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語文走月亮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36W

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語文走月亮教案(精品多篇)

課型 篇一

新授課

《走月亮》教案 篇二

走月亮

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來了,從洱海那邊升起來了。

月兒是那樣明亮,月光是那樣柔和,照亮了高高的點蒼山,照亮了村頭的大青樹,也照亮了村間的大道和小路……

這時候,阿媽喜歡領着我,在灑滿月光的小路上漫步。走哇走,啊,我和阿媽走月亮!

細細的流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鵝卵石佈滿河牀,卵石間有多少可愛的小水塘啊,每個小水塘,都抱着一個月亮!阿媽,白天你在溪裏洗衣裳,我用樹葉作小船,運載許多新鮮的花瓣。阿媽,我們到溪邊去吧,我們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裏的月亮,看看我採過鮮花的地方。

啊,我和阿媽走月亮!

秋蟲唱着,夜鳥拍打着翅膀,從果園那邊飄來了果子的甜香。

走月亮課文原文教案

教材分析

《走月亮》是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優美的抒情散文。我國南方一些地區的習俗,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戲,為“走月亮”。“走月亮”不同於在月光下趕路,也不是滿懷心事地走在月光下,而是特意到月光下走,散步,因此“走月亮”的説法充滿了詩意。

學情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42人,大部分學生基礎較好,進入第二單元的學習,正值農曆八月十五中秋佳節,良好的背景為學習本文奠定了基礎。但我們身處北方,因此對走月亮這一習俗不夠了解,因此課前應讓學生多做以瞭解。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積累文中優美的句子,瞭解“反覆”這一形式的表達效果。,並能熟練運用排比這種修辭手法。

2、過程與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通過想象理解課文內容,在感情朗讀中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驗月下景色的美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感情。體會濃濃的親情,激發學生愛父母,關心家人的美好情操。

教學重點和難點

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發揮學生的想象,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語言美。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課件展示秋夜月景圖,一個小姑娘在明亮的月光下,甜美的想象和阿媽一起散步時的情景,並配上音樂《彎彎的月亮》。學生欣賞後談感受。

2、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多媒體播放音樂《彎彎的月亮》,文章內容隨着朗讀滾動着顯示在屏幕上。

2、學生自讀課文。

3、交流不明白的詞語。

教師向學生介紹雲南、洱海、白族。多媒體出示有關雲南風景圖片,使學生對美麗的雲南風景有初步的印象。

4、通讀課文,畫出自己喜歡的詞語、句子,作批註。(思考這些詞句表達了怎樣的感情?並在讀的過程中想象美麗的畫面。)

三、品讀課文

1、找出文中喜歡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讀,並説説為什麼喜歡。

師:請同學們體會着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自讀課文,並找出你最喜歡的自然段,多讀幾遍,試一試怎樣才能讀得更好。

2、全班交流,品讀感悟。

(根據學生朗讀的具體內容,隨機點撥重點的語句。)

①“細細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鵝卵石佈滿河牀。卵石問有多少可愛的小水塘啊,每個小水塘都抱着一個月亮!”

“流着”一詞用了幾次,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每個小水塘都抱着一個月亮!”這句話中那個字用得好,你是怎樣體會到的?

帶着自己的理解來讀這一句。

②“走過月光閃閃的溪岸,走過石拱橋;走過月影團團的果園;走過莊稼地和菜地……月光照在水面上,隨波盪漾,月光閃閃;而照在果園裏,果樹上結滿了果子,月影就成了一團團的了”。

省略號表示了什麼? 引導學生通過省略號想象:“我”和媽媽還去了哪些地方。月光照在那兒又是什麼樣?並組織學生交流。

仿寫:那麼這句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呢?生答:排比

那麼你能否用走過…走過…走過…造一個句呢?

3、帶着感情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注意指導學生把文章景美、情美、人美的意境讀出來。

4、體會“啊,我和阿媽走月亮!”反覆出現既抒發了跟阿媽走月亮的欣喜之情,也起到了在結構上串連全文的作用,是全文的線索。

5、配樂朗讀,昇華感情

四、拓展延伸

課下請同學們蒐集一些描寫月亮的古詩或小短文,積累在你的“摘錄本”上,下節課我們一起來欣賞。

五。作業

你有沒有和爸爸媽媽在一起感到非常幸福的時刻?同桌之間講一講,之後再用筆寫下來,字數三百字左右。

《走月亮》教學反思 篇三

《走月亮》是一篇語句優美、意韻悠長的充滿了詩情畫意的抒情散文。本文語言看似平白,但韻味無窮;語言淺顯,但情深沉。本文的教學重點是:進入本文所營造的寧謐、淡中藴濃的氛圍。難點:在讀中感受月光下的美麗景象,體會月光中作者獲得的無限樂趣,並由景及情,體會“我”和阿媽之間濃濃的親情。

