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集體經濟收入面臨困難和問題的調研報告(精選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55W

第一篇:集體經濟收入面臨困難和問題的調研報告

集體經濟收入面臨困難和問題的調研報告(精選多篇)

集體經濟收入面臨困難和問題的調研報告

發展壯大農村牧區集體經濟,是增強農村牧區基層黨組織凝聚力、戰鬥力,促進新農村新牧區建設,實現農牧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質基礎。近斯,我鎮就當前集體經濟收入空白和薄弱嘎查村面臨的困難和問題進行了調研,瞭解了這些嘎查村集體經濟發展現狀。

一、基本情況

從調研情況看,這些嘎查村集體經濟情況主要歸納為以下幾方面。

一是嘎查村集體經濟基礎弱。目前,全鎮共有個嘎查村。有集體經濟收入的嘎查個,沒有集體經濟收入的嘎查村個。目前這些村中即使有收入,但收入都卻很低,可見這些嘎查村集體經濟基礎還十分薄弱。

二是嘎查村集體經濟來源少。我鎮這些嘎查村集體經濟生產性收入比例微小,特別是税費改革後村民上繳提留全部取消,集體經濟來源的主渠道被截斷。目前,集體經濟主要來源有集體耕地(草場)承包收入、集體資產租賃收入、徵地補償費收入和財政補貼收入等,但這些收入空白和薄弱的嘎查村集體經濟的來源僅有財政轉移支付收入和集體機動地(草場)承包收入。其中,牧區集體經濟收入主要來自租賃草場、租賃牲畜和牲畜出欄三項;農區除靠租賃耕地、集體資產外,主要靠搞一些種養殖業來增加收入。這種收入來源渠道少、增收能力弱的狀況,嚴重影響着這些嘎查村集體經濟收入。

三是嘎查村集體服務功能不強。這些嘎查村將僅有的集體積累主要用於扶貧幫困、抗災救災等農牧民生產生活方面。在轉變農牧業生產經營方式和實現生態環境改善、農牧民增收的新形勢下,嘎查村集體經濟在結構調整、科學飼養管理、推廣新品種、普及實用技術等方面的示範、引導作用發揮得不夠,特別在推進農牧業產業化方面,還不能有效地為廣大農牧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影響了嘎查村黨組織的凝聚力。另外,嘎查村集體經濟經營機制也不健全,有基礎的嘎查村只是把集體可經營的資產簡單、粗放地承包出去,在集體利益受到損害時無法採取有效的補救措施,導致幾乎所有的嘎查村都存在農牧民欠集體款的現象,由於集體應收款長期收不回來,出現了惡性循環,使集體"無錢辦事"的問題更加突出。

二、主要問題

通過分析,目前我鎮這些嘎查村集體經濟發展中的問題主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領導班子創新發展能力不強。當前大多數嘎查村幹部隊伍政治素質好,為民辦實事的願望比較突出,但在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方面缺乏相應的能力。具體表現為觀念滯後、辦法不多、思路不寬,缺乏長遠考慮和開拓創新精神,存在"等、靠、要"思想。有一些幹部怕犯錯誤,求太平,只盡力完成好上級佈置的具體任務,對需要主動突破的工作缺乏勇氣和闖勁。還有個別班子缺乏凝聚力和戰鬥力,甚至不協調、不團結,軟弱渙散。另外,大多數嘎查村幹部與外界接觸的機會少,整體素質的提高受到了限制,這也是導致他們觀念落後、思路不寬、辦法不多的重要原因。

(二)嘎查村基礎條件差,集體經濟缺乏發展後勁。一是這些嘎查村地廣人稀、信息不暢,農區自然條件差、資源匱乏,這些都對嘎查村集體經濟的規模發展造成了很大影響。二是耕地、草場幾乎都分給了農民、牧民,嘎查村裏基本沒有用於發展集體經濟的耕地和草場,可利用資源有限,既無工業基礎,又無第三產業,不具備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條件。三是嘎查村普遍都資產有限,經濟底子薄,再加上融資難、籌資難,缺乏用於發展的資本。

(三)扶持農村牧區集體經濟發展的政策不到位。嘎查村集體經濟在自我發展能力很弱的情況下,特別需要政策扶持等外來因素的推動。從目前情況看,扶持農村牧區集體經濟發展的政策還不夠完善,尤其是現有一些政策原則性較強,操作過程中有許多不適應的地方。比如,農村牧區税費改革之後,截斷了集體從牧户及其承包土地中獲得資金以支撐日常工作乃至發展的渠道,在服務羣眾的具體項目上,"一事一議"可以解決小額資金的來源,但操作起來問題很多,羣眾達成共識非常難。在人才、資金、技術等要素方面,與嘎查村集體經濟發展要求相比,政策支持還有不少差距。

