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光現象調查報告多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57W

光現象調查報告多篇

光現象調查報告篇1

一、調查背景

近年來“社會冷漠現象”日趨嚴重。 20xx年xx月20日上午,南京發生的震驚全國的“彭宇案”。南京市鼓樓區法院對“彭宇案”做出了一審判決,裁定彭宇補償原告40%的損失,即45876元,10日內給付。 20xx年8月27日中午,一輛大巴車在石莊鎮西邊的張黃立交橋上看見了一名騎三輪車的老人被撞倒,司機殷紅彬下車攙扶了老人。不想面對警方的調查,那老人一口咬定是那輛撞倒大巴車撞她的。最後,通過調閲監控錄像,警方發現,正如殷紅彬所述,他不是撞人者,而是下車救人者。20xx年9月2日上午,在湖北省武漢市,88歲的李大爺在離家不到100米的菜場門口迎面摔倒了。這期間來往者眾多,但大家僅僅是圍觀,卻無人敢扶他一把,致使他一個半小時後才被送醫院救治,終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 20xx年10月13日下午,廣東佛山兩歲的王悦(小悦悦)在家附近的巷子裏玩耍,一輛麪包車和一輛小型貨櫃車先後三次從悦悦身上碾過並逃逸。然而18名路人從悦悦身邊經過,同樣是漠然不理,無一施以援手。最後只有一位拾荒者陳阿姨將小悦悦扶起,躺在路邊小悦悦就這樣躺在血泊中七八分鐘,最終搶救無效。

隨着中國經濟的高速發達,中國人越來越患上了“發達社會冷漠症”。它突出表現為:社會越發達,人的競爭意識越強,法律的自我表現保護意識也越高。一些時候,許多受到幫助的人不太懂得感恩,這也就使得人們幫助他人的熱情減退。當我們去幫助別人時,可能會招來旁人異樣的目光。幫助他人逐漸成為一種“非主流”的行為,使得我們漸漸縮回了那隻幫忙的手。還有很多時候,我們的善心恰恰是中了別人惡意的圈套。例如好心藉手機給他人,手機卻被盜了;將路邊摔倒的老人扶起卻被誣陷是肇事者,勒索醫療費等等。人們逐漸功利化,在做任何事之前都喜歡思考投入回報比,不再願意無償地奉獻、自發地幫助別人。如果中國社會30年的經濟騰飛換來的是“發達社會冷漠症”,這值得每個人去反思。

二、調查目的

隨着信息科技的發展,一時出現信息爆炸。一件事,可以在一瞬間,出現在各大網站、各大媒體。而越來越多的媒體報道出了一些曾經看起來很稀奇的事情。就如幾年前的“彭宇案”和去年的“小悦悦事件”等。據相關統計,最近幾年出現了至少十二起攙扶跌倒老人被誣陷事件。是什麼讓見義勇為者流血又流淚?人們的正義感真的是日漸降低了嗎?還是媒體的無意炒作引起了人們自身權益的警惕?或者是什麼東西改變了我們?為此,本人對廣大學子作了問卷調查,以瞭解當前大學生對社會出現的冷漠的現象的態度和看法。

三、調查對象

全日制在校大學本科

四、調查形式

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收集真實的原始數據,結合問卷的題目進行分析,最後根據調查結果分析數據、整理原因及解決方案、撰寫調查報告。

五、調查內容

68%的同學認為當代大學生在意社會公德心,但是有點缺乏社會公德心。而62%的同學認為缺乏社會公德心存在於大多數人身上。由此可看出,大多數在校大學生屬於“隨波逐流”型,跟隨大眾的腳步,在感覺社會公眾缺乏社會責任感的同時依然“我行我素”,沒有提高自己的社會責任感。

超過90%的同學在對待因救陌生人而犧牲的英雄表示非常敬佩,但是自己沒有勇氣這麼做。此處充分説明幾乎所有人都對英雄抱着一顆敬畏之心,但是並沒有把他們作為榜樣。這就造成了見義勇為者可能得不到社會上大眾的認同,自身價值得不到肯定,積極性可能得不到提高,見義勇為的精神則得不到很好的弘揚。

