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中化學實驗總結【通用多篇】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6.38K

高中化學實驗總結【通用多篇】

高中化學實驗報告總結 篇一

【實驗名稱】鈉、鎂、鋁單質的金屬性強弱

【實驗目的】通過實驗,探究鈉、鎂、鋁單質的金屬性強弱。[)

【實驗儀器和試劑】

金屬鈉、鎂條、鋁片、砂紙、濾紙、水、酚酞溶液、鑷子、燒杯、試管、剪刀、酒精燈、火柴。

【實驗過程】

1、實驗步驟

對比實驗1

(1)切取綠豆般大小的一塊金屬鈉,用濾紙吸乾表面的煤油。在一隻250mL燒杯中加入少量的水,在水中滴加兩滴酚酞溶液,將金屬鈉投入燒杯中。

現象: 。 有關化學反應方程式: 。

(2)將已用砂紙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鎂條放入試管中,向試管中加入適量的水,再向水中滴加兩滴酚酞溶液。

現象: 。 然後加熱試管,現象: 。 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對比實驗2

在兩支試管中,分別放入已用砂紙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鎂條和一小塊鋁片,再向試管中各加入2mol/L鹽酸2mL。

現象: 。 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實驗結論:

【問題討論】

1、元素金屬性強弱的判斷依據有哪些?

2、元素金屬性強弱與元素原子結構有什麼關係?

高中化學實驗總結 篇二

一中學化學實驗操作中的七原則

掌握下列七個有關操作順序的原則,就可以正確解答“實驗程序判斷題”。

1“從下往上”原則。以C1=實驗室製法為例,裝配發生裝置順序是:放好鐵架台→擺好酒精燈→根據酒精燈位置固定好鐵圈→石棉網→固定好圓底燒瓶。

2“從左到右”原則。裝配複雜裝置應遵循從左到右順序。如上裝置裝配順序為:發生裝置→集氣瓶→燒杯。

3先“塞”後“定”原則。帶導管的塞子在燒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燒瓶固定後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緊或因用力過猛而損壞儀器。

4“固體先放”原則。上例中,燒瓶內試劑MnO2應在燒瓶固定前裝入,以免固體放入時損壞燒瓶。總之固體試劑應在固定前加入相應容器中。

5“液體後加”原則。液體藥品在燒瓶固定後加入。如上例中濃鹽酸應在燒瓶固定後在分液漏斗中緩慢加入。

6先驗氣密性(裝入藥口前進行)原則。

7後點酒精燈(所有裝置裝完後再點酒精燈)原則。

二中學化學實驗中温度計的使用分哪三種情況以及哪些實驗需要温度計

1測反應混合物的温度:這種類型的實驗需要測出反應混合物的準確温度,因此,應將温度計插入混合物中間。

①測物質溶解度。②實驗室制乙烯。

2測蒸氣的温度:這種類型的實驗,多用於測量物質的沸點,由於液體在沸騰時,液體和蒸氣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測蒸氣的温度。①實驗室蒸餾石油。②測定乙醇的沸點。

3測水浴温度:這種類型的實驗,往往只要使反應物的温度保持相對穩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熱,温度計則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對反應速率影響的反應。②苯的硝化反應。

三。常見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實驗有哪些

熱KMnO4製氧氣

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別是:防止KMnO4粉末進入導管;防止實驗中產生的泡沫湧入導管;防止氨氣與空氣對流,以縮短收集NH3的時間

四常見物質分離提純的10種方法

1結晶和重結晶:利用物質在溶液中溶解度隨温度變化較大,如NaCl,KNO3。

2蒸餾冷卻法:在沸點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餾。

3過濾法:溶與不溶。

4昇華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來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過量的NaOH溶液裏過濾分離。

7增加法:把雜質轉化成所需要的物質:CO2(CO):通過熱的CuO;CO2(SO2):通過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氣體中的氣體雜質,氣體雜質必須被藥品吸收:N2(O2):將混合氣體通過銅網吸收O2。

9轉化法:兩種物質難以直接分離,加藥品變得容易分離,然後再還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過濾,除去Fe(OH)3,再加酸讓NaAlO2轉化成A1(OH)3。

10紙上層析(不作要求)

五常用的去除雜質的方法10種

1雜質轉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氫氧化鈉,使苯酚轉化為酚鈉,利用酚鈉易溶於水,使之與苯分開。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熱的方法。

2吸收洗滌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氫和水,可使混合氣體先通過飽和碳酸氫鈉的溶液後,再通過濃硫酸。

3沉澱過濾法:欲除去硫酸亞鐵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銅,加入過量鐵粉,待充分反應後,過濾除去不溶物,達到目的。

4加熱昇華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採用此法。

5溶劑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採用此法。

6溶液結晶法(結晶和重結晶):欲除去硝酸鈉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鈉,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鈉結晶析出,得到硝酸鈉純晶。

7分餾蒸餾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採用多次蒸餾的方法。

8分液法:欲將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體混合物分離,可採用此法,如將苯和水分離。

9滲析法:欲除去膠體中的離子,可採用此法。如除去氫氧化鐵膠體中的氯離子。

10綜合法:欲除去某物質中的雜質,可採用以上各種方法或多種方法綜合運用。

六化學實驗基本操作中的“不”15例

1實驗室裏的藥品,不能用手接觸;不要鼻子湊到容器口去聞氣體的氣味,更不能嘗結晶的味道。

2做完實驗,用剩的藥品不得拋棄,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潑金屬鈉、鉀等例外)。

3取用液體藥品時,把瓶塞打開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標籤應向着手心,不應向下;放回原處時標籤不應向裏。

4如果皮膚上不慎灑上濃H2SO4,不得先用水洗,應根據情況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沖洗;若眼睛裏濺進了酸或鹼,切不可用手揉眼,應及時想辦法處理。

5稱量藥品時,不能把稱量物直接放在托盤上;也不能把稱量物放在右盤上;加法碼時不要用手去拿。

6用滴管添加液體時,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試管)或接觸筒壁(試管壁)。

7向酒精燈裏添加酒精時,不得超過酒精燈容積的2/3,也不得少於容積的1/3。

8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燈去對點另一隻酒精燈;熄滅時不得用嘴去吹。

9給物質加熱時不得用酒精燈的內焰和焰心。

10給試管加熱時,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試管口對着自己或旁人;液體的體積一般不要超過試管容積的1/3。

11給燒瓶加熱時不要忘了墊上石棉網。

12用坩堝或蒸發皿加熱完後,不要直接用手拿回,應用坩堝鉗夾取。

13使用玻璃容器加熱時,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燈芯接觸,以免容器破裂。燒得很熱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沖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14。過濾液體時,漏斗裏的液體的液麪不要高於濾紙的邊緣,以免雜質進入濾液。

15。在燒瓶口塞橡皮塞時,切不可把燒瓶放在桌上再使勁塞進塞子,以免壓破燒瓶。

七。化學實驗中的先與後22例

1。加熱試管時,應先均勻加熱後局部加熱。

2。用排水法收集氣體時,先拿出導管後撤酒精燈。

3。製取氣體時,先檢驗氣密性後裝藥品。

4。收集氣體時,先排淨裝置中的空氣後再收集。

5。稀釋濃硫酸時,燒杯中先裝一定量蒸餾水後再沿器壁緩慢注入濃硫酸。

6。點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氣體時,先檢驗純度再點燃。

7。檢驗鹵化烴分子的滷元素時,在水解後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8。檢驗NH3(用紅色石蕊試紙)、Cl2(用澱粉KI試紙)、H2S[用Pb(Ac)2試紙]等氣體時,先用蒸餾水潤濕試紙後再與氣體接觸。

9。做固體藥品之間的反應實驗時,先單獨研碎後再混合。

10。配製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鹽溶液時,先溶於少量濃鹽酸中,再稀釋。

11。中和滴定實驗時,用蒸餾水洗過的滴定管先用標準液潤洗後再裝標準掖;先用待測液潤洗後再移取液體;滴定管讀數時先等一二分鐘後再讀數;觀察錐形瓶中溶液顏色的改變時,先等半分鐘顏色不變後即為滴定終點。

12。焰色反應實驗時,每做一次,鉑絲應先沾上稀鹽酸放在火焰上灼燒到無色時,再做下一次實驗。

13。用H2還原CuO時,先通H2流,後加熱CuO,反應完畢後先撤酒精燈,冷卻後再停止通H2。

14。配製物質的量濃度溶液時,先用燒杯加蒸餾水至容量瓶刻度線1cm~2cm後,再改用膠頭滴管加水至刻度線。

15。安裝發生裝置時,遵循的原則是:自下而上,先左後右或先下後上,先左後右。

16。濃H2SO4不慎灑到皮膚上,先迅速用布擦乾,再用水沖洗,最後再塗上3%一5%的 NaHCO3溶液。沾上其他酸時,先水洗,後塗 NaHCO3溶液。

17。鹼液沾到皮膚上,先水洗後塗硼酸溶液。

18。酸(或鹼)流到桌子上,先加 NaHCO3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後用布擦。

19。檢驗蔗糖、澱粉、纖維素是否水解時,先在水解後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加銀氨溶液或Cu(OH)2懸濁液。

20。用pH試紙時,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測溶液塗到試紙上,再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跟標準比色卡對比,定出pH。

21。配製和保存Fe2+,Sn2+等易水解、易被空氣氧化的鹽溶液時;先把蒸餾水煮沸趕走O2,再溶解,並加入少量的相應金屬粉末和相應酸。

22。稱量藥品時,先在盤上各放二張大小,重量相等的紙(腐蝕藥品放在燒杯等玻璃器皿),再放藥品。加熱後的藥品,先冷卻,後稱量。

八。實驗中導管和漏斗的位置的放置方法

在許多化學實驗中都要用到導管和漏斗,因此,它們在實驗裝置中的位置正確與否均直接影響到實驗的效果,而且在不同的實驗中具體要求也不盡相同。下面擬結合實驗和化學課本中的實驗圖,作一簡要的分析和歸納。

1氣體發生裝置中的導管;在容器內的部分都只能露出橡皮塞少許或與其平行,不然將不利於排氣。

2用排空氣法(包括向上和向下)收集氣體時,導管都必領伸到集氣瓶或試管的底部附近。這樣利於排盡集氣瓶或試管內的空氣,而收集到較純淨的氣體。

3用排水法收集氣體時,導管只需要伸到集氣瓶或試管的口部。原因是“導管伸入集氣瓶和試管的多少都不影響氣體的收集”,但兩者比較,前者操作方便。

4進行氣體與溶液反應的實驗時,導管應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這樣利於兩者接觸,充分發生反應。

5點燃H2、CH4等並證明有水生成時,不僅要用大而冷的燒杯,而且導管以伸入燒杯的1/3為宜。若導管伸入燒杯過多,產生的霧滴則會很快氣化,結果觀察不到水滴。

6進行一種氣體在另一種氣體中燃燒的實驗時,被點燃的氣體的導管應放在盛有另一種氣體的集氣瓶的中央。不然,若與瓶壁相碰或離得太近,燃燒產生的高温會使集氣瓶炸裂。

7用加熱方法制得的物質蒸氣,在試管中冷凝並收集時,導管口都必須與試管中液體的液麪始終保持一定的距離,以防止液體經導管倒吸到反應器中。

8若需將HCl、NH3等易溶於水的氣體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須在導管上倒接一漏斗並使漏斗邊沿稍許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入反應器而導致實驗失敗。

9洗氣瓶中供進氣的導管務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以利雜質氣體與溶液充分反應而除盡。供出氣的導管則又務必與塞子齊平或稍長一點,以利排氣。

11制H2、CO2、H2S和C2H2等氣體時,為方便添加酸液或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裝一長頸漏斗,且務必使漏斗頸插到液麪以下,以免漏氣。

12制Cl2、HCl、C2H4氣體時,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應器的塞子上裝一漏斗。但由於這些反應都需要加熱,所以漏斗頸都必須置於反應液之上,因而都選用分液漏斗。

九特殊試劑的存放和取用10例

1Na、K:隔絕空氣;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態烷烴中),(Li用石蠟密封保存)。用鑷子取,玻片上切,濾紙吸煤油,剩餘部分隨即放人煤油中。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處。鑷子取,並立即放入水中用長柄小刀切取,濾紙吸乾水分。

3液Br2:有毒易揮發,盛於磨口的細口瓶中,並用水封。瓶蓋嚴密。

4I2:易昇華,且具有強烈刺激性氣味,應保存在用蠟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處。

5濃HNO3,AgNO3:見光易分解,應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處。

6固體燒鹼:易潮解,應用易於密封的乾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膠塞塞嚴或用塑料蓋蓋緊。

