、發明創造、合理化建議等羣眾性經濟性創新活動,以及小革新、小改進、小建議、小發明、小設計等“五小”活動,使得更多專業技術人才進入省、州人才庫,設立職工創新專項資金,拓寬技術工人職業發展渠道,引導廣大職工積極投身創新創業實踐。

——勞模創新行動。推動勞模創新工作室創建納入企業技術創新規劃,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完善評價激勵機制,加快創新成果轉化,創建更多更高水平的勞模創新工作室,培養創新團隊。

——班組創新行動。以創新創優創效為主題,以“工人先鋒號”為引領,強化班組技術、管理、效益創新,選樹創新班組、明星班組,提升班組建設水平,打牢企業持續發展的根基。

——“健康幸福”行動。深化“安康杯”競賽,擴大勞動安全衞生專項集體合同覆蓋面,推動企業積極開展一線職工健康體檢、建立健康檔案,改善職工勞動生產條件和環境,豐富文化體育活動,幫助職工實現體面勞動、快樂工作、幸福生活。

()完善維權和服務職工長效機制

8.健全職工訴求反映機制。依照上級工會代表大會、執行委員會委員提案辦理辦法,制定臨夏縣工會代表大會代表提案辦理辦法。各代表在任期內結合鄉鎮、園區、企業工會工作提出提案,充分代表和反映職工羣眾的意見建議。健全完善人大、政協與工會的聯繫制度,建立健全與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中勞模、一線職工和基層工會工作者的聯繫聯絡和溝通機制,注重通過人大議案、政協提案反映職工羣眾帶有普遍性的訴求。完善工會信訪接待制度,落實首問責任制,強化訴求辦理的跟蹤和服務。

9.健全職工基本權益維護制度。全面推行勞動合同制度,配合政府有關部門開展專項整治行動,規範勞動用工行為,糾正不籤勞動合同、不參加社會保險、同工不同酬、隨意延長勞動時間、無視勞動安全衞生等問題。參與制定行業勞動定額標準,建立保障制度,嚴厲杜絕農民工欠薪現象的發生,健全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制度和職工法律援助制度。貫徹落實《甘肅省集體合同條例》,以提質增效為重點,代表職工依法就勞動報酬、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待遇、勞動安全衞生、女職工特殊權益保護等與企業開展平等協商、簽訂集體合同、女職工專項合同、勞動安全衞生專項集體合同,大力推行企業工資集體協商。

10.健全完善服務職工體系。以精準幫扶為重點,推進鄉鎮及園區工會組織職工服務站點建設,創新職工服務模式,優化工作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強化服務功能,提升規範化水平。做實做細“春送崗位、夏送清涼、金秋助學、冬送温暖”四大活動;發展職工互助項目,大力推廣職工互助醫療保險制度,推行以“卡”集成項目的會員普惠性服務,主動配合銜接省、州總工會及相關部門,切實加大勞動模範、一線職工療休養力度;深度挖掘和利用社會資源,建好會員服務優惠基地,積極探索實行職工小額貸款項目,鼓勵幫扶職工自主創業。開展困難職工脱貧解困工程,就業扶持一批、保障覆蓋一批、兜底救助一批、互助互濟一批、精準脱貧一批,確保在檔困難職工家庭如期解困脱困。

11.引領社會組織為職工服務。在勞動領域、重要羣體中培育孵化工會直接領導的職工服務類社會組織和志願者隊伍。通過項目招標、購買服務等市場化方式,引導社會組織為職工提供專業化的服務。探索與共青團、婦聯等羣團組織的合作建立基層社會組織,整合工作資源,增強工作合力。積極做好政治引領、示範帶動、聯繫服務工作。

12.促進農民工入會和服務雙提升。加大農民工服務工作力度,實施農民工入會集中行動,把勞務輸出和開發園區、物流(快遞)業、家庭服務業,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等領域作為重點,探索靈活務實建會模式,實行源頭入會、網絡接轉、屬地負責、動態監管,最廣泛地把農民工吸收到工會中來;創新建會方法和措施,堅持以農民工需求為導向,大力推行網上建會、網上入會、網上維權等便民工作方式,重點抓好工資清欠,社會保險、就業培訓、幫扶救助等工作,推廣為農民工發放工會服務卡、建立網上檔案等做法,實現農民工入會數量和服務質量雙提升。

13.探索建立工會服務職工滿意度評價制度。通過定期走訪服務對象、發放徵求意見表、進行無記名投票、網絡輿情檢測等多種方式,聽取對工會直接服務職工項目的意見建議,根據職工的要求對服務的內容、形式進行調整、改進,做到職工滿意的就堅持、不滿意的即行即改,服務得好不好、服務得怎麼樣讓職工羣眾説了算。健全督查制度,提高工會工作的執行力。

