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新版八年級歷史下冊教案設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33W

新版八年級歷史下冊教案設計(精品多篇)

最新八年級歷史下冊教案設計 篇一

20__—20__年學年度第一學期開學,我們八年級歷史備課組三位老師經過集體討論和深入的研究教材,結合八年級學生的學情,制定了本學期的教學工作計劃,其目的是為了本學期教學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也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歷史教學目的。其教學計劃內容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新課標教學要求的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歷史知識應用能力的提高;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價值,實現歷史教學的情感目標。讓學生形成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型人才。

二、教學任務和目標

第一,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徵及其發展趨勢。

第二,培養學生識圖、讀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啟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提高學生運用歷史知識能力。

第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活動的能力。

第四,從情感上進一步認清歷史前進的大趨勢和當代中國的基家本國情,堅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樹立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鬥的遠大理想,肩負起時代賦予的社會責任和崇高使命,當好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第五,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素養。

三、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性格差異較大的情況,教學方法也應有所不同。大多數學生對歷史學習不感興趣,所以對歷史教學應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對歷史也稍感興趣,但學生很不踏實,對史實的記憶很差,針對這種情況,歷史教學應重在監督學生記憶。總之,希望通過努力,使歷史教學質量得到提高。

四、課標要求

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包括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以及重要的歷史概念和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

通過課堂學習和課後活動,逐步感知人類在文明演進中的艱辛歷程和巨大成就,逐步積累客觀、真實的歷史知識;通過收集資料、構建論據和獨立思考,能夠對歷史現象進行初步的歸納、比較和概括,產生對人類歷史的認同感,加深對人類歷史發展進程的理解。

逐漸瞭解中國國情,理解並熱愛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形成對祖國曆史與文化的認同感,初步樹立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逐步確立為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類和平與進步事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

五、教材分析

本教材突出特點有:

一是簡化但不失主體,難易適中;

二是啟發性和滋味性強,圖文並茂較為直觀;

三是知識與能力的結合,既提高學生知識水平,又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提高。

本教材還貫穿一些材料閲讀,“動腦筋”等,雖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卻是教材正文的擴展,實際上是給了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讓學生更自主的學習,有助於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拓展視野,發展學生的智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實施了愛國主義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些,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時讓學生分組討論,人人蔘與觀察、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教學活動。

六、教學方法和措施。

1、充分解讀教材和新課標要求,蒐集資料豐富教學內容。把握課文重難點,設計教學方法,做到課前備好每一節課,在授課過程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2、充分發揮備課組的集體力量和團隊協作精神,進行每節課的集體備課,形成一個統一的學案。

3、深入課堂聽課,加強聽課後的評課制度,坦誠的提出評課建議,相互學習,博採所長,同時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及時有效的改進教學手段。

4、佈置課堂作業,認真批改,對學生在作業中反映的問題及時幫助其改正。

5、積極引導學生開展第二課堂學習,豐富學生的歷史知識面,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6、加強單元測試練習,認真分析分數反映出的問題,做出深入透徹的試卷分析。

7、積極開展網上研究學習,增進教師的學識水平和業務水平,提高教師的素質修養。

八年級下冊歷史教案 篇二

《社會生活的變化》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輪船、火車、電報、照相和電影等在中國出現的史實,提高獲取有效歷史信息的能力,多角度分析歷史資料的能力。

能力目標:運用多媒體,展示反映社會生活變化的大量信息,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情感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中國社會生活的變化是一種歷史的進步。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近代交通通訊在中國的出現”“文化生活的變遷”和“社會習俗的變化”。

教學難點:理解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對中國歷史發展的影響。

教學工具

多媒體工具

教學過程

一、温故互查

1、簽訂後,列強直接剝削中國人民,狀元實業家張提出“”的口號,並在他的家鄉創辦等一系列企業。

2、時期,我國出現了一些民族工業的萌芽,但這些民族工業往往受到

的阻礙,難以生存和發展。時期,我國近代民族工業進入“黃金時代”。主要是辛亥革命的成功,衝擊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資產階段受到了鼓舞。還有就是帝國主義國家忙於戰爭,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經濟的掠奪。時期,我國近代民族工業萎縮。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帝國主義經濟勢力捲土重來,特別是日本帝國主義的概略,使我國民族工業再度受挫。抗戰勝利後,由於國民黨發動內戰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民族工業也沒能得到很好的恢復。

3、簡述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特點。

二、設問導讀

近代交通通訊在中國的出現

1、交通工具:

時間:19世紀初,配方發明後相繼傳入。

作用:使人們出行,極大地促進了。

2、通訊工具:

時間:19世紀70年代後傳入。

作用:方便了人們的工作和生活。

文化生活的變遷

1、和的傳入:

時間:近代以來。

作用: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保留了珍貴的歷史鏡頭。

2、新聞報紙的出現:

名報:1872年在上海創辦的。

作用:是人們獲取信息、瞭解社會的主要傳媒工具。

3、出版機構的出現:

名社:1897年在上海創辦的,是近代中國歷史最長、規模的文化出版機構。

作用:有利於信息和文化的傳播。

社會習俗的變化

1、原因:後,為了改變愚昧落後的習俗,頒佈了剪辮、易服和廢止纏足等法令。

2、簡述裝束、禮節和稱呼的變化。

8年級下冊歷史教案 篇三

中央“_小組”的成立、二月抗爭、國民經濟出現轉機

掌握

“_”的發動、全國_局面的出現、__集團和__集團的覆滅

能力訓練過程方法

閲讀資料概括表達

研究與本課內容相關的課程資源,由表及裏、去蕪存精,提取有效信息,正確剖析歷史事實,客觀歸納“_”原因和危害

聯繫綜合

“左”傾錯誤在新中國曆的主要表現及其所造成的危害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愛黨情感

面對“_”造成的_,老一輩革命家挺身而出,在政治上進行抗爭,並使得國民經濟出現轉機,説明中共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問題

唯物史觀

“_”不是任何意義上的革命和進步,而是一場歷史性的_和災難,它使新中國的民主法制和國民經濟都遭到嚴重破壞

教學重點“_”的發動及其所造成的危害

教學難點“_”發生的原因及其災難性的後果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組織學生複習有關內容:

從“三大改造”以來,出現過哪些缺點和失誤?

(A.三大改造後期的要求過急,工作過粗,改變過快,產生了一些“左”傾錯誤的後遺症。

B.1958年的“總路線”反映了廣大羣眾迫切要求改變我國經濟落後的願望,但因缺少經驗,急於求成,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左”傾錯誤有所發展。接着發動“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全國出現高指標、瞎指揮、浮誇風和“共產”風。)

承上啟下,教師講授:由於這些嚴重失誤加上自然災害,使國家和人民面臨建國以來最為嚴重的經濟困難。黨和政府從1961年春天開始調整國民經濟,不久就取得明顯成效。但是黨內“左”傾思想卻沒有被抑制住,終於造成了災難性的後果。(安排學生先閲讀全文,作讀書標記;然後探索、交流、討論、練習)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_和災難

1讓學生觀看第30——31頁《劉少奇同志追悼大會》等圖片和課文內容,討論回答:“_”是怎樣發動起來的?(_身為黨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人物,決定發動“_”來防止資本主義復辟。)

2_這種做法對不對?為什麼?(不對。因為:A.他對黨內和國內階級鬥爭形勢作了完全錯誤的分析,把國民經濟調整工作中所採取的措施當成“走資本主義道路”,把主持調整工作的__、__等同志當成“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簡稱“走資派”。B.以_為核心的中共中央,決定成立“中央_小組”,奪取__等同志的領導權,踐踏了黨內組織原則,破壞了民主法制,造成“_一切、全面內亂”的局面。)

3民主法制被破壞的表現如何?(許多領導幹部、專家學者和民主人士被誣衊為“走資派”,遭到批鬥和_,造成一批冤案。其中,的冤案是__被誣陷、批鬥、監禁直至屈死。)

4面對着這種局面,有沒有人起來抗爭?他們是誰?(有。主要是黨內老一輩革命家和廣大幹部羣眾進行了抵制和抗爭,如葉劍英、徐向前、譚震林、陳毅等。)

•教師過渡(設問並回答):既然黨內大多數老幹部反對“_”的錯誤做法,為什麼沒能及時制止住呢?