7NH3·H2O:易揮發,應密封放低温處。

8C6H6、、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揮發、易燃,應密封存放低温處,並遠離火源。

9Fe2+鹽溶液、H2SO3及其鹽溶液、氫硫酸及其鹽溶液:因易被空氣氧化,不宜長期放置,應現用現配。

10滷水、石灰水、銀氨溶液、Cu(OH)2懸濁液等,都要隨配隨用,不能長時間放置。

十與“0”有關的4例實驗

1滴定管最上面的刻度是0。

2量筒最下面的刻度是0。

3温度計中間刻度是0。

4托盤天平的標尺中央數值是0。

十一能夠做噴泉實驗的氣體

NH3、HCl、HBr、HI等極易溶於水的氣體均可做噴泉實驗。當以其它溶劑作溶劑時還要考慮氣體與溶劑之間的反應。

十二主要實驗操作和實驗現象的具體實驗80例

1.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強光,放出大量的熱,生成白煙同時生成一種白色物質。

2.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放出熱量。

3.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放出熱量,生成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4.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熱量,生成黑色固體物質。

5.加熱試管中碳酸氫銨:有刺激性氣味氣體生成,試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火焰呈現淡藍色。

7.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發出蒼白色火焰,產生大量的熱。

8.在試管中用氫氣還原氧化銅:黑色氧化銅變為紅色物質,試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還原氧化銅粉末,使生成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銅變為有光澤的金屬顆粒,石灰水變渾濁。

10.一氧化碳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藍色的火焰,放出熱量。

11。 向盛有少量碳酸鉀固體的試管中滴加鹽酸:有氣體生成。

12.加熱試管中的硫酸銅晶體:藍色晶體逐漸變為白色粉末,且試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鈉在氯氣中燃燒:劇烈燃燒,生成白色固體。

14.點燃純淨的氯氣,用乾冷燒杯罩在火焰上:發出淡藍色火焰,燒杯內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澱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澱生成。

17.一帶鏽鐵釘投入盛稀硫酸的試管中並加熱:鐵鏽逐漸溶解,溶液呈淺黃色,並有氣體生成。

18.在硫酸銅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有藍色絮狀沉澱生成。

19.將Cl2通入無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質產生。

20.在三氯化鐵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有紅褐色沉澱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試管里加少量水:反應劇烈,發出大量熱。

22.將一潔淨鐵釘浸入硫酸銅溶液中:鐵釘表面有紅色物質附着,溶液顏色逐漸變淺。

23.將銅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銅片表面有銀白色物質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試管裏,注入濃的碳酸鈉溶液:有白色沉澱生成。

25.細銅絲在氯氣中燃燒後加入水:有棕色的煙生成,加水後生成綠色的溶液。

26.強光照射氫氣、氯氣的混合氣體:迅速反應發生爆炸。

27。 紅磷在氯氣中燃燒:有白色煙霧生成。

28.氯氣遇到濕的有色布條:有色布條的顏色退去。

29.加熱濃鹽酸與二氧化錳的混合物:有黃綠色刺激性氣味氣體生成。

30.給氯化鈉(固)與硫酸(濃)的混合物加熱:有霧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氣味生成。

31。 在溴化鈉溶液中滴加硝酸銀溶液後再加稀硝酸:有淺黃色沉澱生成。

32.在碘化鉀溶液中滴加硝酸銀溶液後再加稀硝酸:有黃色沉澱生成。

33.I2遇澱粉,生成藍色溶液。

34.細銅絲在硫蒸氣中燃燒:細銅絲髮紅後生成黑色物質。

35.鐵粉與硫粉混合後加熱到紅熱:反應繼續進行,放出大量熱,生成黑色物質。

36.硫化氫氣體不完全燃燒(在火焰上罩上蒸發皿):火焰呈淡藍色(蒸發皿底部有黃色的粉末)。

37.硫化氫氣體完全燃燒(在火焰上罩上乾冷燒杯):火焰呈淡藍色,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燒杯內壁有液滴生成)。

38.在集氣瓶中混合硫化氫和二氧化硫:瓶內壁有黃色粉末生成。

39.二氧化硫氣體通入品紅溶液後再加熱:紅色退去,加熱後又恢復原來顏色。

40.過量的銅投入盛有濃硫酸的試管,並加熱,反應畢,待溶液冷卻後加水: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生成,加水後溶液呈天藍色。

41.加熱盛有濃硫酸和木炭的試管:有氣體生成,且氣體有刺激性的氣味。

42.鈉在空氣中燃燒:火焰呈黃色,生成淡黃色物質。

43.鈉投入水中:反應激烈,鈉浮於水面,放出大量的熱使鈉溶成小球在水面上遊動,有“嗤嗤”聲。

44.把水滴入盛有過氧化鈉固體的試管裏,將帶火星木條伸入試管口:木條復燃。

45。 加熱碳酸氫鈉固體,使生成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46.氨氣與氯化氫相遇:有大量的白煙產生。

47。 加熱氯化銨與氫氧化鈣的混合物: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產生。

48。 加熱盛有固體氯化銨的試管:在試管口有白色晶體產生。

49.無色試劑瓶內的濃硝酸受到陽光照射:瓶中空間部分顯棕色,硝酸呈黃色。

50.銅片與濃硝酸反應:反應激烈,有紅棕色氣體產生。

51.銅片與稀硝酸反應:試管下端產生無色氣體,氣體上升逐漸變成紅棕色。

52。 在硅酸鈉溶液中加入稀鹽酸,有白色膠狀沉澱產生。

53.在氫氧化鐵膠體中加硫酸鎂溶液:膠體變渾濁。

54.加熱氫氧化鐵膠體:膠體變渾濁。

55.將點燃的鎂條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劇烈燃燒,有黑色物質附着於集氣瓶內壁。

56.向硫酸鋁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蓬鬆的白色絮狀物質。

57.向硫酸亞鐵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有白色絮狀沉澱生成,立即轉變為灰綠色,一會兒又轉變為紅褐色沉澱。

58。 向含Fe3+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血紅色。

59.向硫化鈉水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變渾濁。S2—+Cl2=2Cl2—+S↓

60.向天然水中加入少量肥皂液:泡沫逐漸減少,且有沉澱產生。

61.在空氣中點燃甲烷,並在火焰上放乾冷燒杯:火焰呈淡藍色,燒杯內壁有液滴產生。

62.光照甲烷與氯氣的混合氣體:黃綠色逐漸變淺,時間較長,(容器內壁有液滴生成)。

63。 加熱(170℃)乙醇與濃硫酸的混合物,並使產生的氣體通入溴水,通入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有氣體產生,溴水褪色,紫色逐漸變淺。

64.在空氣中點燃乙烯:火焰明亮,有黑煙產生,放出熱量。

65.在空氣中點燃乙炔:火焰明亮,有濃煙產生,放出熱量。

66.苯在空氣中燃燒:火焰明亮,並帶有黑煙。

67.乙醇在空氣中燃燒:火焰呈現淡藍色。

68.將乙炔通入溴水:溴水褪去顏色。

69.將乙炔通入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紫色逐漸變淺,直至褪去。

70。 苯與溴在有鐵粉做催化劑的條件下反應:有白霧產生,生成物油狀且帶有褐色。

71.將少量甲苯倒入適量的高錳酸鉀溶液中,振盪:紫色褪色。

72.將金屬鈉投入到盛有乙醇的試管中:有氣體放出。

73.在盛有少量苯酚的試管中滴入過量的濃溴水:有白色沉澱生成。

74.在盛有苯酚的試管中滴入幾滴三氯化鐵溶液,振盪:溶液顯紫色。

75.乙醛與銀氨溶液在試管中反應:潔淨的試管內壁附着一層光亮如鏡的物質。

76.在加熱至沸騰的情況下乙醛與新制的氫氧化銅反應:有紅色沉澱生成。

77.在適宜條件下乙醇和乙酸反應:有透明的帶香味的油狀液體生成。

78.蛋白質遇到濃HNO3溶液:變成黃色。

79.紫色的石蕊試液遇鹼:變成藍色。

80.無色酚酞試液遇鹼:變成紅色。

十三。有機實驗的八項注意

有機實驗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大學聯考會考的常考內容。對於有機實驗的操作及複習必須注意以下八點內容。

1。注意加熱方式

有機實驗往往需要加熱,而不同的實驗其加熱方式可能不一樣。

⑴酒精燈加熱。 酒精燈的火焰温度一般在400~500℃,所以需要温度不太高的實驗都可用酒精燈加熱。教材中用酒精燈加熱的有機實驗是:“乙烯的製備實驗”、“乙酸乙酯的製取實驗”“蒸餾石油實驗”和“石蠟的催化裂化實驗”。

⑵酒精噴燈加熱。酒精噴燈的火焰温度比酒精燈的火焰温度要高得多,所以需要較高温度的有機實驗可採用酒精噴燈加熱。教材中用酒精噴燈加熱的有機實驗是:“煤的乾餾實驗”。

⑶水浴加熱。水浴加熱的温度不超過100℃。教材中用水浴加熱的有機實驗有:“銀鏡實驗(包括醛類、糖類等的所有的銀鏡實驗)”、“ 硝基苯的製取實驗(水浴温度為6 0℃)”、“ 酚醛樹酯的製取實驗(沸水浴)”、“乙酸乙酯的水解實驗(水浴温度為70℃~80℃)”和“ 糖類(包括二糖、澱粉和纖維素等)水解實驗(熱水浴)”。

⑷用温度計測温的有機實驗有:“硝基苯的製取實驗”、“乙酸乙酯的製取實驗”(以上兩個實驗中的温度計水銀球都是插在反應液外的水浴液中,測定水浴的温度)、“乙烯的實驗室製取實驗”(温度計水銀球插入反應液中,測定反應液的温度)和“ 石油的蒸餾實驗”(温度計水銀球應插在具支燒瓶支管口處, 測定餾出物的温度)。

2。注意催化劑的使用

⑴ 硫酸做催化劑的實驗有:“乙烯的製取實驗”、“硝基苯的製取實驗”、“乙酸乙酯的製取實驗”、“纖維素硝酸酯的製取實驗”、“糖類(包括二糖、澱粉和纖維素)水解實驗”和“乙酸乙酯的水解實驗”。

其中前四個實驗的催化劑為濃硫酸,後兩個實驗的催化劑為稀硫酸,其中最後一個實驗也可以用氫氧化鈉溶液做催化劑

⑵鐵做催化劑的實驗有:溴苯的製取實驗(實際上起催化作用的是溴與鐵反應後生成的溴化鐵)。

⑶氧化鋁做催化劑的實驗有:石蠟的催化裂化實驗。

3。注意反應物的量

有機實驗要注意嚴格控制反應物的量及各反應物的比例,如“乙烯的製備實驗”必須注意乙醇和濃硫酸的比例為1:3,且需要的量不要太多,否則反應物升温太慢,副反應較多,從而影響了乙烯的產率。

4。注意冷卻

有機實驗中的反應物和產物多為揮發性的有害物質,所以必須注意對揮發出的反應物和產物進行冷卻。

⑴需要冷水(用冷凝管盛裝)冷卻的實驗:“蒸餾水的製取實驗”和“石油的蒸餾實驗”。

⑵用空氣冷卻(用長玻璃管連接反應裝置)的實驗:“硝基苯的製取實驗”、“酚醛樹酯的製取實驗”、“乙酸乙酯的製取實驗”、“石蠟的催化裂化實驗”和 “溴苯的製取實驗”。

這些實驗需要冷卻的目的是減少反應物或生成物的揮發,既保證了實驗的順利進行,又減少了這些揮發物對人的危害和對環境的污染。

5。注意除雜

有機物的實驗往往副反應較多,導致產物中的雜質也多,為了保證產物的純淨,必須注意對產物進行淨化除雜。如“乙烯的製備實驗”中乙烯中常含有CO2和SO2等雜質氣體,可將這種混合氣體通入到濃鹼液中除去酸性氣體;再如“溴苯的製備實驗”和“硝基苯的製備實驗”,產物溴苯和硝基苯中分別含有溴和NO2,因此, 產物可用濃鹼液洗滌。

6。注意攪拌

注意不斷攪拌也是有機實驗的一個注意條件。如“濃硫酸使蔗糖脱水實驗”(也稱“黑麪包”實驗)(目的是使濃硫酸與蔗糖迅速混合,在短時間內急劇反應,以便反應放出的氣體和大量的熱使蔗糖炭化生成的炭等固體物質快速膨脹)、“乙烯製備實驗”中醇酸混合液的配製。