超過一半的人認為大多數人在公交車上會主動讓座,超過四分之一的人如果

快到站了,就讓座;如果路途較遠,就不讓座。在讓座上,被調查者都認為社會上風氣很好,大多數人能主動讓座。

在看到幫人救火或抓小偷、送車禍受傷者或突發疾病者去醫院、搶救落水者、制止搶劫行兇的歹徒、制止欺辱婦女的流氓、幫助走失的`兒童或老人尋找家人、看見有人打算輕生(跳樓、跳河等)現象的時候,大多數被調查者認為社會上大多數人會選擇報警和呼救。當遇到有人吵架的時候大多數則會選擇儘量不介入、避免麻煩。

這種助人為樂意識和見義勇為的淡薄,不僅反應了個人抱有不惹禍上身的想法,也顯示了見義勇為後續保障制度的缺失。由於見義勇為者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英雄流血又流淚”,這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人民羣眾見義勇義的積極性。這也是造成的當今社會頻繁出現見死不救、見危不幫現象,英雄缺失,人們感慨世風日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當遇到路邊的乞討者的時候,51%的同學會選擇偶爾路過的時候捐贈一些零錢,以幫助他們;34%的同學不清楚他們是否把行乞作為一種騙取錢物的手段,因此一律不給予幫助。在對於給不給予乞討者資助的問題上,可以説兩方的人數比較相近。這和個人價值觀有關聯。

被調查者遇到朋友幫助陌生人後反被其陷害後40%的同學選擇以後還會幫助陌生人,畢竟這只是少數人的不良行;而50%的同學會看清楚具體情況後才決定是否幫人。説明接近一半的被調查者仍然選擇毅然幫助他人。

如果媒體對相關社會冷漠行為(如見死不救,見義不為)進行報道,40%的被調查人覺得會引起社會不滿情緒,激起人們助人精神;10%的同學認為這樣會使大眾產生冷漠對待的從眾行為,36%的同學覺得不能怪個人,是整個社會的價值觀有問題。

在面對目前存在“社會冷漠”現象上,被調查者認為主要原因有:28%的人認為輿論監督不夠,輿論導向不正確;38%的人認為是國家相關制度不完善、倡導措施執行不大;49%的同學認為是人們片面追求經濟,忽略了彼此的感情交流;而34%的同學認為是人們生活壓力大,無閒顧及他人或社會;76%的同學認為是個社會的道德標準和價值觀發生變化;46%的人認為是教育的失敗(包括學校的或家庭的);55%的人認為誣陷、訛人的情況時有發生,所以不敢幫助別人。

光現象調查報告篇2

一、調查背景及目的

近年來,大學生文明禮儀失範現象日益突出,嚴重損害大學生的社會形象,成為其順利就業的一大障礙,已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為了瞭解當代大學生的道德修養,從而更好的塑造良好的學生形象,創建文明的校園。從五月下旬開始,學校開展了優良學風校風建設活動。

本次調查是在這個背景下,在全校開展的一次抽樣調查活動,旨在全面、客觀地瞭解全校學生的文明禮儀狀況,為構建和諧文明洛師校園提供參考性意見和建議,為提升三峽學子社會形象貢獻力量。

二、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以重慶三峽學院全日制在校學生為調查對象,樣本容量50人。

三、調查方法與步驟

本次調查採用問卷調查與實地瞭解的方式,在全校分發問卷50份,回收有效問卷48份,回收率96%。我小組共3人,1人負責發放並回收問卷調查,1人到圖書館和自習室進行調查,另外一人負責統計數據,然後三人共同對數據進行分析、整理。各成員積極行動,互相配合,為避免問卷被重複填寫,確保回收問卷的有效性,在調查之前,我們都會了解清楚是不是已經參與過此項調查。問卷回收上來以後,我們對問卷的有效性作了詳細認真的分析整合,確定有效問卷48份,並給予編號。之後我們又組織學生對問卷上的11個題目進行詳細的分析,錄入準確數據,並對每個題目的各個答案做了百分比統計。本次調查從問卷發放到公佈數據歷時3天(20xx年xx月7日~10日)。

