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敬畏自然》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47W

《敬畏自然》教案(精品多篇)

《敬畏自然》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觀點。

2、研究本文中反問句,理解其語氣強烈的作用。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誦讀,學習作者語言。

2、努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

3、培養學生探究性閲讀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本文,讓學生轉變過去人們一致認為的征服自然的觀念,

應該敬畏自然,愛護自然。

教學重點:

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觀點。

教學難點

鍛鍊學生思維能力。

教學方法

速讀、自主、合作、教師講解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預習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

展示有關大自然的優美圖片,無論是春花、夏雨,還是秋雨、冬雪,都是美好的,但是,人類的行為卻使大自然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展示大自然受到破壞的圖片)面對美麗而又正遭破壞的大自然,有一個作家清醒地告訴我們:人類應該:敬畏自然!

二、新授課

(一)檢查預習,掌握下列詞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鯤(kun)鵬斥安鳥(yan)蓬蒿(hao)咫尺(zhi)

狼藉(ji)相形見絀(chu)美味佳餚(yao)

2、解釋下列詞語。

蓬蒿:飛蓬和蒿子,借指草野。

咫尺:比喻距離很近。

狼藉:亂七八糟,雜亂不堪。

吶喊:大聲喊叫助威。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對自己估計太高。

相形見絀:互相比較之下,就顯出一方的不足之處。

精巧:精細巧妙。

佳餚:精美的菜餚。

不過爾爾:不過這樣。

(二)課文相關知識的理解

1、瞭解作者及課文背景知識

2、理解題目及文體

敬:敬重,是各種推崇之心的涵蓋,這個詞還包含一種深深的愛護、珍惜和依戀之情;畏:畏懼之意,作者鮮明地表達了這種“畏懼”是由於“敬”---“愛”—“惜”到了極點之後的“怕失去”、“怕破壞”、“怕改變”。這是從美好的濃情中析出的“畏懼”,這包含了作者對自然力量與神祕的崇拜之情,反映一種重新思索人與自然關係的謹慎謙虛的態度。

本文是一篇議論性散文。議論性的散文不同於抒情性、敍事性散文,也不同於一般議論文。這種文體主要使用議論這種表達方式,有論點(作者對所議論的問題所持的見解和主張),有論據(用來證明論點的事實和道理),有論證(用論據證明論點的

過程)。議論性的散文有一個顯著的特色就是富有文文學色彩,講究形象的語言、文學的語言,有濃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

(三)閲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本文寫了什麼內容?飽含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本文談論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人不要宣稱什麼“征服自然”,應該“敬畏自然”“愛護自然”,表達一種憂患意識和情感。

2、找出文中表達作者觀點的關鍵語句。

明確:最後一自然段。(學生齊讀這一自然段)

3、梳理文章結構

第一部分:(1)否定人能征服自然的口號。

第二部分:(2—10)比較人類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

第一層:(2—4)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相比不過爾爾。

第二層:(5—7)人類智慧與大自然智慧的關係。

第三層:(8—10)宇宙有生命,人類處處有弟兄。

第三部分:(11)人類應當敬畏自然。

(四)掌握課文內容

作者闡述了哪些敬畏自然的理由?

1、在大自然面前人類的智慧並不值得驕傲。

a在大宇宙中間,航天科技非常狹小。

b人類的認識史,人類認識幼稚得很。

c大自然寶藏,礦坑挖掘是自掘陷阱。

d宇宙中的高智慧生物,人類大人物不過爾爾。

2、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實在是相形見絀。

a大自然創造了一切人僅有智慧是大自然賦予的'

b大自然創造了人類有感情會思維的大腦

c大自然使人體眾多細胞分工合理並且相互協調

d大自然創造了人體難以形容的美

3、宇宙是一個碩大無比的,永恆的生命

人類與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實是兄弟關係

表明觀點,得出結論: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

4、作者為什麼提出要“敬畏自然”?

明確:因為人們常常把人與自然對立,宣稱要征服自然。這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極端往往違背自然規律,破壞自然,導致自然界的懲罰。只有認識自然的偉大,愛護自然,人類才能求得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5、為什麼説“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明確:之所以説“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是因為人類與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創造物,都是宇宙生命的組成部分,儘管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生命形態有高低之別,但都是平等的生命,都是兄弟,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們自己。再則,敬畏自然,就是愛護自然,愛護人類生存的家園,就是愛護我們自己。

6、“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存在不存在?“智慧”和“生命”是從什麼意義上説的?

明確:擬人手法。把宇宙比擬為人,將宇宙的一切,都設想成為造物主的創造,那麼這種創造的智慧真是太神奇了。宇宙智慧與人類智慧——相對的兩個概念,具有可比性。有生動、形象、親切的效果。

三、課堂小結

學習本文要認識“征服自然”不合理的一面,作者就是以科學理性精神比較人與自然,分析人與自然的關係,得出敬畏自然的結論,以利人類長遠發展。

四、作業佈置

1、抄寫、積累“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

2、熟悉、思考課後練習題

第二課時

一、創設情境、複習舊課

聽寫詞語:蓬蒿咫尺狼藉吶喊自不量力

相形見絀精巧絕倫美味佳餚

二、新授課

(一)品味語言,體會句中哲理

1、人類為自己取得的這些成就而喜形於色,然而,誰能斷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呢?