()大力構建和諧勞動關係

14.加強勞動關係分析研判。針對勞動關係領域的突出問題,開展專題調研,研判、把握勞動關係發展趨勢和特點。配合政府有關部門制定出台相關政策措施,進一步建立健全園區、鄉鎮、村(社區)協調勞動關係三方機制和政府與工會聯席會議制度,共同研究解決勞動關係中的重大問題。建立勞動關係羣體性糾紛的經常性排查和動態監測預警制度,加強對勞動關係風險評估和會商共決,及時有效排查和化解矛盾。

15.健全聯繫基層和職工制度。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做到鄉鎮、企業、園區、村(社區)的全覆蓋。以職工需求為導向,建立基層工會和職工需求調查制度;重心下沉、力量下移,領導幹部帶頭、全體幹部參與,深入基層,聯繫廣大一線職工與農民工,傾聽基層呼聲,解決基層難題,其中,領導班子成員每年深入基層不少於100天,機關幹部每年深入基層不少於90天。落實領導幹部聯繫困難職工、困難勞模製度,健全機關幹部與職工結對聯繫和到扶貧點、信訪崗位、服務職工窗口輪流工作制度。深化“進企業、訪職工、辦實事、促發展”活動,瞭解、掌握和反映職工羣眾需求。

16.健全職工協商民主機制。貫徹《甘肅省職工代表大會條例》《甘肅省廠務公開條例》,健全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業民主管理制度,推進廠務公開,完善和落實重大決策聽取職工意見制度,做到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必須經過職代會審議; 暢通職工羣眾利益表達渠道,保障職工羣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完善職工董事、職工監事制度,引導職工代表有序參與公司治理。選樹廠務公開民主管理示範單位,在中小企業相對集中的地方和產業集羣推行區域 (行業)職代會制度,推進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工作制度化、規範化,在公司制企業推行職工董事、職工監事制度。

17.開展和諧勞動關係企業創建活動。完善政府、工會、企業共同參與的協商協調機制,構建和諧勞動關係,深入落實省上《關於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的意見》和州上《關於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的實施意見》,協調人社、工信、工商聯等部門,擴大和諧勞動關係企業創建活動對非公有制企業、中小企業的覆蓋,推動區域性創建活動由園區向企業比較集中的鄉鎮 、村 (社區)拓展;把企業開展和諧勞動關係創建、兩個共同創建與勞動關係和諧穩定作為評選勞動模範、“五一雙獎”的重要指標,督促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深化“公開解難題、民主促發展”“我為企業發展獻一計”“雙愛雙評”等活動,推動形成職工成長、企業發展的和諧共贏局面。

18.維護職工隊伍和工會組織團結統一。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主動參與平安建設。建立與黨委維穩機構、政府有關部門會商協調機制,提高預測預警預防各類風險能力,參與對滲透破壞事件、勞動關係羣體性事件的調查處置工作。建立各級工會上下聯動的維穩機制,注重防範預警,及時排查和化解矛盾。注重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引導職工依法理性表達訴求、解決矛盾。堅持維權與維穩相結合,加強民族政策宣傳和維穩服務工作,維護職工隊伍穩定,不斷促進民族地區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

()着力做強基層夯實基礎

19.加強和改進基層工會組織建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全面落實《關於新形勢下加強基層工會建設的意見》,把非公企業建會作為擴大工會覆蓋面、夯實基層的重要方面,進一步使基層工會建起來、轉起來、活起來。堅持黨建帶工建,發揮鄉鎮和村(社區)工會的作用,創新組織形式,在各類企事業單位重點是新經濟、新社會組織中普遍組建工會組織。創新會員發展和會籍管理工作,開闢網上入會途徑,推行會員實名制管理,簡化會員管理方式,建立會員組織關係隨勞動關係在網上流動接轉機制。按照“六有”標準加強鄉鎮和新建工會組織的規範化建設,鄉鎮總工會(工會聯合會)委員會委員一般為7--11人(單數),各鄉鎮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舉產生,選舉設立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勞動調解委員會(其中,女職工在10人以上單位選舉設立女職工委員會),鎮總工會、鄉工會聯合會主席由鄉鎮黨委專職副書記兼任,經審委員會主任、女職工委員會主任進入工會委員會,同時,在鄉鎮現有編制內配備1名專職工會幹部,村(社區)同步成立相應的工會聯合會或工會委員會,負責本轄區農民工及村(社區)企業職工服務工作。落實鄉鎮定額補助工作經費,落實“五個一”工作要求加強基層工會聯合會規範化建設,開展“示範社區工會”“示範村工會”創建活動,在鄉鎮惠民服務大廳及園區服務大廳增設工會服務窗口;加強“職工之家”建設,深化工會工作先進鄉鎮創建,提高工作能力與服務水平。