(四)沒有形成農村牧區集體經濟快速發展的良好環境。從地方政府重視情況看,長期以來,大家對嘎查村集體經濟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對嘎查村發展集體經濟投入的精力不夠,辦法和措施不多,尤其缺乏從長遠上發展農村牧區集體經濟的整體規劃。各級領導幹部和相關部門平時對嘎查村集體經濟發展情況研究得相對較少。從發展氛圍看,各地都缺少扶持嘎查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總體思路和具體措施,尤其是農牧民自身對發展集體經濟缺乏正確的認識,大家主動參與集體經濟建設的熱情和積極性都不夠高。另外,嘎查村幹部和農牧民羣眾不掌握市場經濟知識,不熟悉現代市場的運作方式,在土地開發、基礎設施建設、工業項目引進等方面難以招商引資。從發展條件看,蘇木鄉、嘎查村基礎設施條件差,人口聚集區的功能很不完備,制約了集體經濟的發展。

三、措施和對策

從發達和先進地區的情況看,已經達小康的村子,往往是集體經濟搞得好的村。只有把嘎查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起來,才能使基層組織不斷增強凝聚力、號召力;才能使基層組織真正為嘎查村民興辦公益事業等實事;才能從源頭上減輕農牧民負擔,增加農牧民收入;才能使黨的形象和威信不斷得到鞏固和提高,從而改善黨羣幹羣關係。發展農村牧區集體經濟,各級政府是主導,農牧民是主體,領導班子是關鍵。為此,要切實在以下幾方面做好工作。

(一)選配好集體經濟發展的帶頭人。村看村,户看户,羣眾看幹部,好的班子和好的帶頭人是嘎查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關鍵。發展壯大嘎查村集體經濟,必須有一個堅強有力的領導班子,有善謀劃、懂經營、會管理的帶頭人。今後,我們在嘎查村幹部使用上要採取超常規措施,應把是否具備發展集體經濟的能力、是否具備開拓創新精神作為任用嘎查村幹部的首要條件。一要不斷強化嘎查村"兩委"班子建設,選好帶頭人。要選好配強嘎查村級黨組織領導班子,繼續推行嘎查村黨支部書記"兩推一選"辦法。要探索實行嘎查村黨支部書記、主任"一肩挑"辦法,切實加強嘎查村級班子的合力。二要切實提高嘎查村幹部隊伍的整體素質。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嘎查村幹部進行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經營管理能力和水平。要大力選調大學生到嘎查村工作或通過公開招錄、掛職鍛鍊等形式,積極引導和鼓勵優秀青年到嘎查"兩委"班子中任職,為基層提供人才保障。三要在嘎查村幹部管理和集體經濟管理等方面引入激勵競爭機制。要加強對嘎查村幹部的考核,把發展集體經濟作為考核嘎查村幹部的主要內容和重要依據。要建立健全激勵獎勵辦法,充分調動嘎查村幹部發展集體經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要大力通過能人經營,把集體經濟發展與服務農牧民緊密結合起來,對有集體存量資產的,要帶動組織和羣眾共同盤活,走聯合發展的路子;對沒有存量資產的,要想方設法增加積累,形成集體收入。要建立專項獎勵基金,對先進嘎查村和嘎查村幹部進行表彰獎勵。同時,要試行嘎查村"兩委"成員獎勵與嘎查村集體經濟增長掛鈎的辦法,對集體經濟增長速度較快的嘎查村"兩委"班子成員,從年度嘎查村集體經濟收入中適當給予提成,以示鼓勵。

(二)選擇好集體經濟發展的路子。各嘎查村要因地制宜,根據本地的特點確定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立足本地優勢,按照"一鄉一思路、一村一策略"的辦法,找準和培育集體經濟新的增長點,積極拓展合作渠道,充分利用上級扶持資金,按照"關係上掛靠、技術上引進、規模上發展、服務上完善"的思路,大力發展小農(牧)場、小林場、小加工廠和以服務業為主的經濟實體,不斷壯大集體經濟。

