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高二政治知識點總結【新版多篇】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7.08K

關於高二政治知識點總結【新版多篇】

高二政治知識點總結 篇一

一、對“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理解上的易錯誤區

易錯誤區一:感性認識的總和就是理性認識。

解析: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認識過程中的兩個不同質的階段:感性認識是對事物現象的認識,是認識的低級階段;理性認識是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事物現象的總和不等於其本質和規律,只有對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進行加工製作,才能實現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因此,認為“感性認識的總和就是理性認識”混淆了兩種不同質的認識。

易錯誤區二:理性認識來源於感性認識。

解析:理性認識依賴於感性認識,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必經階段,沒有感性認識就沒有理性認識,但無論是感性認識還是理性認識,都來源於實踐。

易錯誤區三:理性認識是可靠的,感性認識是不可靠的,所以,理性認識比感性認識更可靠。

解析:

(1)認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而人腦對事物的反映既有如實的反映,也有歪曲的反映,所以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都既可能是正確的,也可能是錯誤的,我們不能籠統地説理性認識是可靠的,感性認識是不可靠的,反之亦然。

(2)判斷一種認識是否可靠必須以其是否正確為前提: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正確就可靠;在二者都正確的前提下,理性認識比感性認識更可靠;錯誤的理性(感性)認識是無法與正確的感性(理性)認識進行比較的。

二、對“創新”認識上的易錯誤區

易錯誤區一:

創新就是強調人類要創造出新的事物。

解析:

(1)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觀規律,具有遠大生命力和遠大發展前途的東西,而新出現的事物並不一定就是新事物,如“電腦算命”等就是新出現的事物,但就其實質而言,卻不是新事物,因而不能算是—種創新。

(2)在人類產生之前,自然界每一次物種的進化,都意味着新事物的產生,但其中並沒有人類的創新活動。因此,創新並不就是指人類創造出新的事物,而新的事物也不—定就是創新的結果。

易錯誤區二:

創新就是要敢於否定舊事物中的—切。

解析:

創新是指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面對實踐中出現的新情況,敢於提出新觀點和新方法。創新必然要求對一些落後的、不符合時代需要的舊觀念、舊思想進行否定,但並不是説要否定舊事物中的一切,對舊事物中合理的、科學的成分仍應予以保留、繼承,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大力創新和發展。

易錯誤區三:

創新就是要敢於打破常規,“想人之所未想,見人之所未見”,所以,只要敢想敢幹就能創新,創新就一定能推動事物的發展。

解析:

(1)創新要求破除思想僵化、墨守成規、安於現狀、不從實際出發進行創造性思考的舊觀念、舊思想,創新需要敢於打破常規,“想人之所未想,見人之所未見”,但這決不意味着可以違背客觀規律進行憑空主觀臆斷,而是要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在尊重客觀規律和客觀條件的基礎上,不斷學習新知識,運用科學的方法,把科學的態度和精神結合起來,才能創新;反之,違背客觀規律和客觀條件主觀臆斷地進行蠻幹,就不能創新。

(2)要推動事物向前發展,就必須創新,但創新僅僅是其中的一個主觀條件,人們只有具備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良好的知識構成、創新能力、意志力等主觀條件,同時又能夠尊重客觀規律,充分利用客觀條件,才能推動事物向前發展。

高二政治知識點 篇二

1、什麼是文化的多樣性?

相對於世界文化的總體,我們所説的文化多樣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樣性。

2、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多樣性的表現):

(1)民族節日: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倫理等文化因素,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澱。

慶祝民族節日,足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

(2)文化遺產:

地位和意義: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誌。文化遺產不僅對於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於展現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它們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所以要保護文化遺產。

3、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重點)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化共同構成的,文化是世界性與民族性的統一。

各民族間經濟的和政治的、歷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種因素的不同,決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間存在着的差異,(即文化的民族性)。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即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徵)。

世界文化是由各民族、各國家文化共同構成的。又由於世界各民族的社會實踐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規律,在實踐中產生和發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規律,即文化的世界性。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

4、對待文化多樣性的正確態度:(重點)

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間,應該相互尊重,在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時,共同維護、促進文化的多樣性。