那時黨內“左”傾錯誤發展到了十分嚴重的地步,黨內生活完全背離了黨內民主和集體領導原則,一時之間很難糾正那些錯誤做法。

粉碎_和__集團

1__集團是怎樣形成的?(“_”中,_利用_對他的信任,以黨中央副主席兼中央軍委副主席的身份,打着擁護_的旗號,煽動_一切、全面內戰,殘酷_正直的幹部和羣眾,安插親信、培植死黨,逐漸形成一個_集團。)

2他為什麼發動_政變?(_不滿足於“副統帥”的權力,妄圖進一步奪取黨和國家的權力。他的陰謀被_看穿,再也混不下去了。)

3其結局怎樣?(1971年9月13日,_等人企圖乘坐飛機叛逃蘇聯,在蒙古温都爾汗機毀人亡。)

4“_”期間經濟(本站☆)下滑的局面是怎樣扭轉的?(__、__在_支持下,主持中央工作。他們一起整頓、恢復各方面工作,使得形勢有所好轉。)

5後來全國為什麼再度陷入混亂?(_、張春橋、王洪文、姚文元結成_集團,被稱作“____”。他們相互利用,目的在於篡黨奪權,把矛頭指向周恩來、__。1976年周恩來、_相繼逝世後,“____”加緊奪權活動,全國陷入混亂。)

6“四五運動”的性質和意義的什麼?(其性質是廣大人民羣眾悼念周總理、反對“____”的革命運動,所以遭到“____”的_。其意義在於奠定了粉碎“____”的羣眾基礎。)

7“_”結束的標誌是什麼?(1976年10月,華國鋒、葉劍英等人代表黨中央採取果斷措施,一舉粉碎了__集團。)

•教師小結:中國_成立83年來,犯過多次路線錯誤,每一次都能用自己的力量加以糾正,具有無比旺盛的生命力,的確是一個偉大的政黨。要是沒有“_”的破壞,我國的經濟建設會在黨的領導下取得更大成就。

練習鞏固

1完成課本33頁“練一練”:應選C(粉碎__集團)。

2佈置課後作業:

A完成填充圖冊第10頁各題。

B在34頁“活動與探究”中選擇一題,本學期內完成蒐集資料、篩選整理等步驟,最後要把探究成果記錄下來。(《史海盪舟》網站將為同學們發表研究成果提供方便。)

3根據《新學案》,為一、二單元的複習作好準備。

第三單元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第8課偉大的歷史轉折]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

瞭解

平反冤假錯案工作在全國展開,民主與法制建設的加強

掌握

關於真理標準的討論,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及其歷史意義

能力訓練過程方法

比較分析完整領悟

聯繫“_”事實,認識“兩個凡是”的錯誤,完整準確地理解“毛澤東思想”;聯繫八大等歷史,領悟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歷史意義

綜合歸納準確評價

歸納“左”傾錯誤在新中國曆的主要表現,評價其危害性,樹立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正確觀念

情感態度價值觀

民族復興責任感

理論的正確性經過了新時期實踐的檢驗和證明。我們必須在這個理論指導下,推動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在各方面取得更大成就

唯物史觀

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探索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成就輝煌

教學重點十一屆三中全會

教學難點“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與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內在聯繫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組織學生複習有關內容:

1“_”是怎樣發動起來的?(_身為黨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人物,決定發動“_”來防止資本主義復辟。)

2_這種做法對不對?為什麼?(不對。因為:A.他對黨內和國內階級鬥爭形勢作了完全錯誤的分析,把國民經濟調整工作中所採取的措施當成“走資本主義道路”,把主持調整工作的__等同志當成“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簡稱“走資派”。B.以_為核心的中共中央,成立“中央_小組”,奪取__等同志的領導權,踐踏了黨內組織原則,破壞了民主法制,造成“_一切、全面內亂”的局面。)

3“_”中出現過哪兩個_集團?(__集團和__集團)

承上啟下,教師講授:__集團於1971年“九一三”事件中覆滅了,__集團到1976年10月也被粉碎。“_”的_已經結束,但是“左”傾錯誤思想尚未徹底扭轉。因此,當時處於徘徊不前的狀態之中。怎樣打開新局面?就是本課涉及的內容了。(安排學生先閲讀全文,作讀書標記;然後探索、交流、討論、練習)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十一屆三中全會

1粉碎“____”後,為什麼要展開“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當時人們要求對“_”中的冤假錯案進行平反,而黨中央的主要領導人仍然堅持“左”的指導思想,提出“兩個凡是”的方針,引起全國上下的不滿。因此,思想理論界展開了真理標準的討論,使人們認識到只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標準,而不是_個人所做的決策和指示。)

教師指出:這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為以後的撥亂反正工作掃清了障礙,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也為打開改革開放新局面作好了思想準備。

2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哪一年召開?(1978年)

3組織學生細讀36頁課文和插圖,從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掌握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的決定,先在書上作出明確標記,完成37頁“練一練”,然後通過“接龍”活動當場鞏固記憶:

(A.思想上:徹底否定“兩個凡是”的方針,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B.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口號,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C.組織上:實際上形成了以__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

4組織學生根據填圖冊第11頁第2題思考:黨的八大與十一屆三中全會有什麼共同點?(都提出了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的任務。)這兩次會議各產生了什麼影響?

(A.黨的八大召開於世界經濟與科技迅速發展、國內三大改造進入尾聲的1956年。它對國內外形勢和主要矛盾作了實事求是的分析,提出了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工業化,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的任務,是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良好開端。八大後,社會主義建設蓬勃開展,可惜受到“左”傾錯誤思想幹擾,國民經濟出現重大挫折。

B.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它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是改革開放的開端。從此,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建設成就日新月異、輝煌燦爛。)

民主與法制建設的加強

1你怎樣看待平反冤假錯案的工作?(這是深得人心的舉措,徹底解除了“_”強加給廣大幹部、羣眾的枷鎖,使他們心情舒暢、精神振奮地投身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去。)

2民主與法制的建設怎樣加強?(1982年頒佈了第四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以後又頒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等一系列法律,依法辦事、有法必依逐漸成為人們的共識。)

•教師小結:“關於真理標準的討論”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為以後的撥亂反正工作掃清了障礙,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也為打開改革開放新局面作好了思想準備。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它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是改革開放的開端。從此,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平反冤假錯案和民主與法制建設的加強,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安定團結的社會環境,人們可以心情舒暢、精神振奮地投身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去,我國民族復興大業走上了“快車道”。

如時間許可,練習鞏固

佈置課後作業:

A完成填充圖冊第11頁各題。

B根據38頁“活動與探究”,建議學生收看CCTV“今日説法”節目,瞭解“12.4”法制宣傳日的由來,瞭解《憲法》、《未成年人保_》、《義務教育法》、《教師法》等。

C完成《新學案》21—22頁“自我測評”,對於填表題中“七屆二中全會”的歷史意義,可以聯繫第1課“導入框”內容,稍作介紹。

[第9課改革開放]

教學目標

]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建立;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

掌握

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重大決策;鄉鎮企業迅速發展;國企的改革

能力訓練過程方法

以史帶論理解原理

瞭解農民對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擁護和農村面貌的改變,理解生產關係要適應生產力發展需要的基本原則

識圖分析判斷特徵

利用教材有關對外開放地區的地圖,理解並掌握“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對外開放格局的特徵

評價政策

通過經濟開放區的建設業績,説明改革開放政策是完全正確的

情感態度價值觀

民族復興責任感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鄉發生鉅變的事實,證明了這是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有志者應當學好本領,沿着這條道路完成民族復興大業

唯物史觀

我國目前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體制,汲取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多樣性的成果,符合國內外實際情況。青年學生必須具備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國際意識,才能肩負起實現偉大理想的重任

情感體驗適應環境

調查瞭解國企改革成就和家庭生活變化,感受市場經濟帶來的好處,培養團隊合作精神,提高承受挫折、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

教學重點城鄉經濟體制改革和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建立

教學難點生產關係一定要適應適應生產力發展需要的基本原則;經濟特區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和影響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組織學生複習有關內容:

1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哪一年召開?(1978年)

2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哪些重要決定?

