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象的調查報告多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81W

象的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中學關於學生厭學現象的調查報告

一、調查背景: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它給無數師生帶來了福音。然而,我們在為素質教育大聲喝彩的時候,同時也為不少青少年憂慮,在教學中我們發現一部分學生缺乏學習的動力,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對此,教師也在犯難,“這書怎麼越來越難教了”、“學生精力老是集中不起來”。不難看出,“厭學”已成了制約教育教學工作的瓶頸之一。中學生厭學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如若不加重視,會加劇學生輟學和出走。因此對學生的厭學問題,必須引起重視並進行全方面的綜合治理。

二.研究目的: 通過對國中生厭學現象的調查,對結果進行彙總,分析出國中學生厭學現象的表現、影響及其產生原因,從而尋找正確的解決方法,並幫助學生找到厭學的癥結所在,真正從根本上解決厭學問題,使學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三.調查方法

1。對象: 舊寨中學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學生共203人(其中包括七年級年級85人,八年級年級82人,九年級年級36人)

2。時間:2022年11月

3。調查方法:採取隨機取樣的辦法,對本校部分學生的厭學情況進行分發調查問卷,隨機問卷調查。

四.結果與分析

(一)。厭學現象在國中生中普遍存在

所謂厭學,就是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了厭倦學習的心理,進而在學習學科課程時,對知識失去了學習的興趣,不再願意學習的現象。

其突出特點如下:

第一,課堂上,大部分學生思想開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睡覺,可以説為視上課為坐牢。

第二,有的學生作業幾乎不做,有的學生期末考試在5分鐘完成選擇題,然後就睡覺。

第三,逃學、曠課、外出閒逛、玩遊戲,這是厭學的突出表現。

(二)。根據調查結果分析來看,國中學生厭學的主要因素有四個方面:

a、學習壓力過重;(約50。7%)

b.基礎太差跟不上,(約36。9%)

成績差的學生,壓力大,畏懼學習,導致越來越差,越差越不想學的惡性循環。個別學生喜歡學習的學科就想學習,而且會學得很好,感覺有意思;不喜歡的學科就不想學習,就不學。學習完全憑興趣和愛好,沒有自覺性。

c、教師枯燥的教學方法(約26。1%)

老師講得太單調,沒有幽默感,把簡單問題複雜化,課堂死板、枯燥、乏味,不吸引學生,激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不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d、家長期望過高(約22。2%)

家長望子成龍心切,為了讓孩子取得好成績,在家裏除了學校的作業,另外給孩子安排大量作業,學生因此沒有時間玩耍,從而感到心煩,不想學習。在家長看來,學生只能讀書,不能玩耍,學生學習不好,考試不及格,父母要打、要罵,很少與孩子溝通。

另外:

1。學生感覺學習太單調太無聊(約16。3%)

2。不知道什麼原因,反正不願意學(約16。3%)

3。不喜歡某老師(約11。3%)

通過調查發現大多數學生認為自己學習的原因是為了自己的前途,學習的壓力主要來自於自身,當然學校、家長以及社會也成為許多孩子學習的壓力製造者。有一半以上的學生曾經有過厭學的想法,71.4%的學生認為厭學是正常現象,出現厭學情況時,有接近一半的學生選擇了找信得過的師長和朋友解決。關於如何杜絕厭學現象,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學生選擇了找到解決學習的好的學習方法,把學習當做一種樂趣,百分之二十以上的學生選擇了找老師解決。總的來看,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很多,導致學生厭學的因素有主觀的,也有客觀的,好多是應該能夠改變的。厭學產生的後果和解決的方法也是千差萬別,但是學生本身大多數還是希望從根本上解決厭學問題,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第2篇】關於我縣教師外流現象的調查報告

一.我縣教師外流狀況

由此可見:(一)教師外流已經成為我縣的普遍現象,出現時間早,發生頻率高,涉及範圍廣。(二)外流教師普遍學歷高、職稱高,年富力強,工作經驗豐富,正是在教學上出成果的時候。可以説是一支優秀的中青年骨幹教師隊伍,是一筆教師優勢資源。(三)相對而言,我縣教師流入縣外的不是很多,有一半的農村中國小教師流入縣內民辦學校,僅流入平原師範國中部的就達41人,另外由鄉鎮流入縣直學校或跳槽改行的也有一部分。

二.教師外流原因分析

(一)市場經濟社會大環境使然。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要求社會中的人才資源在全社會廣泛流動。人才資源的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影響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水平和速度,而人才資源的最優化配置也是在不斷流動中實現的,人才在全社會範圍內的不斷流動,能夠使人才在更適合自己的崗位上發揮作用,產生最佳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所以説教師的流動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讓所有的教師長期固定在一個崗位上,一次分配,終身不變,已經不適合當前市場經濟社會的實際情況。