《走月亮》文本內容不但語句優美,適合指導朗讀,而且結構明快,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適合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朗讀訓練。因此,課堂中孩子興趣盎然,預設和生成相得益彰,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

在本節課中,我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內合作學習,小組間進行比賽,激活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在小組合作中,小組長能組織成員採用讀文、找句段勾畫,互相討論。

教學本課,我將學生的能力訓練點放在了有感情的誦讀課文,認識排比句體會這種修辭手法的妙處上,放在了層層質疑中,明確文章佈局謀篇上,放在了合作小組利用“讀、畫、議、展“的方法進行文本閲讀和理解上。

這篇課文反映的就是親情,用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形式表現出來,文章不僅描寫的意境美,情也真。因此引導學生體會文章“哪兒美,怎麼美”是本課的學習重點,這是需要學生自己感悟的,任何分析和講解都會顯得空洞。所以,我安排了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去反覆地讀,讀完以後,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組同學交流,和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學生互相啟發,提高了認識。這一讀一説,使學生很好地理解了課文,也學會了合作。

走月亮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意境和情感

3、正確認讀本課4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過程與方法:

1、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2、展開小組組討論,對課文內容及情感進行分析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新課

師:孩子們,你們在晚上總能見到月亮,你眼中的月亮什麼樣?(學生交流)月亮下的景物又是什麼樣?(交流、討論)今天我們就和一位朋友一起去《走月亮》好不好?(好)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認識新詞

1、學生自由讀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問老師,同學,查字典等方式來解決;

2、在讀文過程中,勾畫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3、談一談讀完課文後的感受;

4、“是呀,如此皎潔的月光,如此美麗的景象給我們帶來了詩一般的意境,讓我們感受到了愛的懷抱是如此的温馨。”接下來,我要看一看詞語寶寶是否找到了主人。

三、品讀課文,理解內容,感受情感

我們已經初步感知了月光下的美妙,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先欣賞一下老師給你們帶來的一首歌曲,(欣賞《月亮船》,會唱的跟着唱,隨着做一些簡單的動作),歌聲是如此的甜美,文中的語言描寫又怎樣呢?聽老師讀課文,閉上眼睛感悟月光下的美好意境。(聽讀課文,想象畫面)慢慢地睜開眼睛告訴我你此時此刻的感受(自由談感受)。那就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用心來體會它的美吧!自由讀文並思考課文哪些地方吸引了你?(自由讀課文,然後和小組同學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預設:

1、月兒是那樣的明亮,月光是那樣的柔和,照亮了高高的點蒼山,照亮了村頭的大青樹,也照亮了村間的大道和小路……

師:應怎樣讀這麼祥和的山村月夜呢?(指導學生朗讀)

想一想它還有可能照亮什麼地方?(進行發散思維訓練)

2、細細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第個小水塘,都抱着一個月亮。

師:讀的可真好,你能想象當時的畫面嗎?(説一説)

這麼迷人的夜晚,動聽的旋律,誰還想讀?

3、阿媽温暖的手拉着我……在我仰起臉看阿媽的時候……走着,走着……

師:此時此刻你感到了什麼?(説一説,突出主題——愛)

這詩情畫意般的文章,把我們帶入了愛的天堂,到處充盈着快樂,幸福温馨,甜美之情。讓我們再細細讀讀課文,找出最喜歡的詞語,句子,段落等。

解決上節課提出的不懂的問題,如“我和阿媽為什麼要走月亮呢?”(全班交流,根據剛才對課文的理解,體會出愛的存在,愛的和諧,愛的温暖)

總結:學完這篇課後,你最想説什麼?(表達自己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體會情感

課下蒐集有關描寫月亮的古詩或小短文,積累在採蜜集上,下一節課我們一起來欣賞。z

《走月亮》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識字,學會本課的6個生字,認識7個生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月色下的美好意境,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生活細節的能力。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讀中感受月光下美麗的景象,體會“我”與阿媽之間濃濃的親情,體會月光下作者獲得的無限的樂趣。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發揮學生的想象,感受文章的意境美

教學準備:

課件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識記理解新詞。

2、熟讀課文,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意境和情感。

一、導入新課

1、(出示月亮)同學們,看到月亮,誰能吟幾句有關月亮的詩詞?

