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縣新農村調研報告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36W

縣新農村調研報告多篇

縣新農村調研報告篇1

調查時間:xxxx年x月x日 調查地點:xx鎮 調查對象(印章):

調查目的: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是建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只有發展縣 域經濟,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才能使廣大農民羣眾走上富裕之路,建立社會主義新農村才能成為現實。

為了瞭解掌握新時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我鎮於近日就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此次調研的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和取得成效

xx鎮轄7個行政村,農業人口xxxxx多人,農村勞動力x.x萬人。改革開放以後,尤其是近年來,隨着國家和省、市、區政府對於“三農”問題的日益重視和農業投入力度的不斷加大,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相繼出台和貫徹落實,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發展加快,農村經濟與各項社會事業正在朝着全面協調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一)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民收入逐步提高 深入落實中央x號文件精神,積極探索農民增收良策,農業農村經濟實現較快發展。xxxx年全鎮gdp總量xx億元,增長x%,其中農業總產值實現x. xx億元,增長xx%。全鎮糧豆薯總產x. x萬噸,糧食單產xxx公斤。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達x. x萬畝,佔耕地面積的xx%。日光温室發展到xx51棟,面積x. xx萬平方米,普通蔬菜大棚xxxx個,面積xx. x萬平方

米,年產蔬菜x. xx萬噸以上。畜牧產值實現x. xx億元,比上年增長xx%。xxxx年向縣內外輸出勞動力xxxx人(次),創收xxxx萬元,農民人均增收xxxx元。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xxxx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xxxx元,比上年增長x%;農民人均收入達xxxx元,比上年增長xx%。實行村財鎮管,嚴格履行財務審批手續,農村經濟管理水平加強,xxxx年化解債務xxx萬元,沒有發生新的債務,農民政策性負擔為零。

(二)基礎設施逐步改善,生活環境不斷優化 在政策和省、市、縣政府的大力支持,積極爭取政策和項目,組織實施了林業生態建設、農網改造、人畜飲水改造、鎮村道路建設、鎮村環境整治等一批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農村基礎條件進一步改善。全鎮村屯公路xx公里,實現了村屯道路暢通;農村計生、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穩步推進;生態保護、農電網改造等公共服務事業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明顯進步。科教文衞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迅速,建立了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機制、醫療救治和疾病預防控制機制。移動電話、計算機開始進入農户家庭,擴大了農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農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村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斷得到新的提高,農民自編自演開展文體活動,縣鎮組織的科技、文藝下鄉活動,豐富了羣眾的業餘文化生活。

(三)科技教育加快發展,農民素質不斷提高 隨着農村經濟的穩步發展和農民收入的不斷提高,逐年加大了對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國小校舍、農業信息網絡、電化教育設施建設發展較快。目前,全鎮共有x所中學、xx所國小,實現了區級標準化學校。不斷加大對農民科?

培訓力度,組織實施了跨世紀青年農民培訓、科技入户、陽光工程等科教工程,每年培訓農民達x萬人次以上,培養一大批農村科技能人。廣大農民積極學用新型科技,農用新科技在農村得到廣泛普及。

(四)民主法制不斷健全,基層組織進一步加強 在國家加強民主法制建設的大環境下,廣大幹部羣眾法律意識法制觀念普遍增強,以憲法為核心,農業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為重點的與農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廣泛普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xxxx年在全鎮x個村實行了村幹部直選制度,全面推進了村黨支部“兩推一選”,一批懂科技、會經營、善管理、講奉獻、有知識的農村能人、致富能手進入“兩委”班子,村黨支部書記與村委會主任實現“一肩挑”,兩委成員交叉任職,農村幹部隊伍整體素質有了較大的提高。在全鎮“兩委” xx名幹部平均年齡為xx. x歲,大專以上文化x名,高中、中專xx名,全面建立和推行了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機制。先後出台了《xx鎮村務公開、民主管理規範化建設標準》,在指導全鎮村務公開活動中,實行“五統一”(統一內容、形式、程序、時間、建檔),做到“三為主”(村務公開以村“兩委”、監督小組、鎮農經中心為主),突出“一個重點”(以財務公開為重點),把羣眾關心的事情全部公開,村中重大問題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徵詢意見,將財務公開延伸到村民小組,使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規範化、制度化的軌道。

綜上所述,可見我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大多數村與過去相比有了很大變化,但是與"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還有很大差

距,制約農村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發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任重道遠。

二、主要困難和突出問題

(一)農業生產力水平低下 我鎮的農業總體上還是粗放生產,加工能力低,產業化經營尚處在初級發展階段。在農作物種植和畜產品養殖過程中,更多地追求數量的增長,不注重質量的提高,更忽視了品牌效應,盲目效仿和低水平發展,且多以零散種養為主,尚未形成規模效應和集約效應。與此同時,農產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級生產、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因而農產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競爭力較弱。此外,農户與加工或營銷企業沒有結成真正的利益共同體,合同不規範,訂單屢約率較低。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功能作用有待增強。我鎮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規模小,功能單一、結構分散,輻射力不強,推廣型、農產品加工型和綜合服務型專業組織協會制度不健全,內部管理不規範,政府協調成立的多,農民自發組建的少,多數會員不繳納會費,財政專項資金扶持助推力弱化。協會活動開展不正常,帶動力不強。雖然國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一些相應的扶持政策,但其性能、地位和作用以及與其他經濟組織、與地方政府的關係等問題沒有明確的界定。

(二)農村投入嚴重不足 免徵農業税後,我鎮農村的基礎財力巨減,財政“缺口”大,加之各村歷史上形成的債務都很大。省、市、縣下撥的轉移支付無法維持鎮、村組織機構運轉所需財力。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業生產條件改善投入嚴重不足。調查顯示,由於受農村基礎設施投入不足瓶頸制約,部分行政村的農田水利建設和土地治理根本無法開展,導致農業抗風險能力薄弱。

(三)農村勞動

力素質偏低 當前,絕大多數農民的素質不容樂觀。突出表現在:農民思想還比較保守,傳統的小農意識根深蒂固,生產、生活和行為方式都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要求差距甚遠。在思想素質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幹大事創大業的開拓進取精神;同時缺乏誠信意識,在產業化經營中常有違約等不守誠信行為出現。在文化素質方面,農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xxxx年農村勞動力中,國小及以下文化程度佔xx%,國中文化程度佔xx%,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僅佔xx%。由於農民科技知識低下,對新事物、新技術缺乏認識,從而阻礙了接受新事物、學習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養方面,具有一技之長的人還比較少,導致種地只能粗放經營不能集約經營,打工則只能賣苦力打粗放工,嚴重地制約了農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質方面,贍養父母、尊老愛幼等傳統美德有滑坡趨勢,關心集體、熱心公益等集體主義觀念正在逐步淡化,賭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會風氣有抬頭的趨勢。

(四)農村社會事業建設滯後 我鎮農村總體上的醫療衞生、科技、文化、教育、社會保障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水平普遍較低。農村醫療條件差,醫療水平低,農民生一場大病往往意味返貧。同時農村醫務人員水平低,醫療衞生狀況令人擔憂。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礎差、人才缺、資金少、設施差的狀況未從根本上改變。絕大多數的村已沒有文化活動室和相應圖書,缺乏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和體育活動,縣鎮沒有穩定的公共財政,對社會保障的投入嚴重不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制度尚未開展,農村弱勢羣體保障體系薄弱。

