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中國夢調查報告多篇

欄目: 中國夢徵文 / 發佈於: / 人氣:1.3W

中國夢調查報告多篇

中國夢調查報告篇1

瀘溪縣是我國古代楚國的故地,涵養着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藴,散發着古典的藝術氣息,是一處孕育古老文明的風水寶地。通過對文獻資料的考究和參悟,結合實地考察和走訪鄉鎮居民的方法,對瀘溪縣盤瓠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瞭解。充分結合理論和聯繫實際的方法,對蒐集得到的資料進行加工,去粗取精,由此及彼,深入剖析,全面而又深刻的瞭解瀘溪縣盤瓠文化的地域分佈和主要內容。深層次的解讀了盤瓠文化的歷史淵源和古典韻味,且針對其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保護性措施和建議,以便可以利用更好的方式來保護盤瓠文化,使其永葆歷史的印記和飽經滄桑歲月洗禮所遺留下來的文化氣息。

一,瀘溪縣盤瓠文化的地域分佈。

瀘溪縣位於湖南省西部,湘西自治州的東南方,東鄰沅陵、辰溪兩縣,西連吉首市,北接古丈縣,南鄰麻陽縣,西南與鳳凰縣毗鄰,是湘西自治州的“南大門”。縣境處於武陵山和雪峯山的過渡地帶,是東起華東,西接西南的交通要道。地貌自東向西南排成“川”字,由西向東傾斜。沅江沿縣境自南向北流入洞庭湖,大部分屬於低山地區,地理位置十分優越。瀘溪縣是盤瓠文化的發源地,神祕而秀麗,它那神奇的魅力,似乎要向世人展示它的內涵,它那婉約的英姿,更加從側面彰顯古老瀘溪的獨特韻味和其絢爛的文化特色。

二,盤瓠文化的歷史沿革。

瀘溪縣歷史悠久,文明古老,是古代盤瓠文化的發源地,據多種出土文物的考證,早在舊石器時代,境內先民就在沅水和武水兩岸生存繁衍。據説三皇五帝之一的高辛氏,其女與盤瓠結婚,隱居沅水流域,此傳説亦淵源於此,且形成了千古不朽的盤瓠文化,為後世人所傳誦。遠古的盤瓠神話和盤瓠圖騰崇拜在我國南方很多地區廣為流傳,當地的許多民俗事象構成了一種獨特的盤瓠文化。如以盤瓠《神犬》和辛女圖騰為祖先的祭拜禮儀,以及關於盤瓠和辛女的傳説演變而成的民俗歌舞,繪畫,雕刻,服飾等所有的這一切構成了豐富多彩的盤瓠文化。中國盤瓠文化的內涵極其古老而豐富,特點突出,令人着迷,催人嚮往,發人深省,盡顯古老文化的魅力。而在同時,有關哪裏是盤瓠文化的發源地,歷來眾説紛紜,有會稽説、中原説等,就湖南而言就有懷化、沅陵、鳳凰、瀘溪之説,各執一詞,一直以來都沒有定論。然而在1990年10月湖南省瀘溪縣召開的全國盤瓠文化研討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百餘名專家經過多方的論證和考查,確認了瀘溪乃是中國盤瓠文化的重要發祥地。

三,瀘溪盤瓠文化的主要內容。

剪紙

剪紙是我國民間最普及的一種構成的藝術形式,因為其製作工藝簡單,因此深受古代人民的喜愛。從廣義上講,剪紙實際上就是在紙上剪刻,鏤空所出現的一種二維藝術形象,具有很高的塑造性,且發揚空間十分廣泛充分展現了古代人民的創造性。在大多數人的概念中,剪紙主要是指用紅紙或其他暖色紙做成,在世俗生活和喜慶節目中表達美好情感,營造熱鬧氛圍的裝飾品。而實際上,剪紙所使用的紙張顏色是多種多樣的,有暖色也有泠色,但若以製作工具和制訂對象來劃分,又可以分為剪紙和刻紙兩種類別。其中剪紙以剪為主,以刻為輔,主要用於喜慶節目的窗花和其他裝飾花樣。其分佈地區較為廣泛,例如盛行於我國北方的陝西,山西,山東,河北等地的民間剪紙。刻紙主要以刻為主,以剪為輔,主要用於服飾的花樣和喜箋的剪輯等,兩種都寄託了人民對美好事物的期待和讚美。其中在湘西剪紙中所表現出來的藝術美感及製作手藝,顯示出其具備深厚的剪裁功底和文化底藴,顯示出湘西少數民族民間技藝的日臻成熟。

儺面具

巫儺文化是中華文化和盤瓠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歷史悠久,年代久遠,早在商周時期就極其盛行,流行於各地,且各具特色。《周禮》,《論語》中對此有明文記載。儺面具就是始於這種“重祭禮,信鬼神”的巫儺文化。經過歷代千百年的傳承和演化,它已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逐漸成為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分佈地域十分廣泛,我就縣而言,儺面具種類繁多,已經現世的就有12生肖,36天罡及地獄判官、小鬼、牛頭馬面等,形式豐富,且造型多樣,充分顯示出少數民族的地域風格。由於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市場經濟的體制變革,利益格局的重新整合,我國的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再者由於科學的普及和人們生活的改善,人民價值觀念的轉變。近幾十年來,巫儺文化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衝擊,許多優秀的文化遺產已經銷聲匿跡,所以現在從事儺面具雕刻的人也越來越少。目前這種文化現象僅存在我縣很少的幾個地區。然而就在這僅存的幾個地區中,他們沒有讓這種技藝面臨失傳的尷尬境地,他們改進製作工藝,勵精圖治進行改革,並且融入了新時代的潮流氣息和前衞風格,力求在藝術形象上有所突破,使這種傳統技藝得以傳承下去。他們雕刻的儺面具形象猙獰兇猛,怪異獨特,咄咄逼人,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栩栩如生。表現手法上多采用似人非人,似獸非獸的誇張變形手法,強化儺面具的藝術感染力和視覺衝擊力,達到震懾鬼神的目的,給人前所未有的新鮮感。另外,其運用豐富的想象力,抓住神靈性格特徵,在眼,鼻,嘴等處進行了誇張的變形處理,顯示了他們獨特的創造力和卓越的見識和非凡的藝術洞察力,在儺面具上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成就。

菊花石

菊花石是一種燧石結核為核心的碳鈣集合體,花蕊部分是堅韌的硅制燧石,花瓣是由方解石晶體組成,由於這種結構的特殊性,所以價值很大,很受人民歡迎。它存在於迄今兩億年前的早二迭流棲霞淺海和沉積巖層中。菊花石的晶體呈灰色或黑色,石中顯現一朵朵栩栩如生,千姿百態的白色花朵,因酷似菊花而得名。因瀘溪縣碳酸巖石分佈廣泛,為其廣泛存在提供了載體,故我縣有很多菊花石,且種類繁多,形式各樣。菊花石在很多地方都曾出現過,並且有很多的風格和種類,它最先是用於家居的裝飾,後來逐漸發展到送禮和變賣。

