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童年的水墨畫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43W

童年的水墨畫教案精品多篇

《童年的水墨畫》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掌握生字詞和文學常識。

能力目標:

1、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瞭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點。

2、品味本文平淡簡潔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情感目標: 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瞭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點。

2、品味本文平淡簡潔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難點: 品味本文平淡簡潔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課時安排: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誦讀古詩《村居》、《宿新市徐公店》,播放《童年》,讓學生談自己對童年的認識,導入新課。出示學習目標。

二、檢查預習

1、作者簡介

2.注意以下詞語的字音和字形

肅然起敬 萬象更新 誕生 孤苦伶仃

教 諭龍肝鳳髓溺愛 躥房越脊

渾渾噩噩習以為常 光大門楣 椽子

做選擇題和寫話進行檢測。

三、初讀課文,感受童年。

自學指導

1.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理清文意。

2.在文中找出重要詞句,寫出感悟或提出問題。

3.試着概括每個部分的內容。

第一部分(1)總寫作者對童年的感受

第二部分(2——13)寫我童年的生活

第一層(2——10)交代我的生活背景,回憶童年在家鄉的生活。

第二層(11——13)離開故鄉,抒發思鄉之情

四、合作梳理,回眸童年

1.圍繞“我的童年”,作者寫了哪些人,哪些事?

2.作者開篇即説“ 回憶起自己的童年來,眼前沒有紅,沒有綠,是一片灰黃”結合課文,説説作者為什麼如此形容自己的童年?

3.作者的童年生活有什麼特點?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是從哪些方面表現這一特點的。 明確:1.介紹了自己生活的社會環境;父親與叔父艱難的生活;我童年的苦難與享受;我最早的學習生涯:老師與同學;傷感中離開故鄉,踏上新生之路。

2.作者的童年是物質和精神都飽受苦難的年代。在父母身邊時,物質生活極度匱乏,吃的是紅高粱麪餅,連鹽都無錢可買;“半個白麪饅頭”就是作者眼中最好吃的東西,家裏“連帶字的什麼紙條子也沒見過”;在濟南叔父家,“我”的物質生活好些了,但精神生活並不如意,一個六七歲的孩子離開母親,經常在夢裏哭醒。所以作者回憶起童年生活,眼前沒有喜氣洋洋的紅色,也沒有生氣勃勃的綠色,只是一片無奈悲涼的灰黃。

3.作者的童年可以説是苦難的童年,在苦難之中飽含着深沉的親情、淳樸的鄉情、誠摯的友情。叔父對我家生活的關照和接我去他家;我童年的享受吃到半個白麪饅頭;和同學玩。

五、把握語言,品味童年

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語言進行賞析。從用詞、修辭、情感等角度進行。可能會出現的句子:

(1)4、5段中那些語句寫出了“我”父輩生活的艱難?寫父輩生活的艱難有什麼作用? “孤苦伶仃”,“相依為命”,“房無一間,地無一壟”,“兩個無父無母的孤兒”,“餓得到棗林裏去撿落在地上的幹棗充飢”。

父輩生活的艱難,是他們去濟南謀生的直接原因,也為後文“我”離開故鄉去了濟南做鋪墊。

(2)6—8段中“我”“每天最高的享受”是什麼?説明了什麼?

“我”“每天最高的享受”是“我”三四歲時,奶奶每天給“我”的半個饅頭。説明了當時物質條件的缺乏和家境的困苦。

(3)第8段中説“這些芝麻綠豆般的小事是不折不扣的身邊瑣事”,“我”寫這些“瑣事”的目的是什麼?

這些瑣事使我終身受用不盡。寫這些瑣事,一方面是為了激勵自己前進,鼓舞自己振作;另一方面是為了激勵後輩,讓現在的孩子瞭解舊社會的苦難生活,從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六、課堂小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讓我們走進了季羨林先生的童年,展現了童年了生活的苦難,同時也包含了深沉的親情、淳樸的鄉情、誠摯的友情,揭示了童年生活對自己的深刻影響,相比之下,我們的童年生活是何其幸福,讓我們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吧!

