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鄉鎮發展現狀調研報告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9.04K

鄉鎮發展現狀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鄉鎮經濟果林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為了進一步提升我鎮農業效益和特色經濟果林質量及發展水平,推進農業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擬2022年下半年起實施經濟果林五年行動。

一、現狀條件分析

_____鎮現有經濟果林情況表

2、配套條件。近二年通過我鎮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建設,農業基礎設施已經大有改觀,為本項目建設建設創造了一定的有利條件。

3、市場需求。一方面上海人口多,又是國際性大都市,消費市場大,近年來黃桃供不應求,加上我們旅遊鎮有着豐富的旅遊市場,地理條件屬於江、浙、滬三角地帶,高速公路、國道、航道交通發達,西鄰姚莊黃桃基地,只要聯手發展,共創品牌,整合特色經濟果林資源優勢,一定能推動農業及農業旅遊經濟的共同發展。另一方面,姚莊黃桃基地對外號稱2萬畝,據瞭解,實種面積僅4700畝,目前市場正處於發展階段,優勢明顯,但達到一萬畝左右時,預計將會飽和,發展空間不大,因此,我鎮要新發展黃桃,一般以5000畝為宜。

二、指導思想

根據黨委政府指示精神,進一步提升我鎮農業效益和以黃桃為主的經濟果林建設質量和發展水平,突出“挖潛力、建基地、抓龍頭、興果林”這一重點,利用整合現有資源,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創區域特色。通過引進建設,兼顧更新,優化結構,提高品質,培育品牌,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提高以經濟果林以黃桃為特色的農業產業發展水平,提高農民收入。實現我鎮農業和農產品特色的可持續發展。

三、行動目標

選擇團新、菖梧、新新、新義、五星村作為產業帶,同時兼顧老果林改造,鼓勵全鎮農户種植,拓展以錦繡黃桃為主的經濟果林面積,實施我鎮經濟果林五年行動。

1、新建錦繡黃桃生產基地5000畝。

2、更新拓展經濟果林面積2200畝。

3、保留經濟果林面積1800畝。

五年合計達到經濟果林面積9000畝。

四、實施步驟、運作方式和經濟測算

1、經濟果林五年計劃及經濟測算,見下表

_____鎮經濟果林五年計劃

經濟測算表

2、運作方式。本實施方案實行政府統一規劃,成立專業農民合作社,規模經營、規範運作,各建設點的投資商及農户統一加盟實施,前期發展以外來示範户示範帶動以吸引鼓勵本地農户種植為主。

五、風險分析

我鎮經濟果林發展項目,由於規模大、週期長,一旦實施,風險也不可避免,主要是自然風險、市場風險、技術風險和資金風險。

六、行動原則

必須從實際出發,突出發展以黃桃為重點,兼顧果林改造更新和拓展,一定要統一規劃,分階段設施,堅持政府引導,農民自願,科技支撐,創新機制,典型引路,整體推進。

七、保障措施

1、建立有效工作機制。成立_____鎮五年經濟果林項目領導小組,鎮農技中心作為牽頭單位,相關的各部門按照行動統一部署,明確工作職責,整合項目資源,合理推進,形成上下聯動工作機制,分解任務目標,落實各項措施,建立一套有效的項目管理班子。

3、建立資金保障機制,積極爭取市區對經濟果林建設項目的資金支持,加強協調,整合資源,加大資金投入,

的領頭羊

4、建立項目監督評估機制,明確職責,層層落實,強化五年經濟果林行動實施過程中的全程監督和檢查,對組織管理和種植農户成績突出的給予表彰獎勵,對部分優質產品優價託底收購。

【第2篇】鄉鎮畜牧產業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鎮地處**南麓,**河中游,位於***區西北部,距城區69公里,全鎮轄41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220個村民小組,5420户22478人。“xx”期間,***鎮黨委政府結合鎮域實際情況,把畜牧產業列入鎮域經濟六大支柱產業之一來抓,提出了“強村大户、典型示範”的發展戰略,這非常符合***鎮

的實際。就***鎮而言,一是畜牧業發展基礎較好,二是範圍內牧草資源豐富,三是氣候環境適宜,大力發展畜牧業,對於該鎮經濟社會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畜牧業生產發展現狀

