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化學實驗基本方法總結(通用多篇)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4.96K

化學實驗基本方法總結(通用多篇)

化學實驗基本方法總結 篇一

第一章化學實驗基本方法

一。化學實驗基本方法

1、易燃易爆試劑應單獨保存,防置在遠離電源和火源的地方。

2、酒精小面積着火,應迅速用濕抹布撲蓋;燙傷用藥棉浸75%-95%的酒精輕塗傷處;眼睛的化學灼傷應立即用大量水清洗,邊洗邊眨眼睛。濃硫酸沾在皮膚上,立即用大量水清洗,最後塗上3%-5%的NaHCO3溶液。鹼沾皮膚,用大量水清洗,塗上5%的硼酸溶液。

3、產生有毒氣體的實驗應在通風櫥中進行。

4、防暴沸的方法是在液體中加入碎瓷片或沸石。

5、過濾是把難溶固體和水分離的方法;蒸發是把易揮發液體分離出來,一般都是為了濃縮結晶溶質。

6、粗鹽含雜質主要有泥沙,CaCl2、MgCl2、Na2SO4等,需用的分離提純方法是“鋇碳先,鹼隨便,接過濾,後鹽酸”的方法。

7、溶液中SO42-檢驗法是先加鹽酸酸化,後加BaCl2溶液,如有白色沉澱產生,證明含有SO42-。

8、Cl-檢驗法是用AgNO3溶液和稀HNO3溶液,如有白色沉澱生成,則證明含Cl-;酸化的目的是防止碳酸銀等沉澱的生成。

9、蒸餾是分離液液互溶物的方法,常見主要儀器是蒸餾燒瓶和冷凝器。温度計的水銀球應放在蒸餾燒瓶支管口附近,冷凝水流方向要注意逆流。

10、萃取是用某種物質在互不相溶的溶劑中溶解度的不同,從溶解度小的溶劑中轉移到溶解度大的溶劑中的過程。一般萃取後都要分液,需用在分液漏斗中進行,後者操作時下層液體從下口放出,上層液體從上口倒出。

11、常見的有機萃取劑是CCl4和苯,和水混合後分層,分別在下層和上層。

二、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

1、注意“同種微粒公式算”的途徑

2、微粒互變按摩換(個數之比等於物質的量之比)

3、CB誤差分析法

①俯、仰視必會畫圖才行(量筒、容量瓶畫法不一樣)

②偏大偏小看公式:CB=mB/V

4、稀釋或濃縮定律

C濃B?V濃體=C稀B?V稀體

5、CB、ω、S之間換算式:

CB=(1000ρω)/M;ω=S/(100+S)

6、CB配製一般操作

計算、稱量、溶解、轉移、洗滌、定容、搖勻

第二章化學物質及其變化

一、物質的分類

1、常見的物質分類法是樹狀分類法和交叉分類法。

2、混合物按分散系大小分為溶液、膠體和濁液三種,中間大小分散質直徑大小為1nm—100nm之間,這種分散系處於介穩狀態,膠粒帶電荷是該分散系較穩定的主要原因。

3、濁液用靜置觀察法先鑑別出來,溶液和膠體用丁達爾現象鑑別。

當光束通過膠體時,垂直方向可以看到一條光亮的通路,這是由於膠體粒子對光線散射形成的。

4、膠體粒子能通過濾紙,不能通過半透膜,所以用半透膜可以分離提純出膠體,這種方法叫做滲析。

5、在25ml沸水中滴加5—6滴FeCl3飽和溶液,煮沸至紅褐色,即製得Fe(OH)3膠體溶液。該膠體粒子帶正電荷,在電場力作用下向陰極移動,從而該極顏色變深,另一極顏色變淺,這種現象叫做電泳。

二、離子反應

1、常見的電解質指酸、鹼、鹽、水和金屬氧化物,它們在溶於水或熔融時都能電離出自由移動的離子,從而可以導電。

2、非電解質指電解質以外的化合物(如非金屬氧化物,氮化物、有機物等);單質和溶液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

