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政治知識點總結【精品多篇】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8.43K

政治知識點總結【精品多篇】

關於集中表現的説法: 篇一

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我國政府堅持對人民負責的要求:(1)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工作態度 (2)樹立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3)堅持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的工作方法

貫徹依法治國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是——依法行政

關於宗旨的説法: 篇二

國際關係的決定性因素——國家利益。

決定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是——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

辯證法的精神實質——革命的、批判的、創新的。

之最、最終、第一、一切、首要、主要、主體20個考點 篇三

1、社會主義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人民羣眾共同富裕。

2、法律最主要的特徵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3、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4、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最根本的就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5、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最為嚴格的法律是:憲法(具體是:見八年級教材P56大號字)。

6、社會主義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7、公民最基本的權利(也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權利的先決條件)是指:人身自由權。

8、公民行使監督權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和方式是:新聞監督。

9、我國的最高權力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10、我國的最高立法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11、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途徑是: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者有機統一。

12、科學技術(簡稱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13、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

14、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而不是公民)。

15、影響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首要問題是:人口問題。

16、在國家法律體系中居於首要地位的是:憲法。

17、中華文化的主要載體是:漢字。

1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主要職權有:最高立法權、任免權、決定權、監督權。

19、公有制經濟在我國經濟領域中佔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就全國而言,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佔優勢;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

20、依法治國的主體是:廣大人民羣眾。

經濟常識 篇四

1、商品和商品經濟

(1)商品:商品和商品經濟的含義 商品的基本屬性 商品的價值量

(2)貨幣:貨幣的產生和本質 貨幣的職能 紙幣的產生和發展 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

(3)價值規律:價值規律的內容和表現形式 價值規律的作用

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制度: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確立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徵 國家宏觀調控的目標與手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

3、企業和經營者

(1)企業是市場的主體:企業及其作用 公司是企業的一種重要形式 國有大中型企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 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企業兼併與破產

(2)企業的經營者:國有企業經營者的地位 企業經營者的素質

4、產業和勞動者

(1)三大產業: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 積極發展第三產業

(2)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勞動者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擴大就業,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勞動合同制度 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

5、財政税收和納税人

(1)國民收入的分配與財政:國民收入的分配 財政收入和支出 財政的巨大作用

(2)税收與納税人:税收及其基本特徵 我國税收的性質和作用 依法納税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6、銀行和儲蓄者

(1)我國的銀行:銀行的產生 銀行的分類及其職能 銀行的業務和作用 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

(2)公民的儲蓄:存款儲蓄及其作用 債券與商業保險

7、商品服務市場和消費者

(1)商品服務市場:商品服務市場的內容和特點 市場交易原則

(2)家庭消費與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家庭消費的內容 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依法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8、當代世界市場和我國的對外貿易

(1)當代世界市場: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 世界性貿易與金融組織 經濟全球化 外匯與匯率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面向世界

(2)對外貿易:對外貿易的基本含義和主要內容 關税 我國對外貿易的方式與作用 我國對外貿易的基本原則

哲學常識 篇五

1、唯物論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1)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物質 自然界、社會的存在及其發展是客觀的人們改造自然、變革社會的活動要以承認自然、社會的客觀性為前提

(2)人的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意識 意識能夠反作用於客觀事物,不同的意識對客觀事物的發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

(3)人具有主觀能動性:客觀規律性和人的主觀能動性 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瞭解國情,立足國情

(4)物質和意識的關係

物質和意識的關係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一切從實際出發是人們正確認識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點

從實際出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2、辯證法

(1)聯繫的普遍性:事物的聯繫是普遍的、客觀的 把握因果聯繫的重要性 事物之間聯繫的多樣性和複雜性 整體和部分的辯證關係

(2)運動和發展: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 運動和發展的普遍性 正確理解發展的實質

要以發展的觀點看問題要有創新精神,與時俱進,學會創造性思維

(3)規律:規律 規律的普遍性和客觀性 認識和利用規律 堅持實事求是,按客觀規律辦事

(4)堅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堅持兩分法,防止片面性 承認矛盾的普遍性與客觀性,是正確對待矛盾的前提

(5)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6)內因和外因:內因和外因 堅持內因和外因相結合的觀點

