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基層管理調研報告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27W

基層管理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基層國税部門固定資產管理調研報告

基層國税部門固定資產管理調研報告

一、當前固定資產管理現狀與特點

據20xx年底數據顯示,房縣局固定資產賬面原值1292萬元,其中:房屋建築物類資產總額875萬元,佔總資產的67.72%;一般設備類資產總額413萬元,佔總資產的31.97%;其他類資產總額4萬元,佔總資產的0.31%。

從固定資產使用狀態看:在用資產xx0萬元,佔總資產的88.24%;閒置資產152萬元,佔總資產的11.76%。

從固定資產分佈情況看:局機關資產868萬元,佔總資產的67.18%;管理一股資產93萬元,佔總資產的7.20%;管理二股資產30萬元,佔總資產的2.32%;計劃統計股資產113萬元,佔總資產的8.75%;稽查局資產36萬元,佔總資產的2.79%;撤併4個分局閒置房屋資產152萬元,佔總資產的11.76%。

從資產分佈特點來看:一是集中性。資產主要集中在城區,而城區佔用資產為88%,機構收縮後除房屋外,資產管理相對集中。二是實用性。房屋及建築物等不動資產與其他資產所佔的比例基本符合實際,分別佔67.72%和32.28%。三是合理性。局機關資產與其他單位資產基本合理,局機關資產佔67%,人均佔有資產5.1萬元;其他單位資產佔33%,人均佔有資產3.5萬元(不含閒置資產152萬元)。

二、固定資產管理的實踐

(一)強化了管理基礎。遵循“統一領導、歸口管理、分級負責、責任到人”的原則,先後制定了《房縣國税局固定資產管理辦法》、《固定資產管理工作規程》等系列制度,財務部門、管理部門建立健全了固定資產明細賬,對達到標準的物資嚴格依規定作為固定資產管理,未達到標準的辦公用品作為低置易耗品管理,資產購置、變動、處置嚴格按程序執行,杜絕資產漏記、錯記等現象的發生,確保了固定資產數據的真實、完整、及時。保障了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有序運行。

(二)監控了資產底數。建立了監察、人事、財務核算等部門監交體系,堅持實行調離崗位手續清,對調出、離退休、外出學習以及崗位變動等各類人員,規定必須到資產管理單位辦理交接手續,同時,定期開展資產清理檢查,通過四次大規模資產清查工作,保證了全局固定資產信息數據的真實性、完整性和準確性,真正做到了賬賬相符、賬實相符、賬卡相符,有效地防止了資產流失。

(三)健全了信息網絡。全系統所有資產全部納入固定資產管理軟件和網絡版財務管理軟件進行核算,還建立固定資產使用單位、使用保管人員、存放地點信息字典庫, 在資產的進口環節即購置採購管理、中間環節的資源合理利用與配置管理、出口環節資產的處置報廢等方面嚴格管理,實現了固定資產管理的集中化和網絡化管理,有效解決了統計數據不及時、不準確和資產閒置浪費的問題。

三、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資產管理觀念淡簿。個別單位和少數幹部存在“重錢輕物,重購輕管,前清後亂”的現象,對資產管理不十分重視,認為固定資產是大宗物品,只要購置了,大家都看得見,摸得着,誰也不敢隨便拿走,且行政單位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只核算使用價值,不核算經濟價值,這種想法導致思想上忽視固定資產管理。

【第2篇】農村基層幹部管理調研報告

農村基層幹部與羣眾接觸最多,是羣眾眼中的政府,是貫徹執行黨在農村各項方針政策的骨幹,是團結帶領廣大農民羣眾脱貧致富奔小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帶頭人。目前農村基層幹部的數量在幹部中應該算是較為龐大的,但他們的身份也是幹部中最為特殊的,有媒體比喻農村基層幹部是官非官,是民非民,兩頭不佔。當前,農村正處於經濟結構調整、體制轉軌和社會轉型時期,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加強農村基層幹部隊伍建設,既是新形勢下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保障。

一、_____區基層幹部的基本情況及存在問題

(一)村(社區)幹部基本情況

(二)目前基層幹部存在的問題

2、思想意識僵化。隨着城鎮化建設的推進、經濟的發展,羣眾觀念也隨之改變,村(社區)已經從管理模式逐步轉變為服務模式,但大多數村(社區)兩委幹部還沒有意識到這一轉變,還在習慣於用過去的老經驗、老辦法來辦事,或者是感受到了轉變但是沒有好的辦法和思路來應對,思想觀念滯後,缺乏創新精神。個別村(社區)兩委幹部遇到問題只看表面現象,缺少理性思考,不做深層次分析,處理問題簡單。