20.加強機關事業單位工會規範化建設。落實《州委組織部、州總工會關於進一步加強全州機關事業單位組織規範化建設的通知》,以“黨建帶工建”加強機關事業單位工會組織建設、宣傳教育、民主管理、權益維護、職工幫扶、財務管理及各項基礎工作,充分調動機關事業單位幹部職工對工會工作的參與度和積極性。

21.切實提升企業工會管理水平。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嚴格遵照《企業工會工作條例》和“四提高兩加強”要求,充分發揮臨夏縣龍頭企業在企業工會建設中的帶頭示範作用。加大對企業工會的管理指導力度,進一步促進企業工會規範化建設,基於我縣實際,積極探索小微企業工會組建及個體工商户入會制度,有效保障廣大職工合法權益,充分激發職工“主人翁”精神。採納職工意願,從實際出發,爭取建設高層次模範職工之家。

22.加大對基層工會的資源傾斜。爭取縣人民政府對工會專項活動和基層的支持,進一步加大税務代收、財政劃撥力度,依法足額收繳工會經費。從2017年起,從上級工會撥付的補助資金中,劃出部分經費下撥至鄉鎮、園區基層工會,用於基層工會規範化建設。自2018年起,縣總工會本級經費支出中除基本支出外,其餘的70%用於對下級工會的補助,並逐步提高對下補助比例。多方協調,設立工會幹部權益保障金,推行非公企業工會主席崗位補貼制度。鞏固穩定社會化工會工作者隊伍,完善管理辦法,選好用好社會化工會工作者。

23.強化產業(系統)工會職責作用。調整和優化產業工會機構設置,配強工會工作力量;加強指導,做大做強產業(系統)工會,支持產業(系統)工會改進方式方法,開展各具特色的維權服務、勞動競賽等工作。圍繞行業戰略佈局和發展、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等開展專題調研,提出政策和工作建議;突出技能素質提升,強化隊伍建設,充分發揮產業工會的獨特作用。

24.加強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落實《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按照政治上保證、制度上落實、素質上提高、權益上維護的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總體要求,針對影響產業工人隊伍建設發展的突出問題,着力創新體制機制,推動涉及產業工人思想引領、技能提升、作用發揮、支撐保障等方面的改革,加大在技能培訓、勞模選樹、評先選優等政策向產業工人的傾斜力度,壯大產業工人隊伍,提高整體素質,搭建創新平台,依法保障權益,充分調動廣大產業工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努力造就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宏大產業工人隊伍。

25.加快職工羣眾活動場所建設。落實《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積極協調發改、城建、文化、體育等部門,把職工羣眾活動、服務場所建設納入本縣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城鄉建設總體規劃,整合用好社會資源,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職工羣眾活動陣地建設,實現每個鄉鎮、每個村、每個企業都有職工羣眾活動場所。統籌管好用好現有職工羣眾活動陣地和設施,堅持公益性、服務性,研究制定職工羣眾活動場所和設施使用管理辦法,確保真正發揮作用。

(六)創建工會網上工作平台

26.推行“互聯網+”普惠性服務模式。以工會信息化建設為依託,打造職工服務平台,提供政策諮詢、成果展示、職業發展、婚姻介紹、困難幫扶等方面的便捷優惠服務。開展網上入會、網上維權、網上服務、網上練兵等活動,提升運用互聯網服務職工的水平。逐步推行職工“會員卡”服務新形式,加強與銀行等金融機構深度合作,創新線上線下服務相結合的方式,實現供需對路、精準服務,開通工會微博、微信公眾號和移動客户端,實現服務對象全覆蓋、服務時間全天候,使職工得到更方便更有效的服務。

27.搭建工會網絡宣傳平台。整合工會宣傳教育、文化體育、輿論引導、法律援助、政策諮詢等資源,加強工會門户網站等新興媒體建設,推進工會網站之間以及與黨政網站的互聯互通、融合發展。打造網絡輿情監控平台,建立定期有序、分級分層、積極穩妥、反應靈敏的網絡風險防控機制。突出網絡主題宣傳教育,加強網上交流互動和正面輿論引導,妥善應對突發事件重大輿情,開展網上輿論鬥爭。建設高素質工會網絡宣傳員隊伍,提高運用網絡等新媒體的能力。