(7)量變和質變:量變、質變及二者之間的關係 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辦事情 堅持適度原則

(8)事物發展的趨勢: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新事物必定戰勝舊事物 事物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9)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是承認矛盾,主張用聯繫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形而上學的根本觀點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靜止地、片面地看問題

3、認識論

(1)發揮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受主、客觀因素的制約

(2)透過現象看本質:現象與本質 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 真理是人們對事物本質及其發展規律的正確認識認識的根本任務是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並能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分析與綜合相結合創造性思維、合理想像在認識中的作用

(3)實踐:實踐的基本特徵 實踐對認識具有決定作用,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

4、人生觀和價值觀

(1)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係: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

(2)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3)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個人和社會: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辯證統一關係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發揮集體主義的調節作用個人活動與社會發展相互制約、相互作用反對極端個人主義,保護個人正當利益 在社會生活和經濟活動中應提倡誠信。

(4)人生價值:人生價值包括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兩個方面 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和途徑走出人生價值觀的誤區,反對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

(5)理想與現實:樹立崇高理想 正確處理理想與現實的關係。

(6)社會實踐:人民羣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 相信羣眾,依靠羣眾,羣眾利益高於一切 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主觀世界在社會實踐中,實現主觀與客觀、個人與社會的統一。

高中政治知識點總結 篇六

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內涵

在當代中國,我們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建設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注意:中華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轉折點是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

2.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

(1)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宏偉目標。這個目標,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相適應,與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目標相銜接,與我國深厚文化底藴和豐富文化資源相匹配。

(2)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這個路徑,是由我國社會制度、發展道路和黨的性質宗旨決定的,是由繼承和創新中華民族優秀歷史文化的要求決定的,是由我國文化自身發展規律和人民羣眾根本意願決定的,是由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現實需要決定的。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道路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路徑和目標的關係。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實現中華文化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

3.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1)含義:文化自覺,是對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認識、對文化發展規律的正確把握、對發展文化歷史責任的主動擔當。簡言之,即對自身文化(本民族文化)的覺醒覺悟。文化自信,是來自於對時代發展潮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深刻把握,來自於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

(2)表現:對中華文化發展前途充滿信心、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充滿信心、對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目標充滿信心。

(3)意義:

①有利於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發展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②有利於深刻認識文化的地位作用,正確把握文化發展規律,主動擔當發展文化的歷史責任,增強傳承、發展中華文化的自覺性;

③有利於增強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④有利於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弘揚民族精神,實現中華夢。

(4)措施:

①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指導實踐;

②大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全面發展;

③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思想道德建設,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

④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注意: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務:培養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以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

4.發展教育、科學和文化事業

(1)大力發展教育事業

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必須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①原因: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

②基本要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大力發展科學事業

原因: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基本要求:

第一:加強科學基礎設施建設。

第二: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提高全民科學素養,在全社會形成崇尚科學、鼓勵創新、反對迷信和偽科學的良好氛圍。

第三:堅持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並重,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3)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

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必須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

基本要求:

1)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

2)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3)努力為人民提供廣闊文化舞台,讓一切文化創造源泉充分湧流,開創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持續迸發、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的新局面。

5.建設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

(1)要求:

①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諧文化),要立足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廣泛發動億萬人民積極參加文化建設的偉大實踐。

②開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不斷完善社會志願服務體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愛幼、互愛互助、見義勇為的社會風尚。

③當代青年應積極投身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偉大實踐,為培育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文明風尚身體力行,做新時期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傳播者。

(2)主體: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是億萬人民參加文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人民羣眾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主體)。

(3)形式:人民羣眾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形式。(如“講文明樹新風”為主題的創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行業活動,各級黨政機關開展的創先爭優、依法行政、公正執法、做人民滿意公務員活動,社會各界組織的“希望工程”、“送温暖”、“手拉手”、“幸福工程”、“春蕾計劃”、“扶殘助殘”公益活動)。

2、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須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

(2)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原因

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是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

②在意識形態領域,多種文化並存是客觀事實。但是,任何社會、任何國家都不會對文化發展方向採取放任的態度。當前,我國社會主義文化更加繁榮,同時人民就是文化需求日趨旺盛,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面對文化發展的這一階段性特徵,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既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又有力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的影響,不斷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3)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要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鬥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