5、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意義(重點)

(1)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

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個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這個民族歷史發展的產物和人民智慧的結晶。

民族文化起着維繫社會生活、維持社會穩定的重要作用,是這個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根基。

(2)尊重文化化多樣,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

6、堅持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重點)

堅持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永恆主題。

承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須遵循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

這就要求我們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平共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反對盲目自大、貶低、排斥異文化,或者妄自菲薄、盲目崇拜異文化的錯誤傾向。

7、應該怎樣對待文化的多樣性(或尊重文化多樣性)?(4、5、6組合)

8、文化傳播的含義:文化交流的過程,就是文化傳播的過程。那麼何為文化傳播?人們通過一定的方式傳遞知識、信息、觀念、情感和信仰,以及與此相關的所有社會交往活動,都可視為文化傳播。

9、文化傳播的途徑

(1)商業活動。(2)人口遷徙。(3)教育。

10、大眾傳媒:現代文化傳播的手段

現代社會中的傳媒有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多種形式,這類傳媒被稱為大眾傳媒。

依託現代信息技術,大眾傳媒能夠最大程度地超越時空的侷限,彙集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顯示出文化傳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已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

11、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我們既要熱情地歡迎世界各國的優秀文化在中國傳播,又要主動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

高二政治知識點總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目標 篇三

1、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

(1)總體小康的建設成就在宏觀和微觀上的表現

①微觀上: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質量明顯提高。人們的消費,已經從温飽型消費過渡到小康型消費,部分向比較富裕型消費邁進;

②宏觀上,國家的整體經濟實力大大增強。當前的小康水平是總體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全面小康社會目標的提出及內容

(1)全面小康社會的提出:黨的十六大提出,我們要在本世紀頭二十年,集中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

(2)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

①成為工業化基本實現、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內市場總體規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國家;

②成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質量明顯改善、生態環境良好的國家;

③成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權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質和精神追求的國家;

④成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會更加充滿活力而又安定團結的國家;

⑤成為對外更加開放、更加具有親和力、為人類文明作出更大貢獻的國家。

3、經濟建設的新要求

(1)全面小康社會在經濟建設方面要達到以下幾項新要求:(新)

①增強發展協調性,努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轉變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高,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城鄉、區域協調互動發展機制和主體功能區佈局基本形成。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城鎮人口比重明顯增加。

②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社會就業更加充分。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佔多數,絕對貧困現象基本消除。 ③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

高二政治知識點 篇四

1、商品的含義?商品的基本屬性?

商品是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商品的基本屬性是使用價值(商品能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和價值(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2、貨幣的含義?貨幣的本質?貨幣的基本職能?

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就是貨幣。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

貨幣的基本職能是價值尺度(貨幣本身有價值,是商品,貨幣執行價值尺度的形式是隻需要觀念上的貨幣,並不需要現實的貨幣)和流通手段(貨幣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貨幣執行流通手段的形式是隻能用現實上的貨幣,而不能用觀念上的貨幣)。

3、貨幣流通規律?公式?

商品價格總額=待售商品量_價格

4、我國為什麼要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

(1)對內保持物價總水平穩定;(2)對外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

(3)有利於人民生活安定、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4)有利於世界金融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

(5)有利於實現擴大就業,緩解我國的就業貨幣流通次數貨幣流通次數

5、匯率的含義?什麼叫外匯匯率升高和外匯匯率跌落?

匯率又稱匯價,是兩種貨幣之間的兑換比率。

如果用100單位外幣兑換成更多的人民幣,説明外幣的匯率升高;反之,則説明外幣匯率跌落。壓力;

(6)有利於實現經濟增長,國際收支平衡等宏觀經濟目標。

6、供求對價格的影響?

供不應求,價格升高---------賣方市場供過於求,價格降低---------買方市場

7、價格和價值的關係?

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

8、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稱正比,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9、價值規律的內容和形式?

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是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是商品價格受供求關係的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10、價格變動會產生哪些影響?

