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鄧稼先的那些事蹟(精品多篇)

欄目: 先進事蹟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1.57W

鄧稼先的那些事蹟(精品多篇)

鄧稼先的那些事蹟 篇一

鄧稼先

鄧稼先(1924—1986),安徽省懷寧縣人,中國傑出的科學家、中國“兩彈”元勛,先後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和美國普渡大學,獲物理學博士學位,1950年回到祖國;他參加組織和領導我國核武器的研究、設計工作,是我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從原子彈、氫彈原理的突破和試驗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製試驗,均做出了重大貢獻;作為主要參加者,其成果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鄧稼先被稱為“中國原子彈之父”。

求學報國

歡樂的少年時光並不長久,鄧稼先生活在國難深重的年代,七·七事變以後,端着長槍和刺刀的日本侵略軍進入了北平城。不久北大和清華都撤向南方,校園裏空蕩蕩的。鄧稼先的父親身患肺病,喀血不止,全家滯留下來。七·七事變以後的十個月間,日寇鐵蹄踩踏了從北到南的大片國土。亡國恨,民族仇,都結在鄧稼先心頭。

1941年,鄧稼先進入了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西南聯大成立於抗戰極端困難時期,由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三校合併而成,條件簡陋,生活清苦。儘管如此,聯大卻有非常良好的學術空氣,先後培養出了不少優秀人才,鄧稼先受業於王竹溪、鄭華熾等著名教授,以良好的成績圓滿完成了大學四年的學業。

抗日戰爭勝利時,他拿到了畢業證書,在昆明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的外圍組織“民青”,投身於爭取民主、反對國民黨獨裁統治的鬥爭。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擔任了北京大學物理系助教,並在學生運動中擔任了北京大學教職工聯合會主席。

抱着學更多的本領以建設新中國之志,他於1947年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於翌年秋進入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院——由於他學習成績突出,不足兩年便讀滿學分,並通過博士論文答辯。此時他只有26歲,人稱“娃娃博士”。

毅然回國

鄧稼先

這位取得學位剛9天的“娃娃博士”毅然放棄了在美國優越的生活和工作條件,回到了一窮二白的祖國,回國後,鄧稼先在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1958年8月奉命帶領幾個大學畢業生從事原子核理論研究。

1958年8月調到新籌建的核武器研究所任理論部主任,負責領導核武器的理論設計,隨後任研究所副所長、所長,核工業部第九研究設計院副院長、院長,核工業部科技委副主任,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

在北京外事部門的招待會上,有人問他帶了什麼回來。他説:“帶了幾雙眼下中國還不能生產的尼龍襪子送給父親,還帶了一腦袋關於原子核的知識。” 此後的八年間,他進行了中國原子核理論的研究。

1953年,他與許鹿希結婚(許鹿希是五·四運動重要學生領袖、是後來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是許德珩的長女),1956年,鄧稼先加入中國共產黨。

奇蹟誕生

1958年秋,二機部副部長劉傑找到鄧稼先,説“國家要放一個‘大炮仗’”,徵詢他是否願意參加這項必須嚴格保密的工作。鄧稼先義無反顧地同意,回家對妻子只説自己“要調動工作”,不能再照顧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難。從小受愛國思想薰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從事對國家有重大意義的工作,表示堅決支持。從此,鄧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對外聯絡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現在嚴格警衞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鄧稼先就任二機部第九研究所理論部主任後,先挑選了一批大學生,準備有關俄文資料和原子彈模型。1959年6月,蘇聯政府終止了原有協議,中共中央下決心自己動手,搞出原子彈和人造衞星。

鄧稼先擔任了原子彈的理論設計負責人後,一面部署同事們分頭研究計算,自己也帶頭

鄧稼先

攻關。在遇到一個蘇聯專家留下的核爆大氣壓的數字時,鄧稼先在周光召的幫助下以嚴謹的計算推翻了原有結論,從而解決了關係中國原子彈試驗成敗的關鍵性難題。數學家華羅庚後來稱,這是“集世界數學難題之大成”的成果。

中國研製原子彈正值三年困難時期,尖端領域的科研人員雖有較高的糧食定量,卻因缺乏油水,仍經常飢腸響如鼓。鄧稼先從岳父那裏能多少得到一點糧票的支援,卻都用來買餅乾之類,在工作緊張時與同事們分享。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他們日夜加班。“粗估”參數的時候,要有物理直覺;晝夜不斷地籌劃計算時,要有數學見地;決定方案時,要有勇進的膽識和穩健的判斷。可是理論是否準確永遠是一個問題。不知道他在關鍵性的方案上簽字的時候,手有沒有顫抖……

鄧稼先不僅在祕密科研院所裏費盡心血,還經常到飛沙走石的戈壁試驗場。他冒着酷暑嚴寒,在試驗場度過了整整8年的單身漢生活,有15次在現場領導核試驗,從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1964年10月,中國成功爆炸的第一顆原子彈,就是由他最後簽字確定了設計方案。他還率領研究人員在試驗後迅速進入爆炸現場採樣,以證實效果。他又同於敏等人投入對氫彈的研究。按照“鄧—於方案”,最後終於製成了氫彈,並於原子彈爆炸後的兩年零八個月試驗成功。這同法國用8年、美國用7年、蘇聯用10年的時間相比,創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鞠躬盡瘁