四。調查內容簡介:

調查大學生自身的文明禮儀程度和對本院大學生整體文明禮儀的看法。考慮到大學生的生活學習環境和現狀,問卷分為客觀選擇題和主觀建議題兩大部分,內容涉及感恩父母、校內外生活文化、教室文明、宿舍文明、大學生戀愛觀和語言文明六個相關方面。

五、調查結果與分析

總體分析:

從統計這48份問卷中,我們看到了大部分同學的文明禮儀是很好的,但也有一部分同學們的文明禮儀需要改正。從他們對我院大學生整體文明禮儀狀況的提儀中,我們看到了我院大學生們在文明禮儀方面存在很多不良的現象。説髒話,不注意個人、公共衞生,公交車上不讓座,不注重課堂紀律,不愛護公共設施,不排隊打飯,在公共場合有親密行為等等。針對出現的這些問題,我們提出三點建議:

一、校園呼喚文明行為,學生應自身加強自律,爭做一名文明大學生;

二、相應的宣傳工作尚需加強,讓同學們瞭解與自已相關的文明禮儀問題;

三、加強監督工作,靈活監管。

長期在人們頭腦中形成的思想根深蒂固,要想改變這種思想,需要長期艱苦的努力。不可否認,我院絕大多數學生的素質是高的,能夠做到“文明行事”,但不文明行為仍然存在。這是因為大家反對這種不文明現象的態度還不是很堅決,雖然認識到這種行為的危害,但沒有從行動上去杜絕這種現象,有的甚至“兩耳不聞窗外事”,持聽之任之的態度。大部分同學都認為不文明行為是素質低的表現,應加強教育,但實際生活中大家沒有用行動來反對不文明行為,沒有盡力阻止它們的發生,在客觀上默認了它們的現實性,滋長了各種歪風邪氣。因此我院還要大力加強學風校風建設,爭做文明大學生,創建文明校園。

感恩父母方面

大學生是一個高消費的羣體,每年的學費、生活費相當昂貴,加之我校大部分學生來自農村,感恩教育依舊是久唱不衰的旋律。分析回收上來的300份有效問卷,我們發現我校大學生普遍具有感恩意識,但仍需提高:

經常按時給父母打電話的大一至大四所佔比例分別為:69%、63%、59%、79%57%學生生活樸素,並且在購物時會充分考慮家庭經濟狀況。

校內外生活文化方面

大學生作為成年人,為人處事、待人接物舉手投足之間都彰顯着自身的素質,分析回收上來的300份有效問卷,我們發現,我校大學生在公共場合文明素質普遍較高:

60%的學生在見到所認識的老師、學長和學姐時會主動打招呼60%不會因為同學和朋友關係做出插隊等不文明行為

31%的學生認為在隨地吐痰、亂扔垃圾、打架等不文明行為中偷窺、干涉他人隱私是最不能給予容忍的。89%的學生有便後沖水的習慣若在圖書館、自習室上自習時有人打電話,77%的學生會走出圖書館或自習室小聲接聽

90%以上的學生會在公交車上主動給孕婦、老弱、病殘者讓座55%的學生會主動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教室文明方面

教室是大學生學習的地方,但是大學不同於高中,教室不再固定,學生自身情況也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如手機、mp3等通信娛樂工具開始步入學生生活,一系列的教室不文明現象就隨之而來,分析回收上來的300份有效問卷,我們發現我校大學生教室文明方面急需提高:

80%以上的學生都曾有過上課發短信、接打電話的行為70%的學生曾在課堂上睡過覺78%的學生反對在桌椅上亂刻亂畫僅10%的學生從未在教室吃過早餐52%的學生有曾在桌椅上亂畫的行為60%以上的學生曾在桌子裏扔過垃圾

宿舍文明方面

大學宿舍是家庭、學校、社會文化的匯合,是大學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平台,分析回收上來的300份有效問卷,我校大學生在宿舍方面文明水平相對較高:

90%的學生出門時會經常留意宿舍的電燈和水管情況

68%的學生對室友的不文明生活習慣會以委婉方式提出,11%的學生會默默忍受室友的不文明生活習慣

37%的學生選擇按照自己需要安排就寢時間36%的學生選擇按照學校統一規定的熄燈時間27%的學生選擇與室友協商安排就寢時間

光現象調查報告篇3

從我國曆史和現實的國情出發,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為着力點。在公民道德建設中,應當把這些主要內容具體化、規範化,使之成為全體公民普遍認同和自覺遵守的行為準則。

為人民服務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核心,是社會主義道德區別和優越於其它社會形態道德的顯著標志。它不僅是對共產黨員和領導幹部的要求,也是對廣大羣眾的要求。每個公民不論社會分工如何、能力大小,都能夠在本職崗位,通過不同形式做到為人民服務。在新的形勢下,必須繼續大張旗鼓地倡導為人民服務的道德觀,把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貫穿於各種具體道德規範之中。要引導人們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競爭與協作、先富與共富、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等關係,提倡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發揚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為人民為社會多做好事,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形成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的良好道德風尚。

集體主義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原則,是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和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在社會主義社會,人民當家作主,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使集體主義成為調節三者利益關係的重要原則。要把集體主義精神滲入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各個層面,引導人們正確認識和處理國家、集體、個人的利益關係,提倡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當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反對小團體主義、本位主義和損公肥私、損人利己,把個人的理想與奮鬥融入廣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奮鬥之中。

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是每個公民都應當承擔的法律義務和道德責任。必須把這些基本要求與具體道德規範融為一體,貫穿公民道德建設的全過程。要引導人們發揚愛國主義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熱愛祖國、報效人民為最大光榮,以損害祖國利益、民族尊嚴為最大恥辱,提倡學習科學知識、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方法,艱苦創業、勤奮工作,反對封建迷信、好逸惡勞,積極投身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

社會公德是全體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在現代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不斷擴大,人們相互交往日益頻繁,社會公德在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會穩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為公民個人道德修養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現。要大力倡導以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鼓勵人們在社會上做一個好公民。

職業道德是所有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涵蓋了從業人員與服務對象、職業與職工、職業與職業之間的關係。隨着現代社會分工的發展和專業化程度的增強,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整個社會對從業人員職業觀念、職業態度、職業技能、職業紀律和職業作風的要求越來越高。要大力倡導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羣眾、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鼓勵人們在工作中做一個好建設者。

家庭美德是每個公民在家庭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涵蓋了夫妻、長幼、鄰里之間的關係。家庭生活與社會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正確對待和處理家庭問題,共同培養和發展夫妻愛情、長幼親情、鄰里友情,不僅關係到每個家庭的美滿幸福,也有利於社會的安定和諧。要大力倡導以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為主要內容的家庭美德,鼓勵人們在家庭裏做一個好成員。

最近看到兩個關於“職業道德與社會公德”的事例,讀後讓我感慨良深。第一個事例是關於一個得了心臟病的司機的故事。當他在開車送乘客的時候,心臟病突發,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分鐘,他緩緩地把車停在了路邊,讓乘客們安全下車,然後把車熄火,確保交通正常運行。做完這些之後,一個人靜靜地趴在方向盤上,就這樣失去了自己寶貴的生命。那個司機姓黃,這個模範的名字已經被廣大羣眾牢牢記在了心裏。

還有一份資料,內容是一個清華大學的學生用“化學武器”燒熊。在北京的一個動物園裏,已經發生了好幾次“燒熊”事件了,有的是棕熊,有的是黑熊,而令人感到費解的是,“燒熊殺手”都是一個人---一個清華大學的學生。這又是一篇關於社會公德的事例,卻與上一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以上兩個正反事例都説明了一個社會公德的問題。那個司機的品質很好,為了不發生危險事件,在他寶貴生命即將結束的最後一分鐘裏做了三件事,保證了那些乘客的安全;而第二個事例中的那個學生令人髮指,難道他與熊之間有着血海深仇嗎?可那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呀,怎麼能説燒就燒了呢?難道這個學生就沒有想到燒熊的後果嗎?為了燒熊而犯法,這樣值得嗎?這可真是一個有着八、九十年曆史的清華大學的恥辱啊!