討論明確:掉入陷阱,就有危機。人類開採各種礦物留下了無數礦坑,也就破壞了地貌和地層結構,很可能釀成嚴重後果,危及人類自身。

2、宇宙之所以創造智慧生物是為了進行自我認識,為了欣賞她自己壯麗無比的美。

討論明確:擬人,説宇宙創造了人類是有目的的創造,這等於宇宙長出了大腦,有了自我認識的工具,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即是宇宙對自己的認識。

3、人類並不孤獨,在宇宙中處處是我們的弟兄。

討論明確:宇宙的一切,包括人類,都是宇宙生命的構成部分,人類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的種種存在形式,所以它們與我們是平等的生命,是我們的弟兄。

(二)體會、理解文章寫作特點

學習文中多次運用反問句,體會其作用

反問是一種用疑問句式來表達確定意思的修辭方法,用否定句來反問,表達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來反問,表達的是否定的意思。反問的作用是加強語氣,加重語言的力量,激發讀者的感情,給讀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誰説宇宙是沒有生命的?”這比用一般判斷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語氣更強烈,意思更肯定。試從課文中找出幾個反問句,並把它們變換成一般陳述句,然後比較一下,這兩種句式的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如:①我們有什麼理由和資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賣弄小聰明呢?

改為:我們沒有理由和資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賣弄小聰明。

反問句的作用:加強語氣,加重語言的力量,激發讀者思考,給讀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②然而誰能斷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呢?

改為:誰也不能斷言那些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

反問句的作用:反問語氣更強烈,更發人深省。

③那永恆的運動,那演化的過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體現嗎?

改為:那永恆的運動,那演化的過程正是她生命力的體現。

反問句的作用:反問句更能激發讀者的思考,語氣也更強烈。

④難道你沒有聽到石頭裏也有生命的吶喊嗎?

改為:你應當聽到石頭裏也有生命的吶喊。

反問句的作用:語氣更強烈,且有催人深思的效果。

(三)擴展練習

請就“敬畏自然”這一主題擬幾句宣傳標語,向人們發出呼籲。

如:1.地球不是我們從父母那裏繼承的,是從子孫那裏借來的。

2.我們愛護今天的自然,自然呵護我們的明天。

3.地球是萬物之母,無論什麼降臨在地球身上,也將同樣降臨於地球的孩子的身上,我們應該知道地球不屬於人類,而是人類屬於地球。

4.但願地球上的最後一滴水,不是你的眼淚,不是我的眼淚,更希望不是地球母親落下的最後一滴帶着絕望的淚!

四、課文小結

這是一篇以議論為主的散文。主要談論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作者運用了層層推進、水到渠成的論述方法:首先否定了人類“征服自然”的口號,認為這實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為與大自然相比,人類的智慧實在算不了什麼;接着,比較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作者進一步強調人類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賦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進而,從論智慧到論生命,人類與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實是兄弟關係。因此得出結論:我們應該敬畏自然。全文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展開,由引論到本論,層層推進,水到渠成。本文的語言也極有特色,富有文學色彩,有濃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灑脱峻麗,讀來爽心悦目。

作者立意高遠,眼界開闊,能從長遠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但是也有一些説法還可以商榷。

板書設計

敬畏自然

嚴春友

高科技——航天事業——相比大宇宙,空間十分狹小

人類的智慧認識——一部不斷糾錯的歷史

礦坑——可能成這人類自掘的陷阱

宇宙——存在比我們智慧高得多的生物

人類智慧是大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宇宙自我認識的工具

大自然的智慧人類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級形態,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階段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兄弟關係——敬畏自然——保護、愛護自然

自然中其它事物

教學反饋

學生不太容易讀懂課文,對理清課文思路有困難,不理解議論文層層推進的寫法。對文章中部分語句的分析、品味有很大困難。

《敬畏自然》教案 篇二

導入新課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出示兩組圖片,表現兩種智慧。提問;

1、哪些是自然智慧,哪些是人類智慧?

2、人類智慧和自然智慧哪個更偉大?

學生思考,保留觀點,看文中作者如何解答?(板書:敬畏自然)

出示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知識與技能:識記、理解本課生字詞;品味富有意藴的哲理性語言,提升駕馭語言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學生預習,蒐集資料,教師引導;抓住的關鍵句,揣摩理解本文富有哲理性語句的深刻含義,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情感與價值觀:瞭解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道理,增進對自然的認識,樹立環保意識;培養科學理性精神。

教 學 重 點: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觀點。 2.鍛鍊學生思維能力。

教 學 難 點:辯證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培養科學理性精神;培養探究性閲讀能力

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問題

10分鐘

一、整體閲讀,感悟智慧:

1、默讀課文:分別找出文中表現兩種智慧的語句。(多媒體分別展示文中表現兩種智慧句子)

2、問題: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情感傾向是什麼?

二、小組合作討論,質疑:

人類智慧和自然智慧哪個更偉大?並闡述理由。(學生課前預習,蒐集資料,課堂每組發言人展示)

學生展示與教師點評

(注重突出重點)

15分鐘

三、品味語言:

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有感情的朗讀,説説喜愛的理由。

四、寫作練習:

運用1——5種文中出現的修辭手法表達自己對自然的感受。(組內交流,選出最優秀的展示)

五、思考:難道我們就應該順應自然嗎?學生整合觀點:(熱愛自然 敬畏自然 合理改造 和諧相處)(板書:和諧相處)

學生教師總結

5分鐘

回顧整合本節課的收穫:

1、學習利用多種修辭手法表達情感傾向的方法。

2、感悟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和諧相處的思想。

當堂測評

5分鐘

寫作練習:運用1——5種文中出現的修辭手法表達自己對自然的感受。

教學反思

國中八年級語文《敬畏自然》優秀教案 篇三

創意説明:

本文是一篇議論性散文,觀點較鮮明,通過討論、質疑,挖掘觀點與材料之間的因果關係,又通過品讀、揣摩,理解哲理性語句的深刻含義,並學習運用,以期達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學習目標:

1.感知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2.品味富有哲理性的語言,學習運用

3.瞭解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道理,提高認識自然、愛護自然的理性認識。

課時安排:2課時

活動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展示課件(學生課前做好準備):

