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困難職工調查報告多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8.19K

困難職工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社區工會幫扶困難職工調查分析報告

各級工會組織高度重視和十分關心下崗職工、困難職工的生產生活,努力探索建立工會長效幫扶特困職工的新路子。為困難職工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但是目前導致低收入階層和特困職工羣體出現的原因是複雜的,如果僅就工會幫扶工作,使幫扶工作停留於“節日慰問型”階段,不僅難以治本,也使幫扶工作失去應有的意義,因此工會幫扶工作應在主動融入上着力。因此當前工會幫扶工作的重點是由節日活動型向長效機制型的轉變,由抓典型向全域覆蓋的結構型轉變,由單純辦實事向幫監促全方位保障轉變,實現幫扶工作經常化、社會化、制度化,必須在思路、載體、方法上等進行不懈地探索。為此,按照區委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領導小組要求,區總工會採取深入基層、走訪職工、抽樣訪談,召開座談會、發放調查問卷等形式,圍繞我區特困職工、困難職工生產和生活上存在的問題及工會組織應採取的幫扶對策、建立完善幫扶體系等方面情況進行調研。形成如下調研報告如下:

一、我區困難職工基本情況

我區共有職工總數33724人,困難職工(人均280元以下)總數3456人,約佔職工總數10%。其中:特困職工(人均245元以下)1058人。特困職工中按年齡結構分類:男50歲以下612人,50歲以上140人,女40歲以上196人,40歲以下110人。按文化結構分,國中以下692人,高中345人,大專以上21人。

從本次調查的困難職工羣體來看,其形成困難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種:

(一)因企業停產半停產所致。

困難職工所屬企業絕大部分是停產或半停產企業,隨着市場經濟不斷完善,國企改革不斷深化,企業改制和並軌工作的進行,職工同企業解除了勞動關係。在這些困難職工中,只有少數職工解除勞動關係後重新上崗,而絕大多數職工處於非穩定的靈活就業狀態。相當一部分困難職工的就業還沒有着落點,並且大都是“4050”人員。一家人在同一個企業的比較多,加之企業收入比較低,工資發放又不及時。

(二)因下崗失業所致。

部分企業在改制過程中,為了求生存、謀發展,不得不走出了“減員增效”的路子,職工也不得不接受了下崗的命運,這就意味着他們的生活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收入來源中斷,導致生活困難。還有部分企業因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而慘遭淘汰,導致職工收入大幅度減少或下崗,生活陷入困境。

(三)因子女上學所致。

目前我國中國小生和大學生的教育費用對於職工家庭尤其是人均收入較低的困難職工家庭來説,確實難以承擔。一名大學生一年的費用需要上萬元,對於他們本身來説負擔太沉重。但是為了子女的未來,東拼西湊借來了學費,家裏也就一貧如洗。

(四)因單親收入低所致。

在單親家庭中,一個人收入有限,不但要承擔子女的撫養費,還要履行贍養父母的義務,生活上更是雪上加霜,難上加難。這也是導致困難職工貧困的原因。

(五)困患大病所致。

部分職工自己或家人患病,成為沉重的負擔。現在醫院的醫療費用十分昂貴,不用説下崗職工,就是有穩定收入的職工也難以承受。患傷風感冒之類,到醫院也需要數百元治療費,如果是大病、重病,尤其是癌症,其治療費用對於職工來説簡直就是天文數字,可望而不可及。調查結果顯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者在困難職工羣體中所佔比例呈上升趨勢,並還處於惡性循環之中。

二、我區困難職工幫扶工作主要做法

道里區委,區政府對困難職工幫扶工作高度重視,不斷加大政策幫扶,資金幫扶,就業幫扶力度。區總工會自開展扶貧濟困工作以來,站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xxxx”重要思想高度,把扶貧濟困工作,作為民心工程,為困難職工辦了許多好事和實事,樹立了黨和政府的良好形象。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建立組織領導機制。

區總工會明確提出了要進一步統一思想,用科學發展觀提高對幫扶特困職工工作的認識,為企業改革、發展、穩定,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將幫扶工作貫穿全局,並把它當成一件大事來抓。提出了幫扶工作的思路。成立了以區總主要領導為組長,區總班子為副組長的幫扶領導機構,強化了機制建設和組織領導。形成了黨政一把手負總責,主管領導具體抓,有關部門配合抓,專人負責,齊抓共管的組織領導體系。

(二)加強管理,有的放矢,建立檔案管理機制。

為了保證對特困職工的情況瞭如指掌,開展了全覆蓋的調查摸底,對全區特困職工的自然情況、家庭人口、經濟來源、困難狀況及家庭人口構成、經濟收入、就業意向、勞動技能、子女就業、家庭成員身體狀況、困難原因及困難程度等基本情況進行了登記,摸清底數,建立健全了困難職工檔案管理制度,實現了對特困職工的動態管理,做到了“一人一底一策”,實現了掌握動態指數最新,掌握困難情況最新的目的。

(三)強化指導,搭建平台,建立就業救助機制。

再就業是困難職工脱困解貧的根本,因此工會採取措施,加大力度,多方位、多層次、多渠道幫助困難職工再就業。一是集中幫助零就業家庭、4050人員重新上崗。4月11日,區工會在撫順街舉辦了為困難職工和農民工援助五項行動,暨崗位援助,就業培訓,創業指導,困難幫扶,維權服務。開展了崗位援助暨招聘大集,有105個單位提供近1000多個崗位,近85%達成協議。二是開展培訓服務再就業。充分發揮工會組織的網絡優勢,舉辦職業培訓班,制定培訓計劃,面對下崗、失業職工,積極開展多層次、多形式、多行業的職業技能培訓,以培訓促進再就業,三是利用職介拓展再就業。完善職介組織,區工會困難職工幫扶中心為困難職工羣體提供及時、快捷、高效的服務。四是開展“共同約定行動”,針對金融危機對企業的影響,區總於3月3日舉行了“共同約定行動”推進大會,企業代表表態,力求企業不減員、不減薪,簽定了責任狀和約定書,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四)走訪慰問,雪中送炭,建立常年的送温暖機制。

積極做好走訪慰問工作,每逢春節、元旦、“五一”、“十一”、中秋節五大節日,區工會都要走訪困難職工,送去慰問品和慰問金。為有特困證職工送去大米、豆油等慰問品。去年春節,區工會投入10萬元,為947名特困職工,51名農民工,40名困難勞模送去價值每人200元的生活用品。

(五)金秋助學,資助寒子,建立就學救助機制。

針對特困職工子女上學難的問題,幫助特困職工子女圓大學夢想,區工會廣泛開展“金秋助學活動”,通過企業贊助,工會資助,使困難職工子女上學的學費得到了及時的幫助,充分感受到工會這個大家庭的温暖。連續3年,我們和聯強,寶宇、大東等公司為70多名考上大學的特困子女解決學費,有的連續資助到學生畢業。工會與企業老總直接深入到特困職工家,送去助學金。哈報以“我們學費有着落”給予報道。

