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鄧稼先》教學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28W

《鄧稼先》教學教案【精品多篇】

《鄧稼先》教案 篇一

一、自學指導一:説説《鄧稼先》的“奇”(15分鐘)

有人説鄧稼先是一位奇丈夫,《鄧稼先》這篇文章也是一篇奇文,兩者珠聯璧合,相得益彰。再讀課文,做好圈點點評,説説這篇文章的“奇”。

1、這篇文章的形式非常奇特。全文采用了小標題的樣式。小標題簡潔凝練,提綱挈領,使全文思路清晰、意藴豐富。

提問:跳讀課文,你能説説作者的寫作思路嗎?

(全文六個部分緊密相連。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引子,在中國近代史的大背景下引出鄧稼先;第二部分簡單介紹鄧稼先的生平經歷和巨大貢獻;第三部分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凸現他的人品,揭示出它能領導大家做出歷史性貢獻的原因。第四部分再從側面寫鄧稼先的巨大貢獻和嚴謹的精神,是對第二部分的擴展;第五部分以惡劣環境來突出鄧稼先超凡的創造才能、堅強的意志、堅定的信念、甘為祖國獻身的崇高精神,第二部分的具體化;第六部分總結全文,借書信、電報中的話總體評價鄧稼先。六個部分各有重點,同時又連成一個整體,將鄧稼先的生平事蹟和傑出貢獻放在廣闊的社會文化背景中,多角度多側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優秀品質,使人物形象顯得悲壯而豪邁,偉大而崇高,讀來令人仰止。)

2、文章在介紹鄧稼先時,用了大量文字寫中國的近代史,這種寫法比較奇。

提問:誰能説説作者為好友立傳,為什麼先概述近一百多年的屈辱歷史呢?

(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是為了説明鄧稼先是對中華民族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這一巨大轉變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是對歷史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的歷史人物。而且開篇即用鄧稼先的“巨大貢獻”與“鮮為人知”進行對比,既設置了懸念,激發了讀者的閲讀興趣,又用真實的筆觸,突出了鄧稼先的偉大人格,開啟了下文。)

3、文章介紹鄧稼先卻用美國的奧本海默來對比,這種寫法也比較奇。

思考:為什麼把鄧稼先和奧本海默對比着寫?

(課文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着寫,有烘托作用。奧本海默出類拔萃,是美國一流核物理專家,在世界早有聲望。此處對比,不僅説明鄧稼先的貢獻與奧齊名,還比他多了好多優秀品質。旨在更生動形象的表現出鄧稼先的人格魅力,更鮮明地突出鄧稼先的堅毅和奉獻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結論:“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奉獻精神的兒子。”“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

4、本文在語言運用上頗具特色。排比的運用,節奏感鮮明,增強的語言氣勢;對比的運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長短句的結合,又使文氣活躍,抒情味濃厚,感染力強。

找到最能打動你心靈的句子,有感情地出聲朗讀,然後説説你的閲讀感受。

(示例1:“1985年8月鄧稼先做了切除直腸癌的手術。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術。……一份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核武器發展的建議書。”生命垂危之際,他所想到的仍然是祖國的國防事業,他對祖國、對科學的熱愛至死不渝,至死不懈)(示例2:“這封短短的信給了我極大的感情震盪。……整容。”作者得知中國的原子武器工程,沒有任何外國人蔘加,完全是自力更生搞成功的,就激動得熱淚盈眶,表現出作者對中華民族的至情,對有着50年友

誼的老朋友的至情。“洋裝雖然穿在身,可心依然是中國心。”)(示例3:“不知道稼先有沒有想起過我們在昆明時一起背誦的《弔古戰場文》……”“也不知道……是什麼心情?”“不知稼先在關鍵性的方案上……顫抖?”這些語句中,採用疑問推測的語氣,充滿了對好友鄧稼先的一片深情。)

5、“奇”在作者的大手筆。

(本文不同於一般的人物傳記,更不同於一般寫人的記敍文,而是以中華幾千年文化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來民族情結、50年朋友深情為基調,用飽含感情的語言介紹了一位卓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奉獻精神的兒子”,是“有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的人”;又有歷史視野,把鄧稼先置身於近一百多年來的中國近現代史 的背景上來表現;還有全球胸襟,把 鄧稼先 和 奧本海默 對比着寫,突出他身上特有的中國人的優秀品質。) 越的科學家、愛國者。本文作者有傳統眼光,從中國傳統文化的角度,讚揚鄧稼先是中國“

二、自學指導二:妙筆生花 虔誠贊稼先(7分鐘)

讀寫結合是學習語文最有效的方法,俗話説:“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常讀胸中有本,勤寫筆下生花”。學習《感動中國》為獲獎者寫頒獎詞的形式,也為鄧稼先寫段讚詞。

例1:任長霞:霞蔚長空警魂不朽

【頒獎詞】“她是中原大地上又一個女英雄(起句議論,給人物高度評價)。掃惡打黑,除暴安良,她鐵面無私;噓寒問暖,扶危濟貧,她柔腸百轉(概述其事蹟)。十里長街,白花勝雪,挽幛如雲(運用描寫側面烘托其人格,並隱含深情懷念);那是流動在百姓心中的豐碑!一個弱女子能贏得百姓的愛戴,是因為,在她的心裏有對百姓最虔誠的尊重(議論抒情揭示其精神實質)。

例2:錢學森: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

【頒獎詞】在他心裏,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5年歸國路,10年兩彈成。開創祖國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荊斬棘,把智慧鍛造成階梯,留給後來的攀登者。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範。

《鄧稼先》教學教案 篇二

重點:

學習本文在具體事件的敍述中注意人物語言動作描寫的特色。

難點:

環境描寫及其作用。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 熟悉課文內容,瞭解文中所寫人物的崇高品質和鮮明的性格特徵。

2. 體會文章運用小標題,使文章層次清楚的手法。

二、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1. 板書課題後講解:兩彈指原子彈和氫彈。原子障是利用鈾、鈈等原子核分裂所產生的原子能進行殺傷和破壞的一種高效能炸彈;氫彈的威力比原子彈大得多。元勛,立大功的人。鄧稼先,我國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原子彈主要理論設計者。

2.介紹鄧稼先的主要事蹟:鄧稼先,安徽人,核物理學家。為祖國的國防科技事業,隱姓埋名28年,在戈壁荒漠艱苦創業,先後領導完成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和第一顆氫彈的理論方案和一系列的模擬試驗,為兩彈的研製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被國際社會稱為中國原子彈之父的鄧稼先。

(二)閲讀要求

1. 講明本文屬人物通訊,在閲讀中瞭解人物通訊的特點。

2. 瞭解本文利用小標題的形式和三個小標題以過程為序的特點。

3. 用紅筆在文中畫出生詞和生動富有表現力的詞語並理解詞義。

(二) 、詞的落實

(三) 析文章的結構

本文由一個引子和冠以小標題的三個部分組成。

1. 引子:(引起正文的文字)從20世紀40年代末美國研製原子彈有許多科學家失蹤寫到鄧稼先,引出他那一段失蹤的經歷。

2. 第一部分:要放一個大炮仗。寫鄧稼先先接受使命,參加原子彈研製工作,從此銷聲匿跡。

3. 第二部分:艱苦創業的年月。寫鄧稼先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克服重重困難,完成原子彈的理論設計,為第一顆原子彈的爆炸成功作出了重大貢獻的事蹟。