(三)建立好集體經濟發展的工作機制。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必須在體制機制上創新,在管理制度上完善。一要建立包扶單位幫持機制。要發揮涉農涉牧部門支持基層組織建設工作的職能優勢,集中力量包扶沒有集體經濟項目或發展緩慢、年收入很低的嘎查村,幫助嘎查村理清思路,制定計劃,抓好落實。要加大旗縣市(區)直部門幫扶嘎查村力度,圍繞新農村新牧區建設,堅持開展幹部下基層活動,抽調幹部深入到嘎查村協助開展工作,會同"兩委"班子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徵求意見,查找制約集體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並根據實際用活用好各類政策。二要建立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獎勵機制。要通過建立獎勵機制,動員各方面的力量廣開思路、廣開言路,為嘎查村出謀劃策,積極參與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建設,幫助協調指導各嘎查村引進一些投資少、見效快、易管理的發展項目,解決村裏"無錢辦事"的問題。三要制定經費扶持機制。就貧困地區而言,盟旗縣市區財政應根據各嘎查村的社會經濟條件、資源分佈狀況、人口素質等多方面的因素,制定出一套科學合理、符合實際的財政匹配嘎查村級黨組織運轉經費措施,對各嘎查村的辦公經費應列出預算,每年適當增加投入。同時,各蘇木鄉鎮財政每年也要根據本級財力和各嘎查村困難程度等實際情況,對嘎查村辦公經費和黨組織活動經費給予統籌安排。三要創新管理和考核機制。要層層下達發展農村牧區集體經濟目標,把發展嘎查集體經濟和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列入幹部任期目標責任制,量化指標,層層簽訂責任書,將責任明確到人,並把完成任務情況與幹部的考核、任用和待遇等掛鈎。四要大力發展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經濟。要把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專業合作經濟等作為農村牧區集體經濟的有效組織形式,進行大力扶持和培植。五要建立健全集體經濟管理和積累機制。嘎查村級集體資產管理水平低是制約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從某種意義上講,管好盤活存量資產並使其保值增值,比新增資產投入更為重要。要制定《農村牧區集體資產管理辦法》,對嘎查村集體資產的佔有、經營及日常管理等做出明確規定,並定期公開賬目,同時要加強對集體資產進行定期核查。

第二篇:縣域發展循環經濟面臨的困難和對策調研報告

縣域發展循環經濟面臨的困難和對策調研報告

一、循環經濟發展現狀

循環經濟是繼原始經濟、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後,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出現的一種經濟發展模式,它主要希望解決的是由工業化所帶來的資源耗竭與環境污染問題。發展循環經濟是實現科學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及手段,具有重大的社會意義和現實意義:第一,循環經濟可以解決污染嚴重問題。傳統經濟遵循的是“資源—生產—消費—廢棄物排放”單向的線性過程,其結果是資源和能源越來越少,而垃圾和污染卻日益增長,這將給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帶來劇大的壓力。循環經濟遵循低開採、低消耗、低排放和高利用原則,變廢為寶,使原來的污染物和廢棄物資源化、再利用,既提高了生態環境的利用效率,又減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從而促進了經濟、社會與自然的良性循環。第二,循環經濟可以解決資源短缺問題。目前,能源短缺已成為全球性問題,水、森林、土地等資源嚴重不足。而我們正處在十分重要的發展階段,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使得對資源能源的需求不斷增加,又因為技術不高、觀念落後,導致資源的利用效率差,從而資源成為了發展的瓶頸問題。循環經濟採用資源—生產—消費—二次資源”的封閉式流程,通過延伸產業鏈,使資源在產業間形成層次遞進的多級利用和共享,有效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第三,循環經濟可以解決生態脆弱問題。工業水平的突飛猛進帶來了社會經濟的快速發

展,同時也使氣候、地理等環境條件更加惡劣,使工、農業生產受到很大限制。發展循環經濟可以有效保護、改善生態環境,解決經濟發展和生態平衡之間的矛盾,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和諧發展。

發展循環經濟意義重大,迫不容緩。黨的十七大指出: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這是突破資源、環境瓶頸,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審時度勢、深謀遠慮而提出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要求,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緊迫性、指導性和重大的戰略意義。然而,受經濟實力不足、觀念相對落後、技術水平不高等因素影響,目前縣域循環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只有沼氣池工程真正實現了變廢為寶、資源再利用,工業廢物循環利用還只侷限於企業內部實行清潔生產,科技含量不高,產業鏈不夠長,污染物再利用深度、廣度不夠,需進一步提高。

二、發展循環經濟面臨的困難

近年來,我國有關部門和地區在借鑑國外發展循環經濟成功經驗和總結國內開展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取得成效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的不同模式,為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積累了經驗。但是當前在推進循環經濟發展方面還存在着實際困難和障礙:如對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性還缺乏足夠的認識(更多請你搜索:),國家還沒有指導循環經濟發展的總體規劃和推進計劃,資源利用的指標和核算體系也不健全,法律法規