(A.思想上:徹底否定“兩個凡是”的方針,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B.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口號,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C.組織上:實際上形成了以__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

承上啟下,教師講授: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它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是改革開放的開端。從此,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建設成就日新月異、輝煌燦爛。(安排學生先閲讀全文,作讀書標記;然後探索、交流、討論、練習)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l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改革前夕的農村“人民公社”體制存在着什麼樣的弊端?(政社合一,吃大鍋飯,農民缺少生產自主權,生產積極性不高。)

2黨和人民怎樣解決這個弊端?

(A.先是羣眾自發行動起來: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首先實行分田包產到户,自負盈虧。B.接着是黨中央積極指導:肯定了羣眾建立生產責任制的做法,在全國逐步實行了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然後隨着農業生產的專業化、商品化和社會化,迅速發展農村鄉鎮企業,為農村致富和實現現代化開闢了一條新路。)

教師指出:農村的經濟改革,本着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及時總結農民的創造,因勢利導,加以推動,是黨指導社會改革的一個成功範例。當時隨着對內改革的成功,對外開放的格局也逐步形成了。

l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建立

1按《歷史填圖冊》12——13頁第3題的要求,先在課本41頁或《歷史地圖冊》第10頁上圈出相關地名,然後完成填圖練習:

(A.沿海經濟開放區5個:先設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後增海南。B.沿海開放城市14個:北海、湛江、廣州、福州、温州、寧波、上海、南通、連雲港、青島、煙台、大連、天津、秦皇島。C.經濟開放區4個:珠江三角洲、廈漳泉三角區、長江三角洲、環渤海地區D.內地“一批”:邊境省區也設立了一批開放城市。)

2組織學生“接龍”練習:我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層次順序怎麼樣?(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

教師講解並指導學生完成《歷史填圖冊》13頁第3(3)題:我國的對外開放擴大了對外貿易,吸收了許多外資,引進了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設備和經營管理方法,有力地加快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

3根據《歷史填圖冊》13頁第3(4)題,組織學生分析比較:新時期的對外開放和近代前期的對外開放有什麼不同?

(A.背景不同:近代前期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當前已處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B.國家行使主權情況不同:近代前期的反動政府仰人鼻息,國家主無法獨立;現在的人民政府完全掌握着國家主權,已經贏得獨立自主。

C.內容不同:近代前期的對外開放實際上是被列強逼迫出來的,雖然有自救自強的內容,但是更重要的是便利列強進入並控制中國市場。現在的對外開放是遵循着平等互利的原則,擴大對外貿易,吸引外資,引進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經營管理方法,加快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

D.影響不同:近代前期的對外開放使我國的經濟狀態畸形,只能依附於列強,它不但沒有改變中國落後面貌,反而引發一系列政治問題,使中國始終陷於屈辱之中;現在的對外開放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特徵,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處在“起飛”狀態之中,已經取得許多令世界各國刮目相看的輝煌成就。)

教師講解過渡:隨着農村改革的成功,對外開放格局的逐步形成,城市改革在1985年也全面展開了,其重點是國有企業的改革。。

l國有企業的改革

1從哪三個方面進行國有企業改革?

(A.把原來單一的公有制經濟發展為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B.逐步擴大企業的生產經營自主權,實行政企分開和經營責任制;C.實現按勞分配為主的多種分配形式並存的制度。)

21992年後,怎樣加快國有企業的改革步伐?(十四大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大中型企業推行公司制和股份制,對小型企業採取改組、聯合等多種形式。)

教師小結:學了這一課,大家要明白,我國目前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體制,汲取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多樣性的成果,符合國內實際情況和世界發展趨勢。所以,大家要自覺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國際意識,長大了才能肩負起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

如時間許可,練習鞏固

1完成填充圖冊第12——13頁剩餘各題。

2根據43頁“活動與探究•2”,先組織學生“議一議”。(提示大家:插圖中的學生已經提到生產經營權轉換和分配形式變化,此外還有管理體制改變——避免“瞎指揮”和科技進步——避免“浮誇風”等因素。)

3根據43頁“活動與探究•1”,啟發學生從經營管理體制、產業結構調整、旅遊資源開發等項目中,選好專題,通過查找資料、實地考察、調查訪問等活動,提出自己的建議,作為個人或小組的研究性學習成果,存入成長記錄袋備案。

完成《新學案》23—24頁“自我測評”。

第10課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

瞭解

“四項基本原則”內容、鄧小平理論形成及其指導地位確立的過程

掌握

十二大、十三大、__視察南方重要講話、十四大、十五大的內容

能力訓練過程方法

順時歸納整理知識

運用列大事年表方法,“以史帶論”地形成“__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總設計師”這個歷史概念

識圖分析判斷特徵

利用教材有關__南巡活動的照片及其説明文字,強調他的願望是

“讓全國人民都發財”(體現了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徵)

情感態度價值觀

衷心敬仰總設計師

__解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等一系列基本問題,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他的豐功偉績將永載史冊

正確樹立人生理想

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新發展,在中國曆具有深遠的影響,有志者應該沿着他所指引的道路前進,確立起為祖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

教學重點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__

教學難點為什麼説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新發展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組織學生複習有關內容:

為什麼説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它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是改革開放的開端。從此,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建設成就日新月異、輝煌燦爛。)

承上啟下,教師講授:新時期的主要任務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其“特色”就是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實行改革開放。__在這個過程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成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安排學生先閲讀全文,作讀書標記;然後探索、交流、討論、練習)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__

1改革開放之初,__為什麼要提出“四項基本原則”?(那時出現了資產階級自由化問題)

2“四項基本原則”的四個“必須堅持”是什麼?(指導學生從課本45頁註解尋找答案:_的領導、社會主義道路、人民民主專政、馬列主義。)

教師指出:這“四項基本原則”不僅是我們的立國之本,也是實現現代化的基本前提。

31982年召開的十二大主要內容是什麼?(__明確提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教師聯繫比較: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指的是用革命手段_剝削制度,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當年蘇聯是在大城市舉行武裝起義奪取政權的。中國_建立初期,照搬蘇聯的經驗,結果遭到嚴重挫折。後來是_等人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開闢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終於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所以説,那是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如今,__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也是總結了中外歷的經驗教訓,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新發展。

41987年召開的十三大主要內容是什麼?(__為大會闡明瞭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理論,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路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大會根據他的設想,做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發展分三步走的戰略部署。)

5根據46頁“動腦筋”,組織學生列表、討論回答:為什麼説__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他解決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等一系列基本問題。)

八年級下學期歷史教案 篇四

《對外開放》

課程標準內容:

瞭解深圳特區的發展,認識鄧小平對改革開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統編版歷史教材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上一課對內改革相對應。以深圳特區為例,瞭解鄧小平積極推進對外開放,把對外開放確定為加速現代化建設的一項基本國策。

學情分析:

通過前兩節課的學習已經瞭解了我國的基本國情以及對內改革的相關知識,為本課的學習做鋪墊。八年級的學生已經初步掌握歷史學習的方法,能夠及時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但不善於獨立思考,能動性較差。

教學目標:

唯物史觀:認識對外開放對我國經濟發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掌握深圳等經濟特區的發展變化,瞭解重要歷史人物推動社會發展。

時空觀念:利用地圖掌握我國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

史料實證:通過比較改革開放前後深圳等經濟特區的發展變化,理解對外開放的宏達歷史意義。

歷史解釋:通過學習瞭解為什麼要設立經濟特區?以及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重大歷史意義。

家國情懷:樹立對外開放意識,認可並支持我國的大政方針,關心國家大事,與時俱進。

教學重點:

經濟特區的建立和我國的對外開放格局、以深圳為例認識鄧小平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貢獻、知道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基本史實。

教學難點:

如何理解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教學過程:

活動一:複習鞏固

1、1978年,鄧小平做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講話,為____的召開提出了基本的指導思想。

2、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口號,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______上來。實行_______的歷史性決策。

3、組織上,形成了以_______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

4、20世紀80年代,在國家的支持下,農村逐步實現了以包乾到户、包產到户為內容的_______。城市進行以_______為中心環節的國有企業改革。

【設計意圖】本節課知識與上兩節課聯繫性較強,設置複習鞏固環節可以幫助學生回顧前兩課知識點,更容易做好銜接。

導入:(音頻《春天的故事》)正在播放的這首歌曲,歌頌的是偉大的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在對內改革的同時,他又把對外開放確定為加速我國現代化發展的基本國策,為什麼要對外開放?如何對外開放?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學習第九課《對外開放》。

活動二:小組討論

問題設置:

1、經濟發展所需要的條件有哪些?

2、這些條件中,哪些是我國具備的、哪些是我國不足的?

3、如何克服我國經濟發展中的短處?

學生回答:技術、資金、勞動力、市場、經驗等。我國有廣闊的市場和重組的勞動力。但是技術落後,經驗不足,資金短缺。建立經濟特區,積極引進技術、經驗和資金。

老師:我國最先設立的經濟特區有哪些?從地理角度看,都在那兩個省?

學生: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在廣東省和福建省。

(老師補充: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在不斷地摸索中前行。我國沒有這方面的經驗,設置特區,先行試點,再逐步推廣。)

老師:請同學們結合史料思考,經濟特區到底特別在哪?國家沒什麼選擇在廣東和福建先設立經濟特區呢?

史料:1979年春,鄧小平在與廣東省領導談話時,提出在那裏可以劃出一塊地方來,叫特區。陝甘寧就是特區嘛,中央沒有錢,要你們自己搞,殺出一條血路來。幾個月後的一份中央文件中指出:廣東福建兩省靠近港澳,華僑多,資源比較豐富,具有加快以經濟發展的許多有利條件。中央確定,對兩省對外經濟活動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給地方以更多的主動權,使之發揮優越條件……把經濟儘快搞上去,這個重大決策,對加快我國的四個現代化建設,有重要意義。

——《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二第13課》

老師總結:“經濟特區”是指國家劃出一定範圍,在這裏實行與其他地方的經濟政策,如減免税收、給予特殊待遇等,以吸引外資,推動國家經濟發展。

廣東福建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毗鄰港澳,可以吸引大量僑資;依靠大陸腹地,自然資源豐富。

【設計意圖】教材中對於這一部分敍述完整,表述清晰;內容上不難理解。因此把主動權交給學生,發揮其主觀能動性。

活動三:體味成果

材料一:改革開放前後深圳的變化

——圖片選自統編版八年級下冊歷史教材第9課

材料二:深圳本來只是一個貧窮落後的邊陲小鎮。深圳建立經濟特區後,以“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精神和“三天一層樓”的建設速度,幾年時間就發展成為一個現代化大都市。1984年鄧小平視察深圳後,欣然題詞:“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

——選自統編版八年級下冊歷史教材第9課

老師:實踐證明,設立經濟特區對引進外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國內進一步改革、擴大對外經濟交流、發展現代化事業起到了極其重要的示範作用。

【設計意圖】用圖片的方式,學生能夠更加直觀的感受到設立經濟特區帶來的變化,加深對國家大政方針的認同感。

活動四:地圖應用

老師:試點的成功,證明了改革開放偉大決策的正確性,1984年,鄧小平指出:特區是個窗口,是技術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識的窗口,也是對外政策的窗口。經濟特區就像一個偉大的支點,撬動它,就撬動了中國舊體制的巨石,打開了對外開放的大門。

請同學們拿出歷史地圖冊,根據教材相關內容,找出1984年以後我國新開放地區,並做好標註,仔細觀察並思考,我國開放格局的特點。

歸納:

1884年,進一步開放大連、天津、青島、上海、福州、廣州等14個沿海城市

1885年,把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東南三角地區定為沿海經濟開放區,後擴展到山東半島,遼東半島及其他沿海市縣

1888年,設立海南經濟特區

1990年,設立上海浦東開發區

1992年,開放重慶、武漢等沿江城市,滿洲里等邊境城市、昆明、烏魯木齊等內地省會和首府,幾年後,又開放了一大批內陸市縣。

形成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設計意圖】學生動手標註,發現對外開放格局的特點,更有助於加深記憶

活動五:小組討論

材料一:中國代表簽署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

材料二:世界貿易組織,英文縮寫為WTO,是處理世界貿易問題的重要國際組織,負責制定和監督執行多邊貿易規則,組織多邊貿易談判,解決各成員間的貿易爭端。2001年11月,在卡塔爾首都多哈召開的世界貿易組織第四屆部長級會議上,舉行了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籤字儀式。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將擁有13億人口的巨大市場帶入全球貿易體系,參與全球範圍內的競爭。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有助於中國商品進入國際市場,但也給中國的經濟體制帶來挑戰。

——選自統編版八年級下冊歷史教材第九課

老師:根據兩則材料思考並討論

1、中國為什麼要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2、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給中國帶來哪些機遇和挑戰?

3、面對挑戰,中國該如何應對?

歸納總結: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中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中國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國。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也標誌着中國對外開放和市場經濟建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機遇:它有利於中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促進經濟發展;有利於擴大出口和利用外資,並在平等條件下參與國際競爭;有利於促進技術進步、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有利於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挑戰:加入世貿組織對我國的弱勢產業是一個嚴峻的挑戰。如果不加快改革的步伐,將面臨被淘汰的危險。隨着市場的進一步擴大,關税的大幅度減讓,外國產品、服務和投資更多地進入中國市場,國內一些產品面臨更加激烈的國際競爭。

應對: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引進先進技術,學習先進管理經驗;進行技術升級,提高我國產品競爭力;堅持可持續發展。

【設計意圖】這部分內容相對較難理解,結合小組智慧,激發學生興趣;在世界經濟浪潮中,面對機遇和挑戰,該如何應對?培養學生的歷史使命感。

課堂總結:同學們,本節課我們學習了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建立,目睹了對外開放政策下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瞭解了“經濟特區—沿海開發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點線面結合的對外開放格局,也看到了加入世界貿易的歷史性一刻。改革開放的成功離不開鄧小平同志的高 瞻遠矚、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英明抉擇,更離不開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的艱苦奮鬥。讓我們一起攜手,為新世紀中國的騰飛貢獻自己的力量。