2、古人總是仰望柔情似水的月亮,埋頭創作了許多流芳百世的詩詞,也讓我們產生了無限的遐想。除了這些古詩,還有許多美妙的歌曲陶冶着我們的情操。你們想聽嗎?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了一首動聽的《月亮船》,希望大家靜下心來,認真地聽,細細的品,讓月夜的温馨、月光下媽媽濃濃的愛走近你我的心田。(播放《月亮船》)。吟過古詩,賞完歌曲,我們的心情也如同月夜一樣平靜,伴着媽媽的笑眼彎彎,我們感覺好幸福!讓我們在這種心境下跟隨作者一起到月光下散步,一起走月亮!(板題:走月亮)讀課題。

二、識字學詞

(一)識字

1、自主識字。

①請同學們翻開書,默讀課文,利用課後拼音認識生字並注音,標出文章段落序號,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②學生自學,老師巡視。

設計意圖:告訴學生將要學習的內容,使其明確教學目標。讓學生知道學什麼,學到什麼程度,並知道怎樣才能學好。確保學生自學的時間,使其能自主、自由地學習。

2、交流記字方法。

①課件出示生字,學生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聲音洪亮。)

②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識字(如形近字比較的識字方法,如“兔”和“免”,“俗”和“裕”。)

3、指名讀生字。

4、齊讀生字。

(二)學詞

1、出示詞語。

淘洗 柔和 坑坑窪窪 澆灌 銀毯 閃閃爍爍 風俗 運載 低垂 氣息 溝水汩汩

2、學生自由讀。

3、指名讀,隨機糾錯(這個環節是為了發現問題,進行鍼對性點撥。)

4、齊讀詞語。

5、快速瀏覽課文,用筆畫出含有這些詞語的句子

6、查字典並結合課文內容理解詞語,難詞點撥。

設計意圖:確保學生自學時間,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養成自己發現問題的好習慣。

(三)寫字

1、自主完成練習冊“看拼音寫詞語”,師巡視批閲。

2、指導寫字。

①將批閲中發現的問題板書在黑板上,指導糾正。

②學生改錯。

3、學生互評,展示佳作。

三、熟讀感知

(一)熟讀課文

1、學生認真讀課文,並思考課文哪些地方吸引了你?

2、學生自讀。

3、全班交流。(可用自己的話説,也可以讀書中的文字)

(二)感知內容

1、月兒是那樣的明亮,月光是那樣的柔和,照亮了高高的點蒼山,照亮了村頭的大青樹,也照亮了村間的大道和小路?

師問:這麼柔媚的景象,應該怎麼讀呢?(指導朗讀)

發散問:還有可能照亮了什麼地方?(學生交流)

2、細細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鵝卵石佈滿河牀。卵石間有多少可愛的小水塘啊,每個小水塘,都抱着一個月亮!

問:你能想象當時的畫面嗎?這麼迷人的夜晚,動聽的旋律,試着讀讀它藴涵的感情吧!

3、阿媽温暖的手拉着我,我聞得見阿媽身上的氣息。我們走過

月光閃閃的溪岸,走過石拱橋;走過月影團團的果園,走過莊稼地和菜地?在我仰起臉看阿媽的時候,我突然看見美麗的月亮牽着那些閃閃爍爍的小星星,好象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問:此時此刻,你感受到了什麼?(引導學生説出愛的主題) ?

(三)感知語言

(四)學生自讀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遇到讀不通順的句子多讀幾遍,直到讀通讀順讀正確為止。

2、指名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3、評一評。

設計意圖:熟讀課文,讓學生在朗讀中,發現問題,在提高朗讀水平的同時為下文的學習奠定基礎。

(五)共同交流

1、出示問題:這麼美好的夜晚,這麼迷人的畫面,使我們彷彿進入了愛的天堂!細細讀讀課文吧!找出自己喜歡的詞語、句子、段落等。

2、問:還有不懂的地方嗎?學生有可能問:我和阿媽為什麼要走月亮呢?(全班交流,體會出愛的存在、愛的和諧、愛的温暖)

3、小結:其實親情就在我們身邊,只要我們細心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會發現我們被濃濃的親情包圍着,是那樣的温暖,那樣的幸福、快樂。

設計意圖:通過解決重點問題,幫助學生整體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六)展示收穫

1、男女生比賽朗讀課文。

2、評一評。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比賽朗讀深化對課文的理解感悟。

板書設計:

走月亮

月兒明亮 月光柔和

走過:溪岸 橋 果園 美好景象

我和阿媽看到

山 樹 草 花 星星閃爍 濃濃親情

聽到:秋蟲唱 鳥拍翅膀?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一、複習回顧

1、揭示課題並板書。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走月亮》這篇課文。(板書課題)