4. 第三部分:這裏就是戰場。寫鄧稼先再接再厲,為氫彈的研製成功付出了巨大代價的事蹟。

提問:按小標題安排文章層次,可以以時間、空間為序,也可以以人物性格為序,本文的小標題以什麼為序

回答:以鄧稼先參與兩彈的研製工作的過程為序。

提問:能不能具體説説

回答:本文先寫鄧稼先接受使命,寫到原子彈的研製,進而寫到氫彈的研製。

提問:三個部分的標題設置是以研製工作的過程為序,作者在寫這三個部分的內容時,是否僅僅敍寫了過程

回答:不是僅僅寫過程,而是在過程的敍述中表現人物的精神。

老師點撥:人物通訊多注重刻畫人物的性格特徵,表現人物的思想品質,如果僅僅敍述故事的情節、過程而忽略了寫人,就與人物通訊手要求相悖,因此,這三個部分中,在敍寫過程的同時作者牢牢抓住人物精神和性格特徵來寫,人物就鮮活起來了。

提問:作者在第一部分中側重表現鄧稼先的'什麼精神品質是怎樣表現出來的

回答要點:寫他的崇高使命感和愛國主義感情。主要寫他接受任務時的複雜心情,和妻子徹夜長談的情景。

提問:鄧稼先告訴妻子他要調動工作,並沒有提到關於參加原子彈研製的消息,這寫出了他性格特徵的哪一方面

回答:嚴守國家機密,即便是親人也不肯吐露一字。原則性強。

提問:鄧稼先與妻子的談話中,你覺得哪一句寫出了他當時的心情和他獻身祖國的品質

回答:我的生命就獻給未來的工作了,做好了這件事,我這一生就過得很有意義,就是死了也值得!

老師點撥:這一部分重點寫他接受任務那一天的激動心情:聽到消息時的驚恐、膽怯,想到不能與妻、子一起生活的惆悵,想到能為祖國研製核武器時的激動與喜悦,作者把人物複雜的情感全部濃縮在他與妻子説的一句話中,質樸無華,非常真實地表現了他當時的心情,突出了他為祖國利益而義無反顧和無私無畏!他的舉動源於他對祖國的摯愛,文中寫到他衝破阻撓回到祖國和戰爭年代顛沛流離的往事,就揭示了他思想感情的基礎

提問:作者在第二部分中側重表現鄧稼先的什麼品質是怎樣表現出來的

回答要點:寫他的工作態度和敬業精神。主要寫他克服困難,一切從頭幹起,終於完成了原子彈的理論設計。

提問:在原子彈的研製過程中,他們都遇到了哪些困難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來。

回答:物質條件極差,前蘇聯的背信棄義,國外資料的嚴密封鎖。

提問:作者寫這些目的是什麼

回答:突出當時條件的艱苦、創業的艱難,為更好地刻畫人物服務。

老師點撥:這一部分作者把重點放在表現鄧稼先把全部精力用在工作上的無私奉獻精神。他廢寢忘食、含辛茹苦,精心勾畫原子彈理論計算的輪廓,認真計算種種數據,自1959年秋接受任務僅用了一年時間,就高效高質完成了理論研究工作,終於迎來了原子彈一聲爆響!

提問:作者在第三部分中表現了鄧稼先什麼精神品質是怎樣表現的

回答要點:寫他哪裏最危險就出現在哪裏的獻身精神,通過寫他組織參加並圓滿完成氫彈的設計工作來表現的。

老師點撥:第三部分寫鄧稼先再接再厲,為氫彈的研製成功付出了巨大代價事蹟。重點寫他作為一名組織者和參加者身先士卒,哪裏危險就出現在哪裏文章先概括敍述他與同伴的艱苦努力,詳寫在一次地下核試驗前,他與大家冒着刺骨寒風和零下三十多度嚴寒排除故障的故事,以用開慶功會時因過度勞累而暈倒、搶救一夜甦醒後問的第一件事,突出了他把自己的一生獻給祖國的崇高精神。

(四) 板書設計

兩彈元勛鄧稼先

顧邁南

一 結構與內容

引子:(引出正文)

接受使命,參加研製:重點寫激動心情。(愛國情懷,崇高使命)

紮實敬業,完成設計:重點寫敬業精神。(紮實嚴謹,艱苦創業)

再接再厲,無私奉獻:重點寫獻身精神。(身先士卒,獻身祖國)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分析本文寫作特色。

教學過程:

一、複習上節內容

二、分析本文寫作特色(學生討論,老師歸納)

1. 過程為序,各有側重。

本文以鄧稼先與兩彈研製工作的過程為序,從接受使命寫到原子彈研製,進而寫到氫彈研製。文章不僅僅寫了過程,而是在過程的敍述中表現人物精神。三個部分各有側重,這樣寫,既能使讀者瞭解整個過程,又有重點地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和精神。每個局部各有側重,而全文整體上又比較全面地展現了人物的面貌。

2. 點突出,詳略得當。

寫一個人物經歷,尤其是時間跨度較大的,不平凡的經歷,就必須對生活素材有所選擇,有所取捨,突出重點。本文既有面的交待,又有點的概述,在詳略安排上,作者獨具匠心,把點與面兩者交融,既照顧全局,又突出重點。

2. 注重細節,刻畫人物。

本文在具體事件的敍述中注意人物語言、動作的描寫。如在寫鄧稼先參與地下核試驗的研製這一事件時,寫得最為詳細,為讀者講述了一個有情節,有具體場景的故事,其中對人物的動作、語言描寫十分細膩動人。十分傳神地表現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3. 環境描寫,烘托人物。

本文多處寫到核武器研製的艱苦環境。作者寫環境的艱苦對錶現人物的崇高精神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鄧稼先》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積累重要詞語。

2.理清作者思路,整體把握文章。

3.學習人物傳記的寫法。

教學重難點

理清作者思路,整體把握文章。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拉近學生和文本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有一位高尚的,偉大的人物,改變中國屈辱史,使原子彈、氫彈成功爆炸,為此做出巨大貢獻的就是我國的核物理學家,“兩彈元勛”--鄧稼先。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楊振寧寫的一篇人物傳記《鄧稼先》。

課堂實錄

一、知識卡片

1.鄧稼先:中國研製和發展核武器的重要技術領導人。“兩彈元勛”由於所做事關國家機密,長期默默無聞不為人知。

2.楊振寧:1922年生於安徽合肥。美籍華裔物理學家。1957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現為清華大學教授。

二、積累字音和詞義

1.字音

鄧稼jià先 元勛xūn 至死不懈xiè 鞠jū躬盡瘁cuì

選聘pìn 無垠yíng 殷紅yān 鮮xiǎn為人知

2.解釋下列詞語

可歌可泣:值得歌頌讚美,使人感動的流淚。形容事蹟英勇悲壯,非常感人。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兢兢業業,不辭辛勞,直到死了為止。形容辛勤地貢獻自己的一切。

當之無愧:當得起某種稱號或榮譽,沒有愧色。

家喻户曉: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

截然不同:斷然不一樣,形容毫無共同之處。

馬革裹屍:用馬皮包裹屍體。指英勇作戰,死於沙場。

層出不窮:接連不斷地出現。

三、整體感知

1.學生速讀課文,梳理文章結構。

2.你覺得鄧稼先是怎樣一個人?

明確:

1.①在歷史的背景上引出鄧稼先。②寫鄧稼先“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一生。③通過與奧本海默的對比,突出鄧稼先的氣質和品格。④通過作者與鄧稼先的交往與對話,表達對鄧稼先的情感。⑤描寫鄧稼先在羅布泊的工作情形,突出他身先士卒的獻身精神。⑥總結評價鄧稼先。

2.鄧稼先是一個為國家民族做出巨大貢獻,有高度奉獻精神的一位科學家。

課上小結

本文以民族文化為背景,以民族情結,私人友愛為基調,用平實質樸的語言敍寫了一個淳樸謙遜的科學工作者的奮鬥歷程。同時文中還插入了幼兒讀本、詩歌電報書信等內容,抒發了對鄧稼先的讚頌之情。本文作為一篇回憶性散文,可以説形式是自由的,而主題是集中的,那就是有了中華文化,就能孕育像鄧稼先這樣的優秀兒女,也正是因為有了鄧稼先一類的傑出人物,我們的民族才能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佈置作業:

1.鄧稼先的哪些精神和品質值得你學習?

