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學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知應會60條

欄目: 學校管理公文 / 發佈於: / 人氣:1.86W

一、防控工作要求

學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知應會60條

1.四方責任:政府、部門、單位、個人四方責任。

2.五有:有開學疫情防控工作指南,有防控管理制度和責任人,有防護物資儲備,有醫護力量支持,有隔離場所和轉運安排等措施。

3.四早: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4.兩策略、兩原則:執行“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防控策略,堅持“人物同防、多病共防”原則。

5.三關口:嚴把“境外輸入、市外輸入、冷鏈輸入”三個關口。

6.主體責任:校(園)長是學校疫情防控第一責任人。

7.“三案九制”:疫情防控工作方案、開學工作方案和應急處置預案,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晨午檢制度、因病缺勤追蹤登記制度、復課證明查驗制度、健康管理制度、傳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通風消毒制度、環境衞生檢查制度和免疫預防接種查驗制度。

8.一區兩室:校門設置多通道、臨時隔離觀察區,校園內有防疫物資保管室、隔離觀察室。

二、個人防控要求

9.儘量不參加聚集性活動,注意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離,科學佩戴口罩。

10.不去中高風險等有疫情的地區,因特殊原因確需前往的,向所在社區和學校(單位)報備,返回後須在第一時間主動向所在社區和學校(單位)報告,並按規定接受相關健康管理。

11.做好個人健康監測,一旦發現有發熱、乏力、咳嗽、打噴及其他症狀,要及時向學校、單位報告,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前提下,及時到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就診,並主動告知個人旅居史和人員接觸史,就醫過程中儘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隨時保持手衞生,減少接觸公共場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避免用手接觸眼口鼻。

12.保持良好衞生習慣,勤洗手,保持手衞生,咳嗽、打噴嚏時用紙巾或曲肘捂住口鼻,防止飛沫傳播。

13.做好生活和工作環境的通風換氣和清潔消毒,注意保持室內環境衞生和空氣流通。

14.加強體育鍛煉,避開人員密集場所,提倡走路、爬山、打球等運動,提高機體免疫力。

15.保持作息時間規律,充足睡眠。

16.注意食品衞生,加強營養攝入。製作食物時一定要燒熟煮透,不吃生冷食物,不吃野生動物。

17.保持樂觀開朗態度,心情舒暢,可提高機體免疫力。

三、洗手要求

18.洗手時機:外出歸來、飯前便後、護理兒童和老人前、準備食物前;接觸過公共設施或物品後(如電梯按鈕、門把手、各種開關、快遞等);接觸過分泌物、嘔吐物、排泄物後;咳嗽或打噴嚏用手遮掩後等情況,均需及時進行手衞生。

19.洗手方法:使用流動水及皂液、肥皂,按照七步洗手法,揉搓至少20秒,然後用紙巾擦乾或自然晾乾。

20.七步洗手法:①內、②外、③夾、④弓、⑤大、⑥立、⑦腕

四、科學佩戴口罩

(一)選擇合適口罩

21.超市、商場、交通工具、電梯、封閉室內辦公區域等人員密集場所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或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

22.普通門診、病房的醫護人員,密閉場所工作人員、經常與人接觸職業,如保安、快遞等佩戴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

23.可能接觸疑似或確診病例、實驗室檢測人員、終末消毒人員、隔離病區工作人員等可佩戴醫用防護口罩(N95口罩)。

(二)正確佩戴口罩

24.鼻夾側朝上,深色面朝外或裏外同色的褶皺朝下。

25.將雙手指尖沿着鼻樑金屬條,由中間至兩邊,慢慢向內按壓,直至緊貼鼻樑,使口罩周邊充分貼合面部。

26.口罩變濕、髒污、變形、損壞、有異味時需及時更換。

五、通風要求

27.每天在上課前,每個課間、放學後對教室進行開窗通風,其中上課前和放學後,要保證對流通風至少30分鐘。宿舍每日通風 2~3 次,每次不少於 30 分鐘。

六、預防性消毒要求

28.室內空氣消毒以通風為主。

29.地面、枱面、桌面、門把手、扶手等用含氯消毒劑擦拭。每天一次,有記錄、有責任人。

30.消毒人員熟悉消毒劑的配比方法、使用濃度等詳細規定。以配製有效氯濃度500 mg/L的消毒劑為例。84消毒液(標識有效氯含量5%):按消毒液與水為1:100比例稀釋。消毒粉(標識有效氯含量12%,20克/包):1包消毒粉加4.8升水。含氯泡騰片(標識有效氯含量500mg/片):1片溶於1升水。

七、每日健康監測、信息日報告

31.落實校園疫情動態監測制度,嚴格落實教職員工和學生晨、午檢(寄宿制學校要嚴格落實早、中、晚三次檢測體温制度),做好缺課師生及缺課原因的登記、統計和追蹤工作。

32.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日報告、零報告”制度,按時、精準報告屬地衞生機構和教育主管部門,不得遲報、漏報、瞞報。有記錄、有責任人。