有待進一步完善,特別是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方面的法規建設仍是薄弱環節,有效的激勵政策尚未建立起來,技術開發和推廣利用還不夠,還缺乏符合國情的循環經濟技術支撐體系,這些都是我們加快推進循環經濟發展中的障礙。

1、發展理念落後。受經濟、文化、科技等因素的影響,企業及公眾對循環經濟理念瞭解不多,對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尚未形成保護環境、維持生態、謀求發展的全局觀念,在生產、經濟活動中,造成資源與環境無謂的浪費與污染。

2、產業結構單一。工業發展方面,因技術裝備差,科技含量不高,容易造成高能耗、高物耗、低效益;資源開發利用方面,副產品、廢棄物資源化程度低,這些造成了生態環境惡化,資源短缺與資源浪費並存的現象。

3、資金投入不足。受經濟條件制約,縣財政比較困難,難以拿出更多的資金投放到循環經濟項目、技術開發上。投入不足,資金使用效率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循環經濟的發展。

4、科技水平落後。目前縣域存在科技投入不足、科技人員少、科技服務體系不健全、適用科學技術推廣率低等問題,即使存在一批有資源、有市場、有效益的好項目與好機會,也會由於缺乏關鍵技術而影響產業、產品結構的優化升級,致使循環產業鏈處在較低層次。

5、基礎設施薄弱。雖然縣域經濟水平與以往相比有了很大提高,但受歷史欠帳因素的影響,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還相對較弱,如尚未建成集中式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循環經濟的發展。

三、發展循環經濟的對策

發展循環經濟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方面要素的參與,需要觀念、制度、科技等因素不斷完善和提高。在觀念方面,要使綠色、環保、節約,成為全社會的基本共識,普及和提高政府、企業、公民的環境和資源意識。在制度方面,需要有政府的有力措施作保障,如規劃指導、立法規範、政策調控等等,完善政府的循環經濟管理體系,充分發揮引導作用,綜合運用法律和經濟手段,為發展循環經濟提供製度保障。在科技方面,要學習和引進其它地區節能降耗、廢物處理、能源替代等新方法和新技術,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大結構調整力度,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1、轉變觀念。把發展觀統一到黨中央提出的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上來,在發展思路上徹底改變重開發輕節約、重速度輕效益、重外延發展輕內涵發展,片面追求gdp增長忽視資源和環境的傾向。

2、搞好規劃。用循環經濟理念指導編制各類規劃,加強對發展循環經濟的專題研究,加快節能、節水、資源綜合

利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等循環經濟發展的規劃工作,研究制定發展循環經濟的戰略目標及分階段的推進計劃。

3、調整結構。引導和鼓勵發展低耗能、低排放的第三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用先進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淘汰落後工藝、技術和設備,嚴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費資源的產業,用循環經濟理念指導區域發展、產業轉型,充分發揮產業集聚和工業生態效益,形成資源循環利用的產業鏈。

4、完善政策。建立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機制,調整和落實投資政策,加大對循環經濟發展的資金支持力度。研究並落實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價格政策和收費政策,形成有利於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體制條件和政策環境。

5、依靠科技。學習、引進具有普遍推廣意義的資源節約和替代技術,延長產業鏈和相關產業鏈接,借鑑、推廣零排放技術、再生資源的回收處理技術以及綠色再製造等技術,開展信息諮詢、技術推廣、宣傳培訓,建立循環經濟信息系統和諮詢服務體系。

6、示範推廣。在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工業園區開展循環經濟試點工作。通過試點,找出適合縣情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完善再生資源回收網絡和促進再生資源循環利用的法規政策和措施。通過試點引路,為加快發展循環經濟提供示範和借鑑。

7、強化管理。加強企業資源環境管理是發展循環經濟的基礎,故要在企業全面推行清潔生產,為發展循環經濟奠定基礎。在企業內部要建立健全資源節約管理制度,加強資源消耗定額管理、生產成本管理、全面質量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調動職工節約降耗的積極性。

8、宣傳教育。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培訓活動,提高全社會特別是各級領導對發展循環經濟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引導全社會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鼓勵使用資源節約性產品,抵制過渡包裝等浪費資源的行為,逐步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

第三篇:發展農村集體經濟面臨的困難

發展農村集體經濟面臨的困難、原因及對策

一、困難

(一)收入少,債務多。大部分村集體收入都來自財政轉移支付,集體經濟收入微乎其微。有的村連正常的工作需要都難以維持,村幹部的工資低,因而工作積極性很難調動。另一方面村集體的債務很沉重,對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是很重的一個負擔。