(六)整合資源,減免藥費,建立醫療救助機制。

部分街道整合社區資源,解決困難職工就醫難問題,與駐街醫療機構為貧困家庭辦理就醫卡,為困難職工就醫提供了有效地幫扶,在求醫問藥予以優惠。區工會與哈市第十醫院、建國藥店建立特困職工就醫卡。在困難職工中開展了腫瘤、尿毒症、心臟病等重大疾病的調查摸底,進行一次性補助。

(七)領導帶頭,結成對子,建立“一幫一”長效機制

按照“一幫一”幫扶的要求,區級領導率先垂範,帶頭幫扶,起到了表率作用。總工會多次舉行幫扶困難職工捐款活動,到困難職工家中,送政策、送資金、送信息、送項目,幫助困難職工解決實際困難。在春節期間,區五大班子領導帶頭深入困難職工家庭,問寒問暖,極大地促進了幫扶活動的深入開展。我區第二輪“一幫一”工作通過市“一幫一”辦驗收。通過三年的努力,全區930名副科級以上幹部幫扶的對子全部達到脱貧標準。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認識不到位。

在幫扶工作中,有些單位的領導認識不到位,認為此項工作可有可無,出現工作力度不大,缺乏有效幫扶手段,制度落實不到位等現象,影響了幫扶工作的整體推進。

(二)協調不到位。

困難職工的幫扶工作是一項社會工程,不是工會一家的事,需要加強同政府有關職能部門的協調聯繫,建立起互相配合的有效機制。困難職工幫扶中心作為工會幫扶工作的平台,基本上是工會自己單獨運作和管理,與政府相關部門溝通和協調不夠,與社會其他組織開展的救助活動聯繫更少,沒有將社會其它救助資源有效利用。無論是在經濟上、政策上、信息上都無法與政府職能部門相比,對困難職工不能從根本上給與扶貧救助。

(三)宣傳不到位。

在幫扶優惠政策的宣傳上存在漏洞。許多企業和職工在談到幫扶優惠政策時,都表示不知道,或者説知道一些但不清楚具體內容,當然就無法享受到這些優惠政策了。

(四)資金不到位

資金匱乏造成落實力度不夠,幫扶工作後勁不足,形成了幫扶工作的瓶頸。有些優惠政策的落實要有雄厚的資金作支撐,才能建立起長效機制。

四、思考與建議

幫扶工作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具有政策性強,涉及面廣,週期長,所需資金多等特點,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需要各部門協同工作、需要法規完善配套。因此提出以下建議:

(一)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

要認識到困難職工羣體問題是影響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黨委和政府都應該高度重視,深刻領會幫扶困難職工的重要意義,加大對他們的關愛,將幫扶工作實效納入幹部考評主要內容,使他們早日擺脱貧困。

(二)進一步落實再就業優惠政策

就業是解困的根本途徑。把解決就業問題作為首要的目標,落實好已經制定的各項再就業優惠政策。要幫助困難職工通過市場實現就業和再就業,切實落實勞動、財政、税務、工商和金融信貸方面優惠政策。要加大督查落實政策的力度。利用優惠政策鼓勵就業,通過多種就業渠道,保證職工實現就業和再就業。

(三)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要擴大生活保障的內容和範圍,如擴大互助醫療保險,補充養老保險,在就醫、住房、子女上學等方面應對困難職工羣體輔之以必要保險政策和特殊照顧。要多渠道籌集就業基金,要動員社會捐助,地方財政要保證支出一定比例的就業基金。把保障勞動者權益放在第一位。凡拖欠職工工資、保險金和集資款的應當限期清償。對患重大疾病(癌症、白血病等疑難病症)的特困職工,國家和社會要多承擔醫療費。

(四)進一步完善協調機制。

幫扶工作要調動全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僅僅單純依靠單方面的力量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工會不能大包大攬,工會也不能代替黨委政府做幫扶工作,工會做些輔助的解困工作。建議第三輪“一幫一”活動以黨員幹部和機關企事業單位為主體,社會各界參與,結對子幫扶困難職工。

(五)進一步發揮社區的作用。

要加強社區建設,要多渠道籌集解困基金,拓寬救助渠道,在“低保”的基礎上完善社區綜合保障制度,社區要儘快建立健全多功能、全方位的社會保障服務網絡,集就業介紹、法律援助、生活救助、社會保障於一體,為困難職工羣體提供快速、高效、方便的解困服務。

(六)進一步加強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工作。

職工幫扶中心是工會的一個窗口,工會的職責可以通過“中心”來實現,“中心”是幫扶困難職工的一個載題、平台,是工會長效幫扶困難職工的一個機制,上可以為黨委和政府分憂,下可為困難職工解愁,因此,黨委和政府要在“中心”的編制、人員、資金上予以支持,以達到幫扶困難職工,讓困難職工和社會受益的目的。

【第2篇】社區工會幫扶困難職工的調查報告

一、我區困難職工基本情況

從本次調查的困難職工羣體來看,其形成困難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種:

(一)因企業停產半停產所致。

困難職工所屬企業絕大部分是停產或半停產企業,隨着市場經濟不斷完善,國企改革不斷深化,企業改制和並軌工作的進行,職工同企業解除了勞動關係。在這些困難職工中,只有少數職工解除勞動關係後重新上崗,而絕大多數職工處於非穩定的靈活就業狀態。相當一部分困難職工的就業還沒有着落點,並且大都是 4050人員。一家人在同一個企業的比較多,加之企業收入比較低,工資發放又不及時。

(二)因下崗失業所致。

部分企業在改制過程中,為了求生存、謀發展,不得不走出了減員增效的路子,職工也不得不接受了下崗的命運,這就意味着他們的生活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收入來源中斷,導致生活困難。還有部分企業因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而慘遭淘汰,導致職工收入大幅度減少或下崗,生活陷入困境。

(三)因子女上學所致。

目前我國中國小生和大學生的教育費用對於職工家庭尤其是人均收入較低的困難職工家庭來説,確實難以承擔。一名大學生一年的費用需要上萬元,對於他們本身來説負擔太沉重。但是為了子女的未來,東拼西湊借來了學費,家裏也就一貧如洗。