2、複習檢測。

聽寫詞語,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現在老師要檢查一下同學們的學習情況。

二、專項訓練——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一)明確目標

這是一篇十分優美的散文,你覺得應該用怎樣的方式才能把文章讀得更美。

(二)充分自學

1、自讀,自我評價。(正確流利地朗讀)

2、同桌評價。

3、男生讀,女生閉眼想象。(有感情地朗讀)

4、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三)精要點撥

1、指名讀第八自然段,學生評價

2、學生自由讀。

3、指導朗讀,讀時注意讀出我的幸福之情。(點撥:朗讀時要注意語速、語氣、重音、節奏,做到抑揚頓挫,以聲傳情,聲情並茂。)

4、學生自由練習。

(四) 強化訓練

出示課文片段:阿媽温暖的手拉着我,我聞得見阿媽身上的氣息。我們走過月光閃閃的溪岸,走過石拱橋;走過月影團團的果園,走過莊稼地和菜地?在我仰起臉看阿媽的時候,我突然看見美麗的月亮牽着那些閃閃爍爍的小星星,好象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1、自由朗讀。

2、展示讀。(指名讀課文,帶着幸福之情去讀,注意朗讀技巧。)

3、師評價指導。

設計意圖:讓學生掌握朗讀方法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月光下的美景以及我與阿媽之間濃濃的深情。

三、展示檢測

1、這兩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2、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設計意圖:通過談收穫,不僅讓學生對自己的收穫有了一個紮實的回顧,也讓學生有了展示自己的機會,使學生更加自信。

板書設計:

走月亮

讀出幸福之情

景美

情濃

《走月亮》教學反思 篇六

教學目標:

1、技能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月色下的美好意境,培養學生細心體察生活細節的能力,背誦課文。

2、情感目標:在讀中感受月光下美麗的景象,體會“我”與阿媽之間濃濃的親情,體會月光下作者獲得的無限樂趣。 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談自己的切身體會。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麗的景象,體會“我”與阿媽濃濃的親情,並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細心體察生活細節的能力。

教學難點: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發揮學生的想象,讓畫面浮現於學生的腦海中,激起學生讀的慾望,讓情感在讀中體悟、昇華,真正使學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語言美。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師生談話導入

師:今天是什麼節日?(中秋節)你準備怎麼過呢?

老師送大家一首歌,聽完後把你聽得感受給大家説一説。

請你帶着這種感覺把課文讀一遍。

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媽媽一起散步,再來感受一下吧。

師:這節課,讓我們再次隨着作者一起和阿媽手牽着手漫步在灑滿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吧。

二、品讀課文

1、師:請同學們體會着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自讀課文,然後找出最喜歡的自然段,多讀幾遍,並試一試談談自己的感受。

全班交流,指導朗讀。

2、、你有沒有和媽媽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時刻?把你的感受在全班交流。

教師隨機點撥:其實親情就在我們身邊,只要我們細心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會發現我們被濃濃的親情包圍着,是那樣的温暖,那樣的幸福、快樂。

3、整體回顧

《走月亮》這篇文章用優美的文字,把我們帶入了一個詩情畫意般的美景,同時讓我們感受到了濃濃的親情,讓我們帶着自己的感受,再讀全文,用心和阿媽一起走月亮!

4、小結

説到親情,我們眼前會浮現出這樣的畫面:小路上,媽媽伸展雙臂迎接蹣跚學步的幼兒;風雨中,爸爸手持雨傘呵護着放學歸來的孩子;月夜下,奶奶教小孫孫數天上的星星……

在濃濃的親情中,我們一步步長大成人。

這伴隨生命每一刻的親情,你感受到了嗎?同學們想一想,説一説,然後寫在採蜜集上。

教學反思:

我們的生活有多麼廣闊,語文就有多麼廣闊;生活有怎樣的色彩,語文就有怎樣的色彩;生活有什麼滋味,語文就有什麼滋味。怎樣 “聯繫生活感受 促進文本感悟”,我就這節課的幾個片段進行自我反思。

一、想象畫面,激發感悟。

《走月亮》這篇文章為讀者勾畫出了一幅如詩、如夢、如畫的畫卷,例如在教學“細細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時,我引導學生透過語言文字,調動生活體驗,發揮想象,讓畫面浮現於學生的腦海之中。我問:“你讀這句時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一問題將學生的思維由文本拉向了他們的生活,學生的回答繽紛多彩:“老師,我看到柔和的月光灑在溪面上,溪面是一閃一閃的!”“老師,我看到了一條瘦長瘦長的小溪,溪面上銀波盪漾;我聽到了小溪歡樂的歌聲;我聞到空氣中到處瀰漫着山草和野花的清香!”……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彷彿真的看到了那“小溪流水含月,水塘映月如抱”的美景,此時學生透過文字看到了一副動態的,有聲音,有香氣的畫面,這時候學生再讀文章,就是帶着頭腦中的畫面,帶着自己的感受美讀了。

