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八年級下冊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27W

八年級下冊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案(多篇)

八年級下冊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阿基米德原理,會求浮力的大小;

2、嘗試用阿基米德原理解決簡單的問題,能解釋生活中一些與浮力有關的物理現象。

二、過程與方法

1、經歷科學探究浮力大小的過程,培養探究意識,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2.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概括能力,發展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 3.經歷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實驗過程,進一步練習使用彈簧測力計測浮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究活動,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

2、通過運用阿基米德原理解決實際問題,意識到物理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

阿基米德原理的實驗探究及其應用。 教學難點

實驗探究浮力與排開液體重力的關係,正確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內容。 教學方法

觀察、討論、實驗探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準備

學生用的實驗器材包括:彈簧測力計、石塊、細線、溢水杯、大燒杯、小桶、空飲料瓶、水等。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新課

1、提問:(1)什麼是浮力?(2)怎樣用彈簧測力計測浮力?(3)決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2、直接提出浮力的大小究竟與哪個或是哪些物理量有怎樣的定量關係?從而引出阿基米德這個科學家,進而引出本節課的課題—《阿基米德原理》。

二、新課教學

1、阿基米德的靈感

(1)展示阿基米德鑑別王冠真假的故事和阿基米德的頭像,激發學生的興趣,並從故事中得到: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就等於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這個等量關係。並猜想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的體積與液體的密度有關。

(2)學生通過“想想做做”進一步驗證“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越大,他所受的浮力越大”這個猜想。

(3)對猜想進行推理得出浮力的大小跟排開液體的重力有關。

2、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係。 (1)學生討論並設計實驗方案。

(2)教師出示實驗過程圖片並介紹溢水杯和注意事項。 (3)學生進行實驗並記錄數據。 (4)各小組進行數據展示。

(5)分析數據得出結論:浮力的大小等於它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

3、阿基米德原理

(1)內容: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於它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 (2)數學表達式:F浮=G排液=ρ液·g·V排。

(3)適用範圍:液體和氣體(F浮= G排= ρ氣 gV排)

4、例題:有一重7N的鐵球,當它浸沒在水中時受的浮力多大?(g=10N/Kg)

三、課堂練習:

1、比較下列物體受的浮力

(1)如圖所示,A、B兩個物體的體積相等,哪個受到的浮力大?

(2)如圖所示,A、B兩個金屬塊的體積相等,哪個受到的浮力大?

2、傳説有一天,阿基米德跨進盛滿水的浴缸時,看見浴缸裏的水向外溢,澡盆的水溢出給了阿基米德啟發,由此他鑑別出了國王的王冠是否由純金所制。若阿基米德坐進去後排開400牛的水,則他受到的浮力為

N。

3、2011年7月,我國首台自主設計自主集成的,體積約為50m3的潛水器蛟龍號,順利完成5000米級海底試驗主要任務,求那時蛟龍號受到的浮力為多少牛?( g=10 N/kg

ρ海水=1×103kg/m3)

四、談談收穫:

五、課後作業:課本56頁

3、4題

六、板書設計

第2節

阿基米德原理 求浮力的方法

(1)稱量法:F浮=G物-F示

(2)阿基米德原理法: F浮=G排液=ρ液·g·V排 教學反思

八年級下冊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篇二

一。 教學設計思路:

阿基米德原理這節課分為兩課時,第一課時為理論,第二課時學生進行實驗操作。第一課時中分析結論的數據是選擇績優學案練習冊中的習題,據此引導學生掌握這節課中的重點阿基米德原理。因為本節課的實驗需要採集數據,如若先做實驗,學生實驗中不注重細節,採集了錯的數據,就很難推理出正確的結論,首因效應的影響不得不得到關注。所以改進措施是直接借用正確數據分析結論,然後做實驗,另外,學生在明白了結論的基礎上做實驗時,自己就會注意細節。如先測量小桶的重力呢還是先測量桶與排出液體的總重,然後倒出其中液體再測量小桶的重力呢?學生自己就會思考到桶上會留有殘餘液體,排出液體的重力將會減少。實驗最終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學生可以自己判斷。失敗的話,建議他們重新做實驗,自己找問題。