(1)每一個教學活動中含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並設【設計意圖】版塊。

(2)引用的文字及圖片材料請展示在教學設計中。如確實無法展示(如視頻音頻)請文字描述即可。不要插入超級鏈接。

板書設計:

第9課對外開放

一、經濟特區的建立——1980,深圳、珠海、汕頭、廈門

二、對外開放領域的擴大

格局: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

特點:點線面結合、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

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01)

八年級下學期歷史教案4

《改革發展中的教育》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發展的成就以及863計劃的制定;理解教育發展為“科教興國”戰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一論斷;掌握《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的頒佈及其意義。

(2)通過引導學生思考與探究“《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規定:‘凡滿六週歲的兒童,不分性別、民族、種族,應當入學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條件不具備的地區,可以推遲到七週歲入學。’你怎樣理解上述法律條文中你所享受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失學或輟學原因有哪些?”等問題,培養學生理解歷史材料和探究問題的能力。

(3)通過採用分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培養學生共同學習、互相促進的能力和團隊協作意識。

2、過程與方法

(1)學生課前分組蒐集、整理資料,用生動的事例説明我國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發展狀況,培養學生根據需要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2)以探究式學習為主,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習慣。

(3)課後延伸:小組討論“你準備怎樣幫助失學兒童?”或者以“讓我們一起托起明天的太陽”為題(也可自擬題目),寫一封倡議書。激發學生關注祖國命運的情感和培養學生聯繫實際的能力。

(4)通過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錄音機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創設歷史情境,增強直觀性,感悟歷史。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新中國成立以來人民教育事業輝煌成就的教學,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2)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鄧小平“三個面向”的題詞以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教學方針等的教學,幫助學生樹立科教興國的意識。

(3)通過對所在社區學校同少數落後地區義務教育情況的對比,加深學生對我國基本國情的認識,增強熱愛家鄉的觀念,樹立學好本領、建設好祖國的偉大志向。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2、難點

“科教興國”戰略,“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重温課本84頁“自由閲讀卡”,啟發學生思考:加入WTO以後,給我國帶來了哪些機遇和挑戰?

學生回答:有助於加強我國同世界各國各地區經濟貿易聯繫,為我國對外開放拓展了新的空間。同時,在WTO裏進行經濟貿易活動,必須遵循這個組織規定的許多“遊戲規則”,假如有所違犯,可能得不償失。

一、科教興國的奠基工程

師:“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教育事業有很大發展。黨和政府尤其重視基礎教育的發展,國家增加了義務教育的經費投入,並鼓勵社會力量投資辦學。各地辦學條件得到改善,出現了一些設備先進的中國小校。”

多媒體顯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及鄧小平的照片)”

師:這個題詞不僅是對景山學校的,更是當今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為新時期教育改革指明瞭方向。這是新時期教育發展和教育改革的方針。體現了黨中央對我國教育事業的高度重視。真可謂“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下面我們一起進入歷史回顧。

多媒體顯示:歷史回顧

師:我國自清朝末年以來,一再規定實施義務教育,但從未實現。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為實施義務教育創造了條件,改革開放則使義務教育由理想變成事實。

多媒體顯示:1986年我國頒佈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到2000年,我國基本實現了普及九年義務教育。

師:“在政治課中大家多次接觸到《義務教育法》,哪位同學能為大家介紹一下它的含義是什麼?”

生:它是國家運用法律手段推行基礎教育,強制學齡兒童接受一定的教育,提高民族素質的必要措施。

師:“好,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個問題。”

多媒體顯示:《義務教育法》規定:“凡滿六週歲的兒童,不分性別、民族、種族,應當入學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條件不具備的地區,可以推遲到七週歲入學。”

你怎樣理解上述法律條文中你所享受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他們誰説的對?為什麼?

小女孩:我們上學是家長和學校的事,家長和學校讓上學就上,不讓上學就不上。

小男孩:不對,上學是我們自己的事,既是我們對國家和社會的義務,也是我們接受教育的權利,必須依法執行。不能讓上學就上,不讓上學就不上。

師:“儘管我們國家用法律的形式賦予了青少年享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和義務,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有少數地區的孩子還不能享受到這種權利和義務。”

隨後教師問題:總有一些孩子由於種種現實問題而輟學,我們應該怎麼辦?

學生紛紛闡發他們的觀點和見解。

生:“應該大力發展經濟,經濟搞上去,我們就能很好的發展教育。教育搞好了,人才就多了,科技就進步了,經濟也就發展了。”

生:“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生:一方面要加大執法力度,堅決處理那些侵犯兒童接受義務教育權利的人和事。另一方面要發動社會力量加大教育投入,大力興辦“希望工程”、“陽光工程”,切切實實地為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改善辦學條件,讓他們真正享受到應得的權利。

師:“剛才有的同學提到發展經濟和教育的關係,提得很好,20世紀90年代以來,黨和政府就提出了‘科教興國’的發展戰略。”

多媒體播放短片“科教興國”(視頻:科教興國)。

師:“‘科教興國’戰略中明確提出‘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20世紀90年代以來,黨和政府是怎樣發展教育事業的呢?”

①把九年義務教育作為科教興國的奠基工程,擺在優先發展的地位。

②要求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師:“面對我國過去所取得的成績,我們感到驕傲和自豪;與此同時,作為與‘科教興國’戰略同步成長的你們更應該放眼看世界!”

請同學們各抒己見,討論一下。

生:“日本大力發展教育,長期堅持智力高投資,不斷改革教育體制,為現代化經濟的發展培養大批具有中等以上學歷的有技術的優秀工人和科技人才。”

生:“德國和日本都是二戰中戰敗的法西斯國家,戰後經濟頹廢。然而僅僅一、二十年時間,聯邦德國和日本經濟的飛躍令人咋舌,兩國分別成為60年代初和60年代末的資本主義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尤其日本經濟增長速度超過了美國。究其原因,我們發現除了一定的民主改革、加強國民經濟的非軍事化、依靠美國扶植等因素外,還有一個共同的原因那就是高度重視教育。”

生:“發展中國家新加坡也是大力發展科教事業、重視道德教育、提高勞動者素質,不僅保證了科技和生產對人才的需要,也造就了一支具有較高素質的勞動大軍,70年代新加坡經濟年增長率不僅超過西方,而且成為美國、西歐和日本的競爭對手,令世界矚目,被稱為‘70年代的奇蹟’。”

師:“這些國家成功的經驗告訴我們,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科技和後天的生產力,所以高瞻遠矚的鄧小平一再強調,發展科技,不抓教育不行。沒有教育的發展,就沒有科技的進步”。

教師過渡:現在我們的“九年義務教育”,也就是國小和國中階段的基礎教育牢固了,高等教育的發展自然能夠“水到渠成”了。

二、高等教育的大發展

師:新中國成立以來,高等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發展。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教師請同學們把蒐集到的相關資料展示出來。學生通過資料的彙總,思考、討論並作答。

①數量大增,學科齊全,佈局合理。(展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吉林大學、東北師範大學等高校的網址、圖片、文字資料等)

②科學研究碩果累累。(“863” 計劃項目和國家發明獎。鼓勵學生查找課外資料,説出具體事例)

師:“黨中央、國務院站在時代的高度,審時度勢,提出了‘科教興國’的重大戰略決策,同時,堅持“三個面向”的指導思想,這都是我們新時期教育取得成就的有力保障。那麼,我們青少年又應以怎樣的實際行動珍惜受教育的機會呢?你能否為自己將來的學習前景作一番美妙的設想?譬如,你將為自己國中畢業以後選擇什麼道路?你將以哪門課程作為重點選學的方向?”