二、創設情境,驅動感悟。

《走月亮》一文不僅給我們展現了月色下的美好意境,更多的是母女倆之間真真切切的情,相融相沫的愛。在感悟“阿媽温暖的手拉着我,我聞得見阿媽身上的氣息”時,我引導學生回憶和媽媽一起散步時的情感體驗,學生立刻回想起自己和媽媽一起散步是那樣的温暖、幸福、安全、快樂……學生彷彿回到了和媽媽在一起的時候,感受到了媽媽濃濃的愛,學生此時是激動的,情感是高漲的,學生讀得是那樣動情,那樣幸福。學生已經將自己的情感不知不覺的潛入到作品所描繪的情景中,這時的讀就是用心讀書,用真情實感讀書。

作為教師,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繫生活,聯繫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我們最終的目的是讓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走月亮》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通過讀讀記記,讀讀寫寫,鞏固對本單元生字詞的認識,自主積累詞語。

2、温習、回顧《酸棗情》的倒敍手法,讓學生初步感知倒敍寫法的作用。

3、通過“咬文嚼字”瞭解人們對月亮的不同稱謂,鼓勵學生通過各種途徑調查研究,瞭解更多的有關月亮的知識。

4、自主閲讀短文《走月亮》,提高學生自主閲讀的能力,引導學生體會濃濃的親情。

5、開展一次介紹中秋節的語文生活,讓學生《難忘的中秋節》為題進行習作練習,要求寫出活動的經過,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教學重點:

鞏固積累詞語;掌握理清文章條理的方法。

教學難點:

習作,圍繞一個主題把內容寫具體、寫生動。

教學課時:4課時

第一課時

一、詞語超市。

⑴、“讀一讀,記一記”

1、出示詞語:

2、引導學生觀察,這些字都是本單元要求認識的生字,讀音都很容易讀錯。

3、自我檢查掌握程度,用橫線標出你不太確定讀音的詞語。

4、指名説自己不太確定讀音的詞語,同學幫助正音。(將錯誤頻率較高的字 註上拼音反覆識記。)

5、你還有什麼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嗎?

⑵、“讀一讀,寫一寫”

1、出示詞語,指名認讀。

2、糾正錯誤讀音。

3、聽寫詞語。對照書本檢查,將不會默寫的生字在課桌上書空。

二、金鑰匙。

1、出示內容:

2、指名讀。

3、引導理解倒敍寫法的作用。

4、思考:這片鑰匙有什麼作用?你還讀過或看過倒敍守法的運用嗎?(鼓勵孩子們聯想到電視劇或其他書籍中的倒敍手法。)

三、咬文嚼字。

1、自由讀文。

2、指名説:人們對月亮有什麼不同的稱謂。

3、古詩賞析: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其中把月亮的稱謂是什麼?

4、拓展:通過圖書館、網絡等途徑,進行調查研究,瞭解月亮還有什麼其它的美稱。

四、小結。

第二課時

一、複述本單元課文的主要內容,歸納本單元教材的主題。

——享受親情

二、自主閲讀。

1、播放柔和的音樂,讓學生在音樂聲中自由閲讀短文《走月亮》,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2、指名説一説:讀文後,你們的眼前浮現出哪些畫面?

畫面一:

一輪皎潔的明月高掛在空中,柔和的月光照亮了一個依山傍水的小村莊。

畫面二:

一個和媽媽手牽手伴着月光在村子裏散步的小男孩。

3、質疑:“我”和媽媽伴着蟲鳴、鳥飛以及果園那邊飄來的果香走月亮。“我”和媽媽都去了哪些地方呢?

再讀短文。

4、集體反饋。

5、哪些句子體現了“我”和媽媽之間的濃濃的親情,請找出來,反覆朗讀

6、讀一讀閲讀提示,品悟文法。

三、小結。

第三、四課時

一、談話導入新課。

1、中秋節到了,中秋節的情景你一定愛記憶猶新吧。

2、談談有史以來你印象最深的一箇中秋節。

二、口語交際

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

可以説一説自己最難忘的一箇中秋節,要求説出過中秋節的過程;可以背誦於中秋節有關的古詩詞;可以將有關中秋節的傳説故事;還可以介紹當地的一些過中秋節的風俗人情。

2、認真聽取別人的發言,聽後可以質疑,並請求主人解疑。

二、習作。

1、同學們都説得很精彩,但是如果把你們剛才説的都寫在一篇作文裏,你們覺得怎麼樣呢?