七、佈置作業

回憶自己的童年生活,以《我的童年》為題,寫一篇小作文。

童年的水墨畫教案 篇二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獨立閲讀課文,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激發學生讀兒童詩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歌曲導入,引出課題。

1、播放歌曲《童年》,師生同唱。

2、師:同學們,聽到這熟悉的旋律,你此時想到了些什麼?

生1:我想到了冬天堆雪人的情景。

生2:我想到了跟同學玩遊戲的時光。

3、師總結:是啊,童年是一首歌,歌裏有我們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幅畫,畫裏有我們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裏有我們的幸福和快樂;童年是一個夢,夢裏有我們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們就來學習9第九課《兒童詩兩首》,一起分享童年的快樂。

<童年的水墨畫>:

組詩,主要通過捕捉鏡頭來記錄童年生活場景,有一種動態的美,還有一定的故事情節性。

4、我們來誦詩。

師:你們真的是用心去讀書,用心去體會了,把這樣的體會,融入我們的朗讀中,一定會讀得很美很美。下面我們就來誦詩。

1、找學生表演朗誦。

2、在課外,你還蒐集了哪些兒童詩?站起來朗誦給大家聽一聽。

3、老師也蒐集了不少兒童詩,並選了其中三首,讓我們一起來賞讀。

4、請大家先自己默讀,讀完後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願望。

2、認識本課生字,背誦喜歡的詩歌,瞭解兒童詩的特點,嘗試寫一首兒童詩。

教學工具

1.磁帶;

2.按要求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

3.找幾首兒歌讀一讀;

4.瞭解《水滸傳》裏的英雄人物。

二、學習《童年水墨畫》

(一)自讀自悟,理解大意。

1.自讀全詩,要求基本理解詩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記號,並在每小節的標題後面加上一個表示動作的詞,概括主要內容。

(1)朗讀詩歌,閉上眼睛想象詩歌描寫的畫面。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

①靜靜地在街頭閲讀《水滸傳》。

②魚兒釣上來了,魚在草地上蹦跳。

③在江面上打水仗。

如“街頭閲讀、溪邊釣魚、江上戲水”等。

2.指名讀詩,交流預習所得,概括全詩大意。

(2)細細朗讀有關的詩句,體會其中的快樂。

3.學生質疑,釋疑。尤其是一些含義比較深刻的語句教師有必要加以解釋。如:“草地上蹦跳着魚兒和笑聲”,讓學生體會“笑聲”怎麼會蹦跳?這説明什麼?

(3)有感情的朗讀詩歌,體會童年生活的美好

(二)賞讀詩句,學習借鑑

1.畫出文中精彩的語句,反覆誦讀,體會這樣表達的妙處。

2.欣賞交流佳句。

如:“陽光從腳尖悄悄爬上膝蓋”“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魚兒和笑聲”“像剛下水的鴨羣,扇動翅膀拍水戲耍”等語句,體會詩句所包含的動感畫面,感受童年的'瑰麗多彩。

(三)形式鑑賞,模仿習作

1.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經有過無數的夢想或者也曾經有過許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這兩首詩中其中的一首,記錄下你的童年夢想與童年往事。

2.生動筆習作,教師巡視。

3.交流作品,師生互動點評。

(四)總結談話,結束教學:

1.童年的生活是一幅連綿不斷的水墨畫,裏面有許多值得我們記憶、收藏的場景,我們以往閲讀了許多描寫童年生活的文學作品,今天又學習了兩首兒童詩,再一次打開了通往兒童世界的大門,請大家課外閲讀其他兒童詩,豐富我們對童年生活的記憶。

2.課後小結。

《童年的水墨畫》,攝取了一組兒童生活的鏡頭,表現了孩子們童年生活的快樂:

《街頭》──讀《水滸傳》的孩子,那樣的專注,儘管馬路街頭是那樣的喧鬧,卻絲毫不能影響他,對時間的推移也渾然不覺。無邊的喧鬧和一隅的安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溪邊》──釣魚的孩子,那樣的快樂,靜靜的溪水映着愛美的柳樹,映着釣魚孩子的倒影,靜靜的釣魚竿,立着紅蜻蜓,我們彷彿覺得空氣都停止了流動,似乎大家都怕魚受驚,而魚上鈎的一剎那,這種靜立刻被打破了,溪水動了,人影碎了,魚躍人歡,寥寥幾句,勾勒出一個現代垂釣兒童的形象。

