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社會服務工作總結多篇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42W

社會服務工作總結多篇

【第1篇】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工作總結

高起點謀劃 全方位推進

各位領導,同志們:

上階段,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上地街道認真貫徹落實區委7號文件精神,緊緊圍繞“成熟園區高尚社區”的發展目標,堅持“明智建設,睿智管理,仁智服務”的工作方針,全力推進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工作,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認真學習,提高認識,統一思想

區委7號文件下發後,街道工委召開(擴大)會議進行了認真學習和研討;4月16日,上地街道召開了工作大會;5月29日,徐永全副區長到我街道上地西里社區調研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工作;7月11日,區社會辦陳剛主任就“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工作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對街道副科以上全體領導幹部進行了培訓。通過以上措施,街道領導班子和全體工作人的思想基本統一到了區委、區政府的決策上來,為做好下一步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統籌協調,高起點謀劃

根據區委7號文件精神,結合上地街道實際,上地街道統籌協調,高起點謀劃,制定了《上地街道關於落實海淀區<關於深化社會管理體制改革,加強街、鎮統籌協調能力,深入推進網格化工作的實施意見>;的實施方案》。根據該方案,目前已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是將街道劃分為12個網格、56個網格單元,並確定了12個網格的包格領導、格長和相關格員。

二是健全和調整了地區民主管理和監督委員會、地區管理委員會、並制定了《上地地區民主管理和監督委員會制度》、《上地地區管理委員會制度》和《上地地區聯席會議制度》,成功召開了兩個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街道統籌協調能力和整合地區資源能力進一步得到加強。

三是落實了司法所、統計所屬地管理工作,落實了城管監察分隊屬地管理相關工作,落實了派出所、工商所、交通大隊、房管所、衞生監督站實行雙重管理工作,明確了公安派出所所長兼任屬地街道黨工委委員。

四是組建了街道聯合執法隊,並正式掛牌辦公,開展聯合執法工作。

五是組建了十大工作組,確定了十大工作領導和信息員,並要求與12個網格、56個網格單元實現無縫銜接。

六是確定了9家委辦局、街道各科室部門、各類協管員、社區自治力量下沉到12個網格具體名單,並在12個網格內進行了公示。

三、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信息系統大、小、微循環運行正常

一是社區網格微循環運轉正常,7月1日正式上線運行以來,街道累計上報走訪日誌和社區民情1510件,網格平均數值均排在全區第六位,受到了區有關部門的表揚。尤其是八一社區、體大頤清園社區和東里第一社區積極填寫上報工作日誌,東里第二社區、西里社區和南路社區積極發揮自治力量有效對社情民意進行微循環處理,解決了部分社區居民反映的問題,希望其他社區網格向他們學習。

二是街道網格小循環運行正常。12個社區網格與街道十大工作組有效銜接,7月1日正式上線運行以來,街道網格小循環共處理13個案件,解決了部分社區網格反映的問題,其中社會穩定工作組和城市管理工作組處理案件較多。

三是區級大循環目前還沒有案件,有待在下階段的工作中改進。

四、圓滿完成了2022年上半年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績效考評工作

根據《海淀區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工作考評辦法(試行)》的.相關要求,完成了12個社區網格對所屬格員的績效考評工作;完成了街道職能科室、各部門和服務對象、第三方評估單位對社區網格的績效考評工作;完成了地區民主管理和監督委員會對屬地專業部門派駐機構的績效考評工作;協助完成了街道對相關委辦局的績效考評工作。

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與區委、區政府的工作要求和轄區羣眾的希望相比,還存在不少問題和不足。

一是對網格化工作認識程度還有待提高;

二是充分發揮整體聯動作用還有待提高;

三是當前街道和社區層面網格專職人員短缺,技術手段還相對落後。

下階段要在上階段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認識。統一思想,按照街道工委、辦事處的統一安排,繼續全力推進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工作。