(四)因單親收入低所致。

在單親家庭中,一個人收入有限,不但要承擔子女的撫養費,還要履行贍養父母的義務,生活上更是雪上加霜,難上加難。這也是導致困難職工貧困的原因。

(五)困患大病所致。

部分職工自己或家人患病,成為沉重的負擔。現在醫院的醫療費用十分昂貴,不用説下崗職工,就是有穩定收入的職工也難以承受。患傷風感冒之類,到醫院也需要數百元治療費,如果是大並重病,尤其是癌症,其治療費用對於職工來説簡直就是天文數字,可望而不可及。調查結果顯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者在困難職工羣體中所佔比例呈上升趨勢,並還處於惡性循環之中。

二、我區困難職工幫扶工作主要做法

道里區委,區政府對困難職工幫扶工作高度重視,不斷加大政策幫扶,資金幫扶,就業幫扶力度。區總工會自開展扶貧濟困工作以來,站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xxxx重要思想高度,把扶貧濟困工作,作為民心工程,為困難職工辦了許多好事和實事,樹立了黨和政府的良好形象。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建立組織領導機制。

區總工會明確提出了要進一步統一思想,用科學發展觀提高對幫扶特困職工工作的認識,為企業改革、發展、穩定,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將幫扶工作貫穿全局,並把它當成一件大事來抓。提出了幫扶工作的思路。成立了以區總主要領導為組長,區總班子為副組長的幫扶領導機構,強化了機制建設和組織領導。形成了黨政一把手負總責,主管領導具體抓,有關部門配合抓,專人負責,齊抓共管的組織領導體系。

(二)加強管理,有的放矢,建立檔案管理機制。

為了保證對特困職工的情況瞭如指掌,開展了全覆蓋的調查摸底,對全區特困職工的自然情況、家庭人口、經濟來源、困難狀況及家庭人口構成、經濟收入、就業意向、勞動技能、子女就業、家庭成員身體狀況、困難原因及困難程度等基本情況進行了登記,摸清底數,建立健全了困難職工檔案管理制度,實現了對特困職工的動態管理,做到了一人一底一策,實現了掌握動態指數最新,掌握困難情況最新的目的。

(三)強化指導,搭建平台,建立就業救助機制。

再就業是困難職工脱困解貧的根本,因此工會採取措施,加大力度,多方位、多層次、多渠道幫助困難職工再就業。一是集中幫助零就業家庭、4050人員重新上崗。4月11日,區工會在撫順街舉辦了為困難職工和農民工援助五項行動,暨崗位援助,就業培訓,創業指導,困難幫扶,維權服務。開展了崗位援助暨招聘大集,有105個單位提供近1000多個崗位,近85%達成協議。二是開展培訓服務再就業。充分發揮工會組織的網絡優勢,舉辦職業培訓班,制定培訓計劃,面對下崗、失業職工,積極開展多層次、多形式、多行業的職業技能培訓,以培訓促進再就業,三是利用職介拓展再就業。完善職介組織,區工會困難職工幫扶中心為困難職工羣體提供及時、快捷、高效的服務。四是開展共同約定行動,針對金融危機對企業的影響,區總於3月3日舉行了共同約定行動推進大會,企業代表表態,力求企業不減員、不減薪,簽定了責任狀和約定書,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四)走訪慰問,雪中送炭,建立常年的送温暖機制。

(五)金秋助學,資助寒子,建立就學救助機制。

針對特困職工子女上學難的問題,幫助特困職工子女圓大學夢想,區工會廣泛開展金秋助學活動,通過企業贊助,工會資助,使困難職工子女上學的學費得到了及時的幫助,充分感受到工會這個大家庭的温暖。連續3年,我們和聯強,寶宇、大東等公司為70多名考上大學的特困子女解決學費,有的連續資助到學生畢業。工會與企業老總直接深入到特困職工家,送去助學金。哈報以我們學費有着落給予報道。

(六)整合資源,減免藥費,建立醫療救助機制。

部分街道整合社區資源,解決困難職工就醫難問題,與駐街醫療機構為貧困家庭辦理就醫卡,為困難職工就醫提供了有效地幫扶,在求醫問藥予以優惠。區工會與哈市第十醫院、建國藥店建立特困職工就醫卡。在困難職工中開展了腫瘤、尿毒症、心臟病等重大疾病的調查摸底,進行一次性補助。

(七)領導帶頭,結成對子,建立一幫一長效機制

按照一幫一幫扶的要求,區級領導率先垂範,帶頭幫扶,起到了表率作用。總工會多次舉行幫扶困難職工捐款活動,到困難職工家中,送政策、送資金、送信息、送項目,幫助困難職工解決實際困難。在春節期間,區五大班子領導帶頭深入困難職工家庭,問寒問暖,極大地促進了幫扶活動的深入開展。我區第二輪 一幫一工作通過市一幫一辦驗收。通過三年的努力,全區930名副科級以上幹部幫扶的對子全部達到脱貧標準。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認識不到位。

在幫扶工作中,有些單位的領導認識不到位,認為此項工作可有可無,出現工作力度不大,缺乏有效幫扶手段,制度落實不到位等現象,影響了幫扶工作的整體推進。

(二)協調不到位。

困難職工的幫扶工作是一項社會工程,不是工會一家的事,需要加強同政府有關職能部門的協調聯繫,建立起互相配合的有效機制。困難職工幫扶中心作為工會幫扶工作的平台,基本上是工會自己單獨運作和管理,與政府相關部門溝通和協調不夠,與社會其他組織開展的救助活動聯繫更少,沒有將社會其它救助資源有效利用。無論是在經濟上、政策上、信息上都無法與政府職能部門相比,對困難職工不能從根本上給與扶貧救助。

(三)宣傳不到位。

在幫扶優惠政策的宣傳上存在漏洞。許多企業和職工在談到幫扶優惠政策時,都表示不知道,或者説知道一些但不清楚具體內容,當然就無法享受到這些優惠政策了。

(四)資金不到位

資金匱乏造成落實力度不夠,幫扶工作後勁不足,形成了幫扶工作的瓶頸。有些優惠政策的落實要有雄厚的資金作支撐,才能建立起長效機制。

四、思考與建議

幫扶工作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具有政策性強,涉及面廣,週期長,所需資金多等特點,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需要各部門協同工作、需要法規完善配套。因此提出以下建議:

(一)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

要認識到困難職工羣體問題是影響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黨委和政府都應該高度重視,深刻領會幫扶困難職工的重要意義,加大對他們的關愛,將幫扶工作實效納入幹部考評主要內容,使他們早日擺脱貧困。

(二)進一步落實再就業優惠政策

就業是解困的根本途徑。把解決就業問題作為首要的目標,落實好已經制定的各項再就業優惠政策。要幫助困難職工通過市場實現就業和再就業,切實落實勞動、財政、税務、工商和金融信貸方面優惠政策。要加大督查落實政策的力度。利用優惠政策鼓勵就業,通過多種就業渠道,保證職工實現就業和再就業。