(1)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①一般説來,價格上升,購買減少;價格下降,購買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是不同的。價格變動對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響比較小,對高檔耐用品需求量的影響比較大。

③消費者對既定商品的需求還會受到相關商品價格變動的影響。互為替代品的價格變動對雙方的影響是同向的,互補商品的價格變動對雙方的影響是反向的。

(2)對生產經營的影響:

①調節生產

②提高勞動生產率

③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產品

11、影響消費的因素有哪些?

消費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價水平。還有商品的性能、質量、外觀、包裝、廣告等,還有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人口因素和社會變化規律等。

12、貸款消費的含義?條件?

貸款消費是指在購買住房、轎車等商品時,一次性付款可能會超出一些買主的支付能力,這些買主k惡意考慮預支未來收入進行消費。條件:對於哪些收入穩定、對未來收入持樂觀態度又沒有太多積蓄的年輕人來説,貸款消費是可行的。

13、消費結構的含義?影響因素?變化趨勢?

消費結構是指各類消費支出在消費總支出中所佔的比重。影響因素是經濟的發展和收入的變化,變化的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發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

14、恩格爾係數的含義?變化的意義?

恩格爾係數是指食品支出佔家庭總支出的比重。

恩格爾係數過大,必然影響其他消費支出,特別是影響發展資料、享受資料的增加,限制消費層次和消費質量的提高。恩格爾係數減小,表明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消費結構改善。

15、影響人們消費行為的消費心理主要有哪些?

(1)從眾心理引發的消費

(2)求異心理引發的消費

(3)攀比心理引發的消費

(4)求實心理引發的消費

16、怎樣做一個理智的消費者?

(1)量入為出,適度消費

(2)避免盲從,理性消費

(3)保護環境,綠色消費

(4)勤儉節約,艱苦奮鬥

高二政治知識點 篇五

1、文化是什麼(重點)

(1)文化是一種精神現象

內涵:“文化”是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語言和文字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

(2)文化的特點:A.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是人們社會實踐的產物,純粹自然的東西不能稱為文化;B.人的文化素養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對社會生活的體驗,特別是通過參與文化活動、接受知識文化教育而逐步培養出來的;C.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文化是通過物質活動或物質載體體現出來的。

(3)文化的形式:文化具有非常豐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論、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學、文學、藝術等屬於文化;人們進行文化生產、傳播、積累的過程都是文化活動。

2、文化的力量

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表現在個人的成長曆程中,而且表現在民族和國家的歷史中。

先進的、健康的文化對社會的發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反動的、腐朽沒落的文化則對社會的發展起着重大的阻礙作用。

3、經濟、政治、文化之間的關係(重點)

(1)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

(2)文化反作用於政治、經濟,給予政治、經濟以重大影響: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響不同民族和國家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

不同性質的文化對社會發展的作用不同。(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會促進社會的發展,落後的、腐朽的文化則會阻礙社會的發展。)

4、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

在經濟發展中,科學技術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為推動經濟建設,發展教育事業、培養各種高素質人才、提高勞動者素質越來越重要。文化生產力在現代經濟的總體格局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

5、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

隨着民主和法制建設的發展,人們為了參與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養。

文化與國際政治相互交融,成為當代國際政治鬥爭的重要內容。世界範圍內反對文化霸權主義的鬥爭,成為當代國際政治鬥爭的重要內容。

6、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重點)

當今世界,各國之間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

7、中國如何應對文化發展上面臨的嚴峻挑戰?(從文化角度分析)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要想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必須把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任務,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優先發展教育和科技,為經濟建設提供正確的方向保證、不竭的精神動力和強大的智力支持。

高二政治知識點總結 篇六

一、解析重點——正確區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1、二者作為矛盾特殊性的兩種情形,雖然都是講矛盾的不平衡問題,但有嚴格的區別。

(1)兩者外延不同。主要矛盾是就複雜事物中所包含的“諸多矛盾”相互比較而言,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則是就“同一矛盾”的雙方相互比較而言的。主要矛盾一般只有一個,而次要矛盾則可以有多個;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一方,次要方面也只有一方。

(2)兩者內涵不同。主次矛盾講的是複雜事物包括許多“矛盾體”,每一矛盾體可以稱為“一個”或“一種”矛盾;而矛盾的主次方面講的則是“矛盾側面”。正因為主次矛盾都是“矛盾體”,其內容都包含着矛盾的雙方,因此,主次矛盾又都有各自的主次方面。

