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縣糧食生產年度工作總結(多篇)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12W

縣糧食生產年度工作總結(多篇)

【第1篇】縣糧食生產年度工作總結

一、基本縣情

**縣地處重慶市東部邊緣,是一個以種養業為主的農業大縣,全縣轄30個鄉鎮,386個村、居委會,4598個社,24.62萬農業户,10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88.65萬人,46.14萬個農村勞動力。全縣幅員面積4099.2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9.35萬畝(習慣面積),其中水田18.3萬畝。

二、糧食生產落實情況及效果

(一)糧食產量和麪積

2022年,全縣實現糧食總產量429552噸,比重慶市下達計劃385400噸,增加產量44200噸,增產11.5%;比2003年增產24352噸,增6.0%。全年完成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49.68萬畝,比市計劃147.90萬畝,增加1.78萬畝,增1.2%。其中小春播種面積51.08萬畝,產量95510噸;小麥15.83萬畝、23675噸,胡豌豆7.25萬畝、8554噸,洋芋28萬畝、63281噸。大春播種面積80.60萬畝,產量30292噸;水稻18.09萬畝、73021噸,玉米32.74萬畝、128623噸,紅苕22.40萬畝、102401噸,豆類5.66萬畝、3961噸,其他雜糧1.71萬畝、1286噸。晚秋播種面積20.10萬畝、24750噸,比市計劃18萬畝,增11.7%。再生稻2.10萬畝、3600噸,秋洋芋10.5萬畝、12600噸,秋紅苕5.40萬畝、7500噸,秋蕎2.10萬畝、1030噸。撂荒地5.56萬畝已全部復耕,以村為單位經兩次公示。目前正在兑現農民直補資金;

(二)技術推廣

**縣制定了扶耕助糧和狠抓糧食生產的意見。5月上旬,縣委、縣府、人大、政協領導,帶領機關幹部到朱衣鎮幫助貧困户搞“雙搶”,有力地推動了全縣“扶農促耕”活動開展。

在**龍橋鄉建立1000畝玉米高產示範片,實現單產485.9公斤,比該鄉平均產量增17.9%;在公平鎮、紅土鄉建立稻草覆蓋秋洋芋示範片2000畝,得到了市農業局檢查的充分肯定。各鄉鎮分別建立300-500畝的高產示範片,有力地推動了實用新技術的推廣。

(三)實施百萬工程

**縣按照重慶市農業局的統一安排部署,實施了“優質芸豆基地建設項目”,在3個鄉鎮實施。完成基地建設示範面積1.08萬畝,平均畝產192.5公斤,實現總產2079噸,比對照平均畝產102.8公斤,增產89.7公斤,基地良種覆蓋率達96.1%,並建立種子繁育基地28畝,為生產提供優良種子。

為了推進產業化實施進程,**縣農業局聯繫了“彭氏加工廠”、“紅土地農產品有限責任公司”、“萬勝糧食加工廠”三家龍頭企業,並建立長期聯繫機制,為企業排憂解難。龍頭企業與農户落實了訂單1.65萬畝,農產品數量4950噸,目前已收購產品3890噸,訂單兑現率已達78.6%。

(四)信息反饋

**縣按照《重慶市調度月曆》要求,按時規範上報了相關數據及資料,未出現一項未報情況。並積極主動上傳糧食生產動態,增產增收,結構調整,實用技術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推廣,產業化開發,抗災、救災及民情的民意等信息今年共上報農情統計39次、中國種植業網採用**縣農情材料2、在《**農業》上報道生產動態15。

三、增產原因分析

今年,**縣糧食呈現恢復性增長,其原因主要表現為:

(一)政策調動了農民種糧積極性。中央一號文件的出台,體現了黨和國家對農業的高度關注,特別是糧食安全問題。各級政府相繼出台了一系列鼓勵農民種糧的優惠政策和措施,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在種植面積、生產投入等方面有較大的增長。

(二)播種面積擴大。過去,部分地方片面理解結構調整,認為結構調整就是減糧擴經,沒有理解結構調整的真正內涵,縮減了糧食種植面積。通過認真宣傳結構調整的'真正含義,恢復性的擴大了糧食種植面積。特別是重慶市出台的撂荒地復耕優惠政策,僅此一項就擴大了5萬多畝面積,確保了糧食種植面積增加。