(二)想發展,缺人才。現代社會強調以人為本,人才是競爭的核心。而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非常缺少知識型、技術型人才。據調查村集體的幹部大都文化水平比較低,沒有技能,市場意識不強,對於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積極性不高。這不能順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也不利於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

(三)有點子,籌資難。大部分村集體都負債累累,而每年財政轉移支付的資金有限,沒有充足的資金創辦集體經濟。上級對村集體經濟的扶持力度也不夠,不僅總體上數額小,而且扶温飽的多,扶根源的少,極易返貧。另一方面,銀行貸款難,許多能人有點子、想發展,創辦企業帶動當地經濟發展,但由於銀行貸款條件嚴格,農民又沒有擔保人,因而籌集資金更加困難。

(四)有意願,缺信任。儘管有些村的幹部有帶動大家發展集體經濟的意願,但農民對他們缺乏信任感。據調查普

通老百姓對基層政權有許多的不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收支不公開,老百姓對錢的開支不清楚;二是大部分村民認為政府的錢被村幹部吃喝消費掉了;三是村委會對提高農民收入沒有盡責盡力,沒有為農民做實事。沒有廣大人民羣眾的信任與支持,任何事情都無從談起。因而,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缺乏羣眾基礎,沒有羣眾的大力支持,也是發展不起來的。

(五)有典型,不平衡。據調研發現,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發展存在不平衡的現象,有一小部分村依靠擁有的資源(如三王廟)發展集體經濟,積累了一定資金。而大部分村僅僅依靠財政轉移支付,村集體非常缺乏資金,只能維持日常的行政開支。再加上有的村地處偏僻,交通不便,地貌比較複雜的話,更加不容易致富。因而發展集體經濟更是難上加難。

二、原因

(一)發展村集體經濟的動機不足。據調研可知,許多村民不知道何為集體經濟,也沒有發展集體經濟的意識。大都認為集體經濟與他們關係不大,實在的是找到一個工資高的打工機會。而村幹部工資低、任務重,也沒有發展集體經濟的積極性;有的認為集體經濟發展起來困難重重,沒有信心發展集體經濟;也有不少村黨支部書記整日忙於鄉鎮的中心工作,很少有時間謀劃村裏發展大計,對發展村集體經濟

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

(二)發展村集體經濟的條件不足。這是制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因素,集體經濟發展面臨內外部條件的制約。村集體經濟發展面臨的內部條件的制約有村幹部能力不強、負債多,缺少資金技術支持、大部分青年外出務工,缺少人力資源等。

村集體經濟發展面臨的外部條件的制約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法律規定不完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健康發展,離不開法律的支撐和保障;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夠;貸款困難,籌資難。

(三)發展村集體經濟的激勵不足。各級政府只是在認識上贊同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在實踐上沒有足夠的激勵行為。譬如沒有發展集體經濟的整體規劃;沒有將發展集體經濟的任務落實到鎮、村;對於發展好的鄉村也沒有獎勵等。這樣難以調動村幹部以及村民的積極性,集體經濟也難以有較快的發展。在調研過程中並沒有看到政府的激勵行為,許多村民甚至連有沒有集體經濟都不清楚。所以只有宣傳,沒有行動是不夠的。

三、對策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集體經濟是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實現農村經濟騰飛的重要路徑選擇。各級黨委政府要提高對發展村集體經濟的

認識,引導廣大幹部羣眾充分認識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重要性,增強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緊迫感和自覺性,為村集體經濟提供寬鬆的發展環境。

(二)因地制宜,加快發展

由於各地的地理環境、交通設施、資金技術、幹部能力等方面各不行同,因而發展集體經濟沒有統一的模式。各村應揚長避短,發揮各自的優勢,因地制宜的發展農村集體經濟。

(三)激勵扶持,營造環境。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是整個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措施,是加快推進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建設和增強農村基層組織凝聚力的物質基礎,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如此重要,政府應加大扶持與激勵,沒有條件也要創造條件。打破限制集體經濟發展的種種障礙,使集體經濟的發展暢通無阻。

針對村集體缺少發展資金的現實情況,政府應建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專項預算,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提供啟動資金和運行支持;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集體經營方式提供税收優惠(如免徵所得税、減免營業税和增值税)和信貸支持。