(雜亂無章、沒有中心、沒有重點)

2、習作要求:

①自行選擇描寫的對象,可以口語交際的經過,也可以寫有關中秋節的某個側面。

②如果是記敍一個難忘的中秋節,不僅要寫出活動的經過,還要進行適當的場面描寫,要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③寫事情的時候,也要寫到人,通過人們的言行、表情寫出他們在節日裏的心情、感受。

④可以先和同學交流一下,互相啟發,然後再寫。

3、學生作文。

4、指導修改。

5、謄寫在作文本上。

《走月亮》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積累文中優美的句子,瞭解“反覆”這一形式的表達效果。

2、過程與方法:在讀中感受月下景色的美麗。體會“我”和阿媽之間濃濃的親情,並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和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細心體察生活細節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驗月下景色的美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感情。體會濃濃的親情,激發學生熱愛父母、關心家人的美好情操。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麗的景象,體會“我”與阿媽濃濃的親情,並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細心體察生活細節的能力。

教學難點:

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發揮學生的想象,讓畫面浮現於學生的腦海中,激起學生讀的慾望,讓情感在讀中體悟、昇華,真正使學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語言美。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課件展示月夜圖,一個小姑娘在明亮的月光下,甜美的想象和阿媽一起散步時的情景。學生欣賞後談感受。

2、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學生通讀課文,畫出自己喜歡的詞語、句子,作批註。(思考這些詞句表達了怎樣的感情?並在讀的過程中想象美麗的畫面。)學生彙報交流,教師在交流的基礎上提煉並引導學生髮現課文結構的特點。(全文以“啊,我和阿媽走月亮”為線索分為四部分。

在新理念的指導下,結合三年級學生認知特點,導入環節,我採用情境激趣法,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悠揚的音樂,展示一個小姑娘在明亮的月光下,甜美的想象和阿媽一起散步時的情景。把學生帶入一種秋夜賞月的意境,使學生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更直觀、形象的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激發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多媒體播放朗讀錄音《月亮船》。

教師向學生介紹雲南洱海、點蒼山。多媒體出示有關雲南風景圖片,使學生對美麗的雲南風景有初步的印象。

學生自讀課文。

交流不明白的詞語。

通讀課文,畫出自己喜歡的詞語、句子,作批註。組織學生彙報交流,教師在交流的基礎上提煉並引導學生髮現課文結構的特點。(全文以“啊,我和阿媽走月亮”為線索分為四部分。)

三、品讀課文

教師通過重點語句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文章的語言美及藴涵的真摯的親情。 小組交流中給每個孩子充分的時間,他們可以説、可以讀,可以討論,在交流中學生對課文的認識有了一個更深的理解。

“細細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鵝卵石,佈滿河牀。呦,卵石間有多少可愛的小水塘啊,每個小水塘,都抱着一個月亮!”

讀完之後,學生髮現“流着”一詞兩次使用, 想象到“香味在流,月光在流”。一個“抱”字,形象地寫出了小水塘的形狀以及倒映在水中的月景,可見學生獨特的閲讀感受 使本無感情的自然之物附上甜美、歡快、幸福的情緒,如流水綿綿不絕,顯得那麼和諧,那麼美好 。

“月光照在水面上,隨波盪漾,月光閃閃;而照在果園裏,果樹上結滿了果子,月影就成了一團團的了”學生不難從“走過”這個詞和省略號中發現小作者和媽媽伴着月光走過許多的地方,從而引導學生通過省略號想象:“我”和媽媽還去了哪些地方? 是什麼樣的?

富有詩意的文章,學生喜歡誦讀,更願意把自己體會到的感情與他人交流,找出全班學生都喜歡的段落,細讀品味,理解感悟。

照在那兒又是什麼樣?並組織學生交流,關注學生的遣詞造句,及時進行有針對性的表揚、鼓勵及糾正,真正達到具有時效性這一教學目的。

在細讀課文這一環節上,採取多種形式來讀,朗讀的基調應是輕柔的、甜美的,注意指導學生把文章景美、情美、人美的意境讀出來。

“我和阿媽走月亮!”在文中出現四次。看似重複,實則妙筆之句,充分表達了小作者和阿媽走月亮時無比幸福和喜悦之情。細細咀嚼這種情致,意趣,雖是秋夜,卻讓人心中湧起融融的暖意。

