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江南新城產業發展定位的思考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38W

中國夢•勞動美——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徵文

關於江南新城產業發展定位的思考

關於江南新城產業發展定位的思考

江南新城位於南山以東153平方公里的廣闊區域,涵蓋經開區、茶園、廣陽島、迎龍商貿區等板塊,在“主城東進”中起着承東啟西的“橋頭堡”作用,交通優勢明顯,總建築規模約1780萬方,常住人口約30萬,未來人口規模達100萬以上。為落實十九大精神,特針對自身工作結合區域產業發展實際作如下思考。

一、產業發展定位的思路

江南新城產業發展,要打破行政區劃的界限,樹立一盤棋的思路,跳出茶園和經開區思維,站在全市、全區的視野,利用好現有的資源,不僅僅要完善好城市功能,還需要有味道,營造出一種特別的生活方式。健康、旅遊、文化、休閒也是我們產業發展的重點。

六個核心思路:一是打造區政府周邊A區核心範圍的現代服務業商業集羣區;二是依託區域內重點醫藥企業和醫療機構,打造重醫附二院附近地塊輻射的醫藥產業園、大健康集聚示範區;三是利用B區科研教育地塊資源,打造高品質教育文化區;四是以經開區、科技園為核心的傳統工業升級及智能、物聯網、電子信息等產業輻射區;五是建設重慶東站為核心的高鐵商務區;六是以廣陽島為中心的生態、國際會議中心及濱江商業旅遊開放區。

二、思路發展建議

(一)現代服務業商業集羣區

以區政府周邊輻射範圍A區成熟住宅區域及已建成商業載體等,重點聯動包括悦地、新都會、社區居住商業,牽頭協調各企業加大招商力度,推進現代服務業商業集羣發展。建設“三生三宜”品質城市,繼續完善好各種城市基本配套,見縫插針的做好綠化美化,營造特色鮮明的商業氛圍,吸引八方賓客。

(二)醫藥產業園大健康集聚示範區

依託江南新城區位優勢,重醫附二院江南醫院、重慶市東南醫院、聖華曦藥業、太極集團、萊美公司等作為醫療製造體系的核心部分,利用好附二院前靠南山範圍及周邊空置土地、資源,重點加大對生物醫藥研發、高性能醫療器械、健康服務等領域優質企業項目引進,包括存量企業的搬遷等。以研發、製造、診治、養老、健身等五個主導產業為基礎,着力打造成為集創業孵化、研發生產、網絡交易、貿易批發、倉儲配送、藥品口岸、質量監管等七大功能於一體的樞紐性藥品集散中心、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多功能綜合性醫藥產業基地,大健康集羣示範區。

(三)高品質教育文化區

以B區三塊約1256畝教育科研用地作為載體,結合重慶建築工程職業學院、工商大學融智學院等落地項目,重點引進國內外知名大學附屬學校等高品質的教育機構,包括中學、國小、幼兒園等,重點發揮社會資本參與建設,吸引高端人羣駐留,並引入國內外知名的大型的文化類、休閒娛樂類相關配套,使得本區域內形成一個完整的自由工作生活的“生態系統”,打造高品質教育文化集聚區。

(四)智能、物聯網電子信息產業輻射區

以經開區、科技園周邊輻射為核心的傳統工業升級及智能、物聯網、電子信息等進行精準招商。重點佈局人工智能、移動智能終端、物聯網行業終端、智能家電(家居)等電子信息產業,智能裝備、新能源及智能汽車、電子核心部件、節能環保裝備、大數據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傳統工業按照騰籠換鳥的原則,實行優勝劣汰等退出機制,幫助傳統工業企業轉型升級,充分挖掘併合理配備資源,提高園區產業檔次。

(五)高鐵商務區

以重慶東站落地江南新城為契機,大力發展周邊商業商貿、總部經濟、研發設計、都市休閒旅遊、現代物流等產業,促使江南新城成為西南地區的客運集散和中轉中心,促進資源和人才的對外交流、技術革新,推進設施覆蓋和城市品質提升。

(六)廣陽島為中心的生態、國際會議中心及濱江商業旅遊開放區

隨着重慶主城區的不斷拓展,廣陽島與城市的各種聯繫越來越緊密,我們應在做好協調服務的基礎上,合理確定E區及周邊土地的資源配備和準確定位,利用其獨特區位優勢,按照市政府戰略規劃定位,重點佈局生態、旅遊、文化、國際會議等產業,從而拉動周邊濱江高端商業商務、高端住宅、產品展示、信息發佈等現代服務業佈局發展,打造城市功能完善、生態環保、產業齊全、可持續發展的旅遊開放區。

三、產業佈局的原則

(一)起點要高。發揮“新城”區域交通優勢,要大格局統盤考慮,徹底摒棄產業佈局的“小、低、散、亂”的傳統積弊,在產業發展中不光要轉移以前落後工業和淘汰工藝,更要着眼於智能高新技術、着眼於新型產業,不論是服務業,還是科研、工業項目。

(二)生態環保。按照長江不搞大開發,要搞大保護的思路,產業配置應當“低污染”,甚至是“零污染”,工業化伴生的城市化應當是低強度的,同生態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着力發展循環經濟、生態經濟,致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城市。

(三)產業協調。平衡佈局產(業)、學(學校、科研機構)、住(宅),強調增強城市生態功能以及拓展綜合服務功能。

2018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