(二)教師的思想觀念尤其是人生價值觀的轉變。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不僅促進了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同時也衝擊着人們的傳統觀念,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中青年教師,容易接受新事物,他們早已破除了從一而終的傳統意識,改變了那種當了中國小教師就終生不能改變的思想,把流動、跳槽、改行當作一種時尚,合則留,不合則走,另謀高就,決不在一棵樹上吊死。在這種情況下,再像從前那樣要求教師愛崗敬業、以校為家,已經顯得蒼白無力;運用行政手段禁止、堵塞,也無濟於事,縣教育局於2003年初制定了《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國小教師隊伍管理的意見》,要求各單位看好自己的門,管好自己的人,事實上是門難以看好,人難以管好,要走的人不辭而別,想走的人留人留不住心。教師人生價值觀的轉變使教師外流成為必然。

(三)工資收入偏低,待遇較差。近幾年來,我縣教師工資、待遇逐步提高,2002年鄉鎮教師工資上收到縣以後,教師工資發放有了保障,未再出現拖欠現象。但是,與經濟發達地區教師和工資待遇較高的私立學校教師相比,我縣教師特別是鄉鎮教師工資收入還存在很大差距。目前我縣鄉鎮教師平均月工資500元,與平原師範國中部教師平均月工資1200元有700元的差距,與縣外私立學校如德州躍華、臨沂雙月園等學校的教師工資收入差距更大,每月在1000元左右。而且在老師們看來,這種差距短時期內很難解決。收入低、待遇差,給教師的工作、生活等帶來諸多困難。受經濟利益驅動,一部分學歷高、有能力的中青年教師,在私立學校優厚待遇的吸引下便離崗外流。

(四)工作環境不良,教師精神不愉快,心情不舒暢。某些學校在中青年教師培養這個關係教育持續發展的大問題上,不是從學校長遠發展考慮,而是搞論資排輩,搞親親疏疏,諸如評優選模、教師培訓考核,特別是關係到教師切身利益的職務聘任等。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教師得到肯定,基本上是一個媳婦熬婆式的成長過程。由此導致教師工作環境不良,人際關係、幹羣關係緊張,精神不愉快,心情不舒暢,一些埋頭苦幹又有能力的青年教師對前途感到無望。與其苦熬苦等,不如一走了之。

三.教師外流對我縣教育造成和將要造成的影響

教師外流對我縣教育造成的影響已經初步顯現出來,隨着時間的流逝,這種影響將愈來愈嚴重。從調查中我們發現,對教師外流,學生、學生家長以及社會各界都有反映、有議論。學生們對自己喜愛的老師棄他們而去感到傷心,知道老師要走了,他們流下了眼淚,但學生們的淚水不能挽留決心離去的教師;學生家長對教師外流比較嚴重的學校多有不滿,有的家長乾脆把學生轉到其他學校去了,我縣國中、高中生在臨沂雙月園、德州躍華、武城二中、甚至濟南、天津等地就讀的不在少數,這種生源的流失不能説與教師外流無關;社會各界對教師外流一方面表示理解,一方面極力呼籲,在春節後召開的全縣人大、政協兩會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對教師外流及其給我縣教育造成的影響給予格外關注,呼籲有關部門高度重視教師外流現象,採取措施穩定整個教師隊伍。

教師外流對我縣教育造成和將要造成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教師隊伍不穩定,人心思動。教師外流對整個教師隊伍的思想形成了持久衝擊,看到流入外校外地的同事工資收入翻了番,工作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在校留守教師心理十分不平衡,人心思動。有的教師遍覽報刊雜誌上外地招聘師資的廣告,待時機成熟,便孔雀東南飛;有的教師在外流教師的宣傳鼓動下,難於安心教學工作,身在曹營心在漢。這無疑給原本就困難重重的教師隊伍管理工作雪上加霜,學校管理者束手無策。

【第3篇】春節浪費現象的調查報告

前言:

生活在這個豐衣足食時代的我們,是否還記得“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的深遠含義呢?

摘要:

(一)xx月xx日:

在過年前的這段日子裏,各地掀起了一股“裝修旋風”,裝修材料不是別的,而是“夠氣派的”的黃金,對此人們有着各色的爭論……

【第4篇】關於我縣教育生源流失現象的調查報告

在我縣只要談到教育,生源流失總是一個沉重的話題,學校有難處、家長有怨言、社會不滿意。生源的流失,尤其是優質生源的外流,已經嚴重影響了我縣教育的進一步發展,不解決優質生源流失問題,我縣的教育難以振興,人文興縣的戰略難以實現。

説起生源流失,不外乎兩種情況,一種是學生輟學流失,一種是生源外流。我縣的優質生源外流在國小階段基本很少,國中階段有俞演俞烈之勢,高中階段最為嚴重(主要是因為高中的成績直接決定了學生能考什麼樣的大學,家長期望值較高,再者孩子到了高中以後,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長對其在外就讀比較放心)。由於我縣國中升高中的優質生源首先由一中錄取,流失的優質生源絕大多數就是本應由一中錄取的學生,從一中報到率可以看出,這些年我縣優質生源的流失率相當驚人,近兩年採取了一些措施,但是前200名的生源流失情況仍然比較嚴重,如此大量的優質生源流失自然對我縣教育的發展,乃至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