(三)糧價上揚,市場看好。從去年10月份以來,糧食價格呈上揚趨勢,使種糧效益逐步提高,增強了農民種糧的信心,使部分撂荒多年的土地種上了糧食。

(四)技術落實到位。由於各級政府對糧食生產的高度重視,各級業務主管部門、技術人員廣泛開展了技術入村到户,多次印發技術資料、科技趕嘗召開各種培訓會等種形式,將技術落實到田塊,提高了單位面積產量。

四、主要措施

(一)理清思路,明確目標

面對全縣糧食生產的實際,**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多次召集有關部門對糧食生產進行專題研究。並召開了全縣糧食生產工作專題會議,縣政府與各鄉鎮簽訂了糧食目標責任書,制發了《**縣關於抓好2022年糧食生產的意見》,提出了2022年糧食生產的工作思路、總體目標和工作重點,用以指導全縣糧食生產工作的全面實施。

基本思路:切實保護和加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提高科技水平,發揮區域優勢,優化糧食品種結構和品質結構,突出標準化生產,推進糧食產業化進程,確保全縣糧食恢復性增長,實現農民增收。

總體目標是:全縣糧食播種面積計劃達到145萬畝,總產達到42萬噸,油菜播種面積達到12萬畝,總產達到1.2萬噸,糧食總產比上年增長4%以上。

工作重點是:深挖複種潛力,穩定糧食種植面積;狠抓晚秋生產,開發利用秋冬資源;大力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提高科技水平。

(二)、深挖複種潛力,增加糧食種植面積

恢復發展糧食的難點是恢復糧食播種面積,由於退耕還林和農業結構調整,加之種糧比較效益低,糧食播種面積一度呈下滑趨勢,給恢復糧食播種面積帶來了較大難度。**縣通過撂荒地復耕,採取間套種,增加複種指數,特別是開發晚秋來擴大複種面積。一是抓住關鍵季節,指導和鼓勵農民種滿種盡撂荒地、房前屋後、田邊四腳等可利用耕地;二是實行分類指導,適度增加旱糧和雜糧的種植面積,特別是利用田坎種植玉米、高梁、大豆、雜豆等作物;三是科學間套作、優化耕種模式,增加糧食複種指數,提高土地產出率。

(三)、切實抓好晚秋生產,充分利用秋冬季資源

**縣秋季光、熱、水、土資源豐富,宜種晚秋作物較多,同時晚秋作物具有成本低、時間短、產量高、品質優、商品率高、效益好的特點,把發展晚秋生產作為當前增加糧食產量,調整種植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方面來抓,突出抓好以秋洋芋、秋紅苕、再生稻為重點的晚秋生產。

(四)、努力推廣標準化先進實用技術

要穩定糧食麪積,必須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依靠科技進步,開發秋冬資源,提高複種指數,增加產量,提高質量,節約成本,實現增效。

【第2篇】縣糧食生產年度工作總結

縣糧食局年終安全生產工作總結

一年來,在縣委、縣政府和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全系統幹職員工的共同努力,我局安全生產工作總體平穩,現將安全生產工作總結如下:

一、完善機制,建立安全生產的保障體系

為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全面落實中央、省、市、縣有關安全生產工作的各項部署,為使我局安全生產工作步入法制化、正規化軌道。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務院關於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江西省安全生產條例》等法律法規和有關文件要求,嚴格安全生產工作目標管理,防止和減少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加強安全生產領導,嚴格安全生產製度,落實安全生產措施,加強安全生產宣傳和培訓。制訂安全生產突發事故應急預案;層層簽訂安全生產責任狀;深入開展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活動實施方案;開展全行業安全生產檢查“百日行動”的實施方案;**年今冬明春火災防控工作方案,安全生產事關人民羣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事關糧食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完善各種機制,建立安全生產的保障體系。

