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中生物實驗總結(精品多篇)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53W

高中生物實驗總結(精品多篇)

高中生物實驗總結 篇一

(一)

實驗是科學研究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在人為控制條件下,研究對象的變化,以其結果論證科學結論的一種科學方法。由於研究問題性質的不同,科學研究的方法也有差異,但通常分為以下幾步:

一、觀察

觀察是科學研究方法的第一步,這裏的觀察,是在處於自然常態條件下進行。對事物進行觀察時必須周詳,並將它記錄下來。而尤為重要的是要保持客觀的態度。人們常希望看到人想要看或應該看到的現象,因此而影響觀察結果,產生偏差。

二、提出問題

人們對事物作縝密觀察以後,常常由於好奇心或想作進一步的瞭解而提出問題,雖然任何人都能提出問題,但只有有意義的問題才值得探討,因此,進行研究時,不僅要提出問題,而且要提出確切的問題。此外,對問題的表述,也要清楚而正確,例如“蚯蚓如何借肌肉的收縮和舒張而移動身體?”

三、假説

科學方法的第三步是假説。假説,也稱假設或猜測,指用來説明某種現象但未經證實的論題,也就是對所提出的問題所作出的參考答案。假説一般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提出假説,即依據發現的事實材料或已知的科學原理,通過創造性思維,提出初步假定;第二步,作出預期(推斷),即依據提出的假説,進行推理,得出假定性的結論;例如,新編高中生物的“動物激素飼餵小動物的實驗”,其假説是:“甲狀腺激素對動物的生長髮育有影響”;其預期結果是:“用適量的甲狀腺激素飼餵蝌蚪,將促使蚪蝌的生長髮育加速”。實驗預期是較具體的推斷。

一個問題常有多個可能的答案,但通常只有一個是正確的。因此,假設是對還是錯,還需要加以驗證,即依據假設或預期,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驗驗證。

四、實驗

實驗是驗證假説和解決問題的最終途徑,指在人為控制的條件下研究事物的變化的一種方法。這是科學方法的最大特色,也是科學方法中最困難的一步。如何求證假設可充分展現研究者的才華。在科學實驗中,要掌握或貫徹以下幾點:

(一)變量

變量,或稱因子,是指實驗過程中所被操作的特定因素或條件。按性質不同,通常可分為兩類:

l.實驗變量與反應變量

實驗變量,也稱為自變量,指實驗中由實驗者所操縱的因素或條件。反應變量,亦稱因變量,指實驗中由於實驗變量而引起的變化和結果。通常,實驗變量是原因,反應變量是結果,二者具有因果關係。實驗的目的在於獲得和解釋這種前因後果。例如,在“温度對酶活性”的實驗中,所給定的低温(冰塊)、適温(37℃)、高温(沸水浴)就是實驗變量。而由於低温、適温、高温條件變化,唾液澱粉酶水解澱粉的反應結果也隨之變化,這就是反應變量,該實驗即在於獲得和解釋温度變化(實驗變量)與酶的活性(反應變量)的因果關係。

2.無關變量與額外變量

無關變量,也稱控制變量,指實驗中除實驗變量以外的影響實驗現象或結果的因素或條件。額外變量,也稱干擾變量,指實驗中由於無關變量所引起的變化和結果。顯然,額外變量會對反應變量有干擾作用,例如,上述實驗中除實驗變量(低温、適温、高温)以外,試管潔淨程度、唾液新鮮程度、可溶性澱粉濃度和純度、試劑溶液的劑量、濃度和純度,實驗操作程度,温度處理的時間長短等等,都屬於無關變量,要求對低温、適温、高温3組實驗是等同、均衡、穩定的;如果無關變量中的任何一個或幾個因素或條件,對3個實驗組的給定不等同、不均衡、不穩定,則會在實驗結果中產生額外變量,出現干擾,造成誤差。實驗的關鍵之一在於控制無關變量或減少額外變量,以減少誤差。