生源流失問題在我縣已經存在多年,而且愈演愈烈,特別是在部分鄉鎮更為嚴重。就其成因來看,既有歷史原因,又有現實原因;既有內部原因,又有外部原因;既有主觀原因,又有客觀原因。分析起來,主要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1、新的讀書無用論。近來,讀書無用論又有所抬頭,發出此種呼聲的主要是農村。曾幾何時,在農村孩子中,有句比較流行的話,叫“知識改變命運”。然而,這條曾經的確讓無數人改變了命運的路徑卻讓許多人舉步維艱,原因可能很複雜,但最直接的就是因為大學文憑已經無法保證有一份穩定工作。更有一些學習成績不很理想的學生,自覺升學無望,於是就放棄學業,步入社會。所以好多學生家長在孩子國中階段或者國中畢業後就選擇了赴外地打工。

2、惡性循環的怪圈。其實我縣的教育在教學理念、師資隊伍、科研水平、學校管理、佈局優化等方面與周邊縣市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優勢的,但是我縣一開始對生源外流並沒有予以足夠的重視,等發現形勢嚴峻的時候,已經積重難返,優質生源流失與教學質量下降互為因果、惡性循環,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在教育競爭中表現得尤為明顯。

3、招生秩序不夠規範。這幾年隨着教育競爭的加劇,生源大戰愈演愈烈,一些外市、縣學校在本地區優質生源不能滿足自身需要的情況下,更多地把目光投到我縣,部分學校在招生時不擇手段:各種虛假宣傳層出不窮,各項優惠政策撩人心動,目的就是先把人招過去再説;用回扣等手段收買當地人,一些人員貪圖錢財,甘心充當外地學校的掮客,極力攛掇考生到外地學校就讀。

4、思想認識上的偏見。由於我縣教育近幾年發展成果對內對外宣傳得不夠,縣內外很多人對我縣教育已經存在相當大的偏見,他們對我縣教育的進步與發展視而不見,對東光這幾年本二以上上線人數不斷上升閉口不談,而我縣教育有了一點問題,則上綱上線,誇大其辭,把我縣教育説得一無是處。一些家長也存在着一定的攀比心理,認為外面的學校總是比家裏的學校好,以把子女送到外地學校上學作為本事大、能量大的體現,也不管這些學校是不是真的比本地的學校好,事實上每年都有先前把孩子送到外地就讀,後來又要求轉回本地學校的例子。

控制優質生源外流是東光教育發展必須要邁過的坎,只有迎難而上,採取得力措施,努力改變優質生源外流的現狀,我縣的教育才有希望。

1、打牢基礎,認真做好義務教育階段控流工作。一個學生如果在義務教育階段到外地學校就讀,那麼這個學生回東光讀高中的可能性很小,國小升國中的生源流失正越來越嚴重,所以控制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外流至關重要。教育部門一方面要繼續提高各個義務教育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努力實現更高水平的均衡教育,另一方面要做好調研,在制定推進均衡教育政策的時候,充分考慮到社會的承受能力和周邊地區的進展情況。

2、苦練內功,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羣眾評價一個學校的好壞很簡單,也很實際,就是看考上學生,尤其是考上多少重點大學,如果你這個學校與其他學校相比,你這個地區與其他地區相比,考得太差,羣眾就不信任你,就要把孩子送到外校、外地去就讀,就是勉強動員來了,也很難留得住。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優質生源流失問題,關鍵還是要在教學質量上取得突破,這就需要學校,包括我們的國中學校,強化內部管理,提高師資水平,完善考核機制,加強行風建設,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爭取在本二以上上線人數和名牌大學錄取人數再有所突破。

3、突出重點,舉全縣之力辦好一中。一中作為全縣窗口品牌學校,有其特殊的地位。要在教育投入、師資引進、學生招錄等方面要繼續予以傾斜,一中在提高本二上線人數的同時,要把着力點放在衝刺清華、北大、浙大等名牌學校上,只有這樣才能與市外的重點高中一爭高下,吸引更多的頂尖生源留在本地就讀。要加強與全縣國中優質生源接觸,可以想方設法增加國中學生對一中的瞭解,也可以組織部分優秀教師到重點國中舉行各類專題講座,讓這些教師用淵博的知識、睿智的語言、儒雅的風度去打動學生、感染學生、折服學生,增強一中對學生的吸引力。

4、強化考核,嚴肅執行各項招生政策。各國中學校校長、班主任、教師想盡辦法動員優質生源留在本縣就學,這項制度要繼續執行下去。同時,要充分整合本縣相關部門力量,堅決抵制和查處縣外學校在我縣的各類違規招生行為。