《江上》──戲水的孩子,那樣的調皮,一羣孩子像鴨羣一樣跳入水中,在水裏互相你潑我濺地嬉戲,就在這嬉戲中,一個孩子鑽入水中,不見了,突然一陣水花,他出現了,調皮地笑着,露出兩對小虎牙。一羣孩子的嬉戲和一個孩子的特寫,給人以鮮明的形象感。

第二首《童年的水墨畫》組詩,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這個畫面給你怎樣的感覺?

1、內容:

讀《水滸傳》的孩子,那樣的專注。

魚上鈎的一剎那,先前的靜立刻被打破了,溪水動了,人影碎了,魚躍人歡。

戲水的孩子,那樣的調皮。

2、特點:

無邊的喧鬧和一隅的安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動靜結合

一羣孩子的嬉戲和一個孩子的特寫,給人以鮮明的形象感。

比喻

3、主題:表現了孩子們童年生活的快樂。

3、適時指導朗讀:邊讀邊想象畫面

與本單元古詩中的孩子們不同,這首詩裏洋溢着的濃濃的現代氣息,現代兒童生活得更加幸福,或靜靜地讀書,或呼朋喚友去釣魚、游泳,時時享受着童年生活的快樂。讀着它,那孩子嘴邊的笑意,那陣陣快樂的笑聲,彷彿就在眼前閃爍着,就在耳邊充盈着。

童年水墨畫讀後感 篇三

春天見草地是的花兒,是多麼迷人的景象。小鳥自由的飛翔,溪流歡快的歌唱。

春天,是多麼得漂亮!

秋天

一陣陣秋風襲來,樹葉從枝頭飄落下來。

金黃的田野裏,呈現了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

飄落的樹葉,已沒有昔日的光彩。秋天,是多麼的涼爽!

春天!是多麼美妙的季節!你們像可愛的小鳥,像潺潺的溪流!你們像美妙的音樂,像天空的'明月!

啊!春天!啊!秋天!

我愛你!愛你的美麗,愛你的魅力!你就是這麼漂亮,美麗,可愛,卡哇伊!

老師説過:“秋天是美麗的!那天天高雲淡!”大家都“哇”的一聲!“撲哧”笑了

老師説過:“春天很美麗!吸引了小蜜蜂,小蝴蝶……”

我們要好好學習,將來報效祖國!

《童年的水墨畫》第二課時教案 篇四

《水墨畫動物》教案

1.欣賞感受導入新課。 (1)教師課件展示《小蝌蚪找媽媽》的水墨畫版本動畫片,學生欣賞。 (2)學生談談欣賞體會,與平時所看的動畫片有什麼區別? (3) 導入新課――《水墨畫動物》 2.學習探究。 (1) 小組討論,複習水墨畫的基本繪畫技法:(結合三年級學過的《可愛的大熊貓》一課)包括用筆的基本方式――側鋒,中鋒;墨的幹。濕。濃。淡及染色的基本方法。 (2) 課件展示各種畫法的熊貓作品請學生欣賞比較並分析。教師提問:水墨畫熊貓和其他畫法的熊貓有什麼差別?這種差別表現在哪些地方?(形神兼備,惟妙惟肖,韻味十足,等)   (3) 課件展示各種水墨畫與彩墨畫混雜的動物作品,學生觀察,自學書本後回答問題:以上畫作能否分類,分別是哪兩類,水墨畫是否等同於彩墨畫?兩者有何區別?   (4) 課件展示水墨畫和彩墨畫之間的異同,學生體會其不同的特色和技法。   (5) 學生練習彩墨畫的兩種畫法 3.演示啟發。 (1)思考:怎樣利用水墨來表現動物呢? (2)教師進行簡單的演示,學生觀察學習。 畫螃蟹。 a.用大羊毫筆調淡墨,筆尖蘸濃墨,側鋒三筆畫出螃蟹的。身子。 b.用淡墨中鋒,畫出螃蟹身體左右的各四條腿。 c.接着用濃墨兩筆畫出螃蟹大螯。 d.用小狼毫蘸濃墨畫出螃蟹的爪子和眼睛。 (3)小組討論:你能分析教科書中的其他水墨動物是怎樣用筆用墨的嗎?(如魚鷹,樹熊的畫法等) 4.創作練習。 (1)作業要求:用水墨畫表現自己喜愛的小動物。 (2)學生練習,教師巡視輔導。輔導重點是筆墨的使用方法。 5.展示交流。 (1)學生交流自己的創作體會。 (2)教師點評並進行小結。 6課外延伸 課後請學生蒐集國畫大師的相關資料及各種水墨畫作品。