2.收集的鄧稼先的故事。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本文通過對比表現人物的方法。

2.品讀語言,體會字裏行間流溢的豐富情感。

3.瞭解鄧稼先,感受科學巨人的獻身精神和“純正”人格,獲得人生啟迪。

教學重難點

體會本文通過對比表現人物的方法。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拉近學生和文本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有複習上節課的教學內容。提問生字生詞,導入本課。

課堂實錄

一、研讀課文

1.在寫鄧稼先以前,為什麼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可否去掉?

2.第三部分寫奧本海默的目的是什麼?

明確:

1.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是為了説明鄧稼先是對中華民族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這一巨大轉變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是對歷史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的歷史人物。此種手法,超凡脱俗,別具匠心,增強了出場人物的使命感。

將鄧稼先的生平事蹟和傑出貢獻放在廣闊的社會文化背景中,從多角度多側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優秀品質,使人物形象顯得悲壯而豪邁,偉大而崇高,讀來令人仰止。所以第一部分是為歌頌鄧稼先所進行的必要準備,絕不能去掉。

2.課文把奧本海默和鄧稼先來做對比,更能鮮明地襯托出鄧稼先的性格品質和奉獻精神,自然而然地得出結論:“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奉獻精神的兒子。”“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

奧本海默和鄧稼先分別是美中兩國原子彈研究的領導人。他們的共同成就表明他們同樣都是學術非凡的人。但是兩個國家,兩種社會背景,又造就了他們不同的性格特徵。但是站在中國人的民族性格基礎上考慮,我們更欽佩鄧稼先,更接受他為國忘我、為科研忘我的偉大精神。作者也正是要通過在國家大背景下的對比,來進一步突出鄧稼先的高尚品格。

二、深入探究

1.第三部分哪些語段是記敍,哪些語段是議論、抒情?

2.為什麼作者對鄧稼先的生平事蹟和巨大貢獻沒有作詳細介紹?

明確:

1.在記敍基礎上抒情、議論,情感更真摯感人,觀點更讓人信服;如果沒有記敍作基礎,那麼抒情、議論就會成為“空中樓閣”。

2.現在這樣寫,原因在於:第一,作者是大科學家,寫的也是大科學家,科學家寫科學家,着眼於科學精神、科學態度以及氣質、品格、價值觀、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體細節的描寫上。第二,作者與鄧稼先有着50年的友誼,寫這篇介紹鄧稼先的文章,包含着作者對老朋友的不盡的思念;同時,寫鄧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滲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與鄧稼先相同的東西。因此,這篇文章常常從作者自己與鄧稼先的交往這個角度寫,這樣勢必就不會着力介紹事件的具體細節。第三,作者與鄧稼先雖然有50年的友誼,但分隔大洋兩岸二十餘年,對鄧稼先工作的具體情況不可能很瞭解,掌握材料不會很多。加上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鋪開來寫。因此,像現在這樣寫,揚長避短,是很高明的。

三、品讀句子

1.“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奉獻精神的兒子。”

2.“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

明確:

1.這裏是指鄧稼先與鋒芒畢露的奧本海默是截然不同的,“是一個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實”,“真誠坦白,從不驕人”,“沒有小心眼兒,一生喜歡‘純’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就講究人與人之間關係和諧,和睦相處,講究為人忠厚、謙虛、真誠、樸實。鄧稼先汲取了中國傳統文化中這些優秀的部分,並變成了自己的氣質品格。

2.這裏是指“他沒有私心,人們絕對相信他”,“*”中能説服兩派羣眾組織,能説服工宣隊、軍宣隊。中國共產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領導、團結廣大人民一起前進,鄧稼先就是把這些奉為自己的行動準則,因此他是理想黨員。

課上小結

這篇回憶性散文。作者採用“橫式結構法”,巧立主題式的小標題,運用“板塊”並列的結構,一枝多花,色彩紛呈,將鄧稼先的生平事蹟和傑出貢獻放在廣闊的社會文化背景中,從多角度多側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優秀品質,使人物形象顯得悲壯而豪邁,偉大而崇高,讀來令人仰止。

佈置作業:

1.運用對比寫法寫一個人。

2.試着給鄧稼先鄧稼先寫一段“頒獎詞”。

《鄧稼先》教學教案 篇四

一、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課文特點

《鄧稼先》是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所選課文大多是記載、評述中外名人生平事蹟的傳記類文章。本文選自1993年8月21日《日報》,這是一篇回憶性散文,作者將鄧稼先的生平、貢獻放在廣闊的社會文化背景中描寫、評價,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經歷和對民族的偉大貢獻,高度頌揚了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獻身國防科學的崇高情懷。

2、學習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國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要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意之間的聯繫”,結合本單元特點,我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定為:

知識目標: 抓住重點句段,理解文章豐富的內涵,體會作者的情感。

能力目標: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會作者強烈的愛國感情和讚頌鄧稼先獻身國防事業的崇高精神。 根據課文語言結構多變的特點,我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研究文章的'句式變化及其作用,難點放在學習文章佈局謀篇的特點上。

二、説教法

依據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的新課程標準理念,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1、朗讀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藴,只有反覆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反覆讀,讀出感情來才能體會強烈的愛國情感和獻身科學的情懷。

2、討論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説學法

1、五步閲讀法。①朗讀課文,整體感知。②思讀課文,理清思路。③悟讀課文,深層探究。④美讀課文,品味賞析。⑤頌讀課文,體會深情。將“整體到具體再回到整體”的思路體現在這個教學方法中

2、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3、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四、説教學程序

1、激發興趣,導入新課:由鄧稼先與楊振寧的照片導入本課。

2、資料彙總,瞭解作者及背景:學生將蒐集的資料展示,教師可作適當的補充,用課件的形式展示出來。

3、閲讀課文,走近英雄(分五步完成)

⑴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弄清文章各部分的側重,交流感受。

⑵思讀課文,理清思路

討論:六部分之間有着怎樣的聯繫。

⑶悟讀課文,深層探究

質疑問難,引導學生髮現問題。

⑷美讀課文,品味賞析

品味語言,引導學生髮現文章的美點

⑸頌讀課文,體會深情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感情。

4、延伸拓展,深情告白

⑴任選一個角度對這位科學家説點什麼。

⑵學過此文,你對人生有了哪些新的理解?

5、佈置作業,結束新課

(1)、積累字詞、抄寫動人的句子。

(2)、自擬題目,寫一段文字整理自己的感想。選擇你最喜歡的一位科學家,為他(她)寫一篇小傳。

《鄧稼先》教學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二、四自然段。

2、理清課文敍述的順序,瞭解五彩池的特點及其成因。

3、感受大自然的美,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感情。

4、學習課文按一定順序記敍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1、理清課文敍述的順序,瞭解五彩池的特點及其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美,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感情。

2、學習課文按一定順序記敍的`方法。

教法及教具:

1、《五彩池》課件;

2、合作探究,自主學習法;

教學過程:

一、激趣揭題

小朋友們,我們都知道,水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液體,可是在一個美麗的地方,那裏的水卻有着幾種不同的顏色,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坐上火車一起去看一看。

1、播放《五彩池》課件,提問:大家看看,這是什麼地方?