光現象調查報告篇4

一、調查結果總結

(一)家庭平均月收入

經調查,家庭平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學生佔10%,1000-3000元佔22%,3000-8000元佔44%,8000元以上24%。

(二)月平均消費金額

月平均消費金額600元以下的佔8%,600-800元佔20%,800-1500元佔48%,1500元以上佔24%。由此可見,大部分學生的月平均消費金額為500-1500元,每月消費金額超過1500元的只佔13%,社會上一些輿論認為大學生代表着高消費,代表着奢侈浪費的看法是片面的。

(三)每月的生活費

大學生的生活費主要來自於家庭,也有一部分學生經過打工賺取生活費甚至學費。感覺生活費月月有餘的學生佔6%,感覺剛好夠花的佔51.5%,感覺不夠花的佔42.5%。可見接近一半的當代大學生用錢缺乏計劃性,缺乏理財本事。

(四)消費方式

大學生在消費時選擇能省則省的佔11.5%,有計劃消費的佔6.5%,想花就花的佔36%,選擇其他的佔46%。可見許多大學生的消費方式比較隨意,缺乏計劃性,所以導致錢不夠花。

(五)每月的飲食開支

每月飲食開支在600元以下的學生佔12%,600-800元佔20%,800-1000元佔38%,1000元以上佔30%。每月飲食開支在600元以下意味着每一天的飲食開支僅有20元左右,在目前學校食堂價格條件下,這樣的學生基本上吃不到多少肉。而每月飲食開支在600元以上的學生,除了正常的就餐外,幾乎天天買飲料喝。

(六)平常購買學習資料的錢

大學生每學期購買學習資料的錢,200元以下的佔36%,200-300元佔34%,300-600元佔16%,600元以上佔14%。可見大學生平時買書的並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種資格證的學生外,一般不買教科書以外的書。

(七)每月與戀愛相關的開支

在每月與戀愛相關的開支中,選擇單身的佔50%,選擇100元以下佔5%,100-300元佔21%,300元以上佔24%。由此可見談戀愛的學生,每月在戀愛方面要比其他學生平均多支出200元以上。

(八)當手中有餘錢時最願意選擇的消費項目

29.5%的大學生選擇吃喝,24%選擇旅遊,17.5%選擇穿着打扮,16%選擇上網吧,7%選擇儲蓄,5%選擇買書,1%選擇其他。可見民以食為天,吃喝還是主流。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學生們也重視自我的穿着打扮,追求時尚成為部分學生的副業。外出觀光旅行,發展的勢頭強勁,大學生已經成為青年旅遊者中的主體。

二、數據分析

(一)體現出來兩大思想趨勢

1.理性消費是主流。據瞭解,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研究的因素是價格和

質量。這是因為中國的大學生與國外的不一樣,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的資助,自我兼職掙錢的不多,這使我們每月可支配的錢是固定的,大約300-800元之間,家境較好的一般也不超過3000元,而這筆錢主要是用來支付飲食和日常生活用品開銷的。由於消費本事有限,大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

2.追求時尚和名牌仍是不老的話題。20歲左右的青年仍是大學學校的絕對多數,我們站在時代前沿,追新求異,敏鋭地把握時尚,惟恐落後於潮流,這是我們的共同特點。

(二)反映出來的問題

1.儲蓄觀念淡薄,仍需培養和加強。無論貧困生還是非貧困生,對於自身的消費現狀,三分之二的人表示是覺得剛剛好的,而剩下的同學則認為自身的消費現狀是偏高的,同學們普遍都有在不知不覺中花了錢的體驗,但大多數的同學都沒有切實地想過要如何去正視自身消費過高的問題以及想出應對措施。調查中發現,大多數大學生每月的生活費用都超出了預計,僅有極少數的學生能夠在銀行帳號上擁有自我的一筆積蓄。大部分同學外出兼職,也只是為了給自我增加些零花錢,而不是為了存進銀行、作為儲蓄。由此可見,大學生還未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和成熟的消費觀。