畜牧業是***鎮的傳統產業,也是該鎮的基礎產業。多年來,***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畜牧業的發展,依託資源優勢,始終堅持“強村大户、典型示範”這一發展戰略,把發展畜牧業作為調整、優化農村產業結構,繁榮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工作重點來抓,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加強畜禽疫病防控、畜(禽)品種改良、圈舍改造、養殖科技推廣和疫病防治工作,使該鎮畜牧產業得到了穩步發展。據統計, xx年4月,全鎮畜禽存欄量達65993頭(只),其中生豬存欄8760頭,牛存欄1546頭,羊存欄2867只,家禽存欄52820只,各類養殖大户(場)59户,預計畜牧業半年產值可達1300萬元,實現畜牧業農民人均收入600餘元。畜牧產業的穩步發展,有力地推動了全鎮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發展畜牧產業的有利條件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1、畜牧產業發展的有利條件。第一,具有較好的羣眾養畜基礎。畜牧產業是***鎮的一項傳統產業,農户對從事畜牧養殖的積極性較高,據統計,全鎮5420户農户中,養殖畜禽的農户高達4563户,佔農户總數的84.2%,廣大養殖户在長期的飼養管理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畜禽養殖經驗;第二,草料資源豐富。近年來,由於國家實施退耕還林工程,加之大量勞動力外出務工,導致大片的荒山、二坡地荒蕪,為飼草的生長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根據***鎮林業部門的統計,全鎮共有宜牧草場面積30000餘畝,這為牛、羊等食草動物的養殖提供了優越的飼料資源;第三,氣候適宜。光、熱、水、土充足,立體氣候明顯,但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適宜牧草和畜禽的生長繁殖,適合生態養殖的發展。第四,政策機遇好。國家為促進畜牧產業的發展,出台了一系列的獎扶政策,加之連年來市、區黨委政府一直把畜牧養殖作為富民產業來抓,為該鎮發展畜牧業帶來了良好的機遇。

2、存在的主要問題。第一,以散養户為主,畜禽養殖集約化、標準化、規模化程度不高,導致畜禽疫病防控難度加大,環境污染嚴重,養殖經濟效益不明顯;第二,認識不足,觀念落後。廣大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偏低,仍沿襲着傳統的養豬為過年,養牛為耕田的落後小農經濟思想意識,傳統的、粗放飼養管理及經營方式沒有得到根本改變。第三,牧業結構不合理。該鎮畜牧業仍以生豬為主,豐富的草料資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羊、牛等食草動物的養殖規模沒能發展上去,經濟效益未能凸顯。第四,品牌意識不強,沒有在打響品牌方面去做文章,導致具有市場競爭優勢的畜禽及其產品也沒能走出***,贏得更大的市場。第五,缺乏龍頭加工企業,缺少專業合作組織,廣大養殖户規模小,層次低,市場開拓力差,拿不出拳頭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抗禦市場風險的能力差。第六,畜禽良種的普及化程度不高。第七,村級動物防疫員隊伍不穩定,人員老齡化,待遇報酬低,對動物疫病防控的積極性不高。

三、推進***鎮畜牧產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1、科學制訂規劃,引導全鎮畜牧產業健康有序發展。進一步優化牧業結構和合理規劃區域佈局,結合各村實際,堅持走“一村一品”的畜牧業發展路子;加大對大場大户的扶持力度,合理佈局養殖小區,引導廣大散養户退户入區,逐步淘汰養殖方式落後,集約化水平低,環境污染嚴重,經濟效益低下的散養農户;繼續堅持“強村大户、典型示範”的發展戰略,堅持走“培訓—示範—推廣”的路子,力促畜牧產業向規模化、標準化、生態化方向發展;積極探索發展“畜—肥—蔬(漁)”生態循環產業模式,提倡發展家庭適度規模養殖。

2、引導農户調整牧業產業結構,在養殖條件優越、經濟效益明顯的項目上多下功夫。***鎮屬典型淺山丘陵地區,氣候濕潤,飼草資源豐富,非常適宜牛、羊等食草動物的養殖,加之牛、羊等市場供不應求,價格一直居高不下且大有上漲的勢頭,因此,在穩定發展生豬產業的同時,突破發展山羊、牛等飼草資源豐富、經濟效益明顯的養殖項目。

3、突出區域優勢,做強唱響生態品牌。***鎮地處恆河中上游,氣候濕潤,山青水秀,全鎮***平方公里的面積,還是未被廠礦企業污染的處女地,在***鎮境內養殖的畜禽,可以説吃的是山野菜,喝的是山泉水,只要嚴把飼料關,應該可以通過國家相關部門的有機食品認證,這樣一來,不但可以贏得市場,更可以贏得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4、加大畜禽品種改良力度。可依關坪村李詩全生豬二級繁育場為軸心,積極推廣pic、約克、杜洛克等優良生豬品種;以松林村鑫森生態羊場為軸心,大力推廣佈爾山羊等優良山羊品種,力爭在“xx”末,實現全鎮畜禽良種普及率100%。

5、突出抓好養殖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工作,積極探索“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户”的新型牧業經營模式。優化投資環境,鼓勵、扶持畜禽產品深加工企業在本鎮落户,要在突出抓好養殖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工作前提下,嘗試“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户”的新型牧業經營模式,實行定單養殖,降低養殖風險,增強市場競爭力,改變一貫的農產品買方市場的慣例,從而最大限度的保護養殖户的利益。