(二)單一變量原則

單一變量原則是處理實驗中的複雜關係的準則之一。它有兩層意思:一是確保“單一變量”的實驗觀測,即不論一個實驗有幾個實驗變量,都應做到一個實驗變量對應觀測一個反應變量;二是確保“單一變量”的操作規範,即實驗操作中要儘可能避免無關變量及額外變量的干擾。例如,上述實驗遵循單一變量原則,第一,在觀測上要做到:低温處理觀測記錄低温下的變化和結果,高温處理觀測記錄高温下的變化和結果,反應變量不能混淆;第二,在操作上要做到;對3個實驗一要在預先的低温、適温、高温條件下做實驗處理,常見的錯誤是先在常温下做處理再放到低温、適温、高温條件中進行觀測;這樣就混入了“常温”這個無關變量及額外變量。總之,實驗設計、實驗的全過程,都應遵循單一變量原則。

(三)控制與平衡控制

保證實驗不受干擾或將干擾因素降低到最低程度控制,是處理實驗中變量關係的又一準則,指實驗要嚴格地操縱實驗變量,以獲取反應變量。與此同時,還要嚴格地均衡無關變量,以消除額外變量干擾。一句話,通過實驗控制,儘量消除實驗誤差,以取得較為精確的實驗結果。

如果説“單一變量”原則,主要是對實驗變量與反應變量的控制而言,而這裏的“平衡控制”,則主要是對無關變量與額外變量的控制而説的,意思是説,實驗中的無關變量的因素條件,很難避免,只能設法平衡和抵消它們的影響,常用的方法有:

l.單組實驗法 對一組(或一個)對象,既用A法,又用B法,順序隨機或輪流循環,這是生物實驗常用的實驗方法。例如,“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與復原”實驗,通常是將做好的洋葱紫色鱗片葉表皮細胞裝片,先用蔗糖溶液做質壁分離觀察,接着又用清水做質壁分離復原觀察,這就是單組實驗法。由於對象同一,無關變量影響也就被平衡和抵消了。

2.等組實驗法 將狀況相等即對象,分成兩組或多組,一組用A法,另一組用B法,這也是生物實驗常用的實驗方法。例如,“植物激素與向性”實驗,設計了5組實驗,其對象是玉米幼苗,要求品種、萌發期、粗細、大小、長勢等狀況都是相同的,這就是等組實驗法,對無關變量的影響起到了平衡和消除作用。

3.輪組實驗法 對兩組以上的對象,循環進行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實驗處理,如甲組――A法、B法;乙組――B法、A法等,這樣就有效地平衡和抵消無關變量的影響。自然,操作起來要麻煩一些。例如,“植物向光性”實驗,可隨機取2株(組)生長狀況並不相等的玉米幼苗,作如下實驗處理:

甲組:玉米幼苗――A先用“不透光”處理 B後用“單側光”處理

乙組:玉米幼苗――C先用“單側光”處理 D後用“不透光”處理

實驗結果,則是A+D(不透光)和B+C(單側光)的比較,這就是輪組實驗法。這種實驗處理的匹配,對平衡、消除無關變量和額外變量更有説服力。

(四)對照

對照是實驗控制的手段之一,目的還是在於消除無關變量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實驗對照原則是設計和實施實驗的準則之一。通過設置實驗對照對比。既可排除無關變量的影響,又可增加實驗結果的可信度和説服力。通常,一個實驗總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是接受實驗變量處理的對象組:對照組,也稱控制組,對實驗假設而言,是不接受實驗變量處理的對象組,至於哪個作為實驗組,哪個作為對照組,一般是隨機決定的,這樣,從理論上説,由於實驗組與對照組的無關變量的影響是相等的,被平衡了的,故實驗組與對照組兩者之差異,則可認定為是來自實驗變量的效果,這樣的實驗結果是可信的。按對照的內容和形式上的不同,通常有以下對照類型:

l.空白對照 指不做任何實驗處理的對象組。例如,在“生物組織中可溶性還原糖的鑑定”的實驗中,向甲試管溶液加入試劑,而乙試管溶液不加試劑,一起進行沸水浴,比較它們的變化。這樣,甲為實驗組,乙為對照組,且乙為典型的空白對照。空白對照能明白地對比和襯托出實驗組的變化和結果,增強了説服力。