於是這一文化現象就當作習慣而流傳了下來,直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隨着拓荒者的增加,大量的菊花石被挖掘了出來,開始大量出現在市面上,但在當時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只有部分識貨的商人,政客或分或買,將其運往外地,雕刻創新,製作成價值不菲發商品,進行銷售和變賣,使其逐漸商品化。在外流的同時,這時人們才認識到菊花石的珍貴之處,才通過各種手段採購和收集,可這時菊花石已經所剩無幾,可謂是有價無市。另一方面,通過藝人們幾十年的雕刻創作,技術的不斷完善,創新和突破,石雕工藝由原來的浮雕發展成現今的園雕,鏤空雕透雕等。雕刻藝人利用花紋特點找出花團,理清花瓣,添枝加葉,把分散零星的花朵連接成有機的整體,雕刻出生機勃勃的形態和獨一無二的珍奇怪石,符合了大眾的審美觀念,因此深得人們喜愛,被廣泛的傳播開來,並逐步顯示出其獨特的魅力。

踏虎鑿花

1,瀘溪踏虎鑿花的背景

至今仍流傳於湘西少數民族地區的,用於各種服飾及裝飾品的剪紙叫做鑿花,即鑿紙花樣。湘西人習慣叫它“扎花”或“銼紙”,又稱“銼花”。鑿花還有另一種説法,鑿花在苗語中還被稱為“壓本”,“壓”指加工的方式,相當於“鑿”;“本”就是“花”,“花樣”的意思。值得一提的是,這種剪紙不是用剪刀剪出來的,卻是用刻刀鑿出來的,並且有的還保留刺繡的針法,以供別人參鑑。而剪刀只是在作為鑿花的輔助用具,一般是雜作業完成之後,僅供修邊時之用。清代,刺繡也曾被江浙一帶的人稱作鑿花。如清末文學家餘懷在《夫人鞋襪辯》中記載:“吳下婦人。..。..

有鑿花玲瓏,囊似香簏。..。..印香在地者”。説明了舊時“鑿花”與繡花有很大的關聯。在古代,人們只是消極的適應自然,在征服自然的過程中也只是使用最原始的方式和手段,這在很大程度上束縛了人民的思想,這就使得人們的創造性和發明性得不到解放。當時人們的審美觀念僅侷限於對傳統物質文化的讚賞和對大自然的嚮往,對原始力的讚美,而沒有想過通過自己的雙手去改變自然和世界。後來,人們在日常生產活動中,逐漸積累了知識和經驗,完善了傳統手工技藝,由此便發展了紙上鑿花這一傳統技藝,並完整的保留了下來。

2,鑿花的作用和意義。

苗族向來是個愛美善繡的民族,由於歷來的傳統風俗習慣,他們十分重視服飾穿着,因此苗族有各種形式的繡花,且色彩豐富,充分體現了這一民族的特徵。歷史上先是有繡花,後來才有鑿花,兩者可謂相輔相成,鑿花為繡花提供繡摸,繡花又促成鑿花花樣的不斷創新,使得這兩種微時繡花形式得以不斷完善。苗家婦女一般是先將構思好的花樣剪輯下來,貼在要繡的布面上,再依樣穿針刺繡,遇到好看的花樣,就用紙將它拓剪下來,這部分拓剪工序漸漸成為一個工種,從繡花流程中分離出來,就這樣一些專門繡花的人就出現了。與單純使用剪刀相比,剪紙花匠更加追求效益,因此利用剪刀可以批量加工複製的鑿花工藝就應運而生了。湘西鑿花多用於繡花底樣,慶典和祭祀活動中的裝飾品,而且後者顏色上有很多講究,喜事一般採用紅紙,喪事一般採用白紙,各表示不同的意思,渲染不同的氛圍。

鑿花圖案紋樣題材廣泛,有花草、鳥獸、儺面等。鑿紙花樣不僅是苗族婦女文化生活的一種生產及裝飾形式,而且更是能折射出苗族文化的想象符號的載體。由於苗族沒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其民族文化的信息除了口頭傳達之外就是類似於鑿花等圖象語言了,可以毫不誇張的説是鑿花這種原生態藝術很好的將苗族傳統吉祥圖形代代傳承了下來。因此鑿花這種“剪在紙上,繡在衣上,穿在身上”的圖案形成,就成為苗族文化最形象的歷史讀本了。

3,踏虎鑿花的製作工藝。

鑿花的工藝特點形式多樣,主要是以通過祖輩手把手教和直接摹寫同輩人的作品的形式繼承下來。沈從文先生曾經對鑿花製作工藝作過如下描述:“這種花樣。..。..先把紙張釘固在一片木版上,再用小銼刀(即刻刀)仔細戳鏤而成,用細針在紙面上扎許多線路,提示繡法和重點,才算完工”,這就是對鑿花這一工藝最形象的描述了。踏虎鑿花有幹,濕兩種刻法,但常用的是濕紙刻法,其工藝流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六個步驟:

第一步:創作畫稿。用鉛筆在白紙上推敲圖案,這就是鑿花的第一步,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這是決定藝術品高低最重要的一環,最艱難的一步,因為其初稿水平直接影響到成品的質量及美感。

第二步:定紙層數。選擇同畫稿相當的薄紙,視紙質及厚薄確定要鑿刻的層數。薄紙一般10——16層,稍厚可以定為8——10層。然後,把它們齊整的放在一起,並且每隔4——5層要抹一層粉,以便事後可以順利剝離紙張,因為在刻紙的時候紙張會粘貼在一起。

第三步:定位紙釘。將畫稿放在疊放的紙垛上,用針尖在畫稿上要刻去空白部分的釘眼,用拉力較大的紙質做成紙釘,穿進針眼內撐緊,然後把兩頭多餘的部分去掉,再用小錘錘實,防止紙釘脱落。此步驟是為了固定不要的部分而便於揭紙花樣。

第四步:潤濕紙樣。將浸過的毛巾揪幹後,把紙垛包進毛巾中浸潤30分鐘左右,要求紙垛拿在手上感覺濕潤即可。

第五步:刻鑿走刀。把紙垛放在特定的蠟版上,刻時先用小錘敲緊,落刀時要用左手食指按住入刀邊緣,用右手手腕的力量運刀走刀,刻紙的順序為先裏後外,刻完一個地方後要注意檢查是否刻到底了,可以翻過來核實,必要時可以再補上一刀。

第六步:剝揭花樣。仔細檢查正面,反面,確信刻完了所有部位後,將花樣一張張揭開,鑿花工序便全部完成了。鑿花所用的特製蠟版一般採用木製細膩的硬木為宜,厚為3釐米,寬為8釐米,長為24釐米,內挖一深1.5釐米,寬6釐米,長7.5釐米的“堂心”。再把松香,黃蠟,茶油和桐木粉末融化攪勻,傾於木版“堂心”,壓平之後即可使用。鑿花時注意拿刀要正,用力要勻,走刀如遊絲,刀口始終向內走動,收刀如脱兔,刀痕上下要整齊光滑。花紋之間注意留連綴線,免得剝揭花樣時散架。鑿出的剪紙要光潔乾淨,因為主要是刻刀在多達十幾層的紙版上鑿刻,所以刻出的鑿花一般應有浮雕般的機理效果。