5、落實政策,加大對優秀考生的獎扶力度。目前各地對優質生源的招生競爭已呈白熱化狀態,各高中學校對優質生源爭先開出各種優惠條件,我們只有進一步加大對優質生源的獎扶力度,才能在招生工作中爭得主動。在吸引頂尖生源留在本地就讀方面,建議縣裏出台政策,對本縣會考成績前100名且在一中就讀的考生予以一定的獎勵,可按學年度發放,另外對於大學聯考分數達到本一分數線且在本縣高中就讀的考生,也可考慮給予一定的獎勵。這兩項經費的籌集可以採取社會化運作的方式,引導熱心教育事業的企業和個人出資,並進行表彰宣傳。

【第5篇】關於嚴查陳倉區治理為官不為現象的調查報告

一、為官不為的現狀

2、現狀。經過我們調查,為官不為主要有四種表現:

一是怕出事型幹部,基層鎮村幹部不能適應從嚴治黨新常態,在八項規定和各項紀律約束下,有乾的越多、出事越多的思想顧慮,工作中有守攤子、混日子現象,在項目建設、民生改善、經濟發展等方面縮手縮腳,缺乏幹事創業激情。

二是盼平穩型幹部,主要是年齡偏大,即將退出領導崗位的幹部,他們的工作四平八穩,心態老成持重,有一種船到碼頭車到站、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消極思想,總是期望幹了事、不出事,能平穩着陸最好,因此不願意積極作為。

三是不擔當型幹部,主要是一些年輕幹部,受成長經歷和社會思潮影響,閲歷單一,宗旨意識淡漠,與基羣眾感情不深,只圖享受、不講奉獻,只考慮個人進步,不求以才服人、以實績服人,缺乏責任心,在關鍵時刻和急難險重問題面前不願擔當,也不能擔當。

四是能力弱型幹部,一些幹部學習能力不強,不注重研究新情況、新問題,工作上有熱情,想幹事,但胸中無墨、心中無數、能力平庸。比如我區某鎮黨委書記,幹事熱情很高,但能力較弱,處理信訪維穩問題力度不夠,全鎮有8人赴京上訪,多次被市上通報。

二、主要做法

三、意見建議

解決為官不為問題,需要上下聯手、多管齊下,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抓起。

一是建議省市加大幹部理想信念教育。正視一些幹部理想信念出現滑坡、政績觀出現偏差的問題,按幹部管理權限,避免多頭培訓,分層級圍繞理想信念、宗旨意識等內容,開展為期510天的集中輪訓,組織幹部外出集訓、現場體驗,對幹部洗心、洗腦,以針對性強的教育培訓,解決幹部思想總開關問題,消除懶政思想,增強培訓實際效果。

二是加大激勵力度。完善幹部實績考核辦法,建立幹部實績考評機制,對幹部成長、工作經歷實績進行連續性考核實績。依據幹部實績加快乾部調整力度,樹立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用人導向,讓有為者有位,無為者無位。給縣區一定的副縣級非領導職務自主權,針對即將退出領導職務的科級幹部,特別優秀的退休時享受副縣級非領導職務,表現一般的原職級退休。

三是建立問責機制。出台為官不為問責辦法,科學界定為官不為的具體表現。探索建立不合格幹部正常退出機制,明確具體認定標準,對那些羣眾反映強烈、不作為、亂作為的幹部進行降職、免職和責令辭職。

四是強化監督。採取電視百姓問政、網絡曬績、邀請羣眾代表列席會議等辦法,開通舉報電話、電子郵箱、公務微博、公眾微信等監督平台,以更多的手段讓更多的羣眾參與監督。對不作為的幹部,進行組織約談、警示訓誡,加強組織處理力度,達到以儆效尤的效果。

【第6篇】關於國小教學質量滑坡現象的調查報告

近年來,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出現了滑坡現象,學校一班人看在眼裏,急在心裏。為了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讓學生成才,讓家長放心,提升學校的教育質量,就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滑坡現象進行了調研,通過在教職工、廣大羣眾和學生中進行查、訪、問,對學校的管理和發展進行調查研究,並進行深入的剖析。對近年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有所滑坡的原因有了清醒的認識。

一、學校管理相對滯後。

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也緊跟着教改的步伐不斷前進,但是在改革的過程中,由於受多方面原因的制約,致使學校改革阻力重重,進展相對緩慢。

一是教育思想相對落後。隨着教育改革的春風和課程改革的浪潮不斷地湧進校園,我校的教職工由於受地域條件的限制,絕大部分教師沒有到外面去接受新思維、新觀點、新教法,因此無論是領導,還是教職工對改革的認識不夠深入,在教育教學上依舊採用陳舊的傳統的教育教學觀念,對學生進行教育,如此老掉牙的教育方法既簡單又落後,這是造成教學效果的不理想一個重要的原因。

