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中國形象調查報告多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4.01K

中國形象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首份《中國遊客海外形象調查報告》出爐

12月15日,中國旅遊研究院和中國國際廣播電台聯合發佈《中國遊客海外形象調查報告》。報告顯示,儘管外國人對一些中國遊客在海外旅遊時表現出的不文明行為較為敏感,但是整體而言,國外居民對中國遊客仍然持積極歡迎的態度。

在發佈會現場,來自維也納的小夥説:“越來越多的中國遊客在維也納觀看歌劇,然而他們經常在演出中間鼓掌,令當地觀眾匪夷所思。”近年來,旅遊不文明行為頻頻被媒體曝光,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特別是出境遊中的不文明行為,不僅干擾正常的旅遊秩序,更對我國文明禮儀之邦的國家形象造成了負面影響。

根據中國旅遊研究院聯合中國國際廣播電台開展的“中國遊客海外形象調查”,外國人認為一些中國遊客的不文明行為主要包括:亂扔垃圾、闖紅燈、圍觀起鬨、插隊、搶座和踐踏花草、小孩隨地大小便等。調查課題執行組組長、中國旅遊研究院宋慧林博士介紹説:“比如,23%受訪者表示亂扔垃圾是中國遊客的海外不文明的行為的一個最主要表現。不同地方受訪者對中國遊客海外不文明行為的認知是有一定差異的。對大洋洲的調查,我們發現,受訪者認為中國遊客闖紅燈、插隊、亂扔垃圾這幾方面不文明行為比較突出,而亞洲受訪者,主要圍觀起鬨是中國遊客比較突出的不文明行為。”

據瞭解,這項調查主要是針對外國人對中國遊客海外不文明行為認知進行的,調查涉及23個國家和地區,亞、非、歐、美、大洋洲均有選樣。在大多數受訪的外國人眼中,文明意識差和文化差異構成了一些中國遊客在海外不文明行為的主要原因。此外,哈薩克斯坦、埃及以及澳大利亞的外國人還認為,生活習慣差異也是導致一些中國遊客不文明行為的重要因素。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認為,除了外國人眼中的這些原因,中國遊客的不文明行為之所以頻現媒體,也是由於我國大眾旅遊仍處在初級發展階段,但同時出境旅遊增長過快所造成的,“首先,中國人出境遊規模大,發展旅遊時間短,所以我們在旅遊的過程中就會出現一些不文明行為;其次,我們的規模大,所以不管是文明的行為還是不文明的行為,都會引起國際國內的關注。簡單地講,是我們大眾旅遊發展的初級階段,和出境旅遊高速增長的歷史階段所造成的。”

不過,雖然一些中國遊客存在着這樣那樣的不文明行為,但調查中發現,外國人對中國遊客的態度是友好歡迎的。比如,他們會明確反對他們的國家或地區限制中國遊客入境的政策。宋慧林認為,這樣的結果一定程度上和中國人表現出的強大購買實力有關:“因為調查中發現,在食住行遊購娛這樣的旅遊活動中,外國人對我們中國遊客最關注的是中國人在購物中的行為。並且在不同環境的形象認知上,他們也認為中國人在旅遊購物的環節中的形象認知是最高的。”

【第2篇】2022中國企業海外形象調查報告

近日,《中國企業海外形象調查報告xx“一帶一路”版》發佈。調查顯示,中國企業“走出去”前景廣闊,企業海外形象總體較好,“一帶一路”沿線相關國家受訪民眾普遍看好中國未來經濟發展趨勢,認為中國經濟將繼續保持較高增長速度,大多數受訪民眾認為中國經濟發展將給本國經濟帶來好處。

國務院國資委宣傳工作局局長、新聞中心主任盧衞東表示,截至xx年底,共有107家中央企業在境外設立了8515家分支機構,分佈在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他建議中央企業在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積極走出去的過程中,要模範履行社會責任,努力提升質量信用品牌服務,重視、塑造和展示良好的企業海外形象。

報告顯示,有超過一半的“一帶一路”沿線相關國家受訪者對中國企業在社會責任、公共關係、本土化、透明度和合規性方面的表現給予了認可。其中,俄羅斯、印度、印度尼西亞三個與中國經貿往來較多的周邊國家受訪民眾對中國企業的評價最高。