6、切實抓好動物防疫工作,加大動物防疫工作體系建設力度。畜禽養殖,疫病風險大於市場風險,做好防疫工作是從事畜禽養殖的基礎和關鍵,因此,要在動物防疫及其體系建設工作中加大力度,鎮財政要加大經費投入,加強對基層動物防疫員的科技培訓,配備必要的防疫器械,增加防疫員工資報酬,從而調動村級動物防疫員的工作積極性,力爭動物防疫工作規範化、程序化。

【第3篇】鄉鎮基層發展現狀調研報告範文

鄉鎮基層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在全市機關幹部下基層活動中,**市規劃局有關領導緊緊圍繞解決農村實際問題,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使幹部受到教育、農民得到實惠的主題,於今年11月中旬深入我市邊遠山村——郊區平坦鎮常家山村,對山區農村的現狀、羣眾反映的難點和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視察調研,並結合實際對村裏的建設和發展進行了分析。從調查瞭解到的情況看,農民收入增長緩慢、農業資源和資產浪費嚴重是常家山村最突出的問題。

一、基本概況

常家山村位於郊區平坦鎮最北邊,與盂縣路家村鄉交界,地處偏僻,交通不便,距平坦鎮政府所在地307國道約15公里,僅有一條簡易的公路相聯。村子周圍山巒起伏,綿延疊嶂,時斷時續的蘆湖溝小溪在羣山環抱中繞着村子自北向南呈弧形流過,象鐫刻在這片貧瘠土地上的一個巨大的問號,任憑歲月的流逝發出聲聲的歎息。常家山村人少地多,居住分散。全村總面積約17平方公里,現有人口57人,分散居住在5個自然村中。其中,石家山28口人,楊坡堰5口人,常家山16口人,崔家莊3口人,周家山5口人。共有耕地733畝,果園20餘畝,大牲畜12頭,羊150餘隻。主要農作物有玉米、穀子、黍、土豆、紅薯、小麻、蘇。

二、現狀分析

(一)發展優勢

常家山村地下有豐富的煤炭、鐵礦資源,地面的河沙、石料不但豐富,而且易於開採。全村空氣清新,水質優良,生態環境宜人。所種植的無公害蔬菜和無污染農作物在左近村鎮小有名氣。5個自然村周圍羣山環繞,層巒疊嶂,巍峨莽莽,荒山、荒坡、荒溝、荒地隨處可見,共有2000餘畝宜林宜牧,自然資源豐富,潛藏着較大的發展潛力。

(二)存在問題

1、農民收入增長緩慢

由於連年乾旱,加上農作物品種單一,農業產品附加值低,產量遞減,影響和制約着農民收入的增加;全村雖有20餘畝果園(杏樹100餘株、蘋果樹1000餘株),但由於果樹品種落後和缺乏科學的管理,難以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畜牧業方面,全村僅有150餘隻山羊,品種單一,難以形成規模養殖;村裏的村辦企業硫鐵礦窯於1995年停辦後,由於人員、資金和市場的原因一直未能再次啟動。除此之外,村民沒有任何其它副業,除有限的農業收入外幾乎沒有任何收入。

2、農業資源、資產浪費嚴重

隨着村裏勞動力逐步向二、三產業轉移和人口向小城鎮集中的發展趨勢,常家山村被棄耕的農田和閒置的房屋越來越多。全村總共有耕地733畝,現在實際耕種的只要350畝;全村共有可供村民居住的房屋(窯洞)188間,現在實際有人居住的只有95間,很多房屋已閒置不用或堆放雜物。

3、人畜飲水困難

常家山5個自然村均是丘陵起伏、溝壑縱橫、十年九旱,人畜飲水困難問題有史以來就比較突出。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採煤漏水和連續的乾旱造成地下水位下降,致使該村成為全鎮嚴重缺水的村莊之一。現在各自然村雖然有流量很小的空山水供人畜食用,但到2月份後部分泉水流量減小甚至斷流,將直接影響到人畜吃水問題,而且隨着陽煤集團採煤區的逐漸推進,勢必造成地下水位的進一步下降和空山水的斷流,全村人畜吃水問題將日益突出。因為缺水造成人民的生活困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生產力的發展。

4、交通單一落後

常家山地處偏僻,地形複雜,與307國道僅有一條長達15公里的簡易的山區公路相聯。這條公路雖已拉通,但坡陡、彎多、路險,路況差、等級低,防護設施不足,交通十分不便,人員及貨物流通困難。