縣新農村調研報告篇2

一、村情簡介

(一)基本情況

高梁店鄉位於xx區的西北部,北隔淮河與王崗鄉相望,南鄰湖北省小林鎮,東接平昌關鎮,西以大坡頭為界與南陽xx縣相鄰,是一個典型的山區邱嶺鄉。高梁店鄉政府就座落在高梁店村的中心位置,高梁店村耕地面積1108畝,有10個村民組,464户,人口1659人,其中黨員22人。整個村的分佈大致以高梁店街為中心南北呈稜形。由於鄰街,全村人多地少,個體經商户較多,經濟發展相對較快。

(二)行政村班子情況

高梁店村村支兩委共有村幹部6名,有村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兩名正職,一名村支部副書記,兩名村委會委員,一名計生專幹。村支兩委班子健全,工作團結,在羣眾中樹立了較高的威信。

(三)新農村建設與基層工作情況

1、基礎設施逐步改善,生活環境不斷優化。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村道路改造全面完成;臨街的街北組、街西組、街東組、教堂灣組,道路兩邊均裝置了路燈,每晚定時開啟與關閉;每户門前空地種植了廣玉蘭等綠化樹種;新街與東街改造水衝式公廁兩座和垃圾集中處理池兩個,基本實現了硬化、亮化、綠化、淨化的“四化”要求,給廣大村民營造了一個良好的人居生活環境。

2、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民收入逐步提高。由於高梁店村位於高梁店鄉的中心地帶,全村經濟發展相對較快,羣眾生活相對富裕,外出務工人員相對較少。村內蔬菜種植專業户近年發展較快,淡水立體養殖處於發展起步階段,但尚未形成規模;農副業經濟發展處於初始階段,無工廠和大型加工業,現有的一個大米加工廠,還處於粗獷加工階段;全村有不少種植香菇和黑木耳的農户,但形成規模的只有兩家,黑木耳種植的發展前景較為可觀,給不少村民帶來了可觀的收益。

3、農民素質不斷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增強。在各項惠民惠農政策的引導下,xx年春季的首次新農合之際,全村就有近1000人蔘加新農合,參合人數佔全村總人口的2/3,切實解決了農民就醫難的問題,日前,xx年新農合費用徵收工作已緊鑼密鼓地進行,之前因外出未參加新農合的村民,趁返鄉秋收之際,也正積極加入新農合的隊伍。另外,在7月份開展的水稻保險工作中,全村投保面積達931畝,投保率達85%,最終因病蟲害等造成損失的農户,都按當初合同約定,獲得了賠償金,進一步增強了農民種糧的信心。

4、計劃生育工作穩步推進。我村總人口1659人,其中已婚育齡婦女349人,長期外出已婚育齡婦女146人。隨着農民素質的不斷提高,村民們生兒養老、傳宗接代的思想觀念有所淡化,在家的已婚育齡婦女都能按單月康檢的要求,準時參加孕檢,外出人員也能按時將孕檢證明寄回。但是仍需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政策的宣傳,採取懲罰與獎勵相結合的有效機制,避免反彈現象的發生。

5、以人為本,弱勢羣體倍受關注。我村五保、低保、優撫對象,總計68人,在村委會的幫助下,全部納入社會救助的範圍。基本生活保障基金,按季度足額發放到困難人員手中,使他們的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近日,將有棉衣、棉被等過冬物資,發放到位。

二、關於高梁店村建設、發展的幾點想法

(一)發展蔬菜種植。高梁店鄉地處偏僻,從周邊瞭解到,高梁店集鎮的蔬菜價格比周邊的鄉鎮都要高,平均高出20%左右。相鄰的平昌關鎮和吳家店鎮,常年均有在高梁店賣菜的菜農。高梁店村地理位置優越,可鼓勵農户就近承包土地,以反季節大棚蔬菜為主,大力發展蔬菜種植業。政府相關部門有必要可成立蔬菜協會,聘用一定數量的蔬菜種植的專業技術人員,定期對菜農進行一些專業知識講座和技術指導,為菜農提供切實的幫助與支持。這樣以來,一方面既可以降低運輸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促進村民發展經濟,提高人們的購買力,豐富了鄉鎮居民的菜籃子,增加了村民羣眾發家致富的道路。

(二)利用地理優勢,發展觀光休閒旅遊業。高梁店生態環境良好,環境優美,具有森林公園的風光。高梁店村位於全鄉的中心地帶,交通便利,可發展觀光休閒旅遊業、垂釣塘、農家飯、地鍋鏌、土雞湯等,均有良好的發展潛力。陳家小灣的陳精選,近年的觀光垂釣塘開發的就比較有新意,如果他再把房後的幾畝桃園管理起來,把垂釣與賞桃、摘桃、償桃結合起來,相信會帶來更好的經濟效益。

(三)因地制宜,發展淡水養殖業。高梁店村地處淺山丘陵區,池塘多,淡水資源豐富,而且由於無生產型企業污染,水質良好,適宜淡水養殖,比如龍蝦、魚類等,一年四季的市場價格都較為可觀,如能形成一定規模,就可以解決一部分外出務工的青壯年勞動力的就業問題。且高梁店村交通順暢,通訊便捷,除滿足本地餐飲業需求外,可以準確掌握市場行情,及時把水產品運往城區,讓更多的人品嚐到我們的綠色水產品,也讓農民的口袋進一步鼓起來。目前,小陳灣﹑街北隊均有空閒的水塘,有待開發。

(四)開發房地產業。在政府的各項惠農政策的扶持下,現在農村經濟發展了,農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農村居民進街、街上居

民進城已經成了一種時尚,給發展高梁店村內經濟也提供了大好時機。高梁店村可依此協同政府進行土地開發,拉大鄉鎮框架。結合新農村建設的要求,由政府牽頭,鄉、村、組三方結合,進行科學規劃,統一開發,統一施工,利用好土地開發這把雙刃劍,進行統一規劃、統一管理,避免組、户各佔山頭,各自為政,形成街不街、巷不巷的混亂局面,打造良好的新農村形象。

(五)成立文化大院,豐富村民業餘生活。在物質生活相對充裕的今天,人們開始注重對精神生活的追求。在財力允許的情況下,可以成立一個文化大院,配備一些簡單的健身設施,村民們茶餘飯後聚在一起聊聊天、健健身,這樣以來,既加強了村民間的溝通,減少鄰里之間的摩擦,也可以大大減少打牌、賭博人員的數量,進一步淨化社會風氣。

這是我到村任職以來,通過與村幹部的交流,對村民的走訪,及自己日常工作時的所聞所見,所掌握的一些情況,可能不全面,還有更深層次的情況有待探索。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立足全村經濟發展全局,進一步深入羣眾當中,從廣大村民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急羣眾之所急,想羣眾之所想,辦羣眾之所需,為建設和諧、進步、發展的高梁奉獻自己的青春。

縣新農村調研報告篇3

新農村建設是農村第二次飛躍式發展的基礎和關鍵。新農村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統籌城鄉經濟與社會發展,推進農村全面小康。農業的弱質性,人口的眾多性,農村地域的廣闊性是中國"三農"問題的根本特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新農村建設關鍵在農村和諧,難點在農民增收。近年來在市委、政府及上級各部門的關心和支持下,作為典型鄉區鄉鎮,農村經濟在糧煙支柱的推動下,基本實現了長足、快速、穩步發展,農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但經調查表明,制約全鎮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以及影響農村穩定和持續繁榮的因素依然很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還有許多新的問題和情況亟待解決,新農村建設任重而道遠。