生:“當前我們正處於新課程標準的教育改革大潮之中,學校和老師為我們搭建了展示才華的廣闊舞台,精心組織了豐富多彩的探索活動,大家要珍惜這些機會,爭取多學些本領,為實現自己美好的理想打下堅實基礎。”

生:“想要考重點高中,爭取考上理想的大學,理科我很喜歡,我想搞科研工作,希望拿到‘諾貝爾’獎,為國家作貢獻。”

生:“國中畢業後,我打算去讀藝術高中,以後考藝術學院,做一名演員,能走向國際。”

生:“我不想讀高中,我希望直接去讀技術學校,早點工作,邊工作邊深造,開一個屬於自己的公司。”

生:“我們讀國中畢業是最低的標準了,多數人都還是希望能繼續深造,現在讀大學是我們的起碼要求了,研究生和博士生更是不斷地擴招,所以,我們為了自己也得好好學習,要不然,怎麼在以後的競爭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啊?”

教師總結:“當今世界,各國之間激烈的經濟競爭和科技競爭,歸根到底是教育的競爭、人才的競爭。教育決定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青少年受教育的程度如何,直接關係着祖國的命運和前途。所以大家有責任、有義務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努力學好科學文化知識。”

課後思考和探討

對於我國目前尚存在8507萬的成人文盲,請你提出解決這一問題的建議。

課後小結

學完這節課,你有什麼感想?

8年級下冊歷史教案 篇五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教學目標

1、知道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主要內容,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西藏和平解放的時間和意義。

2、分析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形成國際意識,理解中國是世界的一部分。分析西藏和平解放的歷史意義。

3、通過對比分析的方法,認識____集團分裂祖國的醜惡行徑,理解中國共產黨維護祖國統一、維護和平的堅定決心。

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重點內容是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內容,在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的重大決定,如國旗、國歌、首都、政府主席、人民英雄紀念碑等,都是學生耳熟能詳的,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優勢來突破這一教學重點內容,同時來減輕學生的記憶負擔。本課的難點是新中國成立的意義和西藏和平解放的意義,新中國成立的意義可以採取對比的方法進行分析,學生對西藏和平解放的過程比較感興趣,教師可以適當補充歷史材料,通過分析西藏和平解放的進程,進一步認識____集團分裂祖國的醜惡嘴臉。

教學工具

多媒體工具

教學過程

多媒體展示“長江三峽、神州七號發射成功、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等圖片。

這幾幅圖片從幾個側面反映了祖國今天的強大與繁榮。但我們不能忘記歷史,在過去的百餘年裏,我們曾遭受到外來的侵略,任人宰割。正因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艱苦而卓絕的努力,建立新中國,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這節課,讓我們重温那振奮人心的一刻——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多媒體打出課題:第1課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播放《開國大典》視頻

同學們,當你們看到毛主席親自按動電鈕,五星紅旗伴着《義勇軍進行曲》緩緩升起時,你的心情如何?

指導學生把握時間、地點、人物、重要話語、慶典議程等基本要素。

開國大典上54門禮炮齊鳴28響,你們知道為什麼要用54門禮炮嗎?為什麼要齊鳴28響呢?

在開國大典上,我們聽到了國歌、看到了國旗。這些新中國的象徵,是如何確定下來的呢?

1949年9月,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北平隆重舉行,參加此次會議的代表有662人,來自社會各個階層、團體和民族,許多代表都是冒着生命危險來北平參加政協會議的,這些都説明政協會議的召開是人心所向,眾望所歸,因此會議能限度體現廣大人民羣眾的利益和願望,具有類似現在人民代表大會的性質。

要求學生用5分鐘時間看書P2,按照導學提綱的提示自學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有關內容

引導學生歸納出政治協商會議的內容是:一個文件:《共同綱領》;一個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一個主席:毛澤東;一面國旗:五星紅旗;一首國歌《義勇軍進行曲》;一個首都:北京;一種紀年法:公元紀年;一座紀念碑:人民英雄紀念碑。

多媒體打出五星紅旗圖片

政協會議上提到的五星紅旗,我們每天都能看飄揚在祖國的上空,那麼,五星紅旗是如何確定的?有什麼象徵意義?

《義勇軍進行曲》是在日本步步進逼、民族危機日益加劇的背景下創作的。“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已經成為歷史,革命已經取得勝利,新中國即將誕生,那為什麼還要把《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

點撥:《義勇軍進行曲》誕生於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採用了進行曲的旋律,鏗鏘有力,唱出了國難當頭中華民族抗擊外來侵略的決心。雖然新中國成立了,但我們還將面對國內國際方方面面的困難和威脅,這就要求我們用這種勇往直前的鬥爭精神建設我們的國家,克服各種困難,使中華民族重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同時也警示後人,不要忘記這段民族戰爭的歷史,居安思危,以史為鑑。

多媒體打出“人民英雄紀念碑”及其碑文

在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碑文中,提到“三年以來、三十年以來、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分別指的是哪一時期?其開始的標誌是什麼?

歸納總結: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為新中國的成立做好了準備工作。

學習到這裏,同學們能不能把新中國成立的意義歸納出來呢?要求:從國內和國際兩個方面分析

解釋:

國內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闢了中國歷史新紀元。首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是中國歷史的偉大轉折,中國結束了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100多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的社會結束了,開始向社會主義過渡。其次,新中國的成立標誌着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勝利,開始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新時期。最後,中國人民經過100多年不屈不撓的鬥爭,終於_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

國際意義:首先,新中國的成立,使佔世界1/4的人口擺脱了殖民主義統治,大大削弱了帝國主義的力量,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其次,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鬥爭。

打出朱德總司令在開國大典上宣佈命令時的情景圖片

解釋:1949年月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西南、東南沿海、海南島、新疆等地仍盤踞着大量的國民黨軍隊,為了解放全國領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在開國大典上命令人民解放軍繼續進軍。到1950年底,除西藏外的大陸全境基本解放

西藏地區是在什麼時間、通過怎樣方式獲得解放的?西藏的解放有什麼意義?

打出“西藏和平解放歷程”的圖片,並解説其過程。

解釋:解放前西藏情況十分複雜,外國的一些政治勢力利用宗教和歷遺留的民族矛盾插手西藏問題,企圖使西藏與祖國分離。所以解放西藏的核心問題是政治問題,應採取和平解放的辦法。消除漢藏之間的民族隔閡,爭取藏族同胞的支持,孤立少數分裂分子。1951年5月中國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達成了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10月鮮豔的五星紅旗終於插上了雪域高原,西藏千百萬農奴翻身得解放,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至此,祖國大陸獲得了統一,各族人民實現了大團結。

長期以來,不斷有一些國家干涉中國內政,策動西藏叛亂,____喇嘛也出逃國外,進行分裂祖國的活動,一些別有用心的國家還在1989年授予____喇嘛諾貝爾和平獎,進行反華活動。

播放____集團在西藏“___、搶、燒”視頻

課後小結

西藏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政府在維護祖國統一的問題上決不會有絲毫讓步,企圖依靠外國勢力達到“_”、分裂祖國的活動是背叛祖國的可恥行徑,決不能讓其得逞。

多媒體展示學習小結問題卡

指導學生設計本課大事年表

板書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一、開國大典

二、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1、時間

2、地點

3、主要內容

三、新中國成立的意義

四、西藏和平解放

1、時間

2、意義

八年級下冊歷史教案 篇六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能夠比較全面地掌握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基本史實。

2、能夠理清從洋務運動至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發展的各個階段,提高概括歷史發展階段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創設“名人訪談”情境,體驗張謇興辦實業的背景、影響、結局。

2、創設“穿越時空”情境,探究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階段、原因、特徵。

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生在情境體驗學習中,感受張謇等興辦企業,實業救國的愛國情懷,增強愛國情感。

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

二、教學難點:

1、正確理解一戰期間民族工業的“黃金時代”;

2、正確瞭解民族工業發展的特徵。

教學工具

多媒體工具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1、課件:狀元殿試策封面圖、捷報圖

2、教師活動

①設疑:被光緒帝“欽定第一甲第一名”的人物是誰?(張謇)

②簡介張謇,引入本課學習

設計理念:選擇貼近學生最近發展區的材料,設疑激趣,切入新課

【自主學習建構新知】

1、學生閲讀教材,完成下列問題:

①、《馬關條約》簽訂後,張謇深感要挽回中國的利益,必須發展本國的工商業,於是提出了“實業救國”的口號。

②、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是我國民族工業發展的“黃金時期”。內因是辛亥革命的成功,衝擊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資產階級一度受到鼓舞。外因是帝國主義國家忙於戰爭,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經濟的掠奪。

③、中國近代的民族工業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夾縫中求生存、圖發展,總的來説是比較落後的。

設計理念:通過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課文內容,初步瞭解知識輪廓。

2、創設情境:“名人訪談——走近狀元實業家張謇”(課件)

設計理念:通過生活化、大眾化的“名人訪談”情境,變歷史事件為現實生活,變歷史人物為現實人物。依靠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學習活動,對學生來説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學生越學越想學、越學越愛學,從而實現“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潤物無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凸顯現代學習方式的首要特徵----主動性。

3、教師活動:小結學生名人訪談的表現情況,過渡:張謇大生紗廠的命運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一個縮影,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經歷了哪些階段?其主要特徵是什麼呢?

學生活動:閲讀教材第二目,提煉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相關信息。

設計理念:緊扣教材,承上啟下。

4、歸納概括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時期、特徵、原因。

教師活動:

⑴指導學生完成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表(課件展示)

1、洋務運動的推動

2、封建制度的阻撓

內因:辛亥革命成功,衝擊了封建制度

外因:列強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帝國主義捲土重來

⑵點撥:內因、外因的共同影響使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速度不一。

學生活動:學生口頭回答完成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表

設計理念:初步感知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階段、原因、特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提煉歷史有效信息能力。

創設情境:“穿越時空——張謇來到1914”(課件)

教師活動:1914年,正直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張謇請你幫忙創辦實業,調查市場行情:

①此時創辦實業是否有利?為什麼?

②當時有那些行業適合發展?請具體介紹

③根據市場行情,你會把資金投入到哪個行業?工廠會設在哪些地方?為什麼?

④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結束,你的企業將會出現什麼狀況?從中可以看出中華民族工業的發展進入到什麼階段?為什麼會這樣?

學生活動:閲讀教材,完成市場行情調查,探究知識:

①有利於創辦實業,因為辛亥革命-了清朝的封建統治,帝國主義國家忙於戰爭,暫時放鬆了對中華民族資本的壓迫,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進入“黃金時代”

②紡織、麪粉、精鹽等行業。輕工業發達,重工業落後。

③紡織、麪粉、精鹽等行業,工廠會設在上海、武漢等大城市,因為沿海大城市的民族工業比較發達,內地卻非常薄弱。

④倒閉或被吞併,1918年後,中國的民族工業發展進入一戰後至新中國的成立時期,因為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民族工業再度受挫,抗戰勝利後,國民黨發動內戰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民族工業沒有得到很好的恢復。

課後小結

引導學生回顧本課知識,整體感知民族工業發展的歷程,概括近代中華民族工業的特徵:發展階段艱難曲折,發展程度極不平衡,發展水平極為落後。中國的民族工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徵是由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決定的,只有實現民族獨立,才能實現現代化。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下冊教案 篇七

教學重點抗美援朝戰爭的大致過程和志願軍將士的動人事蹟

教學難點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歷史意義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組織學生閲讀66頁“導入框”圖文,跟唱《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

2、教師導入:從1927年南昌起義以來,黨所領導的部分國民革命軍、工農紅軍、八路軍、新四軍、人民解放軍,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先後戰勝了國內的北洋軍閥、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__、漢奸偽政權等,戰勝了公開侵略我們的日本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戰就以反法西斯同盟的勝利宣告結束了,社會主義和人民民主的力量迅速壯大起來。美國作為當時資本主義頭號強國,就帶頭與社會主義國家“冷戰”,形成兩大陣營對峙的局面。在中國,美國支持蔣介石打內戰,卻嚐到了失敗的滋味,它本來就很不甘心。新中國建立後,公開申明要走社會主義道路。美國更不高興了。當時它妄圖把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扼殺在搖籃中,建立了一個針對中國的包圍圈。具體情況請看書和《歷史地圖冊》第6頁。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抗美援朝保家衞國

1、指導學生閲讀本目課文,結合講解《歷史地圖冊》第6頁的《抗美援朝前中國東部形勢》圖,設問:如果你生活在那時,你將怎麼辦?無動於衷?任人欺負?

(A.侵略者已經將戰火燒到我國,炸我東北、殺我同胞、毀我財產,我們必須奮起維護自己的安全。

(B.美國第七艦隊入侵台灣海峽,阻止人民解放軍解放台灣,公開與新中國為敵,我們除了出兵反抗,別無選擇。

(C.朝鮮在當時國力較為弱小,但是與我們同是社會主義國家,十分友好。美國已是資本主義頭號強國,又打着“聯合國軍”的旗號攻佔了朝鮮許多領土。我們必須援助朝鮮抗擊美國,才符合國際道義。)

•組織學生朗誦課本第6頁《文獻資料》,體會毛澤東的英明睿智。

2、毛澤東作出了抗美援朝的決定後,由誰首先擔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

3、要求學生在《歷史地圖冊》第6頁的《抗美援朝》圖上圈出五次戰役的相關地名,完成《歷史填圖冊》第4頁第2題。(第一次戰役的熙川、介川,第二次戰役的寧遠、五老,第三次戰役的上甘嶺,第四次戰役的橫裏,第五次戰役的縣裏。)

•指導學生觀看第10頁“自由閲讀卡•三八線”,體會人民軍隊戰勝強敵的自豪感。

戰鬥英雄黃繼光和邱少雲

1你知道哪些志願軍的動人事蹟?(根據所剩時間,讓若干名學生講故事,有人補充介紹毛岸英、羅盛教、《英雄兒女》中的王成等人事蹟。)

2黃繼光與邱少雲的事蹟中,各有什麼特點?(前者是在上甘嶺用胸膛堵敵人槍眼的英雄,後者是在另一個高地嚴守潛伏紀律、烈火燒身不動搖的好漢。)

3他們的事蹟體現了什麼精神?(高度的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無私的集體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等。)

4根據第9頁“動腦筋”:人們為什麼稱中國人民志願軍為“最可愛的人”?