綠草如茵,樹木成林,鳥飛長空,魚翔淺底等自然風光的圖畫。

學生看後談感受,教師小結:

大自然是人類之母,人類一直享受着他的恩惠,在她懷中壯大,高天流雲、小橋流水、大漠孤煙、黃河落日無不給我們以美的享受。然而隨着現代科技的進步,人類已破壞了自然,自然母親已傷痕累累。看看漫天的沙塵,污濁的空氣,脱皮空腹的山巒,日漸枯竭的水源……這就是人類在“征服”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接受自然回饋的禮物。人與自然到底是什麼關係?人類又該怎樣對待自然呢?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並感悟嚴春友的《敬畏自然》,或許我們就會多一份愛護自然的責任。

二、朗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

學生朗讀課文,用課件展示下列詞語:學生讀準字音並據上下文語境理解詞義:

混淆咫尺狼藉相形見絀碩大狂妄精巧絕倫深邃

三、整體感知:

1.根據你的理解,你認為作者對待自然的態度是什麼?

明確:“敬畏”。

2.解題:“敬畏自然”的是什麼?

明確:“敬畏”有兩層含義,一層為“敬重”,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認識自然的偉大,認識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義。二層是“畏懼”,但不是簡單的害怕,而是説破壞大自然、違背自然規律,必然受到自然的懲罰,大自然的懲罰是無情的,是令人畏懼的。

3.作者提出的主要觀點是什麼?

明確:作者以散文的筆觸,深入淺出地為人們展現了大自然的複雜性,以及人類在大自然面前的“先天不足”,流露出對人類現狀的深深擔憂,告誡人類要敬畏自然,愛護自然。點明觀點的是最後一段。

四、合作探究:

1.再讀課文,討論交流下列問題:

⑴作者為什麼提出“敬畏自然”?

⑵為什麼説“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分小組討論、交流,然後請小組代表發言)。

要求:闡述觀點,有理有據,一定要結合課文內容,不能脱離文本。

教師歸納:

⑴因為人類常常與自然對立,有時違背自然規律,受到了自然的懲罰,只有認識自然、愛護自然,人與自然才能和諧發展。所以作者提出要“敬畏自然”。

⑵人類與自然都是孕育生命的組成部分,都是平等的生命,只是存在的形式不同,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五、質疑思辨:

教師激趣:充滿思辨的智慧是世間最美的花朵。本文就處處洋溢着智慧的火花,那麼你對本文的觀點有質疑嗎?

學生質疑,暢所欲言。

如:⑴畏懼自然是否意味着不求進步、無所作為?

⑵作者有沒有否定現今人類科學的成就?

⑶人類不可以改造自然?

六、拓展研究:

激趣:讀着本文精闢的論述、理性的分析,你將如何把“敬畏自然、愛護自然”變成最實際的行動?

請就“敬畏自然”這一主題擬幾條標語,向人們發出呼籲。(可每一小組擬一條展示交流)

參考:

1.地球不是我們從父母那裏繼承的,是從子孫那裏借來的。

2.地球不屬於人類,而是人類屬於地球。

3.自然界的法則就是合作;我們不應只求改變世界,而應力爭改變自我。

4.但願地球上的最後一滴水,不是我們的眼淚。

5.我們愛護今天的自然,自然將呵護我們的明天!

齊讀最後一段,感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第二課時

一、導語: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瞭解了人與自然的關係,更深刻地意識到了“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對於這樣經典的文章,我們只瞭解了內容還遠遠不夠,這節課我們要對文章的寫作手法及語言藝術做一番探究或品味。

二、學習揣摩:

1.再讀課文,圍繞文章的表達方式和論證方法進行探討、交流:

⑴本文從表達方式看有哪些特點?

⑵文章是怎樣推出議論中心的?

本文以議論為主,富有文學性,講究形象語言、文學語言,有濃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是一篇議論性散文。

作者運用了對比、層層推進的論述方法,最後引出結論。如從否定“征服自然”到“敬畏自然”的結論等。

三、語言品味,互動探究:

1.本文語言充滿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找出你最欣賞的語句品味:

例:

(1)人類為自己取得這些成就而喜形於色,然而,誰能斷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呢?(理解:用比喻的方法形象地説明人類開採煤炭、石油、天然氣以及其他各種礦物,留下了無數礦坑,也就破壞了地貌和地層結構,很可能釀成災難,危及人類自身。形象地寫出人類面臨的危機。)

(2)人類並不孤獨,在宇宙中處處是我們的弟兄。(理解:比喻宇宙的一切,包括人類,都是宇宙生命的構成部分,它們與我們是平等的生命。“弟兄”體現了宇宙間的一切生命是緊密聯繫的,不可分割的。)

(3)宇宙到處隱藏着生命,到處都有生命的萌芽,到處都有沉默的聲音。

(4)在物質中,有無數的生命在沉睡着,一旦出場的時間到了,它們就會從睡夢中醒來。(理解:此二句説明宇宙是一個碩大無比的、永恆的生命,宇宙的一切都是宇宙生命的構成部分,都是生命的一種形式。)

(5)宇宙創造智慧生物是為了進行自我認識,為了欣賞她自己壯麗無比的美。(理解:把宇宙擬人化,把人類的出現説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創造。)

(6)我們有什麼理由和資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賣弄小聰明呢?(理解:用了反問句。更有力地強調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賣弄小聰明是毫無理由、毫無資格的。)

2.學生齊讀這些句子,再次品味語言的形象性。

四、課內練習,提升駕馭語言的能力:

1.你覺得文中哪些詞語很有特色,將它們連詞組段;

2.你覺得文中哪些句子很有特色,試仿寫一個句子;