一、農民羣眾對新農村建設的期望和要求

1、迫切希望有新的支柱產業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更有效地解決“三農”問題。xx鎮作為農業鄉鎮,目前農民的經濟收入來源主要是靠烤煙和糧食,但調查表明,不少煙農從成本、風險等來考慮,其實不太情願栽煙或只種點玉米,因為不少農民表示:一株煙從每11月就得開始操勞,要用近10個月的時間才能變成經濟收入,除了生產成本和勞務成本外,其實所得到的利潤實在少得可憐,但除了烤煙和核桃外,又一時無法找到更好的產業來發展。為此,不少農民都懷着一種“不得已而為之”想法來抓這一棵煙,其實都迫切希望各級政府能夠多發展一些適合農村發展的新產業來推動經濟發展,通過更多新產業的發展,以此來促進新經濟組織組建,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村抵禦市場風險能力,促進新技術、新品種的推廣。

2、希望進一步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業綜合效益。(1) 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是實現農業兩個根本性轉變的有效途徑,是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希望各級在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方面有更多扶持政策,以推動農村結構調整既要有量的擴張 ,更要抓質的提高。(2)希望加快對農業龍頭企業培育發展。龍頭企業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的重要載體。希望各級部門能夠出台更多的扶持政策,集中人力、財力,對有一定規模且科技含量高、牽動力大的龍頭企業進行扶強扶壯,儘快培植起一批以主導產業和骨幹農產品為基礎原料的農 產品加工企業,儘快改變目前這種“種菜無法賣,種糧無法加工”的局面。ィ3)希望着力推進農村專業經濟組織建設,不斷增強農業抗禦市場風險能力。(4)希望大力發展“訂單農業”,以促進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

3、希望以農民增收為目標,抓核桃等主導產業促經濟發展。只有發展富民產業,使農民增收致富有保障,才能支撐起真正意義上的新農村。據調查發現,65%的農民都迫切希望政府在產業發展方面應做好引導,在產業建設中積極發揮以點帶面和典型輻射的帶動作用,促進二、三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提高農民收入。

4、希望進一步加強村社道路建設。"要想富,先修路",縱觀xx鎮的村組公路,道路硬化率低,農民羣眾希望村民自治以後,村級組織應從關心熱點問題入手,發動農民,出資出力,解決村、社道路"雨天泥濘、秋季塵飛"的局面。

5、希望加強對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要求構築政府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主導作用,發揮公共財政職能,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投入力度,使農村的基礎設施更加完善。

6、希望各級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堅持兩手抓。在落實財力投入的同時,希望各級黨組織要加強對農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基層黨的建設,培養農民創造新精神,通過創業改善自己生活,幫助困難羣眾致富,共同建設文明富裕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7、希望以實施提高農民素質為依託,培育新農民。"三農"問題的核心是提高農民素質。應依託產業發展對農民進行農業實用技術培訓,面向市場為農民提供職業技能培訓,使60%以上的適齡農民成為具有較高科學文化素質和較強就業能力的新型農民。

8、希望以創建文明村社為先導,塑造新風貌。應着力整治農村環境,植樹造林,美化、淨化村容鎮貌,儘快改變農村的髒亂差現象。同時,紮實開展文明村鎮創建活動,改變農村的各種生活陋習,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創造一個農民羣眾安居樂業、物質文化生活豐富多彩、人與人和諧相處的良好環境。

9、希望有好的基層帶頭人和村級領導班子。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工作的基礎,也是建設新農村的組織實施者。通過走訪發現,全鎮51%的農户認為,現在的村委會實行“村民自治”以後,沒有很好地發揮好自治作用,更有一部分人認為“根本自治不了,自治就成了一盤散沙”。因此希望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創建好班子作為農村各項工作的龍頭,通過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提高農村幹部的素質和能力,為加快新農村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10、希望以抓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為重點。抓農村社會治安要以安排農村剩餘勞動力為突破口,俗話説:"遊手好閒",人們都有事幹了,小偷小摸和聚眾賭博現象自然會銷聲匿跡;另外要對外來走村串巷的流動人口加以監管,避免不法行為發生;對村民要適時進行法制教育,嚴禁邪教等違法亂紀行為在農村中蔓延。

11、希望注重農村教育。孩子是社會發展的希望,再窮不能窮教育。從長遠考慮應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力度,壯大師資力度,提高教學質量;積極推進農村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規模和現代化水平,節約資源;減免農村義務教育費、以及到城市就讀借讀費,讓城鄉教育同步發展。

12、希望整頓農村藥品市場,進一步加大新型合作醫療的減免力度,改善農村醫療衞生條件。提高醫務工作人員的醫療和職業道德水平,加大對藥品的監督管理,嚴禁假冒偽劣和過期藥品在農村市場橫行。控制藥品價格,讓農民能夠看得起病,放心看病。オ

二、當前農村鄉風文明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對策建議

突出問題:文化生活單調,基層文化建設滯後。農村文化事業底子薄,基礎差,人才缺,資金少,設施差的狀況未從根本上改變。缺乏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和體育活動,民間文化遺產得不到發揮和有效保護。村級的文化室名存實亡,適合農村的各類科普資料缺乏;農村有線電視普及率不足35%,農村文化生活匱乏;導致賭博等不良現象突出。廣大農村羣眾舊習俗、舊觀念束縛嚴重,思想不解放,幹部羣眾創新意識不強,不思進取,小農經濟意識色彩濃厚、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小農觀念根深蒂固,一方面限制了自身的發展,另一方面難以接受新文化、新技術和新觀念,阻礙着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因此,應積極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社會風尚,引導農民樹立科學觀念,消除愚昧、落後的舊思想、舊觀念。鎮、村兩級應通過加強對馬克思主義唯物論和無神論的宣傳教育,幫助 農民劃清科學與迷信、文明與愚昧的界限,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從根本上剷除愚昧、迷信賴以存在和蔓延的社會土壤。各部門應努力抓好基層文化陣地建設,以寓教於樂、健康 向上的羣 眾性文化活動和文化產品,來佔領農村陣地,抵禦和消除不良文化對農村的侵襲。要狠剎封建迷信歪風,對當前小廟小庵的回潮和愈演愈烈的封建迷信歪風,要結合農業農村現代化教 育,採取教育與懲戒並重的方法,加大打擊和管理的力度。要敏鋭注意各類宗教活動在農村中的新動向,對於非法宗教和宗教不良活動,堅決取締和制止,對於民間假道士等封建迷信職業者,應一打到底,徹底淨化農村社會風氣;並通過不斷豐富農村文化生活和宣傳教育,使賭博等不良社會風氣有所改變。應着力整治農村環境,植樹造林,美化、淨化村容鎮貌,儘快改變農村的髒亂差現象。同時,紮實開展文明村鎮創建活動,改變農村的各種生活陋習,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創造一個農民羣眾安居樂業、物質文化生活豐富多彩、人與人和諧相處的良好環境。

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1、要防止“形式多於內容”。即在新農村建設中,應作出詳細的規劃和年度計劃,並嚴格圍繞所作的規劃、計劃內容來實施,在防止只搞宣傳發動不注重實施行動的傾向。

2、要防止“不聯繫實際,想當然”的現象。由於受農業基礎、農業推廣水平等因素影響,在新農村建設工作,在制定具體方案過程,應充分考慮各地區的經濟總量、農民收入水平、增長速度等因素,儘可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政策或方案,以縮短村與村、組與組、地區與地區之間差距,以防止新農村建設乏力。

3、要防止“一手硬,一手軟”的傾向。經濟建設和精神文明是新農村建設中缺一不可的重要內容,在工作中,應做到一手抓經濟一手抓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硬,以促進新農村和諧發展。

4、要防止只注重農村建設,不關心小城鎮建設,導致整體發展緩慢,城鎮化水平低,輻射帶動力弱,城鎮二、三產業發展緩慢,推動力不強,不能有效吸納剩餘勞動力的現象。

四、農民羣眾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願望和要求

1、由於農業基礎薄弱,希望繼續加強農田水利建設、中低產田改造等基礎設施。

2、隨着人口增長,飲水問題不斷突出,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對現有水資源進行統一規劃,合理調配使用,以減少用水糾紛。

