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3年高中生物會考知識點總結資料【精品多篇】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6.27K

2023年高中生物會考知識點總結資料【精品多篇】

高中生物會考知識點總結 篇一

一、種羣的特徵

1、種羣的概念:在一定時間內佔據一定空間的同種生物的所有個體。種羣是生物羣落的基本單位。

種羣密度(種羣最基本的數量特徵)

出生率和死亡率

數量特徵年齡結構

性別比例

2、種羣的特徵遷入率和遷出率

空間特徵

3、調查種羣密度的方法:

樣方法:以若干樣方(隨機取樣)平均密度估計總體平均密度的方法。

標誌重捕法:在被調查種羣的活動範圍內,捕獲一部分個體,做上標記後再放回原來的環境,經過一段時間後進行重捕,根據重捕到的動物中標記個體數佔總個體數的比例,來估計種羣密度。

二、種羣數量的變化

1、種羣增長的“J”型曲線:Nt=N0λt

(1)條件:在食物(養料)和空間條件充裕、氣候相宜和沒有敵害等理想條件下

(2)特點:種羣內個體數量連續增長;

2、種羣增長的“S”型曲線:

(1)條件:有限的環境中,種羣密度上升,種內個體間的競爭加劇,捕食者數量增加

(2)特點:種羣內個體數量達到環境條件所答應的最大值(K值)時,種羣個體數量將不再增加;種羣增長率變化,K/2時增速最快,K時為0

(3)應用:大熊貓棲息地遭到破壞後,由於食物減少和活動範圍縮小,其K值變小,因此,建立自然保護區,改善棲息環境,提高K值,是保護大熊貓的根本措施;對家鼠等有害動物的控制,應降低其K值。

3、研究種羣數量變化的意義:對於有害動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資源的保護和利用,以及瀕危動物種羣的挽救和恢復,都有重要意義。

4、[實驗: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羣數量的動態變化]

計劃的制定和實驗方法:培養一個酵母菌種羣→通過顯微鏡觀察,用“血球計數板”計數7天內10ml培養液中酵母菌的數量→計算平均值,畫出“酵母菌種羣數量的增長曲線”

結果分析:空間、食物等環境條件不能無限滿意,酵母菌種羣數量呈現“S”型曲線增長

三、羣落的結構

1、生物羣落的概念:同一時間內聚集在一定區域中各種生物種羣的集合。羣落是由本區域中所有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種羣組成。

2、羣落水平上研究的問題:課本P71

3、羣落的物種組成:羣落的物種組成是區別不同羣落的重要特徵。

豐富度:羣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

4、種間關係:

捕食:一種生物以另一種生物作為食物。結果對一方有利一方有害。

競爭:兩種或兩種以上生物相互爭奪資源或空間等。結果常表現為相互抑制,有時表現為一方佔優勢,另一方處於劣勢甚至滅亡。

寄生:一種生物(寄生者)寄居於另一種生物(寄主)的體內或體表,提取寄主的養分以維持生活。

互利共生:兩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5、羣落的空間結構

羣落結構是由羣落中的各個種羣在進化過程中通過相互作用形成的,包括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1)垂直結構:指羣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層現象。植物分層因羣落中的生態因子—光的分佈不均,由高到低分為喬木層、灌木層、草本層;動物分層主要是因羣落的不同層次的食物和微環境不同。

(2)水平結構:指羣落中的各個種羣在水平狀態下的格局或片狀分佈。影響因素:地形、光照、濕度、人與動物影響等。

4、意義:提高了生物利用環境資源的能力。

四、羣落的演替

演替:隨着時間的推移,一個羣落被另一個羣落代替的過程。

1、初生演替:

(1)定義:是指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發生的演替。如沙丘、火山巖、冰川泥上進行的演替。

(2)過程:地衣→苔蘚階段→草本植物階段→灌木階段→森林階段

2、次生演替

(1)定義:是指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如能發芽的地下莖)的地方發生的演替,如火災過後的草原、過量砍伐的森林、棄耕的農田上進行的演替。

(2)引起次生演替的外界因素:

