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歸納(精品多篇)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6.01K

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歸納(精品多篇)

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點 篇一

一、法國共和政體的確立

1、背景

(1)政治:18世紀法國是歐洲典型的君主_家,社會矛盾尖鋭

(2)思想:資產階級思想家反對_抨擊神權,號召人民爭取自由和

_

。過程

(1)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

(2)1792年法國廢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國。此後,共和制和君主制進行了長期的反覆鬥爭。

(3)1870年普法戰爭中法國戰敗,法蘭西第二帝國垮台,第三共和國建立。

3、《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

(1)通過:1875年國民議會通過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

(2)內容:

①行政權歸總統,總統是國家元首及軍隊統帥,由國民議會選出,任期7年,可連選連任。總統有權任命高級官員締結條約實行特赦。經眾議院同意有權任命內閣,經參議院同意有權解散眾議院。

②立法權歸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的兩院制議會。參議院由間接選舉產生,眾議院由普選產生。參議院有權否決眾議院的決議案。

(3)作用:

①共和派掌握實權,共和體制最終確立

②共和政體的確立,為工業資產階級提供了分享政權的機會,為法國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德意志帝國的君主立憲制

1、條件:德意志帝建立(1871年)

(1)原因:19世紀中期,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嚴重阻礙資本主義的發展

(2)過程

19世紀六七十年代,普魯士宰相俾斯麥實行“鐵血政策”,領導普魯士通過三次王朝戰爭,完成了統一大業。1871年初,德意志帝國建立起來,

2、標誌:1871年春,頒佈德意志帝國憲法

3、內容:

(1)君主立憲政體

①皇帝:掌握國家大權,是國家元首和軍隊統帥。皇帝有權任免官員、召集和解散議會和決定對外政策等。

②宰相:主持內閣工作,是內閣首腦,由皇帝任命,只對皇帝負責。

③議會:是立法機構,分為兩院:聯邦議會(由各邦代表組成)和帝國議會(由成年男子。其中帝國議會權力較小,它通過的法案必須得到聯邦議會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對政府沒有監督作用。

(2)聯邦制:帝國政府掌握軍事、外交等大權,各邦則保留一些自治權

4、實質:德意志帝國的君主立憲制是一種不徹底和不完善的代議制,君主_實,立憲是虛。

5、影響

(1)積極:推動德國的資本主義迅速發展,德國很快世界強國之列

(2)消極:帶有濃厚的_義色彩,造成了德國資產階級_革的保守和不徹底;軍國主義傳統得以延續。

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點 篇二

全民族的抗戰

1、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

(1)初步形成到最終形成。西安事變到國民政府公佈國共合作的宣言。

(2)性質:由國共合作為基礎並領導的全民族的抗日合作組織。

2、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抗戰

(1)主要戰役: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等。

(2)結果:消耗了日軍大量的有生力量,但是未能阻止又是敵人的進攻。到1938年10月,中國的抗日戰爭進入到戰略相持階段。

3、中共敵後戰場的抗戰

(1)洛川會議:內容:制定了全民抗戰路線。

(2)敵後根據地的建立:

(3)陝甘寧邊區政府的建立:1937年9月成立,成為全國抗日根據地的指揮中樞和總後方。

(4)百團大戰:沉重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

(5)少數民族抗日武裝鬥爭:蒙古、回民抗日武裝等。

4、國民政府正面戰場繼續抗戰:張自忠犧牲。

抗戰的偉大勝利

1、中國戰區盟軍統帥部成立

(1)背景:太平洋戰爭的爆發;世界反法西斯陣營形成;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戰場之一。

2、中共七大召開

(1)背景:敵後抗日戰爭發起局部反攻。(2)時間地點:

(3)目的:為了取得抗戰的最後勝利。

(4)內容:制定了當時的中共的任務;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為中共的指導思想;選舉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央委員會。

(5)意義:為抗戰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礎。

3、抗戰勝利

(1)背景:德國戰敗投降;美蘇發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蘇聯對日宣戰並出兵中國東北;美國投放原子彈;中共毛澤東發表對日寇最後一戰。

