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生物高中必考知識點總結一覽【精品多篇】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5.48K

生物高中必考知識點總結一覽【精品多篇】

高中生物知識點歸納總結 篇一

緒 論

一、生物科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

二、生物的基本特徵

(一)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

共同的物質組成:蛋白質和核酸

結構基礎:細胞結構(除病毒外)

(二)都有新陳代謝。

生物體與外界環境之間 要發生物質和能量交換。

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生物區別於非生物最本質的特徵。

(三)都有應激性。

植物的根: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

植物的莖:向光性、背地性

動物:躲避有害刺激、趨向有利刺激

(四)都有生長、發育和生殖。

生長的原因:同化作用大於異化作用

生長的表現:細胞數目的增多和細胞體積的長大

個體發育的起點:受精卵

生殖的目的:延續種族

(五)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

遺傳:“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維持種族的穩定

變異:“一豬生九仔,連母十個樣”——有利於生物的進化

(六)都能適應和影響一定的環境(如:地衣)。

三、生物科學的發展

(一)描述性生物學階段:

1.19世紀30年代,德國植物學家施萊登、動物學家施旺提出細胞學説。

2.1859年,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出版《物種起源》。

(二)實驗生物學階段:

1900年,孟德爾遺傳規律重新提出標誌着實驗生物學階段的開始

(三)分子生物學階段:

1.1944年,美國生物學家艾弗裏首次證明DNA是遺傳物質。

2.1953年,美國沃森,英國克里克提出DNA雙螺旋結構模型。(標誌着分子生物學階段的開始)

四、當代生物的發展方向

微觀方向:從細胞學水平發展到分子水平

宏觀方向:生態學的發展解決全球性的環境和資源問題

第一章 生命的物質基礎——構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和化合物

1.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化學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這個事實説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統一性。

2.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內和在無機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這個事實説明生物界與非生物界還具有差異性。

3.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元素:C、H、O、N,最基本元素是C

4.大量元素:C、H、O、N、P、S、K、Ca、Mg

5.微量元素:Fe、Mn、Cu、Zn、Mo、B,Fe為半微量元素。 6.構成生物體(家兔)的主要元素:C、H、O、N、P、S,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7.植物“花而不實”是由於缺少硼元素。

8.各種生物體內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其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結合水。 9.人缺鈣會出現抽搐,這説明無機鹽離子能夠維持生物體的生命活動。

10.糖類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葡萄糖是生命活動的重要能源物質。

11.植物細胞內儲存能量的物質是澱粉,動物細胞內的儲存能量物質是糖元,生物體的儲存能量的主要物質是脂肪。

12.脂類包括脂肪、類脂(磷脂構成細胞膜)和固醇(膽固醇、性激素、維生素

D)。

13.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體現者,其結構單位是氨基酸結構通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氨基酸經過脱水縮合形成肽鍵,通過肽鍵連接成多肽。

14.蛋白質的多樣性取決於氨基酸的種類、數目、排列順序以及蛋白質的空間結構。

15.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是生命活動的決定者,其結構單位是核苷酸。核酸具有兩類:DNA和RNA,DNA存在於細胞核、線粒體和葉綠體內。

第二章 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

16.細胞膜以磷脂雙分子層為基本骨架,其結構特點是一定的流動性。細胞膜的功能是物質交換和保護,功能特性是選擇透過性。主動運輸的進行需要載體和ATP。

17.細胞壁的化學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對植物細胞起支持和保護作用。

18.細胞質基質是活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為新陳代謝的進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質(酶、ATP等)和一定的環境條件。

19.線粒體是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葉綠體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20.內質網與蛋白質、脂類和糖類的合成有關,也是蛋白質等的運輸通道,增大細胞內的膜面積。

21.核糖體是細胞內合成蛋白質的場所。原核細胞只有核糖體一種細胞器。

22.細胞中的高爾基體與細胞分泌物的形成有關,主要是對蛋白質進行加工和轉運;植物細胞分裂時,高爾基體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

23.中心體是動物和低等植物細胞所特有的細胞器。在有絲分裂過程中,發出星射線,形成紡錘體。

24.染色質和染色體是細胞中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兩種形態。

25.細胞核是遺傳物質儲存和複製的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

26.細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夠正常地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27.細胞以分裂是方式進行增殖,細胞增殖是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