2.消費差距拉大,出現兩極分化。在關於月平均消費一欄的調查中,有8%的同學在600元以下“勉強過得去”的生活線上堅持學業;有48%的同學在600-800元之間,有27%的同學在800-1500元之間,有13%的同學在1500元以上。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差距增大,兩極分化也比較分明,這在我國當前劇烈轉型的社會大背景下有必須的必然性。

3.戀愛費用支出過高。大學生剛開始戀愛為穩固戀情和討戀人歡心所付出的“戀愛費”比較高,這是大學生消費中很不合理的一部分支出,因談戀愛而每月的生活費入不敷出的大學生大有人在。

(三)問題出現的原因

當前大學生在消費上出現無計劃消費、消費結構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費、戀愛支出過度等問題,既與社會大環境的負面影響有關,也與家庭、學校教育缺乏正確引導不無關係。1.今日的大學學校是全方位與社會接觸的,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奢侈浪費等不良社會風氣隨時有可能侵襲我們,如果沒有及時得到學校教師和父母的正確引導,我們很容易構成心理趨同的傾向。2.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費的原則立場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對象。家庭在培養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普遍對正確消費觀念的教育不足3.學校教育環境對學生消費觀念培養的重要影響作用。由於對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了解不夠全面和客觀以及課程設置等因素,消費觀的專題教育在思想品德修養課中沒有充分開展。另外,校風建設範疇中普遍缺少倡導大學生勤儉節儉生活消費觀的資料。

三、結論與提議

綜合以上分析,針對大學生在消費中產生的問題,我們提出的.幾點提議:

(一)增強獨立意識,培養和加強理財本事。現今的大學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競爭的社會中生存,那獨立理財本事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財不是簡單的四則運算,不是簡單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長期的理性基奠。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腦中有獨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獨立的行動和理性的思考。

(二)克服攀比情緒攀比心理的構成不可避免。我們應當如何應對呢?我們應樹立適應時代潮流的、正確的、科學的價值觀,逐漸確立正確的人生準則,給自

己理性的定位。在以寄生性消費為主的大學生中,培養獨立的理財本事、科學的價值觀應是當務之急。

(三)構成大學生良好消費風氣良好校風是師德師風和學生學習、生活作風的有機組合。其中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是體現學生生活作風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費習慣得到培養和加強,就會對良好校風的塑造起促進作用,並構成校風—助學風的良性循環。所以,應當把大學生良好消費心理和行為的培養作為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校文化建設中設計有關大學生健康消費理念的活動專題,並且持之以恆,以大學生良好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促進良好生活作風的構成,進而促進良好學風、校風的鞏固與發展。

(四)注重精神消費,養成健康習慣對於尚未有固定經濟來源的大學生而言,精神消費不但能彌補物質生活上的不足,還能讓大學生有更深的精神內涵和更豐富的精神生活。

光現象調查報告篇5

調查時間:xxx年xx月x日

調查地點:公園附近店鋪

調查人: xxx

調查目的:瞭解街頭錯別字情況

調查方式:觀察、詢問

漢字書法是一門獨特的藝術,也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可是,還是有許多人,總是寫錯今天,我要去調查街頭錯別字。

今天是11月5日,我和同學們一起來到了人工湖。在門口一個賣糖葫蘆的小攤前,我們發現推車上面的“天津糖葫蘆”被錯寫成了“天京糖葫蘆”,我們告訴擺攤的那位老爺爺,他看了一下説:“哦,是啊,謝謝你們,小朋友,我馬上就改過來。”

和老爺爺道別後,我們來到了超市,在蔬菜區,我們看到蘑菇的標牌上錯寫成了“磨菇”,水果區的火龍果寫成了“火尤果”,副食區的瓜子寫成了“瓜了”。我們馬上把這些信息告訴了超市管理員,管理員看了我們的記錄本後,點了點頭,找了一支筆,和我們一起把這些錯字都改了過來。

通過調查,在兩個小時內,我們共發現了四處錯別字。分析其原因,我們認為大概有以下幾點:

一、對容易混淆的漢字掌握不太牢固,如把蘑菇寫成“磨菇”;

二、運用漢字時不夠認真,如把瓜子寫成了“瓜了”;