3、法律意識淡漠。從_____區近兩年查處的案件來看,涉及村組幹部的違紀違法案件佔58% ,在查辦案件過程中發現,部分村(社區)幹部社會、科學、法律等方面知識欠缺,對腐敗的危害性認識不足,部分村(社區)幹部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已經觸犯黨紀國法,也有的認為自己為羣眾做事情,拿點、貪點是理所應當,更有少數村(社區)幹部心存僥倖,認為自己貪腐手段高明,無視法律規定,謀取私利、為所欲為。

4、作風上存有差距。一是工作積極性不高。隨着工作方式的轉變,工作內容的增加、工作要求的提高,一些村(社區)幹部作風軟、散、拖,對上級佈置的任務不積極、不主動,存在畏難情緒以及等、靠、要思想,出現給工作經費辦多少事,不給工作經費就拖着不辦的情況。二是民主意識淡薄。村級事務決策權往往集中在書記、主任等少數人手中,部分村(社區)幹部習慣於一言談或者少數人説了算,不善於發揮羣眾的能力和智慧。三是為官不夠清廉。少數村(社區)幹部宗旨意識淡薄,村級事務管理隨意性大,存在優親厚友、假公濟私等現象,腐敗現象呈多發易發態勢。

二、產生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選人入口不暢。村(社區)幹部的產生主要是按照《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規定,由黨員公推直選或是村民海選產生,雖然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農村黨員和村民的意志,但在過程中也有部分人員為謀求私利通過非正常手段成功獲選,因此出現宗派輪流坐莊或是村霸當莊的情況。部分村(社區)發展基礎薄弱,文化素質高、工作能力強的人大多選擇外出務工,不願意回到村(社區)中任村幹部,導致幹部來源一定程度上受限。優秀人才長期在外,即便有合適人員願意到村(社區)任職,但羣眾基礎薄弱,常常會出現想選選不上的情況。幹部來源渠道不暢通,村(社區)幹部難以選到合適的人,對整個隊伍結構和幹部素質產生不良影響。

(二)工作權責不明。上面千根線,下面一根針是對目前村(社區)工作的形象概括。在各級基層組織職能由管理轉向服務的大背景下,各級各部門把服務末梢延伸至村(社區),安排村(社區)幹部推動各項具體工作,村(社區)成為了責任很大,權力很小的機構。但是村(社區)幹部擁有哪些職權,應該負責哪些具體職責卻沒有明確的規定。大量行政性、事務性、任務性的工作耗費了村(社區)幹部絕大部分精力,村(社區)幹部整日忙於應付各類會議、檢查、考核,無法騰出時間和精力做羣眾最關心和希望解決的具體工作。羣眾提出的問題沒解決好,羣眾不滿意,不僅降低了羣眾對村(社區)幹部的公認度,還會導致以後開展村級工作受到影響。

(四)監督管理不嚴。大多數村民忙於自家生產,對村級事務只要不涉及自身利益一般是不問不管,羣眾監督難以落實;有的村民對村級事務有意見,但是怕村(社區)幹部或者其背後的宗派家族勢力打擊報復,經常也是想監督而不敢監督。部分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由於自身業務素質不高,不掌握工作方法,對村(社區)重大問題、重大事項瞭解甚少,出現不敢監督、不會監督、不善監督的情況。

三、加強農村基層幹部管理的建議

(一)改進人選產生方式。一是改革《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在體現村民自治的同時,加強選舉時黨的領導,由上級黨委把好關,提出合適人選進行差額選舉,對選舉出的人選加大監管力度。對不適應工作的人員可由上級黨委提出免職建議,由村民代表進行表決,作出免職決定。二是嚴把村黨組織黨員發展入口。發展黨員不定名額,不下任務,做到成熟一個發展一個,不斷提高農村黨員整體素質。

(二)釐清基層工作權責。在政府工作部門全面推行權力清單制度,明確各級各部門的權力和責任,防止責任下移的情況,讓村(社區)減輕所負責任,由疲於奔命、應付上級變為優質高效服務羣眾。明確村(社區)幹部的職責界限,建立相應的職責清單,整合村(社區)內及周邊的服務資源,便於統籌指導、協調、規範村級工作。

(三)加大培養教育力度。以各級黨校為培訓主體加大對村(社區)幹部的培訓教育力度。培訓教育要突出針對性和實效性,以理想信念教育、黨性教育、作風教育為重點,加強政策法規教育、正面典型教育和反面警示教育,突出問題導向,堅持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採取課堂講授、交流發言、外出培訓、掛職鍛鍊等多種形式提高村(社區)幹部整體素質和工作能力。打通村(社區)幹部上升通道,拓寬村(社區)幹部的出路。加大從基層一線選拔幹部力度,對優秀的村(社區)幹部可通過招考、招聘等方式選拔到鄉(鎮)政府工作,特別優秀的可選拔進入鄉(鎮)領導班子成員中。打消村(社區)幹部幹好幹壞一個樣的想法,把幹好和幹不好工作從經濟待遇和發展空間上區分出來,讓他們更有工作積極性也更有盼頭。