二是學校管理制度有待更新。隨着時代的發展,學校在八、九十年代制定的某些規章制度現在很不適應,如對大班額班級和小班額班級的管理,村小教育資源的嚴重浪費與中心校教育資源的嚴重缺編,教育教學質量獎獎勵辦法的更新、學校教代會民主監督的職能的發揮、教學六認真的考核辦法、學校後勤社會化的管理、學校校務公開的實施細則等等規章制度。由於所制定的年代與現在的有很大的區別,所以運用在現在達不到充分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的目的。

二、教師隊伍建設落伍。

人才的培養關鍵在教師。應該説,教學質量的滑坡與學校的教師隊伍建設有着直接的關係。近年來,學校的教師隊伍建設確實也還存在着一些單位問題。

一是教師的年齡結構嚴重失衡。由於教育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學校地理環境的影響,近年來分配到我校的教師很少,而且由於受地域條件的限制,不少年輕教師分到學校不到兩三年,便遠走高飛, 再加之調進調出的教師數額不平衡,加劇了學校教師隊伍老年化趨勢。據統計,35歲以上的教師約佔%,50歲以上的佔%。

二是部分教師教育觀念落後。現代社會,知識日新月異,需加強終身學習,然而有少部分教師本身素質就差,偏又不愛學習,教育觀念的落後與本身素質的匱乏,也就加劇了其教育教學質量的低劣。另有一部分教師由於年齡偏大,對現代教育理念接受較為緩慢,特別是新課程對他們來説,接受起來有相當的困難,教了幾十年的書,叫他一下子去適應,很難的。據我們的調查,有個別老教師是這樣評價新課程的:教了一輩子的書,要我現在轉變觀念,去適應學生,真是不適應,要是能早點退休,多好呀!聽聽這樣的語言,我們不難看出新課程對老教師,特別是農村學校的老教師是一個多麼大的挑戰呀!

三是個別教師的素質急待提高。

學校的個別教師無論是業務素質,還是政治素質都急待提高。應該説,就是這個別的教師,導致了我校的教學質量在羣眾的印象極差。這部分教師本身不是師範院校畢業的,而且在參加教學工作後,也不鑽研、不虛心向有能力的教師學習,整天閉關自守,做一天和傷撞一天鐘,致使教育教學質量極為低劣,在期末考試中,人均分與最高的相比懸殊40多個大分。還有部分教師的政治素質也極待提高,對學校的政治學習持一種無所謂的態度,在工作中,時常與領導唱一些反調。個別教師開會不説,會後亂説,在學校造成了極為不好的影響。

四是部分教師職業道德有待加強。應該説,學校大部分教師愛崗敬業,無私奉獻,以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高尚情懷去影響身邊的一代人。可是,也有極少數教師教育教學責任心不強,教學得過且過,教學六認真極為馬虎,學校每次檢查,總有那麼幾個教師,不僅不寫備課教案,連學生的作業批改也是一片空白,你説,這樣的教師的教學質量能夠提高嗎?顯然只能是低劣的。

四、教育資源啟用不力。

近年來,學校在教育資源的配備上投入了不少的財力、人力,但是收效甚微,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一是中心校超大班額與村小小班額形成教育資源的嚴重失衡。由於近年來受民辦學校的衝擊,不少家長將孩子送往中心校,如果學校不答應,他們就揚言要將孩子送到民辦學校,如此以來,就加劇了中心校人數的猛漲,村國小生的猛減。中心校班額三年級以上一般都在75人以上,村小一般都在20人左右。學生人數的加大,增加了學校的管理難度不説,還增加了中心校老師的工作量,一個老師教150人以上的學生,單批改150人以上的作業就要花費其多少時間。而村小教師,雖然所教的學生人數較少,但是科科都要教,節節課都要上,也還是夠辛苦的。如此這些該如何來有效地合理地利用教育資源,確實是擺在我們學校領導面前的一道道難題。

二是現代教育技術資源形同虛設。學校近年來花10幾萬元建成的微機室、開通的現代遠程教育、接通的校園網絡對多數教師來説,簡直是形同虛設,更不用説在課堂上採用現代的教學手段來輔助學生的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了。那些擺在實驗室、儀器室、圖書室裏的教學輔助用品很難搬到教室用一用,不少學生對封存在圖書室的圖書是渴望之極,但是很難借到一本。在如今課程改革的年代,拿語文科來説,一個國小生在畢業時要達到150萬字的課外閲讀量,可是那本是孩子們增長知識的書卻成了一種擺設。不少孩子由於受家庭和地域的限制,想擴大閲讀量,但是沒有書,無法解決他們的讀書熱望。

五、思考:優化教育管理,提升教學質量

圍繞抓準找準突出問題,解決學校發展中出現的教學質量滑坡現象,學校在深入調查的基礎上,提出了以下幾點思考,也算是整改措施吧。

一是加強學習。組織教職工利用每週的政治業務學習時間加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學習黨的建設理論,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和理論水平,這既是一個教師的政治要求,也是一個教師業務素質要求。加強政治理論學習,進一步堅定教職工的理想和信念,增強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自覺性,增強政治敏鋭性,把個人生活目的、價值和社會發展目標、黨的教育事業緊密地聯繫起來。同時還要加強引導教職工不斷學習社會科學知識和自然科學知識,特別是要掌握從事教學、教研需要的業務知識和業務技能,努力改進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不正當的手段在學習時,還可以開展向身邊的先進共產黨員和優秀教師學習,學習他們高尚的人格、品質、精神,增強為人民服務的能力。