3.你覺得文中哪些段落很有特色,試仿寫一段話。

五、延伸拓展作業:

課下讀郭牧華的《敬畏頭頂的天空》或張曉風的《敬畏生命》,寫下感想,進行交流。

《敬 畏 自 然》教學設計 篇四

敬 畏 自 然  (教案)

一、教學目標

1、閲讀課文,感受並理解作者敬畏自然、愛護自然的觀點。

2、理清層層推進的論述思路,瞭解對比和反問的作用。

3、培養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關懷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1、通過反覆閲讀,體會作者的感情。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科學文藝作品的特點。

三、教學方法:朗讀法討論法

四、課時安排: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欣賞多媒體圖片)

2、大自然是美麗的,雄偉的高山,遼闊的草原,蔚藍的大海,美麗的花園,繁華的都市。無不為人們所陶醉。大自然孕育最聰明,最美麗,最富有靈性的人類。人是大自然創造的奇蹟,人類離不開大自然的庇護,大自然是人類的母親,人類在她的懷抱中成長、繁衍、壯大。

然而隨着現代科技的進步發展,人類已漸漸遠離了自然,地球上出現了越來越嚴重的生態問題。人類曾宣稱要“征服自然”,而人類遭受到自然懲罰的現象卻也屢見不鮮。 (欣賞多媒體圖片:沙漠、火災 地震等)。

(二)整體感知

(多媒體演示)

1、讀一讀,寫一寫

鯤(kun1)鵬     蓬蒿(hao1)   相形見絀(chu4)

狼藉(ji)      咫尺(zhi3)   美味佳餚(yao2)

2、詞語解釋: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對自己估計太高。

相形見絀:互相比較之下,就顯出一方的不足之處。

精巧絕倫:精細巧妙。

美味佳餚:精美的菜餚。

2、讀課文,思考問題,理清文章論述的思路。

(多媒體演示)

思考問題

1、人與自然究竟是什麼關係?

2、人為什麼要“敬畏自然”?為什麼説“敬畏自然”就是敬畏自己?

3、指導學生默讀第一自然段,看作者就“人”與“自然“的關係,闡明瞭什麼觀點?

(多媒體演示)

(論點)人類永遠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然而,人卻“不自量力”的宣稱要“征服自然”

4、指導學生默讀討論第2——7自然段,討論人與自然究竟是什麼關係?

人類與大自然相比,論歷史,宇宙至少已有200億年,“人類永遠只是一個天真幼稚的孩童”。論關係,人類“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論智慧,又怎麼樣呢?

(提問、討論、歸納、多媒體演示)

1、高科技航天事業的空間,在宇宙中間非常狹小。

2、人類的認識史也是一部不斷糾錯的歷史。

人類智慧   3、礦坑也可能成為人類自倔的陷阱。

4、宇宙中存在着遠比人類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

比較

大自然智慧:是無與倫比的,人類更是大自然的傑作。大自然用美的規律創造了宇宙的一切。是人類智慧所不及的。

“自然指揮是大海,人類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個小水滴”。

大自然的智慧則是無與倫比的。大自然創造了宇宙的一切,一切都精巧絕倫,令人不能不讚歎大自然智慧的深邃、高超;大自然創造了豐富多彩的生命,人類更是大自然的傑作,大自然能運用美的規律創造宇宙的一切。所有這一切,都是人類智慧所不及的。

作者進一步的闡述人類智慧與大自然智慧的關係。

(一)、人類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賦予的,人類智慧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宇宙自我認識的工具。

(二)、人類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級形態,人類智慧與宇宙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階段。作者從自然智慧進而論述宇宙生命,得出結論。

(多媒體演示)

(結論):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與自然是一體。理所當然,人類應該

愛護自然。“敬畏自然”。

5、為什麼要敬畏自然?為什麼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1)、為什麼要敬畏自然?因為人們常常把人與自然對立起來,宣稱要改造自然、征服自然,這種觀點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極端往往違背自然規律,破壞自然,導致自然界的懲罰、報復。大自然的懲罰、報復是無情的是殘酷的是令人畏懼的。

(欣賞多媒體圖片:東南亞海嘯、唐山大地震)

多媒體圖片解説:

(一)東南亞海嘯:不久前爆發的南亞、東南亞海嘯並引發的地震,造成人員死亡超過15萬。傷員不記其數。

(二)唐山大地震:“30年前河北唐山大地震是迄今為止世界地震史上最慘痛的一頁——中國地震出版社出版的《地球的震撼》一書向全世界公佈了唐山大地震中慘絕人寰的事實:死亡,24.2769萬人;重傷,16.4851萬人;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00億元;一座重工業城市眨眼之間毀於一旦。這是自然對人的報復,不能不使人類畏懼。

(2)、為什麼“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因為只有認識自然的偉大,愛護自然,人類才能求得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敬畏自然”之所以就是“敬畏我們自己”,是因為人類與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創造物,都是宇宙生命的組成部分,儘管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生命形態有高低之別,但都是平等的生命,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們自己。再則,敬畏自然,就是愛護自然,愛護人類生存的家園,就是愛護我們自己。

(2)文章最後一段(齊讀)“我們再也不應該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做只是我們征服的對象,再也不應該把其他生物僅僅看做我們的美味佳餚,而首先應該把它們看做是與我們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創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應該敬畏它們,就像敬畏我們自己一樣。敬畏它們,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總結課文,多媒體演示)

一、通過生動的比喻説明“征服自然”是錯誤的。

1、比較人類智慧與自然智慧。       與自然

敬畏自然  二、人應該敬畏自然 2、闡述人類智慧與自然智慧的關係。和諧相

3、由智慧進一步論述宇宙生命。    處。

三、得出結論:人類應“敬畏自然”,熱愛自然。

(六)作業

1、以“人·自然·生命”為話題,寫一篇感想

2、思考問題

(1)本文寫了什麼內容?包含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2)本文中最能表達作者觀點的句子是哪些?