(三)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要擴大生活保障的內容和範圍,如擴大互助醫療保險,補充養老保險,在就醫、住房、子女上學等方面應對困難職工羣體輔之以必要保險政策和特殊照顧。要多渠道籌集就業基金,要動員社會捐助,地方財政要保證支出一定比例的就業基金。把保障勞動者權益放在第一位。凡拖欠職工工資、保險金和集資款的應當限期清償。對患重大疾病(癌症、白血病等疑難病症)的特困職工,國家和社會要多承擔醫療費。

(四)進一步完善協調機制。

幫扶工作要調動全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僅僅單純依靠單方面的力量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工會不能大包大攬,工會也不能代替黨委政府做幫扶工作,工會做些輔助的解困工作。建議第三輪一幫一活動以黨員幹部和機關企事業單位為主體,社會各界參與,結對子幫扶困難職工。

(五)進一步發揮社區的作用。

要加強社區建設,要多渠道籌集解困基金,拓寬救助渠道,在低保的基礎上完善社區綜合保障制度,社區要儘快建立健全多功能、全方位的社會保障服務網絡,集就業介紹、法律援助、生活救助、社會保障於一體,為困難職工羣體提供快速、高效、方便的解困服務。

(六)進一步加強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工作。

職工幫扶中心是工會的一個窗口,工會的職責可以通過中心來實現,中心是幫扶困難職工的一個載題、平台,是工會長效幫扶困難職工的一個機制,上可以為黨委和政府分憂,下可為困難職工解愁,因此,黨委和政府要在中心的編制、人員、資金上予以支持,以達到幫扶困難職工,讓困難職工和社會受益的目的。

【第3篇】2022年9月社區工會幫扶困難職工調查分析報告

各級工會組織高度重視和十分關心下崗職工、困難職工的生產生活,努力探索建立工會長效幫扶特困職工的新路子。為困難職工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但是目前導致低收入階層和特困職工羣體出現的原因是複雜的,如果僅就工會幫扶工作,使幫扶工作停留於“節日慰問型”階段,不僅難以治本,也使幫扶工作失去應有的意義,因此工會幫扶工作應在主動融入上着力。因此當前工會幫扶工作的重點是由節日活動型向長效機制型的轉變,由抓典型向全域覆蓋的結構型轉變,由單純辦實事向幫監促全方位保障轉變,實現幫扶工作經常化、社會化、制度化,必須在思路、載體、方法上等進行不懈地探索。為此,按照區委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領導小組要求,區總工會採取深入基層、走訪職工、抽樣訪談,召開座談會、發放調查問卷等形式,圍繞我區特困職工、困難職工生產和生活上存在的問題及工會組織應採取的幫扶對策、建立完善幫扶體系等方面情況進行調研。形成如下調研報告

一、我區困難職工基本情況

我區共有職工總數33724人,困難職工(人均280元以下)總數3456人,約佔職工總數10%。其中:特困職工(人均245元以下)1058人。特困職工中按年齡結構分類:男50歲以下612人,50歲以上140人,女40歲以上196人,40歲以下110人。按文化結構分,國中以下692人,高中345人,大專以上21人。

從本次調查的困難職工羣體來看,其形成困難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種:

(一)因企業停產半停產所致。

困難職工所屬企業絕大部分是停產或半停產企業,隨着市場經濟不斷完善,國企改革不斷深化,企業改制和並軌工作的進行,職工同企業解除了勞動關係。在這些困難職工中,只有少數職工解除勞動關係後重新上崗,而絕大多數職工處於非穩定的靈活就業狀態。相當一部分困難職工的就業還沒有着落點,並且大都是“4050”人員。一家人在同一個企業的比較多,加之企業收入比較低,工資發放又不及時。

(二)因下崗失業所致。

部分企業在改制過程中,為了求生存、謀發展,不得不走出了“減員增效”的路子,職工也不得不接受了下崗的命運,這就意味着他們的生活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收入來源中斷,導致生活困難。還有部分企業因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而慘遭淘汰,導致職工收入大幅度減少或下崗,生活陷入困境。

(三)因子女上學所致。

目前我國中國小生和大學生的教育費用對於職工家庭尤其是人均收入較低的困難職工家庭來説,確實難以承擔。一名大學生一年的費用需要上萬元,對於他們本身來説負擔太沉重。但是為了子女的未來,東拼西湊借來了學費,家裏也就一貧如洗。

(四)因單親收入低所致。

在單親家庭中,一個人收入有限,不但要承擔子女的撫養費,還要履行贍養父母的義務,生活上更是雪上加霜,難上加難。這也是導致困難職工貧困的原因。

(五)困患大病所致。

部分職工自己或家人患病,成為沉重的負擔。現在醫院的醫療費用十分昂貴,不用説下崗職工,就是有穩定收入的職工也難以承受。患傷風感冒之類,到醫院也需要數百元治療費,如果是大病、重病,尤其是癌症,其治療費用對於職工來説簡直就是天文數字,可望而不可及。調查結果顯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者在困難職工羣體中所佔比例呈上升趨勢,並還處於惡性循環之中。

二、我區困難職工幫扶工作主要做法

道里區委,區政府對困難職工幫扶工作高度重視,不斷加大政策幫扶,資金幫扶,就業幫扶力度。區總工會自開展扶貧濟困工作以來,站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xxxx”重要思想高度,把扶貧濟困工作,作為民心工程,為困難職工辦了許多好事和實事,樹立了黨和政府的良好形象。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建立組織領導機制。

區總工會明確提出了要進一步統一思想,用科學發展觀提高對幫扶特困職工工作的認識,為企業改革、發展、穩定,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將幫扶工作貫穿全局,並把它當成一件大事來抓。提出了幫扶工作的思路。成立了以區總主要領導為組長,區總班子為副組長的幫扶領導機構,強化了機制建設和組織領導。形成了黨政一把手負總責,主管領導具體抓,有關部門配合抓,專人負責,齊抓共管的組織領導體系。

(二)加強管理,有的放矢,建立檔案管理機制。【3】【4】

【第4篇】積極創建困難職工幫扶長效機制調查研究報告

工會組織高度重視和十分關心下崗職工、困難職工的生產生活,努力探索建立工會長效幫扶特困職工的新路子。筆者基於實踐認為,要真正實現幫扶工作由節日活動型向長效機制型的轉變,由抓典型向全域覆蓋的結構型轉變,由單純辦實事向幫監促全方位保障轉變,實現幫扶工作經常化、社會化、制度化,必須在思路、載體、方法上等進行不懈地探索。

一、創新思路,努力實現工會幫扶工作的主動“融入”

導致低收入階層和特困職工羣體出現的原因是複雜的,如果僅就工會幫扶談幫扶工作,就工會能力談幫扶效果,使幫扶工作停留於“節日慰問型”階段,不僅難以治本,也使幫扶工作失去應有的意義,因此工會幫扶工作應在主動融入上着力。