4,踏虎鑿花的藝術特點。

第一:鑿工精巧。線形考究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把線條特色歸納為五個字:圓、方、尖、缺、線。要求達到圓如秋月,尖如麥芒,方如石快,缺如鋸齒,線如鬍鬚。刻剪技藝高超,工整細膩,刀法穩健精到,刻出的線條暢快,絲絲入扣,表現準確而生動,盡顯流暢之美。造型上形象生動,構圖工整,佈局合理,具有南方剪紙特有的纖細靈秀,玲瓏清麗的風格。

第二:繁中求簡,簡中求繁。紙型粗糙簡單的紋樣不耐看,華而不實的東西不純真,而繁中求簡,簡中求繁的形式,細膩而不見其假,粗獷而不失其真,併力求構圖嚴謹飽滿。在表現手法上是以陰刻為主,運用簡單的原形進行合理的骨、骼佈局設置。在表現風格上偏重於寫實,但又不呆板入俗,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和裝飾性。且運用點、線來傳遞有個性特徵的面,採用重複、疏密、對比等形式法則,巧妙的使用“通感”手法來營造畫面。

第三:源於傳統,敢於創新。善於從生活中發現素材,使其反映出生活特色和時代特色,源於生活卻又高於生活,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使其達到傳統與時代特色的和諧共存,並突出其自身特點。其藝術特點就像一幅山水畫,畫質不錯而且不失其原汁原味,體現鑿花這門技藝的獨特藝術特點和製作工藝。

5,結語。

歷史上任何藝術形式的誕生都不是偶然的,它是人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過程中不斷積累和拓展而形成的,都會有一個結合人類生產和生活不斷演進的流變過程。踏虎鑿花也不例外,它也必須依附於湘西特定的生活環境和文化背景,才能形成這獨具一格的鑿花工藝。鑿花開始源於苗族服飾的紋樣藍本,先有繡花後有鑿花,鑿花豐富了繡花的技藝。鑿花的形成與追求批量生產的經濟效益有關,也符合當時的小農經濟和生產力狀況。因為鑿花不僅體現了苗族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而且更是記載了苗族“女紅文化”的活的圖象歷史。所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有其存在和挖掘的價值,那都是中華兒女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不斷髮展和傳承下來的,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中國的國粹。我們作為中華民族的後裔,理應對其加以保護。一種文化事物和一種文化現象都可以作為藝術瑰寶綻放耀眼的光彩,福澤後世之人,重現前輩創文明之路之時的輝煌。

四,關於瀘溪盤瓠文化的保護措施及建議:

由於我國正處在經濟建設時期,在文化領域給予的關注不是很多,相關的措施,法律也不是很完善,在非物質文化保護方面,有沒有健全的法律法規,又由於沒有及時作好文化宣傳,使得人們對於非文化遺產認識還不是很深刻。所以,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很多破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行為,造成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無形中的流失,針對其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意見和建議:

1,申遺。即申請市(州)、省、國家級的遺產保護,以便得到政府的專項保護,突出保護重點,將有力推動其保護進程。同時加強盤瓠文化的基礎設施建設,對破壞了的進行挽救和維修,對未破壞的加以保護。

2,立法。制訂完善的法律法規對其進行保護,法律是保護一項事物最行之有效的手段。還要展開普法宣傳,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查工作,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基礎檔案,還要政府、民族、文化、教育、財政等部門積極配合。建立強效工作運行機制。

3,樹人。大力發展和培養非物質文化遺產所需的各類人才,加強遺產保護隊伍建設,精心組織,全面展開,突出重點。堅持以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繼承和發展的方針,切實加強對盤瓠文化相關的法律宣傳工作,為保護文化遺產創造良好氛圍。

4,傳承。實施整體保護和多層保護,系列科技手段可以運用於搶救和保護過程中。動員社會各階層力量參與民間文化遺產的保護,提高全民的民族文化保護意識,使得民間文化遺產和文物得到有效的保護,並傳承和發揚下去。

中國夢調查報告篇2

中國留美人羣調查報告

數據顯示我國留學人羣低齡化趨勢明顯 美國為首選

出國為即將留學的中國學生提供留學新聞:《數據顯示我國留學人羣低齡化趨勢明顯 美國為首選》10月18日中國廣播網報道。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以“未來,與你面對面”為主題的2011中國國際教育展15日上午在北京國貿展廳拉開帷幕。作為國內最大規模的國際教育展之一,中國國際教育展已經成為國內留學市場動態走向的 “風向標”

從1981年有了第一批自費留學生開始,我國留學生到現在正好走過了30年曆程,這些年來我國留學生出國留學都有一些什麼特點呢?

説到中國留學,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的祕書長姜波説,我們可以用一組數字來反映其中的變化,而這組數字也最能反映其中的變化。

第一,中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留學人員的派遣國,從1978年到2010年的一個數字顯示,中國留學出國人數已經達到了190多萬。

第二,數據顯示2008年是我國出國留學人數變化的標誌性年份,因為從1978年新中國派遣第一批留學生至2008年正好走過了30年曆程,也就是在這一年,出國留學的人數呈現出兩位數的增長,此後每年基本都保證在24%以上的增幅,從加拿大、美國、英國、意大利、德國等國的留學人員的數據當中都能印證這一點。

數據顯示我國留學人羣低齡化趨勢明顯 美國為首選

第三,我國出國學習的.人羣有低齡化的趨勢。數據顯示,從2006年至2010年,大的趨勢是雖然本科生仍是申請出境學習的主體,但高中生的比例在不斷的增大的。

第四,美國仍然是中國學生出國留學的首選,其次按順序是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德國、日本、新西蘭和新加坡,這些也是出國留學選擇的主要國家。

第五,目前,自己申請和辦理出境留學的人數呈現增長趨勢。其中有32%的人員都會選擇自己辦理出國留學,另外還有40%的人會選擇通過留學中介和自己辦理相結合的方式,而這樣就意味着今天這個展會可以為大家提供更多的信息,然後自己來辦理。

★ 單身宣?

★ 單身證明範本

★ 單身承諾書 樣本

★ 單身承諾書

★ 單身證明書

★ 單身證明

★ 人羣的拼音和造句

★ 遊走在人羣邊緣心情隨筆

★ 農村留守人羣調研報告

★ 告別單身説説

文檔為doc格式

中國夢調查報告篇3

中國西北移民村莊調查報告

?老鄉》不是文藝作品,而是一部調查報告。它是對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彭陽縣新集鄉上馬窪村顧山村農民生活的原生態紀錄,它講的都是真實的故事,它是一本寫在大地上的書。

解決好中國農村、農業、農民的問題,需要不間斷地進行深入實際的調查。沒有深入調查,好事也可能辦砸。,蘇北某經濟薄弱村打算利用省財政“整村推進”資金18萬元給45户貧困户建養殖動物的圈舍,原來想建在一個經濟相對貧困、養殖基礎較好的自然村,但鎮裏的領導覺得建在另一個通水泥路的自然村更容易觀摩。結果呢,圈舍建在了鎮領導中意的村,但由於這個村的農户很多人都出去打工了,新建圈舍三分之二以上沒有使用。由於摸不準“三農”真實情況,導致寶貴的扶貧資金被隨意使用、投向並不貧困人羣、挪作他用而沒有用到實處等資金漏出問題,這些現象據報道説今天仍有發生。深入調研“三農”問題,需要邁開雙腳到老鄉田間地頭去看,到老鄉門口炕頭去聊。這方面,一些經常到村莊進行田野調查的“三農”學者堪稱榜樣。在《老鄉》這本書的背後,同樣是作者用雙腳探尋“三農”問題的堅實足跡。