3、在村組道路建設中,希望上級有關部門能夠適當補助。

4、希望繼續加大“整村推進”和“小康村建設”扶貧項目的實施力度,分步分批實施,最終在所有村、組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項目。

總之,通過各級部門與廣大農民羣眾的不懈努力,最終實現“環境優美、村舍整潔、經濟繁榮、民主法治、誠信友愛、安定有序、保障可靠、社會和諧”社會主義新農村。

縣新農村調研報告篇4

今年是落實“十一五”規劃、建設新農村的起步之年。新年伊始,**鎮機關幹部集體下村作調研,為新年新農村建設摸好底,架好勢。現將此次調研的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和取得成效

全鎮轄10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48個自然村,總户數4005户,面積48.6平方公里,全鎮總人口1.32萬人。距市中心31公里。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科學發展觀,按照“北工中城南閒”的區域發展戰略,圍繞“生態立鎮、綠色富鎮、文化名鎮”的總體思路,全鎮經濟社會取得了較快發展。20xx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 1.78億元,比上年增長10.9%;其中農業6564萬元,增長10.26%,農民人均收入達到5194元。

二、主要困難和突出問題

(一)農業生產力水平低下

我鎮的農業總體上還是粗放生產,加工能力低,產業化經營尚處在初級發展階段。在農作物種植和畜產品養殖過程中,更多地追求數量的增長,不注重質量的提高,更忽視了品牌效應,盲目效仿和低水平發展,且多以零散種養為主,尚未形成規模效應和集約效應。

(二)農村投入嚴重不足

免徵農業税後,我鎮農村的基礎財力巨減,財政“缺口”大,加之各村歷史上形成的債務都很大。省、市下撥的轉移支付無法維持鎮、村組織機構運轉所需財力。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業生產條件改善投入嚴重不足。

(三)農村勞動力素質偏低

當前,絕大多數農民的素質不容樂觀。突出表現在:農民思想還比較保守,傳統的小農意識根深蒂固,生產、生活和行為方式都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要求差距甚遠。在思想素質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幹大事創大業的開拓進取精神;同時缺乏誠信意識,在產業化經營中常有違約等不守誠信行為出現。

(四)農村社會事業建設滯後

我鎮農村總體上的醫療衞生、科技、文化、教育、社會保障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水平普遍較低。農村醫療條件差,醫療水平低,農民生一場大病往往意味返貧。同時農村醫務人員水平低,醫療衞生狀況令人擔憂。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礎差、人才缺、資金少、設施差的狀況未從根本上改變。

(五)基層組織建設仍然薄弱。

隨着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基層廣大黨員、幹部難以適應新時期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創新意識不強。多數農村黨員、幹部沿襲於傳統工作思路,習慣於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動、疲於應付。二是帶領羣眾致富本領不高。一些農村幹部科技文化素質偏低,對新時期農業發展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束手無策。三是工作作風不紮實。服務意識不強,缺乏對農村工作的熱情和對農民羣眾的感情。四是村級集體經濟相對薄弱。村級組織難以正常發揮作用,部分村沒有集體經濟收入,正常的辦公費用都依靠轉移支付來維持,因此村級組織作用無法發揮,村黨組織及村委會的凝聚力、戰鬥力、號召力隨之減弱。

三、幾點建議

面對當前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新特點和新要求,針對我鎮的實際,現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提出幾點建議:

(一)加快城鄉統籌,促進和諧發展

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是黨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項戰略任務。面對當前城鄉發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終把發展農村生產力、建立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農村經濟發展。統籌城鄉發展,財政支出、固定資產投資和信貸投放都要切實向農村傾斜,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就業制度。要抓好統籌規劃、城鄉市場的統籌發展、城鄉基礎設施的統籌建設、城鄉教育、衞生、社會事業的統籌發展和城鄉社保制度的統籌,讓農村和農民真正分享城市化、工業化的建設成果。

(二)加大農村投入力度,強化政府服務功能

統籌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動社會公眾資源向農村傾斜、公共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不斷加大對農村教育、衞生、交通、電力、通訊、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的投入力度,不斷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城鄉基礎設施的共享度,解決農村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嚴重滯後的瓶頸制約。通過加大農村公共產品的支持力度,讓公共服務更多地深入農村、惠及農民,彌合各項公共事業方面的城鄉差距。

(三)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建立農民收入持續增長機制

實踐證明,農業產業化是促進農民增收的根本

途徑。因此在積極抓好糧食生產,確保糧食安全的同時,繼續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綠色農業和生態農業,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緊緊抓住國家加大農業產業化投入的機遇,集中力量大力扶持發展成長性好、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提高農業經濟效益。積極組織實施好“陽光工程”,加強對外出務工農民的實用技術培訓,提高農民就業能力和就業率。同時積極推進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鎮住房、就業、醫療、教育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為進城農民提供公平的就業和生活環境。

(四)抓新農村建設規劃,加快推進新村鎮建設

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工作各級要有總體的規劃,根據其現有特點,對各村按照“因地制宜、合理佈局”的原則,搞好村鎮規劃建設,條件好的要高起點規劃建設,其它地方的規劃也要適度超前。規劃設計以現代建築方式,力求形式多樣,既可生態莊園式,也可農村社區式,既可分散村落式,也可城郊集中式,嚴格規劃管理,建新拆舊,逐步推進,實現村屯城鎮化建設目標。

(五)繼承與發揚並重,促進鄉風文明建設

鄉風文明建設,通過定標準、樹典型,加強監督,獎懲分明等方法,建立健全鄉風文明的評比獎勵機制;文化活動要充分調動農民羣眾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要繼承併發揚農村自身所擁有的文明傳統,提倡尊老愛幼、妯娌和睦、鄰里團結、不打架不罵人、愛護公物、遵紀守法、遵守社會公德等良好鄉風民俗。

(六)、加快促進農村各項社會事業全面協調發展

加快推進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免收義務教育的雜費,調整中國小布局,增加教育投入,減輕農民負擔的同時增加農民受教育的機會建立城鄉教師的合理交流制度,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素質。鞏固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立便民的徵繳制度、就醫制度和結算制度,探索建立參保農民小病受惠制度,讓農民真正看得起病。以政府公共財政為主導,建立多渠道社會保障資金投入機制,建立新型的農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讓農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貧有所濟。建立健全新型社會救助體系,逐步構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基礎,以就業幫助、醫療救助、教育救助等為補充的多元化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做到農村低保水平與農民人均純收入同步增長,使城鄉居民同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縣新農村調研報告篇5

建設社會義新農村,是黨和國家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梁子湖區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貌整潔,管理民主”的目標,以“五改四通三建”(即改水、改廁、改院、改廚、改圈;通水、通電、通路、通互聯網;建醫療室,建活動場,建垃圾場)為主要抓手,取得了新農村建設的初步成效。農民收入增加了,村容村貌改變了,農民精神面貌不同了,村風民風更加文明和諧了。民進梁子湖支部,根據我區新農村建設的可喜變化,組織了部分民進會員深入鄉村,對我區新農村文化建設進行了專題調研活動。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新農村文化建設發展現狀

