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三年級教案《科利亞的木匣》【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6.17K

三年級教案《科利亞的木匣》【精品多篇】

三年級教案《科利亞的木匣》 篇一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聽寫最後一個自然段。

2、朗讀課文。瞭解科利來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懂得一切事物都在變化的道理,培養多動腦筋、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1、科利亞怎樣從挖木匣中得到啟示。

2、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準備

課文掛圖、投影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揭題。

二、整體感知,瞭解課文敍述順序。

1、逐段指名讀課文,指導學生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2、學生提出不理解的詞語,教師分類指導。

3、學生默讀課文,想想課文圍繞“科利亞的木匣”這個題目先寫了什麼?再寫了什麼?最後寫了什麼?

4、學生交流,教師點撥。

5、學生細讀課文,按照思考?練習2的提示將課文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啟示”的順序分成三個部分。

6、圍繞“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啟發”這三個小標題,可以提哪些問題?

三、瞭解“埋木匣”的過程。

1、自讀課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想想科利亞和媽媽是怎樣埋木匣、挖木匣的。畫出表示時間、動作的詞句。

2、學生交流,教師點撥。

四、概括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剛才同學們通過讀書、討論,讀懂了這一部分,誰懂了這一部分,誰能用概括的語言説説這一部分的主要內容?學生互説、互評。

五、指導書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

1、感情朗讀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2、説一説這一部分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二、瞭解“挖木匣”的過程。

1、教師提示:我們在學科利亞和媽媽“怎樣埋木匣”的內容時用了什麼方法?我們也可以用比較的方法學習這一部分內容。(出示自學提示)

(1) 自讀課文,畫出寫科利亞和媽媽挖東西的時間的重點語句。

(2) 科利亞為什麼開始找不到木匣,後來找到了?想一個方法告訴大家。

2、學生分小組合作學習、討論,教師巡視。

3、學生彙報自學情況,教師相機指導。

4、指導朗讀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

(1) 分角色朗讀。讀中指導:不同的人物要讀出不同的語氣。

(2) 再讀評議。

5、學完這一部分,你們能用概括的語言説説這一部分的主要內容嗎?

三、理解科利亞受到的啟發。

1、讀科利亞最後説的話。

2、畫出這段最關鍵的一句話。

學生説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2、教師組織學生交流:從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這件事中想到了什麼?

四、回顧全文,概括主要內容。

1、同學們通過學習、討論,讀懂了每一部分的內容,現在請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和“得到啟示”這樣的線索,説説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2、學生口述、評議。

五、課堂練習。

1、完成課後思考?練習3的題目。

2、聽寫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三年級教案《科利亞的木匣》 篇二

一、教材分析:

《科利亞的木匣》是人教版國小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科利亞五歲的時候從家門口向前數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後數了5步挖出了木匣,從這件事中感悟到時間在變化,自己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懂得一切事物在變化的道理。

3、學習通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説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三、教學重難點:

課文後3個自然段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講科利亞認真思考的過程以及順利挖出木匣並悟出了其中所藴含的道理。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課文圍繞着“科利亞的木匣”寫了哪些內容?

二、研讀課文,感悟語言

1、仔細讀讀“埋木匣”的部分,找出描寫科利亞埋木匣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1)圈一圈這句話中描寫動作的詞。

(2)科利亞為什麼要這樣做?

回讀句子:木匣裏盛着各種各樣好玩的東西,有冰鞋、小斧頭、小手鋸和其他小玩意兒。

(3)從這些動詞,你看出科利亞是個怎樣的人?

2、找到“挖木匣”的句子讀讀。

(1)仔細找一找,這裏用得最多的是哪個字?

(2)從這5個“挖”字,你又讀懂了什麼?

三、抓住關鍵,引發思考

1、讀課文10—12自然段,找出描寫科利亞找不到木匣之後有何反應的一個句子讀給大家聽。

引導學生站在科利亞的角度去思考並討論≮≯:科利亞當時在想什麼?

師生總結出科利亞找不到木匣的可能性:

A、木匣可能被法西斯挖走。

B、數步法可能不管用。

C、挖的方法可能不對。

D、自己的步子可能有問題。

2、科利亞是怎麼排除前3種可能性,只確定步子有問題的呢?讓學生再幫助科利亞分析分析,從課文中找到依據。

四、細讀探究,討論排除

1、討論第一種可能性:

(1)讀課文,找出科利亞找不到木匣子之後與小夥伴們的對話。

出示對話:夥伴們説:“也許,法西斯把你的寶貝挖走了。”

科利亞説:“不會的,敵人連我們家的大箱子都沒挖走,還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嗎?”