(一)主動融入到黨聯繫職工羣眾的橋樑和紐帶工作中去

切實保障廣大職工的基本生活,做好幫扶困難職工特別是生活難以為繼的特困職工工作,是工會組織始終牢記宗旨,進一步發揮好新時期黨聯繫職工羣眾的橋樑和紐帶作用,落實以人為本工作基點的具體實踐。因此要在維護國家整體利益的同時,堅持以廣大職工的根本利益為重,以關心職工的疾苦為重,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堅持不懈辦好事。凡是涉及職工切身利益和實際困難的事情都竭盡全力去辦,把黨的温暖和工會的關懷及時送到職工的心坎上,使包括困難職工在內的廣大職工都享受到改革發展的成果,堅定克服暫時困難的決心和信心。

(二)主動融入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環境中去。困難職工的幫扶需求多樣性決定了幫扶工作的廣泛性。工會組織要在發揮自身組織優勢的同時,勇於跳出自我循環的小圈子,善於藉助“市場”這一無形的手來充分調動社會各方的積極性,整合社會資源,發揮社會合力,做強、做大、做優工會的幫扶工作。採取自籌一部分,向同級政府(行政)申請一部分,組織熱心公益事業的企業家、社會知名人士及廣大職工捐助一部分的方式籌措幫扶資金和物資。工會組織應充分運用各種宣傳媒體、宣傳陣地,加大對這些熱心公益事業的單位及社會人士義舉的宣傳報道工作,以弘揚中華民族的美德,擴大其社會知名度,幫助其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通過營造一種人人關心困難職工,人人蔘與幫扶工作的良好氛圍,做到一家有難,全社會幫扶,實現多贏。

(三)主動融入到整個社會保障大體系中去

要在建立和完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社會保障新體系過程中,發揮工會特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要面對“兩個確保”、“一個低保”政策的執行和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的相繼推出,有針對性的組織開展專題調研,以調研報告、情況專報或三方協商會議等多種方式,向政府(行政)及時反映基層企業的願望和職工的呼聲,為決策提供準確的第一手材料,促使相關部門對多項政策內容進行了相應的調整,真正落實工會源頭參與、監督保障職能。應積極參加各類公用事業聽證會,結合實際工資水平、最低工資標準、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經濟發展水平、物價指數和職工承受能力等因素,代表職工提出有根據的意見和建議,從源頭上維護職工的切身利益。

二、創新載體,探索幫扶困難職工新模式

要在構建幫扶困難職工長效機制的實踐中,努力擺脱過去多年來形成的幫扶工作的觀念定勢和思維慣性,認真研究分析新時期幫扶工作的規律和特點,以科學務實的精神、與時俱進的工作態勢,創新幫扶載體,探索出具有整體性、富於創造性、體現時代性的幫扶困難職工新模式。

(一)以困難職工幫扶中心為主體,建立快速知情、快捷幫扶的救助系統

工會的困難職工幫扶中心,應直接面對所有求助的困難職工,通過特困救助、免費職介、信訪接待、法律援助四個服務平台為職工提供快捷幫扶和一站式服務。應抓延伸,實現緊急救助與網絡幫扶的有效銜接,形成橫成片、縱成網、廣域覆蓋的幫扶工作格局。要以市場化運作、社會化發動等方法多方融資,集中資金、物資、崗位,集中援助的服務方式,圍繞黨政最關切,職工最期盼,社會最關注的問題,對困難職工實施入户幫扶、現場幫扶、崗位幫扶、助學幫扶、醫療幫扶等,通過一件件實際問題的解決,一樁樁具體工作的落實,讓困難職工幫扶中心成為工會組織服務大局、服務職工的一個知名品牌。

(二)全面推行“綠卡”跟蹤幫扶制度

“綠卡”跟蹤幫扶制度是工會系統自下而上界定幫扶對象,實行統一管理、分級負責、聯動包保,責任到人的一種幫扶管理模式。它以層層簽訂包保責任書為主要方式,把一定區域內特困職工和孤老退休職工的幫扶責任落實到單位,具體到人頭,並按照家庭狀況清、特困原因清、技術特長清、就業要求清、思想狀況清的“五清”標準建檔立卡,形成規範的特困職工檔案,統一輸入微機,建立起特困職工動態管理微機網絡,做到隨時發現隨時輸入,隨時變化隨時調整,隨時脱困隨時註銷。

(三)構建依法協調、法律幫扶機制,拓展幫扶困難職工解決實際問題的有效途徑

部分職工生活致困和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有着直接的關係,有的職工勞動權利被非法剝奪,造成生活困難,有的職工因為企業拖欠大量醫療費而致困,有的職工因得不到應有的補償而使生活陷入困境,針對這些實際問題,工會組織應着眼於建立依法協調、法律幫扶工作新機制,通過法律幫扶來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解決困難職工的生活難題。

三、創新再就業渠道,切實解決根本的民生問題

(一)做到認識到位,增強做好再就業工作的政治意識、緊迫意識和責任意識

就業是民生之本、安邦之策,是一件關涉國計民生的大事。擴大就業,促進再就業,關係改革發展穩定大局,關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關係國家的長治久安,不僅是重大的經濟問題,也是重大的政治問題。各級工會應始終把促進再就業作為踐行科學發展觀的首要內容,作為變“輸血”為“造血”,從根本上幫扶困難職工的重要途徑,作為落實“組織起來,切實維權”工作要求,實現“以人為本”和促進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實現服務大局、服務職工義不容辭的責任,並以更大的工作力度、更新的工作招法、更實的工作作風,不斷把工會促進再就業工作推上新水平。

(二)措施到位,為開展工會促進再就業工作提供了強有力保障

面對工會促進再就業工作的新形勢和廣大下崗失業人員對工會組織的真情期盼,工會組織應把握變化,超前研究,着眼長遠,針對不同時期的不同情況,制定並採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切實可行的措施。要結合區域實際,圍繞經濟發展大局,及時制定了再就業工作規劃,出台推進工會系統再就業工作的指導性文件;充實再就業工作隊伍。要加強就業培訓,加大再就業政策宣傳,引導下崗失業人員轉變擇業觀念。要結合本地區本系統就業市場和勞動力市場動態,採取結構分析的方法,按照市場需求開展了“訂單式”培訓,緊盯“市場行情”,做到“供需對路”。要把再就業培訓與勞動部門推行的勞動崗位資格證書制度緊密結合起來,培訓圍繞崗位轉,人才緊跟訂單走,使經過培訓並且獲得資格證書的下崗失業人員,不僅能及時找到工作,而且與崗位供求相一致,提高培訓就業率。各級工會要整合社會資源尋求崗位,特別是主動與蓬勃發展的非公有制企業聯繫,鼓勵和引導各類企業積極安置下崗失業人員,建立工會再就業基地,建立空崗聯繫制度,及時推薦條件合適的下崗失業人員走上工作崗位;工會應積極支持和幫助企業擴大生產規模,開發經營領域,在促進企業提高效益的同時,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實現企業發展和再就業工作的“雙贏”;通過與有關部門和用工單位聯合舉辦招聘會等形式,實現用工信息集約化,為下崗職工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要發揮再就業帶頭人的引領作用,帶動下崗職工實現再就業,實現“1+1羣”的規模效應。要依法監督,保障職工勞動就業權,工會組織要在企業改組改制中主動維護,認真履行源頭參與和監督保障的職責,堅持對改組改制方案、下崗分流方案、企業用工方案,依法落實職代會的權利,嚴把職代會審議、通過關,既旗幟鮮明地支持改革,又旗幟鮮明地維護職工合法權益。

