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總結(精品多篇)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8.37K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總結(精品多篇)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總結 篇一

1、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及世界經濟關係格局呈現的特點、趨勢產生的原因和趨勢之間的關係

(1)趨勢:經濟區域集團化和經濟全球化。特點:世界經濟格局多極化。

(2)主要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生產力大大提高。

(3)關係:

①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是經濟全球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②經濟區域集團化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經驗和條件,並加強了全球經濟的依賴關係;

③經濟區域集團化一定程度上又阻礙了經濟全球化;④總之,兩者之間主要是相互促進、相互依賴、並行發展。

2、歐洲走向聯合的原因

第一,漸入“黃金時代”的歐洲人民從慘痛的歷史教訓與嚴酷現實中不約而同地得出這樣的結論:為了使歐洲擺脱血腥衝突的威脅,緩和民族仇恨,防止歷史悲劇的重演,必須重新組織歐洲的經濟、社會與政治生活。

第二,二戰後,美國、蘇聯勢力在歐洲的影響急劇擴大,歐洲各國的政治和經濟地位下降,只有聯合,才能重新樹立歐洲的新形象。

第三,隨着科技和生產的發展,國際競爭越來越激烈,而西歐地區國家林立,存在着國內市場狹小和生產資源短缺的問題,只有走向聯合,才能做到優勢互補,才能有利於各國的共同發展。

第四,歐洲有着共同的文化遺產和心理認同感。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總結 篇二

古代農業

1、耕作方式——鐵犁牛耕

①春秋戰國時期,開始使用鐵農具和牛耕;

②漢以後,鐵犁牛耕成為主要的耕作方式;

③隋唐時期,曲轅犁,耕田工具的定型;

2、基本模式——小農經濟

①形成時間:春秋戰國

②形成原因:

a、鐵犁牛耕的出現,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根本)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確立;

③特點:

a、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

b、與家庭手工業相結合;

c、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④地位:在古代中國經濟中始終占主導地位;

3、土地制度

①原始社會——土地屬於氏族公社

②奴隸社會(夏商周)——“井田制”(奴隸制土地國有制度)

③封建社會——封建土地私有制

a、春秋,魯國“初税畝”,實際承認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b、戰國,秦國商鞅變法,以法律形式確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4、農業政策

(1)重農抑商

①開始:戰國商鞅變法

②評價

a、保護農業生產,維護社會穩定,鞏固封建統治;

b、封建社會後期,抑制了工商業的正常發展,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滋長;

(2)抑制土地兼併

①均田制(北魏—唐)

②“魚鱗圖冊”(明朝,確定土地所有權和徵收賦税的依據)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總結 篇三

發達的古代農業

一、古代農業耕作方式演變

(1)刀耕火種(原始農業)

(2)石器鋤耕(耒耜)

(3)鐵犁牛耕:春秋出現,漢代後,鐵犁牛耕成為傳統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農業的精耕細作

生產工具:春秋戰國—鐵犁;西漢—耦犁、耬車(播種工具);隋唐—曲轅犁耕作方法:春秋戰國—壟作法(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耕作方法);西漢—代田法水利工程:都江堰(戰國);漕渠、白渠、龍首渠(漢)

灌溉工具:翻車(三國)、筒車(唐朝)、高轉筒車(宋朝)、風力水車(明清)

三、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

時間:春秋戰國

原因:①春秋戰國時期,鐵農具的出現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產力。(根本原因)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確立

特點:①以家庭為生產單位

②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

③是一種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地位:小農經濟在中國封建經濟中佔據主導地位,是中國傳統農業社會生產的基本模式。

評價:積極

①提高農民生產的積極性

②為我國農業的精耕細作做出了貢獻消極

①小農經濟比較脆弱,容易破產

②是我國封建社會繁榮的原因,也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緩慢和長期延續的重要原因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總結 篇四

一、資本主義萌芽的緩慢發展

1、明朝產生

(1)出現原因:社會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的發展

(2)出現地點:江南地區

(3)出現部門:紡織部門

(4)出現標誌:“機户出資,機工出力”的機房出現(僱傭關係)