本節課中的實驗如果直接用手提彈簧測力計,手容易晃動,影響實驗效果,所以改進成在鐵架台上固定彈簧測力計,升降台升降液體,從而達到物體穩定浸入液體中,方便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在第一課時中數據僅有一組,可以提問:一個實驗的普遍結論,僅做一次實驗能不能得出?介於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物理學實驗的基礎,會自己判斷出,不行。一個普遍結論的得出,至少要做三次實驗,然後分析,避免實驗結論的偶然性。進一步提問:實驗如何做三次,也就是説三次實驗中是在改變什麼物理量呢,改變物體浸入液體中的體積。根據本校學情,學生對物體浸入液體中的體積等於排開液體的體積這一知識難以理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複習舊知中的圖片展示。

二。 學情及教材分析

學情分析:八年級這個階段的學生感性認識豐富,記憶能力良好,理性認識、邏輯思維能力初步形成,但仍需直觀事物進一步引導。我們班學生理解能力弱,學習自主性較差,佈置作業才做,不佈置不做,依賴性強,講的學,不講的不學,

1 學習興趣不濃厚。

教材分析:阿基米德原理是國中物理的一個重要規律,是重要的教學內容。上節課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已經使學生明白了物體在液體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體中的體積、液體的密度的定性關係。本節是對上節課探究結果的進一步完善和深化,是《浮力》本章教學內容的核心。

三。教學目標

1、經歷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實驗過程。 2.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及其數學表達公式。 3. 能利用公式:F浮G排m排g液V排g

四。重點難點

重點:阿基米德原理的實驗推導。 難點:阿基米德原理的應用。

五。教法

講授法、實驗法

六。學法

觀察法、練習法

七。教具

彈簧測力計、鐵架台、升降台、物體、溢水杯、小桶、適量水

八。教學過程

複習舊知:

物體在液體中所受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學生回答:2個因素 ①液體的密度;②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

2 圖片展示:

若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為V,那麼小桶中溢出的液體的體積為 V 即: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等於排開液體的體積。

也就是説:物體在液體中所受浮力大小與①液體的密度、②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

引入新知:

想想:液體的密度與排開液體的體積的乘積為排開液體的質量。而我們知道排開液體的重力與排開液體的質量成正比,因而我們可推想:浮力的大小跟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是否有關?

帶着這個問題我們開始學習我們本節課:阿基米德原理

實驗: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係(即對浮力和排開液體所受重力進行比較,實驗中想辦法得出浮力和排開液體所受重力這兩個物理量) 設計實驗方案:

浸在液體中的物體都會受到浮力的作用,所受浮力的大小可以用彈簧測力計測出:先測出物體所受的重力G,再讀出物體浸在液體中時測力計的示數F示,兩者之差就是浮力的大小(視重法:F浮GF示)。

物體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G排可以用溢水杯和測力計測出:溢水杯中盛滿液體,再把物體浸在液體中,讓溢出的液體流入一個小桶中,小桶中的液體就是被物體排開的液體,用測力計測出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G排。

3 實驗器材:

彈簧測力計、鐵架台、升降台、物體、溢水杯、小桶、適量水

實驗步驟:

1、用彈簧測力計測出小桶和物體所受的重力(數據記錄在表格中)。

2、把被測物體的一部分浸在溢水杯中,讀出這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示(數據記錄在表格中)。同時,用小桶收集物體排開的水。

3、測出小桶和物體排開的水所受的總重力G總(數據記錄在表格中)。 4. 改變被測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進行

2、3次實驗

4 採集數據:

注:學生分小組進行實驗,每組4-5人,每組中有一個或兩個物理相對優秀的學生(組長),對本組實驗進行指導,實驗中相關簡單的操作由本組的後進生完成,如,此實驗中有彈簧測力計讀數的相關操作,後進生讀數,但是組長需同時監督是否正確,避免數據記錄錯誤而影響整個實驗的成功。

分析數據得:浸在液體中的物體都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於它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表達式:F浮G排m排g液V排g 課後練習(練習使用阿基米德原理的表達公式):

5 板書:

九。 教學反思

一次好的舊知識鋪墊對學生是否理解新知識非常重要,它會影響到整節課中的聽課狀態,乃至整節課能否聽懂。一個恰到好處的提問,能使全班同學個個都處於思考問題、回答問題、參與討論問題的積極狀態,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另外,探究活動的組織和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應該循序漸進,由簡單到複雜,在探究活動中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以適時的引導。讓學生在感覺簡單的同時又上一個新台階,發現問題的同時又能及時的解決問題,互幫互助,感受合作的重要性。從用詞的準確性(例如:體積、排開液體的體積)充分感悟科學的嚴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