1972 年任核工業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長,1979年又任院長。

1984年,他在大漠深處指揮中國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試驗成功;翌年,他的癌細胞擴散已無法挽救,他在國慶節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門。1986年7月16日,國務院授予他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同年7月29日,鄧稼先同志離開人世。他,是個把一生獻給祖國的人。

鄧稼先

他臨終前留下的話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並叮嚀:“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

鄧稼先 篇二

鄧稼先

根據下列各句的意思,從課文中找出相應的成語。

(1)值得歌頌、讚美,使人感動流淚。形容英勇悲壯的感人事蹟。(可歌可泣)(2)很少被人知道。(鮮為人知)(3)到死都不鬆懈。形容堅持到底。(至死不懈)(4)指勤勤懇懇,竭盡心力,到死為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5)當得起某種稱號或榮譽,無須感到慚愧。(當之無愧)(6)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家喻户曉)(7)鋭氣和才華全都顯露出來。多指人好表現自己。(鋒芒畢露)(8)引起人們的注意。(引人注目)(9)能認識人的品行和才能的能力。(識人之明)(10)用馬皮把屍體裹起來。指英勇犧牲在戰場。(馬革裹屍)(11)接連不斷地出現,沒有窮盡。(層出不窮)(12)婦女、小孩全都知道。指眾所周知。(婦孺皆知)翻譯P84-P85《弔古戰場文》

浩翰的沙場,無邊無際,渺無人影。河水像帶子一樣環繞着,羣山交錯雜亂。氣象黯淡愁慘,風聲淒厲,天色昏暗不明。蓬枝斷折,野草枯萎,嚴冷如同降霜的早晨。鳥兒驚飛不停,野獸狂奔失羣。亭長告訴我説:“這裏是古代的戰場,軍隊常常在這裏覆滅。天陰的時候,往往可以聽到鬼的哭聲。” 【整體感悟】

 1.概括課文各部分的大意。

 ①展現時代背景,突出鄧稼先的歷史地位和偉大貢獻。 ②簡介鄧稼先的生平經歷和巨大貢獻。

 ③以鄧稼先與奧本海默進行比較,以凸現鄧稼先的氣質和品格。 ④寫作者得知中國的原子彈工程是自力更生搞出來的,不禁為中華民族而自豪,為50年的老友鄧稼先而驕傲!

 ⑤描繪鄧稼先工作環境的荒涼,讚頌他對自己事業的堅定、執着和勇敢。 ⑥對鄧稼先一生的總評。歸納本文的中心。

 答:本文以中華幾千年文化為背景,以近百年來民族情結、50年朋友深情為基調,用飽含感情的語言描寫、評價、突出鄧稼先不平凡的人生經歷和對民族的偉大貢獻,讚揚他將個人生命奉獻給祖國國防事業的崇高情懷。

使用小標題的作用

條理清楚,層次分明,突出各層次的中心內容(能讓讀者快速把握主要內容)。本文的語言特色——句式多變

(1)有時整齊。(2)長短句交錯使用。長短句的作用。

句式多變,是為表達思想感情服務的。

①句式整齊,往往造成一種氣勢,好念,讀者印象深刻。

②長短句交錯使用,形成一種交錯美。長句便於表達較複雜嚴密的意思;短句顯得活潑,節奏快。【問題探究】

(一)閲讀第一部分,探究下列問題。1.作者列舉1898年的歷史有什麼用意?

答:為了説明那是我們中華民族最黑暗、最悲慘、任人宰割、有亡國滅種危險的時代。

2、文章要寫的是鄧稼先,為什麼要概述中國一百年前屈辱的歷史?

答:概述中國一百年前的屈辱史,是為了將鄧稼先的貢獻與中華民族的命運聯繫在一起,説明他是對中華民族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這一巨大變化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是對歷史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的歷史人物。

3、文中哪個詞與‚巨大貢獻‛形成鮮明對照?作者這樣寫有何用意? 答:‚鮮為人知‛和‚巨大貢獻‛形成鮮明對照,更能表現出鄧稼先將一切獻給科學、獻給祖國而不計較個人名利的思想境界。

(二)閲讀第二部分,探究下列問題。

1、本文寫的是鄧稼先,為什麼要寫我們中國的原子彈和氫彈的爆炸情況?