2、老師提問:看到這幅神奇的五彩池,你最想知道什麼?(學生大膽提問)

3、好,那麼就讓我們一同來到這個美麗的地方,去觀賞美景,同時也解開同學們心中的疑問,(老師在黑板上板書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問題)

二、複習課文寫作順序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這篇課文按一定順序描寫了美麗的五彩池,誰能將課文順序説給同學們聽聽。

三、講授新課(利用導遊與遊客的形式自由介紹五彩池)。

五彩池這麼美,沒有導遊可不行啊,今天,我們的同學和很多的老師都來到了這神奇的五彩池,那麼就請同學位踴躍擔當導遊,將五彩池的美景用你最生動的語言展現給我們。

1、請同學們在小組裏自由組合,每人讀一部分,然後告訴小組裏的同學,你會抓住五彩池的哪些特點來介紹。

2、自由組合,喜歡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的分別組成不同小組合作學習。

3、提示小組學習要求(如果你是導遊,你會怎麼介紹這部分美景給你的遊客)教師巡視參與。

4、全班交流,由各組推選導遊,老師和其他同學擔當遊客,學習課文。

(1)學生自由介紹,(教學進程根據學生介紹內容作調整)。

學生可能會從以下幾個方面介紹。

(2)第二自然段(五彩池非常美)

①遊客提問:為什麼説五彩池美呢?

②導遊回答:(邊放幻燈、學生邊説)池子數量多,〈五彩池的水池到底有底有多少個呢?〉有大有小,顏色美,開頭各異(學生也許會直接照着課文內容讀,老師作適當總結,其他同學還可補充導遊作介紹;互相評價,其他遊客也可提問。)

③學生説一句,老師就相應出示下列句子(提示句子,課後第3題第1小題填空)教師點撥提問:“寶石”是指什麼?為什麼比作寶石,(提示比喻句)如果是你,你還會將水池比作什麼,(練習比喻句用法)

④出示課後第二句(填空)用有像………有像………有像……造句。

老師播放五彩池片段,請一名導遊伴着畫面介紹。

五彩池真美啊,讓我們再一起來感受一下(全班齊讀)。

如果將第二自然段作為第一個介紹,教師相機引導:這些水池裏的水來自同一條溪流嗎?讓討論第三自然段的同學們擔當導遊介紹。

(3)學第三自然段:五彩池非常神奇

學生充當遊客自由提問,重點指導:五彩池的水有哪些神奇色彩?

(4)老師提問銜接:這是怎麼回事?

請討論第四自然段的同學擔當導遊,尋找答案。

(當一組在擔當導遊時,其他小組同學可以充當遊客自由提問。

重點理解形成五彩池美麗神奇的原因是什麼。)

出示課後第三題第3小題填空,感受形狀的不同。

第四自然段結合回答理解“石筍:、”丘陵“、”折光鏡“等。

四、昇華拓展

1、今天各“導遊團”給我們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相信你們長大後一定能做一名出色的導遊。在傳説中天上有一個五彩的瑤池,那麼我們大自然的五彩池能不能和瑤池相比呢?

齊讀最後一自然段,學生談感受。

2、為五彩池做廣告。(提示課件説一個廣告點擊一個掌聲)

3、學了這一課,小朋友們,你準備為五彩池的更加絢麗做些什麼?

教師根據反饋總結。(建議:倡導學生邀請台灣小朋友一起欣賞美麗的五彩池,希望台灣早日回到祖國的懷抱)

五、佈置作業。

抄寫喜歡的詞句。

《鄧稼先》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   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2、  瞭解鄧稼先的生平事蹟,學習他的偉大精神;

3、  學習本文通過對比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

4、  積累“可歌可泣”“當之無愧”等詞語。

教學重點: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教學難點:本文通過對比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意,完成下列各題。

1.在寫鄧稼先以前,為什麼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 (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是為了説明鄧稼先是對中華民族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這一巨大轉變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是對歷史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的歷史人物。)

2.為什麼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着寫? (課文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着寫,更能鮮明地突出鄧稼先的性格品質和奉獻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結論:“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

3.“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試闡釋這兩句話。(.“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是指鄧稼先與鋒芒畢露的奧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個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實”,“真誠坦白,從不驕人”,“沒有小心眼兒,一生喜歡‘純’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就講究人與人之間關係和諧,和睦相處,講究為人忠厚、謙虛、真誠、樸實。鄧稼先汲取了中國傳統文化中這些優秀的部分,並變成了自己的氣質品格。“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是指“他沒有私心,人們絕對相信他”,“文革”中能説服兩派羣眾組織,能説服工宣隊、軍宣隊。中國共產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領導、團結廣大人民一起前進,鄧稼先就是把這些奉為自己的行動準則,因此他是理想黨員。)

4.“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已走過的道路。這是他的性格與品質。”試説説你對這兩句話的理解。(為中華民族的崛起,為廣大人民的利益,奉獻自己的一生,這是鄧稼先的人生。走這樣的人生道路,是鄧稼先的性格與品質決定的。所以作者説,如果鄧稼先再次選擇人生,還會這麼走。這兩句話總寫出了鄧稼先的偉大之處。)

課堂設計:

1.教師:請同學們快速閲讀課文,先把你認為比較精美的詞語用小圓圈標示出來,然後按照“我發現……詞語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組織好語言,準備精彩發言。

同學們閲讀課文,然後發言討論,教師補充完善,歸納出下列詞語的妙處:

任人宰割:我發現“任人宰割”這個成語用得好,它好在寫出了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時代中國遭受列強的侵略、壓迫而不圖反抗的現狀,讀來讓人悲痛、傷心,更為當時中國的處境擔憂。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我發現“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個成語用得好。它好在作者用相當凝練的語言,對鄧稼先兢兢業業、不辭辛勞,為中國的核武器事業作出巨大貢獻的光輝一生作了概括性總結,讓我們在敬佩中受到了教育。

2.教師:請同學們運用跳讀的方式再次快速閲讀課文,先用波浪線把你認為美妙的句子或段落標示出來,然後按照“我發現……句子或段落寫得美妙,它的美妙在於……”的句式組織語言,準備再次閃亮登場發言。歸納學生髮言:

①我發現“對這一轉變作出了巨大貢獻的,有一位長期以來鮮為人知的科學家:鄧稼先”這一句美妙,它的美妙在於這句話在本部分的末尾,顯得突出、醒目。作者把鄧稼先這位科學家放在中國一個世紀的歷史背景上,運用蒙太奇手法,逐步把鄧稼先的特寫鏡頭推到讀者面前,形象地表明瞭對“中國人站起來了”這一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影響最深遠的巨大轉變作出巨大貢獻的人就是鄧稼先,指明瞭核心人物,突出了寫作的中心,開啟下文。

②我發現“事後我追想自己為什麼會有那樣大的感情動盪,是為了民族而自豪?還是為了稼先而感到驕傲?——我始終想不清楚”這一句寫得美妙。它的美妙在於這一句作者運用兩個表選擇關係的設問句,充分表達了自己內心深處引起的感情震盪,它含蓄地告訴讀者,作者既為中華民族感到自豪,更為稼先領導國內學者和技術人員獨立地設計出中國的原子彈而感到驕傲,語言簡練,藴含豐富。

③我發現“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這兩段寫得美妙,它的美妙在於這兩句話分兩段陳述,起突出、強調作用,高度讚揚了鄧稼先的崇高品質和精神境界。讀完這兩句,不由得使人在內心深處升起一股敬仰之情。

④我發現“——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自己走過的路。這是他的性格和品質。能這樣估價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們應為稼先慶幸”這一段寫得特美妙。它的美妙在於這一段話作者直接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認識,對鄧稼先進行高度的評價。鄧稼先把獻身祖國的國防事業作為自己終身的奮鬥目標和人生追求,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實踐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從來沒有彷徨、沒有矛盾過,至死不渝,無怨無悔,他執著追求、竭力奮鬥的輝煌的一生將在歷史長河中成為永恆,永不磨滅。這樣的人不多,“我們應為稼先慶幸”,他是我們永恆的驕傲。