7。注意使用沸石(防止暴沸)

需要使用沸石的有機實驗:

⑴ 實驗室中製取乙烯的實驗;

⑵石油蒸餾實驗。

8。注意尾氣的處理

有機實驗中往往揮發或產生有害氣體,因此必須對這種有害氣體的尾氣進行無害化處理。

⑴如甲烷、乙烯、乙炔的製取實驗中可將可燃性的尾氣燃燒掉;

⑵“溴苯的製取實驗”和“硝基苯的製備實驗”中可用冷卻的方法將有害揮發物迴流。

十四。焰色反應全集

一。 鈉離子:鈉的焰色反應本應不難做,但實際做起來最麻煩。因為鈉的焰色為黃色,而酒精燈的火焰因燈頭燈芯不乾淨、酒精不純而使火焰大多呈黃色。即使是近乎無色(淺淡藍色)的火焰,一根新的鐵絲(或鎳絲、鉑絲)放在外焰上灼燒,開始時火焰也是黃色的,很難説明焰色是鈉離子的還是原來酒精燈的焰色。要明顯看到鈉的黃色火焰,可用如下方法。⑴方法一(鑷子-棉花-酒精法):用鑷子取一小團棉花(脱脂棉,下同)吸少許酒精(95%乙醇,下同),把棉花上的酒精擠幹,用該棉花沾一些氯化鈉或無水碳酸鈉粉末(研細),點燃。

⑵方法二(鐵絲法):

①取一條細鐵絲,一端用砂紙擦淨,再在酒精燈外焰上灼燒至無黃色火焰,

②用該端鐵絲沾一下水,再沾一些氯化鈉或無水碳酸鈉粉末,

③點燃一盞新的`酒精燈(燈頭燈芯乾淨、酒精純),

④把沾有鈉鹽粉末的鐵絲放在如[圖a]的外焰尖上灼燒,這時外焰尖上有一個小的黃色火焰,那就是鈉焰。以上做法教師演示實驗較易做到,但學生實驗因大多數酒精燈都不乾淨而很難看到焰尖,可改為以下做法:沾有鈉鹽的鐵絲放在外焰中任一有藍色火焰的部位灼燒,黃色火焰覆蓋藍色火焰,就可認為黃色火焰就是鈉焰。

二。 鉀離子:

⑴方法一(燒杯-酒精法):取一小藥匙無水碳酸鈉粉末(充分研細)放在一倒置的小燒杯上,滴加5~6滴酒精,點燃,可看到明顯的淺紫色火焰,如果隔一鈷玻璃片觀察,則更明顯看到紫色火焰。

⑵方法二(蒸發皿—酒精法):取一藥匙無水碳酸鈉粉末放在一個小發皿內,加入1毫升酒精,點燃,燃燒時用玻棒不斷攪動,可看到紫色火焰,透過鈷玻璃片觀察效果更好,到酒精快燒完時現象更明顯。

⑶方法三(鐵絲—棉花—水法):取少許碳酸鈉粉末放在一小蒸發皿內,加一兩滴水調成糊狀;再取一條小鐵絲,一端擦淨,彎一個小圈,圈內夾一小團棉花,棉花沾一點水,又把水擠幹,把棉花沾滿上述糊狀碳酸鈉,放在酒精燈外焰上灼燒,透過鈷玻璃片可看到明顯的紫色火焰。

⑷方法四(鐵絲法):同鈉的方法二中的學生實驗方法。該法效果不如方法一、二、三,但接近課本的做法。

觀察鉀的焰色時,室內光線不要太強,否則淺紫色的鉀焰不明顯。

三。 鋰離子:

方法一(鑷子—棉花—酒精法):用鑷子取一團棉花,吸飽酒精,又把酒精擠幹,把棉花沾滿Li2CO3粉末,點燃。

方法二(鐵絲法):跟鈉的方法二相同。

四。 鈣離子:

⑴方法一(鑷子—棉花—酒精法):同鈉的方法一。

⑵方法二(燒杯—酒精法):取一藥匙研細的無水氯化鈣粉末(要吸少量水,如果的確一點水也沒有,則讓其在空氣吸一會兒潮)放在倒置的小燒杯上,滴加7~8滴酒精,點燃。

⑶方法三(藥匙法):用不鏽鋼藥匙盛少許無水氯化鈣(同上)放在酒精燈外焰上灼燒。

五。 鍶離子:方法一、二:同碳酸鋰的方法一、二。

六。 鋇離子:⑴方法一(鐵絲-棉花-水法):取少量研細的氯化鋇粉末放在一小蒸發皿內,加入一兩滴水調成糊狀,取一小鐵絲,一端用砂紙擦淨,彎一個小圈,圈內夾一小團棉花,棉花吸飽水後又擠幹,把這棉花沾滿上述糊狀氯化鋇,放在酒精燈火焰下部的外焰上灼燒,可看到明顯的黃綠色鋇焰。

⑵方法二(棉花-水-燒杯法):跟方法一類似,把一小團棉花沾水後擠幹,沾滿糊狀氯化鋇,放在一倒置的燒杯上,滴加七八滴酒精,點燃。可與棉花+酒精燃燒比較。

七。 銅離子:⑴方法一(鐵絲-棉花-水法):同鋇離子的方法一相同。

⑵方法二(鑷子-棉花-酒精法):同鈉離子方法。

⑶方法三(燒杯-酒精法):同鉀離子的方法一。

⑷方法四(藥匙法):同鈣離子的方法三。

焰色反應現象要明顯,火焰焰色要象彗星尾巴才看得清楚,有的鹽的焰色反應之所以鹽要加少量水溶解,是為了灼燒時離子隨着水分的蒸發而揮發成彗星尾巴狀,現象明顯;而有的離子灼燒時較易揮發成彗星尾巴狀,就不用加水溶解了。

高中化學實驗總結 篇三

高中化學實驗大總結:

1. 鎂條在空氣中燃燒:

發出耀眼的強光,放出大量的熱,生成白煙的同時生成白色物質。

2. 木炭在空氣中燃燒:

發出白光,放出熱量。

3. 硫在空氣中燃燒:

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放出熱量,生成一種有刺激性的氣味。

4. 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熱量,生成黑色固體。

5. 加熱試管中碳酸氫銨:

有刺激性氣味產生,試管上有液體生成。

6. 氫氣在空氣種燃燒:

火焰呈現淡藍色。

7. 氫氣在氯氣種燃燒:

發出蒼白色火焰,產生大量的熱。

8. 在試管中用氫氣還原氧化銅:

黑色的氧化銅變為紅色物質,試管口有液滴生成。

9. 用木炭還原氧化銅:

使生成的氣體通人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銅變為有光澤的金屬顆粒,石灰水變渾濁。

10. 一氧化碳在空氣中燃燒:

發出藍色的火焰,放出熱量。

11. 加熱試管中的硫酸銅晶體:

藍色晶體逐漸變為白色粉末,且試管口有液滴生成。

12. 鈉在氯氣中燃燒:

劇烈燃燒,生成白色固體。

13.點燃純淨的氫氣:

發出淡藍色火焰,燒杯內壁有液滴生成。

14. 將氯氣通入無色KI溶液中:

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質生成。

15. 細銅絲在氯氣中燃燒後加入水:

有棕色的煙生成,加水後生成綠色的溶液。

16. 強光照射氫氣、氯氣的混合氣體:

迅速發生反應發生爆炸。

17. 新制氯水中呈黃綠色,光照有氣泡生成,久置氯水成無色。

18. 氯水中加石蕊試液:

先變紅色後褪色。

19. 紅磷在氯氣中燃燒:

有白色煙霧生成。

20. 濕潤的澱粉碘化鉀遇氯氣:

試紙變藍

21. 氯氣遇到潤濕的有色布條:

有色布條的顏色褪色。

22. 溴(碘)水中加入四氯化炭:

溶液分層,上層接近無色,下層接近橙(紫)色。

23. 細銅絲在蒸氣中燃燒:

細銅絲髮紅後生成黑色物質。

24. 鐵粉與硫粉混合後加熱到紅熱:

放出大量的熱,生成黑色物質。

25. 硫化氫氣體不完全燃燒(在火焰上罩上乾冷蒸發皿):

火焰呈淡藍色(蒸發皿底部有淡黃色的粉末)。

26. 硫化氫氣體完全燃燒(在火焰上罩上乾冷燒杯):

火焰呈淡黃色,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燒杯中有液滴生成)。

27. 氯化鐵溶液中通人硫化氫氣體:

溶液由棕黃色變為淺綠色,並有黃色沉澱生成。

28. 集氣瓶中混有硫化氫和二氧化硫:

瓶內有淺黃色粉末生成。

29. 二氧化硫氣體通人品紅溶液:

紅色褪去,加熱後又恢復原來的顏色。

30. 過量的銅投入盛有濃硫酸試管中,加熱反應完畢後,待溶液冷卻後加入水:

有刺激性氣體生成且氣體有刺激性氣味。

31. 鈉在空氣中燃燒:

火焰呈藍色,生成淡黃色物質。

32. 把水滴入盛有過氧化鈉的試管,放入帶火星的木條:

木條復燃。

33. 加熱碳酸氫鈉固體,並通人石灰水:

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34. 氨氣與氯化氫相遇:

有大量白煙產生。

35. 加熱氯化氨與氫氧化鈣的混合物:

有刺激性氣體產生。

36. 加熱氯化氨:

在試管中有白色晶體產生。

37. 無色試劑瓶中濃硝酸授陽光照射;

瓶中部分顯棕色,硝酸呈黃色。

38. 銅片與濃硝酸反應:

反應激烈,有棕紅色氣體產生。

39. 銅片與稀硝酸反應:

試管下端產生無色氣體,氣體上升逐漸變成棕紅色。

40. 在硅酸鈉溶液中加入稀鹽酸:

有白色膠狀沉澱。

41. 在氫氧化鐵膠體中加入硫酸鎂溶液:

膠體變渾濁。

42. 將點燃的鎂條伸人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

劇烈燃燒,有黑色物質附着於集氣瓶內壁。

43. 向硫酸鋁溶液中加入氨水:

生成蓬鬆的白色絮狀沉澱。

44. 向Fe3+的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

有白色絮狀物出現,立即轉變為灰綠色,最後轉變成紅褐色沉澱。

45. 向Fe3+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

溶液變血紅色。

46. 向天然水中加入少量肥皂液:

泡末逐漸減少且有沉澱生成。

中學化學實驗操作中的七原則

掌握下列七個有關操作順序的原則,就可以正確解答“實驗程序判斷題”。

1.“從下往上”原則。以C12實驗室製法為例,裝配發生裝置順序是:放好鐵架台→擺好酒精燈→根據酒精燈位置固定好鐵圈→石棉網→固定好圓底燒瓶。

2.“從左到右”原則。裝配複雜裝置應遵循從左到右順序。如上裝置裝配順序為:發生裝置→集氣瓶→燒杯。

3.先“塞”後“定”原則。帶導管的塞子在燒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燒瓶固定後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緊或因用力過猛而損壞儀器。

4.“固體先放”原則。上例中,燒瓶內試劑MnO2應在燒瓶固定前裝入,以免固體放入時損壞燒瓶。總之固體試劑應在固定前加入相應容器中。

5.“液體後加”原則。液體藥品在燒瓶固定後加入。如上例中濃鹽酸應在燒瓶固定後在分液漏斗中緩慢加入。

6.先驗氣密性(裝入藥口前進行)原則。

7.後點酒精燈(所有裝置裝完後再點酒精燈)原則。

28.中學化學實驗中温度計的使用分哪三種情況以及哪些實驗需要温度計

1.測反應混合物的温度

這種類型的實驗需要測出反應混合物的準確温度,因此,應將温度計插入混合物中間。

①測物質溶解度。②實驗室制乙烯。

2.測蒸氣的温度

這種類型的實驗,多用於測量物質的沸點,由於液體在沸騰時,液體和蒸氣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測蒸氣的温度。①實驗室蒸餾石油。②測定乙醇的沸點。

3.測水浴温度

這種類型的實驗,往往只要使反應物的温度保持相對穩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熱,温度計則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對反應速率影響的反應。②苯的硝化反應。

29.常見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實驗有哪些

需要塞人少量棉花的實驗,它們是①加熱KMnO4製氧氣②制乙炔③收集NH3。其作用分別是:防止KMnO4粉末進入導管;防止實驗中產生的泡沫湧入導管;防止氨氣與空氣對流,以縮短收集NH3的時間。