28.細胞有絲分裂的重要意義(特徵),是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複製以後,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親代和子代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穩定性,對生物的遺傳具重要意義。

29.細胞分化是一種持久性的變化,它發生在生物體的整個生命進程中,但在胚胎時期達到最大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仍然具有發育成完整植株的潛能,也就是保持着細胞全能性。

第三章 生物的新陳代謝

31.新陳代謝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徵,是生物與非生物的最本質的區別。

32.酶是活細胞產生的一類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機物,其中絕大多數酶是蛋白質,少數酶是RNA。

33.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專一性;並且需要適宜的温度和pH值等條件。

34.ATP(三磷酸腺苷)是新陳代謝所需能量的直接來源。 結構簡式:A—P~P~P

35.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並且釋放出氧的過程。光合作用釋放的氧全部來自水。

36.滲透作用的產生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具有一層半透膜,二是這層半透膜兩側的溶液具有濃度差。當成熟的植物細胞處於30%的蔗糖溶液中,成熟的植物細胞會發生滲透失水,表現出質壁分離的現象。吸收水分和運輸水分的動力是蒸騰作用,植物所吸收的水分95%以上蒸騰作用散失 ,少量用於生命活動。

37.植物根的成熟區表皮細胞吸收礦質元素和滲透吸水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吸收礦質元素的方式是主動運輸。呼吸作用為礦質元素吸收提供動力,運輸礦質元素的動力是蒸騰作用。

38

39.

40對生物體來説,呼吸作用的生理意義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為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二是為體內其它化合物的合成(如:氨基酸)提供原料。

41.呼吸作用分為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1mol的葡萄糖有氧呼吸釋放出2870KJ的能量,1161KJ的能量貯存在ATP中。

高中生物知識點總結 篇二

一、細胞的衰老

1、個體衰老與細胞衰老的關係

單細胞生物體,細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個體的衰老或死亡。

多細胞生物體,個體衰老的過程就是組成個體的細胞普遍衰老的過程。

2、衰老細胞的主要特徵:

1)在衰老的細胞內水分、。

2)衰老的細胞內有些酶的活性。

3)細胞內的會隨着細胞的衰老而逐漸積累。

4)衰老的細胞內、速度減慢,細胞核體積增大,固縮,染色加深。

5)通透性功能改變,使物質運輸功能降低。

3、細胞衰老的學説:(1)自由基學説(2)端粒學説

二、細胞的凋亡

1、概念:由基因所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

由於細胞凋亡受到嚴格的由遺傳機制決定的程序性調控,所以也常常被稱為細胞編程性死亡

2、意義:完成正常發育,維持內部環境的穩定,抵禦外界各種因素的干擾。

3、與細胞壞死的區別:細胞壞死是在種種不利因素影響下,由於細胞正常代謝活動受損或中斷引起的細胞損傷和死亡。

細胞凋亡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現象。

輕鬆背誦生物的方法

(1)簡化記憶法

分析生物教材,找出要點,將知識簡化成有規律的幾個字來幫助記憶。例如DNA的分子結構可簡化為“五四三二一”,即五種基本元素,四種基本單位,每種單位有三種基本物質,很多單位形成兩條脱氧核酸鏈,成為一種規則的雙螺旋結構。

(2)聯想記憶法

根據生物學科內容,巧妙地利用聯想幫助記憶。例如記血漿的成分,可以和廚房裏的食品聯繫起來,記住水、蛋、糖、鹽就可以了(水即水,蛋是蛋白質,糖指葡萄糖,鹽代表無機鹽)。

(3)對比記憶法

在生物學學習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詞易混淆。對於這樣的內容,可運用對比法記憶。對比法即將有關的名詞單列出來,然後從範圍、內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進行比較,存同求異,找出不同點。這樣反差鮮明,容易記憶。例如同化作用與異化作用、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激素調節與神經調節、物質循環與能量流動等等。

(4)綱要記憶法

生物學中有很多重要的、複雜的內容不容易記憶。可將這些知識的核心內容或關鍵詞語提煉出來,作為知識的綱要,抓住了綱要則有利於知識的記憶。例如高等動物的物質代謝就很複雜,但它也有一定規律可循,無論是哪一類有機物的代謝,一般都要經過“消化”、“吸收”、“運輸”、“利用”、“排泄”五個過程,這十個字則成為記憶知識的綱要。