2.自身對照 指實驗與對照在同一對象上進行,即不另設對照組。單組法和輪組法,一般都包含有自身對照。如“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和復原”實驗,就是典型的自身對照。自身對照,方法簡便,關鍵是要看清楚實驗處理前後現象變化的差異,實驗處理前的對象狀況為對照組,實驗處理後的對象變化則為實驗組。

3.條件對照 指雖給對象施以某種實驗處理,但這種處理是作為對照意義的,或者説這種處理不是實驗假設所給定的實驗變量意義的。例如,“動物激素飼餵小動物”的實習實驗,採用等組實驗法,其實驗設計方案是:

甲組:飼餵甲狀腺激素(實驗組);

乙組:飼餵甲狀腺抑制劑(條件對照組);

丙組:不飼餵藥劑(空白對照組);

顯然,乙組為條件對照。該實驗即設置了條件對照,又設置了空白對照,通過比較、對照、更能充分説明實驗變量――甲狀腺激素能促進動物的生長髮育。

4.相互對照 指不另設對照組,而是幾個實驗組相互對比對照,在等組實驗法中,大都是運用對照,如“植物的向性”的等組實驗中,5個實驗組所採用的都是相互對照,較好的平衡和抵消了無關變量的影響,使實驗結果更具有説服力。

五、結論

觀察、實驗的價值即在於獲得驗證性的結果。因此,在實驗中要記錄實驗的事實、現象和數據,即捕捉、記錄由實驗變量而帶來的反應變量。然後,論證、説明實驗中的自變量與因變量的因果關係,從而得到實驗的結果。①如果所獲得的結果與假設相符,則肯定假設;②如果結果與假設不相符,則否定假設;③如果結果與假設無關,則無從判斷。最後得出結論。

科學實驗必須遵循真實、客觀的基本準則,即實驗中的觀察一定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驗出發,使獲取的材料(事實、現象、數據)儘可能的反映客觀事物的本來面目,不能憑空胡謅,不能片面武斷。

以上科學方法是進行實驗設計,制定實驗方案的理論依據。

高中生物實驗知識總結 篇二

高中生物實驗知識總結

實驗一

觀察線粒體和葉綠體

1、實驗原理

①葉綠體呈綠色的橢球形或球形,不需染色,製片後直接觀察。 ②線粒體呈無色棒狀、圓球狀等,用健那綠染成藍綠色後製片觀察。

2、實驗步驟

①觀察葉綠體:製作蘚類葉片的臨時裝片→先低倍鏡後高倍鏡觀察葉綠體 ②觀察線粒體:製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健那綠染液染色)→先低倍鏡後高倍鏡觀察觀察線粒體

3、注意問題

①實驗過程中的臨時裝片要始終保持有水狀態。

②要漱淨口腔,防止雜質對觀察物像的干擾。

③用菠菜葉帶葉肉的下表皮的'原因:靠近下表皮的葉為海綿組織,葉綠體大而排列疏鬆,便於觀察;帶葉肉是因為表皮細胞不含葉綠體。

④葉綠體在弱光下以橢球形的正面朝向光源,便於接受較多的光照;在強光下則以側面朝向光源以避免被灼傷。

實驗二

葉綠體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1、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機溶劑中,所以可用無水酒精等提取色素。

2、分離色素原理:各色素隨層析液在濾紙上擴散速度不同,從而分離色素。溶解度大,擴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擴散速度慢。

3、各物質作用:

無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層析液:分離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鈣: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壞。

4、結果:濾紙條從上到下依次是:胡蘿蔔素(最窄)、葉黃素、葉綠素a(最寬)、葉綠素b(第2寬),色素帶的寬窄與色素含量相關。

5、注意事項:

(1)畫濾液細線:均勻,直,細,重複若干次 (2)分離色素:不能讓濾液細線觸及層析液

實驗三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原理: 酵母菌在有氧條件下進行有氧呼吸,產生二氧化碳和水: C6H12O6 + 6O2 + 6H2O6 →CO2 + 12H2O + 能量 在無氧條件下進行無氧呼吸,產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 C6H12O6 → 2C2H5OH + 2CO2 + 少量能量