作者的調查做得紮實。在深圳市委黨校安排的一項幹部教育實踐活動期間,作者與顧山村的一户老鄉同吃、同住、同勞動。順便説一句,顧山村不是一個村,而只是一個村民小組,因為很早以前住過顧家人,就被大家叫成了顧山村,它正適合作為有限時間內的調查樣本。在28天“三同”生活的餘暇裏,作者帶上筆記本、照相機和錄音的手機,對當地狀況展開了走訪調查。當地清真寺的阿訇,顧山村所屬的上馬窪村黨支部書記、顧山村的滿拉和這個村民小組的老鄉,都成為了作者的訪談對象。從書中可以看到,深圳市委黨校安排前去參加“三同”的幹部們,不僅幫助當地老鄉幹農活,還盡力給老鄉們解決困難。而且,當地的老鄉本來就很友善,樂於接納這些“三同”幹部們。在融洽的關係中,老鄉們對作者的走訪調查不僅積極配合,還盼望作者能將當地的狀況記錄下來、傳播出去。《老鄉》不負老鄉,忠實地記錄了顧山村的風土人情、生活風貌。書中使用了一些來源於縣誌、史料的間接資料,而絕大部分內容還是作者通過觀察和實地調查所得的第一手資料。這些經過精心蒐集、整理得來的第一手資料彌足寶貴,將成為學界研究精準扶貧、民族地區發展等課題的富礦。如今,交通條件比過去好了,但這種紮實的田野調查似乎比以前還少了,但是,“解決中國的問題只能在中國大地上探尋適合自己的道路和辦法”,為了讓貧困地區的老鄉們過上好日子,還需要一批又一批研究者少一些輾轉於會場、沉湎於書齋,從而拿出更多時間走向田野,走到老鄉的家門口。

走訪察真情,調查出真知。《老鄉》不僅記述了顧山村老鄉們的生存狀態、生活狀況和內心想法,也道出了作者對就地脱貧、扶貧移民、鄉村城鎮化等問題的深刻思考。

顧山村仍然是貧困的,這一點從老鄉們的飲食、房子、年收入、家庭經濟狀況、家用電器添置情況以及當地教學條件等等方面都能看得出來。儘管隨着人民生活總體水平不斷提高,顧山村老鄉的日子也不像以前那樣困難了,但這裏生活水平提高的幅度還是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顧山村的老鄉們為了改善生活辛勤勞動,要從養殖、打工、跑出租、經商等方面掙出錢來。村裏有些養殖大户的生活頗有起色,一些子女上大學後在外工作的老鄉生活越發舒坦,但大部分老鄉的生活仍不如意。《老鄉》的述説告訴人們,這和政策實施情況有關。

當地推行扶貧移民,這是我國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採取的一種扶貧方式。在顧山村這個地方,這種方式對很多人來説並不奏效。有些人説什麼也不想走,如張志選,有些人移民走了又回來了,如張萬貴。很多人不想移民,説白了就是因為出去了不如在原先的家裏好。比如張萬貴,在移民點沒有工程活可幹之後,他家的生活來源都成了問題。顧山村的老鄉們發現,搬到新集鄉的移民點後,顧山的地就沒法種了,而在移民點養牛又缺少草料,要是自己買草料就沒有賺頭了。有的老鄉白天在顧山種地、養牛,晚上住在移民點,讓人的精力兩頭牽扯。在作者詳細的調查記錄中,移民政策與當地實際的齟齬不言而喻。

其實,老鄉們很清楚怎麼才能讓日子好起來,但上面給的政策有時候卻不對路。《老鄉》中講述的村民被迫槍斃牛的故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前幾年上面出了一項政策,買牛給顧山村的老鄉們養,老鄉們把牛養大賣掉後還一點政府的投資剩下的錢就歸自己。聽起來很美的事,卻弄糟了。一些牛販子到甘肅買牛後拉到山東,再冒充山東的牛拉到寧夏來賣,長距離的路上折騰,讓牛到了老鄉手上就生了重病或者死掉,沒死的也只能處理掉。從老鄉們惋惜的慨歎中不難看出,即便牛販子沒有從中作梗,這個從山東買牛的辦法也是很不可靠。

老鄉們脱困最缺、最盼的東西,卻一直等不到、盼不來,讓老鄉們很着急。顧山村的村路很窄,稍微大點的`車就進不來,路況也差,大多是土路,下一場大雨就能把顧山通往外界的這條唯一通道衝得坑坑窪窪。路沒有修好,顧山村的孩子們上學,老鄉們去外邊看病、買東西,外邊來醫生防治疫情都成了麻煩事。由於交通運輸不便,老鄉們的生產生活成本都被推高了。只有把道路等基礎設施建好了,老鄉們脱貧致富的基礎條件才具備了。在幫助老鄉脱貧的路上,政府最該做的就是把這些公共產品提供到位,而不是想着去給老鄉們上個什麼項目。

貸款也是顧山老鄉們很缺的東西。雖然貸款的渠道有農村婦女創業貸款、縣委組織部安排的“雙帶”資金、農村信用社貸款、郵政銀行貸款、農業銀行推出的職工擔保貸款等幾種渠道,加上危窯、危房改造項目資金,老鄉們普遍能夠到手一筆資金。但很多人拿到的錢不夠用來擴大養殖,而且貸款基本上是採取平攤分配的方式,沒有區別不同老鄉家庭的生產需求,這就大大影響了資金的使用效益。

説到農村城鎮化,《老鄉》展示的一幅幅畫面讓人看到了亟待解決的問題。顧山村的許多青壯年出去打工了,但他們文化水平不高、技能不足,到城裏也只是去掙點活錢,並不能融入城市生活,也就不可能長期留在城裏。而留在顧山村的老人們,既要忙農活還要照顧孫子孫女,日子也過得難。不管是通過扶貧移民還是外出打工,顧山村的老鄉們也被帶進了城鎮化的浪潮,只不過這種變化對他們來説有些身不由己。回去難、留下也難,成了許多顧山村老鄉在城鎮化浪潮中的兩難。只有把鄉村建設好,不斷提高一代代老鄉的文化水平和技能,老鄉們就地致富或外出發展才能兩相宜。這説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可能需要各方付出長期艱苦努力。不管怎麼説,不能生拉硬扯地讓老鄉們進入城鎮;誰去誰不去,什麼時候去,都應當尊重老鄉自己的選擇。別忘了我們城鎮化的路走得有點快,但得注意穩步推進,切勿操之過急。

可以説,怎樣把支農、扶農、助農的工作做到老鄉們的心坎上,讓老鄉們在我國城鎮化浪潮中跟得上、過得好,這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問題。

一切都是為了讓老鄉們的日子美起來。總書記説過:“有夢想、有機會、有奮鬥,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能夠創造出來。”顧山村的老鄉們有夢想,盼望着過上好日子;一直在奮鬥,大把地揮灑着汗水——他們從事耕種、養殖或打工,下得力、吃得苦;他們敢闖敢試,敢闖到外面看世界,也敢於經商。可惜的是,他們缺少機會。如此一來,為顧山村老鄉們致富創造機會和條件,就是政府部門需要考慮的事。