2、清朝發展

清代資本主義萌芽繼續發展的表現

(1)手工工場規模擴大

(2)分工更細

(3)僱工數量增多

(4)部門和地區增廣

3、對明清資本主義萌芽的認識

(1)明清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代表了中國社會進步發展的總趨勢

(2)資本主義萌芽只出現在少數地區的少數行業當中,是稀疏而又微弱的

(3)資本主義萌芽發展非常緩慢,自然經濟仍佔統治地位

二、“重農抑商”政策

1、首倡商鞅變法,為後來的朝代所推崇。

2、推行的目的:

(1)直接目的:確保賦役的徵派和地租的徵收。

(2)根本目的:鞏固封建統治

3、明清兩代“重農抑商”政策的具體表現

(1)明清兩代繼承傳統的專賣制度。

(2)對民營商業,不斷加徵商税。

(3)歧視商人,限制商人的社會地位

(4)組建龐大的官營手工業,壓制民營手工業的發展

4、關於對明清“重農抑商”政策的評價

(1)積極作用:重視農業保護了農業生產和小農經濟,促進了農業的發展。

(2)消極作用:阻礙了工商業的發展妨礙了國內市場的擴大,違背了歷史潮流。

三、“海禁”與“閉關鎖國”

1、“海禁”的直接原因:擔心流亡海上的敵對勢力勾結倭寇,危及明朝的統治

2、“海禁”的表現

民間貿易:明初實行“海禁”,禁止民間貿易;明中後期重開“海禁”允許民間貿易

官方貿易:積極開展官方貿易,官方貿易一直不斷

3、“閉關鎖國”的含義:嚴格限制對外貿易

4、“閉關鎖國”的直接原因:為了對付東南沿海人民的抗清鬥爭

5、“閉關鎖國”的表現:清代初年,厲行海禁、遷界,海外貿易陷入停頓;康熙晚期,禁止商人前往南洋貿易;乾隆開廣州通商,特許“十三行”經營管理對外貿易

實行“重農抑商”、“閉關鎖國”的根本原因:自然經濟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總結 篇五

一、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

1、知道古代中國農業的從刀耕火種到鐵犁牛耕的農業耕作方式的變革,知道都江堰、翻車、筒車;知道古代土地制度;瞭解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1、4課)

(1)耕作方式:原始社會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種。春秋戰國時期開始使用鐵農具和牛耕。漢以後鐵犁牛耕成為我國傳統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隋唐時期,江東地區出現曲轅犁。至此,我國耕犁已相當完善。

(2)水利灌溉:我國古代一直很重視農業灌溉,的水利工程有戰國時期的都江堰。人們還創制和改進了農業灌溉工具,如曹魏時的翻車、唐朝時創制的筒車。

(3)土地制度:奴隸社會一切土地屬於國家,這種土地國有制度被稱為“井田制”。戰國時期商鞅變法確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實行均田制,限制土地買賣。

(4)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獨立發展,自成體系;精耕細作;自給自足。

2、列舉紡織、冶金、陶瓷等手工業發展的基本史實,認識古代中國手工業發展的特徵。(2課)

(1)紡織業:距今四五千年,我國已養蠶並有了絲織品。西周能生產斜紋提花織物。唐朝吸收了波斯的織法和風格。緞是清朝絲織品的代表。元朝時,民間棉紡能手黃道婆推廣先進的棉紡織技術。

(2)冶金業:商周時代青銅鑄造進入繁榮時期。西周晚期中國已有鐵器。東漢杜詩發明的水利鼓風冶鐵工具。南北朝的灌鋼法等,使中國的鋼鐵技術世界,極大提高了生產力水平。

(3)陶瓷業:商朝已燒製出原始瓷器。唐朝形成南青北白兩大制瓷系統。宋朝出現了五大名窯。明清時期,青花器、彩瓷、琺琅彩爭奇鬥豔。江西景德鎮是的瓷都。

(4)古代中國手工業發展的特徵:

①官營手工業發達、民間手工業、家庭手工業三種經營形態並存。

②地域分佈廣泛,生產規模巨大,分工細,產品種類多,生產技術先進。

③長期於世界,產品遠銷歐亞非地區,廣受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