二、加大排督查力度,將隱患控制在“萌芽”狀態

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全局貫徹落實上級黨委、政府關於做好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部署,把集中開展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作為首要任務,按照“全覆蓋、零容忍、嚴執法、重實效”的總要求。我局成立安全生產領導小組,召開基層各單位的安全生產責任人會議,發動羣眾,廣泛宣傳,迅速掀起安全生產工作高潮,充分利用宣傳欄、標語等宣傳工具,廣泛開展安全生產宣傳教育活動。通過學習宣傳着力增強企業員工的安全生產意識,進一步提高糧食行業安全生產保障水平,切實防範和堅決遏制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根據省政府辦公廳《關於集中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的通知》(贛府廳名[**]67號)要求,按照部門專項檢查要求,全年對行業管理職責範圍內14家國有糧食企業及部分省、市民營龍頭企業的用電線路、開關設備、機械設備、消防設施、危倉老倉、簡易倉房、糧棚(涼棚)、儲糧藥劑、宿舍、辦公場所、廚房、廁所等重點部位及薄弱環節共組織開展19次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發現存在安全生產隱患46處,並下達整改通知書、安全生產督辦單,建立信息台賬等。通過認真細緻、拉網式大檢查,對全縣糧食系統安全生產情況瞭解清楚,做到心中有數,針對檢查發現的問題,狠抓整改落實。一是明確整改責任主體;二是加強宣傳教育;三是明確整改時限要求。加大排查力度,確實將安全生產中存在隱患控制在“萌芽”狀態。

三、加大投入,徹底整治,消除隱患

國有糧食企業倉儲設施,附屬設施條件差,我局根據安全生產大排查查出的安全生產隱患進行了認真整治,加大投入,特別是國家糧食系統在財務緊缺情況下,全年擠出資金65餘萬元,用於危倉老倉、用電線線路、倉庫涼棚等維修改造,根據實際情況對無使用價值附屬危房採取該拆除的拆除,該維修的進行維修,進行了徹底整治,以消除隱患,使得安全生產隱患逐步減少,安全生產形勢得到明顯好轉。為實現我縣糧食行業的科學發展,為糧食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安全環境而努力奮鬥。

**年工作打算及目標

【第3篇】縣糧食生產年度工作總結

全縣糧食行業安全生產大整治工作總結

根據**縣政府辦公室(**號)文件精神,結合我縣糧食行業實際情況,我們做了具體工作部署,現將這次大整治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此次安全生產整治行動是確保全年安全生產形勢穩定的重要措施,我局成立了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局長鬍國新親自任組長,各糧所所長為這次整治工作第一責任人。

二、周密部署,措施得力。各單位制定完善了規章制度,落實了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責任,落實了安全生產管理責任,落實了技術保障責任,落實了隱患排查治理和職業防治責任,落實了預警機制責任。8月8日-8月14日各單位進行了一次安全生產自查,逐一造冊登記,並提出了整改意見,8月16日-8月18日我局組織人員對各糧管所進行全面檢查(檢查情況見附表)。

三、深入整治,嚴格執法。這次整治行動,按照“全覆蓋、零容忍、嚴執法、重實效”的要求,切實做到檢查不留死角,不留盲區,不走過場,對排查出的隱患問題列出了清單,建立了台帳,能當場解決的當場解決,不解決的,提出整改意見,並報局行政會研究決定。

四、標本兼治,構建長效。我們把這次整治行動與夏糧入庫、消防安全、舊倉維修、改建有機結合起來,固化為規章制度和標準規範,將安全生產整治貫穿於日常安全監管工作中

【第4篇】縣糧食生產年度工作總結

一、小春生產基本情況

(一)小春種植基本情況

(二)小春作物乾旱受災情況

(三)小春產量

二、主要抗旱措施

(一)切實加強抗災工作的領導。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抗旱保民生工作,成立抗旱指揮部,明確工作職責,縣四班子領導分組包鄉鎮,對全縣8個鄉鎮進行抗旱救災指導,層層簽訂了抗旱責任書,各職能部也成立相應的抗旱工作組,及時深入抗災一線,開展抗大旱、保民生、抓春耕工作。

(三)突出重點,抓好農業抗災減災工作。在抗旱工作中農業部門8個抗旱科技指導組突出抓好河流沿岸高效蔬菜、花卉苗木、豆類作物,各類小春高產創建樣板、小春良繁保種田塊等重點,通過定方案、定技術、定措施,動員基層抽水抗旱保苗,發動農户加強水肥管理,加大病蟲防治力度。

(五)以調整種植結構為重點,及早謀劃大春生產,及早抓好春備耕生產工作。按照“小春損失大春補”和“先烤煙、後水稻、再旱糧”的原則,及時調整大春作物佈局,適當縮減需水量大的水稻,擴大旱糧面積,增加間套種、擴大晚秋種種植,突出大春生產重點項目及主要科技措施。

【第5篇】縣糧食生產年度工作總結

縣糧食生產年度工作總結 糧食生產事關全局,**縣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採取了一系列鼓勵和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的政策措施,**縣糧食生產實現了恢復性增長。