在扶貧領域,政府部門需要轉變自身職能,處理好與社會、市場之間的關係。社會在參與扶貧方面的作用不可被低估。通過相應的扶持政策和激勵機制,政府可以動員包括各種社會組織、民間力量在內的更多社會資源參與到扶貧行動中來。更為關鍵的還是處理好與市場的關係。政府由於人力、物力、財力都有限,不可能將所有的扶貧工作全部包攬下來,顧山村的老鄉們缺乏發展資金就説明了這一點,這就要求政府擺正位置,既不缺位又不越位,讓市場機制在扶貧中起到決定性作用,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對資源進行優化配置,促進扶貧相關方按照市場的價值規律進行等價交換,實現經濟利益的雙贏,一言以蔽之:建立市場化的反貧困機制,走市場化的扶貧路子。

市場化的扶貧路子,意味着老鄉們成為市場的主體。在傳統的扶貧模式中,行政權力過度介入扶貧,政府包攬的事情太多,無論是在政策配套、對象選擇還是在項目安排、資金投放等方面,“有形之手”都發揮着核心主導作用,導致扶貧對象的參與度、能動性較低,沒有培養起自我發展能力,在市場中處於越來越不利的地位,與此同時也產生了扶貧項目設計偏離實際、實施缺乏監督、結束後維護不力等問題。顧山過去多年來的發展,就是傳統扶貧模式的生動縮影。加快精準扶貧的步伐,必須改進傳統的扶貧模式。只有為老鄉們進入市場搭建起廣闊平台,培育起老鄉們的主體意識、市場意識和競爭意識,帶動老鄉們主動參與市場競爭格局,增強參與市場競爭的動力和能力,找到參與市場競爭的核心優勢,扶貧才算扶到了點上、扶到了根上。

當然,在幫助貧困地區脱貧的過程中,政府還應該履行好應盡的責任。首先是要“強基礎”,水、電、道路、互聯網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政府義不容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是政府扶貧的重點,也是貧困地區、扶貧對象脱貧的基礎條件。還應“保基本”,提供好基本公共服務,解決好貧困地區醫療、教育等基本民生問題,這也是着眼於貧困地區長遠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另外,政府還應“兜底線”,保障特困羣眾的基本生活,使特困羣眾和大夥一道實現脱貧,一道邁進全面小康社會。在上面種種職責之外,政府的職責更主要是保障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正如顧山村隊長張萬平所言:“幹啥能掙錢,咱農民還能不知道?”政府把基礎設施建好了,把市場環境維護好了,放手打開社會和市場活力的閘門,貧困地區老鄉們的好日子就能越來越近了。

説到底,老鄉們的好日子是用雙腳探出來的。只要給了老鄉們使得上勁的環境,給了大家摸索“致富經”的基本條件,他們就會鉚足了勁往前邁步,在市場競爭的歷練中找到自身優勢,探索出發展的好路子。對於心繫“三農”、關心貧困地區老鄉的人來説,邁開雙腳到貧困地區去走走看看,把老鄉們的真實情況反映出來,能夠引起各方面、全社會對扶貧脱困問題的進一步瞭解和關注,這是用雙腳探出老鄉好日子的另一種解釋,也是很有意義的一樁事情。

中國夢調查報告篇4

?中國單身人羣調查報告》最新公佈

20新年伊始,中國知名相親網站正式發佈《20單身人羣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是根據網站旗下9000萬單身會員的抽樣調查數據。報告顯示,新年“二孩”熱,67%受訪者希望生育二孩;97%受訪者趨向晚婚晚育,結婚年齡選擇25歲以後,45%的女性選擇在30至35 歲生育;超六成單身連單三年以上,一線城市更為突出;超六成單身男女認為選擇婚戀網站找對象更精準;擇偶上,受今年熒屏屏霸的影響,男愛“傻白甜”,認定結婚就是一輩子,女愛“輕熟男”,強調真愛至上; 45.9%的單身倍感孤獨,渴望分享被愛。

近七成人希望養二孩

年“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單身們對“二孩政策”態度如何呢?報告顯示,近七成(67%)單身表示希望生育二胎,進一步發現,學歷、收入等是影響意願的主要因素。報告結果與過去傳統 “越沒文化越想生孩子”的想法截然相反,58.6%的本科以上學歷受訪者表示考慮生二孩,本科以下學歷受訪者中有48.5%會考慮生二孩;月收入2萬元以上的單身,生二孩的意願非常強烈,高達70.8%,同時男性比女性生二孩意願高出5.36%。

在結婚年齡考慮上,單身男女趨向晚婚晚育,97%受訪者選擇25歲以後結婚。45%的女性受訪者選擇在30至35歲生育第二胎,另外還有35%的女性相當勇敢,甘願冒着大齡生產的危險,選擇在35歲之後生育二孩。

單身三年北京第二

有人説“單身三年成癮”,説的是一個人生活時間長了,久而久之就會變成習慣。報告顯示,62.28%的單身受訪者已保持單身三年以上,而且男性和女性的比例都相當高,分別達到63.87%和59.13%。通過進一步分析單身三年以上人羣分佈情況,發現單身三年以上比例居全國之首的為深圳,其次是北京、上海、廣州、天津、武漢。

不過,報告也顯示,僅2.9%的受訪者表示享受單身生活,而45.9%單身倍感孤獨,渴望有人分享,渴望被愛。這一現象在男性更為突出,單身孤獨感高出女性11.22%。受訪者張先生表示:“以前戀愛的時候,衣物有女朋友幫忙挑選,三餐有女朋友監管,碰上不開心時候還有女朋友噓寒問暖。現在單身,不管發生什麼事都是一個人,有時想找個人依賴一下都沒有,感覺特別的孤獨空虛。”

婚戀專家分析,單身男性比女性更孤獨是因為受傳統的思想影響,男人有淚不輕彈,為此他們常常壓抑自己的情緒,其實內心更渴望獲得關注獲得關愛。相反,隨着社會發展,女性世界越來越豐富,姐妹間的情感也比男性更加親密,大大降低孤獨感。

近一半人認同“男不夠優秀”

同是天涯單身人,男女卻有別,報告顯示,46.72%的男性認為“自身條件還不夠優秀”,僅16.36%女性認為“自身還不夠優秀”是她們還單身的原因,遠遠低於男性。另外,52.47%女性為沒有遇到足夠優秀的人選擇單身。從報告結果來看,男女單身主要原因都隱約指向男性不夠優秀。另外,31.15%單身男性選擇“有經濟基礎再戀愛”,展現出新時代男性務實的婚戀觀。

每逢佳節被催婚

元旦期間,不少單身們開始吐槽被父母催婚的痛點。報告顯示,66.07%的受訪者都有被催婚的經歷,尤其在逢年過節時,催婚頻率高出平時20個百分點。“父母經常催婚,聽多了很煩人。”“每次逢年過節回家,爸媽都問對象的事情,我也只有硬着頭皮不説話。”“一畢業就被催着找對象。”不少受訪者這樣表示,佳節被催婚現象在一線城市更為突出。

渴望結婚源自缺陪伴

末,中國迎來第四次單身潮,2016年單身們因為什麼原因渴望婚姻呢?報告數據顯示,10.42%的單身受訪者因父母親友的不斷催促詢問希望快點結婚,21.23%的`受訪者因為“快要錯過自己理想的結婚年齡”,38.82%的受訪者反映“時常感到孤單,需要人陪伴”。