3、在水溶液或熔融狀態下有電解質參與的反應叫離子反應。

4、強酸(HCl、H2SO4、HNO3)、強鹼(NaOH、KOH、Ba(OH)2)和大多數鹽(NaCl、BaSO4、Na2CO3、NaHSO4)溶於水都完全電離,所以電離方程式中間用“==”。

5、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符號來表示反應的式子叫離子方程式。

在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基礎上可以把強酸、強鹼、可溶性鹽寫成離子方程式,其他不能寫成離子形式。

6、複分解反應進行的條件是至少有沉澱、氣體和水之一生成。

7、離子方程式正誤判斷主要含

①符合事實

②滿足守恆(質量守恆、電荷守恆、得失電子守恆)

③拆分正確(強酸、強鹼、可溶鹽可拆)

④配比正確(量的多少比例不同)。

8、常見不能大量共存的離子:

①發生複分解反應(沉澱、氣體、水或難電離的酸或鹼生成)

②發生氧化還原反應(MnO4-、ClO-、H++NO3-、Fe3+與S2-、HS-、SO32-、Fe2+、I-)

③絡合反應(Fe3+、Fe2+與SCN-)

④注意隱含條件的限制(顏色、酸鹼性等)。

三、氧化還原反應

1、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是有電子的轉移,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是有化合價的升降。

2、失去電子(偏離電子)→化合價升高→被氧化→是還原劑;升價後生成氧化產物。還原劑具有還原性。

得到電子(偏向電子)→化合價降低→被還原→是氧化劑;降價後生成還原產物,氧化劑具有氧化性。

3、常見氧化劑有:Cl2、O2、濃H2SO4、HNO3、KMnO4(H+)、H2O2、ClO-、FeCl3等,

常見還原劑有:Al、Zn、Fe;C、H2、CO、SO2、H2S;SO32-、S2-、I-、Fe2+等

4、氧化還原強弱判斷法

①知反應方向就知道“一組強弱”

②金屬或非金屬單質越活潑對應的離子越不活潑(即金屬離子氧化性越弱、非金屬離子還原性越弱)

③濃度、温度、氧化或還原程度等也可以判斷(越容易氧化或還原則對應能力越強)。

第三章金屬及其化合物

一、金屬的化學性質

1、5000年前使用的青銅器,3000年前進入鐵器時代,20世紀進入鋁合金時代。

2、金屬的物理通性是:不透明,有金屬光澤,導電,導熱,延展性好。

3、鈉在空氣中加熱,可觀察如下現象:熔成小球,劇烈燃燒,黃色火焰生成淡黃色固體。

4、鋁箔加熱,發現熔化的鋁並不滴落,好像有一層膜兜着。這層不易熔化的薄膜是高熔點的Al2O3。

5、固體鈉怎麼保存?浸在煤油中。

怎麼取用金屬鈉?鑷子夾出後用濾紙吸乾煤油,然後放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剩下的鈉再放入煤油中。

6、小塊鈉丟入水中的。現象是浮在水面,熔成小球,四處遊動,溶液變紅(加入酚酞)。分別反映了鈉密度小於水,反應放熱且鈉熔點低,產生氣體迅速,生成NaOH的性質。

7、銀白色的鈉放入空氣中,會逐漸變為Na2O、NaOH、Na2CO3?10H2O、Na2CO3白色粉末。

二、幾種重要的金屬化合物

1、Na2O2是淡黃色固體,與水反應放出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氣體,離子方程式是2Na2O2+2H2O=4Na++4OH-+2H2↑。反應後溶液中滴入酚酞的現象是先變紅後褪色。

