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淺談如何培養幼兒的分享行為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55W

幼兒之間總會發生爭搶現象,正是他們還不具備這分享行為,沒有建立良好的分享規則所致,可分享卻又歷來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如今是獨生子女佔絕大部分的社會,孩子在泰裏交往範國小,人物關係少,他們都是以-自我為中心,非常自私。所以我們成人就必須, 更是有責任加以去培養下一代的分享行為。以下是我從幼兒的分享行為及怎樣去培養方法方面做了一些有效探索。

淺談如何培養幼兒的分享行為

一、幼兒分享行為教育

(一)在物質分享上緊抓機會

1、以食品為依託,打開幼兒願意與同伴分享的第一步我們班小朋友從小班開始他們就喜歡在幼兒園過生日,於是,我在小班開始就有意識的培養他們分享的行為,讓他們自己把蛋糕送給同伴、送給隔壁班老師及幼兒園的其他工作人員,讓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食物,唱生日歌,體會着過生日者快樂的心情以及由分享帶來的樂趣。除了孩子們的生日會,我和同班老師在一些其他的教學活動中,有時根據活動的需要,孩子們也會帶來一些食物,那我們也會利用這種機會給予孩子們主動分享的機會。超超小朋友是一個性格內向難得在集體面前表達展現自我的孩子,可有一天,他手拎着一大袋海苔去上幼兒園。問他是給誰吃的,他小心翼翼地説是給全班小朋友分享的。媽媽聽了當然非常高興。在幼兒園裏看到小朋友們開心地吃着他從家裏帶來的海苔,那臉上露出的一臉自豪笑容,在離園活動時見到其他小朋友的爸爸媽媽,他還會大聲地説今天我帶海苔給小朋友分享了,老師和小朋友都表揚我了,瞧,多可愛的孩子呀!

2、以玩具(包括書籍等)為輔助,增加幼兒分享行為的機會在班級中我們三位老師也開設了各區角,其中有娃娃家、圖書角,我還特請幼兒從家中帶來玩具圖書讓幼兒放學校與大家分享,讓他們體會到大家一起分享的快樂感,從中讓他們知道這樣既能玩到更多的玩具又能交到更多的朋友何樂市不為呢?當然,在這過程中,我們一定要讓幼兒知道:不能隨意去拿別人的玩具,—定要先説“請你給我玩玩,好嗎?”,然後,經過別人的允許後自己才可以拿通過一系列活動讓幼兒感受分享的快樂,體驗到共同玩玩具所帶來的樂趣,無形中培養了幼兒分享食物:玩具的態度與習慣。

(二)在情感分享上更是緊追不放

當然,前面所説的物質分享並不是幼兒分享的全部,隨着小朋友年齡的增長,我和同班兩位老師將進一步開展“情感分享”的教育。比如,哪位小朋友幫忙做好事,我們一定會説’謝謝”。換過來,我們幫他們穿衣服、繫鞋帶等,他們也要對我們説:“謝謝",小朋友之問分享東西,一定也要對對方説:謝謝你,通過使用禮貌用語表達對別人的感謝,這就從內心體驗到分享的快樂。也是體驗情感分享的開端。

幼兒分享行為的培養方法給幼兒喜造一個分享的氛圍,樹立一個學習榜樣。

優秀榜樣會在幼兒心中產生很高的威信,具有激動和導向的作用。俗話説: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幼兒園老師是幼兒模仿的重要對家,常常我們被活靈活現的所模仿。所以,我在日常生活中就會有意識的在孩子面前表現出分享的行為,比如:分享我們的技能,分享我們的心情等等。讓我們孩子在潛移䭾化中接受影響。當有小朋友有好玩的玩具,旁邊總有一大羣國着,這時,我就有意走過去對他們説:你能不能把玩具也分給我玩一下呀?或我可以一起玩嗎?因此,為幼兒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注意自身的言行。當然,孩子與孩子之間也是一個互學的平台,在活動過程中可引導那些分享意識能力強的幼兒與分享意識能力弱的幼兒共同遊戲,對分享行為意識強的幼兒給予及時、積極的評價和鼓勵,在同伴中樹立有分享行為的好典型正確引導幼兒學習、模仿。

(三)讓我們的文學作品充分展現魅力

雖然我們這些孩子年齡雖小,他們自己不會全部的讀懂、去理解作品,但他們都非常願意,喜歡聽作品中的故事,並且會知道故事中誰是好孩子還是壞孩子,誰的行為是對的還是錯的,所以我就利用這個條件給幼兒欣賞一些關於有分享意識在其中的故事,兒歌等,讓幼兒在故事中找到正確的做法。如小班中的早期閲讀《小免樂樂》,先引導幼兒仔細傾聽,後幫助幼兒分析故事角色間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你喜歡誰?為什麼?不喜歡誰?又是為什麼?如果是你你該怎麼做等等。讓幼兒在落移默化地掌握分享意識。幼兒兒歌分果果、故事七色花、水果品嚐會等等。通過學習兒歌故事中主人翁的分享行為,感受給他人帶去快樂的心情。並學着去分享,去感受。

三、把家園共育成為最大的動力

女母是幼兒的第一位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品質有着深厚的影響。因此我經常利用家長園地向家長章傳各方面的家教知識,與家園建立起合作伙伴關係。還有我們還通過家委會組織家長及孩子一起去探望社區的老人,孩子們準備了兒歌、歌曲、小禮物,大家一起分享着快樂滋味。在與家長交流幼兒分享行為教育時,我們還在QQ羣裏向家長髮起了幾個問題來一起探討研究,以凋整家長的分享教育觀。

1.您會批評孩子把家中的東西分給好友嗎?

2.您會把孩子喜歡的東西都給別的孩子嗎?

3. 當孩子搶走家長正在用的東西時,您也會跟着搶嗎?

4. 您不願意給上門要飯的人給予幫助嗎?您不會懲罰不與同伴分享玩具的孩子嗎?

在以上幾項中,選擇有此類做法的家長佔到了五分之一,可想而知,家長的教育觀念是十分需要更新的。只有家園同育,幼兒的分享養成行為才能有效。

四、創造分享機會並給孩子展示

在我們平時學習及一日活動過程中,我有意地去注意觀索幼兒的行為,去捕捉一些典型的分享行為,並日把已及時記錄下來,及時的讓大家一起來評價,説説準做的行為是好的,誰是自己學習的榜樣,讓幼兒的分享行為成為自覺行動,而且是發自內心的。

我班正是大班的上學年階段,經過我們三位老師的努力,經過一年半時問的實踐研究觀察,我慶幸的發現我班幼兒有了很大的進步,都有了一定的分享意識。比如:小朋友拿自己喜歡的玩具,放在集體面前玩,大家都不會看別的玩具而眼紅,都會各玩各的,如實在想玩,那一定也會先徵求主人的意見,玩好後肯定不會忘了説:“謝謝”。我故意還帶了新玩具,放在顯眼位置去試探他們,值得欣感的是孩子們基本上都能達到我所想的目的。分享對於心理髮展水平還處於以自我中心為特徵的幼兒來説,顯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事實上,幼兒的分享行為是在逐漸"大去自我中心”的過程中形成的。孩子能夠經常地從他人着想,做的主動分享,做的讓你也開心,我也開心,大家都開心,這便走出了自我中心的思維境界,己培養成一個分享的好習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