中國企業形象仍有較大提升空間,調查顯示有三分之一的海外受訪者不清楚中國企業在本國的表現;而在新加坡、土耳其、荷蘭、意大利等國,對中國企業形象的整體認可度偏低,特別是對中國企業在環境保護、危機事件處理、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表現仍有不少質疑聲音。

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相關國家中,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對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總體評價最高,分別有69.5%和65%受訪者認可中國企業表現。土耳其和荷蘭受訪者對中國企業的社會責任表現認可度略低。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相關國家中,印度對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總體評價最高,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埃及和意大利受訪者評價相比印度略低,評價最低的是新加坡。

在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各子維度中,基礎設施建設獲得的好評度較高,而環境保護得分相對較低。此外,受訪者普遍認可中國企業在維護企業形象方面的表現,認為企業在建立長期公關機制方面仍需努力。

在針對中國企業本土化表現的調查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中國企業在品牌本土化方面有較高的評價,但對僱傭本地員工和採購本地原材料方面評價較低。

本次調查範圍為“一帶一路”沿線相關國家,“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相關國家包括哈薩克斯坦、俄羅斯、沙特阿拉伯、土耳其、荷蘭等,“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相關國家包括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印度、埃及、意大利等,每個國家樣本不少於100人,共計1493人。

【第3篇】首份中國遊客海外形象調查報告

2月5日,中國旅遊研究院和中國國際廣播電台聯合發佈《中國遊客海外形象調查報告》。報告顯示,儘管外國人對一些中國遊客在海外旅遊時表現出的不文明行為較為敏感,但是整體而言,國外居民對中國遊客仍然持積極歡迎的態度。

在發佈會現場,來自維也納的小夥説:“越來越多的中國遊客在維也納觀看歌劇,然而他們經常在演出中間鼓掌,令當地觀眾匪夷所思。”近年來,旅遊不文明行為頻頻被媒體曝光,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特別是出境遊中的不文明行為,不僅干擾正常的旅遊秩序,更對我國文明禮儀之邦的國家形象造成了負面影響。

根據中國旅遊研究院聯合中國國際廣播電台開展的“中國遊客海外形象調查”,外國人認為一些中國遊客的不文明行為主要包括:亂扔垃圾、闖紅燈、圍觀起鬨、插隊、搶座和踐踏花草、小孩隨地大小便等。調查課題執行組組長、中國旅遊研究院宋慧林博士介紹説:“比如,23%受訪者表示亂扔垃圾是中國遊客的海外不文明的行為的一個最主要表現。不同地方受訪者對中國遊客海外不文明行為的認知是有一定差異的。對大洋洲的調查,我們發現,受訪者認為中國遊客闖紅燈、插隊、亂扔垃圾這幾方面不文明行為比較突出,而亞洲受訪者,主要圍觀起鬨是中國遊客比較突出的.不文明行為。”

據瞭解,這項調查主要是針對外國人對中國遊客海外不文明行為認知進行的,調查涉及23個國家和地區,亞、非、歐、美、大洋洲均有選樣。在大多數受訪的外國人眼中,文明意識差和文化差異構成了一些中國遊客在海外不文明行為的主要原因。此外,哈薩克斯坦、埃及以及澳大利亞的外國人還認為,生活習慣差異也是導致一些中國遊客不文明行為的重要因素。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認為,除了外國人眼中的這些原因,中國遊客的不文明行為之所以頻現媒體,也是由於我國大眾旅遊仍處在初級發展階段,但同時出境旅遊增長過快所造成的,“首先,中國人出境遊規模大,發展旅遊時間短,所以我們在旅遊的過程中就會出現一些不文明行為;其次,我們的規模大,所以不管是文明的行為還是不文明的行為,都會引起國際國內的關注。簡單地講,是我們大眾旅遊發展的初級階段,和出境旅遊高速增長的歷史階段所造成的。”

不過,雖然一些中國遊客存在着這樣那樣的不文明行為,但調查中發現,外國人對中國遊客的態度是友好歡迎的。比如,他們會明確反對他們的國家或地區限制中國遊客入境的政策。宋慧林認為,這樣的結果一定程度上和中國人表現出的強大購買實力有關:“因為調查中發現,在食住行遊購娛這樣的旅遊活動中,外國人對我們中國遊客最關注的是中國人在購物中的行為。並且在不同環境的形象認知上,他們也認為中國人在旅遊購物的環節中的形象認知是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