梁子湖區新農村文化建設,是以滿足和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建設文化陣地為基礎;以挖掘拓展具有地域色彩傳統文化、民間藝術為手段;以提高農民綜合素質,改變農民精神面貌,培育具有現代科學文化知識及技能的新型農民為重點來進行的,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一是文化陣地建設如火如荼開展。xx年全區“五有文化”陣地,(即一有小舞台,作為文化陣地的中心和標誌;二有籃球場,一場多用,與小舞台連成一個整體,作為羣眾文化活動的主陣地;三有健身小廣場,作為羣眾體育鍛煉的場所;四有宣傳欄,作為羣眾進行各種宣傳的窗口陣地;五有文化室,作為羣眾參加學習和培訓的場地。)在六十村、叢林村、桐油村、東井村、楊井村、牛石村、金壢村、柯畈村、子壇村、陳太村、謝培村、王營村、徐橋村展開。這些村的文化設施和場所都規劃佈局在村中心位置,並連為一體,形成一個綜合性的文化廣場,廣場周圍進行綠化、美化,使文化廣場不僅是羣眾文化活動的場所,也是休閒娛樂的所在,成為全村聚集人氣的地方,集結歡聲笑語的磁場。

二是廣泛籌措資金,攜手共建文化中心。新農村文化建設需要較大投入,單靠政府的投入是遠遠不夠的。我區有些村子資金籌措值得借鑑:金壢邱家壪,由建築老闆邱福成出資百萬元,建起了一座氣勢宏偉,每層有500平方米的三層樓文化中心。青峯山壪由老黨員、老幹部組成的村民理事會,在社會上籌措資金幾十萬元,建起了文化室、圖書館,辦起了管樂隊。朝英村村民個人自籌資金建起了農民健身房。馬龍村農家女陳家怡用電腦寫作,多部小説出版發行。太和居委會採用集資方式,辦起了老年腰鼓隊。等等這些文化中心及文化中心户,正在我區新農村文化建設中發揮輻射作用。

三是宗族文化與民間藝術得到挖掘和繼承。宗族文化是中華民族各姓氏民眾的文化結晶,是中華民族大家庭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有許多積極健康的方面,值得宏揚。例如,青峯山壪的鄧氏宗族文化中的“家譜堂匾文化”“名人先賢文化”“族規禮儀文化”;子壇坯承壪的陳氏“義門文化”,其文化內涵與國家精神文明建設的文化基本要求相一致,得到了很好的挖掘和繼承,為鄉風文明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在我區有一些傳統的非物質民間文化,也得到了較好的搶救。如陳太、張夏壪在民間流傳幾百年的工尺譜排子鑼,金壢村的玉蓮環,眼看就要失傳,今年得到了市、區文化部門的支持,作為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得到了搶救和傳承。

二、新農村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是新農村文化建設經費投入、管理責任不明。新農村文化陣地的硬件建設和培育新型農民的軟件建設,經費投入,工作責任,分階段,分步驟確定的文化工作任務目標,由誰抓,由誰完成?目前這種機制尚未形成。

二是新農村文化建設農民的主體意識,農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沒有調動起來。我們在調研中發現一部分村莊,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羣眾存在“等”“靠”“要”的依賴思想,希望政府大包大攬。農民們不能夠積極主動的融入到內涵豐富,格調健康的文化活動中來。農民們文化活動參與意識不強,有一些村子打牌、買lhc,封建迷信盛行。

三是四級網絡建設工作機制沒有抓好。區級文化陣地設施沒有做大,全區沒有一處規模較大的文化活動中心。鄉鎮級文化中心沒有做強,文化站、電影院形同虛設,有的鄉鎮被擠佔成其它場所。村級文化活動室沒有做活,參與的羣眾極少。壪級文化中心户沒有做靚,文化中心户沒有吸引力,凝聚力。

四是農村文化活動缺“送”文化、“扶”文化、“植”文化、機制。文化、科技、衞生三下鄉活動,送到農民家門口的太少。一些具有濃郁鄉土氣息,風格清新純樸的文藝節目缺少編導扶持。農村文化人才,文化骨幹隊伍缺乏培養。一些民間藝術(如樑湖哦號、民謠、風俗禮儀、婚喪詠文)缺略傳承。

五是有許多邊遠村莊沒有通廣播,通閉路電視,通互聯網,農民接觸新文化的途徑欠缺。

三、對新農村文化建設發展建議

1、建立過硬的文化建設責任制,完善文化建設經費投入機制和有效的工作機制。我區要把農村文化建設納入到新農村建設的整體規劃,建立過硬的文化建設責任制,嚴格績效考評。文化建設經費投入建議採用“四個一點”的籌資辦法,即政府補一點,相關部門及掛鈎單位支持一點,社會各界捐一點,村組自籌一點,廣泛籌集資金。農村文化建設要滿足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各級文化部門要有長效的工作機制,“送”“扶”“植”好農村文化建設,使農村文化活動永葆活力。

2、農村文化體育設施要緊跟新農村建設步伐。開通村村通廣播、閉路電視、網絡工程。大力整治文化環境,對網吧、買lhc、抹牌賭博、封建迷信活動要加大打擊的力度。充分利用好國家農民健身工程項目,建好體育活動場所,建起一村一籃球場,能方便羣眾“二打二曬”。

3、要挖掘整理好我區宗族文化,民間藝術。保護好古建築,古樹木及古文化遺址。民間文化藝術的傳承,由於我區外出打工人員多,建議一些民間藝術,惜日只有男同志學習的技藝改為婦女學習。

4、做靚文化中心户。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要選擇那些政治思想好,羣眾基礎好,文化素質高,勞動能力強,熱心公益事業的文化經濟能人作為中心户建設對象,進行重點培養,實行民辦公助,市場運作,文商互補的辦法,使文化中心户建得起,立得住,生存得下去。發揮他們在活躍農民文化生活,提供信息服務,開展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積極作用。5、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量力而行。防止勞民傷才,杜絕形象工程。建設好特色文化陣地,使文化陣地本身具有濃郁的地域文化內涵。

6、旅遊文化要開發利用。我區有獨特的旅遊區位優勢,山青水秀,旅遊景點甚多,人文色彩濃厚。目前我區旅遊只打山水牌,人文文化旅遊還沒有開發。樑子島、月山、沼山大寺、子壇廟、青峯寺、長興寺等處所有許多的傳説、神話、歷史故事,如果開發出來,將會給我區旅遊文化忝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會有更多的遊客紛至沓來,賞美景,品佳餚,話傳奇。

總之,在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中,梁子湖區區委、區政府本着“立足目前,着眼長遠,合理佈局,科學規劃,挖掘藝術,突出特色”進行了不懈的努力。

縣新農村調研報告篇6

最近,我參加了市委組織部組織的對江蘇省江陰市華西村進行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培訓學習,幾天的參觀學習過程中,我親身感受華西村如火如荼的發展氛圍,親耳聆聽了華西村率先發展的先進經驗,親眼目睹華西村新農村建設的巨大成就,感受很深,觸動很大。華西的巨大發展變化不僅讓我驚歎,也讓我深思。更多的是華西村的發展經驗,讓我對農村經濟的發展和新農村建設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體會。

一、幾點啟示

1、要建設新農村必須要有一個好的帶頭人。華西村經濟的發展,吳仁寶在其中發揮的核心作用,沒有吳仁寶,華西固然也能像其它農村一樣能得到發展,但是要想取得今天的鉅變,恐怕很難。正是由於有吳仁寶這樣的好帶頭人,華西才先後實現了“電話村”、“彩電村”、“空調村”、“汽車村“、“別墅村”。因此,新農村建設必須要有一個無私奉獻、信念堅定、能領着羣眾共同致富的好帶頭人。

2、要建設新農村必須要立足實際,因地制宜。發展農村經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華西村正是立足本地資源,從發展小五金起步,逐步發展壯大。農村與農村的情況不同,經濟基礎也不一樣,資源優勢也不一樣,我們只有從實際出發,立足本地實際,找準符合本村的發展道路,才能走上富裕的新農村建設之路。