(2)讀一讀,想一想,從他們的對話中可以找到什麼依據?

小結:由此可知,科利亞斷定自己的木匣子不可能被法西斯挖走,他的理由是箱子目標大,木匣目標小,目標大的箱子沒有被發現,目標小的木匣子更不可能被發現,所以木匣一定還在。

2、討論第二種可能性:

(1)找出描寫媽媽埋箱子,挖箱子的句子:

媽媽把有些東西放進箱子裏,從家門口向前走了三十步,把箱子埋在地下。

媽媽從家門口朝前走了三十步,挖出了她埋的箱子。

(2)讀讀這兩句,想一想媽媽用的是什麼方法埋箱子、挖箱子的?(數步法)

小結:從媽媽的埋箱子和挖箱子中,可以看出,數步法是管用的。

3、討論第三種可能性:

(1)挖的方向有沒有搞錯?再讀讀課文,找出描寫科利亞他們家的房子的句子。

(2)“房子還在”告訴我們什麼?(科利亞不可能把方向搞錯)

4、歸納排除,得出結論。

(1)既然木匣一定在,算術真有用,挖法沒有錯,那錯的無疑是步子了。步子又錯在哪裏呢?找到寫科利亞一家離家出走的句子:

(2)4個年頭,科利亞會發生什麼變化呢?(同桌互相討論)

讓學生上台畫示意圖幫助理解。

五、結合生活,深化道理。

過渡:科利亞通過自己的分析,想出了辦法,找到了心愛的小木匣,他是多麼的高興,我們一起讀讀最後1小節。

(1)聯繫上文,説説你理解了科利亞受到的啟發嗎?

(2)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説説我們的周圍有什麼在起變化呢?

六、佈置作業

根據學生的交流,把自己的體會和認識通過一件事寫下來,可以是《由<科利亞的木匣>想到的》為題。

學生小練筆。

七、板書設計:

科利亞的木匣

(四年前)埋木匣 五歲 步子小 十步

(四年後)挖木匣 九歲 步子大 五步

懂得:一切都在起變化。

三年級教案《科利亞的木匣》 篇三

一、教學目標

1、會認3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冰鞋、斧頭、手鋸、玩意、免得、搶走、難過、算術、當初、隨便、仍然、敵人、

台階、所以、懂得”等詞語。

2、學習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3、學習通過生活中的一件事説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4、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讀懂課文內容,瞭解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時間在變化,人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

化的道理。初步學習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預習學案

課件;學生預習課文

三、導學案

一、複習導入,教師簡介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精讀感悟,深入理解課文,明白道理。

1、學生輕聲自由朗讀課文第1-3自然段,思考問題:科利亞的木匣裏有什麼?他是怎樣埋木匣的?為什麼要埋木匣呢?

(1)教師採用範讀的方式告訴大家:科利亞的木匣裏有什麼?

學生找出句子朗讀:木匣裏盛着各式各樣好玩的東西,有冰鞋、小斧頭、小手鋸和其它小玩意兒。

結合課件展示的圖片認識:冰鞋、小斧頭、小手鋸。聯繫下一句理解“各式各樣”,並練習用“各式各樣”説話。

(2)教師結合生字學習,指導朗讀。全班齊讀。

(3)教師引導學生畫出描寫科利亞埋木匣子的句子,讀給大家聽一聽。聽後評議。注意強調錶示動作的詞語,還可以邊做邊讀讀這幾個句子。

(4)教師引讀:科利亞幹嘛要把這些東西埋起來呢?學生接讀第

三自然段。

(5)課件出示對比表格:四年前:

媽媽 埋大箱子 走30步

科利亞 埋小匣子 走10步

2、學生默讀課文4-12自然段,邊讀邊思考:科利亞後來是怎麼

找到木匣的?

(1)課件出示對比表格:四年後:

媽媽 走30步 挖到大箱子

科利亞 走10步 沒有挖到小匣子

(2)用線段示意圖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3)引導學生找出科利亞開始挖木匣時的言行的句子,讀一讀。體會科利亞是個勤于思考,善於動腦的孩子。聯繫上文理解“果然”一詞的意思,並用“果然”練習説句子。

3、學生齊讀課文最後一段,邊讀邊思考:從這件事中,科利亞懂

得了什麼道理呢?