(3)兩者的作用不同。主要矛盾決定事物的發展進程,其原因是主要矛盾處於支配地位,起着決定作用;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事物的性質,其原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力量上超過矛盾的次要方面,在地位上支配矛盾的次要方面。

(4)識別的方法不同。主次矛盾關係的原理要求我們辦事情既要善於抓重點、抓關鍵,又要學會統籌兼顧。一般材料中有“中心”、“關鍵”、“重點”等字眼或意思都是講要抓主要矛盾或要求用主次矛盾的關係原理來分析。例如,“牽牛要牽牛鼻子”,“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矛盾的主次方面關係的原理要求我們看問題要全面,抓住事物的本質和主流。一般材料中有“抓本質”、“抓主流”、“認形勢”、“識大局”、“辨方向”等字眼或意思都是講要抓矛盾的主要方面或要求用矛盾主次方面的關係原理來分析。例如,我國要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評價一個人的功過是非,形勢的好與壞。

(5)兩者的對立面不同。主要矛盾在複雜事物的發展過程中與許多次要矛盾相對立而存在,以各種次要矛盾為自己的對立面;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相比較而存在,以矛盾的次要方面為自己的對立面。

2、二者的聯繫。

(1)它們都是屬於矛盾特殊性的兩種情形,都在自己的矛盾體系中居於支配地位,都規定着事物的特殊性及其發展過程。

(2)分析主要矛盾,抓重點,主要是看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因為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規定的。

(3)二者在實踐中都有共同的要求,即都要求人們在認識事物解決特殊矛盾時,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反對和克服一點論、均衡論。

(4)二者都是和各自對立面相比較而存在、相鬥爭而發展,並依據一定條件互相轉化。

二、破析難點——正確理解兩點論與重點論

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既是重要的原理,又是重要的方法論。對此,應掌握以下幾點。

(1)關於主次矛盾的關係,要全面理解主次矛盾在複雜事物中的不同作用,對它們既不能等量齊觀,搞均衡論,又不能因抓重點而忽視次要矛盾,搞“單打一”、一點論。

(2)關於矛盾主次方面的關係,要注意二者對事物性質的不同影響,不能忽視矛盾次要方面對事物性質和發展的作用,不能認為事物的性質只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

(3)關於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這既是主次矛盾關係的要求,也是矛盾主次方面辯證關係的要求,它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於抓住重點和主流,反對一點論和均衡論。

三、辨析近點——關於重點論與抓重點

重點論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關係原理在實際工作中的運用。抓重點則是在認識複雜事物發展過程時,要全力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以帶動其他次要矛盾的解決,它是主次矛盾原理的要求。

高二政治知識點 篇七

1、文化對人影響的來源

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於特定的文化環境,來自於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

2、文化對人有哪些影響?

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

3、文化對人的影響特點(重點)

(1)潛移默化的影響:

參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能夠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審美水平、道德素養。這些文化影響既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發生,又是人們自覺學習、主動感悟文化薰陶的結果。因此,要積極參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

(2)深遠持久的影響:

文化對人的交往方式、思維方式、生活方式的影響是深遠持久的。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人的綜合素質和終身發展產生深遠而持久的影響。

4、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人的綜合素質和終身發展產生深遠而持久的影響(重點)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人們文化素養的核心和標誌。

5、優秀文化塑造人生(重點)

(1)優秀文化能豐富人的精神世界

人創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積極參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不斷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養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

(2)優秀文化能增強人的精神力量

優秀文化作品,總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為照亮人們心靈的火炬、引領人們前進的旗幟。而由此產生的精神力量,往往歷久不衰,激勵人們不斷創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3)優秀文化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人的全面發展,表現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等符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優秀文化為人的健康成長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隨着物質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滿足,優秀文化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作日益突出。

6、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之間的關係: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的過程是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的。

人越全面發展,社會的物質文化財富就會創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質文化條件越充分,又越能推進人的全面發展。社會生產力和經濟文化的發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無休止的歷史過程,人的全面發展也是逐步提高、永無休止的過程。

