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質高效推進農村水系綜合整治試點項目的實踐與思考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65W

高質高效推進農村水系綜合整治試點項目的實踐與思考

高質高效推進農村水系綜合整治試點項目的實踐與思考

近年來,隨着社會經濟由高速轉向中高速發展,人民羣眾物質生活條件不斷得到改善,對優質生態產品、美好生態環境的需求愈發迫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決勝關口,如何為十四五開篇開局探索出一條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綠色路徑。

一、項目基本情況

2019年10月,水利部、財政部在全國範圍內以縣域為單元開展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試點,致力於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縣域綜合治水示範樣板,建成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水美鄉村

項目建成後,將取得良好的防洪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時,以水系項目為基,通過緊密結合鄉村振興、全域旅遊等,可引領帶動流域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一體化發展,達到區域經濟向好、生態效益突出、產業結構優化、人居環境改善、工程長效運行、幸福指數提升綜合性效果。

該項目的實施,為遠安深入貫徹十九大生態文明建設總體佈局、積極踐行習近平興水治水戰略方針和“兩山論”綠色發展理念、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面落實“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提供了歷史機遇。

二、存在主要短板

(一)綜合規劃較為滯後。此次水系項目投資額度大、綜合性較強,縣委政府對項目實施成效、示範帶動效應寄於厚望,但目前已定的各類規劃側重點、發展方向均有侷限性,與水系項目要求有較大差別,適宜的產業規劃、區域規劃又遲遲未能落地,無法提供有效的建設方案,受限於項目建設時限要求,極有可能出現規劃與實際錯位的現象。

(二)打磨“精品”能力不足。項目涵蓋水利、道路、園林景觀、濕地、信息化等多個行業,無論從質量標準還是成本控制、從建設管理還是施工細節上,都要優中學優、精益求精,對參建各方包括一線工人生態意識、管理水平、專業技術等提出更高要求。總體來看,打磨“精品”能力還有較大差距。

(三)區域業態過於單一。目前項目區沿線主要以觀賞自然風光為主,體驗鄉村風土為輔,缺乏互動交流、文化內涵、地域標誌等能留下深刻印象、值得深思回味的產業、作品,導致受眾人羣侷限、市場競爭力薄弱,容易出現有“口碑”沒人氣的尷尬場面。

(四)長效運營不容樂觀。項目效益綜合評價“三分看建設、七分看運行”,水系項目中包含多處景觀節點、20km沿河綠道、水文化展示館、信息化設施等,建後運行需大量人力、物力支撐,是否能引進成功的市場主體,建立科學有效的運營模式,與全域旅遊、鄉村振興等產生良好的化學反應,從而吸引遊客利好經濟、保證工程長效運行,還值得深入探索、驗證。

三、工作思路舉措

一是堅持高位規劃,明確目標定位。充分發揮流域

優越的自然生態優勢,以生態視野構築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彰顯綠水青山的生態價值。將全城旅遊提標升級、土地綜合性利用、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統一納入區域規劃範圍,明確主題定位。可以水系項目為載體、為基石,統籌建立沿水生態文明示範帶,逐步形成由“區域示範”帶動“全域發展”

二是堅持本土本色,文化生態融合。通過“留原存真”

突出沮河水生態景觀、丹霞地貌等自然野趣元素,充分挖掘

水文化歷史,着力實施魚道、魚梯、漁溪等生態措施,增加水景,做足“水文章”,通過項目建設促進文化與生態融合。同時,還應在地域特色之外,打造一些吸引眼球、區別於其他地區的新“景點”,有不同、有差異才能在遊客選擇的時候有一定傾向性。要形成“一大帶多小”或“一大連多大”,才能有足夠多的“成果展示”,才能真正消費遊客的旅遊時間

三是堅持經營管養,擴寬投資渠道。以現有的水系連通

項目為載體,引入專業化市場主體,用市場手段創造收益、用專業方式高效維護,確保設施良性運行。可通過對項目區

經營性產業提前謀劃,從土地收儲利用、周邊產業開發、舉

辦節賽活動、廣告宣傳推介等多渠道動社會投資、吸納資本投入,達到以經營養“工程”的目的。同時積極謀劃一批羣眾可參與、可操作、可收益的經營性項目,普惠羣眾、讓利羣眾,只有讓羣眾收益才能真正提升區域活力。

四是堅持精益求精,實現工程長效。要充分考慮不同人羣所思所想,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在細部節點設計上,要有創新創意,要充分結合遠安歷史文化和特色特產,不斷增強觀賞性和底藴厚度。以流域優良自然生態景觀為基底,採取適度人為干預,運用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實現流域綜合治理和激活河道潛力一體化推進。設計上要綜合考慮自然生態與人為干預互生互補,施工上修舊如舊、就地取材,淡化人工痕跡,創新工藝工法,管理上實現縣域資源共享、協同應用,信息化與河湖管護五級責任體系、“民間河長”等社會共治模式互補,確保確保工程長效運行。

四、思考和建議

1、要給自然做功留點空間。雖然水系項目建設是為了修復自然生態、改善人居環境,強調“生態優先、保護優先、適當干預”,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受方案設計、驗收考核、施工水平等因素影響,還是存在人為過度、建設過度現象。生態治理要結合區域生態實際因勢利導,綜合考慮自然做功和人為干預相輔相成,共同完成生態修復。例如對破壞範圍和深度還屬較輕的砂場,可經過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等人為輕度疏導措施,協助河道恢復自然生態循環。

2、要長遠謀劃項目經營。項目區以城郊結合、鄉野農村居多,區域廣闊、人流不均,在考慮經營模式時要區別於人流量大、景點集中的景區模式,一定不能追風跟投,要長遠結合沿線產業佈局、規模成長以及綜合發展趨向,適合當下發展的就發展,條件不成熟的預留空間,做好儲備,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合理經營,不能過度經營、過度消費資源潛力。如翟家嶺,就因爆火之後過度經營、過度建設、過度消費,導致古樸風韻不存。

3、要大力培養工匠精神。細節決定品質,要出好的作品就一定要在細節上下功夫。要進一步加強項目建設管理人員生態保護意識和科學指揮水平,要秉持不破壞生態為底線原則,要能結合實際順勢而為。一線施工人員要在節點實施前要確認是否清楚實施內容和工法,切忌先做再改、矇混過關,要加強專業技能和生態理念培訓,切實提升綜合實施水平,以更精湛的工藝塑造項目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