童年的水墨畫教案 篇五

教學目的:

1、學習簡單的傳統繪畫方法,體驗筆墨情趣。

2、嘗試運用傳統繪畫的方法進行創新表現。

教學重點及難點:

1、掌握簡單的傳統繪畫方法。

2、運用傳統方法表現自己熟悉的生活或感興趣的事。

電教、教具、學具準備:範畫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水墨畫創作

二、欣賞範畫,研究畫法

1、幾種筆法

勾:用墨勾外形或輪廓

皴:用墨皴出脈絡紋理

點:苔點,表示苔草或山峯

2、一般方法:

(1)鉛筆打輪廓

(2)墨線勾勒

(3)着色

(4)落款

三、引導學生創新

師:在燦爛的`繪畫史上,文人畫家們用水墨畫充分表達了他們的情感。歷史已經翻開了嶄新的章,我們也要為新時代歌唱,水墨畫也應該有創新的式樣。

1、欣賞其他學生的水墨作品。

A畫了什麼內容

B用了什麼特別的方法?

2、你想畫什麼內容?

四、學生作畫

教師巡迴指導,鼓勵學生要充分表達自已的內心感受。

五、作業講評學生作業展示

童年的水墨畫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想象詩的意境,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

2、反覆朗讀,由文字展開聯想和想象,並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感受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獨立閲讀課文,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兒童生活的快樂,激發學生熱愛生活

前置性作業

我在本節課設置了五個前置作業:

1、把《童年的水墨畫》這篇課文讀給你的家人聽。讀給家人的目的是讓學生認真的去讀,並讓家長給與指導,把課文讀到流利正確。

2、你在這篇課文中有認識了哪些字、詞朋友呢?

生字:

生詞:

3、這首詩你最喜歡哪個片段?相信總有打動你心靈深處的地方。為什麼?

4、追尋童年的記憶,用我們手中的筆。寫一寫,畫一畫。可以是自己童年的趣事,也可以是童年的夢想。還可以是蒐集來別人的童年的趣事。

5、蒐集《水滸傳》的知識

設計流程:

課前背古詩 一分鐘小喇叭讓學生介紹有關童年的感悟。

結合生本教育的課堂環節即課前預習、小組討論、班級交流,我在這節課設計了以下環節:

一、歌曲導入

我選擇了歌曲導入課題的辦法,請學生彙報前置預習中的思考。由於課堂時間有限,我選擇一組選一人彙報。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這一環節既是為了檢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其實也是對生本教學前置作業的檢測

訓練學生獨立閲讀的能力,並對課文初步掌握的情況。

三、理解詩意,放飛想象

“以讀引讀、讀説結合”是生本教育中閲讀教學的基本策略之一,這首詩你最喜歡哪個片段?相信總有打動你心靈深處的地方。為什麼?,抓住這一點讓學生最能引起自己思考、震撼自己心靈的地方,細細的讀,慢慢的品,聯繫實際。放飛想象進行小組討論,在小組交流彙報中,我採用了先請一個小組發言,其他同學或小組補充説明的方法。根據生本教育的特點,學生就之前沒有提到的或提到但觀念不同的可以補充展示,有深入認識的也可以補充,如果有的小組與前一組同學找的亮點地方不一樣,也可以就自己的亮點進行展示發言,其他小組或同學在進行補充,這樣的設計不僅解決了時間問題,並且也使每個小組、每個學生都有展示的空間真正的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交流對《水滸傳》的瞭解,目的是讓學生做到以讀引讀的目的