一是組織實施街道和社區層面的全員培訓計劃,進一步提高認識,轉變觀念和工作方式,將街道全體幹部和社區工作人員的思想統一到區委、區政府的決策上來。

二是進一步規範完善體制機制建設。進一步落實領導包格,主管科室包片、十大工作組和三級網格力量等工作制度,真正實現“入格、管格”;一般問題均要求通過海淀區社會服務管理信息系統解決,確實難以解決的問題通過傳統的電話、傳真等方式解決。十大工作組要充分發揮作用,對社區網格上報的問題、系統派遣的問題要切實加以解決,十大工作組信息員每天要登錄系統,並將解決情況上傳。街道各科室部門要充分發揮作用,要認真研究切實解決十大工作組派遣的問題,要加強對二級協管員的日常管理和績效考核,同時要加強對三級協管員的業務指導力度。各社區網格要充分發揮作用,實行格長負責制,各社區網格格長要切實負起責任,邀請街道包格領導參加,適時開好第一次網格力量全體會,在會上要進一步明確各自的職責,並提出具體工作要求,平時有問題要及時與相關網格力量溝通,要求其儘快解決問題;要充分發揮格長助力作用,做好社區網格微循環的各項工作;目前根據區政府文件要求,街道正在整合各類協管力量,並明確二、三級網格協管員具體名單,明確後三級網格協管員將有社區網格負責日常管理(包括日常考勤管理)和績效考核,並與三級網格協管員的月績效獎金掛鈎,為此,各社區網格要嚴格三級網格協管員的日常管理和績效考核,並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

三是在原有上地街道城管監督與應急分中心的基礎上組建上地街道城市服務管理指揮分中心,為街道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工作打下基礎。

四是進一步提高信息化水平,集中實現每個社區網格的社管通配備不少於4部,機關全體工作人員配備社管通,配備後各科室部門和各社區網格要加強對社管通的管理,同時充分發揮社管通的作用,提高使用效率;同時,結合上地街道實際,街道將制定“一系統、多中心”的綜合信息系統建設方案,並逐步實施。

五是全力做好今年全年的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績效考評工作。根據《海淀區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工作考評辦法(試行)》的相關要求,完成各項績效考評工作,力爭在全區取得較好成績。

2022年8月8日

【第2篇】汽車工程系社會服務的活動總結

汽車工程系社會服務的活動總結

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是高職院校的三大重要職能,社會服務是高職院校的教學和科研的延伸,《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x—2020年)》中也明確指出:高職院校要樹立主動為社會服務的意識,增強社會服務能力,全方位開展社會服務。開展社會服務並不斷增強服務能力是高職教育的責任,也是高職院校實現自身價值的需要。

突出辦學特色,明確服務對象。汽車工程系秉持“務實、創新、開放、包容”的辦學理念精神,利用自身專業和資源優勢,積極開展社會服務,產生了積極影響,為地方經濟和區域人才的培養貢獻力量,多年來為長治市人社局、長治市駕培行業、中煤保險、中國平安山西分公司、長治市機動車維修從業人員、長治市眾可信科技服務有限公司進行員工入職、崗位升級、職業資格培訓,5年來共計培訓約13230人次。

汽車工程系通過開展社會服務活動,加快了技術資源的有效擴散和優化配置,為學院鍛鍊培養了一批擁有生產一線工作經驗具有雙師素質的教師,進一步提高了學院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加強了對區域人才培養的.貢獻。

社會服務是一項艱鉅且長期性的工作,汽車工程系將認真總結社會服務的成績和經驗,積極探索開展社會服務的新途徑、新領域,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以現有的專業和資源,爭取最大的物質和社會效益。

【第3篇】羣團組織社會服務工作總結範文

通過縣羣團組織社會服務中心的大力支持和積極籌備下,我鎮成立了羣團組織社會服務中心,將協調基層各方力量,承接市縣服務中心匹配的民生項目,推動需求與資源的對接,引導基層羣眾在城鎮社區治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中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和自我監督。現將成立以來開展的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鎮掛牌成立羣團組織社會服務中心,具體人員如下:

辦公室配有電腦、打印機各一台,文件櫃一個,辦公桌椅2套。我鎮成立9個志願服務隊,服務人數達百餘名,成立1個社會組織,即市榮鄉老年協會。

二、活動開展情況

我鎮在成立羣團組織社會服務中心以後,充分發揮其優勢,結合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來開展活動。

1、服務羣眾方面。我鎮專門成立民生政策落實情況監督檢查小組,在民生政策落實方面嚴格程序,加強監督,確保糧食直補、退耕還林補貼、低保金、救助金、獨生子女費等全面兑現到位。組織400餘名羣眾參加由川西醫院為我鎮羣眾開展白內障免費檢查活動,同時向他們發放了護眼常識和白內障宣傳資料等。我鎮建立綜合文化站,具有集演出、閲覽、會議、培訓、休閒、娛樂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公共設施,每逢週末或者節假日期間,免費為羣眾提供各種節目和娛樂活動,平時隨時免費開放圖書館,讓羣眾達到自我教育、自我娛樂、自我約束、自我提高的目的,既宣傳了黨的政策,又豐富了羣眾的文化生活。針對縣城複合安置移民反映經果林灌溉缺水的問題,我們多方爭取資金30餘萬元,全部接通了澆灌水管。針對移民反映土地地坎垮塌嚴重影響生產的問題,鎮村幹部利用半個月的時間,對涉及的2500餘户7200人4000餘畝垮塌地坎進行了逐户逐地塊丈量核實,擬投入資金260萬元進行治理。針對災後重建點多面廣的實際,我們建立幹部包户制度,並湊措資金29萬元,積極幫助困難重建户落實建材、施工隊,確保在規定時間節點實現了搬遷入住。