四、配樂朗讀,昇華感情

入情入境地讀,使學生迴歸整體,再次深層次的體驗對課文的感悟,並在讀中,將作者“反覆”這種獨特的寫作手法及我和阿媽走月亮時無比幸福和喜悦之情內化至學生心裏。

配樂朗讀,昇華感情

讀着這篇文章,使人不由地走進一幅如詩、如夢、如世外田園般的畫卷中:明亮而柔和的月光下,阿媽牽着“我”的小手,走啊走,走過村頭,走過大道和小路,走過小溪和水塘,走過溪岸和拱橋,走過果園和菜地?山之高,村之靜,水之香,塘之趣,果之甜,蟲鳴、鳥飛、溪流、人語,無不充盈着温馨、甜美之情。

五、美句賞析。

從果園那邊,飄來果子的甜香。是雪梨,還是火把梨?都有。

現在的稻穀就要成熟了,稻田像一片月光鍍亮的銀毯。

把稻田 比作 銀毯 。

用 銀毯 比喻 稻田。

六、拓展延伸、課後作業。

説到親情,我們眼前會浮現出這樣的畫面:小路上媽媽伸展雙臂迎接蹣跚學步的幼兒,風雨中爸爸手持雨傘呵護着放學歸來的孩子,月夜下奶奶教孫子數天上的星星?

在濃濃的親情中,我們學會了獨立行走,我們一步步長大成人。這伴隨生命每一刻的親情,你感受到了嗎?同學們,想一想,説説,然後寫在你的日記本上吧。

板書設計

走月亮

山村月野圖——美好、祥和

走月亮——濃濃親情

《走月亮》教學反思 篇九

我們的生活有多麼廣闊,語文就有多麼廣闊;生活有怎樣的色彩,語文就有怎樣的色彩;生活有什麼滋味,語文就有什麼滋味。閲讀教學中,教師只有聯繫學生的生活,調動他們的經驗世界,情感世界和想象世界,才能促進學生對文本的感悟,實現個性化朗讀。怎樣“聯繫生活感受促進文本感悟”,我就這節課的幾個片段進行自我反思。

一、想象畫面,激發感悟。

語言文字是一種符號,它本身沒有形象,想讓學生透過語言文字體會意境的美,就要把語言文字變成形象的東西,變成學生頭腦中的畫面,然後才能幫助學生個性化地感悟文本。

《走月亮》這篇文章為讀者勾畫出了一幅如詩、如夢、如畫的畫卷,教師只有引導學生透過語言文字,聯想生活中的景色,將抽象的語言文字還原成具體的畫面,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去觸摸,去感受,才能真正使學生感受到文章意境的美。

例如在教學“細細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時,我引導學生透過語言文字,調動生活體驗,發揮想象,讓畫面浮現於學生的腦海之中。我問:“你讀這句時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一問題將學生的思維由文本拉向了他們的生活,學生的回答繽紛多彩:“老師,我看到柔和的月光灑在溪面上,溪面是一閃一閃的!”“老師,我看到了一條瘦長瘦長的小溪,溪面上銀波盪漾;我聽到了小溪歡樂的歌聲;我聞到空氣中到處瀰漫着山草和野花的清香!”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彷彿真的看到了那“小溪流水含月,水塘映月如抱”的美景,此時學生透過文字看到了一副動態的,有聲音,有香氣的畫面,這時候學生再讀文章,就是帶着頭腦中的畫面,帶着自己的感受美讀了。

二、創設情境,驅動感悟。

教師還可以創設生活中的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彷彿走近作者所描繪的生活中(課文),這種摹擬的生活會使學生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激發出和作者相同的情感,再讓學生帶着這種情感和作者對話,用心讀書。我們説作者寫文章是“用意十分,下筆三分”,教師就要引導學生透過這三分的語言文字去體會作者四分、五分甚至更多的情感。

《走月亮》一文不僅給我們展現了月色下的美好意境,更多的是母女倆之間真真切切的情,相融相沫的愛。於是我引導學生回想生活中自己和媽媽在一起時的情境,感受和媽媽在一起是多麼的快樂、幸福,進而與作者產生共鳴。例如我讓學生想象“假如你就是這個小姑娘,媽媽在溪邊洗衣服,你會做什麼遊戲?”學生想到的不是文中有距離的作者,而是自己,學生回想起媽媽在做事情,自己在一邊玩耍的情境:“我會爬在媽媽身上撒嬌。”“我會用野花編一個美麗的花環戴到我頭上一個,戴到媽媽頭上一個。”……學生回憶起現實生活中自己和媽媽在一起時的情境,是那樣的快樂、幸福、自由自在,這是學生聯繫生活、深入生活得出的情感體驗,這時學生再讀書,就是用心讀書,用真情實感讀書了。