高二政治知識點 篇八

GDP:一國在一定時期內,在其領土範圍內,本國居民和外國居民生產的最終產品和勞務總量的貨幣表現

GNP:一國在一定時期內,所有部門生產的最終產品和勞務總量的貨幣表現

農業的地位:國民經濟的基礎

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的重要性:

1、農業的地位和作用決定:國民經濟中最基本的物質生產部門

(1)農業是人類社會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2)農業是工業等其他物質生產部門與一切非物質生產部門存在與發展的必要條件

(3)農業是支撐整個國民經濟不斷髮展與進步的保障

2、由我國農業現狀決定:

技術裝備水平與勞動生產率水平較低,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抗災能力差

農產品供給尤其是糧食供給處於基本平衡但偏緊的狀態

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體國情

3、由建國以來我國曆史經驗證明:農業發展快,整個國民經濟發展就快

農業基礎地位的重要性:

1、關係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會的安定和國民經濟的發展和我國在國際競爭中能否保持獨立自主的地位

2、我們要高度重視農業生產,在經濟發展的任何階段,農業的基礎地位都不能削弱而只能加強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的途徑:

1、含義:粗放向集約轉變

2、核心: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3、走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的道路:

(1)靠政策

(2)靠科技:靠科技:a教育,提高全體農民的文化素質和科技素質b農業、科技、教育結合,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提高農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才能推動農業現代化

(3)靠投入:資金投入和物質投入,國家、集體和農民個人共同投入

(4)靠產業化經營::a措施:生產、加工、銷售有機結合b目標:把農業生產改造為與市場經濟相銜接的社會大生產c重要性:現代化農業)(的重要保證

(5)靠產業結構調整

高二政治知識點總結 篇九

1、什麼是文化的多樣性?

相對於世界文化的總體,我們所説的文化多樣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樣性。

2、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多樣性):

(1)民族節日:

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倫理等文化因素,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澱。

慶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

(2)文化遺產:

地位和意義: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誌。文化遺產不僅對於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於展現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它們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

要保護文化遺產。

3、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化共同構成的,文化是世界性與民族性的統一。

各民族間經濟的和政治的、歷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種因素的不同,決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間存在着的差異,(即文化的民族性)。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即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徵)。

世界文化是由各民族、各國家文化共同構成的。又由於世界各民族的社會實踐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規律,在實踐中產生和發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規律,即文化的世界性。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

4、對待文化多樣性的正確態度:

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間,應該相互尊重,在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時,共同維護、促進文化的多樣性。

5、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意義

(1)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

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發展程度上的區別,絕無高低優劣之分。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個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這個民族歷史發展的產物和人民智慧的結晶。

民族文化起着維繫社會生活、維持社會穩定的重要作用,是這個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根基。

(2)尊重文化化多樣,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

一個民族的文化成就,不僅屬於這個民族,而也屬於整個世界。總之,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6、堅持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

堅持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永恆主題。

承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須遵循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

這就要求我們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平共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反對盲目自大、貶低、排斥異文化,或者妄自菲薄、盲目崇拜異文化的錯誤傾向。

7、應該怎樣對待文化的多樣性——尊重文化多樣性。(4、5、6組合)

8、文化傳播的含義:

文化交流的過程,就是文化傳播的過程。人們通過一定的方式傳遞知識、信息、觀念、情感和信仰,以及與此相關的所有社會交往活動,都可視為文化傳播。

9、文化傳播的途徑

(1)商業活動。商人進行貿易活動時,不僅通過商品交換將商品中藴涵的豐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過程交流文化。

(2)人口遷徙。每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都意味着大規模的文化傳播,都會對當時當地的經濟、政治、文化產生極大的影響。

(3)教育

教育是文化傳播的又一重要途徑。人們通過學習各種文化課程,能夠獲得不同的文化知識。文化傳播是教育的重要功能。

10、大眾傳媒:現代文化傳播的手段

現代社會中的傳媒有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多種形式,這類傳媒被稱為大眾傳媒。依託現代信息技術,大眾傳媒能夠最大程度地超越時空的侷限,彙集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顯示出文化傳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已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

11、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我們既要熱情地歡迎世界各國的優秀文化在中國傳播,又要主動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