30.常見物質分離提純的9種方法

1.結晶和重結晶:利用物質在溶液中溶解度隨温度變化較大,如NaCl,KNO3。

2.蒸餾冷卻法:在沸點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餾。

3.過濾法:溶與不溶。

4.昇華法:SiO2(I2)。

5.萃取:如用CCl4來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 :Fe粉(A1粉):溶解在過量的NaOH溶液裏過濾分離。

7.增加法:把雜質轉化成所需要的物質,如CO2(CO):通過熱的CuO;CO2(SO2):通過飽和的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氣體中的氣體雜質,氣體雜質必須被藥品吸收:N2(O2):將混合氣體通過銅網吸收O2。

9.轉化法:

兩種物質難以直接分離,加藥品變得容易分離,然後再還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過濾,除去Fe(OH)3,,再加酸讓NaAlO2轉化成A1(OH)3。

31.常用的去除雜質的方法10種

1.雜質轉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氫氧化鈉,使苯酚轉化為苯酚鈉,利用酚鈉易溶於水,使之與苯分開。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熱的。方法。

2.吸收洗滌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氫和水,可使混合氣體先通過飽和碳酸氫鈉的溶液後,再通過濃硫酸。

3.沉澱過濾法:欲除去硫酸亞鐵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銅,加入過量鐵粉,待充分反應後,過濾除去不溶物,達到目的。

4.加熱昇華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採用此法。

5.溶劑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採用此法。

6.溶液結晶法(結晶和重結晶):欲除去硝酸鈉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鈉,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鈉結晶析出,得到硝酸鈉純晶。

7.分餾蒸餾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採用多次蒸餾的方法。

8.分液法:欲將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體混合物分離,可採用此法,如將苯和水分離。

9.滲析法:欲除去膠體中的離子,可採用此法。如除去氫氧化鐵膠體中的氯離子。

10.綜合法:欲除去某物質中的雜質,可採用以上各種方法或多種方法綜合運用。

32.化學實驗基本操作中的“不”15例

1.實驗室裏的藥品,不能用手接觸;不要鼻子湊到容器口去聞氣體的氣味,更不能品嚐味道。

2.做完實驗,用剩的藥品不得拋棄,也不要放回原瓶。

3.取用液體藥品時,把瓶塞打開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標籤應向着手心,不應向下;放回原處時標籤不應向裏。

4.如果皮膚上不慎灑上濃H2SO4,不得先用水洗,應根據情況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沖洗;若萬一眼睛裏濺進了酸或鹼,切不可用手揉眼,應及時想辦法處理。

5.稱量藥品時,不能把稱量物直接放在托盤上;也不能把稱量物放在右盤上;腐蝕性藥品不能用紙,應用燒杯或表面皿。加法碼時不要用手去拿。

6.用滴管添加液體時,不要把滴管伸人量筒(試管)或接觸筒壁(試管壁)。

7.向酒精燈裏添加酒精時,不得超過酒精燈容積的2/3,也不得少於容積的1/3。

8.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燈去對點另一隻酒精燈。熄滅時不得用嘴去吹。

9.給物質加熱時不得用酒精燈的內焰和焰心。

10.給試管加熱時,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試管口對着自己或旁人;液體的體積一般不要超過試管容積的1/3。

11.給燒瓶加熱時不要忘了墊上石棉網。

12.用坩堝或蒸發皿加熱完後,不要直接用手去拿同,應用坩堝鉗夾取。

13.使用玻璃容器加熱時,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燈芯接觸,以免容器破裂。燒得很熱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沖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14.過濾液體時,漏斗裏的液體的液麪不要高於濾紙的邊緣,以免雜質進入濾液。

15.在燒瓶口塞橡皮塞時,切不可把燒瓶放在桌上再使勁塞進塞子,以免壓破燒瓶。

33.化學實驗中的先與後22例

1.加熱試管時,應先均勻加熱後局部加熱。

2.用排水法收集氣體時,先拿出導管後撤酒精燈。

3.製取氣體時,先檢驗氣密性後裝藥品。

4.收集氣體時,先排淨裝置中的空氣後再收集。

5.稀釋濃硫酸時,燒杯中先裝一定量蒸餾水後再沿器壁緩慢注入濃硫酸。

6.點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氣體時,先檢驗純度再點燃。

7.檢驗鹵化烴分子的滷元素時,在水解後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中和鹼液再加AgNO3溶液。

8.檢驗NH3(用紅色石蕊試紙)、Cl2(用澱粉KI試紙)、H2S(用Pb(Ac)2試紙]等氣體時,先用蒸餾水潤濕試紙後再與氣體接觸。

9.做固體藥品之間的反應實驗時,先單獨研碎後再混合。

10.配製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鹽溶液時,先溶於少量濃鹽酸中,再稀釋。

11.中和滴定實驗時,用蒸餾水洗過的滴定管先用標準液潤洗後再裝標準掖;先用待測液潤洗後再移取液體;滴定管讀數時先等一二分鐘後再讀數;觀察錐形瓶中溶液顏色的改變時,先等半分鐘顏色不變後即為滴定終點。

12.焰色反應實驗時,每做一次,鉑絲應先沾上稀鹽酸放在火焰上灼燒到無色時,再做下一次實驗。

13.用H2還原CuO時,先通H2流,後加熱CuO,反應完畢後先撤酒精燈,冷卻後再停止通H2。

14.配製物質的量濃度溶液時,先用燒杯加蒸餾水至容量瓶刻度線1cm~2cm後,再改用膠頭滴管加水至刻度線。

15.安裝發生裝置時,遵循的原則是:自下而上,先左後右或先下後上,先左後右。

16.濃H2SO4不慎灑到皮膚上,先迅速用布擦乾,再用水沖洗,最後再塗上3%一5%的 NaHCO3溶液。沾上其他酸時,先水洗,後塗 NaHCO3溶液。

17.鹼液沾到皮膚上,先水洗後塗硼酸溶液。

18.酸(或鹼)流到桌子上,先加 NaHCO3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後用布擦。

19.檢驗蔗糖、澱粉、纖維素是否水解時,先在水解後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加銀氨溶液或Cu(OH)2懸濁液。

20.用pH試紙時,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測溶液塗到試紙上,再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跟標準比色卡對比,定出pH。

21.配製和保存Fe2+,Sn2+等易水解、易被空氣氧化的鹽溶掖時;先把蒸餾水煮沸(趕走O2,再溶解,並加入少量的相應金屬粉末和相應酸。

22.稱量藥品時,先在盤上各放二張大小;質量相等的紙(腐蝕藥品放在燒杯等玻璃器皿),再放藥品。加熱後的藥品,先冷卻,後稱量。

34.實驗中導管和漏斗的位置的放置方法

在許多化學實驗中都要用到導管和漏斗,因此,它們在實驗裝置中的位置正確與否均直接影響到實驗的效果,而且在不同的實驗中具體要求也不盡相同。下面擬結合實驗和化學課本中的實驗圖,作一簡要的分析和歸納。

1.氣體發生裝置中的導管;在容器內的部分都只能露出橡皮塞少許或與其平行,不然將不利於排氣。

2.用排空氣法(包括向上和向下)收集氣體時,導管都必須伸到集氣瓶或試管的底部附近。這樣利於排盡集氣瓶或試管內的空氣,而收集到較純淨的氣體。

3.用排水法收集氣體時,導管只需要伸到集氣瓶或試管的口部。原因是“導管伸人集氣瓶

和試管的多少都不影響氣體的收集,但兩者比較,前者操作方便。

4.進行氣體與溶液反應的實驗時,導管應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這樣利於兩者接觸,充分發生反應。

5.點燃H2、CH4等並證明有水生成時,不僅要用大而冷的燒杯,而且導管以伸人燒杯的1/3為宜。若導管伸人燒杯過多,產生的霧滴則會很快氣化,結果觀察不到水滴。

6.進行一種氣體在另一種氣體中燃燒的實驗時,被點燃的氣體的導管應放在盛有另一種氣體的集氣瓶的中央。不然,若與瓶壁相碰或離得太近,燃燒產生的高温會使集氣瓶炸裂。

7.用加熱方法制得的物質蒸氣,在試管中冷凝並收集時,導管口都必須與試管中液體的液麪始終保持一定的距離,以防止液體經導管倒吸到反應器中。

8.若需將HCl、NH3等易溶於水的氣體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須在導管上倒接一漏斗並使漏斗邊沿稍許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人反應器而導致實驗失敗。

9.洗氣瓶中供進氣的導管務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以利雜質氣體與溶液充分反應而除盡。供出氣的導管則又務必與塞子齊平或稍長一點,以利排氣。

11.制H2、CO2、H2S和C2H2等氣體時,為方便添加酸液或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裝一長頸漏斗,且務必使漏斗頸插到液麪以下,以免漏氣。

12.制Cl2、HCl、C2H4氣體時,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應器的塞子上裝一漏斗。但由於這些反應都需要加熱,所以漏斗頸都必須置於反應液之上,因而都選用分液漏斗。

35.特殊試劑的存放和取用10例

、K:隔絕空氣;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態烷烴中),(Li用石蠟密封保存)。用鑷子取,玻片上切,濾紙吸煤油,剩餘部分隨即放人煤油中。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處。鑷子取,立即放入水中用長柄小刀切取,濾紙吸乾水分。

3.液Br2:有毒易揮發,盛於磨口的細口瓶中,並用水封。瓶蓋嚴密。

4.I2:易昇華,且具有強烈刺激性氣味,應保存在用蠟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處。

5.濃HNO3,AgNO3:見光易分解,應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處。

6.固體燒鹼:易潮解,應用易於密封的乾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膠塞塞嚴或用塑料蓋蓋緊。

3H2O:易揮發,應密封放低温處。

8.C6H6、、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揮發、易燃,應密封存放低温處,並遠離火源。

2+鹽溶液、H2SO3及其鹽溶液、氫硫酸及其鹽溶液:因易被空氣氧化,不宜長期放置,應現用現配。

10.滷水、石灰水、銀氨溶液、Cu(OH)2懸濁液等,都要隨配隨用,不能長時間放置。

36.主要實驗操作和實驗現象的具體實驗80例

1.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強光,放出大量的熱,生成白煙同時生成一種白色物質。

2.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放出熱量。

3.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放出熱量,生成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4.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熱量,生成黑色固體物質。

5.加熱試管中碳酸氫銨:有刺激性氣味氣體生成,試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火焰呈現淡藍色。

7.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發出蒼白色火焰,產生大量的熱。

8.在試管中用氫氣還原氧化銅:黑色氧化銅變為紅色物質,試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還原氧化銅粉末,使生成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銅變為有光澤的金屬顆粒,石灰水變渾濁。

10.一氧化碳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藍色的火焰,放出熱量。

11. 向盛有少量碳酸鉀固體的試管中滴加鹽酸:有氣體生成。

12.加熱試管中的硫酸銅晶體:藍色晶體逐漸變為白色粉末,且試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鈉在氯氣中燃燒:劇烈燃燒,發出黃色火焰,生成白色固體。

14.點燃純淨的氫氣,用乾冷燒杯罩在火焰上:發出淡藍色火焰,燒杯內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澱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澱生成。

17.一帶鏽鐵釘投入盛稀硫酸的試管中並加熱:鐵鏽逐漸溶解,溶液呈淺黃色,並有氣體生成。

18.在硫酸銅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有藍色絮狀沉澱生成。

19.將Cl2通入無色KI溶液中,溶液變成黃色—棕褐色。

20.在三氯化鐵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有紅褐色沉澱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試管里加少量水:反應劇烈,發出大量熱。

22.將一潔淨鐵釘浸入硫酸銅溶液中:鐵釘表面有紅色物質附着,溶液顏色逐漸變淺。

23.將銅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銅片表面有銀白色物質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試管裏,注入濃的碳酸鈉溶液:有白色沉澱生成。

25.細銅絲在氯氣中燃燒後加入水:有棕黃色的煙生成,加水後生成綠色的溶液。

26.強光照射氫氣、氯氣的混合氣體:迅速反應發生爆炸,並有白霧產生。

27. 紅磷在氯氣中燃燒:有白色煙霧生成。

28.氯氣遇到乾燥布條不褪色,遇到濕的有色布條:有色布條的顏色退去。

29.加熱濃鹽酸與二氧化錳的混合物:有黃綠色刺激性氣味氣體生成。

30.給氯化鈉(固)與硫酸(濃)的混合物加熱:有霧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氣味的氣體產生。