2、關心下一代方面。我鎮市榮社區關工委,都是由退休職工和村幹部組成,以市榮社區居委會的辦公樓為服務點,每逢週末,他們都會為那裏的留守兒童輔導功課,和他們一起玩耍、一起遊戲,培養孩子們的興趣愛好,讓留守兒童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社區的關愛。今年5月底,市榮社區關工委為留守兒童開展了“慶六一”活動,包括文藝表演、知識競答等過程,最後對優秀學生進行了表彰。

3、環境治理方面。協助整治辦搞好“週五大掃除”工作,每個星期五上午,自帶鐮刀、鏟子、掃把等到指定路段進行衞生大清理活動,對責任街道、人行道以及行道樹坑裏的雜草進行割除清理,對垃圾進行掃除裝袋。“5.4”青年節當天,我鎮組織人員深入移民安置點開展衞生大清理工作。由於高速路口,來往車輛集中,攤點的隨意擺設嚴重擾亂了公共交通秩序,帶來很大的安全隱患,我鎮不定時聯合縣交警執法大隊在高速路口對攤販佔道進行治理。為了青富村高速路服務區的環境衞生和安全問題,我鎮配合高速公路管理處對服務區內的環境衞生進行清理,對隨意擺設攤點的村民進行教育。

4、志願服務方面。6月26日,我鎮組織人員在鎮東區菜市場發放禁毒宣傳資料,宣傳禁毒知識,充分利用掛圖、手冊等宣傳資料,並將禁毒知識印在羣眾喜聞樂見的扇子、圍裙、環保袋等小物品上,增強羣眾識毒、防毒、拒毒意識,傳播“禁毒人人蔘與”的理念,引導廣大人民羣眾積極主動參與到禁毒鬥爭中來。成立以鎮長為隊長,20餘名鎮、村(社區)幹部為成員的志願服務隊,在“唱響”的片區海選過程中為參賽人員免費提供飲水服務,同時搞好安保、維穩工作。

5、婦女兒童方面。推薦我鎮區域內職工和羣眾參加縣婦聯組織的“好母親”、“好女兒”、“好兒媳”、“好兒子”、“好女婿”推薦評選活動,市榮社區辛瑞瓊獲xxxx年度“好兒媳”,我鎮職工袁朝友獲xxxx年度“好女婿”。積極參與“災區母親安居工程”項目的摸底,青富村貧困母親李代珍獲捐助1萬元。組織推薦我鎮16名符合條件的地震中受災的孤殘、單親和貧困家庭兒童參與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與依波精品(深圳)有限公司在縣啟動的《撫育百名汶川地震災區孤貧兒童直至成人》長效慈善項目,每人每年可以發放資助金2000元,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組織300與名職工和羣眾參與由縣婦聯主辦的關於婚姻法的講座。組織1300餘名婦女參加在婦幼保健院開展的免費“兩癌篩查”,普及這方面的預防知識。

5、武裝工作方面。組織轄區20名民兵骨幹參加了為期一週的封閉式軍事集訓,着重進行了隊列和盾牌警棍術的訓練,並對維穩處突和抗洪搶險科目進行了演練,大大增強了我鎮民兵隊伍的凝聚力和應對處置突然事件和自然災害的能力,為新形勢下維穩處突和汛期抗洪搶險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證和力量保證。7月21日召開徵兵工作動員會,要求準確把握時間節點,按時完成報名、目測、送檢等各項任務。

6、業務培訓方面。為切實幫助我鎮廣大移民羣眾實現就業再就業,妥善解決好移民基本生活和長遠發展問題,我鎮組織移民羣眾參加由縣扶貧和移民工作局牽頭的第一期、第二期移民職業技能培訓,包括電工、焊工、維修、裝飾、美容美髮、廚師等專業。勞動保障工作中免費組織移民羣眾參加各類技能培訓,參加培訓人數大210人。