2、檢測:

(1)檢測CO2的產生: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或使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由藍變綠再變黃。

(2)檢測酒精的產生:橙色的重鉻酸鉀溶液,在酸性條件下與酒精發生反應,變成灰綠色。

實驗四

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

1、材料:洋葱根尖(葱,蒜)

2、步驟:(1)洋葱根尖的培養 (2)裝片的製作流程:解離→漂洗→染色→製片

3、觀察 :

(1)先在低倍鏡下找到根尖分生區細胞:細胞呈正方形,排列緊密,有的細胞正在分裂。

(2)換高倍鏡下觀察:處於分裂間期的細胞數目最多。

考點提示

(1)培養根尖時,為何要經常換水?

答:增加水中的氧氣,防止根進行無氧呼吸造成根的腐爛。

(2)培養根尖時,應選用老洋葱還是新洋葱?為什麼?

答:應選用舊洋葱,因為新洋葱尚在休眠,不易生根。

(3)為何每條根只能用根尖?取根尖的最佳時間是何時?為何?

答:因為根尖分生區的細胞能進行有絲分裂;上午10時到下午2時;因為此時細胞分裂活躍。

(4)解離和壓片的目的分別是什麼?壓片時為何要再加一塊載玻片?

答:解離是為了使細胞相互分離開來,壓片是為了使細胞相互分散開來;再加一塊載玻片是為了受力均勻,防止蓋玻片被壓破。

(5)若所觀察的組織細胞大多是破碎而不完整的,其原因是什麼?

答:壓片時用力過大。

(6)解離過程中鹽酸的作用是什麼?丙酮可代替嗎?

答:分解和溶解細胞間質;不能,而硝酸可代替。

(7)為何要漂洗?

答:洗去鹽酸便於染色。

(8)細胞中染色最深的結構是什麼?

答:染色最深的結構是染色質或染色體。

(9)若所觀察的細胞各部分全是紫色,其原因是什麼?

答:染液濃度過大或染色時間過長。

(10)為何要找分生區?分生區的特點是什麼?能用高倍物鏡找分生區嗎?為什麼?

答:因為在根尖只有分生區的細胞能夠進行細胞分裂;分生區的特點是:細胞呈正方形,排列緊密,有的細胞處於分裂狀態;不能用高倍鏡找分生區,因為高倍鏡所觀察的實際範圍很小,難以發現分生區。

(11)分生區細胞中,什麼時期的細胞最多?為什麼?

答:間期;因為在細胞週期中,間期時間最長。

(12)所觀察的細胞能從中期變化到後期嗎?為什麼?

答:不能,因為所觀察的細胞都是停留在某一時期的死細胞。

(13)觀察洋葱表皮細胞能否看到染色體?為什麼?

答:不能,因為洋葱表皮細胞一〖〗般不分裂。

(14)若觀察時不能看到染色體,其原因是什麼?

答:沒有找到分生區細胞;沒有找到處於分裂期的細胞;染液過稀;染色時間過短。

高中生物實驗方法總結 篇三

1.顯微觀察法:如“觀察細胞有絲分裂”“觀察葉綠體和細胞質流動”“用顯微鏡觀察多種多樣的細胞”等。

2.觀色法:如“生物組織中還原糖、脂肪和蛋白質的鑑定”“觀察動物毛色和植物花色的遺傳”“DNA和RNA的分佈”等。

3.同位素標記法(元素示蹤法):如“噬菌體浸染細菌的實驗”“恩格爾曼實驗”等。

4.補充法:如用飼餵法研究甲狀腺激素,用注射法研究動物胰島素和生長激素,用移植法研究性激素等。

5.摘除法:如用“摘除法研究性激素、甲狀腺激素或生長激素的作用”“雌蕊受粉後除去正在發育着的種子”等。

6.雜交法:如植物的雜交、測交實驗等。

7.化學分析法:如“番茄對Ca和Si的選擇吸收”“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等。

8.理論分析法:如“大、小兩種草履蟲的競爭實驗”“植物向性動物的研究”等。

9.模擬實驗法:如“滲透作用的實驗裝置”“分離定律的模擬實驗”等。

10.引流法:臨時裝片中液體的更換,用吸水紙在一側吸引,於另一側滴加換進的液體。

11.實驗條件的控制方法

⑴增加水中O2:泵入空氣或吹氣或放入綠色植物;