(1)指名讀這一段,讀後評議。

(2)分男生、女生賽讀這一段,讀後再評議。

(3)隨文理解“不光……還”。

(4)引導學生回顧課文:説説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圍的一

切在發生變化?

(5)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上的事、社會上的事,也可以聯繫上一課時作業或其它課外文章説説:“我們周圍有什麼在變化。”

(6)再讀最後一段,試着背下來。然後把它摘抄到“好詞佳句”

記錄本中,邊抄邊體會這段話的內容。

(關注學生是這一環節的主要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關注學生的認知水平,用表格、線段圖等幫助學生突破難點;二是關注學生的生活經歷,引導學生聯繫實際、聯繫生活來理解課文內

容。)

三、再次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練習複述課文。

個人練習。指名複述,全班評議。指導複述。

四、拓展延伸,理解作者的寫作方法。

1、課件出示填空題:課文記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訴了我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練筆:寫一寫自己親身經歷或看到的一件小事,200字左右,並説一説這件事給了你什麼啟迪?

三年級教案《科利亞的木匣》 篇四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並從中獲得啟示。

3、體會科利亞愛動腦筋、善於思考的特點,感悟“時間在變,人在變,周圍的一切都在變”的道理,初步學習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

教學重難點

感悟“時間在變,人在變,周圍的一切都在變”的道理。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矛和盾的集合》,引發思考:

相同的課文結構:通過一個事例,説明一個道理,

《矛和盾的集合》通過發明家發明坦克的故事告訴我們: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那麼這一課,又是通過一個什麼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呢?

二、學生默讀課文,思考:

1、説明了一個什麼道理?(用課文中的原話回答)

周圍的一切,不是都在起變化嗎?(改成陳述句)

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

2、這個道理又是通過什麼事例來説明的呢?

學生讀後回答:講的是科利亞埋木匣,過了4年,科利亞又重新把埋下的木匣挖了出來,他從中受到了啟示。

三、教師帶學生讀課文練習2,明確分段依據:

(按“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啟發”的順序將課文分成三段。)教師板書。

教師問:為什麼科利亞要埋木匣,又幹嘛把它挖出來,從這件小事中,他又悟出什麼道理了?我們先來看看科利亞為什麼要埋木匣?他又是怎樣埋的?

四、學習課文第一段:

1、教師讓學生想一想:科利亞為什麼要埋木匣?(第3自然段)學生讀第3自然段。

(1)為了躲避戰爭災難,東西多,不能都帶走。

教師給學生簡單介紹課文中的戰爭——前蘇聯衞國戰爭。1941年6月22日,德國進攻蘇聯,蘇聯人民在斯大林領導下英勇抗擊,取得了衞國戰爭的勝利,前後差不多4年。這是場正義的戰爭。

(2)受到了媽媽的啟示。學生讀這段的最後兩句話。問:“媽媽是怎麼做的?(走了三十步把箱子埋進地裏)科利亞是怎麼做的?(量了十步,埋下自己的木匣)媽媽走了三十步,而科利亞為什麼只走了十步?(因為他只會數到十,所以就量了十步。)科利亞看媽媽這樣做,他也學會了,照着媽媽的樣子做了,這説明了什麼?(説明他是個善於模仿別人,自己肯動腦筋的孩子,同時他喜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學生概括説説科利亞埋木匣的原因。

2、教師問:他是怎麼埋的?木匣裏都有什麼呢?

(1)學生讀1~2自然段。

(2)學生回答:他先挖坑,再把木匣放進坑裏,然後蓋上土,最後撒上細沙。

教師問:什麼叫剛學數數?只會數到十又説明什麼?(説明科利亞埋木匣時年齡很小。)科利亞當時有幾歲?

(3)木匣裏都有什麼?(學生讀)

(4)“蓋上土,撒細沙”看出科利亞是個怎樣的孩子?(做事認真仔細,想得很周到。)

五、學習第二段:

教師説:媽媽和科利亞在臨走時,分別把箱子和木匣埋在地裏。那事隔四年,當法西斯被趕走後,他們又挖起自己的東西來,他們挖到了嗎?(挖到了)誰先挖到的?(媽媽)科利亞開始沒挖到,後來為什麼挖到了呢?媽媽為什麼能很快地挖着呢?學生讀第二大段。

1、請一個學生讀第二段,其他同學思考:他的媽媽是怎樣找到箱子的?挖到後,她説了什麼?