答:因為鄧稼先是中國研製和發展核武器的重要技術領導人,且始終站在中國原子武器設計製造和研究的第一線,領導許多學者和技術人員成功地設計了中國的原子彈和氫彈,把中華民族國防武器引導到了世界先進水平,是中國原子彈和氫彈的元勛。因此,寫中國原子彈和氫彈的爆炸情況,是為了突出他對國家和民族的巨大貢獻。

2、文中哪件事最能説明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答:在兩次做切除腸癌手術期間他和于敏聯合署名寫了一份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核武器發展的建議書一事。

(三)閲讀第三部分,探究下列問題。

1、鄧稼先和奧本海默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作者把他們對比着寫有何用意? 答:他們都是本國原子彈設計的領導者,都是本國的功臣。但他們的性格和為人截然不同。奧本海默鋒芒畢露,愛出風頭,令人難堪;而鄧稼先忠厚朴實,真誠坦白,從不驕人。作者對他們進行對比,旨在突出鄧稼先的性格品質和奉獻精神,説明‚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

2、作者為什麼説‚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

答:因為鄧稼先‚忠厚平實‛,‚真誠坦白、從不驕人‛,‚沒有小心眼兒,一生喜歡‘純’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就講究人與人之間關係和諧,和睦相處,講究為忠厚、謙虛、真誠、樸實。鄧稼先汲取了中國傳統文化中這些優秀的部分,並使之變為自己的氣質品格。

(四)閲讀第四部分,探究下列問題。1.這部分寫了一件什麼典型事例?

答:寫作者第一次訪華時,鄧稼先用短信告訴作者‚中國的原子彈工程‛‚沒有任何外國人蔘加‛。

2、面對作者關於‚寒春是不是像美國謠言所説的那樣參加了中國原子彈工作‛的提問,鄧稼先‚説他覺得沒有,但是確切的情況他會回去證實一下,然後告訴我‛。這一敍述表現了鄧稼先怎樣的性格特點?

答:這一敍述表現鄧稼先對朋友的忠實誠懇,對工作謹慎負責。3.鄧稼先那封短信為什麼會使作者‚有那樣大的感情震盪‛,以至於‚熱淚盈眶‛? 作者‚感情震盪‛是由於鄧稼先終於證實了中國能夠不借助外國的‚援助‛自行研製核武器,這是每個炎黃子孫都會為之自豪、振奮的消息;也由於鄧稼先在整個事件中所表現出來的民族感情和巨大貢獻。作為他的摯友,作者更為鄧稼先能為自己的民族作出這樣巨大的貢獻而感到驕傲。

(五)閲讀第五部分,探究下列問題。1.這部分的標題‚我不能走‛,如果改為‚他忠於職守‛好不好?為什麼?

答:不好。因為‚我不能走‛是鄧稼先的原話,更能突出他臨危不懼、捨生忘死、無私奉獻的精神。

2、作者引用他和鄧稼先在昆明讀大學時一起背誦過的《弔古戰場文》有什麼作用?

答:作用在於巧妙地寫出鄧稼先工作、生活環境的艱苦,從而更顯示鄧稼先奉獻精神的可貴。

3、‚不知道稼先在關鍵的方案上簽字的時候,手有沒有顫抖‛一句表現了作者對老友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表達出作者對老友真誠的關懷與擔憂。

4、文章引用‚我‛兒時從父親口中學到的一首五四時代的歌曲有什麼作用? 答:作用是以這首歌曲作為鄧稼先一生的寫照,再次充滿深情地將鄧稼先與改寫中華民族歷史的偉大轉變聯繫起來,以突出他為國為民無私奉獻的精神。

(六)閲讀第六部分,探究下列問題。1.作者説鄧稼先是‚永恆的驕傲‛,這裏的‚永恆‛指鄧稼先的哪些方面? 答:這裏的‚永恆‛指鄧稼先的無私精神和他對祖國科學事業的巨大貢獻。2.作者説:‚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已經走過的道路。這是他的性格與品格。‛試説説你對這兩句話的理解。

答:為中華民族的崛起,為廣大人民的利益,奉獻自己的一生,這是鄧稼先的人生。走這樣的人生道路,是鄧稼先的性格和品質決定的。這兩句話總寫出鄧稼先的偉大之處。

鄧稼先 篇三

鄧稼先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鄧稼先、楊振寧兩位科學家的科學成就。掌握文中出現的成語。

能力目標:學習科學家刻苦鑽研、樂於奉獻的科學精神。品味文中平實而感情充沛的語言。

情感目標:體會科學家攀登科學高峯的執着和堅韌。感受科學家之間深厚而真摯的友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科學家刻苦鑽研、樂於奉獻的科學精神。難點:理清各部分之間的內在關係。

三、課型:講讀型

四、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並查閲資料,瞭解兩位科學家的相關情況。教師:兩位科學家的人物像

五、課時安排:兩課時

六、教學設計:

一課時

一 導入

一位名人曾説過: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艱險勇於攀登的人,才有可能達到光輝的頂點。(掛出鄧稼先、楊振寧兩位科學家的人物畫像),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站在科學峯頂的兩位科學家。

傳記是記錄,人物生平的文字,它往往通過一些特殊事件來刻畫人物的特殊貢獻與精神品質和高尚情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介紹—位偉大科學家的作品。

故事—:錢學森召見鄧稼先,説“中國要放一個大爆竹,要你來做這個大爆竹。”當晚,稼先回去後與夫人通宵未眠。他只説,要去幹一件工作:“從今以後我的生命就交給了這個工作。家中的事和兩個孩子我是不能管了。”確實的,在稼先為國防大事獻身時,他的女兒照樣的下鄉和回城沒工作。