自然因素:火災、洪水、病蟲害、嚴寒

人類活動(主要因素):過度砍伐、放牧、墾荒、開礦;完全被砍伐或火燒後的森林、棄耕後的農田

3、植物的入侵(繁殖體包括種子、果實等的傳播)和定居是羣落形成的首要條件,也是植物羣落演替的主要基礎。

高中生物會考知識點總結資料 篇二

1.停止光照,c3的變化及其原因?上升、co2固定進行,c3還原受阻

2.停止供應co2,c5的變化及其原因?上升,c3還原進行,co2固定受阻

3.突觸傳遞的特點及原因?單向傳遞、突觸遞質的釋放為單向的

4。在甲狀腺激素分泌調節中,下丘腦,垂體,甲狀腺各自分泌什麼激素?促甲狀腺激素釋放素、促甲狀腺激素、甲狀腺素

5.細胞膜的功能由哪三點?保護細胞,控制物質進出,信息傳遞

6.婚姻法規定不能結婚的近親指什麼?直系血親及三代以內旁系血親

7.為什麼酶促反應的水浴温度為37度?酶的活性最適應

8.生命調節的特點是什麼?神經與激素共同調節

四種單體的中文名稱?腺嘌呤、鳥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酸

10.畫出dna一個單體結構簡圖,並標上各部位名稱

11.生物進化的內在因素是:遺傳變異

12.生物進化的動力是:生存鬥爭

13.決定生物進化方向的是:自然選擇

14.生物進化的結果是:多樣性和適應性

高中生物會考知識點總結 篇三

1、糖類代謝、蛋白質代謝、脂類代謝的圖解參見課本。

2、糖類、脂類和蛋白質之間是可以轉化的,並且是有條件的、互相制約着的。三類營養物質之間相互轉化的程度不完全相同,一是轉化的數量不同,如糖類可大量轉化成脂肪,而脂肪卻不能大量轉化成糖類;二是轉化的成分是有限制的,如糖類不能轉化成必需氨基酸;脂類不能轉變為氨基酸。

3、正常人血糖含量一般維持在80-100mg/dL範圍內;血糖含量高於160mg/dL,就會產生糖尿;血糖降低(50-60mg/dL),出現低血糖症狀,低於45mg/dL,出現低血糖晚期症狀;多食少動使攝入的物質(如糖類)過多會導致肥胖。

4、消化:澱粉經消化後分解成葡萄糖,脂肪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質在消化道內被分解成氨基酸。

5、吸收及運輸:葡萄糖被小腸上皮細胞吸收(主動運輸),經血液循環運輸到全身各處。以甘油和脂肪酸和形式被吸收,大部分再度合成為脂肪,隨血液循環運輸到全身各組織器官中。以氨基酸的形式吸收,隨血液循環運輸到全身各處。

6、糖類沒有N元素要轉變成氨基酸,進而形成蛋白質,必須獲得N元素,就可以通過氨基轉換作用形成。蛋白質要轉化成糖類、脂類就要去掉N元素,通過脱氨基作用。

7、唾液含唾液澱粉酶消化澱粉;胃液含胃蛋白酶消化蛋白質;胰液含胰澱粉酶、胰麥芽糖酶、胰脂肪酶、胃蛋白酶(消化澱粉、麥芽糖、脂肪、蛋白質);腸液含腸澱粉酶、腸麥芽糖、腸脂肪酶(消化澱粉、麥芽糖、脂肪、蛋白質)。

8、胃吸收:少量水和無機鹽;大腸吸收:少量水和無機鹽和部分維生素;小腸吸收:以上所有加上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胃和大腸都能吸收的是:水和無機鹽;小腸上皮細胞突起形成小腸絨毛,小腸絨毛朝向腸腔一側的細胞膜有許多小突起稱微絨毛微絨毛擴大了吸收面積,有利於營養物質的吸收。