三、亮點工作

1、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在整合資源、實現資源共享的基礎上,我鎮充分利用村(社區)活動場所,把關心下一代活動延伸到村組,成立了市榮社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成立了留守兒童之家。有一大批熱心、執着的“五老”志願者在那裏服務,他們為留守兒童之家的孩子們上趣味課,和他們共做各種小遊戲。他們給留守兒童帶來了無微不至的關懷,讓留守兒童不再孤單。

【第4篇】汽車工程系社會服務活動的總結

汽車工程系社會服務活動的總結

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是高職院校的三大重要職能,社會服務是高職院校的教學和科研的延伸,《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x—2020年)》中也明確指出:高職院校要樹立主動為社會服務的意識,增強社會服務能力,全方位開展社會服務。開展社會服務並不斷增強服務能力是高職教育的責任,也是高職院校實現自身價值的需要。

突出辦學特色,明確服務對象。汽車工程系秉持“務實、創新、開放、包容”的辦學理念精神,利用自身專業和資源優勢,積極開展社會服務,產生了積極影響,為地方經濟和區域人才的'培養貢獻力量,多年來為長治市人社局、長治市駕培行業、中煤保險、中國平安山西分公司、長治市機動車維修從業人員、長治市眾可信科技服務有限公司進行員工入職、崗位升級、職業資格培訓,5年來共計培訓約13230人次。

汽車工程系通過開展社會服務活動,加快了技術資源的有效擴散和優化配置,為學院鍛鍊培養了一批擁有生產一線工作經驗具有雙師素質的教師,進一步提高了學院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加強了對區域人才培養的貢獻。

社會服務是一項艱鉅且長期性的工作,汽車工程系將認真總結社會服務的成績和經驗,積極探索開展社會服務的新途徑、新領域,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以現有的專業和資源,爭取最大的物質和社會效益。

【第5篇】社會服務工作總結範文

近4年來,我校按照黨中央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部署,充分利用大學優勢資源,積極參與國家和區域創新體系建設,主動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特別是在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積極有效地開展了一系列社會服務工作。學校先後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稱號,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四川省民族地區教育對口支援先進集體”稱號。

一 領導重視、統籌協調,各項計劃保障有力

學校領導高度重視社會服務和對貧困地區、民族地區的對口幫扶工作,專門成立了以副校長彭久麒為組長的定點扶貧工作領導小組,為幫扶工作順利開展提供組織保障。在此基礎上,學校又於xx年1月成立了以副校長彭久麒為組長,副校長祁曉玲、張健為副組長,相關職能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社會服務工作領導小組,並設辦事機構——社會服務工作辦公室,由校辦副主任田承春兼任辦公室主任,負責學校社會服務工作的整體規劃、歸口聯繫、日常協調和督查督辦工作。

在社會服務和對口幫扶工作的實施過程中,黨委書記高林遠、校長周介銘親自協調部署有關工作,學校校領導以身作則,帶頭奔赴對口幫扶地區和合作市縣調查研究,瞭解地方實際情況,確定對口幫扶及校地合作方案。近4年來,學校赴上述市縣開展的各項活動,均由校領導親自帶隊,確保了幫扶工作的統籌協調和紮實推進。

此外,學校還於xx年6月進一步將社會服務工作列為“四川師範大學社會服務工程”,作為我校“富民惠民。改善民生”的三項具體措施之一,並從思想上、組織上和經費上給以切實有效的保證,確保了社會服務工作各項計劃措施的有效落實。

二 八項內容紮實推進,社會服務成效顯著

(一)與多個市縣簽訂了合作及幫扶協議,建立了互利雙贏的合作關係。

從xx年開始,我校根據省委、省政府的安排,與達州市通川區建立了定點扶貧幫扶關係,隨後又按照《四川省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十年行動計劃》的有關部署,與涼山民族師範學校結成了對口幫扶關係。xx年,又響應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大支持革命老區建設工作的倡議,在省教育廳統一協調下,與巴中市通江縣建立了教育對口幫扶關係。xx年,根據《四川省委辦公廳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做好定點扶貧工作的通知》(川委廳〔xx〕24號)的安排,我校定點扶貧的單位又由通江縣調整為巴州區。近4年來,我校始終與對口幫扶的地區和學校保持密切聯繫,建立了雙方高層領導定期交流的長效機制,及時瞭解地方的實際情況,進一步明確了幫扶工作的思路。為將幫扶工作常規化、制度化,我校還於xx年3月與巴中市通江縣和涼山民族師範正式簽署了對口幫扶協議,明確將各項幫扶措施列為協議條款,保障了幫扶工作的長效性和穩定性。