故事二:有一天,許德珩(鄧稼先的岳父)問嚴濟慈:“是誰為中國製造出原子彈?”嚴哈哈大笑,説:“你去問你的女婿吧!清字詞障礙

鮮為人知

鞠躬盡瘁

截然不同

婦孺皆知

風悲日曛

獸鋌亡羣 3 釋下列成語

燕然勒功

馬革裹屍

鋒芒畢露

家喻户曉 三 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快速閲讀課文,先把你認為比較精美的詞語用小圓圈標示出來,然後按照“我發現„„詞語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組織好語言,準備精彩發言。

2.請同學們運用跳讀的方式再次快速閲讀課文,先用波浪線把你認為美妙的句子或段落標示出來,然後按照“我發現„„句子或段落寫得美妙,它的美妙在於„„”的句式組織語言,準備再次閃亮登場發言。

3.同學們肯定還有許多發現,諸如在修辭手法上、標點符號上、結構安排上、描寫方法上等,請仿照上述句式,用形象的語言陳述出來。四 小組合作

1、這篇文章的作者和文中表現的人物都是家喻户曉的科學家,他們又是有五十年交情摯友。誰能簡要介紹他們的情況?(師作總結)

2、課文的六個部分,分別寫了什麼內容?六個部分之間有着怎樣的內在聯繫?

作者以平實而富有感情的語言,描述了鄧稼先光輝的一生。表現了他身上所特有的中國人的優秀品質。全文設置了六個部分,第一部分相當於“小引”,第六部分是全文的總結。第二部分簡要介紹鄧稼先的生平和貢獻。第三部分對第二部分進行補充延伸,第四、五部分又從不同的角度闡明鄧稼先的崇高精神。五 你認為作者運用了哪些方法刻畫人物形象 1.把人物放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中表現 2.運用對比手法側面烘托人物 3.運用典型事例刻畫人物形象 六 綜合探究

1、文中在寫鄧稼先之前,為什麼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

作者將“百年屈辱”與“站起來了”比照在一起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提示:深厚的愛國主義熱情與對鄧稼先的無比崇敬

2、鄧稼先與奧本海默的本質區別是什麼?為什麼要把他倆對比着寫?

鄧稼先是一個忠誠樸實、真誠坦白、從不驕人、最不要引人注目的、最具有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的、具有最高奉獻精神的、為祖國國防事業奉獻一生的祖國的偉大兒子。

對比手法有利於突出兩個人物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更有利於表現鄧稼先作為中國科學家的氣質和風度,突出了鄧稼先的科學精神和奉獻品質。

3課文寫了哪些事例,表現了人物怎樣的思想感情?

① 在美國獲博士學位後立即回國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報效祖國

② 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彈製造的理論,併成功設計了兩彈。兩彈元勛” 功勛卓著

③ 1985年重病期間寫了一份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核武器發展的建議書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④ 文革初期,説服兩派繼續工作 沒有私心

⑤ 1971年被“四人幫”批判圍攻,竟然説服工宣隊軍宣隊的隊員 誠真坦白從不驕人最高奉獻 ⑥ 一封短短的信 強烈的民族自尊心樸實

⑦ 1982年,“我不能走”。執着追求無私奉獻責任心強 4 這些寫作手法叫做 以小見大

鄧稼先在我國現代國防和科學發展史上是一個不平凡的人物,但作者在讚頌他的偉大精神時,卻側重選擇了一些,於細微處見深情,於平凡中見高尚。七 課文分析

1、你如何理解“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這兩句話? 2 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 的作用? 3 真正的奇蹟 的作用? 4 一封信的作用?

5.朗讀《弔古戰場文》的原文並翻譯

廣大呀,廣大呀!空曠的沙漠無邊無際,遼闊的荒漠不見人煙。河水象飄帶一 樣彎曲流動。羣山像犬牙一樣交錯在一起。幽暗啊悲慘淒涼,北風悲號,天日昏黃。飛蓬折斷,百草枯死,寒

冷得如霜凍的早晨。各種飛鳥無處可棲,在天上亂竄,許多怪獸爭鬥激烈,失羣狂奔。亭長告訴我説:“這就是古戰場啊!常常有失敗的一方全軍都覆沒在這裏,時常能聽到鬼哭的聲音,每逢天陰的時候,就會聽得更加清楚。” 6説説在戈壁灘上搞核武器試驗有哪些困難。

研究院開始時“只是一片莊稼地”、科技人員寥寥無幾、零下三十幾度的嚴寒、大戈壁的風刀霜劍、蘇聯毀約、國外資料嚴密封鎖、沒有大型計算機等等。從物質條件到技術條件,從自然環境到政治環境,都是異常艱苦。文章充分突出環境的艱苦,對錶現人物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我不能走”的作用 體現鄧稼先的果斷與堅決,展示鄧稼先高度責任感 這裏引用《弔古戰場文》和“五四”時期的一首歌,有何用意?、第六部分為什麼引用作者寫給鄧稼先夫人的電報、書信中的幾段話? 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已走過的道路。這是他的性格與品質。”試説説你對這兩句話的理解。