⑵減少水中O2:容器密封或油膜覆蓋或用涼開水;

⑶除去容器中CO2:NaOH溶液、Na2CO3溶液;

⑷除去葉中原有澱粉:置於黑暗環境(飢餓);

⑸除去葉中葉綠素:酒精水浴加熱(酒精脱色);

⑹除去植物光合作用對呼吸作用的干擾:給植株遮光;

⑺單色光的獲得:稜鏡色散或透明薄膜濾光;

⑻血液抗疑:加入檸檬酸鈉(去掉血液中的'Ca2+);

⑼線粒體提取:細胞勻漿離心;

⑽骨無機鹽的除去:HCl溶液;

⑾消除葉片中脱落酸的影響:去除成熟的葉片;

⑿消除植株本身的生長素:去掉生長旺盛的器官或組織(芽、生長點);

⒀補充植物激素的方法:塗抹、噴灑、用含植物激素的羊毛脂膏或瓊脂作載體;

⒁補充動物激素的方法:口服(飼餵)、注射;

⒂阻斷植物激素傳遞:插雲母片法。

12.實驗結果的顯示方法——實驗現象的觀測指標

⑴光合作用:O2釋放量或CO2吸收量或有機物生成量。例:水生植物可依氣泡的產生量或產生速率;離體葉片若事先沉入水底可依單位時間內上浮的葉片數目;植物體上的葉片可依指示劑(如碘液)處理後葉片顏色深淺。

⑵呼吸作用:O2吸收量或CO2釋放量或有機物消耗量

⑶原子或分子轉移途徑:同位素標記法或元素示蹤法

⑷細胞液濃度大小或植物細胞活性:質壁分離與復原

⑸溶液濃度的大小:U型管+半透膜

⑹甲狀腺激素作用:動物耗氧量、發育速度等

⑺生長激素作用:生長速度(體重、體長變化)

⑻胰島素作用:動物活動狀態(是否出現低血糖症狀——昏迷)

⑼胰高血糖素作用:尿糖的檢測(在尿液中加班氏試劑進行沸水浴,看是否出現磚紅色沉澱)

⑽菌量的多少:菌落數、亞甲基藍褪色程度

⑾生長素作用及濃度高低的顯示:可通過去除胚芽鞘後補充生長素後的胚芽生長情況來判斷(彎曲、高度)

⑿澱粉:碘液(變藍色)

⒀還原性糖:斐林試劑/班氏試劑(沸水浴後生成磚紅色沉澱)

⒁CO2:Ca(OH)2溶液(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⒂乳酸:pH試紙

⒃O2:餘燼復燃

⒄蛋白質:雙縮脲試劑(紫色)

⒅脂肪:蘇丹Ⅲ染液(橘黃色);蘇丹Ⅳ染液(紅色)

⒆DNA:二苯胺(沸水浴,藍色)、甲基綠(染色後,呈綠色)

⒇RNA:吡羅紅(呈紅色)、苔黑酚乙醇溶液

高中生物實驗知識點 篇四

一、觀察線粒體和葉綠體

1、實驗原理

①葉綠體呈綠色的橢球形或球形,不需染色,製片後直接觀察。 ②線粒體呈無色棒狀、圓球狀等,用健那綠染成藍綠色後製片觀察。

2、實驗步驟

①觀察葉綠體:製作蘚類葉片的臨時裝片→先低倍鏡後高倍鏡觀察葉綠體 ②觀察線粒體:製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健那綠染液染色)→先低倍鏡後高倍鏡觀察觀察線粒體