在切實做好對口幫扶工作的同時,我校還積極融入地方的建設和發展,並與多個市縣簽訂了合作協議。xx年6月,與雅安市簽訂了校市合作協議,雙方約定以教育為主題,從教師學歷提升、校長和骨幹教師培訓、科研合作等七個方面進行廣泛的合作。xx年6月,與攀枝花市簽訂了校市合作協議,旨在加強產學研合作、教育與人才交流、實習與就業基地建設,促進攀枝花市和四川師範大學的共同發展。xx年7月,又與宜賓市長寧縣簽訂了校縣合作協議,在幹部和教師培訓、課題立項和課題研究、文化建設和旅遊開發等方面加強合作與聯繫。xx年,學校又與眉山市、廣安市、遂寧市、瀘縣、興文縣簽訂合作協議,在教育、科技等領域展開合作。xx年10月,我校還與藍劍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加強大學與企業的互動,發揮雙方資源優勢,促進雙方共同發展。

(二)派遣教授支教團奔赴各地開展支教活動,幫助民族地區、貧困地區和革命老區提高教師和幹部隊伍素質。

xx年至xx年,我校繼續弘揚優良傳統,堅持利用暑假時間,組織教授奔赴民族地區、貧困地區和革命老區義務開展支教活動,面向當地中國小骨幹教師、教育行政人員、黨政幹部和企業管理人員舉辦了專題講座,幫助提高教師、幹部隊伍整體素質,受到當地幹部、教師的一致好評。

xx年7月,在彭久麒副校長的帶領下,由教育學、心理學、法學方面的7位專家組成的教授支教團,在涼山民族師範學校進行了五場精彩的報告,涼山州各市縣教育局負責人、全州中國小骨幹教師共計200餘人聆聽了報告。同期,唐志成副校長帶隊的教授支教團還在雅安市石棉縣進行了教學方法和管理方面的培訓,受到了熱烈的歡迎。

xx年7月,我校組織了11名教授並聯合附屬實驗學校的9名學科骨幹教師,由黨委書記高林遠、正校級調研員唐志成、黨委副書記馬元方、副校長彭久麒等校領導帶隊奔赴通江進行支教活動,面向黨政幹部、中國小校長、中國小和幼兒園骨幹教師共計400餘人就教育管理、教育理念、課堂教學等方面開設了十多場學術講座。

xx年7月,我校教授支教團分五支隊伍在黨委書記高林遠、副校長彭久麒、嚴餘鬆等學校領導的率領下,先後到石棉縣、涼山州、阿壩州、雅安市、長寧縣等5個民族地區和邊遠地區開展了支教活動,講座專題共計16個,受到了當地羣眾和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三)傾情民族地區教師培訓,服務民族地區基礎教育。

長期以來,我校始終堅持為基礎教育服務的辦學宗旨,以促進教育均衡協調發展為己任,傾情為民族地區培養培訓師資。為推進基礎教育新課程在民族地區的實施,學校結合“四川省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十年行動計劃”和中國-聯合國undp/403項目等項目的開展,加大了對民族地區師資培訓工作的力度,舉辦了專門的骨幹培訓培訓、學科帶頭人培訓和校長培訓班。同時,採取送培下鄉、遠程教育等方式,擴大了優質培訓資源的受益人羣。

xx年,我校採取送教下鄉的方式,組織專家分赴甘孜、涼山、阿壩三州,培訓民族地區中學500多人,培訓國小校長154名。同時,我校還依託中國-聯合國undp/403項目,培訓馬邊、平武兩個民族地區縣教師。此外,我校還在在民族地區設立若干信息技術培訓點,培訓當地中國小教師。

xx年,我校配合“民族地區十年行動計劃”幫助民族地區培訓教師640人。執行世界銀行貸款/英國政府贈款“西部地區基礎教育發展”項目,培訓民族地區教師94人。同年,還在阿壩等地舉辦了教師教育方向的研究生課程進修班,共有54中國小教師參加了研修班學習。