為中華民族的崛起,為廣大人民的利益,奉獻自己的一生,這是鄧稼先的人生。走這樣的人生道路,是鄧稼先的性格與品質決定的。所以作者説,如果鄧稼先再次選擇人還會這麼走。這兩句話總寫出了鄧稼先的偉大之處。11 從課文我們能體會些什麼? —切偉大的、為人類做出巨大貢獻的人,是能甘守寂寞之人,是信守“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人 八小結

作者為了表現一位科學家卓越的一生,在近一百多年的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的背景上推出鄧稼先。接着簡單介紹其生平經歷和貢獻。然後又與美國“原子彈之父”對比着寫,以突出鄧稼先身上所凝聚的中華民族特有的優秀品質。

九 作業

你長大了想幹什麼?你覺得朝着心中的目標向前時,現在自己有什麼優勢?還需要在哪方面多努力?用一段話客觀地分析一下,激勵自己不斷前進。

鄧稼先(1924-1986)安徽懷寧人,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鄧稼先祖父是清代著名書法家和篆刻家,父親是著名的美學家和美術史家。“七七”事變後,全家滯留北京,16歲的鄧稼先隨姐姐赴四川江津讀完高中。1941年至1945年在西南聯大物理系學習,受業於王竹溪、鄭華熾等著名教授。1945年抗戰勝利後,鄧稼先在北京大學物理系任教。

1948年10月,鄧稼先赴美國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學物理系讀研究生,1950年獲物理學博士學位。在他取得學位後的第9天,便登上了回國的輪船。回國後,鄧稼先在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從事原子核理論研究。1958年8月調到新籌建的核武器研究所任理論部主任,負責領導核武器的理論設計,隨後任研究所副所長、所長,核工業部第九研究設計院副院長、院長,核工業部科技委副主任,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被稱為“兩彈元勛”。在原子彈、氫彈研究中,鄧稼先領導開展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完成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參與指導核試驗的爆轟模擬試驗。原子彈試驗成功後,鄧稼先又組織力量,探索氫彈設計原理,選定技術途徑。領導並親自參與了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研製和實驗工作。

鄧稼先和周光召合寫的《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理論研究總結》,是一部核武器理論設計開創性的基礎鉅著,它總結了百位科學家 的研究成果,這部著作不僅對以後的理論設計起到指導作用,而且還是培養科研人員入門的教科書。鄧稼先對高温高壓狀態方程的研究也做出了重要貢獻。為了培養年輕的科研人員,他還寫了電動力學、等離子體物理、球面聚心爆轟波理論等許多講義,即使在擔任院長重任以後,他還在工作之餘着手編寫“量子場論”和“羣論”。

鄧稼先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為了祖國的強盛,為了國防科研事業的發展,他甘當無名英雄,默默無聞地奮鬥了數十年。他常常在關鍵時刻,不顧個人安危,出現在最危險的崗位上,充分體現了他崇高無私的奉獻精神。他在中國核武器的研製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卻鮮為人知,直到他死後,人們才知道了他的事蹟。

他主要從事核物理、理論物理、中子物理、等離子體物理、統計物理和流體力學等方面的研究並取得突出成就。他自1958年開始組織領導開展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對原子彈的物理過程進行大量模擬計算和分析,從而邁開了中國獨立研究設計核武器的第一步,領導完成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參與指導核試驗前的爆轟模擬試驗。原子彈試驗成功後,立即組織力量探索氫彈設計原理、選定技術途徑,組織領導並親自參與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研製和試驗工作。1979年,鄧稼先擔任核武器研究院院長。1

984年,他在大漠深處指揮中國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試驗成功。翌年,他的癌擴散已無法挽救,他在國慶節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門。1986年7月16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鵬前往醫院授予他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因病去世。

後被譽為“兩彈一星”

鄧稼先的事蹟 篇四

總結歸納精選(1):

鄧稼先的愛國故事:

抱着學更多的本領以建設新中國之志,鄧稼先於1947年透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於翌年秋進入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院。由於他學習成績突出,不足兩年便讀滿學分,並透過博士論文答辯。此時他只有26歲,人稱娃娃博士。這位取得學位剛9天的娃娃博士毅然放下了在美國優越的生活和工作條件,回到了一窮二白的祖國。

總結歸納精選(2):

鄧稼先的精神品質:社會嗑

兩彈一星元勛鄧稼先的愛國思想是從小就養成的,並支撐着他的一生。在愛國無功的狀況下,是父親的一番肺腑之言點亮他心中的燈盞,從此,抱着科技救國的信念,鄧稼先刻苦求學,走出了一條輝煌的成功之路。

鄧稼先優秀的精神品質首先表此刻回國的發奮上,甚至堪稱典範,他是義無反顧、迫不及待,拳拳報國之心溢於言表!回國後,鄧稼先在所有場合表現出的無私、執著、吃苦耐勞、獻身精神,以及熱情、謙和、善於團結協作等,都讓人真切地感受到他的可貴品質和精神風貌。

總結歸納精選(3):千秋萬歲名

鄧稼先小時候的故事:

鄧稼先從小就有愛國情懷。13歲時,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爆發了,日本侵略者遍佈京城。當時,日本侵略者有個規定:凡是中國百姓從日本哨兵面前走過,都要向其行鞠躬禮。鄧稼先雖然還不能完全明白這是怎樣回事,但他知道這是一種侮辱,於是,他寧願繞道走,也不去向侵略者行禮,以免自己的人格受到玷污。