總之,工會組織要圍繞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滿腔熱情去探索和創新,構建起黨委領導,行政主導,工會運作的工作格局,發揮自身優勢,彙集社會合力,才能有情有形地把幫扶工作做好、做實。惟有形成以第一知情人、第一報告人、第一幫助人為主旨的工會縱向幫扶網絡;形成以困難職工幫扶中心為載體的橫向快捷幫扶系統;形成以物質幫扶、資金幫扶、崗位幫扶、法律援助、助學幫扶、醫療幫扶、協調幫扶為內容的全方位的立體幫扶體系,才會從根本上提高工會幫扶能力,開創工會保障工作的新局面,為建設和諧社會創造良好的條件。

【第5篇】關於全省林業困難職工幫扶工作情況的調查報告

難職工解決燃眉之急。三是創新領導幹部包保制度。各林業企業副局級以上領導幹部、工會幹部以及基層單位的領導班子成員都要包保困難户,簽訂幫扶責任書,做到責任到位、幫扶到位、脱貧致富。四是創新醫療救助機制。實行困難職工扶困優惠卡、醫療優惠證制度,藉助社會力量,減免一定比例的醫療費用,切實解決林區困難職工就醫難問題。如敦化林業局為3874名困難職工辦理了就醫購藥優惠卡,汪清林業局在職工醫院建立了“扶貧病房”使職工享受最低限價收費。五是創新助學方式。各林業局工會把開展“勞模真情助學”、“一助一助學”等活動,統稱為“情繫學子、金秋助學”,集中時間、資金和精力,保證了捐資助學效果更加明顯、力度更加強勁。僅延邊林業系統工會近兩年的助學金總額就達320萬元,有1328名大中國小生得到真情救助。通過開展“金秋助學”系列活動,確保了林區困難職工家庭子女不因家庭困難而失學。

4、開展創業促就業系列活動,強化“輸血”、“造血”功能。各林業局多數建立了林業家政服務網,由工會組織開展家政服務培訓、勞務輸出和就業中介服務。林區工會組織職工開發利用林區資源開展全民創業活動,通過舉辦“全民創業培訓班”、“經紀人培訓班”以及種植、養殖、家政培訓班等形式,培養了一大批種植業、養殖業、採集業、餐飲業、加工業、運輸業等困難職工創業典型,幫助困難職工拓展增收渠道,增加個人收入,儘快脱貧致富。幾年來,全省林業共舉辦各類技能培訓班100多期,培訓職工1萬餘名。僅森工集團就為職工自主創業投入1459萬元,八個森工企業職工創業年平均收入達到719.4萬元。

三、問題及建議

實施“天保”工程後,由於國家對國有林區基礎設施投入減少,林區的基礎建設和經濟發展嚴重滯後,林區的道路、橋樑、房屋等年久失修,林區“邊緣化”趨勢十分明顯。加之林區生產經營困難,職工收入和社會保障水平偏低,富餘人員多,貧困面廣等因素,影響和制約林區的發展,也存在着一些不穩定因素,幫扶工作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

1、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完善。由於國家對林業投資欠賬較多,理應享受到的優惠政策得不到落實,加之林業行業和地域等特點,使林業經常出現政策真空,並逐步被邊緣化。目前,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木材生產和銷售受到極大衝擊,林業企業負擔過重,仍然承擔大量政府和社會職能,林區道路、供水、用電、供熱、教育、醫療衞生等條件差,致使林業弱勢羣體逐步增加,企業幫扶工作壓力較大。

2、現有資源和手段與困難職工羣體幫扶要求不相適應。由於經濟結構的調整,加之歷史的積澱,林業在新舊發展模式轉換中承受了巨大壓力和困難。特別是國家提出林業發展要實現由木材生產向生態建設的轉變,實施天然林保護政策後,全省各林區採伐量消減、生產設備閒置、大量職工下崗,造成了林區貧困羣體比重增大,特別是延邊州所屬的10個國有林業局表現尤為突出。加之各林區幫扶保障資金短缺,現有資源整合不到位,幫扶手段落後方法單調,致使幫扶保障能力和水平遠不能適應較大困難職工羣體的幫扶要求。

3、林業企業幫扶資金短缺。資金是制約幫扶工作開展的主要因素。近年來,林業企業的幫扶資金主要靠企業行政撥款和工會經費支持,各林區的幫扶中心站(點)沒有穩定的資金來源渠道,缺少政府穩定的資金支持和來自社會各方的捐助,制約了企業工會幫扶工作的深化,直接影響幫扶效果。

4、林業職工醫療保障問題亟待解決。一是被保險人在發生重大疾病和高度殘疾時給付的保金不高,不能有效地解決被保險人高額醫療費的負擔;二是有的地方醫保部門在基本醫保中設置“門檻費”(每次入出院都重複收費);三是參保後,職工看病所花費用受限,而核銷的比例卻很小,職工患大病需支付鉅額醫療費用,不少家庭為治病傾其所有,債台高築,導致大量困難家庭出現,這是林業系統困難職工的主要成因之一。這部分職工僅靠企業救助只是杯水車薪,解決不了根本,建議政府和上級有關部門從職工大病醫保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加以研究解決。

5、離退休職工管理等社會職能移交工作滯後。從目前全省林業系統看,困難職工的數量,幫扶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在離退休職工,特別是一次性安置人員。儘管他們與企業解除了勞動關係,但仍居住在林區,這部分人管理職能本應由社會和政府承擔,但卻常常處於單位社區無人管的社會邊緣狀態,且大多數無力繳納“五險”,又無一技之長,勞動就業能力差,加之子女上學,意外災害,因此,一有困難就找林業。如棄之不管,將會給林區穩定帶來隱患,管之就會給企業增添沉重負擔,嚴重製約企業的發展。