5、就學就醫困難

由於居住分散,各自然村均不夠條件設立國小校,有學齡兒童的家庭只好舉家外遷,在辛興等地就近上學。但住的是高價房、吃的是高價水、交的是高價學雜費,農民負擔沉重。

單一落後的交通,再加上村裏又沒有衞生所,村民就醫十分困難,只能是“小病抗一抗,大病才出山”。

6、村民素質有待提高

由於受教育少、信息閉塞、和外界接觸交流不多,村民素質普遍不高。安於現狀者多,長遠考慮者少;受小農意識支配、得過且過者眾,積極尋找出路、想辦法提高生活質量者寡。致使郊區環保局等數家單位幾年來的扶貧工作收效甚微。

7、支、村兩委工作難度較大

受交通不便、通訊不暢、居住分散等因素影響,常家山村的支、村兩委成員很難坐到一塊商討全村發展問題。加之長期以來經濟發展緩慢,集體經濟幾乎沒有,村幹部的補助長年得不到解決,整個村級組織人心渙散,台上幹部台下幹部矛盾尖鋭。村民也對支、村兩委的工作缺乏理解和支持,幾個自然村各自為政,從各自的利益出發而引發的矛盾和糾紛日益增多,既影響了全村的社會穩定,也不利於全村的經濟發展。尤其是作為小集團利益的代表,嚴重干擾了黨支部、村委會的正常工作秩序,削弱了黨支部、村委會的戰鬥堡壘作用,致使支、村兩委開展工作困難重重。

三、發展思路

基於地處偏僻、交通單一、人少地多、居住分散、人畜吃水困難、農民增收緩慢和農業資源浪費嚴重等幾方面因素分析,常家山村發展的出路有二:一是退耕還林還草,舉村外遷,重建家園;二是挖窮根,摘窮帽,因地制宜抓調產,千方百計促發展。

(一)遷村

現在的平坦鎮由原郊區平坦鎮和辛興鄉合併組建而成。2001年3月份合鄉並鎮後,鎮黨委和政府曾就常家山等幾個邊遠貧困山村的發展問題做過專題研究,提出了把常家山5個自然村遷入魏家峪村的設想。隨後,平坦鎮黨委書記趙平書帶領工作組於今年8月份到常家山進行了挨户訪問,勸説村民搬遷。但在這次機關幹部下基層調研活動中,我們通過深入農户調查走訪、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和農民推心置腹談認識等方式,瞭解到遷村工作困難重重:雖然兩個村的支部領導已就遷村一事進行了幾次協商,常家山村的部分村民也到魏家峪村實地瞭解過情況,但村民們態度普遍不積極。一是部分幹部羣眾仍存在着一些錯誤思想,認為舊村是“祖宗基業”,“風水”好,所以“寧肯咽菜吃糠,不能背井離鄉”;二是村民目前經濟尚不富裕,對舉村外遷後的住房建設、生活開支等感到力不從心;三是一少部分村民提出了許多過分的要求,如原住房有幾間政府必須賠償幾間、政府必須首先安排好村民的工作等,甚至錯誤的認為村幹部在遷村工作中有暗箱操作,背地裏裝了腰包、吃了回扣,從而給遷村工作造成了許多人為的障礙。

總之,遷村工作直接關係到一家一户的利益,涉及面廣,牽涉到許許多多具體的問題,具有相當的複雜性、艱鉅性。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堅持“三性”原則,不能操之過急。第一是科學性,要請相關部門的專家和技術人員對遷村進行科學的可行性論證;二是民主性,既要廣泛徵求有關部門對遷村的意見,又要廣泛徵求廣大幹部羣眾的意見;三是合法性,依據有關政策規定,呈報上級有關部門批准,使之具有法律效力。

(二)強村

從常家山村的經濟發展方面看,改革開放20多年來的發展變化是很大的,但是從整體上看,生產力水平不高、農業結構性矛盾突出、經濟發展緩慢,尤其是廣大農民增收困難,這些都制約着小康建設的步伐。常家山村要想走向富裕,一是必須擺脱傳統的、小規模的單一糧食生產,走向高效、高附加值的專業化經營;二是必須要擺脱自然經濟或半自然經濟,走向市場經濟。這兩個方面的缺位,成了當前常家山村經濟迅速發展和農民收入快速提高的瓶頸。常家山村要解決上述兩個瓶頸的制約,就必須以市場為導向,以增殖為中心,以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為目標,立足於本村資源優勢,按照“穩糧、興林、抓牧”的思路,優化配置各種生產要素,達到農業穩村、牧業立村、林業強村,從而實現種養加、產供銷、貿工農一體化經營。

1、調整農業結構,推廣優良品種,在提高農產品優質率上下功夫。

不再囿於小規模、粗放、依靠傳統技術的農業生產,要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在穩定糧田面積、保證糧食產量的基礎上,擴大優質高效經濟作物生產和無公害農產品生產。以優質玉米、優質小米、中藥材、無污染蔬菜、瘦肉型豬等市場緊俏、前景看好的優勢農產品為主攻方向,穩步擴大無公害精細蔬菜、中藥材的種植面積。發展某一種農產品及其規模,一定要考慮市場的因素,走“訂單農業”的路子。首先,必須進行深入的市場調查,通過市場導向指導全村農業資源的配置。其次,從本村實際出發,發展市場需求量大且能可持續發展的本地名、優、特傳統品種以及引進優良的品種和先進的栽培、加工技術。