(2)日本投降:宣佈投降、正式簽署投降書。

4、意義:

(1)是中國近代是第一次完全的反侵略的偉大勝利;(2)捍衞了民族尊嚴,提高了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3)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4)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付出了巨大代價,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點 篇三

【美國聯邦政府的建立】

一、背景

1、美國獨立戰爭的勝利,使美國擺脱了英國殖民統治

2、獨立之初,美國是鬆散的邦聯制,社會動盪,經濟發展受到嚴重影響

3、華盛頓等人受啟蒙思想影響,希望建立統一而強大的共和制國家

二、基礎:美國1787年憲法的制定

1、主要內容

(1)聯邦制

①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有機結合(聯邦政府擁有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大權,各州可以在不違背憲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權)

②聯邦權力高於各州權力

(2)三權分立

①國會由參議員和眾議院組成,掌握立法權

②總統是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軍隊總司令,掌握行政權(對憲法負責)

③法院擁有司法解釋權,掌握司法權

(三者獨立平等,互相制約,有利於防止_出現)

2、特點:分權與制衡;聯邦制;_

3、意義

①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成文憲法,奠定了美國政治制度基礎。

②體現了分權與制衡原則,以避免權力過於集中,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資產階級_

③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中央和地方之間大州和小州之間南方和北方之間的矛盾,為美國的長期穩定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4、侷限性

①允許奴隸制的存在,為美國內戰爆發埋下伏筆

②不承認婦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權利,沒有真正解決人權問題

5、建立:1789年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美國的聯邦制共和政體開始確立起來。

三、兩黨制

1、形成

19世紀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是美國兩黨制形成的重要時期。

19世紀50年代中期,_與共和黨兩大政黨的對峙格局最終形成。

2、特點:兩黨對壘交替執政

3、實質

兩黨本質上都是資產階級政黨,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團

4、作用

兩大政黨控制了國會,也左右着總統選舉和地方選舉

兩黨交替執政,成為美國共和政體的一大特色

兩黨相互監督,可以限制當權政黨濫用權力

兩黨輪流執政,一定程度上可促使其不斷調整政策,滿足民眾的某些要求,從而鞏固資產階級的統治

5、侷限:兩黨制下的兩黨都以大財團為政治依靠,不可避免的出現_及金錢政治。

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點 篇四

【明清君主_加強知識點總結】

一、宰相制度的廢除

1、原因

根本——宰相制度妨礙皇權的高度集中

直接——胡惟庸案

2、措施

裁撤中書省和丞相,權分六部,以後不許再立丞相

3、影響

加強了君主

_

利於防止權臣專政,鞏固統治

缺少制約君權的機制

二、內閣的 創立

1、原因

減輕皇帝沉重政務,協助皇帝處理政事

2、形成與發展

明太祖——設置殿閣大學士作為侍從顧問(奠基)

明成祖——選拔翰林院官員入職文淵閣,參與機密事務的決策(正式形成)

明宣宗——票擬批紅(發展)

明英宗——票擬製度化(發展)

明神宗——張居正任內閣首輔時,大權盡歸內閣(頂峯)

3、性質: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級的行政機構或決策機構,只是內侍機構。內閣是君主_化的產物,不能對皇權起制約作用。

4、權力:閣臣升降由皇帝決定,職權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擬是否被採納還取決於皇帝的批紅。

三、軍機處的設立

1、過程

(1)清初(皇太極):仿明制,設內閣,置六部(奏章票擬)

議政王大臣會議(定奪軍國機要),皇權受到很大限制

(2)康熙:設南書房(參與機務,起草諭旨)

中樞機構一分為三:內閣、議政王大臣、南書房

(3)雍正:為辦理西北軍務,設軍機處(上傳下達)

2、特點:簡速密

3、職能

軍機大臣品級不高,但都由皇帝欽定,不得私自與官員交往,皇帝召見,只能跪受筆錄,軍國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決,軍機大臣按皇帝旨意將詔令擬寫成文,經皇帝審批後,傳達執行

4、影響:提高了行政效率,能快速處理各種文書,全_大權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_強,中央集權進一步得到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