 ()充分發揮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

28.堅持黨的領導。始終把工會組織置於黨的領導之下,自覺維護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自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州委、縣委和省總工會、州總工會的決策部署,健全完善縣總工會黨支部向縣委和州總工會請示、報告工作制度,推動難點問題、重點問題的解決。圍繞工作大局,聚焦服務職工,把自覺接受黨的領導、團結服務職工羣眾、依法依章程開展工作統一起來,把黨的決策部署變成職工羣眾的自覺行動,促進改革發展,維護社會穩定。

29.加強黨組織建設。從思想、政治、能力、作風等方面加強黨支部領導班子建設,貫徹中國共產黨組織工作相關條例 ,打造政治堅定、團結務實、職工擁護的堅強領導集體。健全黨組織學習制度,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黨的建設的首要任務,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和“四個自信”。鞏固和深化“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常態化學習教育,引導黨員幹部尊崇黨章、敬畏黨紀,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把黨規黨紀刻印在心裏、落實到行動上,切實解決工會幹部中存在的“不落實、落不實”問題,以“釘釘子”精神狠抓落實。在黨組織領導下,堅持“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醖釀、會議決定”的原則,模範遵守和執行民主集中制,注重發揮支部會議對重要問題、重大情況的議事決策作用,依法依章程開展工會工作,充分調動兼職副主席和委員工作積極性。認真貫徹《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堅持“三會一課”制度、民主生活會制度、組織生活會制度和談心談話制度,認真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嚴肅性。

30.落實管黨治黨主體責任。按照全面從嚴治黨、依規治黨的要求,充分發揮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把管黨治黨的主體責任落到實處。持續推進工會系統黨風廉政建設,黨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全面落實縣委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體系及衡量檢驗辦法、督查落實機制,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省委“雙十條”規定和州委“五要十不準”、縣委廉潔自律“七項三十條”,嚴格遵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糾正‘四風’不能止步,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持之以恆糾正“四風”。加強對工會系統黨員領導幹部的監督,完善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機制,以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羣眾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為準繩,發揮紀檢的監督執紀作用,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使工會系統黨員幹部守住理想信念 “高線”和紀律“底線”。建設一支絕對忠誠黨的工運事業、竭誠服務職工羣眾的工會幹部隊伍。

31.建立完善與鄉鎮、園區黨委聯繫推進工會工作制度。堅持工會受同級黨委和上級工會雙重領導體制,縣總工會主動加強與鄉鎮、園區黨委的聯繫協調,共同研究解決工會工作重大問題。加強對下級工會的領導,建立縣總工會定期聽取鄉鎮、園區工會工作彙報和意見建議的制度,完善工會幹部協管制度,基層工會負責人員的變動應事先徵求縣總工會意見。加強和改進工會業務工作,建立定期分析研究職工隊伍穩定新情況的制度,健全專題調研、重大課題調研製度,把工運理論和工會工作納入黨校幹部培訓的內容,認真研究體現工人階級主人翁地位的改革舉措,以理論創新推動工會實踐創新和制度創新。

三、組織實施

()加強組織領導。成立臨夏縣工會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由縣委常委陳光榮同志任組長;縣委組織部副部長龐國義同志、縣總工會主席馬文華同志任副組長;縣財政局副局長馬文斌同志、縣人社局副局長馬維青同志、縣編辦副主任馬鴻雁同志、縣總工會副主席李金柱同志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馬文華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充實工作人員,具體負責工會改革各項事宜。

()統籌工作進度。

動員部署階段 (2017年12月至2018年1月中旬)。按照省、州總工會改革方案流程,經州總工會初審、複審,報請縣委批准改革方案後,縣總工會及時召開會議進行動員部署,制定具體實施細則,量化細化工作進度,落實各項改革舉措。

組織實施階段 (2018年1月下旬——2018年7月)。按照責任分工,落實相關的改革任務。

總結完善階段 (2018年8月)。總結改革情況,梳理制度機制成果,改進完善相關措施。

同時,加快鄉鎮、園區工會規範化建設步伐,鞏固工會改革成果。

()加強宣傳引導。深入細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引導機關幹部進一步深化認識、振奮精神,堅定信心、勇於革新,自覺支持改革、參與改革、推進改革。面向廣大職工羣眾和基層工會幹部,廣泛宣傳工會改革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基本原則和任務舉措,主動迴應工會幹部、職工羣眾和社會關切,凝聚共識,匯聚力量。

()穩步有序實施。根據改革需要,清理、修訂和制定相關規章制度和規範性文件。對改革中的重要事項和問題,及時向縣委、州總工會請示彙報,主動爭取支持。加強對改革措施落實情況的自我檢查,及時聯繫州總工會指導解決實施過程中發現的問題,確保各項改革措施如期落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