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將課堂教學改革進行到底——課堂教學改革階段性總結

欄目: 學校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4.7K

(一)明確研究的問題

將課堂教學改革進行到底——課堂教學改革階段性總結

1. 課堂模式只是一種教學形式,更有利於年輕教師儘快掌握課堂的基本流程,我們本學年做的重點工作是將課堂構建進行深化研究,圍繞核心,挖掘內涵,確定了課堂改革的主攻方向:着重解決如何通過目標的分解和整合,優化課程設計、實施和評價,減少學生對機械性和重複性的內容的學習,培養學生結構化、系統化的思維習慣,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確定研究的方法與策略

1.將問題轉化為課題

2. 通過研讀、分解、整合課標,設置主題,對相關知識進行統整,讓學生學到結構化系統化的知識。

3. 通過“以暴露並解決學生的真問題為活動設計宗旨”“以知識結構的建立為目標”的教學策略來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4. 通過對課程整合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評價研究來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

(三)因地制宜,立足實際,研製研究方針。

鑑於學校各學科師資力量不均衡,我們決定課題研究採取三線並行的方針:實力

較強者全面參與,引領推進;中間力量骨幹先行,穩步嘗試;相對較弱者局部作業,學習跟進。

(四)主要的研究工作

1、化整為零——分解課標。通過課標及目標分解整合課程內容。

課程標準是課程的根,是理解課程的精髓和內涵的切入點,課時目標是最終實現課程目標的落腳點。學科的課程標準是學段目標,而非課時目標。老師們即便讀了學科課程標準,也只是瞭解了本學科國中學段的學習內容,而如何落實到課堂上,也是茫然而隨性的。就目前我校的研究狀況及師資力量,直接進行課程整合對絕大部分老師來説無疑是老虎吃天。因此,我們以化整為零的思路將分解課標作為整合研究的第一步。分解課標的工作必須做實、做細,要“拘小節”,精益求精。

(1)規範備課要求。要求各備課組進行課標分解的集體備課研究,並要求預估目標達標率。對新授課、複習課、講評課的基本授課流程要求各備課組通過集體備課,觀課議課,對六環節牢固掌握,深入理解。不管什麼課型,首先關注的都是目標,以這種方式,強化老師們的目標意識。

(2)教研組協同作戰,分解課標。

這個過程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教研組長會同備課組長將課標分解至學期目標,第二階段各備課組研討單元目標,第三階段各學科老師分解確立課時目標。

(3)開展主題課例研究,以行動研究促理論落實,最大化實現目標精準確立。通

過開展主題課例研究,我們對目標分解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跟蹤、診斷、研討。各備課組聚焦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設置觀測點,設計觀課量表。

2、聚零為整——提煉整合。分解課標的目的是明確學科教學內容及學習的深度與廣度,分得精準是為了合得科學。理清學科主線和脈絡,確定課程整合的主題,通過概念統領或學習方法等統領,對課程內容進行統整。從學生核心素養髮展的角度來看,整合是大勢所趨,也是課堂大智慧的體現。因此,我們立足學校教研與師資實際狀況,選定部分學科做典型引路,對分解的課標進行系統化分析,以相關概念、方法、技能等作為整合主題,進行課程內的整合研究。

(1)語文學科的主題單元課程內整合。

在課程標準中的總目標以及學段目標的基礎上進行重點目標的分層,分層之後,根據學情分解出學期標準,總結出學期標準中的重點目標達成。為單元目標和課時目標打好基礎。在此基礎上,再進行細化分解出單元目標。分解了單元目標之後,教師進行對比分析、歸納提取相近和相關的內容,確定課程整合的主題,同時確定主題的課時目標。

(2)地理學科:主題知識結構的構建與運用的課程內整合

構建知識結構的目的是運用知識結構解決新的問題,形成結構化的認識和系統性的思維方式。

在地理學科進行主題學習時,學生依託案例分析或探究實踐等,提煉內在的知識結構。通過遷移應用,進一步完善知識結構並內化。運用上述結構可以解決相同或相似的實際問題,實現方法遷移。在這個教學過程中,選取典型的學習案例和有針對性的拓展案例尤為關鍵。

3、評價護航,通過優化評價,促進目標達成。課時目標是否達成,需要有效的評價方式來驗證。“教學評一致性”強調的是問繞目標的全程評價設計,只有有效評價,才能為目標達成護航。第二學期我們在如何通過優化評價,促進目標達成上做了初步的探索。

從教師備課的角度,評價任務的設計要有梯度,與學習目標相匹配、與教學活動相整合;設計的順序為先明晰學生掌握學習目標後的行為表現,再設置學習活動或表現性任務。

從課堂觀察的角度,要設計最能觀察到目標達成,最能反饋學習效果的可操作的觀測角度。

在課堂教學的改革中,不管採取什麼樣的方式方法,都本着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培養,有利於教師的專業素養的發展與提高,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的原則,以平常心待之,濾去浮躁,摒棄立等可取的功利,不搞形式,不走過場,不造花樣,也是邊學習邊實踐邊總結邊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