3.教師:同學們肯定還有許多發現,諸如在修辭手法上、標點符號上、結構安排上、描寫方法上等,請仿照上述句式,用形象的語言陳述出來。

學生髮現文中的對比、排比等修辭方法和細節描寫等,並爭先發言。教師總結歸納出下列內容:

①本文在語言運用上頗具特色。排比的運用,節奏感鮮明,增強了語言氣勢;對比的運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長短句的結合,又使文氣活躍,抒情味濃厚,感染力強。

②這是一篇回憶性散文。作者採用“橫式結構法”,巧立主題式的小標題,運用“板塊”並列的結構,將鄧稼先的生平事蹟和傑出貢獻放在廣闊的社會文化背景中,從多角度多側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優秀品質,使人物形象顯得悲壯而豪邁,偉大而崇高,讀來令人仰止。

4.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這篇課文用的是發現閲讀法,它也是一種科學的閲讀方法,是寫讀書筆記的一種模式。閲讀散文、小説等形象性的文學作品會經常用到它,它能讓我們體驗到閲讀發現的樂趣,培養我們的閲讀審美能力和創新意識,望同學們在今後的閲讀中多加實踐。

第二課時

精讀課文,探究問題

1.這篇文章的語言很有特色,句式多變。有時句式十分整齊,有時長句與短句交錯使用,句式的運用完全服從於表現感情的需要。你能舉出幾個例子來加以説明嗎?(有時句式十分整齊,例如“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部分,舉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個例子;又如“‘兩彈’元勛”部分,按時間順序介紹鄧稼先的簡歷和貢獻,句式也相對整齊;又如,第五部分第四段,句式也比較整齊。有時長句與短句交錯使用,例如“鄧稼先與奧本海默”這一部分中,第四段介紹奧本海默的性格和為人,長句和短句就交錯使用。句式多變,是為表達思想感情服務的。句式排列整齊,往往造成一股氣勢,好念,讀者印象深刻。長句與短句交錯使用,形成一種交錯美。長句便於表達較複雜嚴密的意思;短句顯得活潑,節奏快。結合起來用,有一種特殊的表達效果。)

2.全文六個部分之間有什麼聯繫?

第一部分可以説是全文的“小引”,等於是個帽子。第六部分可以説是全文的總結。第二部分簡單介紹了鄧稼先的生平經歷和貢獻,第三部分可以説是第二部分的補充、延伸和擴展,它是以同奧本海默對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現了鄧稼先的氣質、品格和奉獻精神。第四部分從另一角度,寫出鄧稼先貢獻之大。這一部分也可以説是第二部分的擴展。第五部分則是重點寫出了鄧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創造才能、堅強的意志、堅定的信念、甘為祖國獻身的崇高精神,是《中國男兒歌》中的“男兒”一類的人物。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體化。

3.為什麼作者對鄧稼先的生平事蹟和巨大貢獻沒有作詳細介紹?

按理説,鄧稼先是“兩彈”元勛,文章應把重點放在敍述鄧稼先對研製“兩彈”的巨大貢獻上。現在這樣寫,原因在於:第一,作者是大科學家,寫的也是大科學家,科學家寫科學家,着眼於科學精神、科學態度以及氣質、品格、價值觀、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體細節的描寫上。第二,作者與鄧稼先有着50年的友誼,寫這篇介紹鄧稼先的文章,包含着作者對老朋友的不盡的思念;同時,寫鄧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滲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與鄧稼先相同的東西。因此,這篇文章常常從作者自己與鄧稼先的交往這個角度寫,這樣勢必就不會着力介紹事件的具體細節。第三,作者與鄧稼先雖然有50年的友誼,但分隔大洋兩岸二十餘年,對鄧稼先工作的具體情況不可能很瞭解,掌握材料不會很多。加上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鋪開來寫。因此,像現在這樣寫,揚長避短,是很高明的。

後記:結合美國同伊拉克戰爭中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來導入課文。鄧稼先,“‘兩彈’元勛”,“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這是一個“大寫的人”!我們做人就是要做這樣的人!我們隨着作者飽含深情的筆觸,來感悟這位不平凡的科學家的。讓學生了解一些武器的知識。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2、自主探究課文內容,發現課文中精妙之處。

3、學習鄧稼先熱愛祖國、默默奉獻的優秀品質。

課型:新授課

教法:朗讀、合作探究

教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新課

(以學生蒐集鄧稼先的故事導入)正如大家材料收集的鄧稼先就是這樣一位高尚的、偉大的人物。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楊振寧先生的回憶性散文《鄧稼先》

三、檢查預習情況。

四、授新課

(一)整體感知

1、速讀課文,説出文章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2、小組合作討論,全班討論交流。

3、教師評析學生髮言,歸納討論意見:

作者熱情讚美鄧稼先為國家、民族建立的功勛,表達了對鄧稼先的崇敬之情。

(二)重點研讀。

1.教師:請同學們快速閲讀課文,先把你認為比較精美的詞語、句段用小圓圈標示出來,然後按照“我發現……(詞語、句、段)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組織好語言,準備精彩發言。

2.同學們閲讀課文,然後發言討論。

3.全班交流,教師補充完善。

4.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這篇課文用的是發現閲讀法,它也是一種科學的閲讀方法,是寫讀書筆記的一種模式。閲讀散文、小説等形象性的文學作品會經常用到它,它能讓我們體驗到閲讀發現的樂趣,培養我們的閲讀審美能力和創新意識,望同學們在今後的閲讀中多加實踐。

(三)質疑問難

鼓勵學生提問並參與解答問題。

(四)拓展練習

(1)    全班討論:你認為鄧稼先的哪些品質值得我們終身學習?

(2)    “和科學家心靈的碰撞”,超越時空,採訪“兩彈元勛鄧稼先”,一名同學作鄧稼先,其他同學設計問題提問。

(五)評議總結。

回顧學習內容,自己總結本節課的學習收穫,參與學習的主動程度。

五、佈置作業:(任選一題)

1、敍述你收集的鄧稼先的故事,加上簡要評論,表達出你對他的情感。

2、蒐集楊振寧的故事。

11、鄧稼先

楊振寧

教學目標:

1、快速閲讀課文,感知內容,理清思路。

2、瞭解鄧稼先的生平事蹟,把握人物的思想品質和性格特徵。

3、學習本文通過比較來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

4、學習鄧稼先熱愛祖國、獻身科學的偉大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2、瞭解本文將鄧稼先與美國科學家奧本海默對比着寫的作用。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讀

同學們,為了保護國防科技的安全,我們的許多國防科技專家們都心甘情願地做了無名英雄,他們長年與親人分離,在遠離人煙的荒漠中與機械為伍,與數據共眠,默默無聞,為國奉獻,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壯烈樂章。他們是我們人民的英雄,國家的驕傲,下面就讓我們展開課本,隨着作者去認識這位為祖國的強大作出巨大貢獻的,長期以來鮮為人知的科學家鄧稼先。(板書課題,並簡介作者)

楊振寧,美籍華裔物理學家,曾與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與鄧稼先很小就一同玩耍,結下深厚的友情。成人以後,雖一個在中國,一個在美國,但對祖國的感情這一共同點把他們緊緊聯在一起。本文即是鄧稼先逝世後,楊振寧追憶他的一篇回憶性散文。

二、閲讀發現,整體感悟

1、閲讀發現:

請同學們快速閲讀課文,熟悉內容,體會感情。

請同學們把你認為比較精美的詞語用小圓圈等標示出來。

2、整體感悟:

①請同學們交流一下閲讀感受。

②課文按小標題可分六個部分,請同學們根據標題在自主合作的基礎上概括各部分大意。討論明確: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通過列舉中國自甲午戰爭、八國聯軍時代開始的百年屈辱歷史,引出為中國做出巨大貢獻的偉大科學家——鄧稼先。

第二部分,簡述鄧稼先的生平,寫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經歷,特別是為研製兩彈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第三部分,寫了鄧稼先與奧本海默的比較,以凸現鄧稼先的忠厚朴實、真誠坦白的品格。

第四部分,寫作者與鄧稼先50年的友情及1971年訪華的經歷,表達作者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對鄧稼先的無比欽佩之情。

第五部分,以大漠戈壁的艱苦與艱險,展現鄧稼先為了國家利益,不計個人生命的獻身精神。

第六部分,以書信的形式,用評論性的語言對鄧稼先一生的功績高度讚揚,表達友人對鄧稼先的讚頌與悼念。

這六個部分各有側重,但都是圍繞着“記錄鄧稼先的生平事蹟,歌頌他默默無聞,獻身國防科研,為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這一中心而組織起來的有機整體。這正體現了作者構思精巧、謀篇佈局別具匠心的特點。

③你認為鄧稼先是一個怎樣的人?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

(熱愛祖國、勤奮刻苦)(刻苦鑽研、忘我工作、無私奉獻)

三、合作探究,研讀賞析

1、合作探究:

①在寫鄧稼先以前,為什麼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 可否去掉?