(四)健全基層幹部激勵保障機制。探索實行村(社區)幹部定額工資制度。按照在村(社區)任職的具體崗位,明確每個崗位的最高和最低工資標準,最低工資由省、市、縣三級共同承擔並逐步納入財政預算,鄉(鎮)、街道根據各村(社區)集體經濟情況確定村(社區)幹部工資的上浮率,並嚴格將工資控制在最高標準額內。推行村(社區)幹部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制度,採取集體出一點、社會籌一點、個人交一點的方式,逐年為他們投保,以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制定合理的考評機制,對工作成績突出,村民認可的村(社區)幹部進行物質或精神表彰,並作為推薦幹部的條件,充分調動他們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

(五)完善村(社區)幹部監督機制。建立自我監督機制,通過專題教育、培訓等方式讓村(社區)幹部擺正位置,樹立服務理念,增強監督的自覺性;強化民主測評機制,年初要公開工作目標任務,年終要分別對上級政府和全體黨員、村民代表述職,接受羣眾評議,加強羣眾監督;加大鎮(街道)紀(工)委監督力度,建立廉政檔案,堅持落實五必談一約談制度,早提醒、早預防;按照民主監督、權力制衡、公開透明、村民自治的要求,發揮村(居)務監督委員會作用,明確村(居)務監督委員會及成員職責範圍,確保村(居)務監督委員會成員敢於監督、善於監督。

【第3篇】基層國税部門固定資產管理調研報告範文

一、當前固定資產管理現狀與特點

據20xx年底數據顯示,房縣局固定資產賬面原值1292萬元,其中:房屋建築物類資產總額875萬元,佔總資產的67.72%;一般設備類資產總額413萬元,佔總資產的31.97%;其他類資產總額4萬元,佔總資產的0.31%。

從固定資產使用狀態看:在用資產xx0萬元,佔總資產的88.24%;閒置資產152萬元,佔總資產的11.76%。

從固定資產分佈情況看:局機關資產868萬元,佔總資產的67.18%;管理一股資產93萬元,佔總資產的7.20%;管理二股資產30萬元,佔總資產的2.32%;計劃統計股資產113萬元,佔總資產的8.75%;稽查局資產36萬元,佔總資產的2.79%;撤併4個分局閒置房屋資產152萬元,佔總資產的11.76%。

從資產分佈特點來看:一是集中性。資產主要集中在城區,而城區佔用資產為88%,機構收縮後除房屋外,資產管理相對集中。二是實用性。房屋及建築物等不動資產與其他資產所佔的比例基本符合實際,分別佔67.72%和32.28%。三是合理性。局機關資產與其他單位資產基本合理,局機關資產佔67%,人均佔有資產5.1萬元;其他單位資產佔33%,人均佔有資產3.5萬元(不含閒置資產152萬元)。

二、固定資產管理的實踐

(一)強化了管理基礎。遵循“統一領導、歸口管理、分級負責、責任到人”的原則,先後制定了《房縣國税局固定資產管理辦法》、《固定資產管理工作規程》等系列制度,財務部門、管理部門建立健全了固定資產明細賬,對達到標準的物資嚴格依規定作為固定資產管理,未達到標準的辦公用品作為低置易耗品管理,資產購置、變動、處置嚴格按程序執行,杜絕資產漏記、錯記等現象的發生,確保了固定資產數據的真實、完整、及時。保障了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有序運行。

(二)監控了資產底數。建立了監察、人事、財務核算等部門監交體系,堅持實行調離崗位手續清,對調出、離退休、外出學習以及崗位變動等各類人員,規定必須到資產管理單位辦理交接手續,同時,定期開展資產清理檢查,通過四次大規模資產清查工作,保證了全局固定資產信息數據的真實性、完整性和準確性,真正做到了賬賬相符、賬實相符、賬卡相符,有效地防止了資產流失。

(三)健全了信息網絡。全系統所有資產全部納入固定資產管理軟件和網絡版財務管理軟件進行核算,還建立固定資產使用單位、使用保管人員、存放地點信息字典庫, 在資產的進口環節即購置採購管理、中間環節的資源合理利用與配置管理、出口環節資產的處置報廢等方面嚴格管理,實現了固定資產管理的集中化和網絡化管理,有效解決了統計數據不及時、不準確和資產閒置浪費的問題。