二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學校師資力量嚴重缺編,學校將積極向上級爭取名額。同時大量地引進優秀教師來我校任教。對現有的教師隊伍,採取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加大培訓力度,不斷提高他們從教的責任心和能力。

三是優化學校管理。對學校現有的一些管理制度,根據目前學校的發展狀況,及時召開支委會、教代會、行政會,在聽取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制定出適合如今學校發展的能充分調動教職工積極性的規章制度。

四是合理利用教學資源。 一是人力資源,學校將盡最大的努力,制定出一套能激發每位教職工的管理辦法,儘量調動每位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二是對學校現有的教育資源,一定要強化管理力度,各分管領導必須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管理辦法,交教代會討論決定,形成規章制度,逗硬執行。

五是加大對教學常規的檢查力度。教導出要制定出一套融人文管理與科學管理的辦法,要讓每位教職工充分發揮自己的水平,在教學中,愛崗盡責,無私奉獻。

【第7篇】2022年生活中衣物浪費現象的調查報告

摘要:衣服是大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東西,可對於這我們習以為常的事物,我們卻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就造成了不少的浪費。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讓人們對服飾的消費和使用觀念也不斷地變化着,但也隨之而來了不少的浪費現象,這是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對於這些現象我們應該重視起來,減少或避免浪費,發揚節儉的風格。勤儉節約一直以來都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現今社會,我們更應將其發揚光大。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迅速,使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物質世界的豐富表現在了社會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這其中,服飾的變化尤其大,人們的穿着告別了以前的簡樸單調而得多彩時尚,並且人們對衣服的更新速度也越來越快,但與此同時,難免也有一些不必要的浪費現象。本次實踐調查就是詣在瞭解人們在生活中對於衣物的一些浪費現象,希望能發現一些問題並能找到些良好的解決浪費的措施,共發放了100份問卷。

從調查問卷來看,受調查人羣中有三成半左右的人在衣服上的年花費在1500~3000元之間,另有3成的人是在500~1500元之間,而在3000元以上的佔了兩成,500元以下則是相對最少了,並且大家每年所添置的新衣數與衣櫃中的衣服數基本與買衣服的費用成正比,這説明在相對於富裕的我國東部地區來説,人們對於服飾的費用還是不太吝惜的。在換衣服速率上大部分人對於春、秋、和冬裝是2年一換,夏裝一年一換,我們認為在這其中就會有不少的浪費現象,衣服的使用年限大大小於人們的更換速率,造成許多的還可使用的衣物資源的浪費,甚至有許多新衣也被擱置着;在被問到“你認為一些落後地區人們的換衣服速率是多少?”時,超過7成的被調查者選擇了“3年以上”,從中可以看出大家普遍對於落後地區的人的生活狀況是有所認識的,但是對於那種簡樸清貧的生活卻大都是不大容易接受的。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人們挑選衣服時大多以實用、美觀和搭配為主要標準,並不盲目追求高檔高價;在舊衣服的處理問題上,只有3成多點的人選擇了直接丟棄,其餘的都會將其送人、捐贈或收拾好保存着等。

在實踐調查中,我們發現在生活中確實存在了許多浪費衣物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1)、有不少人買衣服過程中花費不少金錢,買的衣服數量較多但有些卻穿的次數很少;

(2)、大部分的衣服淘汰速率比較快,但淘汰後得到衣服沒有很好的處理,有一部分人選擇直接丟棄,另有相當一部分人則是將舊衣服保存着,而沒有讓其產生2次利用價值;

(3)觀念上人們更是與以前有着極大的差別,老一輩口中所説的“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簡樸風格,現在已沒有多少人認為還適合現在的社會,在調查問卷中也只有2成左右的人贊成繼續這樣的節儉。

我們認為造成了上述這些情況的原因有:

(1)、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日益富裕,收入不斷增加,人們有了更多的錢,對於衣服的購買能力大大增加;

(2)、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生產力的解放,使得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極大豐富。服裝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蓬勃發展了起來,數量眾多及風格花樣百出的服飾充斥了人們的眼球,選擇餘地成倍得增加,大家很容易能買到自己心儀的衣服,鋪天蓋地的漂亮衣服極大的刺激的人們的購買慾,但服裝的生產與新品推出率的快速也使人們對衣服的更新率變得很快;

(3)、改革開放後,中國逐步與世界接軌,國外的各種各樣的思想觀念傳入中國,追求時尚的觀念在年輕人中蔚然成風,愛美的思想在社會上廣泛傳播,人們對於穿衣打扮也變得講究起來,許多人願意在服飾上花費大量金錢和精力;而與此同時,節儉的觀念被生活日益富足的人們漸漸的淡忘了。