2、讀媽媽説的話,體會其意思。

3、科利亞開始為什麼沒找到,後來又為什麼挖着了呢?

“沒找到……仍然沒找到”中“仍然”一詞是什麼意思?(還是、照舊)

教師問:“當科利亞沒找到自己喜愛的木匣時,夥伴們朝他笑,他説什麼了?讀他説的話。“這裏面一定有原因”這句話説明什麼?(説明科利亞愛動腦筋,現在他已經發現問題了,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教師問:“科利亞只發現問題就完了嗎?(不是)他還在找問題的原因。在他找問題的原因時,作者用了一連串的動詞,請同學們用‘△’標出。”(丟、坐、摸、想)從這幾個動詞中看出什麼?(科利亞遇事多思考、動腦筋。)

教師:科利亞想明白為什麼挖不到木匣了嗎?(想明白了)你從哪兒看出來的呢?(突然,他笑了起來)想明白這個問題之後,科利亞的心情怎樣?(高興、激動)讓我們有語氣地來讀一讀科利亞的話。科利亞找到了自己的木匣子了沒有?他是怎樣挖着的?(量了五步,找到了木匣。)“果然”一詞什麼意思?(結果與預想的相一致,在意料之中。)

教師:科利亞埋木匣時走了十步,挖木匣時只走了五步,這是為什麼?

學生讀科利亞的話。思考:從這兒我們知道科利亞怎樣?(善於動腦筋,善於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5、學生讀第二段,概括回答:科利亞為什麼後來找到了自己埋下的木匣子?

6、科利亞從這件小事中受到了什麼啟示?學生讀最後一段,理解他的這番話。(時間在變,人在變,周圍的一切都在變。)

教師總結:事物不是靜止的,一成不變的。世間的一切都在變化,要用發展、變化的眼光看問題。無論遇到什麼問題,都要動腦筋勤思考。

六、總結全文,有感情地朗讀:

1、看板書總結內容。

2、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板書設計:

科利亞的木匣

埋木匣:四年前量十步(步小)

事例量十步沒挖到

動思

挖木匣:四年後腦考

量五步挖到了(步大)

啟示:周圍的一切,不是都在起變化嗎?(反問句)

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陳述句)

三年級教案《科利亞的木匣》 篇五

教學目的:

1、朗讀課文,瞭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懂得一切事物都在發展變化的道理,培養多動腦、勤思考的好習慣。

2、用比較閲讀和讀讀畫畫的方法,讀懂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挖木匣的。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3、練習用“仍然、果然”造句。聽寫最後一個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一部分

1、指名朗讀第一部分,全班思考:

(1)科利亞和媽媽是什麼時候,怎樣把木匣埋起來的?

(2)他們為什麼埋木匣?

(3)科利亞與媽媽埋木匣有什麼不同?

2、學生默讀,在書上勾畫。

3、討論思考題

(1)課文哪一自然段寫出科利亞埋木匣的原因?

(2)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3)思考: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的,媽媽又是怎樣埋的?

(4)課文為什麼把科利亞埋木匣寫得那麼具體?

4、學生質疑。

5、學生動手畫出埋木匣的簡筆畫。

6、學習課文第二段

(1)學生默讀第三段思考:科利亞什麼時候挖出埋藏的東西的?他和媽媽是怎樣挖的?結果呢?

(2)討論思考題

(3)教師出示幻燈片,演示(或簡筆畫)

(4)提問:從幻燈片演示中你明白了什麼?(五歲時十步,四年後長大了,所以步數要減少一半。

三年級教案《科利亞的木匣》 篇六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從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獲得啟示,培養他們多動腦、勤思考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

2、體會課文哪些內容寫得真實、具體。

3、學會本課生字和新詞,練習用“仍然”“雖然”造句。

4、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體會柯里亞最後講的話。使學生了解課文內容哪些寫得真實、具體。

教具準備:多媒體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二、預習課文。

1、藉助拼音自由朗讀課文,讀準生字的音。

2、思考:課文主要寫了哪些人,他們做了哪些事?