這種對侵略者的痛恨,源自他有一個愛國父親。一天,父親的一位老朋友夾着偽政府的公文包到鄧家來拜訪。沒想到,那位朋友剛一進門,平時一向很和氣的父親突然勃然大怒,很嚴厲地質問他:你來幹什麼?那裏不歡迎你這樣的人。朋友一下子明白了:鄧先生是嫌自己給日本人辦事。朋友羞愧難當,正想辯解什麼,父親一聲怒吼:你出去!這件事,給童年的鄧稼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產生了最樸素的愛國意識。那時,日本侵略者每佔領一座中國城市,就強迫中國人去參加所謂遊行集會,慶賀他們的勝利;如果不去,就會被殺頭。

有一次,侵略者又逼市民和學生開會遊行。鄧稼先雖然很氣憤,但又不能不去。當遊行剛剛要開始的時候,他就扯碎了發給他們的小紙旗,還不覺得解氣,又把破碎的旗子扔在地上,猛踩一腳,感到很揚眉吐氣。但這一幕校一個穿便衣的特務看見了。特務找到校長,要校長交出這名學生。

校長知道這事是鄧稼先乾的,但出於對學生的愛護,把這件事搪塞過去了。之後,校長找到鄧稼先的父親,告訴他:鄧稼先已放人盯上,遲早會出危險的。萬一被密報上去,就會落到日本人手中。為了他的安全,就應想辦法讓他離開那裏。

眼見事情已到了這個地步,父親只得同意把兒子送到外地。臨行前,家裏準備了一頓豐盛的晚飯,但誰也吃不下去。父親坐在一把老式木椅上,以從沒有過的眼光看着這個兒子,很久才堅定地説:稼兒,你還年輕,正是學知識的時候。你出去之後,不好學文,像我一樣,學文對國家有多大用處呢?你必須要學科學。我們國家落後、貧窮,受人侵略,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國家的科學技術不如人。只有掌握了科學,才能對國家有用啊。

鄧稼先把父親的話深深印在腦海裏。就這樣,16歲的他離開了北京,開始了新的求學歷程。他始終牢記父親的囑託,決心掌握更多的科技文化知識,將來好報效祖國。

總結歸納精選(4):

晚年鄧稼先的感人故事:

一次,航投試驗時出現降落傘事故,原子彈墜地被摔裂。鄧稼先深知危險,卻一個人搶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彈碎片拿到手裏仔細檢驗。身為醫學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彈,在鄧稼先回北京時強拉他去檢查。結果發此刻他的小便中帶有放射性物質,肝臟被損,骨髓裏也侵入了放射物。隨後,鄧稼先仍堅持回核試驗基地。在步履艱難之時,他堅持要自己去裝雷管,並首次以院長的權威向周圍的人下命令:你們還年輕,你們不能去!1985年,鄧稼先最後離開羅布泊回到北京,仍想參加會議。醫生強迫他住院並通知他已患有癌症。他無力地倒在病牀上,應對自己妻子以及國防部長張愛萍的安慰,平靜地説:我知道這一天會來的,但沒想到它來得這樣快。中央盡了一切力量,卻無法挽救他的生命。在鄧稼先去世前不久,組織上為他個人配備了一輛專車。他只是在家人攙扶下,坐進去並轉了一小圈,表示已經享受了國家所給的待遇。

總結歸納精選(5):

兩彈一星鄧稼先的故事:

1958年秋,二機部副部長錢三強找到鄧稼先,説國家要放一個‘大炮仗’,徵詢他是否願意參加這項務必嚴格保密的工作。鄧稼先義無反顧地同意,回家對妻子只説自己要調動工作,不能再照顧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難。從小受愛國思想薰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從事對國家有重大好處的工作,表示堅決支持。從此,鄧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對外聯絡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此刻嚴格警衞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鄧稼先就任二機部第九研究所理論部主任後,先挑選了一批大學生,準備有關俄文資料和原子彈模型。1959年6月,蘇聯政府終止了原有協議,中共中央下決心自己動手,搞出原子彈、和人造衞星。鄧稼先擔任了原子彈的理論設計負責人後,一面部署同事們分頭研究計算,自己也帶頭攻關。在遇到一個蘇聯專家留下的核爆大氣壓的數字時,鄧稼先在周光召的幫忙下以嚴謹的計算推翻了原有結論,從而解決了關聯中國原子彈試驗成敗的關鍵性難題。數學家華羅庚之後稱,這是集世界數學難題之大成的成果。

中國研製原子彈正值三年困難時期,尖端領域的科研人員雖有較高的糧食定量,卻因缺乏油水,仍經常飢腸響如鼓。鄧稼先從岳父那裏能多少得到一點糧票的支援,卻都用來買餅乾之類,在工作緊張時與同事們分享。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他們日夜加班。粗估參數的時候,要有物理直覺;晝夜不斷地籌劃計算時,要有數學見地;決定方案時,要有勇進的膽識和穩健的決定。但是理論是否準確永遠是一個問題。不知道他在關鍵性的方案上簽字的時候,手有沒有顫抖