31. 在溴化鈉溶液中滴加硝酸銀溶液後再加稀硝酸:有淺黃色沉澱生成。

32.在碘化鉀溶液中滴加硝酸銀溶液後再加稀硝酸:有黃色沉澱生成。

33.I2遇澱粉,生成藍色溶液。

34.細銅絲在硫蒸氣中燃燒:細銅絲髮紅後生成黑色物質。

35.鐵粉與硫粉混合後加熱到紅熱:反應繼續進行,放出大量熱,生成黑色物質。

36.硫化氫氣體不完全燃燒(在火焰上罩上蒸發皿):火焰呈淡藍色(蒸發皿底部有黃色的粉末)。

37.硫化氫氣體完全燃燒(在火焰上罩上乾冷燒杯):火焰呈淡藍色,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燒杯內壁有液滴生成)。

38.在集氣瓶中混合硫化氫和二氧化硫:瓶內壁有黃色粉末生成。

39.二氧化硫氣體通入品紅溶液後再加熱:紅色退去,加熱後又恢復原來顏色。

40.過量的銅投入盛有濃硫酸的試管,並加熱,反應畢,待溶液冷卻後加水: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生成,加水後溶液呈天藍色。

41.加熱盛有濃硫酸和木炭的試管:有氣體生成,且氣體有刺激性的氣味。

42.鈉在空氣中燃燒:火焰呈黃色,生成淡黃色物質。

43.鈉投入水中:反應激烈,鈉浮於水面,放出大量的熱使鈉溶成閃亮的小球,在水面上四處遊動,發出“嗤嗤”聲。

44.把水滴入盛有過氧化鈉固體的試管裏,將帶火星木條伸入試管口:木條復燃。

45. 加熱碳酸氫鈉固體,使生成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46.氨氣與氯化氫相遇:有大量的白煙產生。

47. 加熱氯化銨與氫氧化鈣的混合物: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產生,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

48. 加熱盛有固體氯化銨的試管:在試管口有白色晶體產生。

49.無色試劑瓶內的濃硝酸受到陽光照射:瓶中空間部分顯紅棕色,硝酸呈黃色。

50.銅片與濃硝酸反應:反應激烈,有紅棕色氣體產生。

51.銅片與稀硝酸反應:試管下端產生無色氣體,氣體上升逐漸變成紅棕色。

52. 在硅酸鈉溶液中加入稀鹽酸,有白色膠狀沉澱產生。

53.在氫氧化鐵膠體中加硫酸鎂溶液:膠體變渾濁。

54.加熱氫氧化鐵膠體:膠體變渾濁。

55.將點燃的鎂條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劇烈燃燒,有黑色物質附着於集氣瓶內壁。

56.向硫酸鋁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蓬鬆的白色絮狀物質。

57.向硫酸亞鐵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有白色絮狀沉澱生成,立即轉變為灰綠色,一會兒又轉變為紅褐色沉澱。

58. 向含Fe3+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血紅色。

59.向硫化鈉水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變渾濁。S2-+Cl2=2Cl-+S↓

60.向天然水中加入少量肥皂液:泡沫逐漸減少,且有沉澱產生。

61.在空氣中點燃甲烷,並在火焰上放乾冷燒杯:火焰呈淡藍色,燒杯內壁有液滴產生。

62.光照甲烷與氯氣的混合氣體:黃綠色逐漸變淺,(時間較長,容器內壁有液滴生成)。

63. 加熱(170℃)乙醇與濃硫酸的混合物,並使產生的氣體通入溴水,通入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有氣體產生,溴水褪色,紫色逐漸變淺最後褪色。

64.在空氣中點燃乙烯:火焰明亮,有黑煙產生,放出熱量。

65.在空氣中點燃乙炔:火焰明亮,有濃煙產生,放出熱量。

66.苯在空氣中燃燒:火焰明亮,並帶有黑煙。

67.乙醇在空氣中燃燒:火焰呈現淡藍色。

68.將乙炔通入溴水:溴水褪去顏色。

69.將乙炔通入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紫色逐漸變淺,直至褪色。

70. 苯與溴在有鐵粉做催化劑的條件下反應:有白霧產生,生成物油狀且帶有褐色。

71.將少量甲苯倒入適量的高錳酸鉀溶液中,振盪:紫色褪色。

72.將金屬鈉投入到盛有乙醇的試管中:有氣體放出。

73.在盛有少量苯酚的試管中滴入過量的濃溴水:有白色沉澱生成。

74.在盛有苯酚的試管中滴入幾滴三氯化鐵溶液,振盪:溶液顯紫色。

75.乙醛與銀氨溶液在試管中反應:潔淨的試管內壁附着一層光亮如鏡的物質。

76.在加熱至沸的情況下乙醛與新制的氫氧化銅反應:有紅色沉澱生成。

77.在適宜條件下乙醇和乙酸反應:有透明的帶香味的油狀液體生成。

78.蛋白質遇到濃HNO3溶液:變成黃色。

79.紫色的石蕊試液遇鹼:變成藍色。

80.無色酚酞試液遇鹼:變成紅色。

考點 篇四

物質的檢驗

1.常見陽離子的檢驗物質H+Na+、KBaMg2+Al3+2++檢驗方法能使紫色石蕊試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試液變為紅色。用焰色反應來檢驗時,它們的火焰分別呈黃色、淺紫色(通過藍色鈷玻璃片觀察鉀離子焰色)。能使稀H2SO4或可溶性硫酸鹽溶液產生白色BaSO4沉澱,且沉澱不溶於稀HNO3。能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白色Mg(OH)2沉澱,該沉澱能溶於NH4Cl溶液。能與適量的NaOH溶液反應生成白色Al(OH)3絮狀沉澱,該沉澱能溶於鹽酸或過量的NaOH溶液。Ag+能與稀鹽酸或可溶性鹽酸鹽反應,生成白色AgCl沉澱,不溶於稀HNO3,但溶於氨水,生成Ag(NH3)2]。銨鹽(或濃溶液)與NaOH濃溶液反應,並加熱,放出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或有刺激性氣味的NH3氣體。能與少量NaOH溶液反應,開始時生成白色Fe(OH)2沉澱,迅速變成灰綠色,最後[+NH4+Fe2+變成紅褐色Fe(OH)3沉澱。或向亞鐵鹽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顯紅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後,立即顯紅色。有關反應方程式為:2Fe2++Cl2=2Fe3++2Cl。-Fe3+能與KSCN溶液反應,變為血紅色溶液;能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紅褐色Fe(OH)3沉澱。藍色溶液(濃的CuCl2溶液顯綠色)能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藍色的沉澱,加熱Cu2+後可轉變為黑色的CuO沉澱。含Cu溶液能與Fe、Zn片等反應,在金屬片上有紅色的銅生成。2+2.常見陰離子的檢驗物質檢驗方法能使①無色酚酞、②紫色石蕊、③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劑分別變為紅色、OH-藍色、黃色。能與AgNO3溶液反應,生成白色的AgCl沉澱,沉澱不溶於稀硝酸,能溶C1BrISO42----於氨水,生成[Ag(NH3)2]。能與AgNO3溶液反應,生成淡黃色AgBr沉澱,沉澱不溶於稀HNO3。

①能與AgNO3反應,生成黃色AgI沉澱,沉澱不溶於稀HNO3。②I-也能與氯水反應生成I2,使澱粉溶液變藍能與含Ba2+溶液反應,生成白色BaSO4沉澱,沉澱不溶於硝酸。

①濃溶液能與強酸反應,產生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SO2氣體,該氣體能使SO32-品紅溶液褪色。②能與BaCl2溶液反應,生成白色BaSO3沉澱,該沉澱溶於鹽酸,生成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SO2氣體。注:BaSO3在硝酸中也不溶解,而是轉化為BaSO4沉澱,但有NOx放出。SCO32-2-能與Pb(NO3)2或CuSO4溶液反應,生成黑色PbS或CuS沉澱。能與BaCl2溶液反應,生成白色的BaCO3沉澱,該沉澱溶於硝酸(或鹽酸),生成無色無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CO2氣體。

①取含HCO3鹽溶液煮沸,放出無色無味CO2氣體,氣體能使澄清石灰HCO3--水變渾濁。或②向HCO3-鹽酸溶液里加入稀MgSO4溶液,無現象,加熱煮沸,有白色沉澱生成,同時放出CO2氣體。含PO43-的中性溶液,能與AgNO3反應,生成黃色Ag3PO4沉澱,該沉澱溶於硝酸。濃溶液或晶體中加入銅片、濃H2SO4加熱,放出紅棕色氣體。有關反應方PO43-NO3-程式為:NO3-+H2SO4=HSO4-+HNO3,Cu+4HNO32H2O。Cu(NO3)2+2NO2↑+特別提醒:無機物鑑別顏色方面的突破口:

1、紅色世界

(1)基態:Fe2O3(紅褐色)、Fe(OH)3(紅棕色)、[Fe(SCN)]2+(血紅色)、Cu(紫紅色)、Cu2O(磚紅色)、NO2(紅棕色)、P(紅磷、暗紅色)、Br2(深紅棕色)、紅色石蕊試紙、品紅溶液。

(2)激發態:充氦氣的燈光呈粉紅色,充氖氣的燈光呈紅色,鈣元素的焰色呈磚紅色。

(3)化學變化:

①紫色石蕊在酸性溶液(pH

②久置的濃硝酸因溶有自身分解產生的二氧化氮而變黃4、綠色世界

(1)基態:F2(淺黃綠色)、Cl2(黃綠色)、Cu2(OH)2CO3(綠色)CuCl2(濃溶液呈綠色)、FeSO4(淺綠色)

(2)激發態:銅元素的焰色呈綠色

(3)化學變化:Fe(OH)2(白色)灰綠色Fe(OH)3(紅棕色)

5、青色世界

(1)基態:鐵粉、銀粉及大多數金屬粉末、石墨、CuO、CuS、Cu2SFeO、Fe3O4、MnO2

(2)化學變化:

①蔗糖遇濃硫酸被炭化變黑,

②潤濕的白色醋酸鉛試紙遇H2S變黑,

③硫磺粉與白色的水銀反應生成黑紅色的HgS,

④H2S通入Pb(NO3)2、AgNO3、CuSO4溶液產生不溶於水也不溶於稀鹽酸和稀硫酸的黑色沉澱。

6、藍色世界

(1)基態:CuSO4(溶液)、CuSO45H2O(晶體)、液氧、臭氧

(2)化學變化:

①紫色石蕊在鹼性溶液(pH>8)中變藍,

②潤濕的紅色石蕊試紙遇鹼性氣體變藍,

③無水CuSO4(白色粉末)遇水變藍,

④H2、H2S、CH4、C2H5OH燃燒火焰呈淡蘭色,CO燃燒火焰呈藍色,

⑤S8在空氣中燃燒呈淡藍色火焰,在純氧中燃燒呈現明亮的藍紫色火焰,

⑥澱粉遇I2(aq)變藍,

⑦Cl2、Br2、NO2、O3遇濕潤的澱粉碘化鉀試紙變藍7、紫色世界

(1)基態:KMnO4(H)、紫色石蕊、碘單質呈紫黑色

(2)激發態:充氬氣的燈光呈紫藍色,鉀元素的焰色呈紫色(透過藍色鈷玻璃觀察)

(3)化學變化:①I2昇華生紫煙,②NH4I受熱生紫煙,③紫色石蕊在(5.0

(1)基態:Pb(藍白色)、Hg、鋁粉、大多數塊狀金屬、PbSO4、BaSO4、AgCl、BaCO3、

Ba3(PO4)2、BaSO3、CaCO3、Fe(OH)2(不穩定)、Mg(OH)2、Al(OH)3、ZnS

(2)化學變化:

①H2在Cl2中燃燒呈現蒼白色火焰,②NH3遇HCl產生白煙,③Mg、Al在氧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④紅磷在氯氣中燃燒時產生白色煙霧,⑤紅磷在氧氣中燃燒時產生白煙。

常見氣體物質的製備、收集、乾燥與淨化

①固體+固體(加熱);氣體制取的類型②固體+液體(不加熱);③固液+液液(加熱)。

氣體收集方法:①集氣法;②集氣法。氣體的乾燥、淨化和尾氣處理裝置

製備的基本過程:

(1)組裝(從到,從到);

(2)檢驗氣密性;

(3)加入藥品;

(4)排盡裝置內空氣;

(5)驗純;

(6)反應;

(7)拆除裝置。

幾種無機物的製備

特別提醒:幾種無機物的製備主要包括Al(OH)3;Fe(OH)3;Fe(OH)2;Fe(OH)3膠體等。

幾種有機物的製備

有機物的製備實驗操作中應引起注意的是:

(1)乙烯:

①V(乙醇):V(濃硫酸)=

②温度計水銀球插入,保持170℃

③加沸石(防爆沸)。

(2)乙炔:

①不用啟普發生器、長頸漏斗(反應放熱,CaC2遇水會粉化,從而堵住管口);

②注意水流速度(可用代替水);③簡易製法(試管口塞一團疏鬆的)。

(3)硝基苯:

①使用長直導管(冷凝、迴流);

②温度計水銀球插入水浴中,保持60℃③混合酸冷卻後緩慢滴入苯(防止)

(4)石油分餾:

①冷凝水進出(逆流原理);

②温度計水銀球插在處;

③加沸石(防爆沸)。

(5)乙酸乙酯:

①小火加熱(保證CH3COOC2H5和沸點接近的C2H5OH、CH3COOH能充分利用)

②用飽和的Na2CO3溶液吸收(目的:);

③導管不插入液麪下(防止倒吸)

測定實驗

1.中和熱的測定

2.硫酸銅晶體中結晶水含量的測定

(1)實驗原理:硫酸銅晶體是一種比較穩定的結晶水合物,當加熱到258℃左右結晶水全部失

去,據加熱前後的質量差,可推算出其晶體的結晶水含量。設硫酸銅晶體為CuSO4xH2O。

m(結晶水)18xm(CuSO4)m(H2O)

m(晶體)160+18x16018[m(H2O)=m(CuSO4xH2O+瓷坩堝)-m(CuSO4+瓷坩堝)]

(2)實驗步驟:“四稱”、“兩熱”

(1)稱坩堝(W1g);

(2)稱坩堝及晶體(W2g);

(3)加熱至晶體完全;

(4)冷卻稱重(W3g);

(5)再;

(6)冷卻稱量(兩次稱量誤差不得超過g);

(7)計算(設分子式為CuSO4xH2O)。x=

溶液的配製

1.一定溶質質量分數溶液的配製

2.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製。

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製步驟一般有五步:

①計算:計算出所需固體溶質的或液體溶質的。

②稱量:用托盤天平稱取固體溶質的或用合適的量筒取液體溶質的。

③溶解:將溶質倒入中,加適量蒸餾水,用攪拌,使溶質全部溶解,冷卻到,用玻璃棒,把溶液注入一定容量的。

④洗滌:用適量蒸餾水洗滌和2~3次,並將洗滌注入。振盪,使溶液混合均勻。

⑤定容:繼續向容量瓶中小心地加蒸餾水,至液麪離刻度釐米處,改用加入至底端與刻度線相切。塞好瓶塞,反覆搖勻。將配好溶液轉移到試劑瓶或容器中。

高中化學實驗總結 篇五

一。中學化學實驗操作中的七原則

掌握下列七個有關操作順序的原則,就可以正確解答“實驗程序判斷題”。

1、“從下往上”原則。以C1=實驗室製法為例,裝配發生裝置順序是:放好鐵架台→擺好酒精燈→根據酒精燈位置固定好鐵圈→石棉網→固定好圓底燒瓶。

2、“從左到右”原則。裝配複雜裝置應遵循從左到右順序。如上裝置裝配順序為:發生裝置→集氣瓶→燒杯。

3、先“塞”後“定”原則。帶導管的塞子在燒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燒瓶固定後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緊或因用力過猛而損壞儀器。

4、“固體先放”原則。上例中,燒瓶內試劑MnO2應在燒瓶固定前裝入,以免固體放入時損壞燒瓶。總之固體試劑應在固定前加入相應容器中。

5、“液體後加”原則。液體藥品在燒瓶固定後加入。如上例中濃鹽酸應在燒瓶固定後在分液漏斗中緩慢加入。

6、先驗氣密性(裝入藥口前進行)原則。

7、後點酒精燈(所有裝置裝完後再點酒精燈)原則。

二。中學化學實驗中温度計的使用分哪三種情況以及哪些實驗需要温度計

1、測反應混合物的温度:這種類型的實驗需要測出反應混合物的準確温度,因此,應將温度計插入混合物中間。

①測物質溶解度。②實驗室制乙烯。

2、測蒸氣的温度:這種類型的實驗,多用於測量物質的沸點,由於液體在沸騰時,液體和蒸氣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測蒸氣的温度。①實驗室蒸餾石油。②測定乙醇的沸點。

3、測水浴温度:這種類型的實驗,往往只要使反應物的温度保持相對穩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熱,温度計則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對反應速率影響的反應。②苯的硝化反應。

三。常見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實驗有哪些

熱KMnO4製氧氣

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別是:防止KMnO4粉末進入導管;防止實驗中產生的泡沫湧入導管;防止氨氣與空氣對流,以縮短收集NH3的時間。

四。常見物質分離提純的10種方法

1、結晶和重結晶:利用物質在溶液中溶解度隨温度變化較大,如NaCl,KNO3。

2、蒸餾冷卻法:在沸點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餾。

3、過濾法:溶與不溶。

4、昇華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來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過量的NaOH溶液裏過濾分離。

7、增加法:把雜質轉化成所需要的物質:CO2(CO):通過熱的CuO;CO2(SO2):通過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氣體中的氣體雜質,氣體雜質必須被藥品吸收:N2(O2):將混合氣體通過銅網吸收O2。

9、轉化法:兩種物質難以直接分離,加藥品變得容易分離,然後再還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過濾,除去Fe(OH)3,再加酸讓NaAlO2轉化成A1(OH)3。

10、紙上層析(不作要求)

五。常用的去除雜質的方法10種

1、雜質轉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氫氧化鈉,使苯酚轉化為酚鈉,利用酚鈉易溶於水,使之與苯分開。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熱的方法。

2、吸收洗滌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氫和水,可使混合氣體先通過飽和碳酸氫鈉的溶液後,再通過濃硫酸。

3、沉澱過濾法:欲除去硫酸亞鐵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銅,加入過量鐵粉,待充分反應後,過濾除去不溶物,達到目的。

4、加熱昇華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採用此法。

5、溶劑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採用此法。

6、溶液結晶法(結晶和重結晶):欲除去硝酸鈉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鈉,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鈉結晶析出,得到硝酸鈉純晶。

7、分餾蒸餾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採用多次蒸餾的方法。

8、分液法:欲將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體混合物分離,可採用此法,如將苯和水分離。

9、滲析法:欲除去膠體中的離子,可採用此法。如除去氫氧化鐵膠體中的氯離子。

10、綜合法:欲除去某物質中的雜質,可採用以上各種方法或多種方法綜合運用。

六。化學實驗基本操作中的“不”15例

1、實驗室裏的藥品,不能用手接觸;不要鼻子湊到容器口去聞氣體的氣味,更不能嘗結晶的味道。

2、做完實驗,用剩的藥品不得拋棄,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潑金屬鈉、鉀等例外)。

3、取用液體藥品時,把瓶塞打開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標籤應向着手心,不應向下;放回原處時標籤不應向裏。

4、如果皮膚上不慎灑上濃H2SO4,不得先用水洗,應根據情況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沖洗;若眼睛裏濺進了酸或鹼,切不可用手揉眼,應及時想辦法處理。

5、稱量藥品時,不能把稱量物直接放在托盤上;也不能把稱量物放在右盤上;加法碼時不要用手去拿。

6、用滴管添加液體時,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試管)或接觸筒壁(試管壁)。

7、向酒精燈裏添加酒精時,不得超過酒精燈容積的2/3,也不得少於容積的1/3。

8、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燈去對點另一隻酒精燈;熄滅時不得用嘴去吹。

9、給物質加熱時不得用酒精燈的內焰和焰心。

10、給試管加熱時,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試管口對着自己或旁人;液體的體積一般不要超過試管容積的1/3。

11、給燒瓶加熱時不要忘了墊上石棉網。

12、用坩堝或蒸發皿加熱完後,不要直接用手拿回,應用坩堝鉗夾取。

13、使用玻璃容器加熱時,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燈芯接觸,以免容器破裂。燒得很熱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沖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14、過濾液體時,漏斗裏的液體的液麪不要高於濾紙的邊緣,以免雜質進入濾液。

15、在燒瓶口塞橡皮塞時,切不可把燒瓶放在桌上再使勁塞進塞子,以免壓破燒瓶。

七。化學實驗中的先與後22例

1、加熱試管時,應先均勻加熱後局部加熱。

2、用排水法收集氣體時,先拿出導管後撤酒精燈。

3、製取氣體時,先檢驗氣密性後裝藥品。

4、收集氣體時,先排淨裝置中的空氣後再收集。

5、稀釋濃硫酸時,燒杯中先裝一定量蒸餾水後再沿器壁緩慢注入濃硫酸。

6、點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氣體時,先檢驗純度再點燃。

7、檢驗鹵化烴分子的滷元素時,在水解後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8、檢驗NH3(用紅色石蕊試紙)、Cl2(用澱粉KI試紙)、H2S[用Pb(Ac)2試紙]等氣體時,先用蒸餾水潤濕試紙後再與氣體接觸。

9、做固體藥品之間的反應實驗時,先單獨研碎後再混合。

10、配製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鹽溶液時,先溶於少量濃鹽酸中,再稀釋。

11、中和滴定實驗時,用蒸餾水洗過的滴定管先用標準液潤洗後再裝標準掖;先用待測液潤洗後再移取液體;滴定管讀數時先等一二分鐘後再讀數;觀察錐形瓶中溶液顏色的改變時,先等半分鐘顏色不變後即為滴定終點。

12、焰色反應實驗時,每做一次,鉑絲應先沾上稀鹽酸放在火焰上灼燒到無色時,再做下一次實驗。

13、用H2還原CuO時,先通H2流,後加熱CuO,反應完畢後先撤酒精燈,冷卻後再停止通H2。

14、配製物質的量濃度溶液時,先用燒杯加蒸餾水至容量瓶刻度線1cm~2cm後,再改用膠頭滴管加水至刻度線。

15、安裝發生裝置時,遵循的原則是:自下而上,先左後右或先下後上,先左後右。

16、濃H2SO4不慎灑到皮膚上,先迅速用布擦乾,再用水沖洗,最後再塗上3%一5%的 NaHCO3溶液。沾上其他酸時,先水洗,後塗 NaHCO3溶液。

17、鹼液沾到皮膚上,先水洗後塗硼酸溶液。

18、酸(或鹼)流到桌子上,先加 NaHCO3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後用布擦。

19、檢驗蔗糖、澱粉、纖維素是否水解時,先在水解後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加銀氨溶液或Cu(OH)2懸濁液。

20、用pH試紙時,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測溶液塗到試紙上,再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跟標準比色卡對比,定出pH。

21、配製和保存Fe2+,Sn2+等易水解、易被空氣氧化的鹽溶液時;先把蒸餾水煮沸趕走O2,再溶解,並加入少量的相應金屬粉末和相應酸。

22、稱量藥品時,先在盤上各放二張大小,重量相等的紙(腐蝕藥品放在燒杯等玻璃器皿),再放藥品。加熱後的藥品,先冷卻,後稱量。

八。實驗中導管和漏斗的位置的放置方法

在許多化學實驗中都要用到導管和漏斗,因此,它們在實驗裝置中的位置正確與否均直接影響到實驗的效果,而且在不同的實驗中具體要求也不盡相同。下面擬結合實驗和化學課本中的實驗圖,作一簡要的分析和歸納。

1、氣體發生裝置中的導管;在容器內的部分都只能露出橡皮塞少許或與其平行,不然將不利於排氣。

2、用排空氣法(包括向上和向下)收集氣體時,導管都必領伸到集氣瓶或試管的底部附近。這樣利於排盡集氣瓶或試管內的空氣,而收集到較純淨的氣體。

3、用排水法收集氣體時,導管只需要伸到集氣瓶或試管的口部。原因是“導管伸入集氣瓶和試管的多少都不影響氣體的收集”,但兩者比較,前者操作方便。

4、進行氣體與溶液反應的實驗時,導管應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這樣利於兩者接觸,充分發生反應。

5、點燃H2、CH4等並證明有水生成時,不僅要用大而冷的燒杯,而且導管以伸入燒杯的1/3為宜。若導管伸入燒杯過多,產生的霧滴則會很快氣化,結果觀察不到水滴。

6、進行一種氣體在另一種氣體中燃燒的實驗時,被點燃的氣體的導管應放在盛有另一種氣體的集氣瓶的中央。不然,若與瓶壁相碰或離得太近,燃燒產生的高温會使集氣瓶炸裂。

7、用加熱方法制得的物質蒸氣,在試管中冷凝並收集時,導管口都必須與試管中液體的液麪始終保持一定的距離,以防止液體經導管倒吸到反應器中。

8、若需將HCl、NH3等易溶於水的氣體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須在導管上倒接一漏斗並使漏斗邊沿稍許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入反應器而導致實驗失敗。