[明確]

(1)、本文談論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

(2)、作者認為,人類不要再宣稱什麼“征服自然”,應該“敬畏自然”“愛護自然”。

2005-4-2

《敬畏自然》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學會愛護自然、保護自然。

2、品味文章富有意藴的哲理性語言,提升駕馭語言的能力。

教學重點

學會愛護自然,學會保護自然

教學難點

辯證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培養科學理性精神;

教學方法

朗讀,討論,講析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語:

(一)初讀感知

默讀課文。注意生字、生詞,自己查工具書解決。

1、字詞過關檢測,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鯤(kūn)鵬鷦鷯(jiāoliáo)蓬蒿(hāo)咫尺(zhǐ)

狼藉(jí)相形見絀(chù)美味佳餚(yáo)

2、解釋下列詞語。

蓬蒿:(方)茼蒿。飛蓬和蒿子,借指草野。精巧:精細巧妙。

咫尺:(書)比喻距離很近。 狼藉:亂七八糟,雜亂不堪。

吶喊:大聲喊叫助威。 佳餚:精美的菜餚。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對自己估計太高。

相形見絀:互相比較之下,就顯出一方的不足之處。

2、請幾個學生談初讀文章的感受。哪幾節,或哪一句不懂?可以讓學生記下自己的有關問題,在下一環節中注意學習。

(二)品讀課文,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

1、品讀第一節

人們常常把人與自然對立起來,宣稱要征服自然。這實在是太狂妄自大了,因為在大自然面前,人類永遠只是一個天真幼稚的孩童,而他卻要作自然的主人!他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樣,有什麼資格與自然對立!

問:第一節總起全文,談到了全文的兩個問題,請學生概括。

參考答案:

這一段總起全文,寫了兩層意思:人和自然相比人是個孩童;人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

問:從第二節開始,到哪一節是談的第一個問題?

參考答案:到第七節。

2、請學生範讀讀2——7節,讀完後思考:

(1)提示思考:如何認識人類的智慧?如何認識人類智慧的結果:重大科技成就?

引導學生反覆閲讀,反覆思考。

第二節,作者總的比較人類智慧是滴水,大自然的智慧如同大海。

第三、四節,關於人類重大科技成就問題。

第五、六節,作者推測人類不是有智慧的生物,也不是智慧生物。

第七節,作者具體比較人類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智慧。

(2)重點品讀第七節

“大自然用‘死’的物質創造出了這樣豐富多采的生命,而人類卻不能製造出一個哪怕是最簡單的生物。”

“就目前所知,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體現,是她最傑出的作品之一。”

“用盡人類的全部智慧,恐怕也難以造出這樣的一個人來,讓那一萬億個細胞協調工作,是人類的智慧所不能勝任的。”

(3)人能否征服自然?人作得了自然的主人嗎?

討論明確:人類永遠都不可能征服自然,更做不了自然的主人。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

聽寫詞語。

蓬蒿咫尺狼藉吶喊自不量力

相形見絀精巧絕倫美味佳餚

(二)繼續品讀課文,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

1、請學生齊讀第8——13節。讀完後思考:

如何理解“人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

2、重點品讀第八、九節

(1)“為了”為什麼加引號?

(2)“人是自然發展的高級階段,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級形態,其高級之處僅在於他會思維、能夠進行理解以及有自我意識。”

(3)“人的智慧與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階段。宇宙或者説自然借我的眼睛來觀看她自己,借我的嘴來表達她自己,説出她億萬年來想説而沒有説出的話。”

3、重點品讀第十三節。

“首先應該敬畏它們,就像敬畏我們自己一樣。”

“敬畏它們,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三)總結全文

1、“敬畏自然”的是什麼?

明確:“敬畏”有兩層含義,一層為“敬重”,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認識自然的偉大,認識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義。二層是“畏懼”,但不是簡單的害怕,而是説破壞大自然、違背自然規律,必然受到自然的懲罰,大自然的懲罰是無情的,是令人畏懼的。

2、為什麼要“敬畏自然”?我們應該如何敬畏自然?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

作者之所以提出要“敬畏自然”,是因為人類與自然都是孕育生命的組成部分,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生命。人類卻常常與自然對立,有時違背自然規律,破壞自然,導致自然界的懲罰。其實,自然就是人類的生存環境,人類也是自然的一個要素。只有認識、愛護自然,人與自然才能和諧發展。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敬畏我們自己。敬畏自然,即愛護自然,愛護人類生存的環境,就是愛護我們自己。

(四)質疑思辨:

教師激趣:充滿思辨的智慧是世間最美的花朵。本文就處處洋溢着智慧的火花,那麼你對本文的觀點有質疑嗎?

學生質疑,暢所欲言。

如:⑴畏懼自然是否意味着不求進步、無所作為?

⑵作者有沒有否定現今人類科學的成就?

⑶人類不可以改造自然?

(五)拓展研究:

激趣:讀着本文精闢的論述、理性的分析,你將如何把“敬畏自然、愛護自然”變成最實際的行動?

請就“敬畏自然”這一主題擬幾條標語,向人們發出呼籲。(可每一小組擬一條展示交流)

參考:

1、地球不是我們從父母那裏繼承的,是從子孫那裏借來的。

2、地球不屬於人類,而是人類屬於地球。

3、自然界的法則就是合作;我們不應只求改變世界,而應力爭改變自我。

4、但願地球上的最後一滴水,不是我們的眼淚。

5、我們愛護今天的自然,自然將呵護我們的明天!