2、大力發展林果業,在培植綠色支柱產業上下功夫。

大力開展植樹造林、種花種草,改善生態環境。同時,大力培植以林果業為主的綠色支柱產業和主導產品,按照“山頂松柏刺槐戴帽、山間經濟林帶纏腰、山腳農田葱綠環繞”的立體生態農業模式,在常家山村周圍的盧巖堖、龍天廟、擔山、望天堖等荒山和大量的宜林荒坡、荒溝、荒地上種植優質蘋果樹、杏樹、核桃樹、花椒樹、棗樹等經濟林和松樹、柏樹、槐樹、楊樹等木材林,特別是要把公路沿線建成綠色經濟長廊。假以時日,必將使常家山村成為層巒疊嶂、樹木參天、林廕庇日的“天然氧吧”,成為一幅山青水秀、林茂糧豐、農牧興旺的山水畫卷。

3、加快發展畜牧業,在提高養殖業比重上下功夫。

充分利用本村豐富的飼養資源,重點發展以山羊為主的食草牲畜。考慮到村民尚不富裕,可以嘗試引進資金、村民有償使用等辦法,發展養殖專業户,建立優質山羊基地。

4、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在進一步改善村民生產生活條件上下功夫。

沒有一個良好的基礎設施的硬件環境,不僅留不住人,更招不來人。水是農業的命脈,水是全村生存的基本條件,為解決多少年來困擾全村發展的人畜吃水問題,常家山村自籌資金6萬餘元,在龍巖堖上修起了蓄水池,並鋪設了簡易的地下自來水管網,初步解決了吃水問題。今後要進一步完善引水乾渠、深井和地下管網等水利設施,添置必要的農用機械,為實現穩定增收打下一個好的基礎。“要想富,先修路”。要想方設法改變常家山交通單一的現狀,保證物質流、資金流、信息流的暢通。另外,目前常家山村電視節目只能接收到山西電視台的節目信號,全村僅有四户村民安裝電話。要想辦法籌集資金,安裝全村衞星電視接收系統(千里眼)和程控電話(順風耳),讓農民眼明心亮,耳聽八方,打開山門看世界,及時瞭解致富信息,拓寬科技發家的思路。

四、調整農業結構、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農民要想富,得有好支部

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常家山村要發展,一是用支書,更要培養支書。選拔政治素質好、政治水平高、思想觀念新的黨員幹部勇挑重擔,從政治思想到知識全面武裝自己,當好全村建設與發展的領頭雁。二是要切實加強農村基層政權建設,提高“兩委”班子成員的綜合素質,使他們具備較強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從而緊緊圍繞抓調產、促發展這條農村工作的主線,從現在做起,帶領全村上下深入學習江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深刻理解“三個代表”的精髓,以此為契機,堅決摒棄“小進即滿、小富即安”的小農意識和消極畏難思想,儘快在全村樹立起強烈的發展意識、改革意識、開放意識。

(二)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要想改變常家山村貧窮落後的現狀,不僅要大力發展物質文明,而且要切實加強精神文明的建設,促進兩個文明協調發展。要加強對村民的社會主義民主、道德、法制教育,要從黨員幹部抓起,弘揚正氣,掃除歪風邪氣。要逐步健全和完善村裏的圖書室、文化室、小公園、遊樂室等文化場所和設施,讓先進文化成為全村的主色調,用社會主義道德行為規範村民的活動,用科學法律知識武裝村民的頭腦,用健康向上的社會主義道德和精神文化佔領農村文化陣地,引導農民羣眾自覺摒棄封建、落後、陳舊、錯誤、不健康的思想觀念,實現農民精神和思想的昇華。

(三)扶貧要扶智,脱貧靠自己

實踐證明,扶貧攻堅和機關幹部下基層開展調研是新形勢下模範實踐“三個代表”要求、密切黨與羣眾血肉聯繫的有效形式之一,值得肯定和推廣。但從常家山來説,地處邊遠,交通不便,缺智力、缺勞力、缺門路、缺技術、缺資金,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面對這樣的扶貧對象,僅僅是給點米麪給點錢或單靠面上的一般措施,難以使他們儘快脱貧致富。所以,扶貧工作一定要堅持深入下去,聯村、聯責、聯心,忠實的實踐“三個代表”。要聽民聲、察民情、解民憂,為農民出點子、想辦法、引技術、引資金,和農民一起闖市場,真正使幹部轉變作風,使農民得到實惠。