高中會考生物知識點總結 篇四

第1-3章複習要點

1. 細胞內的主要生命物質是蛋白質和核酸

2. 生命活動的直接能源物質ATP、主要能源物質葡萄糖、生物體最好的儲能物質脂肪

3. 酶的特點是專一性、高效性激素作用的特點是特異性、高效性

4. 碘是人體合成什麼的原料甲狀腺激素鈣是人體什麼的主要成分骨骼鐵是人體合成什麼的重要成分血紅蛋白鎂是植物合成什麼的重要成分葉綠素磷是組成細胞什麼結構的重要成分細胞膜

5. 鑑定下列有機物的試劑及現象:澱粉、還原性糖、脂肪、蛋白質

澱粉:碘液;變藍

還原性糖:班氏試劑、加熱;紅黃色

脂肪:蘇丹Ⅲ染液;橘紅色

蛋白質:雙縮尿試劑(5%的NaOH2~3mL, 1%的CuSO42~3滴);紫色

6.植物的多糖、動物的多糖各有什麼作用動物合成糖原儲存能量,植物形成澱粉用於儲存能量、形成纖維素形成細胞壁

7.動物飢餓或冬眠時,有機物的消耗順序糖類、脂肪、蛋白質

8. 細胞膜的化學成分是磷脂、蛋白質、多糖(外有內無)、膽固醇其中骨架是磷脂雙分子層

9. 物質通過細胞膜的方式有那幾種協助擴散,自由擴散,主動運輸主要方式是哪一種主動運輸

10. 原生質層的組成細胞膜、液泡膜、細胞質

11. 三羧酸循環、H與O結合生成水依次在線粒體的哪裏進行線粒體基質/內膜

12. 生物學發展進入細胞水平的標誌顯微鏡的發明進入分子水平的標誌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

13. 蛋白質多樣性的原因氨基酸的種類、數目、排列順序不同,肽鏈的空間結構不同

14. 氨基酸的通式、肽鍵的結構

15. 細胞膜的結構特點和功能特點結構:半流動性功能:選擇透過性

16. 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有哪幾種協助擴散,自由擴散,主動運輸,胞吞、胞吐

17. 線粒體功能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核糖體功能蛋白質合成的場所 中心體功能有絲分裂有關內質網功能蛋白質加工、運輸,脂類代謝高爾基體功能蛋白質的儲存、加工和轉運

18. 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差異有無成形的細胞核

19. 病毒的種類DNA/RNA病毒(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

20. 艾滋病毒的傳播途徑有哪些血液傳播、母嬰傳播、性傳播

第4章複習要點

1. 酶的定義由活細胞產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生物大分子

2. ATP的中文名稱、結構簡式腺苷三磷酸A-P~P~P

3. 葉綠體層析在濾紙條上的名稱和顏色分佈自上而下:胡蘿蔔素(橙黃色,藍紫光)葉黃素(黃色,藍紫光)葉綠素a(藍綠色,紅橙光、藍紫光)葉綠素b(黃綠色,紅橙光、藍紫光)

4. 光合作用的光反應和暗反應的能量變化光:光能-活躍化學能暗:活躍化學能-穩定化學能

5. 光合作用的反應式6CO2+12H2OC6H12O6+6H2O+6O2

6. 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温度、光照、CO2濃度

7. 有氧呼吸的場所細胞質基質、線粒體

8. 無氧呼吸的2個反應式C6H12O6C2H5OH+CO2+能量、C6H12O62C3H6O3(乳酸)+能量

9. 呼吸作用的意義氧化分解有機物,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10. 糖代謝的途徑多糖分為肝糖原與肌糖原,肝糖原能合成葡萄糖