(A.他們具有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集體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等。B.他們為保家衞國、支援朝鮮,赴朝作戰。他們在戰鬥中英勇頑強、不畏艱險,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贏得這場戰爭,伸張了正義,援助了朝鮮,保衞了祖國,為國家和民族贏得了崇高的國際榮譽。)

練習鞏固

1完成課本第9頁“練一練”:應選C(“①朝鮮爆發內戰”是美國出兵干涉朝鮮內政的原因,不是我們出兵的原因。總之,美國悍然出兵在前,我們被迫出兵在後,我們不存在着干涉朝鮮內政的主觀動因。)

2根據第7頁“動腦筋”:

A.中國人民志願軍當時能不出兵嗎?(不能。)B.他們誰説得對?(都對。)

C.為什麼?(必須制止美國的侵略,才能維護國家利益;只有援助朝鮮,才能伸張國際正義;正義的力量最終將會戰勝邪惡力量——歷史所昭示的真理。)

•教師指出:從1950年10月到1953年7月,美國侵略者在朝鮮戰場上陷進了可怕的泥潭。他們的將軍克拉克最終作為一個“美國沒有獲勝的戰爭指揮官”,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籤了字。抗美援朝戰爭正式結束,宣告了正義者的勝利。

3完成《歷史填圖冊》3——4頁習題。其中最後一題的參考答案如下:

(A.毛澤東、彭德懷等領導人英明睿智;B.廣大志願軍將士英勇奮戰;C.朝鮮軍民密切配合;D.抗美援朝戰爭具有正義性質;E.國際正義力量大力支持等等。)

4提醒學生預習第3課《土地改革》。

八年級下冊歷史教案 篇八

各位評委、各位專家:

上午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三課《收復新疆》,下面,我主要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和教學程序三個方面加以説明。

一、教材分析(包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四個方面)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中國近代史呈現出兩條鮮明的主線,其中之一就是外國的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收復新疆》則是這條主線的一個重要體現,在中國歷史中佔有重要地位。根據課標和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2、教學目標(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面)

①知識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阿古柏侵佔新疆的罪行和左宗棠收復新疆的史實,掌握新疆行省的設置。

②能力目標:通過引導學生對“海防”“塞防”之爭的討論,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引導學生通過看《收復新疆示意圖》,講述左宗棠收復新疆的過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歷史圖表陳述歷史事件的能力;通過評價左宗棠,培養學生客觀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③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左宗棠“身無半文,心憂天下”的愛國情懷,使學生自覺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愛國傳統,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重點:左宗棠收復新疆。因為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是我國的西北大門,它的得失不僅關係到我國的主權,更維繫着國家的安全,在收復新疆的過程中,以左宗棠為首的愛國官兵為了維護國家統一,捍衞國家主權,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的愛國情懷和愛國之舉,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素材。

4、難點:

①“海防”“塞防”之爭。因為國中學生看問題往往比較片面,不能站在全局的角度把握問題。

②收復伊犁的重要性和付出代價的必要性。因為中國用一大塊土地和大量的賠款去換取一座山城,對於八年級的學生來説是難以接受和理解的。

二、教學方法:

本課面對的是國中二年級的學生,他們經過一年的學習,已經初步具備了一定的學習歷史的能力和方法,這個階段的學生思維活躍、樂於表現,對事物充滿了好奇,有主動學習的願望,同時又存在着看問題欠周到和重表象等特點。我根據對本課的教材分析和八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及心理特點,採用以下的教學方法:多媒體輔助下的問題情境教學法、史料分析法、分組討論法和歸納總結法。

三、教學程序(包括創設情境、新知探索、知識提煉、練習鞏固四個環節)

1、創設情境:

讓學生伴着熟悉的新疆民歌《我們新疆好地方》那歡快、優美的旋律,欣賞一段表現新疆美麗風光的紀錄片;然後讓學生介紹新疆的地理位置和風土民情;教師進行簡單的總結後,導入本課。

用歌曲和視頻創設情景,直觀生動,有強烈的吸引力,可以一下子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從課間的鬆散狀態直接進入學習狀態,為下一個環節的學習做好心理準備。

2、新知探索:(包括新疆危機、收復新疆和治理新疆三個方面)

(1)新疆危機:教師引導學生看書閲讀課本並歸納:19世紀六、七十年代新疆危機的表現。

這一目的內容條理、清晰,學生通過閲讀及思考,可以獨立完成。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歸納問題的能力。

(2)收復新疆:包括兩個問題:海防、塞防之爭和收復新疆的過程。這兩個問題,前者是本課的難點,後者是本課的重點。我對難點的處理方式如下:

第一步:屏幕顯示中國地圖,閃爍新疆和台灣,教師指出在新疆遭受侵略的同時,我國的台灣也受到美、日的侵略,東南西北都處在多事之秋,哪頭為重呢?提出問題,設置懸念。

第二步:屏幕出示兩段史料,分別代表海防論者的觀點和塞防論者的觀點。然後指導學生閲讀,提高學生閲讀史料的能力。

“新疆不復,於肢體元氣無傷;海疆不防,則心腹之患愈棘。”——李鴻章

“海疆之患不能無因而至,其所視成敗以為動靜者,則西陲軍務也。”——王之韶

第三步:引導學生分組討論這兩種觀點。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設想、敢於質疑和發表自己的見解,讓不同的思維火花進行碰撞。既活躍課堂氣氛,又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第四步:屏幕出示史料:“海防”與“塞防”並重論者左宗棠的觀點。並指導學生閲讀,通過閲讀這段材料,可以讓那些在討論中走進死衚衕的學生,產生一種“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開朗之感。使學生認識左宗棠高瞻遠矚,誓死捍衞國家領土主權完整的觀點,才真正符合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加深學生對左宗棠主張收復新疆正確性的理解。

“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衞京師。東則海防,西則塞防,二者並重。”——左宗棠

通過讓學生閲讀史料展開討論,然後再通過史料讓學生深切體會“手心手背都是肉,東南西北都得要”的道理,達成共識。既培養學生運用歷史文獻資料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攻克了難點。

對於左宗棠收復新疆的的過程,這是本課的重點,我是這樣來解決的:

第一步:屏幕出示左宗棠的畫像及其“身無半文,心憂天下”的詞句。使學生感受左宗棠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感,並形成感性認識。

第二步:屏幕上出示五個問題,教師指導學生看書、思考、討論,並依次回答

其中①左宗棠分幾步把新疆收復回來的?②在驅逐阿古柏的過程中,左宗棠採取了怎樣的鬥爭策略和鬥爭方法?結果如何?和③左宗棠是怎樣收復伊犁的?着重考察學生閲讀能力、蒐集和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和歸納問題的能力。

④在收復伊犁的過程中,左宗棠為什麼沒有采取軍事打擊的方式而採取了外交途徑?着重考察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學會要根據不同的形勢、不同的對象採取不同的鬥爭策略。

⑤中國政府通過《改訂條約》收復了伊犁,但同時付出了大塊土地和900萬盧布的賠款,是否值得?是本課的難點之一,攻克方法:

屏幕出示《收復新疆示意圖》,教師在圖上點明伊犁這座山城位置的重要性,就可以幫助學生理解這一難點。培養學生用全局的眼光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步:引導學生結合屏幕上的《收復新疆示意圖》,複述左宗棠收復新疆的過程。培養學生利用歷史圖表陳述歷史事件的能力,有助於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時空概念。

這部分內容是把重點知識分解,設置為若干個小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和討論,每個問題之間環環相扣,步步為營、層層深入,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從而突破教學重點。

(3)治理新疆:

由於本目知識簡單明瞭,我通過指導學生閲讀課本中的相關內容,讓學生明白兩個問題:左宗棠建設新疆和清政府設立行省。使學生認識這些措施為鞏固西北邊防、防禦沙俄侵略起了積極作用。

然後,教師再適當補充西部大開發策略和新疆的發展,將課堂知識延伸到課外。

在新知探索之後,引導學生評價左宗棠。同時教師要指出,這節課我們僅僅瞭解了收復新疆的左宗棠,還不是完整的左宗棠,在學完第六課《洋務運動》之後,可以結合前後所學,對左宗棠做出全面客觀的評價。培養學生全面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3、知識提煉:

通過板書進行知識提煉。直觀、系統的板書設計,能全面體現教材的知識結構,便於學生理解掌握,加深學生的整體印象。

4、練習鞏固:

通過不同層次的練習,夯實基礎,鞏固重難點,拓展思維能力,並檢查學生的聽課效果。

本節課的設計思路是: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引出問題,通過學生討論、師生共研,達成共識,體現一種多媒體輔助下的問題情境教學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