一、基本縣情

**縣地處重慶市東部邊緣,是一個以種養業為主的農業大縣,全縣轄30個鄉鎮,386個村、居委會,4598個社,24.62萬農業户,10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88.65萬人,46.14萬個農村勞動力。全縣幅員面積4099.2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9.35萬畝(習慣面積),其中水田18.3萬畝。

二、糧食生產落實情況及效果

(一)糧食產量和麪積

xx年,全縣實現糧食總產量429552噸,比重慶市下達計劃385400噸,增加產量44200噸,增產11.5%;比xx年增產24352噸,增6.0%。全年完成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49.68萬畝,比市計劃147.90萬畝,增加1.78萬畝,增1.2%。其中小春播種面積51.08萬畝,產量95510噸;小麥15.83萬畝、23675噸,胡豌豆7.25萬畝、8554噸,洋芋28萬畝、63281噸。大春播種面積80.60萬畝,產量30292噸;水稻18.09萬畝、73021噸,玉米32.74萬畝、128623噸,紅苕22.40萬畝、102401噸,豆類5.66萬畝、3961噸,其他雜糧1.71萬畝、1286噸。晚秋播種面積20.10萬畝、24750噸,比市計劃18萬畝,增11.7%。再生稻2.10萬畝、3600噸,秋洋芋10.5萬畝、12600噸,秋紅苕5.40萬畝、7500噸,秋蕎2.10萬畝、1030噸。撂荒地5.56萬畝已全部復耕,以村為單位經兩次公示。目前正在兑現農民直補資金;

(二)技術推廣

**縣制定了扶耕助糧和狠抓糧食生產的意見。5月上旬,縣委、縣府、人大、政協領導,帶領機關幹部到朱衣鎮幫助貧困户搞“雙搶”,有力地推動了全縣“扶農促耕”活動開展。

在**龍橋鄉建立1000畝玉米高產示範片,實現單產485.9公斤,比該鄉平均產量增17.9%;在公平鎮、紅土鄉建立稻草覆蓋秋洋芋示範片xx畝,得到了市農業局檢查的充分肯定。各鄉鎮分別建立300-500畝的高產示範片,有力地推動了實用新技術的推廣。

(三)實施百萬工程

**縣按照重慶市農業局的統一安排部署,實施了“優質芸豆基地建設項目”,在3個鄉鎮實施。完成基地建設示範面積1.08萬畝,平均畝產192.5公斤,實現總產2079噸,比對照平均畝產102.8公斤,增產89.7公斤,基地良種覆蓋率達96.1%,並建立種子繁育基地28畝,為生產提供優良種子。

為了推進產業化實施進程,**縣農業局聯繫了“彭氏加工廠”、“紅土地農產品有限責任公司”、“萬勝糧食加工廠”三家龍頭企業,並建立長期聯繫機制,為企業排憂解難。龍頭企業與農户落實了訂單1.65萬畝,農產品數量4950噸,目前已收購產品3890噸,訂單兑現率已達78.6%。

(四)信息反饋

**縣按照《重慶市調度月曆》要求,按時規範上報了相關數據及資料,未出現一項未報情況。並積極主動上傳糧食生產動態,增產增收,結構調整,實用技術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推廣,產業化開發,抗災、救災及民情的民意等信息今年共上報農情統計39次、中國種植業網採用**縣農情材料2、在《**農業》上報道生產動態15。

三、增產原因分析

今年,**縣糧食呈現恢復性增長,其原因主要表現為:

(一)政策調動了農民種糧積極性。中央一號文件的出台,體現了黨和國家對農業的高度關注,特別是糧食安全問題。各級政府相繼出台了一系列鼓勵農民種糧的優惠政策和措施,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在種植面積、生產投入等方面有較大的增長。

(二)播種面積擴大。過去,部分地方片面理解結構調整,認為結構調整就是減糧擴經,沒有理解結構調整的真正內涵,縮減了糧食種植面積。通過認真宣傳結構調整的真正含義,恢復性的擴大了糧食種植面積。特別是重慶市出台的撂荒地復耕優惠政策,僅此一項就擴大了5萬多畝面積,確保了糧食種植面積增加。

(三)糧價上揚,市場看好。從去年10月份以來,糧食價格呈上揚趨勢,使種糧效益逐步提高,增強了農民種糧的信心,使部分撂荒多年的土地種上了糧食。

(四)技術落實到位。由於各級政府對糧食生產的高度重視,各級業務主管部門、技術人員廣泛開展了技術入村到户,多次印發技術資料、科技趕場、召開各種培訓會等種形式,將技術落實到田塊,提高了單位面積產量。