勤儉節約一向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美德,雖然現在我們的國家發展迅速,富強而昌盛,人民不必過着緊巴巴的生活,可以盡情追求着美和物質享受,但是節儉的美德我們更不能捨棄。服飾穿着只是大家生活中的一個小的方面,但是每個人都有一點小小的浪費的話,那積少成多的結果就是社會資源的巨大不必要的損耗。在這次的實踐調查中,不少暴露出來的浪費現象讓我們感到惋惜不已,我們為此也努力思考和尋找了一些解決浪費現象的比較實際的方法:

(1)、購買衣服時根據實際需要選擇,不要盲目追求時尚、盲目攀比,也不要見獵心喜,購買大量衣服而卻根本穿不了幾件。當然,值得説明的是,我們認為追求穿着的時尚美觀與節儉是並不對立的,我們反對的只是衣服購買和使用過程中的鋪張浪費。

(2)、對能很好使用的舊衣物進行2次利用,可以轉送他人,也可以捐贈、轉賣等等。這是普遍並且最好的方法,衣服的使用價值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3)、自己動手,將舊衣服再次裁減做成新裝,如將褲子改成短褲、短裙,t恤改成背心,大人的衣服改小成小孩的衣服等。

(4)、舊的衣服還可以用改做其它很多的用途,可以改造成坐墊,靠枕、揹包等。除了上述的實際做法外,思想上我們也須樹立“簡樸實用、勤儉節約”的觀點,在物質文明發展迅速的現今社會,我們確實已不必再將一件衣服補了又補,然後穿個五、六年甚至十來年的,可是節儉的思想卻是更加必不可少,奢侈浪費只會使社會變得糜爛,唯有節約樸素才能使社會發展清明。

在大力提倡建設和諧社會的今天,希望人人都能發揚勤儉節約的美德,共同努力建造一個和諧的節約型社會。

【第8篇】無照經營現象的社會調查報告

無照經營現象的社會調查報告

本文作者:肖文 本站範文網原創投稿

關於無照經營現象的社會調查

肖文

由於沒有營業執照,這些商販出售的商品便沒有質量保證。消費者購買後,一旦出現問題,就不能依法維護自身權利獲得賠償。甚至可能連當時的攤位都找不到。這就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和生命財產安全產生重大隱患。另一方面,無照經營破壞了市場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對於合法商販的利益造成損害。於是我便對無照經營這一社會現象作了調查,並去工商和平分局瞭解情況。據和平分局的工作人員介紹,近年來,由於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無照經營現象久治而不能根除並逐漸形成一個頑疾。由於和平區地處市中心繁華地段,人流量較大,是全市商業中心。許多無照經營者選擇在此開店擺攤,致使和平區成為無照經營現象較嚴重的地區。隨後我看到工作人員的統計數據。根據資料顯示和我的走訪觀察,僅對和平區無照經營情況做以下分析:

一、無照經營的現狀及特點

從工作人員拿出的資料統計來看,截止今年七月底,和平區固定經營場所的無照經營共計1966户,其中各類市場內無照經營766户、市場外無照經營1200户。其中還不包括一些流動攤位。

由於上述766户市場內無照經營均面臨拆遷等原因,具有不確定因素,因此不列為調查範圍。市場外無照經營的1200户,由於不能挨家調查,因此只進行粗略調查分析,發現其存在幾個特點:

(一)從行業角度來看,以餐飲和食品零售和服務業居多。我觀察到的主要有餐飲食品、小百貨、美容美髮、家政諮詢服務等行業,在和平分局的統計中看到分別為489户、302户、161户、137户,佔無照經營總數的90%。

(二)從經營的人員角度來看,大多為下崗職工從事無照經營,達693户。外來人員、殘疾人及其他閒散人員無照經營分別為143户、10户、354户,佔無照經營總數的40%。

(三)從經營場所分佈的角度來看,勸業場周圍地區較為集中。在我調查時發現無照經營多集中在勸業場、小白樓周邊的一些小門臉、小商鋪。店面很簡陋甚至是臨時搭建的。和平分局工作人員説他們對此進行過專項調查,調查結果見下表:

分佈地段 總户數 較為集中的道路或地區

勸業場 365户 河北路、山西路、長春道、哈爾濱道、哈密道

白樓 269户 建設路、濱江道、煙台道

新興 178户 同安道、一號路二號路、氣象台路

體育館 151户 五大道地區、黃金花園地區

南營門 130户 拉薩道、綿陽道、鞍山道、四平道

南市 81户 榮安街、榮安大街、多倫道

其它地段 26户 散落在一些大商場內和其他樓宇內

(四)從表現形式的角度來看,呈現多樣化特徵。在勸業場周邊我發現無照經營者採取各種方式掩蓋無照經營。如一家有營業執照的服裝店,屋內有門通向一飲品店,而飲品店沒有營業執照。和平分局企管科的工作人員説“從近幾年查處的無照經營案件分析得出:一是違法主體以個體、私人經營等非公有制主體的自然人或合夥居多;二是經營規模以小規模居多;三是經營時間上以短時間居多;四是涉及的領域有所擴大,經營方式更加多樣。前一陣勸業場工商所已經發現並查處了一件利用網絡遊戲和網絡商鋪等經營手段來從事無照經營的案件。五是以其它形式掩蓋無照經營。”可見其形式的多樣。