在技術方面政府可以免費組織專業培訓,引進專業人才,為廣大農民傳授技術,實地演示種植或養殖等方面的技術和注意事項。

第四篇:村委會集體經濟調研報告

靈官村委會集體經濟調研報告

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是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實現村民共同富裕 ,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舉措。當前 ,在國家財力仍不寬裕的情況下 ,農村各項基礎設施建設、 科教文衞事業發展、村莊社會治安和環境整治及村級組織正常運轉等都離不開農村集體經濟的有力支持。在以家庭承包經營、 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基礎上 ,推進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 ,進一步發展集體經濟 ,增強集體組織服務功能 ,培育農民新型合作組織 ,着力提高組織化程度,其宗旨就是要進一步促進農村集體經濟快速發展。

龍川鎮靈官村委會近年來在各部門的關心和支持下,農村經濟基本實現了長足、穩步發展,農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但經調查發現,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以及影響農村穩定和持續繁榮的因素依然存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還有許多新的問題和情況亟待解決,新農村建設任重而道遠。、

一、當前發展集體經濟的客觀要求

1、集體經濟是村級財力的主要來源。村幹部的補助,村裏一些必要的建設,僅靠政府的工作經費是不夠用。只有發展村集體經濟,村級組織才有屬於自己自由運轉的資金。

2、集體經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基本保障。村集體經濟發展得好,村級組織統一支配的財力雄厚,就會完全有能力為全村人辦大事。

3、集體經濟是鞏固農村基層組織的根本保證。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得好,有錢為村民辦實事、辦好事,村興民富,村黨支部就會得到村民的擁護和愛戴,黨的形象和威信也會不斷得到提高和鞏固。村集體經濟薄弱,村困民窮,不但不能為村民謀利,而且還要為完成層層下達的各項指標不斷伸手向農民要錢,增加農民負擔,違背上級有關文件精神,這樣一來,影響了幹羣關係和黨羣關係。長此以往,就有可能動搖我們黨的基礎。

4、集體經濟是實現農村現代化的堅強支柱。要實現現代化關鍵在於農村現代化的實現。當前已達到小康標準,並向現代化邁進的村,基本上都是集體經濟搞得比較好的村。

二、靈官村委會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基本情況和現狀。

龍川鎮靈官村民委員會有12個自然村16個村民小組,有農户764户,3229人,有耕地面積2414畝,其中水田1890畝。由於不適宜栽種烤煙、香椿、核桃等經濟作物和經濟林木,村民經濟收入以出售多餘稻米、蠶豆、小麥、大麥、油菜等農耕作物和圈養的牲畜為主,並在每年7月至9月入山林拾野生菌到市場零售來以及到部分私營瓦窯打工來增加收入,由於野生菌的季節因素和諸多不穩定元素,不能穩定增加村民收入,故人均純收入不高。經過近幾年的發展,靈官村委會現在共有集體經濟三個,分別是:320國道旁的加油站(為村企共建),村委會每年收取房屋及土地使用費2萬元,每年收取租金5000元的一個茶廠和租金3000元的一個廢棄加油站,村委會每年可支配的集體經濟收入不到3萬元。村委會屬於村民自治組織,不是一級政府,開支不在政府財政預算之內,各村民小組都以農業種植業為主。而一些村雖具有良好的資源優勢,但沒有任何企業落户,集體收入幾乎為零,而政府每年4000元的經費劃撥只夠支付16個村民小組訂閲報刊的費用,整個村委會各種正常事務的開展都依託於村委會每年不到3萬的集體經濟收入,使集體經濟收入難以形成再次投資,集體經濟規模難以壯大,村民難以享受發展集體經濟帶了的利益。

三、靈官村委會集體經濟薄弱的因素。

1、村委會客觀條件的制約。靈官村委會位於320國道旁,交通便利,但村中沒有豐富的資源,又因距南華縣城5公里,並不是理想的辦廠地址。只能以農業種植為主。

2、鼓勵支持村級發展集體經濟的優惠政策少。對鄉村發展的總體規劃、生產佈局、資源優勢、發展思路缺乏深入細緻的研究,政府對農村發展集體經濟缺乏必要引導,缺乏強有力的扶持措施和優惠政策,一些扶貧措施沒有起到“造血”作用,無法引導村集體經濟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

3、集體積累來源渠道單一,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思路狹窄,有的村幹部一提及發展,往往過分強調缺乏資金、人才、技術等客觀條件,不能立足已有的土地、資源等優勢求發展,資源沒能得到充分開發利用。

4、集體主義觀念有所弱化。集體主義思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內容,也是集體經濟的靈魂。由於幾千年來小農經濟的深刻影響,加之小農思想

改造的長期性、艱鉅性等原因,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條件下,廣大農民仍然不可避免地保存某些舊社會的思想和習慣。一些地方“有分無統”、“重分輕統”的做法,使廣大農民多年形成的集體主義精神受到削弱。