為切實做好林業系統幫扶工作,發揮幫扶工作在解決職工實際困難、加快林業改革發展、構建和諧穩定林區方面的積極作用,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大對林業的幫扶:

第一,高度重視林業幫扶工作。幫扶工作既關係到林區職工羣眾生產生活的實際問題,也影響到整個社會的各個方面,體現了人民羣眾是否安居樂業、經濟社會是否健康發展、社會文明是否進步。應站在林區和諧穩定和長治久安的高度重視幫扶工作。林區面臨諸多與內地不一樣的特點,需要黨和國家以及全社會給予更多的關注與支持,需要享受到國家給予工業企業的各項優惠政策。

第二,加大對林業的幫扶力度。針對林業系統“非工非農、非城非鄉”的特點,國家應加大對林區的投入,切實解決林區交通不便、職工收入偏低、用水用電困難、娛樂文化缺乏、職工生產生活條件差以及就業難、子女上學難、職工住房難等實際問題,使廣大林區職工共享國家改革發展成果。特別要加大對林區第三產業的扶持力度,在項目、資金、技術等方面給予支持,引導林區職工自主創業,壯大林區經濟,增加職工收入,使林業職工早日脱貧致富。同時,加大幫扶資金投入和幫扶工作力度。暢通林區困難職工訴求渠道,及時掌握困難職工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使幫扶工作更加人性化、更加快捷和高效。

第三,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應提高林業職工的保障水平,擴大生活保障的內容和範圍,如擴大林區職工互助醫療保險,補充養老保險,在再就業、就醫、住房、子女上學等方面對困難羣體給予適當的政策傾斜。

第四,創新幫扶工作機制。要在促進林業困難職工從根本上建立脱貧機制着眼,從推動林業幫扶工作由“輸血”向“造血”轉變入手,讓林業困難職工羣體自身動起來、活起來、幹起來,加大創業促就業工作力度。同時,還要圍繞林區職工脱貧、就業、就醫、子女上學等突出問題,建立起幫扶長效機制。

第五,抓住林業棚改機遇推動林業幫扶。去年全省已有部分林業局作為棚改試點,今年又有18個林業局實施棚改。多數林業局進行棚改都由工會牽頭負責完成舊房拆遷和新居回遷安置等項工作任務。建議政府財政部門撥付一定數量的資金,用於林業棚改過程中困難職工的回遷和安置工作。同時,在廉租房補貼政策方面多給予傾斜,以促進林業職工隊伍的穩定。

【第6篇】關於散居困難職工低保狀況的調查報告

為了全面瞭解xx縣散居社區(鄉村)困難職工享受低保待遇狀況,更好地維護職工權益,保持職工隊伍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縣政協工會界委員活動小組於2022年第三季度開展了全縣破產、倒閉(或政策性關閉)、改制以及困難企業散居社區(鄉村)困難職工低保狀況大調查活動。調查期間,我組委員深入困難企業、走訪困難職工,不僅瞭解到了這部分職工的生活狀況,而且增進了與困難職工的感情。調查結束後,委員們對一些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對今後如何落實散居社區(鄉村)困難職工低保與幫扶工作提出一些新的想法。

一、基本狀況

我們這次調查範圍函蓋縣屬破產、倒閉(或政策性關閉)、改制以及困難企業共計20餘家,涉及職工3600餘人。調查顯示,在這部分職工中,困難職工2600多户,佔職工總數的72%。包括809户特困職工,82户單親困難職工,他們絕大多數散居在全縣各鄉鎮村組或城鎮社區,普遍存在三難:大部分困難職工年齡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就業技能偏弱,表現為就業難;部分困難職工家庭收入難以維持最低生計,企業的破產倒閉,單位無能力為職工交繳醫保金,不能享受醫保待遇,表現為就醫難;由於原企業已停產或破產,養老保險金已欠繳多年,個人部分也無力繳納,少數職工到退休年齡,退休手續無法辦理,表現為退休難。

近幾年來,縣委、縣政府通過政策宣傳、思想引導、勞務輸出、擴大低保、實施幫扶等措施,使原有的一批困難職工擺脱了貧困,但是隨着國際國內經濟增長速度放緩,我縣傳統產業陷入困境,部分企業經營狀況每況愈下,企業職工出現了失崗位減收入的勢頭。特別是有一批年齡偏大的下崗職工,不説找工作,甚至連申報低保所必須具備的文化知識也成問題,他們的溝通、協調、交流、表達能力太差,還存在走程序的困難,缺乏辦手續的耐性,回鄉或到社區後,又不主動向鄉鎮、社區反映情況,缺乏必要的聯繫,本來符合低保條件,但至今還未享受低保户的待遇。

二、問題及原因

我縣縣屬破產、倒閉(或政策性關閉)、改制以及困難企業的少數符合條件的困難職工未能落實低保待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區(村組)人員編制少,涉及面廣,工作任務重,社會管理不到位,這是問題形成的社會原因,調查中我們也發現了職工自身存在的種種問題。

(一)依賴意識太強。職工們大都認為,在國有(集體)企業幹了大半輩子,曾經做出過貢獻,企業政策性倒閉或破產,不是個人原因造成的,職工下崗,國家不會不管,總覺得主動向老家要糧食,向政府要低保,給工會要救濟丟人。只要等就有希望,沒有了進取心,生活態度消極,自我造血動力不強,這種不作為的態度和等靠要思想,使得自己該做的沒做好,該得的得不到。

(二)觀念轉變滯後。調查顯示,一些年齡偏大的下崗職工及子女就業意向調查的結果表明,99%的只想在本地求職就業,哪怕是本地月工資低也不願外出謀業,疼兒惜女,愛妻難別,窮家難捨,撲不下身子,放不下架子,根本原因還是工人老大哥的思想沒有轉變過來,守舊的觀念沒有破除。思想觀念上的落伍,自然也就形成了物質生活上的掉隊,論文化不比農民低,論技術不比農民差,論能力不比農民弱,結果創業就業無能力,申請低保又無臉面,守着家人收穫的依然是生活上的捉襟見肘,跟不上形勢發展的需要。

(三)社會管理困難。近年來,一是由於城市拆遷、困難職工户流動等因素使許多困難職工已不能在原址居住,造成一個社區(村組)的管理對象分佈在幾個社區(或幾個居民小組),不能適時調整;二是尚未改制(或已改制)企業的職工檔案未(或未及時)向社區(鄉村)移交,社區幹部擔心造成低保工作漏洞,出現騙保者欺騙組織的現象,給低保手續辦理與低保管理增加了難度。