齊讀最後一段,感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國中八年級語文《敬畏自然》優秀教案 篇六

【教材説明】

出自人教版新課標教材《語文》八年級(下)第三單元。本單元圍繞人與自然環境的主題,共有五篇課文,依次是《敬畏自然》《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旅鼠之謎》《大雁歸來》《喂──出來》,其中《敬畏自然》和《喂──出來》是講讀課文。本單元閲讀教學的重點是理解課文內容,培養科學理性精神,樹立人文關懷意識,瞭解科學文藝作品的特點等。

《敬畏自然》選自散文《大自然的智慧》中的一個章節,該文發表在1998年的《散文》雜誌上,入選1998年中國散文排行榜。作者嚴春友的知識背景是獲歷史學學士、哲學博士學位,現在北京某高校工作。

我們知道,人類對自然的情感,有古老的原始敬畏,也有當下情境裏的科學、理性的敬畏。這篇散文具有現代情懷,試圖從觀念上影響現代人對自然的態度。作者的這種思想是在當代人類思潮的影響下獲得的。1973年《瀕危物種法》出現,大自然開始進入天賦權利的範疇。人類在擺脱了民族主義、種族主義和性別歧視主義的枷鎖後,開始向“物種歧視主義”和“人類沙文主義”等宣戰。美國人羅德里克?納什是一位資深的思想史學者,他寫的《大自然的權利》表述了兩種生態觀──人類中心主義和生物中心主義,並對此進行了深入的討論。199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關於未來人類的教育理想中,號召我們要尊重生命,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尊重動物,尊重自然等。

【學情預估】

這是一篇散發着理性光輝的散文,議論較盛,涉筆宏大,文句流暢,能引導學生對天地自然產生玄思。這是這個文本的特點,也是8年級學生學習這個文本所要面臨的挑戰。

8年級的學生,主要還處在形象思維階段,他們喜歡生動可感的文章。所以,如何把這篇議論性很強兼有學理性的文章,轉化為豐富可感的可以接受的精美文句、思想,就是教師所要致力追求的。

8年級的學生,還不具備立論、論證等基礎知識,所以學習這篇散文,只能給以科學思維情感上關照,使其獲得一定的現代意識。

學生對“與天鬥”“與自然鬥”“人定勝天”的歷史不甚熟悉。學生還沒有進行過宇宙宏觀的思考,對於大自然是有智慧的這個論斷,比較難以接受。

【知識儲備】

這是一篇議論性很強的散文,應該説,散文的標題就是一個命題──我們應該敬畏自然。那麼,從古到今人們對待自然的態度如何,人們是如何看待這個話題的,這些資料性的工作,作為課堂設計環節之一,應先行佈置、着手蒐集起來。

這些相關論述,將是理解這篇散文的重要的認識基礎和思想基礎。

課文作者提出人類“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與人類平等的生命。這可以找到很多與之一致的論述:

孔子説:“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強調“畏天命”的必要。

墨子重視人的“強力而為”,但又提出“天志”作為衡量一切的標準。

老子指出“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提出人應當順從自然。

子思、孟子主張天人合一之説,認為人只要擴充“誠”的德性,就“可以贊天地之化育”,“與天地參矣”。

莊子則主張“無以人滅天”,“牛馬四足,是謂天;落(絡)馬首,穿牛鼻,是謂人”,以為一切人為都是對自然的損害。

與該命題相對,也有一個命題──人是“萬物之靈”。人要“征服自然”,“人定勝天”。基督教稱上帝為造物主,創造了這個世界上的一切。

中國古代的“天人合一”説則是折衷的,或許也是更科學的。

“天人合一”強調“天道”和“人道”、“自然”、“人為”的相通和統一。這個觀點最早由戰國時子思、孟子提出。莊子認為“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西漢董仲舒強調天與人以類相符,宋以後思想家從“理”“性”“命”等方面來論證天人合一的關係。明清之際的王夫之説“惟其理本一原,故人心即天”,強調“相天”“造命”,“以人道率天道”。

【內容梳理】

本文談人與自然的關係。作者認為,人類應該從根本上轉變理念,再也不要宣稱什麼“征服自然”,應該敬畏自然,愛護自然。宇宙至少已有200億年曆史,“人類永遠只是一個天真幼稚的孩童”,人類“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自然有無窮的智慧,“人類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個小水滴”。

作者着重比較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人類是渺小的。高科技,航天事業,在大宇宙中還是非常狹小的探索。我們的認識還幼稚得很。礦坑也可能成為人類自掘的陷阱。“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遠比我們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

大自然的智慧則是無與倫比的。大自然創造了宇宙的一切,一切都精巧絕倫,令人不能不讚歎大自然智慧的深邃、高超;大自然創造了豐富多彩的生命,人類更是大自然的傑作;大自然能運用美的規律創造宇宙的一切。

作者進一步闡述人類智慧與大自然智慧的關係。一、人類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賦予的,人類智慧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宇宙自我認識的工具。二、人類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級形態,人類智慧與宇宙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階段。既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與自然是一體,理所當然,人類應該愛護自然。

文章做出的結論是,人類理應敬畏自然。

【精點研讀】

一般來説,人們認為小説是虛構的,散文是真實的。這篇散文談論的是一個“真”話題,但使用的是文學性的語句。文學性的語句有一個重要的特徵,就是形象化和不確定性。這對於表達人類還沒有形成科學定論的宇宙宏觀認識,是非常有用的。老子在他的著作裏,也用了大量文學化的語句來談人和天地之間的關係,所以他沒有陷入“真”的泥淖。

關於這篇散文的學習,我們還是在其文學性語句的召喚下,展開豐富的想象,獲得一定的科學認識,而不要指望得到什麼準確的科學知識。可以精點研讀這些問題:

“敬畏自然”的含義是什麼?“敬畏自然”是不是消極無為的口號?