xx年,我校配合“民族地區十年行動計劃”省級培訓班,共培訓中國小教師、校長共計6 281人。其中,在學校培訓379人,送教下鄉到涼山州培訓877人,遠程網絡培訓總計5 000人。承擔民族地區二類模式國小彝語文學科教師省級培訓班,共培訓國小彝語文學科教師468名。4至5月,我校還根據省教育廳的安排,繼教中心組建了省級骨幹教師講師團,送教培訓農村教師9 000人。8月,派出教育技術教師20餘人次前往阿壩,幫助州、縣兩級培訓教育技術能力,共1 893人。10月接待來自西昌61人的國小校長考察團和涼山甘洛裏克鄉中心校的老師,為其安排了3天豐富的教育考察活動,並向裏克鄉國小捐贈了價值2 000多元的文具。xx年,學校承擔了民族地區培訓班(西昌)的培訓任務,培訓彝語文教師400人,綜合實踐教師100人。10月,承擔民族地區中國小及校長培訓茂縣班培訓任務,培訓校長250人,國小科學、思想品德、綜合實踐共192人;承擔民族地區中國小及校長培訓成都班的培訓任務,培訓科研帶頭人、高中語文、英語、音樂、地理、體育、國中美術、生物教師共600人。11月至12月,承擔了民族地區骨幹教師的培訓任務,培訓信息技術、高中政治、化學、地理、歷史、體育、學前教育教師669人。

(四)向對口支援的地區和學校捐贈物資,幫助其改善辦學條件。

xx年,我校確定了將通江縣廣納鎮中心國小列為“一對一”幫扶學校,並迅速擬定了詳細的幫扶措施,於xx年底向廣納國小援助了20萬元用於學校校舍改造,並決定每年向廣納國小援助貧困學生助學金2萬元,迄今為止已撥付xx年和xx年兩期,xx年的助學金也將於今年底按期撥付。

xx年,我校向通江縣廣納鎮中心國小捐贈電腦50台,圖書1 000多冊,向通江縣八步國小捐贈桌椅800多套,從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兩所學校的辦學條件。同時,我校還積極牽線搭橋,幫助通江二中開源引資,爭取社會的幫助。經過我校的多方努力,目前香港企業家田家炳先生已決定捐資200萬元建設通江二中。

xx年,我校向對口幫扶的涼山民族師範學校捐贈了價值20餘萬元的多媒體教學設備二套和遠程教育設備一套以及價值20餘萬元的圖書資料7 000餘冊,改善民族地區學校的辦學條件。同年,我校再向通江縣廣納中心國小捐贈一套價值5萬元的遠程教育接收設備和一批文具。通江縣遭遇特大洪災後,我校又向通江災區捐贈衣物2 000餘件、文具一批。我校赴通江暑期社會實踐的領導、老師和同學們還向受災嚴重的芝苞鄉的重災户捐款3 400元,支持老區人民生產自救,重建家園。

xx年,學校向定向巴州區清江國小捐資20萬元,捐贈電腦40台,向通江縣空山國小捐贈了40台電腦和2萬元貧困生助學金。

(五)緊扣地方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需要,推進校地雙方產學研項目合作。

高校具有突出的人才資源優勢,地方在發展中也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二者具有極強的互補性,這也為校地合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xx年,我校根據石棉縣的需求,與石棉縣簽訂三個橫向合作項目的協議,分別是石棉縣縣歌的譜寫、石棉縣旅遊產品開發行動方案策劃、石棉縣城市主題雕塑方案,項目經費共計25萬元。

xx年,我校主動出擊,通過積極服務地方、引領區域發展,以產業需求和社會發展帶動大學的內涵提升,為學校發展注入新的活力。6月,學校組團參加了“攀枝花產學研合作信息發佈暨項目對接會”,並深入企業進行調研,重點針對攀枝花市的區域特色,就農業產品保鮮、深加工、釩鈦工業資源開發、環境保護、旅遊開發、環境污染、廢棄物的綜合利用等與攀枝花市科技局及企業代表進行了深入的探討。通過此次調研和項目對接活動,拓寬了我校研究人員們的科研思維,明確了合作的任務和目標,為雙方的合作找到了切入點。通過對接會的洽談,我校計算機科學學院王玲教授的項目“礦山汽車車牌識別系統”,生命科學學院張宏教授的“枇杷花綜合開發應用研究”獲得立項,項目經費共計35萬元。(六)選派研究生赴地方掛職鍛鍊,既服務了地方經濟社會建設,又提高了研究生綜合能力。

高校具有三項基本職能,即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如何將這三項基本職能有機結合起來,是當前我們亟待解決的一個課題。從xx年開始,我校開始試派優秀研究生到邛崍掛職鍛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為進一步突顯研究生掛職鍛鍊的成效,xx年6月開始我校又相繼選派了9名優秀研究生赴石棉縣掛職鍛鍊,擔任宣傳部部長助理、文體旅遊局局長助理、發展改革和經濟商務局局長助理、城市規劃建設局局長助理、教育局局長助理等職務,親身參與地方經濟建設。

xx年3月,我校又分別選派23名研究生赴雅安掛職,20名研究生赴通江掛職,擔任領導助理等職務,本着“掛實職、幹實事、出實效”的原則,鍛鍊研究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為保證質量,學校成立了專門的領導小組從多方面加強管理,建立了一系列制度和措施,與掛職鍛鍊研究生和地方部門隨時保持聯繫和交流,瞭解動態信息,加強指導和協調,加強研究生團隊建設和團隊的自我管理能力。