另外,常家山村脱貧不脱貧,致富不致富,關鍵還要靠村民自己去努力。全村幹部羣眾一定要抓住機遇,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增強市場經濟意識,克服“等、靠、要”和無所作為的思想,發揚艱苦奮鬥、負重攀登的創業精神,立志改變常家山的現狀,擺脱多少年來貧窮的桎梏。

【第4篇】鄉鎮基層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鄉鎮基層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在全市機關幹部下基層活動中,**市規劃局有關領導緊緊圍繞解決農村實際問題,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使幹部受到教育、農民得到實惠的主題,於今年11月中旬深入我市邊遠山村——郊區平坦鎮常家山村,對山區農村的現狀、羣眾反映的難點和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視察調研,並結合實際對村裏的建設和發展進行了分析。從調查瞭解到的情況看,農民收入增長緩慢、農業資源和資產浪費嚴重是常家山村最突出的問題。

一、基本概況

常家山村位於郊區平坦鎮最北邊,與盂縣路家村鄉交界,地處偏僻,交通不便,距平坦鎮政府所在地307國道約15公里,僅有一條簡易的公路相聯。村子周圍山巒起伏,綿延疊嶂,時斷時續的蘆湖溝小溪在羣山環抱中繞着村子自北向南呈弧形流過,象鐫刻在這片貧瘠土地上的一個巨大的問號,任憑歲月的流逝發出聲聲的歎息。常家山村人少地多,居住分散。全村總面積約17平方公里,現有人口57人,分散居住在5個自然村中。其中,石家山28口人,楊坡堰5口人,常家山16口人,崔家莊3口人,周家山5口人。共有耕地733畝,果園20餘畝,大牲畜12頭,羊150餘隻。主要農作物有玉米、穀子、黍、土豆、紅薯、小麻、蘇。

二、現狀分析

(一)發展優勢

常家山村地下有豐富的煤炭、鐵礦資源,地面的河沙、石料不但豐富,而且易於開採。全村空氣清新,水質優良,生態環境宜人。所種植的無公害蔬菜和無污染農作物在左近村鎮小有名氣。5個自然村周圍羣山環繞,層巒疊嶂,巍峨莽莽,荒山、荒坡、荒溝、荒地隨處可見,共有2000餘畝宜林宜牧,自然資源豐富,潛藏着較大的發展潛力。

(二)存在問題

1、農民收入增長緩慢

由於連年乾旱,加上農作物品種單一,農業產品附加值低,產量遞減,影響和制約着農民收入的增加;全村雖有20餘畝果園(杏樹100餘株、蘋果樹1000餘株),但由於果樹品種落後和缺乏科學的管理,難以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畜牧業方面,全村僅有150餘隻山羊,品種單一,難以形成規模養殖;村裏的村辦企業硫鐵礦窯於1995年停辦後,由於人員、資金和市場的原因一直未能再次啟動。除此之外,村民沒有任何其它副業,除有限的農業收入外幾乎沒有任何收入。

2、農業資源、資產浪費嚴重

隨着村裏勞動力逐步向二、三產業轉移和人口向小城鎮集中的發展趨勢,常家山村被棄耕的農田和閒置的房屋越來越多。全村總共有耕地733畝,現在實際耕種的只要350畝;全村共有可供村民居住的房屋(窯洞)188間,現在實際有人居住的只有95間,很多房屋已閒置不用或堆放雜物。

3、人畜飲水困難

常家山5個自然村均是丘陵起伏、溝壑縱橫、十年九旱,人畜飲水困難問題有史以來就比較突出。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採煤漏水和連續的乾旱造成地下水位下降,致使該村成為全鎮嚴重缺水的村莊之一。現在各自然村雖然有流量很小的空山水供人畜食用,但到2月份後部分泉水流量減小甚至斷流,將直接影響到人畜吃水問題,而且隨着陽煤集團採煤區的逐漸推進,勢必造成地下水位的進一步下降和空山水的斷流,全村人畜吃水問題將日益突出。因為缺水造成人民的生活困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生產力的發展。

4、交通單一落後

常家山地處偏僻,地形複雜,與307國道僅有一條長達15公里的簡易的山區公路相聯。這條公路雖已拉通,但坡陡、彎多、路險,路況差、等級低,防護設施不足,交通十分不便,人員及貨物流通困難。

5、就學就醫困難

由於居住分散,各自然村均不夠條件設立國小校,有學齡兒童的家庭只好舉家外遷,在辛興等地就近上學。但住的是高價房、吃的是高價水、交的是高價學雜費,農民負擔沉重。

單一落後的交通,再加上村裏又沒有衞生所,村民就醫十分困難,只能是“小病抗一抗,大病才出山”。

6、村民素質有待提高

由於受教育少、信息閉塞、和外界接觸交流不多,村民素質普遍不高。安於現狀者多,長遠考慮者少;受小農意識支配、得過且過者眾,積極尋找出路、想辦法提高生活質量者寡。致使郊區環保局等數家單位幾年來的扶貧工作收效甚微。