第5章複習要點

1. 眼球的折光系統角膜、房水、晶狀體、玻璃體

2. 反射弧的組成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

3. 突觸單向傳遞的原因突觸遞質的釋放為單向的

4. 脊髓的功能反射,傳導腦的高級功能條件反射

5. 激素調節的特點高效性、特異性

6. 列舉垂體分泌的各種激素生長素,促甲狀腺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促性腺激素

7. 人體免疫的三道防線分別是機體完整的皮膚和黏膜,吞噬作用,特異性免疫

8. 頂端優勢的原理頂芽產生的生長素向下運輸,大量積累在側芽部位,使側芽的生長受到抑制,頂芽優先生長

9. 生長素的化學名稱吲哚乙酸

10. 生長素類似物在農業生產上的用途培育無籽果實,促進扦插枝條生根,防止落花落果

11. 自主神經也叫什麼,作用是什麼植物性神經;調節控制內臟器官的活動

12. 建立條件反射的基本條件是無關刺激與非條件反射在時間上的結合,即強化

13. 神經衝動在一個神經元上的傳導形式生物電

14. 聽覺和平衡的感受器耳蝸;前庭器

15. 甲狀腺素的作用促進新陳代謝﹑促進生長髮育﹑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

16. 激素調節的基本方式負反饋

17. 人工免疫的主要方式是接種疫苗

18. 生長素的作用

19. 胚芽鞘向光性生長的原因

20. 聽覺形成的過程

第6章複習要點

1. 噬菌體侵染細菌的過程吸附註入複製合成釋放

2. 什麼是基因攜帶遺傳信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的片段

3. DNA複製的方式和特點半保留複製,邊複製邊解旋

4. DNA複製、轉錄、翻譯的場所細胞核,細胞核,核糖體

5. 基因工程的三種必要工具

(1)基因的剪刀限制酶

(2)基因的化學漿糊DNA連接酶

(3)基因的運輸工具質粒

6. 基因工程的三大分支動物、植物、微生物基因工程

7. 基因工程的基本過程獲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與運載體重組,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篩選含目的基因的受體細胞

8. 獲取目的基因的2種方式化學方法人工合成,從生物體細胞中分離

9. 轉基因生物產品的安全性問題主要集中在那兩方面

10. 中心法則及其發展

第7章複習要點

1. 常見的無性繁殖方式孢子生殖,出芽生殖,分裂生殖,營養繁殖

2. 有絲分裂前期的特點、有絲分裂後期的特點

3. 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差異前期形成紡錘絲方式不同,植物兩極直接發出,動物由中心體發出;末期形成子細胞方式不同,植物赤道面位置形成細胞板,在轉變成細胞壁,把細胞一分為二,動物赤道面位置細胞膜內陷,縊縮成兩個子細胞

4. 細胞分裂後的三種狀態(各舉一例)不增殖細胞(神經細胞)、暫不增殖細胞(肝、腎細胞)、增殖細胞(動物骨髓細胞)

5. 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的特點同源染色體聯會減數第一次分裂後期的特點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

6. 精子和卵細胞形成過程的差異精子:細胞質均等分裂,一個精原細胞形成四個精細胞;卵細胞:細胞質不均等分裂,一個卵原細胞形成一個卵細胞 精子形成過程有變形

7. 細胞分化的特點穩定、不可逆

8. 植物組織培養需要控制的條件無菌,温度,pH值,光照

9. 圖解植物組織培養的過程

10.圖解克隆綿羊多利的培育過程

第8章複習要點

1. 染色體變異的類型結構變異的類型結構、數目變異;缺失,重複,倒位易位

2. 物理和化學致變因素各舉三例

3. 什麼是基因突變有什麼特點

4. 變異主要有哪三方面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畸變

5。圖解三倍體無子西瓜的培育過程

6. 單倍體育種有什麼優點明顯縮短育種年限簡述單倍體育種的過程

7. 遺傳病預防的措施有哪些禁止近親結婚、遺傳諮詢、避免遺傳病患兒的出生、婚前體檢,適齡生育。

8. 秋水仙素使染色體加倍的原理秋水仙素能夠抑制紡錘體形成,導致染色體不分離。

第9-10章複習要點

1. 生物進化的證據有哪些胚胎學,比較解剖學,生物化學,古生物化石。

2. 生物進化的趨勢和一般規律由簡單到複雜,由水生到陸生

3. 達爾文進化學説的基本觀點

4. 現代進化學説的基本論點

5. 生物進化和物種形成的三個基本環節變異、選擇、隔離

6. 生物多樣性包含哪三個層次遺傳、物種、生態系統多樣性

7. 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統多樣性的影響主要表現在

8. 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有哪三大類就地、遷地、離體保護

高中生物會考知識點總結 篇五

一、生長素

1、生長素的發現(1)達爾文的試驗:

實驗過程:

①單側光照射,胚芽鞘彎向光源生長——向光性;

②切去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不生長;

③不透光的錫箔小帽套在胚芽鞘尖端,胚芽鞘豎立生長;

④不透光的錫箔小帽套在胚芽鞘下端,胚芽鞘彎向光源生長

(2)温特的試驗:

實驗過程:接觸胚芽鞘尖端的瓊脂塊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側,胚芽鞘向對側彎曲生長;

未接觸胚芽鞘尖端的瓊脂塊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側,胚芽鞘不生長

(3)科戈的實驗:分離出該促進植物生長的物質,確定是吲哚乙酸,命名為生長素

3個實驗結論小結:生長素的合成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感光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生長素的作用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以下部位

2、對植物向光性的解釋

單側影響了生長素的分佈,使背光一側的生長素多於向光一側,從而使背光一側的細胞伸長快於向光一側,結果表現為莖彎向光源生長。

3、判定胚芽鞘生長情況的方法

一看有無生長素,沒有不長

二看能否向下運輸,不能不長

三看是否均勻向下運輸

均勻:直立生長

不均勻:彎曲生長(彎向生長素少的一側)

4、生長素的產生部位:幼嫩的芽、葉、發育中的種子;生長素的運輸方向:橫向運輸:向光側→背光側;極性運輸:形態學上端→形態學下端(運輸方式為主動運輸);生長素的分佈部位:各器官均有,集中在生長旺盛的部位如芽、根頂端的分生組織、發育中的種子和果實。

5、生長素的生理作用:

生長素對植物生長調節作用具有兩重性,一般,低濃度促進植物生長,高濃度抑制植物生長(濃度的高低以各器官的最適生長素濃度為標準)。

同一植株不同器官對生長素濃度的反應不同,敏感性由高到低為:根、芽、莖(見右圖)

生長素對植物生長的促進和抑制作用與生長素的濃度、植物器官的種類、細胞的年齡有關。

頂端優勢是頂芽優先生長而側芽受到抑制的現象。原因是頂芽產生的生長素向下運輸,使近頂端的側芽部位生長素濃度較高,從而抑制了該部位側芽的生長。

6、生長素類似物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促進扦插枝條生根[實驗];

防止落花落果;

促進果實發育(在未授粉的雌蕊柱頭上噴灑生長素類似物,促進子房發育為果實,形成無子番茄);

除草劑(高濃度抑制雜草的生長)

二、其他植物激素

名稱主要作用

赤黴素促進細胞伸長、植株增高,促進果實生長

細胞分裂素促進細胞分裂

脱落酸促進葉和果實的衰老和脱落

乙烯促進果實成熟

聯繫:植物細胞的分化、器官的發生、發育、成熟和衰老,整個植株的生長等,是多種激素相互協調、共同調節的結果。

高中生物會考知識點總結 篇六

1、過程

2、特點:

單向流動:生態系統內的能量只能從第一營養級流向第二營養級,再依次流向下一個營養級,不能逆向流動,也不能循環流動

逐級遞減:能量在沿食物鏈流動的過程中,逐級減少,能量在相鄰兩個營養級間的傳遞效率是10%—20%;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

在一個生態系統中,營養級越多,能量流動過程中消耗的能量越多。

3、研究能量流動的意義:

(1)可以幫助人們科學規劃、設計人工生態系統,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可以幫助人們合理地調整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關係,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如農田生態系統中,必須清除雜草、防治農作物的病蟲害。

三、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

1、碳循環

1)碳在無機環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鹽形式存在;碳在生物羣落的各類生物體中以含碳有機物的形式存在,並通過生物鏈在生物羣落中傳遞;碳循環的形式是CO2

2)碳從無機環境進入生物羣落的主要途徑是光合作用;碳從生物羣落進入無機環境的主要途徑有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燒產生CO2

2、過程:

3、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關係:課本P103

四、生態系統中的信息傳遞

1、生態系統的基本功能是進行物質循環、能量流動、信息傳遞

2、生態系統中信息傳遞的主要形式:

(1)物理信息:光、聲、熱、電、磁、温度等。如植物的向光性

(2)化學信息:性外激素、告警外激素、尿液等

(3)行為信息:動物求偶時的舞蹈、運動等

3、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離不開信息的作用;生物種羣的繁衍,也離不開信息的傳遞;信息還能夠調節生物的種間關係,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

4、信息傳遞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

一是提高農、畜產品的產量,如短日照處理能使菊花提前開花;

二是對有害動物進行控制,如噴灑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類似物干擾害蟲交尾的環保型防蟲法。

五、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1、概念:生態系統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定的能力

2、生態系統之所以能維持相對穩定,是由於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

力的。基礎是負反饋。物種數目越多,營養結構越複雜,自我調節能力越大。

3、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具有相對性。當受到大規模干擾或外界壓力超過該生態系統自身更新

和自我調節能力時,便可能導致生態系統穩定性的破壞、甚至引發系統崩潰。

4、生物系統的穩定性:包括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

生態系統成分越單純,結構越簡樸抵抗力穩定性越低,反之亦然。草原生態系統恢復力穩定性較強,草地破壞後能恢復。而森林恢復很困難。抵抗力穩定性強的生態系統它的恢復力穩定就弱。

留意:生態系統有自我調節的能力。但有一定的限度。保持其穩定性,使人與自然協調發展

5、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措施:在草原上適當栽種防護林,可以有效地防止風沙的侵蝕,提高草原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如圖)。再比如避免對森林過量砍伐,控制污染物的排放,等等,都是保護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有效措施

一方面要控制對生態系統的干擾程度,對生態系統的利用應適度,不應超過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

另一方面對人類利用強度較大的生態系統,應實施相應的物質和能量的投入,保證生態系統內部結構和功能的協調。

6、製作生態瓶時應注意:

1、人口增長引發環境問題的實質是人類的活動超出了環境的承受能力,對人類自身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造成了破壞。

2、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主要包括:全球氣候變化、水資源短缺、臭氧層破壞、酸雨、土壤荒漠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樣性鋭減、植被破壞、水土流失、環境污染等

3、生物多樣性包括3個層次:遺傳多樣性(所有生物擁有的全部基因)、物種多樣性(指生物圈內所有的動物、植物、微生物)、生態系統多樣性。

4、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義: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的基礎,對生物進化和維持生物圈的穩態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為了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必須保護生物多樣性。

5、人口增長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1)對土地資源的壓力(2)對水資源的壓力

(3)對能源的壓力(4)對森林資源的壓力(5)環境污染加劇

6、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潛在價值,直接價值,間接價值

7、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課本P126

(1)就地保護:自然保護區和國家森林公園是生物多樣性就地保護的場所。

(2)遷地保護:動物園、植物園、瀕危物種保護中央。

(3)加強宣傳和執法力度。

(4)建立庫、種子庫,利用生物技術對瀕危物種的基因進行保護等

高中生物會考知識點總結 篇七

一、生態系統的結構

1、生態系統的概念:

由生物羣落與它的無機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叫做生態系統。

2、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

3、生態系統類型:

可分為水域生態系統和陸地生態系統。水域生態系統主要包括海洋生態系統和淡水生態系統。陸地生態系統有凍原生態系統、荒漠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等自然生態系統,以及農業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人工生態系統。

4、生態系統的結構

(1)成分:

非生物成分:無機鹽、陽光、熱能、水、空氣等

生產者:自養生物,主要是綠色植物(最基本、最關鍵的的成分),還有一些化能合成細菌

和光合細菌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

生物成分消費者:主要是各種動物

分解者:主要某腐生細菌和真菌,也包括蚯蚓等腐生動物。它們能分解動植物遺體、糞便等,

最終將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

(2)營養結構:食物鏈、食物網

同一種生物在不同食物鏈中,可以佔有不同的營養級。植物(生產者)總是第一營養級;植食性動物(即一級/初級消費者)為第二營養級;肉食性動物和雜食性動物所處的營養級不是一成不變的,如貓頭鷹捕食鼠時,則處於第三營養級;當貓頭鷹捕食吃蟲的小鳥時,則處於第四營養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