討論明確: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是為了説明鄧稼先是對中華民族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這一巨大轉變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是對歷史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的歷史人物。

將鄧稼先的生平事蹟和傑出貢獻放在廣闊的社會文化背景中,從多角度多側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優秀品質,使人物形象顯得悲壯而豪邁,偉大而崇高,讀來令人仰止。

第一部分從百年屈辱入手來寫,似乎與鄧稼先關係不大。其實,這一段的用意是在創設一種廣闊的社會背景。在廣闊的社會背景和歷史背景中去衡量他,才更能顯出其偉大之處來的。正是他領導中國知識分子追趕世界科技勢頭,提高國家科技水平,保證中國堅強地站立起來。所以第一部分是為歌頌鄧稼先所進行的必要準備,絕不能去掉。

②第三部分為什麼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着寫?

討論明確:課文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着寫,更能鮮明地突出鄧稼先的性格品質和奉獻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結論:“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

奧本海默和鄧稼先分別是美中兩國原子彈研究的領導人。他們的共同成就表明他們同樣都是學術非凡的人。但是兩個國家,兩種社會背景,又造就了他們不同的性格特徵。但是站在中國人的民族性格基礎上考慮,我們更欽佩鄧稼先,更接受他為國忘我、為科研忘我的偉大精神。作者也正是要通過在國家大背景下的對比,來進一步突出鄧稼先的高尚品格。

③第四部分似乎對鄧稼先的偉大作用不大,作者為什麼要安排此環節?

討論明確:這一環節,以寒春事件,時時透出鄧稼先對自己的工作認真小心,高度保密,即便是摯友世交,也決不犯規,這正是他為人忠正的反映。此部分的題目中用到兩個問號,以此正是告訴讀者,自己為民族而自豪,為鄧稼先而驕傲。

④文中第五部分中引用《弔古戰場文》的用意是什麼?同時該部分中還引用“五四”時期的一首歌,其用意又是什麼?

討論明確:文中引用唐代的《弔古戰場文》和“五四”時代的《中國男兒歌》更增加了鄧稼先精神的悲壯色彩,讚頌了鄧稼先就是隻手撐天空的響噹噹的中國男兒。

⑤作者將“百年屈辱”與“站起來了”比照在一起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討論明確:深厚的愛國主義熱情與對鄧稼先的無比崇敬。

2、研讀賞析:

①找出文中直接讚美鄧稼先的語句,並賞析其作用。

例:

a“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

賞析:這裏是指鄧稼先與鋒芒畢露的奧本海默是截然不同的,“是一個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實”,“真誠坦白,從不驕人”,“沒有小心眼兒,一生喜歡‘純’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就講究人與人之間關係和諧,和睦相處,講究為人忠厚、謙虛、真誠、樸實。鄧稼先汲取了中國傳統文化中這些優秀的部分,並變成了自己的氣質品格。

b“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

賞析:這裏是指“他沒有私心,人們絕對相信他”,“文革”中能説服兩派羣眾組織,能説服工宣隊、軍宣隊。中國共產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領導、團結廣大人民一起前進,鄧稼先就是把這些奉為自己的行動準則,因此他是理想黨員。

c—切偉大的、為人類做出巨大貢獻的人,是能甘守寂寞之人,是信守“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人。

②請同學們採用跳讀的方式再次快速閲讀課文,先用波浪線把你認為美妙的句子或段落標示出來,然後按照“我發現……句子或段落寫得美妙,它的美妙在於……”的句式組織語言,

例:

a.我發現“對這一轉變作出了巨大貢獻的,有一位長期以來鮮為人知的科學家:鄧稼先”這一句美妙,它的美妙在於這句話在本部分的末尾,顯得突出、醒目。作者把鄧稼先這位科學家放在中國一個世紀的歷史背景上,運用蒙太奇手法,逐步把鄧稼先的特寫鏡頭推到讀者面前,形象地表明瞭對“中國人站起來了”這一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影響最深遠的巨大轉變作出巨大貢獻的人就是鄧稼先,指明瞭核心人物,突出了寫作的中心,開啟下文。

b我發現“事後我追想自己為什麼會有那樣大的感情動盪,是為了民族而自豪?還是為了稼先而感到驕傲?——我始終想不清楚”這一句寫得美妙。它的美妙在於這一句作者運用兩個表選擇關係的設問句,充分表達了自己內心深處引起的感情震盪,它含蓄地告訴讀者,作者既為中華民族感到自豪,更為稼先領導國內學者和技術人員獨立地設計出中國的原子彈而感到驕傲,語言簡練,藴含豐富。

c我發現“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這兩段寫得美妙,它的美妙在於這兩句話分兩段陳述,起突出、強調作用,高度讚揚了鄧稼先的崇高品質和精神境界。讀完這兩句,不由得使人在內心深處升起一股敬仰之情。

d我發現“——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自己走過的路。這是他的性格和品質。能這樣估價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們應為稼先慶幸”這一段寫得特美妙。它的美妙在於這一段話作者直接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認識,對鄧稼先進行高度的評價。鄧稼先把獻身祖國的國防事業作為自己終身的奮鬥目標和人生追求,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實踐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從來沒有彷徨、沒有矛盾過,至死不渝,無怨無悔,他執著追求、竭力奮鬥的輝煌的一生將在歷史長河中成為永恆,永不磨滅。這樣的人不多,“我們應為稼先慶幸”,他是我們永恆的驕傲。

③本文在語言運用上頗具特色,請同學們討論歸納。

a.長短句交錯使用,不僅使文氣活躍,而且更易表現情感。長句便於表達較複雜嚴密的意思;短句顯得活潑,節奏快。結合起來用,有一種特殊的表達效果。讀來朗朗上口,整齊緊湊,有音樂的跳躍感,並藴含着深厚的感情。

(有的句式十分整齊,例如“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部分,舉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個例子;又如“‘兩彈’元勛”部分,按時間順序介紹鄧稼先的簡歷和貢獻,句式也相對整齊;又如,第五部分第四段,句式也比較整齊。有時長句與短句交錯使用,例如“鄧稼先與奧本海默”這一部分中,第四段介紹奧本海默的性格和為人,長句和短句就交錯使用。)

b.修辭手法的運用,大大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

排比的運用,節奏鮮明,增強了語言氣勢;

對比的運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

引用:第五部分中的《弔古戰場文》及五四歌曲。

小結:本文是一篇回憶性傳記,運用瞭如此富於變化的語言,不同於一般傳記客觀平淡的語言,作者是有目的的,作者借語言的變化,表達深厚的感情,告訴讀者,這不是一般的傳記,是功臣的讚歌。

四、體驗反思,互動釋疑

1、體驗反思:

“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已走過的道路。這是他的性格與品質。”試説説對這兩句話的理解。假如是你,你會怎樣呢?