二、無照經營的具體原因

(一) 從無照經營者的角度分析,有客觀原因和主觀原因。

1. 客觀原因在於:

(1)因沒有取得《衞生許可證》而不能辦營業執照,造成無照經營。

(2)依據市政府有關文件規定,不能辦理營業執照造成無照經營。工作人員介紹説這些無照經營主要原因有:屬違章建築,如臨時建築、居民樓窗口售貨、窗改門等;還有無房本等產權問題;再有就是商鋪已經規劃拆遷。

(3)同時具備上述兩種因素而無照經營,主要集中在食品餐飲及美容美髮行業。他們多數既在違章建築、臨時建築等場所經營,又不符合衞生許可的要求,因而造成雙重因素的無照經營。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無論是一種還是兩種因素造成的無照經營,都集中在食品、餐飲及美容美髮等行業。他們的共同原因,就是不具備衞生防疫部門在營業面積、衞生條件、操作間等經營條件的統一規定,在無《衞生許可證》的前提下無照經營。

2.主觀原因在於:

(1)有的個體經營者生活有困難,交不起各項税費;我詢問一位小餐廳老闆為何不辦營業執照時,他無奈的説:“不是不想辦,但起一個餐飲執照需交的税費有衞生部門的檢查費、環保測水換證費、門前三包費、工商管理費等等。剛剛營業,根本沒那麼多錢,只好先拖着。”

(2)買賣不好、剛乾或不想長幹,對經營前景沒有信心,抱着試試看的態度不起照先經營。如一家外貿服裝店老闆所説“幹一段也許買賣就黃了,改行了。所以先不辦 照了。”

(3)見其它商户未辦營業執照,懷有僥倖心理不起照。

【第9篇】亂擺攤位現象的調查實踐報告

關於亂擺攤位現象的調查實踐報告

我是yy的居民,在學生放暑假以及日常生活的觀察:yy片區農户們自產自銷亂擺現象日趨嚴重,城管無奈也只有整日蹲守。

居民的評價卻不一樣。95%的居民給予好評,原因:

1.農民的蔬菜、水果比市場的新鮮。

2.農民的菜品比 小販的'售價要實惠得多。

3.農民銷售的均是時令蔬菜和水果,自產自銷均來自吳家鎮、楊家和瓦店子等地,大家買的放心。

4.農民們樸實的天性讓大家舒心,不會斤斤計較。

但 還有5%是來自個別居民和城管朋友的。他們認為:

1.賣菜的環境差,地上有剝剩的菜葉、有時還有蒼蠅等。

2.亂擺攤位、隨街叫賣給城市管理帶來了很大的麻煩。

(尤其是多次勸告之後仍然會再次亂擺,城管也很無奈、不得不隨時蹲守)

就此,我在yy片區做了一項調查:為什麼農民亂擺攤位的情況日趨嚴重?

剛開始我也很費解,但當我連續幾日多次逛了yy片區所有的綜合市場(菜市場)以後,明白了原因。問題恰恰出在“市場”上!片區內共有四個大型的綜合市場:大菜市,一菜市,三菜市和yy市場。四個市場相距都不算太遠,但每個市場的小攤位都是天天爆滿的情況,尤其是買菜高峯期市場更是人山人海、你擁我擠。有幾次,我都看見兩三個菜農為了一個很窄的攤位大打出手。我一直尋思着為什麼他們居然會為了一個零點幾平米的地方針鋒相對......

原來,是因為市場所能提供的攤位是有限的,不能適應市場的銷售和眾多居民的需求了。那亂擺攤點的原因呢?會不會也是因為攤位不夠、不得不在街道上叫賣呢?我想或許是吧。

自家種的菜帶到市場上卻沒有賣的攤位,眼看着就要被擠兑走了,那麼多菜總不能扔了吧?都是汗水澆灌出來的。所以他們才會隨街而賣,文化程度也不一樣、不懂得破壞了公共秩序。

那麼,會不會有比城管們冒着炎炎夏日、整天蹲守更治標的辦法呢?對此,我有點兒想法:

1.在yy片區搭建一個建議的農貿市場,專供農民們使用、側重買菜和水果。

2.做好市場調查,更貼近事實的設立攤點個數。

3.加強對農民和居民的相關宣傳活動,讓大家達成“城鄉綜合治理”工作的共識。

[關於亂擺攤位現象的調查實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