四、拓展延伸,快樂練筆

這一環節,讀寫結合,讀畫結合,生本教育的閲讀教學提倡“讀寫結合,以讀引讀”,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有感而發想到自己童年的趣事,童年的夢想,蒐集名人的童年的。趣事,讓學生有所看、所讀、所經歷的在小組內交流。這一環節即讓學生讀了、看了、想了、説了、同時也寫了,我想更重要的是學生真正的懂得課文的意義所在,那怕是一句話也好,同時也達到了生本的教育理念。讀寫結合。以讀引讀的目的。

四、小結、佈置實踐作業。

生本教育重視語言實踐,由課內引向課外,從學生感興趣的辦一次以“兒童詩”為主的手抄報活動。目的讓學生學會真正的生活的方法。其實更是這一節課的理論深化的過程。同時也是實踐的過程。

教學目的

指導學生按一定的方法欣賞兒童詩,激發學生閲讀兒童詩的興趣,並能進行簡單的模仿創編。

教學重點

欣賞詩歌的語言美、畫面美,感受童年的快樂。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學生準備採蜜本(摘錄本)

課前分發印有《童年的水墨畫》的紙張,讓學生自己預習,並進行一定的摘抄。

教學過程

一、創設閲讀情境,激發興趣

播放歌曲《童年》。

簡介你認識的高洪波。

師導語:這節課讓我們來欣賞著名兒童文學家高洪波的《童年的水墨畫》。

二、交流摘錄筆記,感知大意

1、在每小節的標題後面加上一個表示動作的詞,概括主要內容。

2、説説詩歌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三、感悟詩句優美,欣賞畫面

1、從學生摘錄的詞句入手,引導品味一節詩的語言美,畫面美,並進行朗讀。

2、提煉欣賞方法。

3、學生自己按方法欣賞其它詩節。

4、交流,師引導點撥,並指導朗讀。

四、動筆仿詩,抒發情感

1、説説童年生活的一些片斷,再小組合作,模仿詩歌,試編詩歌。

2、交流所編的詩句。

五、總結,佈置作業

《童年的水墨畫》教學設計 篇七

一、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江上》和《林中》,體會詩歌的意境,欣賞詩歌的語言美、畫面美。

2.激發學生閲讀兒童詩的興趣,並能進行簡單地模仿創編。

二、學習重點

理解《江上》《林中》,體會詩歌的意境。

三、學前準備

製作教學相關課件。(教師)

四、教學過程

1.複習檢查,鞏固生字:

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童年的水墨畫》,再來看一下這些字詞認識了嗎?

垂柳梳粧染綠釣竿蜻蜓

碎了蹦跳翅膀浪花葫蘆

松針蘑菇斗笠抖落

水墨畫清清爽爽明明亮亮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童年的水墨畫》。

2.出示任務一:學習《江上》

策略:1.用橫線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為什麼?

2.想一想,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交流:

我喜歡_____________,因為__________________,我彷彿看到了_______________畫面,我能把它讀出來。

江上像剛下水的鴨羣,扇動翅膀拍水戲耍。一雙雙小手撥動着浪花,你撥我濺笑哈哈。是哪個“水葫蘆”一下鑽入水中,出水時只見一陣水花兩排銀牙。像剛下水的鴨羣,扇動翅膀拍水戲耍。

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用“鴨羣”比喻一羣小孩,用“翅膀”比喻小孩的胳膊,寫出了孩子們戲水玩耍時的調皮、可愛。

一雙雙小手撥動着浪花,你撥我濺笑哈哈。是哪個“水葫蘆”一下鑽入水中,出水時只見一陣水花兩排銀牙。

這句話中的水葫蘆為什麼要加引號?