3、要建設新農村必須必須要堅持制度創新。華西村從實際出發,制定了一整套具有華西特色的管理制度和分配製度,創造性地提出了提出“一分五統”(即村企分開,經濟統一管理、幹部統一使用、勞動力統一安排、福利統一發放、村建統一規劃)的發展建設大華西的新舉措,建立了“企業合作制、廠長負責制、經理監管制、工代議事制”的管理體制,對員工實行“首位高工資、末位淘汰制、違章辭退制”,在分配機制上,堅持“少分配,多積累;少拿現金,多入股”,這些創新理念和舉措,吸引了大批有識之士,來這裏創業,使華西村獲得了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華西經濟如滾雪球一般越來越大。

4、要建設新農村必須首先發展農村經濟。華西村在吳仁寶老書記的帶領下,經過四十多年的艱苦創業,把華西建成了年產值超過400億元,聞名全國的“天下第一村”。華西發展了,華西人富裕了,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經濟實力,華西的村民才能過上幸福的日子。因此,農村要發展,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要從發展農村經濟做起。華西的證明,只有走集體經濟道路,發揮集體的力量,才能在農村集中力量辦大事,才能實現共同富裕。

二、今後工作的思考

借鑑外地成功經驗,作為一名組工幹部,我感受最深的是,當前我區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建好班子,配強隊伍。華西村之所以能夠永葆先進,取得今天如此輝煌的成績,最關鍵的就是有一個好班子,一個好的領路人。我們要借鑑華西村的經驗,一是要在村級班子建設上,着力打造村級領導核心。二是要在黨員隊伍建設上,注重發揮黨員模範作用。在農村黨員中深化和拓展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工作,在武廣客運專線等重點工程項目上發揮把好無職黨員帶頭作用。三是在後備幹部培養上,大力培養村級後備力量,保障班子隊伍持續發展。通過建立健全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長效機制,實現“制度管人、有章理事”,進一步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提高黨組織的戰鬥力、凝聚力和號召力。

2、理順思路,強化管理。要通過強化制度管理,進一步推進基層的民主建設,一方面落實好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和村務公開、財務公開的“四民主二公開”制度。另一方面抓好黨內民主,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加強黨員幹部與羣眾的交流,暢通聯繫渠道,讓羣眾監督黨員,評價黨員,要廣泛收集當前羣眾反映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以及對新農村建設的意見和建議,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根據各村的黨員大會和村民代表大會討論制定本區的發展目標規劃,力求使發展規劃科學合理、符合實際,達到羣眾滿意。

3、抓住關鍵,促進發展。目前,我區農村位於城郊結合部,正處於農村城市化建設的大好時機,近3-5年是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期,要想實現持續發展,必須立足於當前,規劃好長遠。首先,做好羣眾教育培訓工作。通過組織講課、技能培訓、學歷教育等措施,加強對羣眾的教育工作,真正培育一批“懂科技、會管理、善經營”的新型農民,讓羣眾確立新的發展理念和發展規劃,克服“小富即安,小進即滿”思想,形成人人謀發展,人人思發展的良好局面。其次,依託處於城鄉結合部的區位優勢,鼓勵和引導羣眾發展二、三產業,壯大區域經濟。圍繞區委提出的建設中部地區率先發展的現代化經濟強區的戰略思路,解放思想,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實現好土地的最大效益。

4、突出重點,統籌兼顧。一是進一步加快村級活動場所建設,進一步豐富羣眾的精神生活。二是要加強依法治村,進一步提高新農村科學管理水平,以明確崗位目標管理責任制為核心,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完善村務工作流程,努力建立程序規範、便民高效、權責一致的一整套依法行政體制機制。三是深入開展信息化建設,提高村級領導層的運行能力,加大對外宣傳力度,提高工作思路、工作方法的創新能力,通過信息系統和信息資源的利用,為村級經濟發展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

三、關於新農村建設的思考和建議

在新農村建設的發展模式的探索方面,華西的經濟發展帶給我們很多好的經驗和思路,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1、長效機制問題。不可否認,老書記對華西村的巨大貢獻,在老書記的帶領下,華西村逐步發展壯大,規模在日益龐大,華西村合併了周圍的10多個村,村黨委現有31個支部,38名副書記,14個常委,10多名候補委員,村集體下設了50多家企業,人員結構和組織層次也在日益增多。老書記在華西村擔任了48年的書記,個人影響力、控制力應該來説是深入人心、舉足輕重,但是,個人的影響力和威信力在一個地方被過分的強調,當個人的控制力遠大於一個羣體的控制力之後,不知道是否是一件正常或不正常、合理或不合理的事情,一旦老書記的控制力和影響力不存在後,華西村是否仍然能夠平穩、健康的發展,以前所隱藏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個人、集體和私營經濟利益分配問題,華西中心村和大華西村之間的矛盾問題是否會有所爆發,老書記培養起來的新一代領導集體是否有能力駕馭這些複雜局面。個人認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應該建立一種更加長效的、科學的、合理的管理體制來保障村級經濟的健康發展,更多的應該體現出制度的、體制的控制力和影響力,而不是依靠個人的決策能力。

2、激勵機制問題。目前,華西村成立的50多家企業中,絕大多數的企業高層管理人員都是老書記的子女或親屬,我們不過多的評價老書記的這種家族式的管理模式是否可行,對我區是否有借鑑意義,但是,如何來保障村支兩委成員的正常、合理的經濟待遇、政治待遇,如何更好的發揮農村基層幹部的工作積極性,既保障村民集體的利益不被侵犯,也要保障好村支兩委成員正常、合理的經濟待遇是我們新農村建設中應該探索和研究的課題。不至於因為村級換屆工作讓一些村上幹部的辛苦和努力付之東流,挫傷了基層幹部的工作積極性。

3、環境問題。華西村的經濟發展我們有目共睹,華西村環境惡化趨勢,我們也不容忽視,作為農村,山清水秀的田園景色正在發生變化,華西村正在承受城市化、工業化帶來的負面影響,大型的毛紡廠、鋼板廠等工業企業的相繼建立,企業規劃的不合理,使得當地環境有惡化的趨勢,空氣混濁、水源變差,這對我區正在建設的新農村應該也是一個警示,我們在發展農村經濟應高起點規劃,高起點建設,更多的應注重環境資源的保護,注重人居質量,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發展農村經濟。

縣新農村調研報告篇7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文殊鎮調研材料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市郊區工委、郊區工作辦公室的正確領導下,在市政協領導的關懷指導下,我鎮農業和農村工作以城鄉一體化建設總攬全局,以項目建設為載體,以加快農村經濟發展為主題,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農業和農村經濟繼續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下面我就文殊鎮近期的主要工作彙報如下,不妥之處,請批評指正。