通過研究生掛職鍛鍊這一形式,我校獲得了極大的收穫。一是提高了研究生的工作素質和綜合素質,彌補了學校教育的不足。二是研究生髮揮了專業優勢,為地方解決實際問題,加強理論應用於實踐。三是向地方傳播了先進文化,促進地方教育和文化建設。四是深入基層進行調研,整理了大量資料,為地方發展獻計獻策。

xx年,學校根據教育部《關於大力推進師範生實習支教工作的意見》文件精神,開始大力推進師範生頂崗實習工作。9月,學校共有中文、數學、物理、地理、歷史、化學、政治、生物、教育技術、科學教育、體育、美術、音樂、心理學、學前教育等15個專業的322範生分赴眉山市、通江縣、巴州區。其中,通江縣90名,分佈到17所鄉鎮中學;巴州區80名,分佈到47所鄉鎮中學;眉山市東坡區82名,仁壽縣63名,彭山縣7名。

(七)接收對口幫扶地區幹部到我校掛職鍛鍊,幫助培養後備幹部隊伍。

為加強對對口幫扶地區的幹部培養,我校提供了崗位供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幹部掛職鍛鍊,xx年9月,通江縣從全縣中國小中選派兩名副校長熊剛、伏海到四川師大附中擔任校長助理,涼山民族師範學校選派彭光秀、吉付約古兩名同志分別到我校科研處、附屬實驗學校擔任處長助理和校長助理。

(八)積極支援災區做好抗震救災工作。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發生使災區人民羣眾蒙受了慘重的生命財產損失。我校在保障好本校正常的教學工作秩序的同時,創造性地履行高校服務社會的職能,為抗震救災做出了積極貢獻。地震發生後,學校黨委組織全校師生員工迅速行動起來,通過捐款捐物、組建志願者服務隊等多種形式支援災區人民的抗震救災工作,我校支援災區重建的工作得到了社會各界普遍好評。(有關內容參見本書專題篇第四部分中的《萬眾一心抗震救災〓眾志眾志成城共建家園》一文——編者注)

【第6篇】社會服務年終工作總結

近4年來,我校按照黨中央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部署,充分利用大學優勢資源,積極參與國家和區域創新體系建設,主動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特別是在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積極有效地開展了一系列社會服務工作。學校先後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稱號,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四川省民族地區教育對口支援先進集體”稱號。

一 領導重視、統籌協調,各項計劃保障有力

學校領導高度重視社會服務和對貧困地區、民族地區的對口幫扶工作,專門成立了以副校長彭久麒為組長的定點扶貧工作領導小組,為幫扶工作順利開展提供組織保障。在此基礎上,學校又於xx年1月成立了以副校長彭久麒為組長,副校長祁曉玲、張健為副組長,相關職能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社會服務工作領導小組,並設辦事機構——社會服務工作辦公室,由校辦副主任田承春兼任辦公室主任,負責學校社會服務工作的整體規劃、歸口聯繫、日常協調和督查督辦工作。

在社會服務和對口幫扶工作的實施過程中,黨委書記高林遠、校長周介銘親自協調部署有關工作,學校校領導以身作則,帶頭奔赴對口幫扶地區和合作市縣調查研究,瞭解地方實際情況,確定對口幫扶及校地合作方案。近4年來,學校赴上述市縣開展的各項活動,均由校領導親自帶隊,確保了幫扶工作的統籌協調和紮實推進。

此外,學校還於xx年6月進一步將社會服務工作列為“四川師範大學社會服務工程”,作為我校“富民惠民。改善民生”的三項具體措施之一,並從思想上、組織上和經費上給以切實有效的保證,確保了社會服務工作各項計劃措施的有效落實。