鄧稼先不僅僅在祕密科研院所裏費盡心血,還經常到飛沙走石的戈壁試驗場。他冒着酷暑嚴寒,在試驗場度過了整整8年的單身漢生活,有15次在現場領導核試驗,從而掌握了超多的第一手材料。1964年10月,中國成功爆炸的第一顆原子彈,就是由他最後簽字確定了設計方案。他還率領研究人員在試驗後迅速進入爆炸現場採樣,以證實效果。他又同於敏等人投入對氫彈的研究。按照鄧於方案,最後最後製成了氫彈,並於原子彈爆炸後的兩年零八個月試驗成功。這同法國用8年、美國用7年、蘇聯用10年的時刻相比,創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72年,鄧稼先擔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長,1979年又任院長。1984年,他在大漠深處指揮中國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試驗成功。

總結歸納精選(6):

鄧稼先的愛國故事

60年代,我國的原子彈、氫彈爆炸成功,使全國人民為之振奮,使敵視中國的人震驚,極大地提高了我國的國力和國際地位。為研製兩彈立下不朽功勛的科學家鄧稼先是一位為國捨己的人。

1958年,國家下達了研製原子彈的命令。這是一項絕對保密的工作。年輕的鄧稼先被選為主要研製者之一。他深感自己職責重大,説:為了完成這項任務,死了也值得。

從此,他開始了祕密的研製工作,人們再也看不到他的身影,一切出頭露面的事都沒有他參加,連他的妻子和親人也不知道他在哪裏工作,在做什麼。他也只能把對親人的感情埋在心裏,過着長期的獨身生活。和他同時代的同學,有許多成了有成就有名氣的科學家、活動家,他的名字卻沒多少人知道。

之後,原子彈、氫彈爆炸成功,人們仍然不知道鄧稼先就是兩彈的元勛。有一次,他的好友、美籍華人科學家楊振寧回國探親,點名要見他。兩個人會面後,楊振寧問他在哪裏工作,又問起爆炸原子彈的事。他只能回答是在京外單位工作,絲毫沒講自己正是造原子彈的。

長期艱苦工作損害了鄧稼先的身體。1986年,他患癌症病逝。一向到報上發佈了他去世的消息,全國人民才知道鄧稼先這個名字。他不圖個人的名和利,捨棄了個人的幸福,幾十年默默無聞地為國家大業奮鬥,卻從不後悔。臨終前,他欣慰地説:我能夠瞑目了。

鄧稼先 篇五

《鄧稼先》教學設計

自學促能力形成 展示讓魅力飛揚 教師寄語: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 積累“可歌可泣”“當之無愧”等詞語;學習對比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

過程與方法:學習文章用事例來刻畫人物的方法。賞析文章優美而飽含感情的文字,並作好語言積累。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瞭解鄧稼先的生平事蹟,深切體會鄧稼先的人品風貌,並學習他將個人生命奉獻給祖國國防事業的崇高情懷。【重點】

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難點】 本文通過對比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學法指導】

1、結合註釋,解決重點字詞,朗讀課文。(小組內共同提出並解決)

2、用多種形式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標出疑問的地方。課前預習(早讀課30分鐘)

一、課前預習及自我檢測

1、自學提示:

識記字詞,串詞成句;有感情的地朗讀課文,理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結構;評析人物形象。

2、文學常識:人物傳記

人物傳記是通過對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領域進行系統描述、介紹的一種文學作品形式。作品要求“真、信、活”,以達到對人物特徵和深層精神的表達和反映。人物傳記是後人或人物資料的有效記錄形式,對歷史和時代的變遷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人物傳記是人物誌的主體,是地方誌中的重要內容。人物傳記的特徵有二個:其首要特徵是真實,另一個顯著特徵是生動。(即真實性和文學性)

3、走近作者

楊振寧,1922年生於合肥。早年就讀於清華大學,1945年赴美從事核子物理學研究,榮獲美國五所大學的博士學位。1957年同李政道合作,創立“李楊宇稱不守恆定律”,獲得諾貝爾獎。擔任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教授,兼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楊教授經常回國講學,對祖國的科學事業極為關心。自我檢測

1、給下列漢字注音

鞠()瘁()勛()氫()聘()垠()縈()凜()鋌()撐()懈怠()癌症()開拓()shǔ()名 diàn()基 孕育()難堪()鮮()為人知 日曛()

2、解釋詞語

【可歌可泣】:

【家喻户曉】: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當之無愧】:

【鋒芒畢露】: 【知人之明】: 【馬革裹屍】: 【至死不懈】:

【任人宰割】:

3、在下列句子的空白處填上恰當的詞語:

①對這一轉變作出了巨大貢獻的,有一位長期以來________的科學家:鄧稼先。②那是中華民族________的時代,是有亡國滅種危險的時代。③鄧稼先是中華民族核武器事業的奠基人和開拓者。張愛萍將軍稱他為“兩彈元勛”,他是________的。

④今天,一個世紀以後,中國人站起來了。這是千千萬萬人努力的結果,是許許多多________的英雄人物創造出來的偉大勝利。

⑤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晉林斯頓高等學術研究所工作,前後17年的時間裏所長都是物理學家奧本海默。當時他是美國________的人物

4、查找關於鄧稼先、楊振寧的資料。

(1)鄧稼先----(2)楊振寧----(3)關於“兩彈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週年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隆重表彰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並授予他們“兩彈一星功勛獎章”。追授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兩彈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彈、導彈和人造衞星。“兩彈”中的一彈是原子彈,後來演變為原子彈和氫彈的合稱;另一彈是指導彈。“一星”則是人造地球衞星。

二、展示課導學(1、2、3小組展示;4、5、6班級展示)1在寫鄧稼先之前,為什麼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

2、文章第二部分詳寫了鄧稼先的哪些方面?有什麼作用?