這表明,單身人羣的渴望婚姻多源於自我內在的需求,主要是“快要錯過自己理想的結婚年齡”和“時常感到孤單,需要人陪伴”,反而因“父母親友的不斷催促詢問”急於結婚的較少。情感專家分析,從目前會員調查反映,城市裏一人單打獨鬥太孤單了,希望快點找到人生伴侶,有人陪伴,也更有鬥志。

網站成“脱單”捷徑

面對着年齡逐年增長、家長催婚、逼婚、內心孤獨渴望有人做伴等,這些年單身們付出了許多努力。報告顯示,除了參加傳統的親朋好友安排的相親,微信、qq、陌陌、婚戀網站等社交軟件結交異性成趨勢,尤其是婚戀網站,高達65.7%單身男女選擇婚戀網站或婚戀網站的線下人工紅娘服務幫助脱單,比社交軟件高出20%。

業內人士分析,雖然社交軟件和婚戀網站兩者都有交友的功能,但社交軟件更多停留在結識朋友的層面上,而婚戀網站以誠信相親為目的,徵婚精準性和匹配率更高,特別這幾年線下人工紅娘的發展,使得相親更為人性化,安全靠譜的徵婚形象也逐漸走進單身男女心裏。

擇偶取向男女不太同

2016年單身們對婚姻態度、擇偶取向上有什麼趨勢呢?報告顯示,男性最看重女性孝順、細心體貼和脾氣温和,傻白甜的鄰家女孩,35.47%的男性相當長情,認為結婚是一輩子的事。女性在擇偶中最看重對方誠實正直、主動上進、細心體貼,45.63%的女性對待婚姻堅持真愛至上,不愛就分開。

?2016年度單身人羣調查報告》旨在記錄當下人羣的婚戀觀念及行為,反映了單身人羣的情感變化及趨勢,希望為更多單身男女提供婚戀參考和幫助。在中國男人配不上中國女人問題上,建議男性在提升自我價值同時,不妨對自己多一點自信和勇敢,而女性在擇偶中,適當調節擇偶標準,保持平衡,這樣才能更快獲得愛情。年末催婚潮,若子女已經意識到自己問題,父母也不要給子女太多壓力,順其自然。

中國夢調查報告篇5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和國家全面建設小康和現代化,推進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重大斬落部署,是我國貫徹落實科學發展的重大措施,是實施可持續發展觀的必經之路,是時代的呼喚,是廣大農民的迫切願望和心聲。

一、調查背景和目的

我的家鄉是曾貧窮的一度令村民提及心酸的山區,但是經過多年的新農村建設,如今卻是另一翻景象,這次,我利用十一黃金假期返鄉的時間,對家鄉附近的幾個村莊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做了調查,瞭解到了新農村建設前後村莊的變化,希望能對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有關方面起到一點參考和借鑑作用。

地點:陝西省寶雞市隴縣固關鎮北大山村,殿咀村,姚家店村

方式:在村幹部陪同下對個別家庭隨機進行提問調查,通過村裏同學,親戚朋友瞭解

內容:對新農村建設的認識,前後變化及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受益方面和存在大的問題

二、總體經濟狀況

(一)經濟發展:在公元xx年前我們鄉村僅靠農業身產和農副產品作為家庭收入的全部來源,但是自從新農村建設開始後農村人的思想觀念不再保守,家中的剩餘勞動生產力全部輸出,到大城市去打工,這樣,農村家庭收入就從單一務農轉到了打工務農雙收入,是家庭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大大改善。

(二)能源問題:新農村建設中電熱,燃氣,太陽能等新型能源的出現逐漸代替了以前的木材,糠,煤。這樣,不僅僅提高了燃料利用率,還減少了空氣污染源,減少了村民患病率。

(三)物質生活:在90年代的農村裏,人們住的是土木結構的房屋,用的是煤油燈,蠟燭照明。走親訪友,上街趕集有80%的人只能靠步行,15%的人藉助於自行車,二隻有5%的人用的是花銷大,噪音大,污染大的摩托車;出門走的是泥濘路,家中電器設備也是少而又少,全村只有5%的人看過黃河牌黑白電視。但是進入21世紀後,特別是在近幾年裏,房屋全是鋼筋水泥轉投房,房中的裝飾和城裏人不相上下,交通更是不用説,村村通的是水泥路,路上自行車的行駛量多如牛毛,摩托車也成了家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在農村,幾乎95%的人家都有電視機,dvd,電冰箱等電氣設備也在農家是常見的,特別是電話手機等聯繫設施,家家都有,人人必備。新農村建設不愧突出一個“新”字。

(四)文化思想教育:在社會型農村建設中,文化思想教育又是一個重點,現在的農村,義務教育完成率達80%以上,文化教育與思想道德建設方面,農民素質不斷提高,思想觀念更加開放,對生活都有樂觀的積極向上預期,宗教迷信活動日益減少。

(五)生活保障:從新世紀以來,農村各家積極參與農村醫療合作保險,農村中也有貧困低保政策,使得農民生活更加有保障,看病不用擔心付不起醫療費,生活上也不用再愁温飽問題。

三、當前存在的問題

問題一:產業化建設深度不夠,農業產業效益不明顯。一是產業發展不平衡。從調查的情況來看,殿咀村,姚家店村都沒有形成任何有一定規模的支柱產業,產業結構也很單一。二是產業鏈條不完整。農業產業化經營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缺乏穩定的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生產資料供應、食品儲藏、保鮮、運輸、分割、精深加工、批發零售等諸環節鏈條不夠完整,造成初級產品所佔的市場份額比例越來越重。如我縣柑桔產業已初具規模,但是目前縣境還沒有一家對柑桔進行深加工的企業,產品全部都是鮮銷。三是產業品牌不夠響。傳統產品多,優質產品少,品牌不多,不響,走出州外的品牌更少,直接影響農民增收,嚴重製約了產業經濟的發展。四是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不高。

問題二:受多種因素鉗制,農民增收空間不大。一是農資價格增長過快。走訪中,農户反映最多的是希望政府從嚴打擊一些不法商販經營假冒偽劣農藥、化肥、種子等坑農行為;部分農户還説,只要把農資價格降下來,國家給農民的補貼才算“到手”。據調查,今年農民購買玉米種、麥種平均價格每公斤為13.41元和18.48元,分別比去年同期上張10.5%和24.6%;磷肥、碳氨、尿素等,與上年同期相比均有一定幅度的上漲。二是畜牧業生產出現停滯跡象。由於我縣大面積實施退耕還林和封山育林,種草養畜可用耕地空間縮減,玉米、紅薯等飼料作物播種面積也在減少,加上牲豬飼養方法落後,目前農民牲豬、山羊、黃牛飼養量難以實現有效增長。北大山村有效耕地1300畝,實施退耕還林3900畝,荒山、荒坡都進行了退耕還林,幾乎沒有多大的空間發展養殖業。三是自然災害頻繁。