7、支、村兩委工作難度較大

受交通不便、通訊不暢、居住分散等因素影響,常家山村的支、村兩委成員很難坐到一塊商討全村發展問題。加之長期以來經濟發展緩慢,集體經濟幾乎沒有,村幹部的補助長年得不到解決,整個村級組織人心渙散,台上幹部台下幹部矛盾尖鋭。村民也對支、村兩委的工作缺乏理解和支持,幾個自然村各自為政,從各自的利益出發而引發的矛盾和糾紛日益增多,既影響了全村的社會穩定,也不利於全村的經濟發展。尤其是作為小集團利益的代表,嚴重干擾了黨支部、村委會的正常工作秩序,削弱了黨支部、村委會的戰鬥堡壘作用,致使支、村兩委開展工作困難重重。

三、發展思路

基於地處偏僻、交通單一、人少地多、居住分散、人畜吃水困難、農民增收緩慢和農業資源浪費嚴重等幾方面因素分析,常家山村發展的出路有二:一是退耕還林還草,舉村外遷,重建家園;二是挖窮根,摘窮帽,因地制宜抓調產,千方百計促發展。

(一)遷村

現在的平坦鎮由原郊區平坦鎮和辛興鄉合併組建而成。2001年3月份合鄉並鎮後,鎮黨委和政府曾就常家山等幾個邊遠貧困山村的發展問題做過專題研究,提出了把常家山5個自然村遷入魏家峪村的設想。隨後,平坦鎮黨委書記趙平書帶領工作組於今年8月份到常家山進行了挨户訪問,勸説村民搬遷。但在這次機關幹部下基層調研活動中,我們通過深入農户調查走訪、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和農民推心置腹談認識等方式,瞭解到遷村工作困難重重:雖然兩個村的支部領導已就遷村一事進行了幾次協商,常家山村的部分村民也到魏家峪村實地瞭解過情況,但村民們態度普遍不積極。一是部分幹部羣眾仍存在着一些錯誤思想,認為舊村是“祖宗基業”,“風水”好,所以“寧肯咽菜吃糠,不能背井離鄉”;二是村民目前經濟尚不富裕,對舉村外遷後的住房建設、生活開支等感到力不從心;三是一少部分村民提出了許多過分的要求,如原住房有幾間政府必須賠償幾間、政府必須首先安排好村民的工作等,甚至錯誤的認為村幹部在遷村工作中有暗箱操作,背地裏裝了腰包、吃了回扣,從而給遷村工作造成了許多人為的障礙。

總之,遷村工作直接關係到一家一户的利益,涉及面廣,牽涉到許許多多具體的問題,具有相當的複雜性、艱鉅性。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堅持“三性”原則,不能操之過急。第一是科學性,要請相關部門的專家和技術人員對遷村進行科學的可行性論證;二是民主性,既要廣泛徵求有關部門對遷村的意見,又要廣泛徵求廣大幹部羣眾的意見;三是合法性,依據有關政策規定,呈報上級有關部門批准,使之具有法律效力。

(二)強村

從常家山村的經濟發展方面看,改革開放20多年來的發展變化是很大的,但是從整體上看,生產力水平不高、農業結構性矛盾突出、經濟發展緩慢,尤其是廣大農民增收困難,這些都制約着小康建設的步伐。常家山村要想走向富裕,一是必須擺脱傳統的、小規模的單一糧食生產,走向高效、高附加值的專業化經營;二是必須要擺脱自然經濟或半自然經濟,走向市場經濟。這兩個方面的缺位,成了當前常家山村經濟迅速發展和農民收入快速提高的瓶頸。常家山村要解決上述兩個瓶頸的制約,就必須以市場為導向,以增殖為中心,以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為目標,立足於本村資源優勢,按照“穩糧、興林、抓牧”的思路,優化配置各種生產要素,達到農業穩村、牧業立村、林業強村,從而實現種養加、產供銷、貿工農一體化經營。

1、調整農業結構,推廣優良品種,在提高農產品優質率上下功夫。

不再囿於小規模、粗放、依靠傳統技術的農業生產,要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在穩定糧田面積、保證糧食產量的基礎上,擴大優質高效經濟作物生產和無公害農產品生產。以優質玉米、優質小米、中藥材、無污染蔬菜、瘦肉型豬等市場緊俏、前景看好的優勢農產品為主攻方向,穩步擴大無公害精細蔬菜、中藥材的種植面積。發展某一種農產品及其規模,一定要考慮市場的因素,走“訂單農業”的路子。首先,必須進行深入的市場調查,通過市場導向指導全村農業資源的配置。其次,從本村實際出發,發展市場需求量大且能可持續發展的本地名、優、特傳統品種以及引進優良的品種和先進的栽培、加工技術。