三、思考與建議

(一)思想要重視。在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可持續發展的時代,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進程中,各級黨委、政府及社會各界必須充分關注、高度重視困難職工。困難職工都曾經為國家建設和企業發展做出過積極貢獻,為了支持改革,他們也做出了巨大的犧牲--離開堅守多年的工作崗位,成為下崗失業人員。如果他們的問題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就會在思想上對改革產生誤解,對政策產生懷疑,以致情緒低落,破罐子破摔,牢騷滿腹。如果忽視了這部分弱勢羣體,忽視了他們的困難和問題,在訴求渠道不暢的情況下,極易釀成集體上訪和羣體性事件,危害社會穩定。同時,改革開放的果實不能平等分享,就不能體現出黨和政府對弱勢羣體的關懷和温暖,就不會有全面的小康社會,更不可能構建好和諧社會。各級工會組織要發揮訴求主渠道作用,反映他們的呼聲,維護他們的權益,解決他們的困難,成為他們的代言人。

(二)措施要得力。切實解決職工困難,需要動真情,出實招。一要從建立公共財政出發,加大救助力度,努力實現應保盡保足額保障,為全縣散居在社區(鄉村)的符合條件的困難職工儘快落實低保待遇。二要充分發揮駐企業雙聯幫扶工作隊與參聯單位的作用,繼續通過開展一幫一扶貧幫困活動,指導協助困難職工辦理相關手續落實低保待遇。三要建立部門合作聯動機制。由企業主管部門牽頭,會同經信、工會、民政、鄉鎮、社區等單位和部門,在政策上給予傾斜,在辦理程序上提供方便,採取集中調查摸底、集中統一辦理的方式,為符合條件的散居困難職工辦理低保手續,落實低保待遇提供便利。真正地把困難職工低保工程,打造成為深受困難職工和社會各界好評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三)政策要傾斜。在落實散居社區(鄉村)的困難職工低保待遇的同時,要適當兼顧我縣縣屬國有、集體企業的實際情況和分散居住的特點,在政策上給予傾斜。一是以社區為單位,允許困難職工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解決困難職工醫保問題。二是最大限度地將散居社區(鄉村)的困難職工子女納入助學範圍,通過金秋助學等多項救助活動,讓困難職工子女也享受平等教育的權利,不因貧窮而輟學,減輕他們的生活壓力。三是擴大低保範圍,實現應保盡保足額保障。減免散居社區(鄉村)的困難職工中應退未退人員的養老統籌滯納金,讓困難職工切實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把黨和政府對困難職工的關愛政策落到實處。

【第7篇】調查報告:社區工會幫扶困難職工調查分析報告

各級工會組織高度重視和十分關心下崗職工、困難職工的生產生活,努力探索建立工會長效幫扶特困職工的新路子。為困難職工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但是目前導致低收入階層和特困職工羣體出現的原因是複雜的,如果僅就工會幫扶工作,使幫扶工作停留於“節日慰問型”階段,不僅難以治本,也使幫扶工作失去應有的意義,因此工會幫扶工作應在主動融入上着力。因此當前工會幫扶工作的重點是由節日活動型向長效機制型的轉變,由抓典型向全域覆蓋的結構型轉變,由單純辦實事向幫監促全方位保障轉變,實現幫扶工作經常化、社會化、制度化,必須在思路、載體、方法上等進行不懈地探索。為此,按照區委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領導小組要求,區總工會採取深入基層、走訪職工、抽樣訪談,召開座談會、發放調查問卷等形式,圍繞我區特困職工、困難職工生產和生活上存在的問題及工會組織應採取的幫扶對策、建立完善幫扶體系等方面情況進行調研。形成如下調研報告如下:

一、我區困難職工基本情況

我區共有職工總數33724人,困難職工(人均280元以下)總數3456人,約佔職工總數10%。其中:特困職工(人均245元以下)1058人。特困職工中按年齡結構分類:男50歲以下612人,50歲以上140人,女40歲以上196人,40歲以下110人。按文化結構分,國中以下692人,高中345人,大專以上21人。

從本次調查的困難職工羣體來看,其形成困難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種:

(一)因企業停產半停產所致。

困難職工所屬企業絕大部分是停產或半停產企業,隨着市場經濟不斷完善,國企改革不斷深化,企業改制和並軌工作的進行,職工同企業解除了勞動關係。在這些困難職工中,只有少數職工解除勞動關係後重新上崗,而絕大多數職工處於非穩定的靈活就業狀態。相當一部分困難職工的就業還沒有着落點,並且大都是“4050”人員。一家人在同一個企業的比較多,加之企業收入比較低,工資發放又不及時。

(二)因下崗失業所致。

部分企業在改制過程中,為了求生存、謀發展,不得不走出了“減員增效”的路子,職工也不得不接受了下崗的命運,這就意味着他們的生活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收入來源中斷,導致生活困難。還有部分企業因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而慘遭淘汰,導致職工收入大幅度減少或下崗,生活陷入困境。

(三)因子女上學所致。

目前我國中國小生和大學生的教育費用對於職工家庭尤其是人均收入較低的困難職工家庭來説,確實難以承擔。一名大學生一年的費用需要上萬元,對於他們本身來説負擔太沉重。但是為了子女的未來,東拼西湊借來了學費,家裏也就一貧如洗。

(四)因單親收入低所致。

在單親家庭中,一個人收入有限,不但要承擔子女的撫養費,還要履行贍養父母的義務,生活上更是雪上加霜,難上加難。這也是導致困難職工貧困的原因。

(五)困患大病所致。

部分職工自己或家人患病,成為沉重的負擔。現在醫院的醫療費用十分昂貴,不用説下崗職工,就是有穩定收入的職工也難以承受。患傷風感冒之類,到醫院也需要數百元治療費,如果是大病、重病,尤其是癌症,其治療費用對於職工來説簡直就是天文數字,可望而不可及。調查結果顯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者在困難職工羣體中所佔比例呈上升趨勢,並還處於惡性循環之中。

二、我區困難職工幫扶工作主要做法

道里區委,區政府對困難職工幫扶工作高度重視,不斷加大政策幫扶,資金幫扶,就業幫扶力度。區總工會自開展扶貧濟困工作以來,站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xxxx”重要思想高度,把扶貧濟困工作,作為民心工程,為困難職工辦了許多好事和實事,樹立了黨和政府的良好形象。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建立組織領導機制。

區總工會明確提出了要進一步統一思想,用科學發展觀提高對幫扶特困職工工作的認識,為企業改革、發展、穩定,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將幫扶工作貫穿全局,並把它當成一件大事來抓。提出了幫扶工作的思路。成立了以區總主要領導為組長,區總班子為副組長的幫扶領導機構,強化了機制建設和組織領導。形成了黨政一把手負總責,主管領導具體抓,有關部門配合抓,專人負責,齊抓共管的組織領導體系。

(二)加強管理,有的放矢,建立檔案管理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