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淺談信息化建設在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作用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6.4K

淺談信息化建設在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作用

淺談信息化建設在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作用

地質災害工作攸關人民羣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隨着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新時期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應急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縱觀古今,人類能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及時抗災救險無不得益於有效的信息供給,在科技迅猛發展的當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與信息技術的聯繫也越來越緊密,信息化建設已使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管理與調度變的更加科學高效。

一、當前地質災害防治面臨的形勢

地質災害具有隱蔽性、突發性和破壞性,預報預警難度大,防範難度大,社會影響大。

當前我國的防災工作仍然面臨嚴峻形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我國特定的地質環境條件決定了地質災害呈長期高發態勢, 我國地形地貌起伏變化大,地質構造複雜,具有極易發生地質災害的環境基礎。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的頻率、強度和區域分佈變得更加複雜, 各地出現暴雨的不確定性因素加大, 局地突發性強降水和颱風等極端氣候事件增多, 地震趨於活躍, 強降雨過程和地震引發地質災害發生的概率加大;二是山地丘陵區經濟社會發展迅速,各類工程活動的大量開展也進一步的對地質環境產生影響,使的地質災害呈不斷上升趨勢。隨着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如劈山修路、切坡建房、造庫蓄水等人為活動對地質環境的影響劇烈;而由於過量開採地下水和油氣造成的水資源供需緊張,地面沉降和地裂縫災害仍將呈上升趨勢;同時全國各地採礦挖掘形成了許多地質災害隱患, 採礦活動引發的地面塌陷、地裂縫災害、人員傷亡也在礦區和礦業城市時有發生。三是我國地質災害點多面廣, 防治任務十分繁重。

二、地質災害防治的意義

地質災害防治是指對由於自然作用或人為因素誘發的對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造成危害的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地面沉降等地質現象, 通過有效的地質工程手段, 改變這些地質災害產生的過程, 以達到減輕或防止災害發生的目的。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堅持實行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的方針,按照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全面規劃、綜合治理的原則進行。加強地質災害的防治與管理,避免和減少地質災害給人民生命和財產造成的損失, 對維護社會穩定, 保障生態環境、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是地質災害防治可以減輕對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制約; 二是地質災害防治可減輕對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制約;三是地質災害防治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

三、信息化建設在地質災害防治中的作用

災害防治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複雜的工作,不能是單單做好基礎防範工作就好,在信息傳播方面也更為重要。信息化不能僅僅是地質環境工作附屬的技術手段,要使災害防治工作做到及時、有效,有一點是不可否認的,那就是必須以信息化為支撐點,創造新的工作流程和新的應用服務。

現代信息化的迅速發展,從根本上觸動災害防治領域的現有工作,從地質調查的野外數據採集、地質災害監測,到海量異構數據的快速傳輸、綜合管理、最終實現綜合評價和提供多目標的應用服務,在自然災害發生時能起到關鍵作用,最大程度地保證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2019年6月17日,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發生6.0級地震,造成了13人死亡,200餘人受傷。但在當地地震預警系統成功預警本次地震,提前10秒向宜賓市預警,提前31秒向距震中124千米的貴州省畢節市預警,提前61秒向成都市預警。身在震區的羣眾,能在電視、手機上看到彈出的預警提示,或警報聲和避震提示。提前這10秒、幾十秒意味着什麼呢?已有的研究表明,如果能在地震發生前3秒發出預警,傷亡人數可減少14%;提前10秒,將減少39%;提前30秒,將減少63%,同時各類重要工程,如化工、高鐵、地鐵等,也可能通過系統緊急處置減少經濟損失和次生災害。

可見,信息化的實施對於災害防治工作意義重大,是一項艱鉅而又必須實施的方針,只有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的原則,逐步建立實用可靠的信息系統,才能因地制宜地開展有效的災害防治工作,避免和減少地質災害帶來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