一、優化結構,突出特色,壯大農業主導產業

牢固樹立市場農業、高效農業的觀念,繼續推進農業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優化區域佈局、強化規模生產,實現“種植基地化、養殖小區化”,使優勢產業更優,特色產業更特。以標準化養殖示範小區建設為突破口,加速推進畜牧業生產方式轉變。擴大暖棚圈舍建設規模,年內計劃建成規模養殖小區6個,大力推廣良種體系建設,以肉羊胚胎繁育基地為中心,實施擴繁示範和與改良品種,年末力爭實現牛羊改良任務頭只。上半年畜禽存欄達到29438頭只,同比增長8.6%,出欄33185頭只,同比增長26.4%。以養殖業為主的“萬元院”達到406户。做好春季動物防疫和檢疫監督工作,特別加強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的防控工作,確保免疫不留死角。今年我鎮春季防疫工作進展順利,防疫率達到98%,為畜牧業的健康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種植業大力發展高效優質經濟作物。一是充分發揮制種基地優勢,大力引進花卉、番茄、洋葱、脱毒土豆、四季豆、優質西甜瓜等名優蔬菜品種,今年全鎮蔬菜花卉制種面積達到1779畝。二是正確引導日光温室建設,努力提高種植效益。年內計劃新建日光温室150畝,目前已落實日光温室蔬菜種植、食用菌培育為主的“萬元室”588.5畝。三是落實訂單作物面積9600.7畝。林果業發展勢頭強勁,生態林和經濟林同步發展。馮家溝村高新日光温室林果種植業通過一年多的發展,今年初見成效,平均畝收入達到萬元以上,有效的帶動了全鎮林果業的發展。退耕還林和植樹造林工作在鞏固去年造林成果的基礎上,補栽、新栽造林285畝,4月10日-15日全體機關幹部對嘉肅公路兩側樹木進行補植補栽,完成造林面積120畝。同時加強造林工程管護,當年造林成活率達到90%以上。全鎮以育苗為主的“萬元田”面積達173.6畝。

二、積極培植支柱產業,全面提高二三產業發展水平

一是加強農民實用技術培訓及技能培訓,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上半年全鎮舉辦各類農民實用技術培訓班155期,完成培訓人數2113人,發放培訓資料、宣傳單3581份,舉辦駕駛員培訓班2期,完成技能培訓56人,首期信息網絡技術培訓班已報名40人,將於6月5日開班。上半年全鎮非農產業從業人員達1162人,農民從二、三產業獲得純收入1123元。二是實施工業強鎮戰略。充分挖掘鄉鎮企業的潛力,尋求發展路子及多種經營的模式。積極培植支柱重點產業,發展以肉食品加工,蔬菜脱水加工等優質食品和綠色食品生產的農產品加工業;以水泥生產和空心磚製造為主的建築建材業,依靠科技進步和採用科學、先進的管理方法,改造傳統優勢產業,加快新興產業發展。利用河口度假村及馮家溝村的育苗基地等豐富的田園旅遊資源,發展生態旅遊業和休閒產業,全鎮以農家樂園為主的“萬元園”達13畝。三是以雙泉開發區為核心,加大招商引資及啟動民間投資力度,年內計劃完成招商引資800萬元。目前,已完成投資200萬元的空心磚項目,建成了600平方米辦公樓及職工宿舍,5月中旬計劃試車成功投入生產。同時計劃投資500萬元的恆豐建材項目,落户在開發區內,已完成立項批覆、土地規劃、建設規劃等手續,計劃建成年產新型牆體材料10萬平方米、機械加工1500件的建材廠一座。民間資金起動順利,完成民間投資102萬元。四是切實加快流通組織建設。着力支持3家有一定規模的加工企業,培育扶持2個農產品購銷流通公司,實現加工與運銷為一體企業的滾動式發展。加快“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步伐,與宏豐實業有限責任公司農家店加盟,改造商業網點8處,全面實現以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改造建設農村經營服務網絡。

三、以項目帶動發展,全面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重點完成六大工程:一是全鎮的農田渠系改造工程,對全鎮的幹、支、毛渠進行改造,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創造條件;二是農村“六小工程”建設,計劃完成暖棚圈舍350座,沼氣池200户;三是小城鎮建設,年內完成鎮區供、排水工程規劃;四是河口村生態文明小康示範村建設,計劃完成河口村務活動中心建設;五是小康樣板村住宅建設抓一個示範村;六是完成文殊鎮中心國小至馮家溝村五組4.8公里道路建設工程。為了達到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的效果和總體推進工作的目的,每個項目都有科級幹部牽頭,具體負責落實。鎮黨委、政府將嚴格跟蹤落實,項目建設納入年終考核,確保項目建設取得實效。

四、存在的問題

一是農户思想保守,開拓增收渠道的闖勁不夠;二是農民技能培訓力度急需加強;三是城鄉一體化建設資金嚴重不足。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們要審時度勢、真抓實幹,充分發揮各種優勢,全面完成既定任務,努力推動文殊鎮各項工作再上新台階。

一是抓好重點項目建設,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重點完成農田渠系改造工程、實施農家“一池三改”工程,抓好日光温室建設和河口村生態文明小康示範村建設。

二是扶持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農民經濟合作組織,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鼓勵龍頭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引進、應用、開發先進生產技術和管理技術。繼續鼓勵多形式、多渠道發展農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放手發展各類農業專業協會和經紀人,不斷提高農業生產經營和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探索建設促進市場、企業、合作組織、經紀人有機聯繫,集信息、儲藏、包裝、運輸等功能於一體的新型市場,作好洋葱等農產品的銷售。鼓勵並組織加工龍頭企業、農民經濟合作組織和經紀人在雙贏基礎上與農民簽訂農業生產訂單,帶領廣大農民進入市場。

三是大力發展二三產業和勞務經濟,加快農村城鎮化進程。依託雙泉經濟開發區,加快二三產業發展,培育和引進一批科技含量高、生產規模大、經濟效益好的龍頭企業、優勢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增強經濟核心競爭力。加快農村城鎮化進程,不斷增強城鎮綜合承載力,加速農村人口向城鎮和二、三產業轉移,加速實現農民收入由農業收入、工資性收入向經營性收入轉變。建立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擴大勞動力轉移規模。全面啟動體現農家生活的生態旅遊業,牽動旅遊產業逐步升温,加快發展。

四是加快高新農業的發展,積極引進新技術、新品種,加快畜禽品種的改良,推進全鎮“兩品一遊”農業的快速發展。重點發展一批科技含量高,切實可行的高標準、高附加值的農村生產項目,全面發揮各項先進專業技術作用;努力在發展思路、發展模式和發展措施上開拓創新;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謀求農村經濟社會事業的更大進步。

五是加快農村各項事業發展,營造農民持續增收的新環境。一是要繼續作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保證參保率達到85%以上。二是要推進素質教育,義務教育普及率達到100%。三要加強民政救濟工作,確保困難羣眾生產、生活。四是建立健全農村環境管理體制,深入開展農村衞生創建、環保創建活動,按照衞生潔化、家庭美化、環境優化的標準,集中整治垃圾成堆、蚊蠅亂飛、污水橫流、村舍亂建問題,保持村容整潔,改變農村面貌。六是增強服務意識,踐行“執政為民”。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堅持理論聯繫實際,通過紮實有效的工作,貫徹落實到發展先進生產力、發展先進文化、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來,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進一步加強民主與法制建設,深化政務公開和村務公開,強化基層民主建設,暢通信訪渠道,全力維護社會穩定;切實改進工作作風,開創有秩序、快節奏、高效率的工作新局面。加強對鎮村幹部的教育培訓,轉變和改善工作方式、方法,創新思路,為農民講實話、辦實事,努力開創文殊鎮各項事業的蓬勃發展。

縣新農村調研報告篇8

鄉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

為了瞭解掌握新時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根據縣先進性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在先進性教育活動中開展以“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內容的調研活動的通知》要求,我鎮於近日就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此次調研的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和取得成效

**鎮為縣委、縣政府所在地,轄7個村,其中6個農業村,一個蔬菜村,76個自然屯,農業人口8853户3.47萬人,農村勞動力1.5萬人。全鎮總面積12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4.7萬畝,林地1.5萬畝,水田1.85萬畝。改革開放以後,尤其是近年來,隨着國家和省、市、縣政府對於“三農”問題的日益重視和農業投入力度的不斷加大,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相繼出台和貫徹落實,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民生活水平顯着提高,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發展加快,農村經濟與各項社會事業正在朝着全面協調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一)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民收入逐步提高