二 八項內容紮實推進,社會服務成效顯著

(一)與多個市縣簽訂了合作及幫扶協議,建立了互利雙贏的合作關係。

從xx年開始,我校根據省委、省政府的安排,與達州市通川區建立了定點扶貧幫扶關係,隨後又按照《四川省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十年行動計劃》的有關部署,與涼山民族師範學校結成了對口幫扶關係。xx年,又響應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大支持革命老區建設工作的倡議,在省教育廳統一協調下,與巴中市通江縣建立了教育對口幫扶關係。xx年,根據《四川省委辦公廳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做好定點扶貧工作的通知》(川委廳〔xx〕24號)的安排,我校定點扶貧的單位又由通江縣調整為巴州區。近4年來,我校始終與對口幫扶的地區和學校保持密切聯繫,建立了雙方高層領導定期交流的長效機制,及時瞭解地方的實際情況,進一步明確了幫扶工作的思路。為將幫扶工作常規化、制度化,我校還於xx年3月與巴中市通江縣和涼山民族師範正式簽署了對口幫扶協議,明確將各項幫扶措施列為協議條款,保障了幫扶工作的長效性和穩定性。

在切實做好對口幫扶工作的同時,我校還積極融入地方的建設和發展,並與多個市縣簽訂了合作協議。xx年6月,與雅安市簽訂了校市合作協議,雙方約定以教育為主題,從教師學歷提升、校長和骨幹教師培訓、科研合作等七個方面進行廣泛的合作。xx年6月,與攀枝花市簽訂了校市合作協議,旨在加強產學研合作、教育與人才交流、實習與就業基地建設,促進攀枝花市和四川師範大學的共同發展。xx年7月,又與宜賓市長寧縣簽訂了校縣合作協議,在幹部和教師培訓、課題立項和課題研究、文化建設和旅遊開發等方面加強合作與聯繫。xx年,學校又與眉山市、廣安市、遂寧市、瀘縣、興文縣簽訂合作協議,在教育、科技等領域展開合作。xx年10月,我校還與藍劍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加強大學與企業的互動,發揮雙方資源優勢,促進雙方共同發展。

(二)派遣教授支教團奔赴各地開展支教活動,幫助民族地區、貧困地區和革命老區提高教師和幹部隊伍素質。

xx年至xx年,我校繼續弘揚優良傳統,堅持利用暑假時間,組織教授奔赴民族地區、貧困地區和革命老區義務開展支教活動,面向當地中國小骨幹教師、教育行政人員、黨政幹部和企業管理人員舉辦了專題講座,幫助提高教師、幹部隊伍整體素質,受到當地幹部、教師的一致好評。

xx年7月,在彭久麒副校長的帶領下,由教育學、心理學、法學方面的7位專家組成的教授支教團,在涼山民族師範學校進行了五場精彩的報告,涼山州各市縣教育局負責人、全州中國小骨幹教師共計200餘人聆聽了報告。同期,唐志成副校長帶隊的教授支教團還在雅安市石棉縣進行了教學方法和管理方面的培訓,受到了熱烈的歡迎。

xx年7月,我校組織了11名教授並聯合附屬實驗學校的9名學科骨幹教師,由黨委書記高林遠、正校級調研員唐志成、黨委副書記馬元方、副校長彭久麒等校領導帶隊奔赴通江進行支教活動,面向黨政幹部、中國小校長、中國小和幼兒園骨幹教師共計400餘人就教育管理、教育理念、課堂教學等方面開設了十多場學術講座。

xx年7月,我校教授支教團分五支隊伍在黨委書記高林遠、副校長彭久麒、嚴餘鬆等學校領導的率領下,先後到石棉縣、涼山州、阿壩州、雅安市、長寧縣等5個民族地區和邊遠地區開展了支教活動,講座專題共計16個,受到了當地羣眾和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三)傾情民族地區教師培訓,服務民族地區基礎教育。

長期以來,我校始終堅持為基礎教育服務的辦學宗旨,以促進教育均衡協調發展為己任,傾情為民族地區培養培訓師資。為推進基礎教育新課程在民族地區的實施,學校結合“四川省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十年行動計劃”和中國-聯合國undp/403項目等項目的開展,加大了對民族地區師資培訓工作的力度,舉辦了專門的骨幹培訓培訓、學科帶頭人培訓和校長培訓班。同時,採取送培下鄉、遠程教育等方式,擴大了優質培訓資源的受益人羣。

xx年,我校採取送教下鄉的方式,組織專家分赴甘孜、涼山、阿壩三州,培訓民族地區中學500多人,培訓國小校長154名。同時,我校還依託中國-聯合國undp/403項目,培訓馬邊、平武兩個民族地區縣教師。此外,我校還在在民族地區設立若干信息技術培訓點,培訓當地中國小教師。

xx年,我校配合“民族地區十年行動計劃”幫助民族地區培訓教師640人。執行世界銀行貸款/英國政府贈款“西部地區基礎教育發展”項目,培訓民族地區教師94人。同年,還在阿壩等地舉辦了教師教育方向的研究生課程進修班,共有54中國小教師參加了研修班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