5、人才缺乏的狀況沒有得到根本改善。人才引進和培養成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面臨的一大難題。目前,絕大多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既缺乏懂得現代經濟管理的人才,又缺乏農村經濟發展急需的科技人才。在一些村級集體經濟組織中,存在着決策不科學、創業觀念淡化、揮霍集體積累、無視集體財產流失、忽視市場經濟規律、產品科技附加值低、競爭力弱等現象。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在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更多地表現出無奈。

6、缺乏合理的開發項目及融資平台。農村基層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也有大量的農產品的生產能力,但是信息的閉塞無法完成資源共享,使合適的投資商人難以找到理想的投資地。

四、村委會集體經濟存在問題:

1、農民增收的壓力大,農民收入的增長是新農村建設的核心,而目前面臨的問題:一是農產品價格低迷。即農產品價格漲幅與農資價格上揚差距大,農業增收空間窄。而農產品的生長週期及成熟時間較長,投入的管理成本較高,有限的時間內產生的價值不高;二是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低。表現在:農業裝備水平,良種推廣,農業基礎設備,循環經濟,沼氣建設等方面。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基礎設施及先進技術、良種推廣等相對滯後,影響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三是農業產業化經營低。表現在: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建立龍頭帶基地,公司連農户,產加銷一條龍,各類專業合體經濟組織建設等;四是政府支農政策體系低。表現在:農業管理體系,技術推廣體系、科技教育體系、財政金融體系、中介服務體系等。

2、農民生存現狀落後,表現在:水、電、路等基礎設施簡陋,學校、醫療、文化等公共產品供給不足,社會保障體系脆弱等。

3、農民意識缺乏規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對農民來講既是受益者又是參與者,離開了農民的熱情參與和真心支持,就會變成空中樓閣,而如今的農民享有生產的自由權、收益的處置權和言論的自由權,因為規範的缺乏和利益的驅

動,使其淡化了自身的社會責任和集體榮譽感,一但涉及個人的利益,就會反覆揣摩、計較、爭執,由此而導致許多公益事業的中途夭折。造成這些困惑和難題的成因儘管是多方面的,但核心癥結就是一個字“錢”。我們要提高現代農業水平,要改變農民生存現狀,要增強農民的意識規範,都需要充足的資金作保障,需要村集體經濟的壯大發展,

五、對策措施及建議

1、以促進農民增收為切入點,發展集體經濟。農村經濟發展既要立足進富農户,又要立足於壯大集體,兩者不可偏廢。一方面,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要致力於促進、帶動全體村民致富,在服務村民中實現集體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村民在增加個人收入的同時也要自覺地參與和支持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因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了反過來又能夠為村民個人發家致富創造更好的環境和條件。

2、以發揮比較優勢為切入點,發展集體經濟。發揮資源優勢,找準發展路子。要因村因地制宜,正確認識資源,創新發展思路, 一切從當地實際出發,採取多種形式,不搞“一刀切”,不搞一個模式,確定不同的發展路子,把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通過立足優勢,選準路子,可以集體開發林場、果園、菜園、園林、養殖場、個人承包增加集體收入。靈官村委會可根據其良好的交通條件及水資源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大棚種植項目,通過縮短農場品生長週期、種植反季節蔬菜、栽種無公害蔬菜、為果蔬公司或超市穩定提供貨源等提升農產品價值。

3、以優化發展環境為切入點,發展集體經濟。一是要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列入農村經濟工作的總體規劃中,協助各級黨委、政府切實制定好本地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規劃,合理確定指標,組織職能部門抓好實施,並從信息、人才、技術、立項等方面給予幫助。二是申請各級財政應從支農資金中拿出一部分作為發展集體的週轉金,金融部門應發放一定的貸款扶持發展集體經濟,在税收、工商管理上,對村級興辦的集體企業和各種經營項目適當給予減免。三是對集體經濟發展好的村幹部制定獎勵政策,使村幹部的報酬增長與集體經濟的發展、集體積累的增加有機掛鈎,形成內在的激勵機制。四是要藉助外力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通過招商引資,聯合開發等形式,大搞資源開發與利用,增加集體經濟收入。五

是加強對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典型事蹟的宣傳,形成發展集體經濟的良好社會氛圍。

4、以資金積累滾動為切入點,發展集體經濟。一是要合理界定長遠利益和眼前利益的關係,絕不能只圖眼前利益,急功近利,對開發的項目一賣了之,而是要採取合理的經營方式,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和長久化。二是在集體經濟發展後,必須很好地兼顧積累與發展的關係,既要投入一定數量的資金為村民辦實事,搞好基礎設施環境建設,使村民切身感受到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帶來的好處,增強他們對村兩委班子的信任感。同時,還要考慮集體經濟的擴大再生產,經營好村集體經濟項目,抓好集體經濟的管理,為村集體提供長遠、穩定的經濟收入。