深入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積極探索農民增收良策,農業農村經濟實現較快發展。xx年全鎮gdp總量9.5億元,增長7%,其中農業總產值實現2.02億元,增長11%。全鎮糧豆薯總產5.3萬噸,糧食單產430公斤。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達5.1萬畝,佔耕地面積的36%。日光温室發展到51棟,面積2.3萬平方米,普通蔬菜大棚2500個,面積16.7萬平方米,年產蔬菜2.44萬噸以上。畜牧產值實現1.02億元,比上年增長18%。xx年向縣內外輸出勞動力9120人(次),創收3200萬元,農民人均增收1000元。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xx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500元,比上年增長5%;農民人均收入達3646元,比上年增長13%。實行村財鎮管,嚴格履行財務審批手續,農村經濟管理水平加強,xx年化解債務180萬元,沒有發生新的債務,農民政策性負擔為零。

(二)基礎設施逐步改善,生活環境不斷優化

在政策和省、市、縣政府的大力支持,積極爭取政策和項目,組織實施了林業生態建設、農網改造、人畜飲水改造、鎮村道路建設、鎮村環境整治等一批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農村基礎條件進一步改善。全鎮村屯公路383公里,實現了村屯道路暢通;農村計生、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穩步推進;生態保護、農電網改造等公共服務事業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明顯進步。科教文衞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迅速,建立了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機制、醫療救治和疾病預防控制機制。移動電話、計算機開始進入農户家庭,擴大了農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農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村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斷得到新的提高,農民自編自演開展文體活動,縣鎮組織的科技、文藝下鄉活動,豐富了羣眾的業餘文化生活。

(三)科技教育加快發展,農民素質不斷提高

隨着農村經濟的穩步發展和農民收入的不斷提高,逐年加大了對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國小校舍、農業信息網絡、電化教育設施建設發展較快。目前,全鎮共有1所中學、18所國小,有3處晉升為省級標準學校,4處國小達到市級標準學校,12處國小實現了縣級標準化學校。不斷加大對農民科技培訓力度,組織實施了跨世紀青年農民培訓、科技入户、陽光工程等科教工程,每年培訓農民達1萬人次以上,培養一大批農村科技能人。廣大農民積極學用新型科技,農用新科技在農村得到廣泛普及。

(四)民主法制不斷健全,基層組織進一步加強

在國家加強民主法制建設的大環境下,廣大幹部羣眾法律意識法制觀念普遍增強,以憲法為核心,農業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為重點的與農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廣泛普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xx年在全鎮7個村實行了村幹部直選制度,全面推進了村黨支部“兩推一選”,一批懂科技、會經營、善管理、講奉獻、有知識的農村能人、致富能手進入“兩委”班子,村黨支部書記與村委會主任實現“一肩挑”,兩委成員交叉任職,農村幹部隊伍整體素質有了較大的提高。在全鎮“兩委”47名幹部平均年齡為45.4歲,大專以上文化7名,高中、中專40名,全面建立和推行了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機制。先後出台了《**鎮村務公開、民主管理規範化建設標準》,在指導全鎮村務公開活動中,實行“五統一”(統一內容、形式、程序、時間、建檔),做到“三為主”(村務公開以村“兩委”、監督小組、鎮農經中心為主),突出“一個重點”(以財務公開為重點),把羣眾關心的事情全部公開,村中重大問題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徵詢意見,將財務公開延伸到村民小組,使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規範化、制度化的軌道。

綜上所述,可見我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大多數村與過去相比有了很大變化,但是與"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制約農村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發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任重道遠。

二、主要困難和突出問題

(一)農業生產力水平低下

我鎮的農業總體上還是粗放生產,加工能力低,產業化經營尚處在初級發展階段。在農作物種植和畜產品養殖過程中,更多地追求數量的增長,不注重質量的提高,更忽視了品牌效應,盲目效仿和低水平發展,且多以零散種養為主,尚未形成規模效應和集約效應。與此同時,農產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級生產、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因而農產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競爭力較弱。此外,農户與加工或營銷企業沒有結成真正的利益共同體,合同不規範,訂單屢約率較低。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功能作用有待增強。我鎮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規模小,功能單一、結構分散,輻射力不強,推廣型、農產品加工型和綜合服務型專業組織協會制度不健全,內部管理不規範,政府協調成立的多,農民自發組建的少,多數會員不繳納會費,財政專項資金扶持助推力弱化。協會活動開展不正常,帶動力不強。雖然地方政府制定一些相應的扶持政策,但其性能、地位和作用以及與其他經濟組織、與地方政府的關係等問題沒有明確的界定。

(二)農村投入嚴重不足

免徵農業税後,我鎮農村的基礎財力巨減,財政“缺口”大,加之各村歷史上形成的債務都很大。省、市、縣下撥的轉移支付無法維持鎮、村組織機構運轉所需財力。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業生產條件改善投入嚴重不足。調查顯示,由於受農村基礎設施投入不足瓶頸制約,部分行政村的農田水利建設和土地治理根本無法開展,導致農業抗風險能力薄弱。

(三)農村勞動力素質偏低

當前,絕大多數農民的素質不容樂觀。突出表現在:農民思想還比較保守,傳統的小農意識根深蒂固,生產、生活和行為方式都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要求差距甚遠。在思想素質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幹大事創大業的開拓進取精神;同時缺乏誠信意識,在產業化經營中常有違約等不守誠信行為出現。在文化素質方面,農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xx年農村勞動力中,國小及以下文化程度佔35%,國中文化程度佔5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僅佔15%。由於農民科技知識低下,對新事物、新技術缺乏認識,從而阻礙了接受新事物、學習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養方面,具有一技之長的人還比較少,導致種地只能粗放經營不能集約經營,打工則只能賣苦力打粗放工,嚴重地制約了農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質方面,贍養父母、尊老愛幼等傳統美德有滑坡趨勢,關心集體、熱心公益等集體主義觀念正在逐步淡化,賭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會風氣有抬頭的趨勢。

(四)農村社會事業建設滯後

我鎮農村總體上的醫療衞生、科技、文化、教育、社會保障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水平普遍較低。農村醫療條件差,醫療水平低,農民生一場大病往往意味返貧。同時農村醫務人員水平低,醫療衞生狀況令人擔憂。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礎差、人才缺、資金少、設施差的狀況未從根本上改變。絕大多數的村已沒有文化活動室和相應圖書,缺乏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和體育活動,縣鎮沒有穩定的公共財政,對社會保障的投入嚴重不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制度尚未開展,農村弱勢羣體保障體系薄弱。

(五)基層組織建設仍然薄弱。

隨着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基層廣大黨員、幹部難以適應新時期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創新意識不強。多數農村黨員、幹部沿襲於傳統工作思路,習慣於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動、疲於應付。二是帶領羣眾致富本領不高。目前,一些農村幹部科技文化素質偏低,對新時期農業發展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束手無策,發展農村經濟的能力不強,發展的路子不寬,工作方法不多,在羣眾“盼富”面前力不從心。三是工作作風不紮實。服務意識不強,缺乏對農村工作的熱情和對農民羣眾的感情,做“撞鐘和尚”、做“太平官”。四是村級集體經濟相對薄弱。村級組織難以正常發揮作用,部分村沒有集體經濟收入,正常的辦公費用都依靠轉移支付來維持,因此村級組織作用無法發揮,村黨組織及村委會的凝聚力、戰鬥力、號召力隨之減弱。同時由於包產到户後以家庭為單位的農村經濟發展,也致使了無人關心集體事業的現象的產生,村委會雖實行村民自治,但一些政策、規劃在本村因無力參與支持而無法實施。五是農村村民自治工作發展不平衡。村務公開不及時,財務公開內容不全面,無明細帳,當地羣眾有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