三、調動情感,促進感悟。

教師在閲讀教學中要緊密聯繫生活,引進生活活水,喚起學生感悟,尋求生活與文字的“共同處”,打開學生的記憶倉庫,調動學生腦中已儲存的情感,使語言文字與鮮活的形象,真切的情感聯繫起來,進而讀出學生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在指導品讀《走月亮》時,我調動學生的真情,激發他們的情感,並通過個性化的朗讀,將學生自己與媽媽之間的愛透過語言文字傳遞出來,表達出來。

在感悟“阿媽温暖的手拉着我,我聞得見阿媽身上的氣息”時,我引導學生回憶和媽媽一起散步時的情感體驗,學生立刻回想起自己和媽媽一起散步是那樣的温暖、幸福、安全、快樂……學生彷彿回到了和媽媽在一起的時候,感受到了媽媽濃濃的愛,學生此時是激動的,情感是高漲的,學生讀得是那樣動情,那樣幸福。這些正是教師調動了學生經驗世界,想象世界,溝通了學生與文本時間的溝壑,調動學生的真實情感體驗,學生已經將自己的情感不知不覺的潛入到作品所描繪的情景中,這時的讀就是用心讀書,用真情實感讀書。

這正是葉聖陶老先生説的:“要求語感的敏鋭,不能單從語言文字上揣摩,應當把生活經驗聯繫到語言文字上去。”作為教師,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繫生活,聯繫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註解,把自己的人生當正文”!我們最終的目的是讓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走月亮》教學設計 篇十

今天參加了“全國協作區中國小新課標再學習暨課堂展示會”,天津紅橋區教研室特級教師張樹林老師的一節課,讓與會的老師們很受感動。

張老師身體較胖,帶眼鏡,60多歲,可能是由於年齡的原因,步履蹣跚。在上課之前,張老師首先提出了一個問題:“在新課程實施以來,我不斷在思考着一個問題,如何引導孩子與文本對話,自覺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通過這節課,老師們看一下,怎麼來訓練孩子們的字詞語句,培養孩子們的聽、説、讀、寫等各種能力。”

部分課堂實錄:

師:起立,向老師們問好。

生:老師們好!

師:今天我們學習《走月亮》(板書課題)

三個字,什麼意思?誰能勇敢地説一説?

生:在月亮下走着

師:很好!誰能説得更全面一些?

生:我在月亮下走着。

生:我和阿媽在月亮下走着。

生:我和阿媽在皎潔的月亮下走着。

……

教師引導:怎樣走?

生:……在月光下漫步。

師:太好了!為他鼓掌!

作者有什麼心情?

生:愉快、高興、快樂……(學生説了很多)

師:作者為什麼愉快?

學生説不出來。

教師引導:作者在哪兒走?

生:故鄉

師:為故鄉的愛,為故鄉兒自豪!

你能讀出為為故鄉的自豪和愛嗎?讀出聲來。咱們一起跟着作者走月亮。

生讀:“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來了,從洱海那邊升起來了。”

師:這不是月亮升起來,而是太陽升起來了。

生:反覆地讀,直到讀出意境來。

師:為什麼偏偏還要加上“從洱海那邊”升起來呢?改成從天邊升起來好嗎?

生:學生們回答了自己的看法,可以説是五花八門直到有學生説出月光與湖的相互映襯。

師:月光撒在湖上,波光銀銀,像撒上了一把碎銀子。天上的月亮靜靜的,水中的月亮還在隨波盪漾,美嗎?

師:月亮升起來什麼樣啊?讀出來。(又讓學生們反覆地讀)

生:

師:此句子有特點,你發現了嗎?齊讀,注意體會。

生:讀

師:什麼特點?

生:比較容易答出來,月亮照亮了三個景點,是按照由遠到近的順序寫的。

師:怎麼用聲音區分呢?(教師提醒:什麼地方清晰?)

生:學上們心領神會,讀的聲音由小到大,讀得很好!

……

找三位學生讀全文。

張老師讀一遍全文,下課。

在整堂課的教學中,張老師自始自終讓課堂充滿了活力,各種形式的讀貫穿始終,他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讀得好,是不是因為聲音高?”生答:“不是”。“讀書讀得好不好,要看她是否讀出了文中描繪的情景。夜晚應該是安靜的,讀的時候既要讀出景美,又要讀出月夜的靜謐,聲音要低緩、抒情。”

評論

聽一節好課,就是一種享受。

遇到一位好老師,是孩子一生的幸事。

好課來自積澱!  咀蘭吹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