3、為什麼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着寫?

4、第四部分最後説:“我熱淚滿眶,事後我追想為什麼會有那樣大的感情震盪,是為了民族而自豪,還是為了稼先而感到驕傲,-----我始終想不清楚,”這句話説明了什麼?

5、為什麼作者説,如果拍《鄧稼先傳》,建議採用五四時代的一首歌作為背景音樂?

6、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的深刻含義:

①“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試闡釋這兩句話。

②“如果鄧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已走過的道路。這是他的性格和品質”,試説説你對這兩句話的理解。你還能從文中找到表現鄧稼先優秀品質的語句嗎?

三、拓展提升

以“鄧稼先給我的啟示”為話題,談學後收穫。(抓鄧稼先的“奉獻精神、負責精神、堅強意志、精益求精、創新精神”等品質談。)

課後訓練學案

1.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鮮為人知()任人宰割()至死不懈()截然不同()孕育()

2.理解下列詞語的含義。

①鞠躬盡瘁: ②死而後已:

③家喻户曉: ④婦孺皆知: ★★能力提升

閲讀課文第三部分,回答下列問題。

3.文中舉了“文革”時期,鄧稼先有能力説服兩派繼續工作,能説服工宣隊、軍宣隊的隊員,表現了他出色的口才,請你站在鄧稼先的角度,結合當時情況,説一句勸説的話。

4.文章第三部分中為什麼要將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着寫?

5.根據本部分內容,概述鄧稼先與奧本海默最本質的區別是什麼?

6.文中作者説“我以為鄧稼先如果是美國人,不可能成功地領導美國原子彈工程;奧本海默如果是中國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領導中國原子彈工程。”作者這樣的看法是否有道理,就此談談你的看法。

★★★拓展遷移

7.課文第五部分中引用了唐代李華的《弔古戰場文》,顯示了鄧稼先工作地點的荒涼,用300字左右的文字,充分發揮你的想象與聯想,描繪鄧稼先工作的環境。

8.從圖書館查找、從網絡上檢索關於鄧稼先等我國“兩彈一星”科學家的資料,仿照感動中國的頒獎詞,寫一段話禮讚偉大的科學家鄧稼先。【2002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辭】

黃昆 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他一生都在科學的世界裏探求真諦,一生都在默默地傳遞着知識的薪火,面對名利的起落,他處之淡然。他不僅以自己嚴謹和勤奮的科學態度在科學的領域裏為人類的進步做出卓越的貢獻,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態度詮釋了一個科學家的人格本質。“兩彈”元勛──鄧稼先:

9、拓展延伸

做一朵攜來彩貝的海浪 誰不愛彩色的貝殼呢?

夏日,每一位來到海濱的人,不是凝望着碧浪翻滾的大海,眺望着遠處點點的漁帆,便是低頭尋覓着海灘上五彩的貝殼。

每一顆形態可愛、色彩絢麗的貝殼,都是和歡呼雀躍、和連聲讚歎、和無限遐想連結在一起的。

這時,撿到心愛小貝殼的人,都會抬頭向海:感激大海慷慨的贈予,感激那迎面而來的潔白浪花,是它們,攜帶着五彩繽紛、充滿夢幻色彩的貝殼,來到人們的面前。

是的,是應該感謝這些奔騰不息的海浪。

所以,當我在海灘漫步的時候,常常會想——這不也和有些人一樣嗎?

有的人,就是一朵攜帶彩貝的海浪,當你和他相處一段時間以後,你能在他身邊撿到很多“彩貝”。比如,他的熱情,他的誠懇,他的謙虛好學,他的表裏如一,他的待人以禮。甚至看來是一些細枝末節的東西,比如他的守時,他的節儉,他的整潔,以及他麻煩了別人從不忘記説聲謝謝„„這些好的品格,好的行為,好的習慣,時時在感染着你,使你感到所獲良多。

——這樣的人,不就是一朵攜帶着美麗貝殼的海浪嗎!

是啊,如果一個人是攜帶着美麗貝殼的海浪,他的人生該是多麼的美好和充盈。我想,要是生活裏的每一個人都是這樣,我們的社會就會如同一個風景旖旎的海灘,彩色的貝殼將會俯拾皆是„„

1、本文從貝殼寫起,昇華出這樣一個美好的主題:

2、文中畫線句寫出了什麼?

3、展開聯想,以“彩貝”或“海浪”為話題(自選一處)寫一句富有哲理的話。

我的收穫與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