問題三:基礎設施建設滯後,農民生產生活不方便。一是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雖然現有水利設施經過近年來的除險加固,蓄水能力有所增強,但溝渠因無資金整修,形成了水利設施有“有肚無腸”的現狀。二是交通設施建設滯後。調查的3個村,雖然都有縣、鄉道經過,公路通村率達100%,甚至有的村已經修通了通組公路和桔園路,但是路面狹窄,路況差,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雨季冬雪時節,有的村公路根本就不能正常行車。全縣公路通村率高和路況差的矛盾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農村運輸和農產品交易難,農民生產成本高,嚴重地影響着農民生產生活,制約了農村經濟快速有效發展。三是安全飲水難保障。從走訪的幾個村中來看,大多還存在着飲水難的問題。

問題四:社會事業發展不平衡,農民沒有基本保障。一是農村教育負擔仍然很重。一方面,教育佈局調整不科學。北大山村一年級有10個學生,因教育佈局調整撤了學校,學生只有到鎮中心完小讀書,家長因孩子太小隻好實施“1+1”工程(即花一個勞動力去陪讀)。一位家長給我們説:“國家雖然減免了學雜費,但現在要一個勞動力陪着,負擔還是很重”。另一方面,教育成本過高。有位村民給我們算了一筆帳:送一個學生,每學期按400元計算,讀完國小、國中9年需要7200元,讀完高中要1萬多元,讀完大學要5~6萬元,按目前我們人均收入計算,培養一個大學生要花費8年多的純收入。二是公共衞生事業發展艱難。一方面,鄉鎮醫院運轉難。由於政策和經濟條件的原因,目前鄉鎮醫院條件差,醫務人員待遇低,結構不合理,導致人才引不進、留不住。另一方面,看病難問題仍然嚴峻。調查發現,農村的“看病難”比想象嚴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雖然給農村看病難帶來了福音,但據一位農民反映:“原來看病只要50元的,現在需要100元,國家報銷50元,自己還是要出50元,搞去搞來沒有少花錢,捆着綁着一個樣”。三是社會保障事業剛剛起步。目前,我縣農村的生育保險、工傷保險、養老保險剛剛啟動,社會救助體系還不,農村低保範圍窄、金額少,失地農民、弱勢羣體救助機制還沒有完全建立。

四、對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個人建議

(一)強化組織領導,紮實推行農村建設新理念

1、成立領導小組,完善新農村建設工作機制。

2、明確部門責任,強化新農村建設監督考核。

3、作好建設規劃,嚴格新農村建設操作程序。

(二)提高農民自主創新能力,切實注入農村建設新動力

1、轉變思想觀念,促進農民自主創新。

2、加強科技培訓,推動農民自主創新

3、推行典型示範,帶動農民自主創新。

4、落實優惠政策,引導農民自主創新。

(三)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不斷拓展農民增收新途徑

(四)鄉鎮幹部多下鄉體察民情,瞭解村民之所急?

(五)對城鄉要求一視同仁,真正實現城鄉一體化,工農和諧化

新農村建設任重而道遠,我們在思想認識上要有長期打算,在發展規劃上要有長遠眼光,在制定目標上要把握關鍵,在工作展開上要有重點,同時通過全民動員,城鄉互動,各部門上下協調,共同促進我縣新農村建設又好又快發展。

中國夢調查報告篇6

中國搜索引擎市場調查報告介紹

xx中國搜索引擎市場調查報告

xx科技在今天公佈了一份xx年中國搜索引擎市場調查報告,這份報告是對北京、上海和廣州地用户進行計算機輔助隨機抽樣電話訪問調查後作出的。從調查報告結果可以看出,百度依然是中國搜索引擎市場的老大,市場佔有率領先google 40多個百分點。跟去年相比,google在中國的市場佔有率下滑了12.3個百分點,特別是可見很多google的用户已經“投靠”了百度。值得注意的`是,google的下滑趨勢在最近半年(xx年月~8月)有所減緩。無論是學生用户市場還是非學生用户市場,百度的市場佔有率都領先於google。排在google後面的分別是雅虎搜索,搜狗和新浪搜索。

搜索引擎 一年前的市場份額 當前的市場份額 市場份額變動

百度 51.5% 64.5%13%

google 32.9% 20.6% -12.3%

雅虎搜索* 3.7% 5.4%1.7%

搜狐 4.6% 3.4% -1.2%

新浪 4.0% 3.5% -0.5%

對於搜索引擎用户羣的調查可知,google的使用者仍然比百度用户有着更早的上網經歷、更豐富的搜索引擎使用經驗、更強的搜索引擎依賴性、更多地搜索與工作或職業相關的內容等重要行為特徵。有趣的是,在非學生用户中,google使用者的平均年齡和月收入都比百度用户要高。在學生用户中,除了百度,其他幾個搜索引擎的市場份額均低於它們在非學生用户中的市場份額。

中國夢調查報告篇7

近日,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協會正式發佈《中國玩具消費調查報告2012》。整個調查歷時一個月,覆蓋全國各級城市,主要針對兒童年齡在0-12歲且近三個月中為其購買過玩具的消費者。《報告》全面記錄了不同城市、不同年齡段、不同性別、不同家庭月收入消費者購買玩具的情況,涉及不同品類、價位、場所,年度購買次數及支出,玩具品牌認知度及實際購買玩具品牌排名、兒童業餘和社交時間安排等,系統、全面反映出中國玩具消費特徵與趨勢。

玩具消費調查每年一次,今年已是第四次,旨在幫助玩具生產企業、品牌商、國際品牌代理商、渠道商等,把握中國玩具消費市場脈搏,為未來進行產品研發、品牌合作、結構調整、渠道拓展及形象宣傳等提供權威決策參考。與往年調查報告相比,今年《報告》有以下幾大特點。

1、數據分析維度更加多元化

與往年調查報告相比,今年《報告》的突出變化是,數據統計和報告分析的維度更加多元化,這是基於中國市場龐大,經濟發展水平不均衡,各級城市及家庭月收入差異較大所作出的細分調整,更能讓玩具行業從業者掌握不同級別城市、不同年齡段、不同性別消費者玩具認知、購買以及年度支出情況,為企業進行玩具產品研發、品牌定位宣傳及不同城市、不同形態、不同人羣的渠道拓展提供了權威的決策依據。

2、調查品類細分更加國際化、科學化

今年,在調查問卷設計之初,協會廣泛徵求npd等國際知名調研機構意見,並查詢國際通行的玩具品類劃分規則,首次將玩具劃分為11大類別,分別為嬰幼兒玩具、娃娃、毛絨玩具、電子類玩具、建築類與構造類玩具、diy創意類玩具、遊戲類玩具、模型、户外運動類玩具、動作人偶、遙控類玩具等,使玩具企業在市場中清楚地找到自己的座標,對比自身與競爭對手的發展情況,從而準確進行市場定位和活動開展。

3、網絡首次成為玩具消費第一渠道

2012年網絡渠道首次超過超市/大賣場、百貨商場等,雄踞消費者獲取玩具信息、實際購買玩

具的第一渠道。《報告》統計顯示,2012年,五個玩具消費者中就有兩個選擇通過網絡渠道購買玩具,這個比例比2011年高出14%,這也是其連續兩年保持10%以上的增速。《報告》清晰地反映出渠道的發展和變化,為生產企業、品牌商及經銷商進行渠道選擇、拓展、組合等,以及借勢渠道進行產品和形象傳播與推廣均提供了最佳參考。