5、更好利用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網,藉助遠程教育的資源優勢,給農民傳授農村先進實用技術、典型經驗等,以此來帶動其餘各村的經濟發展。但是,讓有魄力,能帶領羣眾致富的帶頭人有更多的學習和掌握技能的機會,成為致富能手。從而帶動農民羣眾科技致富的積極性,為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6、應加強村級班子建設,選好帶頭人。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必須首先着眼於農村黨支部班子的加強和幹部隊伍素質的提高。選好村領導班子,把那些事業心強、懂經營、會管理、具有發展集體經濟的強烈意識、開拓精神和不怕吃苦、秉公辦事的人選進班子。

7、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的管理。制定集體資產保值增值辦法,盤活現有資產,防止集體資產流失。對集體原有資產及農村資源,要通過採取承包、租賃、拍賣等形式交付農民開發利用,盤活集體資產,壯大集體經濟實力。

8、扶持種植(養殖)大户,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對種植(養殖)大户進行適當的扶持,如資金,技術和信息扶持,先讓一部分農户取得效益,通過他們的示範,帶動影響周圍的農户。加強對農户技術指導,對產品進行深加工,增加其附加值。

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堅強支柱,是實現農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是增強服務功能,促進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是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迫切需要。因此,新形勢下,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存在着一

些問題,但如何促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如何增加羣眾收入、提高村民生活水平,是我們新農村建設指導員的責任。

靈官村委會駐村指導員

二〇一四年八月二十九日

第五篇:關於4村集體經濟的調研報告

伯什克然木鄉4村(葉汗裏村)制約

集體經濟發展的調查報告

一、葉汗裏(4)村基本情況

葉汗裏(4)村距市區15km,距鄉政府1.2km,主要以林果業、畜牧業產業為主。下設6個村民小組,總户數298户,人口1520人(其中:農業人口1505人),在村勞動力650人。耕地面積1400畝,人均佔有耕地0.9畝。2014年村集體收入5400元,農民人均收入5635元。

二、村級集體經濟薄弱的原因

1、4村(葉汗裏村)距市區15km,距鄉政府1.5km,地理位置相對偏僻。村集體經濟受保守思想的束縛,經濟發展方式單一,依賴僅有的62畝土地對外承包收取租金。

2、前任村兩委班子成員素質低下,年齡較大、文化程度較低,思想保守,隨意性較大。2014年,該村前任支部書記以每畝25元、75元、100元不等的低價將62畝集體土地在未經過村民一事一議和村兩委班子成員討論的情況下私自租賃給他人長達30年。

3、村班子主要負責人原則性差,財務管理觀念淡薄,導致集體積累流失的現象較為嚴重,與羣眾矛盾較深,意見反應很大。

4、現任村兩委班子成員整天忙於其他事務,無暇顧及思考壯大村組集體經濟的發展。個別村幹部因待遇較低,工

作積極性不高。

5、過分強調缺乏資金、人才、技術等客觀因素,不能立足已有的土地、資源等優勢求發展,很好的帶領羣眾發展集體經濟。

三、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建議

一是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強化陣地建設,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充分發揮村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鞏固執政基礎。加強對村幹部政策法律知識教育培訓,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和經營管理能力,使他們轉變思想觀念,增強他們發展集體經濟的決心和本領。

二是依據資源優勢,為增強集體經濟拓寬發展渠道。由村委會牽頭組織引導成立合作社、產業協會等服務機構,吸引該村果業種植大户加入,帶動村民規模化種植,加強管理,提高品質。

三是加強村級民主政治建設和民主監督機制,積極推行村級事務一事一議,防止集體資產流失,節約各項經費支出,減輕集體經濟負擔。

四是堅持村級事務公開制度,完善和規範村級集體經濟民主管理,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在重大投資決策和建設項目上,必須經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提高村務公開的透明度。落實“四清一審一公示”制度。對現有的資源摸底登記,不讓一點資源流失,使村集體資源成為集體收入的增長點。

五是建議村黨支部將前任支部書記以不合理的低承包價租賃給他人的土地報請鄉黨委能夠通過司法程序予以收回或變更承包價格繼續租賃,以此提高村集體經濟收入。

伯什克然木鄉葉汗裏4村

“三民”活動工作組

組員:唐廉

2014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