三、工作人員責任心不強,如果他們平時注意檢查,就能發現這些不該發生的錯誤。

經過分析,我們認為錯別字現象的存在,有以下危害:

一、會誤導國小生和未入學的小朋友,使他們把錯別字牢牢記在心裏,以後改正會非常困難

二、如果外地人來油田探親或參觀學習,會影響到我們油田的形象;

三、做為中國人,在使用自己民族文字時,在公共場合出現錯別字形象,還會玷污我們的驕傲————漢字。

所以我們建議大家:

一、有些人的錯別字是從初學時一直帶到現在,所以建議幼兒園和國小正在學習漢字的同學們,一定要認真、細心地學習;平時寫字一定要細心,這些可以有效地減少錯別字的發生;

二、運用漢字時如果有不清楚或拿不準的字,應該及時查閲字典或請教他人;

三、我們每個人都有維護漢字尊嚴的義務,在我們發現有錯別字時,要及時提醒他們予以糾正。

2。街頭錯別字現象調查報告

調查時間:。。。。。。。。。。。。。。。。。。。。。。

調查目的:搜索街上的錯別字,交流感受,向有關部門提出改正建議。

調查人員:xxx,xxx,xxx

調查材料分析:通過一天的社會調查,可以看出街頭錯別字還。

我們一共調,查了35家的招牌,

1、飯店門口:“抄”飯

2、修車店門口:補胎“衝”氣

3、零售店鋪門口:“另”售

4、傢俱店門口:家“俱”

5、裝潢店門口:裝“璜”

6、失物廣告:失物“啟示”

7、安裝公司門口:“按”裝

8、洗車店門口:洗車打“臘”

9、飯店門口:“合”飯

10、水果店門口:“波”蘿……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錯誤出現率達47。1%,錯別樣式五花八門,讓人看後啼笑皆非呀!通過討論,同學們認為街頭錯別字的出現主要有以下幾點成因:

1。商店的人們沒有多少文化,習慣性地寫上錯字。

2。商店的人不注意諧音。

3。缺筆畫、認為缺一筆少一筆都沒關係。

4。大多寫成繁體字。

5。有些店為了吸引人注意故意寫錯。

6。寫字上或打印文字上一些人把不認識的字隨便輸入。

針對上述現象,同學們提出瞭如下建議:

1。定期清理街頭錯別字。

2。對一些商家提出建議。

3。向有關部門寫信,請他們出面管理。

光現象調查報告篇6

活動名稱:在行動

活動目的:從各個地方查找錯別字和不規範字,並改正過來。

活動時間:20xx年9月16日下午

活動過程:

星期天下午上完課,我和媽媽決定去完成一項重要的作業——查找錯別字。

以前我曾經見過很多錯別字,所以,我認為大街小巷上的錯別字應該很多,這個作業應該能輕而易舉地完成。可是卻並沒有我想象的那麼簡單,我們花了兩個小時,跑了很多地方,才完成了這項作業。

中午的時候,我和媽媽在昆吾路吃飯時,就沿着小路走着,希望能從街邊的小店裏找到一些錯別字。我瞪大眼睛搜尋着,剛開始,一個錯別字也沒有找到,我真擔心作業完不成了,心裏想:要是這些字都變成錯別字該多好啊。直到最後,我們終於在一家美容店的招聘單上發現了一個錯別字:管吃管住,管明顯是個錯別字,下面的兩個口字竟然沒有連接上,這是什麼字?我飛快地記了下來,真得感謝這個寫字的人,讓我找到了第一個錯別字。

下午下了課,我們決定去科技新村看看。剛走進南門,又一個錯字走進我的視線,一家小飯館的門口擺着一個白板,上面寫着它的招牌菜,其中有一個酸豆角炒肉沫,沫應該是上面的橫長一些,下面的橫短一些,可是這家店的老闆卻把兩個橫寫反了,真是一個粗心的老闆!

離開科技新村,我們又去了天街、黃河路、文化路、任丘路,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短短的兩個小時內,我們收穫多多,一共找到14錯別字和不規範字。回到家,我認真地統計了一下,並且把自己的收穫整整齊齊地寫在表格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