3、注意問題

①實驗過程中的臨時裝片要始終保持有水狀態。

②要漱淨口腔,防止雜質對觀察物像的干擾。

③用菠菜葉帶葉肉的下表皮的原因:靠近下表皮的葉為海綿組織,葉綠體大而排列疏鬆,便於觀察;帶葉肉是因為表皮細胞不含葉綠體。

④葉綠體在弱光下以橢球形的正面朝向光源,便於接受較多的光照;在強光下則以側面朝向光源以避免被灼傷。

二、葉綠體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1、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機溶劑中,所以可用無水酒精等提取色素。

2、分離色素原理:各色素隨層析液在濾紙上擴散速度不同,從而分離色素。溶解度大,擴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擴散速度慢。

3、各物質作用:

無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層析液:分離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鈣: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壞。

4、結果:濾紙條從上到下依次是:胡蘿蔔素(最窄)、葉黃素、葉綠素a(最寬)、葉綠素b(第2寬),色素帶的寬窄與色素含量相關。

5、注意事項:

高中生物實驗知識點 篇五

1、不論男性還是女性,體內都含有大量以水為基礎的液體,這些液體統稱為體液。分為細胞外液和細胞內液,其中細胞內液佔2/3。

2、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境叫做內環境。血細胞直接生活的環境是血漿;體內絕大多數細胞直接生活的環境是組織液。

3、內環境不僅是細胞生存的直接環境,而且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4、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種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叫做穩態。滲透壓、酸鹼度和温度是細胞外液理化性質的三個主要方面。

5、溶液滲透壓是指溶液中溶質微粒對水的吸引力。溶液滲透壓的大小取決於溶質微粒的數目。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與無機鹽和蛋白質的含量有關。細胞外液滲透壓的90%以上來源於Na+和Cl-。生理鹽水的濃度是 0.9% 的NaCl。細胞內液滲透壓主要由K+維持。

6、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機體維持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是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

7、興奮是指動物體或人體內的某種組織(如神經組織)或細胞感受外界刺激後,由相對靜止狀態變為顯著活躍狀態的過程。

8、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結構基礎是發射弧,反射弧通常會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由傳出神經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體)。

9、興奮的產生:靜息時,由於鈉鉀泵主動運輸吸收K+排出Na+,使得神經細胞內K+濃度明顯高於膜外,而Na+濃度比膜外低。靜息狀態下,由於膜主要對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陽離子濃度高於膜內,產生外正內負靜息電位。受刺激時,細胞膜對Na+通透性增加,Na+內流,此時為協助擴散,使興奮部位膜內側陽離子濃度高於膜外側,產生外負內正動作電位。

10、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雙向的

11、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單向,只能從一個神經元的軸突傳到下一個神經元的細胞體或樹突。神經遞質只存在於突觸前膜突觸小泡中,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然後作用於突觸後膜上。

12、大腦皮層除了對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機體的反射活動外,還具有語言、學習、記憶和思維等方面的高級功能。

13、由內分泌器官(或細胞)分泌的化學物質進行的調節,這就是激素調節。

14、在一個系統中,系統本身工作效果,反過來又作為信息調節該系統工作,這種調節方式叫做反饋調節。反饋調節是生命系統中非常普遍調節機制,對於機體維持穩態具有重要意義。

15、激素調節的特點:微量和高效;通過體液運輸;作用於靶器官和靶細胞。

16、由植物體內產生、能從產生部位運送到作用部位,對植物的生長髮育有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稱為植物激素。

17、激素一經靶細胞接受並起作用後就被滅活了。激素種類多,量極微,既不組成細胞結構,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是調節生命活動的信息分子。

18、免疫系統的組成: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脾臟、淋巴結、扁桃體)、免疫細胞、免疫活性物質(抗體、淋巴因子、溶菌酶)。

19、免疫系統的功能:防衞,清除和監控。

20、非特異性免疫:人人生來就有的,不針對某一類特定病原體,而是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禦作用。第一道防線是皮膚和黏膜,第二道防線是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

21、第三道防線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藉助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而組成。其中B細胞主要靠生產抗體消滅抗原,這種方式稱為體液免疫,T細胞主要靠直接接觸靶細胞消滅抗原,這種方式稱為細胞免疫。

22、免疫失調引起的疾病:過敏反應、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注意其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