2、Na2CO3、NaHCO3的鑑別除了觀察是否細小,加水是否結塊的物理方法外,還可以

①加熱固體質量減輕或放出氣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的是NaHCO3。

②在其溶液中滴入CaCl2或BaCl2溶液由白色沉澱的是Na2CO3。

③加等濃度的HCl放出氣體快的是NaHCO3。

3、焰色反應是物理性質,鈉元素為黃色,鉀元素為紫色(透過藍色的鈷玻璃觀察的原因是濾去黃色焰色);鈉單質或其化合物焰色均為黃色。

4、焰色反應的操作為,先用鹽酸洗淨鉑絲或無鏽的鐵絲,然後在火焰外焰上灼燒至與原來的火焰焰色相同為止,再蘸取溶液灼燒並觀察焰色。

5、由可溶性可溶性鋁鹽制Al(OH)3沉澱選用試劑是氨水,離子方程式為:Al3++3NH3?H2O=Al(OH)3↓+3NH4+。

6、鋁片放入NaOH溶液開始無現象是因為表面氧化鋁先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然後有氣體逸出且逐漸加快是因為鋁與鹼溶液反應使溶液温度升高,加快了反應速度,最後生成氣體的速度又慢下來(仍有鋁片)原因是OH-濃度逐漸減小,速度變慢。

2mol Al完全反應放出標況下氣體是67.2 L。

7、明礬和FeCl3都可淨水,原理是:溶於水後生成的膠體微粒能吸附水中懸浮的雜質一起沉澱。

8、Al3+溶液中漸漸加入NaOH溶液或AlO2-溶液中漸漸加入HCl溶液的現象都是:白色沉澱漸多又漸少至澄清;NaOH溶液漸漸加入Al3+溶液或H+溶液漸漸加入NaAlO2溶液的現象都是:開始無沉澱,後來沉澱迅速增加至定值。

9、鐵的三種氧化物化學式分別是FeO、Fe2O3、Fe3O4。其中磁性氧化鐵和鹽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Fe3O4+8H+=Fe2++2Fe3++4H2O。

10、FeSO4加入NaOH溶液的現象是有白色沉澱生成,迅速變成灰綠色,最後變成紅褐色。化學反應方程式為FeSO4+2NaOH=Na2SO4+Fe(OH)2↓、4Fe(OH)2+O2+2H2O=4Fe(OH)3↓

第四章非金屬及其化合物

一、無機非金屬材料的主角——硅

1、構成有機物的最不可缺少的元素是碳,硅是構成巖石和礦物的基本元素。

2、SiO2是由Si和O按1:2的比例所組成的立體網狀結構的晶體,是光纖的基本原料。

3、凡是立體網狀結構的晶體(如金剛石、晶體硅、SiC、SiO2等)都具有熔點高、硬度大的物理性質,且一般溶劑中都不溶解。

4、SiO2和強鹼、氫氟酸都能反應。前者解釋鹼溶液不能盛在玻璃塞試劑瓶中;後者解釋雕刻玻璃的原因。

5、硅酸是用水玻璃加鹽酸得到的凝膠,離子方程式為SiO32-+2H+=H2SiO3。凝膠加熱後的多孔狀物質叫硅膠,能做乾燥劑和催化劑載體。

6、正長石KAlSi3O8寫成氧化物的形式為K2O?Al2O3?6SiO2

7、晶體硅是良好的半導體材料,還可以製造光電池和芯片。

二、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1、氯氣是黃綠色氣體,實驗室製取的離子方程式為MnO2+4H++2Cl-Mn2++Cl2↑+2H2O,這裏MnO2是氧化劑,Cl2是氧化產物。

2、實驗室製得的氯氣一定含有HCl和水蒸氣,必須先通過飽和食鹽水溶液再通過濃硫酸,就可以得到乾燥純淨的氯氣。

3、鐵和Cl2反應方程式為2Fe+3Cl2 2FeCl3,H2點燃後放入Cl2中,現象是:安靜燃燒,蒼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霧,這是工業製鹽酸的主反應。

4、Cl2溶於水發生反應為Cl2+H2O=HCl+HClO,氯水呈黃綠色是因為含Cl2,具有漂白殺菌作用是因為含有次氯酸,久置的氯水會變成稀鹽酸。

5、氯水通入紫色石蕊試液現象是先變紅後褪色,氯氣通入NaOH溶液中可制漂白液,有效成分為NaClO,通入Ca(OH)2中可生成漂白粉或漂粉精。

6、檢驗溶液中的Cl-,需用到的試劑是,AgNO3溶液和稀HNO3。

三、硫和氮的氧化物

1、硫單質俗稱硫黃,易溶於CS2,所以可用於洗去試管內壁上沾的單質硫。

2是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易溶於水生成亞硫酸,方程式為SO2+H2O H2SO3,該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可使品紅溶液褪色,所以亞硫酸溶液有酸性也有漂白性。