三、檢查預習。

1、認讀生字。

2、指名回答預習中的問題。

四、結合課後第2題,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

第一段(1—3)寫柯里亞埋木匣。

第二段(4—12)寫柯里亞挖木匣。

第三段(13)寫柯里亞從這件事中受到的啟發。

五、講讀第一段。

1、指名朗讀。

2、讀後評議。

3、默讀第一段,思考:

(1)柯里亞埋木匣是在什麼時候?那時他幾歲?

(2)柯里亞是怎樣將木匣埋起來的?

(3)柯里亞為什麼把東西埋起來?媽媽埋的東西同柯里亞的有什麼不同?

4、討論思考題,檢查默讀情況。

(1)討論第1題,簡介時代背景。

(2)討論第2題,重點理解“剛學”“只會”兩個詞語。

(3)討論第三題,原因主要有兩方面,東西多不能都帶走;受到媽媽埋東西的啟示。

六、講讀第二段。

1、指名朗讀。

2、提出默讀思考題。

(1)他們什麼時候挖埋藏的東西?從埋到挖經過了多長時間?

(2)媽媽是怎樣挖箱子的?結果怎樣?

(3)柯里亞開始是怎樣挖的?結果怎樣?後來為什麼又挖着了?

3、討論思考題。

4、指導朗讀第二段。

七、講讀第三段。

1、指名朗讀。

2、提問:怎樣理解柯里亞最後説的這段話?(年齡小,步子小;年齡大,步子也大。)

3、學生自己結合生活實際談認識。

三年級教案《科利亞的木匣》 篇七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學習4—13段,瞭解科利亞挖木匣的過程,理解開始挖不出的原因,體會科利亞的聰明。

(2)理解最後一段中科利亞的話的含義。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嘗試着把這個故事講給父母聽。

2、過程與方法:

在讀中瞭解課文內容,瞭解道理。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與科利亞一起認識到一切事物都在變化。

教學重、難點:

聯繫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尤其是最後一段,讀懂課文。

教學過程:科利亞的木匣(第二課時)精品教案教學設計

一、複習導入:

1、課文先寫了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

(生答,師板書: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啟示)像這樣的寫作順序叫做時間順序或者稱為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

2、指名上台畫圖,説説科利亞是怎樣埋下木匣子的?

二、讀中求悟,學習4—12段。

1、自由讀文,小組學習,説説你讀懂了什麼?

2、學生彙報:讀懂了什麼?

A、我讀懂了科利亞回來時已經大了四歲。

B、我知道媽媽量了三十步,挖出了以前埋下的箱子。

C、我明白了科利亞開始挖不出木匣子是因為他長大了,步子

也變大了,當初的十步,現在只要五步。

D、我覺得科利亞很聰明。

。.。.。.

(當出現類似答案C的回答時,可讓他上台藉助埋木匣的圖,再畫圖,並做説明。)

3、教師小結:大家討論得很熱烈,回答也很精彩,科利亞經過動腦認識到挖不到木匣的原因是自己長大了,按原來的步子已經找不到木匣了。以前走十步埋下的木匣子現在只需要走五步就能挖到了。

4、師質疑:為什麼媽媽能按原來埋木匣的步子挖到木匣子呢?

5、大家來讀一讀4—12自然段,你覺得應該怎樣讀?

(1)自由讀喜歡的段落,可以讀給同桌聽一聽,請他給你評一評,提提意見。

(2)把你喜歡的語句讀給全班同學聽一聽,其他同學注意認真聽,等一會兒起來評一評。

6、引導讀12段,/article/你覺得這段中的“果然”是什麼意思?(和猜想的一樣)可以換個詞兒嗎?(真的)換成“真的”讀一讀,體會一下意思有無變化。(中國的文字真奇妙,同一個意思卻可以用不同的詞兒來表達,看來我們還得注意加強積累,讓我們的寫作能夠信手拈來!)

7、全班有感情地齊讀4—12段。

三、藉助朗讀,理解13段。

師過渡:剛才同學們的發言都非常精彩,老師覺得你們和科利亞一樣都是愛動腦筋的孩子,那麼,讓我們再來讀一讀課文的最後一自然段,看看聰明的你們能讀懂什麼?

1、默讀課文,思考:你認為科利亞懂得了什麼道理?

A、科利亞懂得了時間一天天過去,人一天天長大,如果是小孩子,他會一天天長高,增重,步子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