2、大力發展林果業,在培植綠色支柱產業上下功夫。

大力開展植樹造林、種花種草,改善生態環境。同時,大力培植以林果業為主的綠色支柱產業和主導產品,按照“山頂松柏刺槐戴帽、山間經濟林帶纏腰、山腳農田葱綠環繞”的立體生態農業模式,在常家山村周圍的盧巖堖、龍天廟、擔山、望天堖等荒山和大量的宜林荒坡、荒溝、荒地上種植優質蘋果樹、杏樹、核桃樹、花椒樹、棗樹等經濟林和松樹、柏樹、槐樹、楊樹等木材林,特別是要把公路沿線建成綠色經濟長廊。假以時日,必將使常家山村成為層巒疊嶂、樹木參天、林廕庇日的“天然氧吧”,成為一幅山青水秀、林茂糧豐、農牧興旺的山水畫卷。

3、加快發展畜牧業,在提高養殖業比重上下功夫。

充分利用本村豐富的飼養資源,重點發展以山羊為主的食草牲畜。考慮到村民尚不富裕,可以嘗試引進資金、村民有償使用等辦法,發展養殖專業户,建立優質山羊基地。

4、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在進一步改善村民生產生活條件上下功夫。

沒有一個良好的基礎設施的硬件環境,不僅留不住人,更招不來人。水是農業的命脈,水是全村生存的基本條件,為解決多少年來困擾全村發展的人畜吃水問題,常家山村自籌資金6萬餘元,在龍巖堖上修起了蓄水池,並鋪設了簡易的地下自來水管網,初步解決了吃水問題。今後要進一步完善引水乾渠、深井和地下管網等水利設施,添置必要的農用機械,為實現穩定增收打下一個好的基礎。“要想富,先修路”。要想方設法改變常家山交通單一的現狀,保證物質流、資金流、信息流的暢通。另外,目前常家山村電視節目只能接收到山西電視台的節目信號,全村僅有四户村民安裝電話。要想辦法籌集資金,安裝全村衞星電視接收系統(千里眼)和程控電話(順風耳),讓農民眼明心亮,耳聽八方,打開山門看世界,及時瞭解致富信息,拓寬科技發家的思路。

四、調整農業結構、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農民要想富,得有好支部

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常家山村要發展,一是用支書,更要培養支書。選拔政治素質好、政治水平高、思想觀念新的黨員幹部勇挑重擔,從政治思想到知識全面武裝自己,當好全村建設與發展的領頭雁。二是要切實加強農村基層政權建設,提高“兩委”班子成員的綜合素質,使他們具備較強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從而緊緊圍繞抓調產、促發展這條農村工作的主線,從現在做起,帶領全村上下深入學習江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深刻理解“三個代表”的精髓,以此為契機,堅決摒棄“小進即滿、小富即安”的小農意識和消極畏難思想,儘快在全村樹立起強烈的發展意識、改革意識、開放意識。

(二)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要想改變常家山村貧窮落後的現狀,不僅要大力發展物質文明,而且要切實加強精神文明的建設,促進兩個文明協調發展。要加強對村民的社會主義民主、道德、法制教育,要從黨員幹部抓起,弘揚正氣,掃除歪風邪氣。要逐步健全和完善村裏的圖書室、文化室、小公園、遊樂室等文化場所和設施,讓先進文化成為全村的主色調,用社會主義道德行為規範村民的活動,用科學法律知識武裝村民的頭腦,用健康向上的社會主義道德和精神文化佔領農村文化陣地,引導農民羣眾自覺摒棄封建、落後、陳舊、錯誤、不健康的思想觀念,實現農民精神和思想的昇華。

(三)扶貧要扶智,脱貧靠自己

實踐證明,扶貧攻堅和機關幹部下基層開展調研是新形勢下模範實踐“三個代表”要求、密切黨與羣眾血肉聯繫的有效形式之一,值得肯定和推廣。但從常家山來説,地處邊遠,交通不便,缺智力、缺勞力、缺門路、缺技術、缺資金,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面對這樣的扶貧對象,僅僅是給點米麪給點錢或單靠面上的一般措施,難以使他們儘快脱貧致富。所以,扶貧工作一定要堅持深入下去,聯村、聯責、聯心,忠實的實踐“三個代表”。要聽民聲、察民情、解民憂,為農民出點子、想辦法、引技術、引資金,和農民一起闖市場,真正使幹部轉變作風,使農民得到實惠。

另外,常家山村脱貧不脱貧,致富不致富,關鍵還要靠村民自己去努力。全村幹部羣眾一定要抓住機遇,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增強市場經濟意識,克服“等、靠、要”和無所作為的思想,發揚艱苦奮鬥、負重攀登的創業精神,立志改變常家山的現狀,擺脱多少年來貧窮的桎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