9、洗氣瓶中供進氣的導管務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以利雜質氣體與溶液充分反應而除盡。供出氣的導管則又務必與塞子齊平或稍長一點,以利排氣。

11、制H2、CO2、H2S和C2H2等氣體時,為方便添加酸液或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裝一長頸漏斗,且務必使漏斗頸插到液麪以下,以免漏氣。

12、制Cl2、HCl、C2H4氣體時,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應器的塞子上裝一漏斗。但由於這些反應都需要加熱,所以漏斗頸都必須置於反應液之上,因而都選用分液漏斗。

九。特殊試劑的存放和取用10例

、K:隔絕空氣;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態烷烴中),(Li用石蠟密封保存)。用鑷子取,玻片上切,濾紙吸煤油,剩餘部分隨即放人煤油中。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處。鑷子取,並立即放入水中用長柄小刀切取,濾紙吸乾水分。

3、液Br2:有毒易揮發,盛於磨口的細口瓶中,並用水封。瓶蓋嚴密。

4.I2:易昇華,且具有強烈刺激性氣味,應保存在用蠟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處。

5、濃HNO3,AgNO3:見光易分解,應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處。

6、固體燒鹼:易潮解,應用易於密封的乾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膠塞塞嚴或用塑料蓋蓋緊。

3·H2O:易揮發,應密封放低温處。

8.C6H6、、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揮發、易燃,應密封存放低温處,並遠離火源。

2+鹽溶液、H2SO3及其鹽溶液、氫硫酸及其鹽溶液:因易被空氣氧化,不宜長期放置,應現用現配。

10、滷水、石灰水、銀氨溶液、Cu(OH)2懸濁液等,都要隨配隨用,不能長時間放置。

十。與“0”有關的4例實驗

1、滴定管最上面的刻度是0。

2、量筒最下面的刻度是0。

3、温度計中間刻度是0。

4、托盤天平的標尺中央數值是0。

十一。能夠做噴泉實驗的氣體

NH3、HCl、HBr、HI等極易溶於水的氣體均可做噴泉實驗。當以其它溶劑作溶劑時還要考慮氣體與溶劑之間的反應。

十二。主要實驗操作和實驗現象的具體實驗80例

1.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強光,放出大量的熱,生成白煙同時生成一種白色物質。

2.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放出熱量。

3.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放出熱量,生成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4.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熱量,生成黑色固體物質。

5.加熱試管中碳酸氫銨:有刺激性氣味氣體生成,試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火焰呈現淡藍色。

7.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發出蒼白色火焰,產生大量的熱。

8.在試管中用氫氣還原氧化銅:黑色氧化銅變為紅色物質,試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還原氧化銅粉末,使生成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銅變為有光澤的金屬顆粒,石灰水變渾濁。

10.一氧化碳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藍色的火焰,放出熱量。

11、向盛有少量碳酸鉀固體的試管中滴加鹽酸:有氣體生成。

12.加熱試管中的硫酸銅晶體:藍色晶體逐漸變為白色粉末,且試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鈉在氯氣中燃燒:劇烈燃燒,生成白色固體。

14.點燃純淨的氯氣,用乾冷燒杯罩在火焰上:發出淡藍色火焰,燒杯內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澱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澱生成。

17.一帶鏽鐵釘投入盛稀硫酸的試管中並加熱:鐵鏽逐漸溶解,溶液呈淺黃色,並有氣體生成。

18.在硫酸銅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有藍色絮狀沉澱生成。

19.將Cl2通入無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質產生。

20.在三氯化鐵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有紅褐色沉澱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試管里加少量水:反應劇烈,發出大量熱。

22.將一潔淨鐵釘浸入硫酸銅溶液中:鐵釘表面有紅色物質附着,溶液顏色逐漸變淺。

23.將銅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銅片表面有銀白色物質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試管裏,注入濃的碳酸鈉溶液:有白色沉澱生成。

25.細銅絲在氯氣中燃燒後加入水:有棕色的煙生成,加水後生成綠色的溶液。

26.強光照射氫氣、氯氣的混合氣體:迅速反應發生爆炸。

27、紅磷在氯氣中燃燒:有白色煙霧生成。

28.氯氣遇到濕的有色布條:有色布條的顏色退去。

29.加熱濃鹽酸與二氧化錳的混合物:有黃綠色刺激性氣味氣體生成。

30.給氯化鈉(固)與硫酸(濃)的混合物加熱:有霧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氣味生成。

31、在溴化鈉溶液中滴加硝酸銀溶液後再加稀硝酸:有淺黃色沉澱生成。

32.在碘化鉀溶液中滴加硝酸銀溶液後再加稀硝酸:有黃色沉澱生成。

33.I2遇澱粉,生成藍色溶液。

34.細銅絲在硫蒸氣中燃燒:細銅絲髮紅後生成黑色物質。

35.鐵粉與硫粉混合後加熱到紅熱:反應繼續進行,放出大量熱,生成黑色物質。

36.硫化氫氣體不完全燃燒(在火焰上罩上蒸發皿):火焰呈淡藍色(蒸發皿底部有黃色的粉末)。

37.硫化氫氣體完全燃燒(在火焰上罩上乾冷燒杯):火焰呈淡藍色,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燒杯內壁有液滴生成)。

38.在集氣瓶中混合硫化氫和二氧化硫:瓶內壁有黃色粉末生成。

39.二氧化硫氣體通入品紅溶液後再加熱:紅色退去,加熱後又恢復原來顏色。

40.過量的銅投入盛有濃硫酸的試管,並加熱,反應畢,待溶液冷卻後加水: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生成,加水後溶液呈天藍色。

41.加熱盛有濃硫酸和木炭的試管:有氣體生成,且氣體有刺激性的氣味。

42.鈉在空氣中燃燒:火焰呈黃色,生成淡黃色物質。

43.鈉投入水中:反應激烈,鈉浮於水面,放出大量的熱使鈉溶成小球在水面上遊動,有“嗤嗤”聲。

44.把水滴入盛有過氧化鈉固體的試管裏,將帶火星木條伸入試管口:木條復燃。

45、加熱碳酸氫鈉固體,使生成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46.氨氣與氯化氫相遇:有大量的白煙產生。

47、加熱氯化銨與氫氧化鈣的混合物: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產生。

48、加熱盛有固體氯化銨的試管:在試管口有白色晶體產生。

49.無色試劑瓶內的濃硝酸受到陽光照射:瓶中空間部分顯棕色,硝酸呈黃色。

50.銅片與濃硝酸反應:反應激烈,有紅棕色氣體產生。

51.銅片與稀硝酸反應:試管下端產生無色氣體,氣體上升逐漸變成紅棕色。

52、在硅酸鈉溶液中加入稀鹽酸,有白色膠狀沉澱產生。

53.在氫氧化鐵膠體中加硫酸鎂溶液:膠體變渾濁。

54.加熱氫氧化鐵膠體:膠體變渾濁。

55.將點燃的鎂條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劇烈燃燒,有黑色物質附着於集氣瓶內壁。

56.向硫酸鋁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蓬鬆的白色絮狀物質。

57.向硫酸亞鐵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有白色絮狀沉澱生成,立即轉變為灰綠色,一會兒又轉變為紅褐色沉澱。

58、向含Fe3+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血紅色。

59.向硫化鈉水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變渾濁。S2-+Cl2=2Cl2-+S↓

60.向天然水中加入少量肥皂液:泡沫逐漸減少,且有沉澱產生。

61.在空氣中點燃甲烷,並在火焰上放乾冷燒杯:火焰呈淡藍色,燒杯內壁有液滴產生。

62.光照甲烷與氯氣的混合氣體:黃綠色逐漸變淺,時間較長,(容器內壁有液滴生成)。

63、加熱(170℃)乙醇與濃硫酸的混合物,並使產生的氣體通入溴水,通入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有氣體產生,溴水褪色,紫色逐漸變淺。

64.在空氣中點燃乙烯:火焰明亮,有黑煙產生,放出熱量。

65.在空氣中點燃乙炔:火焰明亮,有濃煙產生,放出熱量。

66.苯在空氣中燃燒:火焰明亮,並帶有黑煙。

67.乙醇在空氣中燃燒:火焰呈現淡藍色。

68.將乙炔通入溴水:溴水褪去顏色。

69.將乙炔通入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紫色逐漸變淺,直至褪去。

70、苯與溴在有鐵粉做催化劑的條件下反應:有白霧產生,生成物油狀且帶有褐色。

71.將少量甲苯倒入適量的高錳酸鉀溶液中,振盪:紫色褪色。

72.將金屬鈉投入到盛有乙醇的試管中:有氣體放出。

73.在盛有少量苯酚的試管中滴入過量的濃溴水:有白色沉澱生成。

74.在盛有苯酚的試管中滴入幾滴三氯化鐵溶液,振盪:溶液顯紫色。

75.乙醛與銀氨溶液在試管中反應:潔淨的試管內壁附着一層光亮如鏡的物質。

76.在加熱至沸騰的情況下乙醛與新制的氫氧化銅反應:有紅色沉澱生成。

77.在適宜條件下乙醇和乙酸反應:有透明的帶香味的油狀液體生成。

78.蛋白質遇到濃HNO3溶液:變成黃色。

79.紫色的石蕊試液遇鹼:變成藍色。

80.無色酚酞試液遇鹼:變成紅色。

十三。有機實驗的八項注意

有機實驗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大學聯考會考的常考內容。對於有機實驗的操作及複習必須注意以下八點內容。

1、注意加熱方式

有機實驗往往需要加熱,而不同的實驗其加熱方式可能不一樣。

⑴酒精燈加熱。 酒精燈的火焰温度一般在400~500℃,所以需要温度不太高的實驗都可用酒精燈加熱。教材中用酒精燈加熱的有機實驗是:“乙烯的製備實驗”、“乙酸乙酯的製取實驗”“蒸餾石油實驗”和“石蠟的催化裂化實驗”。

⑵酒精噴燈加熱。酒精噴燈的火焰温度比酒精燈的火焰温度要高得多,所以需要較高温度的有機實驗可採用酒精噴燈加熱。教材中用酒精噴燈加熱的有機實驗是:“煤的乾餾實驗”。

⑶水浴加熱。水浴加熱的温度不超過100℃。教材中用水浴加熱的有機實驗有:“銀鏡實驗(包括醛類、糖類等的所有的銀鏡實驗)”、“ 硝基苯的製取實驗(水浴温度為6 0℃)”、“ 酚醛樹酯的製取實驗(沸水浴)”、“乙酸乙酯的水解實驗(水浴温度為70℃~80℃)”和“ 糖類(包括二糖、澱粉和纖維素等)水解實驗(熱水浴)”。

⑷用温度計測温的有機實驗有:“硝基苯的製取實驗”、“乙酸乙酯的製取實驗”(以上兩個實驗中的温度計水銀球都是插在反應液外的水浴液中,測定水浴的温度)、“乙烯的實驗室製取實驗”(温度計水銀球插入反應液中,測定反應液的温度)和“ 石油的蒸餾實驗”(温度計水銀球應插在具支燒瓶支管口處, 測定餾出物的温度)。

2、注意催化劑的使用

⑴ 硫酸做催化劑的實驗有:“乙烯的製取實驗”、“硝基苯的製取實驗”、“乙酸乙酯的製取實驗”、“纖維素硝酸酯的製取實驗”、“糖類(包括二糖、澱粉和纖維素)水解實驗”和“乙酸乙酯的水解實驗”。

其中前四個實驗的催化劑為濃硫酸,後兩個實驗的催化劑為稀硫酸,其中最後一個實驗也可以用氫氧化鈉溶液做催化劑

⑵鐵做催化劑的實驗有:溴苯的製取實驗(實際上起催化作用的是溴與鐵反應後生成的溴化鐵)。

⑶氧化鋁做催化劑的實驗有:石蠟的催化裂化實驗。

3、注意反應物的量

有機實驗要注意嚴格控制反應物的量及各反應物的比例,如“乙烯的製備實驗”必須注意乙醇和濃硫酸的比例為1:3,且需要的量不要太多,否則反應物升温太慢,副反應較多,從而影響了乙烯的產率。

4、注意冷卻

有機實驗中的反應物和產物多為揮發性的有害物質,所以必須注意對揮發出的反應物和產物進行冷卻。

⑴需要冷水(用冷凝管盛裝)冷卻的實驗:“蒸餾水的製取實驗”和“石油的蒸餾實驗”。

⑵用空氣冷卻(用長玻璃管連接反應裝置)的實驗:“硝基苯的製取實驗”、“酚醛樹酯的製取實驗”、“乙酸乙酯的製取實驗”、“石蠟的催化裂化實驗”和 “溴苯的製取實驗”。