“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究竟存在不存在?這個“智慧”,這個“生命”是從什麼意義上説的?

為什麼説連蒼蠅蚊子乃至灰塵都是大自然精巧絕倫的藝術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為什麼説“人的智慧與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階段”?

為什麼説“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我對宇宙的認識即是宇宙對自己的認識,我思維即是宇宙在思維,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歡笑即是宇宙在歡笑”?

“這個宇宙到處都隱藏着生命,到處都有生命的萌芽,到處都有沉默的聲音”,這些話是什麼意思?

學習這篇散文,最好是抓住這些具體的文學化的語句來朗讀,來揣摩,來生髮,而防止進入空對空的玄想和談論、乃至爭辯中。

【問題探究】

學生可能的問題:為什麼説“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作者的關鍵句是:“我們再也不應該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做只是我們征服的對象,再也不應該把其他生物僅僅看做我們的美味佳餚,而首先應該把它們看做是與我們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創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應該敬畏它們,就像敬畏我們自己一樣。敬畏它們,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教師:請同學把下面的語言加以形象化的理解,並領會它的含義。

1.人類為自己取得的這些成就而喜形於色,然而,誰能斷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呢?

2.宇宙之所以創造智慧生物是為了進行自我認識,為了欣賞她自己壯麗無比的美。

3.人類並不孤獨,在宇宙中處處是我們的弟兄。

答案:1.陷阱,就是墳墓。這句話的意思是,人類開採煤炭、石油、天然氣以及其他各種礦物,留下了無數礦坑,也就破壞了地貌和地層結構,很可能釀成嚴重後果,危及人類自身。2.這句話認可人是宇宙中最聰明的,宇宙創造了人類這種智慧生物,人類就責無旁貸地來認識宇宙本身。3.這句話認可宇宙生命的可能存在,宇宙意識的可能存在。

【創意點撥】

1.可以從當前禽流感的傳播,候鳥的遷移等來介入文題,展開學習。

2.嘗試用辯論的形式,分正反兩方:讓兩組同學持作者的觀點,讓另兩組同學持反對意見,雙方展開辯駁,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領會作者的論證套路。作者運用了層層推進、水到渠成的論述方法,從否定“征服自然”的口號開頭,最後得出了“敬畏自然”的結論。

3.研究“比較”手法。在熟讀、理解全文的基礎上,請一個同學代表人類的智慧,一個同學代表大自然的智慧,雙方進行對話。注意,作者在文中比較了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指出人類的智慧是大自然所賦予的,人類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這是一層。之後,作者從論智慧到論生命,又進一層。論證上是層層推進的。

4.進行文本比較,以抓住本文的文體特徵。我們知道,本文屬於議論性散文。議論性的散文不同於抒情性散文,也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它有一個顯著的特色就是富有文學色彩,講究形象的語言、文學化的語言,有濃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讓學生找出可資參照的另兩個文本(議論文、抒情散文)來,進行橫向比較,加以區分學習。

【課外延展】

閲讀下面文章。閲讀後,仔細思考,並表明你的立場和態度──你願意站在哪一邊?

背景介紹:印度洋大海嘯後,中科院院士、著名理論物理學家何祚庥在接受《環球》雜誌專訪時,表達了一個和本文完全相對的觀點。下面的材料節選自《環球》雜誌的文章《何祚庥:人類無須敬畏大自然》。

駁“人要敬畏大自然”

何祚庥

這次海嘯給人類另外一個啟示是:人類在自然災害面前不能無所作為,還是要有所作為。

我要嚴厲批評一個口號,即所謂“人要敬畏大自然”──一種對人和自然的關係無所作為的觀點。我認為,該防禦要防禦,該制止就制止。我們要儘可能減少自然災害給人類帶來的損失,但並不意味着要敬,要畏。特別這個觀點是在當時“非典”盛行的時候提出的。人類對“非典”怎麼敬,怎麼畏?這個觀點實際上將人與自然的關係倫理化了。這個由某位副教授在中央大報上發表的文章中提出的口號,實際上是批評科學主義,認為人類不該利用科學來有所作為,反映到人和自然的關係,就是敬與畏,不要老想去改造自然。這就在實際上走向了“反科學”。

應該看到,近代科學才400多年的歷史,從伽利略開始到現在,科學水準的發展是極為迅速的。為紀念科學的發展,紀念愛因斯坦發表狹義相對論、光電效應理論100週年和愛因斯坦逝世50週年,聯合國將XX年定為“國際物理年”。科學是加速發展的。4XX年如此,40XX年,4萬年又會如何?要相信科學的作用和力量,要看到科學的未來。

到目前為止,人類對自然規律的認識還停留在初級階段,很遺憾這次大海嘯人們沒有預見到,這是科學水準的問題。坦白地説,人類對地震的有些預測的根據不是特別充分的。直到地震海嘯快要發生了,才能有所警覺。當前人類要阻止自然災害的發生是不可能的,但人類還是可以做一些預警工作。對於地震海嘯,關鍵在於防禦。房子要結實些,抗震結構要好些,這些比預測還要重要,因為這些我們能夠做到。

另外,對於國家安全的概念應該擴大一些,不要只把侵略戰爭看成國家安全問題,自然災害也會造成安全問題。我贊成對國家安全問題有一個全面的審視,有一個系統的考慮。據悉,在我國即將制定的中長期規劃中,安全問題要列入,並作為重點,這是很重要的。

《敬 畏 自 然》教學設計 篇七

教學目的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觀點。

2.通過誦讀,學習作者語言。

3.研究本文中反問句,理解其語氣強烈的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觀點。

2.鍛鍊學生思維能力。

教學時數: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鯤(kun1)鵬 斥安鳥(yan4) 蓬蒿(hao1) 咫尺(zhi3)