四、主要措施

(一)理清思路,明確目標

面對全縣糧食生產的實際,**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多次召集有關部門對糧食生產進行專題研究。並召開了全縣糧食生產工作專題會議,縣政府與各鄉鎮簽訂了糧食目標責任書,制發了《**縣關於抓好xx年糧食生產的意見》,提出了xx年糧食生產的工作思路、總體目標和工作重點,用以指導全縣糧食生產工作的全面實施。

基本思路:切實保護和加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提高科技水平,發揮區域優勢,優化糧食品種結構和品質結構,突出標準化生產,推進糧食產業化進程,確保全縣糧食恢復性增長,實現農民增收。

總體目標是:全縣糧食播種面積計劃達到145萬畝,總產達到42萬噸,油菜播種面積達到12萬畝,總產達到1.2萬噸,糧食總產比上年增長4%以上。

工作重點是:深挖複種潛力,穩定糧食種植面積;狠抓晚秋生產,開發利用秋冬資源;大力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提高科技水平。

(二)、深挖複種潛力,增加糧食種植面積

恢復發展糧食的難點是恢復糧食播種面積,由於退耕還林和農業結構調整,加之種糧比較效益低,糧食播種面積一度呈下滑趨勢,給恢復糧食播種面積帶來了較大難度。**縣通過撂荒地復耕,採取間套種,增加複種指數,特別是開發晚秋來擴大複種面積。一是抓住關鍵季節,指導和鼓勵農民種滿種盡撂荒地、房前屋後、田邊四腳等可利用耕地;二是實行分類指導,適度增加旱糧和雜糧的種植面積,特別是利用田坎種植玉米、高梁、大豆、雜豆等作物;三是科學間套作、優化耕種模式,增加糧食複種指數,提高土地產出率。

(三)、切實抓好晚秋生產,充分利用秋冬季資源

**縣秋季光、熱、水、土資源豐富,宜種晚秋作物較多,同時晚秋作物具有成本低、時間短、產量高、品質優、商品率高、效益好的特點,把發展晚秋生產作為當前增加糧食產量,調整種植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方面來抓,突出抓好以秋洋芋、秋紅苕、再生稻為重點的晚秋生產。

(四)、努力推廣標準化先進實用技術

要穩定糧食麪積,必須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依靠科技進步,開發秋冬資源,提高複種指數,增加產量,提高質量,節約成本,實現增效。

一是大力推廣良種。引導農户選用農業技術部門推介的農作物良種。在市農業局推介品種的基礎上,結合我縣實際情況,水稻主推了q優5號,q優2號、川香優2號、d優6

8、d優527等優質雜交良種。玉米主推登海3號、登海11號、綿單1號、海禾1號、長城990

4、成單19等品種,馬鈴薯主推鄂薯3號、脱毒米拉等品種,紅苕主推67-1

2、南薯8

8、梅營1號等品種。

二是加大標準化生產的示範推廣力度。根據全國標準化工作會議精神和市場的要求,加快建立健全糧食質量標準體系。將市裏制定的優質水稻等無公害標準栽培技術編製成普及資料,及時印發培訓到農户;重點推廣主要糧油品種的無公害標準化栽培技術,同時開展糧食品種、產地環境、生產和加工技術規範、產品質量與安全及相關檢測方法等標準、規程的推廣,使主要糧食作物產前、產中、產後的每一環節都有標準可循。

三是大力推廣水稻旱育秧、拋秧,脱毒馬鈴薯,玉米地膜覆蓋育苗,平衡施肥,病蟲草鼠綜合防治等避災增產技術。推廣水稻旱育秧技術16萬畝,拋秧2.5萬畝,地膜玉米6萬畝,脱毒馬鈴薯8萬畝,平衡施肥60萬畝,病蟲草鼠綜合防治130萬畝次。

四是大力示範推廣農田保護性耕作新技術。農田保護性耕作是集沃土工程、節水農業、生態農業和環境保護於一體,且有免耕栽培節省投入、秸稈還田培肥地力、覆蓋栽培節省用水和種植的農產品無公害的特點,是一項簡化了生產流程的農業新技術的全新綜合體,其關鍵技術是要求秸杆覆蓋,免耕種植,保持水土流失,是省工省力、降低種植生產成本,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實現節本增產的好技術。我縣按照農田保護性耕作的基本原理和各地具體情況,加快了試驗示範推廣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