這些實驗需要冷卻的目的是減少反應物或生成物的揮發,既保證了實驗的順利進行,又減少了這些揮發物對人的危害和對環境的污染。

5、注意除雜

有機物的實驗往往副反應較多,導致產物中的雜質也多,為了保證產物的純淨,必須注意對產物進行淨化除雜。如“乙烯的製備實驗”中乙烯中常含有CO2和SO2等雜質氣體,可將這種混合氣體通入到濃鹼液中除去酸性氣體;再如“溴苯的製備實驗”和“硝基苯的製備實驗”,產物溴苯和硝基苯中分別含有溴和NO2,因此, 產物可用濃鹼液洗滌。

6、注意攪拌

注意不斷攪拌也是有機實驗的一個注意條件。如“濃硫酸使蔗糖脱水實驗”(也稱“黑麪包”實驗)(目的是使濃硫酸與蔗糖迅速混合,在短時間內急劇反應,以便反應放出的氣體和大量的熱使蔗糖炭化生成的炭等固體物質快速膨脹)、“乙烯製備實驗”中醇酸混合液的配製。

7、注意使用沸石(防止暴沸)

需要使用沸石的有機實驗:⑴ 實驗室中製取乙烯的實驗; ⑵石油蒸餾實驗。

8、注意尾氣的處理

有機實驗中往往揮發或產生有害氣體,因此必須對這種有害氣體的尾氣進行無害化處理。

⑴如甲烷、乙烯、乙炔的製取實驗中可將可燃性的尾氣燃燒掉;⑵“溴苯的製取實驗”和“硝基苯的製備實驗”中可用冷卻的方法將有害揮發物迴流。

十四。焰色反應全集

一。 鈉離子:鈉的焰色反應本應不難做,但實際做起來最麻煩。因為鈉的焰色為黃色,而酒精燈的火焰因燈頭燈芯不乾淨、酒精不純而使火焰大多呈黃色。即使是近乎無色(淺淡藍色)的火焰,一根新的鐵絲(或鎳絲、鉑絲)放在外焰上灼燒,開始時火焰也是黃色的,很難説明焰色是鈉離子的還是原來酒精燈的焰色。要明顯看到鈉的黃色火焰,可用如下方法。⑴方法一(鑷子-棉花-酒精法):用鑷子取一小團棉花(脱脂棉,下同)吸少許酒精(95%乙醇,下同),把棉花上的酒精擠幹,用該棉花沾一些氯化鈉或無水碳酸鈉粉末(研細),點燃。⑵方法二(鐵絲法):①取一條細鐵絲,一端用砂紙擦淨,再在酒精燈外焰上灼燒至無黃色火焰,②用該端鐵絲沾一下水,再沾一些氯化鈉或無水碳酸鈉粉末,③點燃一盞新的酒精燈(燈頭燈芯乾淨、酒精純),④把沾有鈉鹽粉末的鐵絲放在如[圖a]的外焰尖上灼燒,這時外焰尖上有一個小的黃色火焰,那就是鈉焰。以上做法教師演示實驗較易做到,但學生實驗因大多數酒精燈都不乾淨而很難看到焰尖,可改為以下做法:沾有鈉鹽的鐵絲放在外焰中任一有藍色火焰的部位灼燒,黃色火焰覆蓋藍色火焰,就可認為黃色火焰就是鈉焰。

二。 鉀離子:⑴方法一(燒杯-酒精法):取一小藥匙無水碳酸鈉粉末(充分研細)放在一倒置的小燒杯上,滴加5~6滴酒精,點燃,可看到明顯的淺紫色火焰,如果隔一鈷玻璃片觀察,則更明顯看到紫色火焰。⑵方法二(蒸發皿-酒精法):取一藥匙無水碳酸鈉粉末放在一個小發皿內,加入1毫升酒精,點燃,燃燒時用玻棒不斷攪動,可看到紫色火焰,透過鈷玻璃片觀察效果更好,到酒精快燒完時現象更明顯。⑶方法三(鐵絲-棉花-水法):取少許碳酸鈉粉末放在一小蒸發皿內,加一兩滴水調成糊狀;再取一條小鐵絲,一端擦淨,彎一個小圈,圈內夾一小團棉花,棉花沾一點水,又把水擠幹,把棉花沾滿上述糊狀碳酸鈉,放在酒精燈外焰上灼燒,透過鈷玻璃片可看到明顯的紫色火焰。⑷方法四(鐵絲法):同鈉的方法二中的學生實驗方法。該法效果不如方法一、二、三,但接近課本的做法。

觀察鉀的焰色時,室內光線不要太強,否則淺紫色的鉀焰不明顯。

三。 鋰離子:⑴方法一(鑷子-棉花-酒精法):用鑷子取一團棉花,吸飽酒精,又把酒精擠幹,把棉花沾滿Li2CO3粉末,點燃。方法二(鐵絲法):跟鈉的方法二相同。

四。 鈣離子:⑴方法一(鑷子-棉花-酒精法):同鈉的方法一。⑵方法二(燒杯-酒精法):取一藥匙研細的無水氯化鈣粉末(要吸少量水,如果的確一點水也沒有,則讓其在空氣吸一會兒潮)放在倒置的小燒杯上,滴加7~8滴酒精,點燃。⑶方法三(藥匙法):用不鏽鋼藥匙盛少許無水氯化鈣(同上)放在酒精燈外焰上灼燒。

五。 鍶離子:方法一、二:同碳酸鋰的方法一、二。

六。 鋇離子:⑴方法一(鐵絲-棉花-水法):取少量研細的氯化鋇粉末放在一小蒸發皿內,加入一兩滴水調成糊狀,取一小鐵絲,一端用砂紙擦淨,彎一個小圈,圈內夾一小團棉花,棉花吸飽水後又擠幹,把這棉花沾滿上述糊狀氯化鋇,放在酒精燈火焰下部的外焰上灼燒,可看到明顯的黃綠色鋇焰。⑵方法二(棉花-水-燒杯法):跟方法一類似,把一小團棉花沾水後擠幹,沾滿糊狀氯化鋇,放在一倒置的燒杯上,滴加七八滴酒精,點燃。可與棉花+酒精燃燒比較。

七。 銅離子:⑴方法一(鐵絲-棉花-水法):同鋇離子的方法一相同。⑵方法二(鑷子-棉花-酒精法):同鈉離子方法。⑶方法三(燒杯-酒精法):同鉀離子的方法一。⑷方法四(藥匙法):同鈣離子的方法三。

焰色反應現象要明顯,火焰焰色要象彗星尾巴才看得清楚,有的鹽的焰色反應之所以鹽要加少量水溶解,是為了灼燒時離子隨着水分的蒸發而揮發成彗星尾巴狀,現象明顯;而有的離子灼燒時較易揮發成彗星尾巴狀,就不用加水溶解了。

高中化學實驗報告總結 篇六

【實驗名稱】探究化學反應中的熱量變化 【實驗目的】

1、瞭解化學反應中往往有熱量變化;

2、知道化學反應中往往會吸收熱量或放出熱量。

【實驗儀器和試劑】

試管、剪刀、砂紙、塑料薄膜袋、2mol/L鹽酸、氯化銨晶體、氫氧化鈣固體、鎂條。

【實驗過程】 實驗1

步驟:向一支試管中放入用砂紙打磨光亮的鎂條,再加入5mL2mol/L鹽酸,用手觸摸試管外壁。

現象:

有關反應化學方程式:

結論:

實驗2

步驟:向完好的塑料薄膜袋[高二化學實驗報告(共2篇)]中加入約7g氫氧化鈣固體,再加入氯化銨晶體,排除袋內的空氣,紮緊袋口,再將固體混合均勻,使之充分反應。

現象:

有關化學方程式:

結論:

【問題討論】

實驗1.2中反應物能量總和與生成物能量總和的相對大小有什麼關係?

四:高中化學必修2實驗報告

班級:

姓名:

座號

【實驗名稱】探究銅鋅原電池 【實驗目的】

1、通過實驗探究初步瞭解原電池的構成條件; 2.瞭解原電池的工作原理。

【實驗儀器和試劑】

鋅片、銅片、稀硫酸、導線、靈敏電流計、燒杯。

【實驗過程】

【問題討論】

分析構成原電池需要哪些必要條件?

高中化學實驗總結 篇七

臨邑一中高二化學教研組是一個團結的集體。全組12人在工作中都本着謙虛、誠懇待人,少説多做的辦事原則,遇到問題廣泛徵求本組老師們的意見,使教學教育工作合理有效的進行,調節老師們的心情使他們都能愉快地投入工作,發揮最大的工作效率。本學期,在學校和年級的正確領導和幫助下,在組內全體老師的齊心努力下,圓滿地完成了學校交給的各項工作任務,現具體總結如下:

一、嚴格落實各項教育教學計劃。

1、認真完成教育教研工作

依據開學初制定的工作計劃,組內確立了以備課組為單位的教學工作目標,利用教研組活動時間,學習和落實常規的教學任務,通過集中評課、集體備課、集中進行探討等“誘思探究方法”多種方式來相互督促、相互促進,加強了各備課組之間的相互交流;組內新教師,在教研組各位老師的幫助下,和他們自身的不斷努力下,迅速成長,業務水平不斷在提高,已經完成了角色轉變,在教學上都獲得很大收穫,教研組全體老師都願為此不懈努力。

2、潛心鑽研業務,教育科研碩果累累:

本學期,在學校教學工作的精心組織和指導下,新課程改革極大地調動了每位教師鑽研教學進行教研的積極性,在充滿競爭機制的環境下,大家主動研究的意識明顯增強。本學期老師們不多努力的背後,培養訓練出過硬的教育教學素質。

3、通過開設各種公開課、鼓勵聽課促進交流、提高

本學期全組積極響應學校號召,組織全組教師進行公開課教學,積極參加全員説課,學校崗位比武等教學活動。通過集中聽課、評課,個別交流等多種方式來相互督促、相互促進,加強了各備課組之間、教師之間的相互交流,增進了感情,培養了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同時提高了老師的教學教研水平。

4、化學成績不俗

本學期來,組織成立了高二化學競賽輔導班,組織骨幹教師對選拔出的優秀學生進行輔導,在尖子生培養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各年級教師克服教學負擔重、學生素質不高等困難,任勞任怨,團結協作,精心輔導取得良好的成績。

二、創造和諧的人文環境

俗話説:人心齊,泰山移。半年的工作中,由於組內存在的特殊情況,需要很多同志要承擔較大工作量,在困難面前,同志們都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不給學校出難題。如實驗室條件的落後,新課程教學難把握,教學任務重。本學期學校又加強了實驗室的管理力度,對於學校提出的高標準、嚴要求,以學校的工作大局為重,任勞任怨、積極進取、團結互助的精神一直是我們化學教研組的傳統。

三、教研組工作感想。

回顧本學期的教研組工作,我深深的感到:務本求實是取得一切成績的根本保障,愉快的心境是緩解疲勞最為有效的方式,團結出智慧、協作出成果,化學組人追求樸實的信念,那就是:説到不如做到,要做爭做最好。但化學組從各個方面講仍還是一支較為年輕的隊伍,在走向成熟的過程中,我們有決心通過階段性回頭看來不斷自我完善,克服現存的缺點和不足,虛心向其他教研組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為學校的發展再上新台階,做出我們應盡的努力。

高中化學實驗報告總結 篇八

【實驗名稱】鈉、鎂、鋁單質的金屬性強弱

【實驗目的】通過實驗,探究鈉、鎂、鋁單質的金屬性強弱。

【實驗儀器和試劑】

金屬鈉、鎂條、鋁片、砂紙、濾紙、水、酚酞溶液、鑷子、燒杯、試管、剪刀、酒精燈、火柴。

【實驗過程】 1.實驗步驟 對比實驗1

(1)切取綠豆般大小的一塊金屬鈉,用濾紙吸乾表面的煤油。在一隻250mL燒杯中加入少量的水,在水中滴加兩滴酚酞溶液,將金屬鈉投入燒杯中。

現象:

有關化學反應方程式:

(2)將已用砂紙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鎂條放入試管中,向試管中加入適量的水,再向水中滴加兩滴酚酞溶液。

現象:

然後加熱試管,現象:

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對比實驗2

在兩支試管中,分別放入已用砂紙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鎂條和一小塊鋁片,再向試管中各加入2mol/L鹽酸2mL。

現象:

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實驗結論:

【問題討論】

1、元素金屬性強弱的判斷依據有哪些?

2、元素金屬性強弱與元素原子結構有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