狼藉(ji2) 相形見絀(chu4) 美味佳餚(yao2。)

2.解釋下列詞語。

蓬蒿:(方)茼蒿。飛蓬和蒿子,借指草野。

咫尺:(書)比喻距離很近。

狼藉:亂七八糟,雜亂不堪。

吶喊:大聲喊叫助威。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對自己估計太高。

相形見絀:互相比較之下,就顯出一方的不足之處。

精巧:精細巧妙。

佳餚:精美的菜餚。

二、導人

當你為宇宙的神祕而驚異,為人類的智慧而自豪時,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無與倫比的智慧創造了這一切,你的心靈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

三、閲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反覆閲讀課文,找出文中表達作者觀點的關鍵語句。思考一下,作者為什麼提出要“敬畏自然”,為什麼説“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學生交流感受和見解,同學問互相補充。

四、學習課文

(一)學習第一、二段。

學生閲讀第一、二段,概括大意。

明確:

第一段段意:提出“征服自然”説法錯誤,認為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類的智慧就是大海的一滴。

第二段段意:大自然竊笑人。(理由:1.打開的空間只不過咫尺之間。2.今人也會變成古人。3.科學史也是犯錯誤的歷史。)

(二)學習第三至第五段。

1.學生閲讀第三至五段,概括大意。

明確:

第三段:人類發明的工具可能是人類的陷阱。

第四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級的生物。

第五段:大自然的智慧也遠勝於人。

2•學生髮表自己看法,對本文作者的觀點進行質疑。

小組合作,共同解決問題。

如:

(1)説説人類變化的歷史。

(舊石器、新石器……)

(2)人類從被動狀態變為主動了嗎?…。(.人類先是不能或難以生存,在其他動物的威脅下偷生。後來工具逐漸進步,能夠征服其他動物,是已經變為主動。) 。 一

(3)人類成為大自然的主人了嗎?

(人類不能完全使大自然聽命,所以尚未成為大自然的主人。)

(4)如果説至今人類的作品(一萬年後)還是可笑,那麼本文是不是也是可笑的?

(或者本文不可笑,那麼人類的作品有的一萬年後不可笑。)

(5)作者有沒有否定現今人類科學的成就?

(對人類的理智有一點否定。)

(6)我們的正確看法應當是怎樣?….(要尊重人類的科學研究,人類的命運變好。例如人的壽命從二三十歲進為七十幾,不管是一萬年後,人類壽命的延長,對人類來説不會是“可笑的”。)

五、小結

學習本文要認識“征服自然”不合理的一面,作者就是以科學理性精神比較人與自然,分析人與自然的關係,得出敬畏自然的結豁,i莉人類長遠發展。

六、佈置作業

1.研討與練習一。

2.選用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

聽寫詞語。

蓬蒿 咫尺 狼藉 吶喊 自不量力

相形見絀 精巧絕倫 美味佳餚

二、繼續學習課文

學生閲讀課文第六至十段,概括段意。

質疑,討論問題。(學生交流看法。)

①人類是不是自然的智慧的產物?

②作者認為自然創造人類的目的是什麼?

③自然界有目的嗎?

④人類也有好有壞,大自然也是一樣?

⑤本文是否也有好壞?

⑥人類的科學是人類需要的產物,本文是否也是某種需要的產物。

三、學習文中多次運用反問句。體會其作用

反問是一種用疑問句式來表達確定意思的修辭方法,用否定句來反問,表達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來反問,表達的是否定的意思。反問的作用是加強語氣,加重語言的力量,激發讀者的感情,給讀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誰説宇宙是沒有生命的?’’這比用一般判斷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語氣更強烈,意思更肯定。試從課文中找出幾個反問句,並把它們變換成一般陳述句,然後比較一下,這兩種句式的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如:①我們有什麼理由和資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賣弄小聰明呢?

②然而誰能斷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呢?

③誰説大自然是沒有生命的?……那永恆的運動,那演化的過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體現嗎?如果宇宙沒有生命,怎麼會從中開出燦爛的生命之花?

④難道你沒有聽到石頭裏也有生命的吶喊嗎?

⑤你難道沒有用心靈聽到從那遙遠的星系裏傳來的友好問候嗎?

四、探究活動

長期以來,人類宣稱自己是“萬物之靈”,這篇課文的作者卻提出人類“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與人類平等的生命。對這個問題,你有什麼看法,根據是什麼?

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組成小組,蒐集資料,並出一期“人與宇宙之謎”的專刊。

五、小結

這是一篇以議論為主的散文。主要談論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作者對觀點的闡釋是層層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類“征服自然”的口號,認為這實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為與大自然相比,人類的智慧實在算不了什麼,人類的許多認識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卻是無與倫比的。接下來作者進一步強調人類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賦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類與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實是兄弟關係。因此,我們應該敬畏自然。雖然作者的某些説法不無偏激之處,但對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許不是一件壞事,至少可以使人們對自然存有幾分小心,不敢妄動胡來。科學的發展使得人們解除了對自然的畏俱,也使人類過高估計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對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類,總是為着自己的私利由着自己的性子胡來,最終損害的還是我們人類自己。

這篇課文教師可以從兩個方面引導學生學習。一是思考作者的觀點,並參照自己對待自然的態度作一番檢討。作者立意高遠,眼界開闊。能從長遠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但是也有一些説法還可以商榷,可以引導學生思辨、質疑。二是作者的語言。課文中的許多句子有着豐富的哲理性和思辨色彩,應該認真揣摩。另外,作者通過擬人、比喻、反問等修辭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説得通俗易懂,也值得認真學習。 ,

六、佈置作業

1.研討與練習四。

2.選用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