提示:為中華民族的崛起,為廣大人民的利益,奉獻自己的一生,這是鄧稼先的人生。走這樣的人生道路,是鄧稼先的性格與品質決定的。所以作者説,如果鄧稼先再次選擇人生,還會這麼走。這兩句話總寫了鄧稼先的偉大之處。

2、互動釋疑:四人小組提問釋疑,全班交流解決。

五、總結存儲,拓展延伸

1、總結存儲:

本文既不同於一般的記敍文,也不同於一般的人物評傳,而是以民族文化為背景,以民族情結,私人友愛為基調,用平實質樸的語言敍寫了一個淳樸謙遜的科學工作者的奮鬥歷程。同時文中還插入了幼兒讀本、詩歌電報書信等內容,抒發了對鄧稼先的讚頌之情。本文作為一篇回憶性散文,可以説形式是自由的,而主題是集中的,那就是有了中華文化,就能孕育像鄧稼先這樣的優秀兒女,也正是因為有了鄧稼先一類的傑出人物,我們的民族才能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2、拓展延伸:

①完成課後練習第一、二、三題。

②以中國青年一代的名義給聯合國祕書長或美國總統寫一封信,表明中國對戰爭的立場,表達對和平的呼籲。

板書設計:

兩彈元勛鄧稼先

求學           胸懷祖國   刻苦學習

受命研製        刻苦鑽研   忘我工作  無私奉獻

熱愛祖國        患病去世   實踐誓言

(武原鎮中學 陸海峯)

附:

1、【鄧稼先】(1924-1986)中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安徽省懷寧縣人。在北平上國小和中學。1945年畢業於昆明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1945─1948年先後在昆明文正中學、培文中學、北京大學物理系任教。1948—1950年在美國印第安納州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 )攻讀理論物理學,獲物理學博士學位。1950年10月到中國科學院工作。1951年任中科院近代物理所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兼中科院數理化部副學術祕書,並加入九三學社。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8年8月接受任命開始研究原子彈製造的理論。歷任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核工業部科技委副主任,核工業部第九研究院理論部主任、研究員、副院長、院長,中科院物理學數學部委員。是中共第十二屆中央委員。

長期從事原子核理論的研究工作,是中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是研製和發展核武器技術的主要組織領導者之一。參與研製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和第一顆氫彈,被稱為兩彈元勛。在核物理、理論物理、中子物理、等離子體物理、統計物理和流體力學等方面,領導和組織解決了一系列有實際應用意義的理論問題,為中國的國防事業和培養國防科技人才做出了重大貢獻。

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獲兩項國家級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86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1987、1989年各獲一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4年8月獲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獎勵。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授予他“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1985年8月做了切除直腸癌的手術。1986年3月做了第二次。1986年5月做了第三次,同年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在北京逝世,享年62歲。

1994年10月,其塑像在四川省綿羊市人民公園落成。1996年5月被評為第二屆“中國雷鋒”(科技代表)。

2、《弔古戰場文》譯文。譯文如下: 廣大呀,廣大呀!空曠的沙漠無邊無際,遼闊的荒漠不見人煙。河水象飄帶一樣彎曲流動。羣山像犬牙一樣交錯在一起。幽暗啊悲慘淒涼,明風悲號,天日昏黃。飛返折斷,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凍的早晨,各種飛身無處可棲,在天上亂竄,許多怪獸爭鬥激烈,失羣狂奔。亭長告訴我説:“這猶是古戰場啊!常常有失敗的一方全軍都淹沒在這裏,時常能聽到鬼哭的聲音,每逢天陰的時候,就會聽得更加清楚。”

《鄧稼先》教學教案 篇七

一、課文分析:

單元提示上明確了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是傑出人物的相關事蹟,學習目標是探尋並學習傑出人物的精神和“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據此,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理解鄧稼先精神並從中獲得啟示。但細讀全文就可以發現,作者沒有空洞地描述鄧稼先的品質,而是用飽含真情的筆調,描述鄧稼先的貢獻與品質,以此來表現鄧稼先的精神,這也是本文最大的特點。因此,我在教學設計中,將此作為全課的主線。通過引導學生感受至情的內涵,品讀至情的含義來解讀鄧稼先的精神意義。再引導學生思考文中所表現出的作者的志向,來認識本文的現實意義。

二、課前準備:

在第一課時中,要求學生們通讀全文,完成兩個目標:1、掌握文中出現的成語,大致理解引用的內容。2、從描寫的主要內容與目的出發,概括全文六個小節的主要內容並理清文章思路。

內容提要:

(1)概述歷史——貢獻背景

(2)生平貢獻——兩彈元勛

(3)人物對比——性格氣質

(4)破除謠言——民族驕傲

(5)艱難創業——精神品質

(6)高度讚揚——貢獻意義

全文可以概括為兩大部分——讚頌鄧稼先的功績,描寫鄧稼先的精神品質,而讚頌鄧稼先的功績貫穿全文,描寫鄧稼先的性格與品質則是在探究他取得如此輝煌成就的原因。

要求學生勾畫出文中作者表達自己觀點與自己情感的相關語句,作為下節課的準備。

三、教學目標:

1、通過感受、品讀作者的“至情”,理解鄧稼先精神的內涵。

2、通過思考作者“至情”產生的原因,瞭解他精神的現實意義。

四、教學重點及難點:

教學重點:目標1

教學難點:目標2

五、教學流程:

(一)導入:

本單元的幾篇課文主要講述了人類歷史長河中的傑出人物,讚揚他們的偉大精神品質。作者或用語言、外貌、動作描寫來塑造人物,或通過描寫人物的典型事蹟來塑造人物形象,這些手法在本文中也有體現,但本文也有自身的突出特徵。作者的妹妹楊振玉女士如此評價本文:“這是一篇至情的文章,描述了鄧稼先的一生。”可見,飽含“至情”是本文最主要的特徵。那麼,什麼是“至情”?(至真至誠的情感)我們可以從文中感受到哪些“至情”?能從“至情”中品讀出哪些內涵?思考出什麼意義?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主要目標。

(二)感受“至情”的內容。

全文分為六個部分,哪一部分中直接抒發了作者的情感?(《永恆的驕傲》)朗讀最後一部分,説一説你在其中可以感受到什麼樣的“至情”。

(學生齊讀,回答)

歸納:驕傲。

“他的無私的精神與巨大的貢獻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恆的驕傲。……只有真正永恆的才是有價值的。”

可見,作者認為鄧稼先的生命中有值得人們永遠銘記的內涵,這也正是鄧稼先的生命價值。但我們知道,鄧稼先是在去世後十餘年才被追授的“兩彈一星”功勛獎章,長期以來鮮為人知。而楊振寧先生1957年與李政道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此外曾在統計物理、凝聚態物理、量子場論、數學物理等領域做出多項貢獻,至今仍活躍在世界科研的前列。無論是聲望,還是成就,楊振寧都遠遠高於鄧稼先,但他卻為鄧稼先而驕傲,甚至感到敬佩,這是為什麼呢?接下來,我們就來品讀文中“至情”的內容,解答這一問題。

(三)品讀“至情”的內涵。

楊振寧為什麼稱鄧稼先為自己的“永恆的驕傲”?(根據文章內容來回答)

“無私的精神與巨大的貢獻”,這兩點為什麼讓作者為之感到“永恆的驕傲”?