3、鑑定SO2氣體主要用品紅溶液,現象是品紅褪色,加熱後又恢復紅色。

2和CO2混合氣必先通過品紅溶液(褪色),再通過酸性KMnO4溶液(紫紅色變淺),最後再通過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可同時證明二者都存在。

2具有氧化性的方程為:2H2S+SO2=3S↓+2H2O,與Cl2、H2O反應失去漂白性的方程為Cl2+SO2+2H2O=2HCl+H2SO4。

3標況下為無色晶體,遇水放出大量熱,生成硫酸。

7、久置濃硝酸顯黃色是因為含有分解生成的NO2;工業濃鹽酸顯黃色是因為含有Fe3+。保存濃硝酸方法是在棕色瓶中,放在冷暗處;紫色石蕊溶液滴入濃硝酸現象是先變紅後褪色,滴入稀硝酸現象是溶液只變紅。

化學實驗基本方法總結 篇二

一.化學實驗安全

1. 遵守實驗室規則。

2、瞭解安全措施。

(1)做有毒氣體的實驗時,應在通風廚中進行,並注意對尾氣進行適當處理(吸收或點燃等)。進行易燃易爆氣體的實驗時應注意驗純,尾氣應燃燒掉或作適當處理。

(2)燙傷宜找醫生處理。

(3)濃酸沾在皮膚上,用水衝淨然後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後請醫生處理。

(4)濃鹼撒在實驗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後用水衝擦乾淨。濃鹼沾在皮膚上,宜先用大量水沖洗,再塗上硼酸溶液。濃鹼濺在眼中,用水洗淨後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鈉、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撲蓋。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機物小面積失火,應迅速用濕抹布撲蓋。

3. 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例如,掌握儀器和藥品的使用、加熱方法、氣體收集方法等。

二.混合物的分離和提純

1. 過濾和蒸發

實驗1—1 粗鹽的提純

儀器 : 天平,燒杯,玻璃棒,漏斗,鐵架台,鐵圈步驟 :

注意事項:

(1)一貼,二低,三靠。

(2)蒸餾過程中用玻璃棒攪拌,防止液滴飛濺。

2. 蒸餾和萃取

(1)蒸餾

原理:利用沸點的不同,除去難揮發或不揮發的雜質。

實驗1—3 從自來水製取蒸餾水

儀器:温度計,蒸餾燒瓶,石棉網,鐵架台,酒精燈,冷凝管,牛角管,錐形瓶。

操作:連接好裝置,通入冷凝水,開始加熱。棄去開始蒸餾出的部分液體,用錐形瓶收集約10mL液體,停止加熱。

現象: 隨着加熱,燒瓶中水温升高至100度後沸騰,錐形瓶中收集到蒸餾水。

注意事項:

①温度計的水銀球在蒸餾支管口處。

②蒸餾燒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液體暴沸。

③冷凝管中冷卻水從下口進,上口出。

④先打開冷凝水,再加熱。

⑤溶液不可蒸乾。

(2)萃取

原理: 用一種溶把溶質從它與另一溶劑所組成的溶液裏提取出來。

儀器: 分液漏斗, 燒杯

步驟:①檢驗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②量取10mL碘的飽和溶液倒入分液漏斗, 注入4mLCCl4,蓋好瓶塞。

③用右手壓住分液漏斗口部, 左手握住活塞部分, 把分液漏斗倒轉過來用力振盪。

④將分液漏斗放在鐵架台上,靜置。

⑤待液體分層後, 將分液漏斗上的玻璃塞打開,從下端口放出下層溶液,從上端口倒出上層溶液。

注意事項:

A.檢驗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B.萃取劑: 互不相溶,不能反應。

C.上層溶液從上口倒出,下層溶液從下口放出。

三.除雜

1.原則:雜轉純、雜變沉、化為氣、溶劑分。

2.注意:為了使雜質除盡,加入的試劑不能是“適量”,而應是“過量”;但過量的試劑必須在後續操作中便於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