4、價格不是玩具企業競爭第一要素

與傳統認知有所不同,雖然網絡渠道已成為第一消費渠道,但《報告》顯示消費者購買低價位玩具的比例並沒有大幅增加,2012年有28%的消費者選購了 50元以下的玩具,僅比2011年增長4%,這説明消費者為孩子選購玩具時,“價格”不是第一考慮因素。同時,這從《報告》“玩具消費注重因素”統計數據也能得到很好的印證,2012年“質量與安全”是消費者首選要素,比例高達78%, “功能”因素位居第二位。

5、不同級別城市呈現不同玩具消費特徵

中國市場龐大,不同級別城市呈現出不同的消費特徵。《報告》顯示,在購買價位上,一線城市消費者購買200元以上中高價位玩具的比例比二、三線城市分別高出4%、7%;在場所選擇上,一線城市選擇百貨商場和網絡渠道的比例明顯高於其他城市;而在購買品類上,為孩子選擇遙控類和電子類玩具的比例,三線城市則高於一、二線城市。此外,《報告》還顯示出不同級別城市消費者在“玩具消費注重因素”、“年度購買玩具次數”、“年度玩具支出”、“對玩具的品牌認知度”以及“玩具品牌認知度排名”等方面的差異。

中國夢調查報告篇8

一、活動背景

節日是一種文化現象,春節更是如此。春節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語境下,是最隆重的節日。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與宗教、祭祀、慶典、聚會等相聯。傳統的春節,有關於“年”獸、萬年創建曆法、熬年守歲、貼春聯、賞冰燈等各種傳説;有掃塵、春聯、門畫、倒貼“福”字、守歲、爆竹、拜年、看大戲、鬧元宵等習俗;有臘八粥、年糕、餃子、元宵、春餅等食俗;還有大年七年級不掃地、不走後門、不打罵孩子、相互祝賀新年萬事如意等風俗……

春節文化歷經幾千年,質是不變的,這個質就是源於生養我們的“文化之根”。春節文化的魅力,使春節成為最有凝聚力的節日。每當春節來臨,背井離鄉的遊子都紛紛趕回家中與親人團聚,每年一度上億人次的“春運”高潮,説明了春節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與春節相關的年俗,早已由一種禮儀漸變為一種打在每個中國人身上的烙印、一種融入每個中國人血脈的習慣、一種浸入每個中國人骨髓的文化因子。

二、活動目的

瞭解春節的習俗

瞭解春節的各地民族習慣

三、活動形式

1、瞭解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最盛大的傳統節日,也是每一個華夏兒女最期盼的日子。讓學生較全面地瞭解與新年有關的知識,從形式上的過新年到走近新年、研究新年,進而瞭解春節的由來、禮節及相關習俗。

2、到超市、飾品屋、節日禮品屋等進行參觀、調查、訪問,上網查詢有關資料,培養學生收集整理資料並根據資料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能利用信息技術收集有關各地民族春節的信息。培養學生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處理、彙總和應用的能力。

4、能清晰的説出自己的研究所得和感受,能以一定的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四、活動過程

各地民族文化的慶祝

藏族

藏族除夕那天,人們穿上豔麗服裝,戴着奇形怪狀的假面具,用嗩吶、海螺、大鼓奏樂,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會”。小夥子們狂舞高歌,表示除舊迎新,驅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婦女們便去背“吉祥水”,預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彝族

彝族根據彝歷選定年節。有的與當地漢族同過春節。有的地區彝族同胞,在門前樹立青松,用松針鋪地,表示免災消禍。還有的地區,在節日裏殺豬宰羊,吃坨坨肉,人們互相拜訪,互贈肉類和饃饃。大年七年級早晨,起牀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回家。他們將一碗水和昨天的水比重量,如新年的水重,就意味着今年雨水充足。

壯族

壯族與漢族同時過春節。除夕晚上,要做好節日那天所吃的米飯,稱為“壓年飯”,有的地區羣眾稱為“吃立節”,壯語為“過晚年”的意思。它預兆來年農業豐收。有的還包制有一尺多長,五六斤重的烷粑,人口少的一家人一頓還吃不完哩!大年七年級清早,天還沒亮人們就起牀,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婦女們都爭着到河邊或井旁“汲新水”,開始新的一年沸騰的生活。

布依族

布依族除夕之夜全家人通宵達旦地在水塘邊守歲。天一亮,姑娘們便爭先恐後地打水。誰最先挑回第一擔水,誰就是最勤勞、最幸福的姑娘。

滿族

滿族分“紅、黃、藍、白”四旗人。春節時,紅旗人在門上貼紅掛旗,黃旗人在門上貼黃掛旗,藍旗人在門上貼藍掛旗,白旗人在門上貼白掛旗。這些掛旗圖案優美,色彩鮮豔,象徵着一年的吉祥開端。

侗族

侗族春節期間盛行一種“打侗年”(又叫蘆笙會)的羣眾活動。這種活動類似漢族的“團拜”,只不過比“團拜”顯得更加歡樂、熱烈。這種活動一般是由兩個村莊共同商定舉辦的。兩隊在廣場上正式舉行蘆笙歌舞比賽。這時兩個村莊的觀眾,伴隨着樂曲,翩翩起舞,盡情地歡樂。

白族

雲南白族人過年時,有一種叫“放高升”的慶祝活動。所謂“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節裏裝上火藥,點燃以後可以把整個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為名副其實的“高升”。有的地區的白族同胞與苗、壯族一樣,從春節到元宵節,都在進行“拋繡球”活動。凡接不住繡球的,要贈給對方紀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贖不回紀念品的人,就是表示願允愛情了。

土家族

春節期間,土家族人民要舉行隆重的擺手舞會。擺手舞會是土家族比較流行的一種古老舞蹈,包括狩獵、軍事、農事、宴會等70多個舞蹈動作,節奏鮮明,動作優美,舞姿樸實,情調健康,不用道具,有着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濃厚的生活氣息。

傣族

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節日,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傳統節日。穀雨開始那天定為“潑水節”。在三四天的節日裏,人們相互潑水,表示洗去身上的陳年舊土,祝福新的一年幸福平安。

黎族

居住在海南島上的黎族人,每逢春節到來,家家户户都要宰豬殺雞,擺上豐盛的佳餚美酒,全家圍坐在一起吃“年飯”;席間全家還要歡唱“賀年歌”。七年級、八年級、全村青壯年男子,還要舉行一次“春節圍獵”。這一天的獵物全村共享。有趣的是在分獵物時,先將全部獵物的一半發給第一個擊中獵物的射手;另一半由大家平分。孕婦可分得兩分,過路人恰巧相遇,也可分得一份。

青年圍成一圈徒手跳舞。

高山族

高山族的人們在春節裏身着豔麗的民族服裝,成羣結隊歡聚在村邊寨頭暢飲美酒,並在樂器伴奏下盡情歌舞。有的村寨還舉行叉魚比賽,開展揹簍球竿球等體育活動

春節習俗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户户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着歡歡喜喜搞衞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户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

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户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着他們對未來的希望。

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説。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户户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

拜年

新年的七年級,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五、活動結果

通過本次活動讓更多的同學瞭解春節文化,領略中國文化魅力,讓我們更加熱愛我們的節日,春節。通過這次活動,讓同學學會自主學習,形成良好的溝通與合作的互動能力,增進同學間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