(5)衍射記憶法

通過思維的發散過程,把與之有關的其他知識儘可能多地建立起聯繫。這種方法多用於章節知識的總結或複習,也可用於將分散在各章節中的相關知識聯繫在一起。例如,以細胞為核心,可衍射出細胞的概念、細胞的發現、細胞的學説、細胞的種類、細胞的成分、細胞的結構、細胞的功能、細胞的分裂等知識。

孟德爾實驗成功的原因

(1)正確選用實驗材料:㈠豌豆是嚴格自花傳粉植物(閉花授粉),自然狀態下一般是純種

㈡具有易於區分的性狀

(2)由一對相對性狀到多對相對性狀的研究(從簡單到複雜)

(3)對實驗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

(4)嚴謹的科學設計實驗程序:假説-------演繹法

怎樣學才可以學好生物 篇三

1、觀察方法

學習過程從本質上説是一種認識過程。認識過程是從感性認識開始的,而感性認識主要靠觀察來獲得,所以觀察方法就是首要的學習方法。觀察方法主要包括順序觀察、對比觀察、動態觀察和邊思考邊觀察。

(1)順序觀察 順序觀察包括兩層意思。從觀察方式上來説,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鏡、最後用顯微鏡。用顯微鏡觀察也是先低倍,後高倍。例如,對植物根尖的觀察,就是先用肉眼觀察幼根,根據顏色和透明程度區分根尖的四部分,然後再用放大鏡觀察報尖的根毛,最後用顯微鏡觀察根尖的縱切片,認識根尖各區的細胞特點。從觀察方位上來説,一般採取先整體後局部,從外到內,從左到右等順序。例如對一朵花的觀察,就要先從整體上觀察花形、花色,然後從外到內依次觀察花等、花冠、雄蕊、雌蕊。

(2)對比觀察 對比觀察有利於迅速抓住事物的共性和個性,從而把握住事物的本質。如觀察線粒體和葉綠體的結構時,就要先異中求同:它們都有雙層膜,都含有基粒、基質、酶、少量的DNA和RNA。然後再同中求異:線粒體的內膜摺疊成崎,葉綠體的內膜不向內摺疊;線粒體有與呼吸作用有關的酶,且酶分佈在內膜、基粒、基質中;而葉綠體內有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而酶分佈在基粒層和基質中;葉綠體中有葉綠素,而線粒體中沒有。

(3)動態觀察 對生物生活習性、生長過程、生殖發育的觀察都屬於動態觀察。動態觀察的關鍵是把握觀察對象的發展變化。例如觀察根的生長,在幼根上等距畫墨線後的繼續培養過程中,重點就是觀察各條墨線間距離的變化,從而得出根靠根尖生長的結論。

(4)邊思考邊觀察 觀察是思維的基礎,思維可促進觀察的深入,兩者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要帶着問題觀察,邊思考、邊觀察。

2 。做筆記的方法

魯迅先生説:“無論什麼事,如果繼續收集資料,積累十年,總可以成為一個學者。”總結中外許多學者的經驗,可以説,做筆記是一條成才的途徑。做筆記的方式很多,在生物學學習中,主要有閲讀筆記、聽講筆記和觀察筆記三種。

(1)閲讀筆記

要想使學到的東西長期儲存、隨時提取、應用自如,就要在讀書時,隨時作讀書筆記。閲讀筆記主要有以下幾種。①抄寫筆記,又分為全抄和摘抄,做這種筆記應注意抄後校對,避免漏誤,然後標明出處,以備日後查考。②卡片筆記,卡片內容不限,因人而定,但一般應具有資料類別、編號、出處、著者姓名,正文等內容。需要注意的是,每張卡片寫一個內容,並及時進行分類歸檔或裝訂成冊。③批語筆記,即在書頁空白處隨手記下對原文的個人意見和心得體會等。④符號筆記,即在原文之間標註符號以對原文加深理解。常用符號有黑點、圓圈、直線、曲線、雙線、虛線、箭頭、方框、三角、驚歎號、問號等。作符號筆記應注意兩點:一是符號意義必須明確,並且要貫徹始終;二是符號不能過多過密,否則重點難以突出。⑤概要筆記,即對某本書或某篇文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寫出其重點內容。

(2)聽講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