(速讀文章前五部分,劃出作者評價鄧稼先貢獻及精神的語句。)

(1)巨大貢獻:

歸納語句:

在20世紀人類歷史上,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響最深遠的巨大轉變。

對這一轉變作出了巨大貢獻的,有一位長期以來鮮為人知的科學家:鄧稼先。

這些日子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華民族完全擺脱任人宰割危機的新生日子。

鄧稼先是中華民族核武器事業的奠基人和開拓者。

這封短短的信給了我極大的感情震盪。一時熱淚滿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間整容。

提示:

①核武器研製成功為什麼標誌着中華民族“完全擺脱了任人宰割”的地位,獲得了新生?(中國之所以任人宰割,就是因為國家貧弱無力,核武器研製的成功意味着中國人有了保衞自己的力量)

②鄧稼先那封短信為什麼能夠震動了楊振寧先生?(説明中國人是依靠自己的力量達到了世界科研領域的最高峯,中國人自己挽救了自己的命運)

補充材料:

①周總理説,如果沒有1964年原子彈爆炸的一聲巨響,就沒人理睬我們。

②張愛萍將軍説,再窮的叫花子,也要有根打狗棍。

③洋務運動只重引起外國的技術,結果被外國先進武器武裝起來的中國軍隊依然不堪一擊,在甲午戰爭中被新興的日本軍隊打得一敗塗地。

齊讀上面引用的語句,讀出作者為鄧稼先所感到的驕傲之情。

總結:詩人艾青説:“為什麼我的眼中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作者同樣對於這片土地滿懷着熱愛,所以他才會痛惜國家的貧弱,才會為祖國的復興而感動,會為對祖國復興做出了巨大貢獻的鄧稼先而驕傲。

《鄧稼先》課文教學設計 篇八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2、探究文章在結構思路上的特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1分鐘)

今天,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之所以能雄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是因為中華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孕育了許許多多卓越的科學家和無數的仁人志士。他們無私地奉獻了自己的智慧和活力,甚至是生命和熱血,才使我們的祖國日益強大起來,他們是我們民族的自豪和驕傲。下面我們一起隨着作者走進這篇回憶性散文,去認識、瞭解這位為中國的強大做出巨大貢獻卻長期以來鮮為人知的科學家鄧稼先。

二、課前抽測(9分鐘)

1、介紹鄧稼先,朗讀生字詞。

2、進行抽測。抽測生字詞。

3、學生交換批改。

三、朗讀課文(10分鐘)

○小組接力朗讀,其他組糾正讀音。

四、合作探究(20分鐘)

1、教師出示題目。

問題一: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每一部分的大意。

問題二:從這六部分內容中,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鄧稼先?

問題三:課文有沒有詳細介紹鄧稼先的生平事蹟和巨大貢獻?請談談你的理解。

2、不同組的6位學生進行黑板展示。

3、教師總結歸納,出示板書。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10分鐘)

1、教師導學。

上節課我們整體瞭解了課文內容,深深地被鄧稼先超凡的創造才能,堅強的意志,堅定的信念,甘為祖國獻身的崇高精神所震撼。

2、教師進行抽測。

⑴作者楊振寧是諾貝爾獎哪一個獎項獲得者?⑵3個生字詞。⑶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每一部分的大意。

3、學生交換批改。

二、合作探究(20分鐘)

1、教師出示問題。

問題一:第一部分寫鄧稼先,為什麼先從中國一百多年的屈辱史寫起?

問題二:為什麼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着寫?

問題三:第四部分為什麼要寫“我”?

問題四:第五部分引用的《弔古戰場文》和五四時期的“中國男兒歌”有什麼作用?

問題五:“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已走過的道路。這是他的性格與品質。”試説説你對這兩句話的理解。

問題六:這六個部分之間有什麼聯繫?

2、不同組6位學生黑板展示問題答案。

3、教師歸納總結

三、當堂檢測(9分鐘)

1、教師出示問題:仿照第二段的形式,用300字左右,介紹你心目中的偶像人物。

2、不同組6位學生黑板展示問題答案。

3、教師歸納總結。

四、課堂小結(1分鐘)

鄧稼先教案 篇九

教學目標:

1、掌握本文的生字生詞,並理解兩個古詩文小段。

2、體會課文語言乎實、感情真摯的特點。

3、能夠靈活運用速讀、默讀、朗讀等閲讀方式閲讀課文。

4、深切體會鄧稼先的人品風貌,並學習他將個人生命奉獻給祖國國防事業的崇高情懷。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方法:引導討論理解

教學資料:網絡下載有關鄧稼先的資料打印成材料發給學生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瞭解課文背景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步驟:

一、背景説明。

1、關於“兩彈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週年之際,國務院、中央軍委隆重表彰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並授予他們“兩彈一星功勛獎章”。追授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兩彈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彈、導彈和人造衞星。“兩彈”中的一彈是原子彈,後來演變為原子彈和氫彈的合稱;另一彈是指導彈。“一星”則是人造地球衞星。

2、關於鄧稼先

鄧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懷寧縣一個書香門第之家,1945年抗戰勝利時,鄧稼先從西南聯大畢業,他於1947年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於翌年秋進入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院。由於他學習成績突出,不足兩年便讀滿學分,並通過博士論文答辯。此時他只有26歲,人稱“娃娃博士”。1950年8月,鄧稼先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九天後,便謝絕了恩師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決定回國。同年10月,鄧稼先來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員。此後的八年間,他進行了中國原子核理論的研究。

3、關於楊振寧

1922年9月22日出生於安徽合肥,美籍華裔物理學家,因與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理論,共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湧現出來的一代傑出物理學家中在理論和實驗兩方面都有影響的物理學家之一。

二、解釋下列詞語,並給加點字注音。

鄧稼jià先元勛xūn至死不懈xiè鞠jū躬盡瘁cuì選聘pìn

無垠yíng殷紅yān

可歌可泣:值得歌頌讚美,使人感動的流淚。形容事蹟英勇悲壯,非常感人。歌:歌頌,讚歎;泣:流淚。

元勛:立大功的人。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兢兢業業,不辭辛勞,直到死了為止。形容辛勤地貢獻自己的一切。鞠躬:彎着身子,表示恭敬謹慎。盡瘁:竭盡勞苦;瘁:辛勞。已:止。

當之無愧:當得起某種稱號或榮譽,沒有愧色。當:承當,承受;無愧:不慚愧。

家喻户曉: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瞭解;曉:知道。

截然不同:斷然不一樣,形容毫無共同之處。截然:分明地,顯然地。

馬革裹屍:用馬皮包裹屍體。指英勇作戰,死於沙場。

層出不窮:接連不斷地出現。層:重迭,重複;窮:窮盡。

三、總體內容把握。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

通過列舉1898年西方列強對中國的瓜分情況,讓讀者管窺百年中國的屈辱歷史。然而~個世紀後,中國人站起來了,就在這新中國剛剛誕生的早晨,新中國帶着從黑夜走出的迷們,披着朝陽的霞光,迎來了從海外歸來的一位對祖**親有拳拳之心的兒子——鄧稼先。

第二部分,簡述鄧稼先的生平。

寫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經歷,特別是對中國核武器設計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第三部分,寫了鄧稼先與奧本海默的比較,以凸現鄧稼先的人品。

奧本海默是一位出類拔草、鋒芒畢露,在美國家喻户曉的原子彈工程領導人。鄧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羣、忠厚朴實,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因此,作者説,鄧稼先是最有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的人,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最有奉獻精神的兒子。

第四部分,通過寫鄧稼先的誠懇周到及領導中國原子彈工程所創造出來的成就,激起了作者複雜的情感,作者為民族而自豪,為稼先而驕傲。

第五部分,高度讚揚了鄧稼先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的堅定、執著與勇敢。

通過回顧學生時代課本中的《弔古戰場文》,描繪了沙漠戈壁的荒涼與悽惋,同時也指出了從事這項偉大工作需具備超凡的直覺判斷、嚴謹的邏輯思維、果敢的膽識、堅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又令常人難以想像,且常常伴有生命危險。

第六部分,是一首唱給鄧稼先的讚歌和輓歌,同時也是一首唱給祖國的頌歌和戀歌。

四、作業:

完成課後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