三、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資產管理觀念淡簿。個別單位和少數幹部存在“重錢輕物,重購輕管,前清後亂”的現象,對資產管理不十分重視,認為固定資產是大宗物品,只要購置了,大家都看得見,摸得着,誰也不敢隨便拿走,且行政單位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只核算使用價值,不核算經濟價值,這種想法導致思想上忽視固定資產管理。

(二)資產賬目不準不實。有的單位固定資產台賬不完善,存在賬實不符、時間不清、品名不明、金額不準等問題;對新購置、新調整的資產沒有及時入賬或不入賬;對每年清理中的盤盈盤虧的資產不及時調賬;對報廢、轉讓、借用給其他單位的資產沒有及時報告縣局,造成資產賬目不實。尤其是省、市局對口調撥配置資產,如稽查、計統、財務、信息中心等部門調配或獎勵的專用設備,多數資產調撥單沒有隨同設備傳遞,沒有配備清單,也沒有調撥單,經辦人員領取後未登記就直接使用,很容易造成資產的私佔和流失,也容易造成財產調換。

(三)資產增減缺乏監督。有的交接不辦手續,有的增加不入賬,有的處置不銷賬,有的變動不調賬,賬賬不符,賬實不符,心中無數,家底不清。對個人使用和保管的資產,如辦公桌椅、棕牀、usb盤等資產,因工作變動而“物隨人走”,部分單位辦理固定資產移交憑印象移交而不進行實物核對,造成事後相互扯皮。

四、規範固定資產管理的建議

針對存在的問題,筆者建議,應當採取多種措施,嚴格執行資產賬物管理規定,促進資產規範化、精細化管理。

(一)樹立“三種觀念”,增強管理意識。固定資產管理工作需要各職能部門工作銜接和配合,不僅是財務部門對價值的核算的控制,它需要各相關職能部門通力合作。為此,要樹立資產就是資金的觀念,克服“只管使用,淡化責任”的錯誤思想,增強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和管理意識;要樹立盤活就是增效的觀念,把現有的財產盤活,變“死財產”為“活寶貝”,科學利用閒置資產,增強資產使用效率;要樹立監督就是管理的觀念,推行民主公開的`監督管理機制,定期通報資產清查情況,將資產管理好、監督好、使用好。

(二)抓住“三個環節”,強化資產管理。從固定資產的購置、驗收、使用、調撥、轉讓、報廢、報損等各個環節,嚴格按照《固定資產管理工作規程》和《採購管理工作規程》執行,用制度來約束隨意性,堵住資產流失的漏洞。一是抓好固定資產處置工作。對達到報廢年限的,或者雖未達到報廢年限,但實際上已損壞無法修復的資產要按規定程序辦理處置審批手續,及時銷賬;二是抓好固定資產調整工作。固定資產增加、減少、變動、調撥要及時登記賬卡,嚴格實行“誰使用、誰保管”的制度,對使用公物過程中發生被盜、丟失、

毀損等要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賠償責任。同時,建議上級局對基層局無償調撥資產時要隨同設備傳遞資產調撥單,以便及時入賬,確保資產管理信息的及時、完整、有效;三是抓好固定資產移交工作。對於因人事變動離開原崗位的職工及時督促其辦理交接手續,避免管理和使用環節脱鈎,保證資產賬賬、賬實相符。

(三)鞏固“三個基礎”,促進規範管理。首先是基礎信息。要嚴格執行《固定資產管理辦法》和《網絡財務管理軟件業務使用規範》的有關規定,定期整理資產賬目、資產卡片、資產年報、資產圖片、資產調撥單等基礎資料,按資產名稱分類、分項編號,做到一物一號一卡;按誰用、誰管、誰負責維護保養的原則,把資產管理責任落實到人頭,使每台(件、套)設備有專人保管,丟失損壞有人負責;建立固定資產保管、使用和維護保養管理卡,做到一物一卡管理到部門。其次是嚴格管理。實行固定資產定期清查,每年開展一次固定資產盤點,採取資產管理單位自查,財務部門複查,領導小組抽查的辦法,對照固定資產賬(卡)核對實物,盤盈的及時入賬,盤虧的要查明原因,報廢、報損需要處置的報財務部門,按照處置權限分別報批,真正做到分賬與總賬相符、賬目與實物相符。與此同時,要將資產管理責任納入綜合考核,與每位職工的切身利益掛鈎,按月考核按月兑現,形成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資產管理制度。第三是數據備份。每個會計年度後,崗位人員應做好計算機系統中固定資產數據備份工作,將數據複製兩份到光盤上,註明時間、內容、操作員姓名等,同時還要在異地服務器上備份,以防止光盤損壞數據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