八、疫情期間學校防控要求

(一)開學前

33.健全完善防控制度體系。

34.建立師生健康檔案,做好開學前14天師生的健康排查,全面地準確掌握師生的健康旅居史、接觸史等。對有異常健康症狀的人員,應督促其及時就醫,暫緩返校。

35.適量儲備防控物資。

36.充實防控人員隊伍。

37.加強校園環境整治。

38.開展學生和家長防疫知識宣傳和防護指導,向全體師生髮放“返校健康承諾書”。

39.開展模擬演練。

40.統籌常態化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學工作,優化放假、開學時間,錯峯安排師生返校。

(二)開學後

41.健康狀況監測。每日做好學生晨午(晚)檢和因病缺課監測。針對在校學生重點監測發熱、乾咳、乏力、腹瀉、呼吸不暢、流涕、咳痰等症狀。

42.實行校園封閉式管理。一律核驗身份、檢測體温,體温正常者方可進入。外來車輛、人員原則上不得進入,如必須進入須出示健康碼“綠碼”、接受體温檢測,體温正常者實名登記後,方可進入。  

43.嚴格日常管理。持續做好重點場所(包括但不限於教室、樓道、宿舍、食堂、圖書館等)通風和消毒工作。教學樓、廁所、食堂、宿舍等場所或附近洗手設施運行正常,增添一定數量洗手設施,並備有足夠數量的洗手液、肥皂等。

44.嚴格聚集性活動管理,堅持“誰舉辦、誰負責,誰組織、誰負責”。

45.嚴格食堂衞生管理。採取錯峯就餐,就餐排隊時與他人保持安全距離。建立就餐、消毒等食品衞生管理台賬。加強食材採購、存儲、加工和銷售等環節衞生安全管理,不採購進口冷鏈食材,嚴格執行進貨查驗、溯源工作和索證索票制度,嚴禁宰殺活禽活畜。做好就餐區域桌椅、地面及餐(飲)具和炊具的清潔消毒。餐廚垃圾及時清理和收集。

46.嚴格宿舍管理。學生宿舍嚴禁外來人員入內。學生在宿舍區不聚集、不串門。宿舍要勤通風、勤打掃,保持廁所清潔衞生,洗手設施運行良好。做好垃圾清理和日常公共區域消毒。

47.科學佩戴口罩。教師授課以及學生參加室外活動和體育鍛煉可不戴口罩。幼兒因特殊生理特徵,可不戴口罩。

48.加強宣傳教育。通過宣傳欄、標語等多途徑開展宣傳教育,提高師生、家長防病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教育引導師生和家長合理流動,儘量避免到市外探親旅遊,如確需前往須做好個人防護和健康監測,做好跟蹤隨訪,及時掌握行程和健康情況。

49.堅持科學鍛鍊,落實每天體育鍛煉一小時。

50.加強新冠疫苗接種宣傳。

51.強化傳染病多病共防。

52.強化肺結核病篩查。

53.加強人文關懷、注重心理疏導。

九、做好排查管控

54.有中高風險地區旅居史師生,執行7日內核酸核驗陰性證明制度和健康碼“綠碼”制度,落實14天健康管理。

十、預防性消毒詳細要求

55.加強室內通風換氣,適當延長開窗通風時間和頻次,注意通風應門窗同時打開形成對流。若自然通風不良,可輔助機械通風,或使用循環風空氣消毒機,或採用紫外線燈照射。需注意紫外線燈需在無人情況下開啟,每次作用30分鐘~1小時。

56.地面、牆壁、樓道扶手、桌椅枱面、各種把手、各種開關、電梯按鈕、衞生間枱面、地面等可用250mg/L二氧化氯或500mg/L含氯消毒液噴灑或擦拭消毒。作用30分鐘~1小時,視情況再次使用清水擦拭。

57.少量污染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有效氯5000mg/L含氯消毒液(或能達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濕巾、幹巾)小心移除;大量污染物應使用含吸水成分的消毒粉或漂白粉完全覆蓋或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覆蓋後用足量有效氯5000mg/L含氯消毒液澆在吸水材料上(或能達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幹巾),小心清除乾淨。清理的污染物按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也可使用一次性嘔吐腹瀉物應急處置包處理。清除污染物後,應對污染的環境物體表面進行消毒。盛放污染物的容器可用有效氯5000mg/L含氯消毒劑進行浸泡消毒30分鐘後清洗乾淨。

58.個人水杯、飯盒等每週可煮沸消毒15分鐘,或用25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半小時後清水衝淨晾乾備用。

59.盥洗池、便器等可用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劑進行噴灑、擦拭消毒,作用1小時後用清水沖洗乾淨。廁所、衞生間使用的抹布和拖把應分室分區專用,用以上濃度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鐘,清水清洗後懸掛晾乾備用。

60.生活垃圾應按垃圾分類要求丟棄,口罩應丟入“專用垃圾桶”;對於可疑症狀者用過的口罩需用消毒液噴灑消毒後用塑料袋密封,再放入“有害垃圾”桶。學校內設置生活垃圾集中堆放點,每日用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劑對堆放的垃圾和垃圾桶內部及周圍進行噴灑消毒,後續按照生活垃圾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