句中的“水葫蘆”不是指真正的水葫蘆,而是指水性極好的孩子,這句詩寫一個孩子鑽入水中不見了,突然一陣水花他出現了,調皮地笑着、露出兩排牙。

仿寫

a.“笑哈哈”是ABB式的詞語,這樣的詞語還有

靜悄悄、慢吞吞、亮晶晶

b.表示“笑”的四字詞語還有

眉開眼笑、鬨堂大笑、喜笑顏開

3.出示任務二:任務一:學習《林中》

策略:1.用橫線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為什麼

2.想一想,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交流:我喜歡_____________,因為__________________,我彷彿看到了_______________畫面,我能把它讀出來。

林中松樹剛洗過澡一身清清爽爽,松針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小蘑菇鑽出泥土戴一頂斗笠,像一朵朵山花在樹下開放。是誰一聲叫喚把雨珠抖落,只見松林裏一個個斗笠像蘑菇一樣。一陣大雨過後,松樹像剛剛洗過澡一樣乾淨、清爽,地上鑽出了許多各種顏色的蘑菇,一羣戴着斗笠的孩子們笑着、鬧着採蘑菇,他們的歡呼聲震落了樹上的雨滴,他們都全然不覺。

松樹剛洗過澡一身清清爽爽,松針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清清爽爽”是指整潔乾淨,這裏指松樹被大雨淋過以後顯得格外清新涼爽。

小蘑菇鑽出泥土戴一頂斗笠,像一朵朵山花在樹下開放。

為什麼説蘑菇戴着斗笠像一朵朵山花?

這句話既是比喻句又是擬人句。句子把蘑菇當作人來寫,“戴着斗笠”寫出了蘑菇的形狀。“像一朵朵山花在樹下開放”這是個比喻句,把蘑菇比作山花,寫出了蘑菇的形狀。

積累

“清清爽爽、明明亮亮”是“AABB”類詞語,這樣的詞語還有勤勤懇懇、平平淡淡、形形色色。

是誰一聲歡叫把雨珠抖落,只見松林裏一個個斗笠像蘑菇一樣。

a.“抖落”意思是抖動使其落下,這裏指孩子們在林中的呼喚聲和歡笑聲響徹整個林中。“斗笠”在這裏指戴着斗笠的孩子們。

b.詩中的兩個“斗笠”一樣嗎?

這部分詩中的兩個“斗笠”代表的意思不一樣。前一個斗笠指的是蘑菇,詩人把蘑菇比作斗笠,後一個斗笠指的是孩子,詩人把戴斗笠的孩子比作蘑菇。

五、本課小結

1.試着概括一下本文的主旨。

《童年的水墨畫》攝取了一組兒童生活的鏡頭:溪邊釣魚、江上戲水、林中採蘑菇,表現了孩子們童年生活的快樂。

2.小結:《童年的水墨畫》以跳躍的鏡頭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場景,如“溪邊釣魚、江上戲水、林中採蘑菇”,生動地展現了一個個快樂場面。在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的同時,我感受到了兒童詩的特點,並能嘗試寫一首兒童詩。

六、板書設計

七、作業佈置

你的童年有哪些好玩兒的事情呢?説出來跟朋友們分享一下。

童年的水墨畫 篇八

正所謂“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我覺得詩歌教學運用詞理論也非常有效。詩歌作為語言凝練,情感藴含豐富的一種文體,沒有什麼方法比情感朗讀更加有效地體味詩歌的味道,相比那些細細的分析來説,誦讀才是詩歌教學的正道。

在教授《童年的水墨畫》一文中,我首先緊緊扣住了詩歌的題目“水墨畫”,以藝術相通的理由,跟學生説“我們上一節詩意的美術課”。學生頓時愣住了,卻又有點興奮,都充着期待。在師生互動交流“畫畫的步驟和注意的事項”中,我獲得了許多的資源,有學生説“畫畫要先擬定一個背景圖”,有的説“畫畫要突出重點表現的景物”,“畫畫要根據心情用不同的色彩”“要有細節的描寫”······答案豐富多彩,也中了我的“圈套”。其實我就是想讓他們用喜歡的美術去學習《童年的水墨畫》,去感悟作者的畫,以及畫中的情。我簡單幾筆在黑板上畫了一個畫框,並讓同學們思考“用剛剛分析的畫畫的理論,來想想該往這三副童年的畫中添上什麼景緻?”這一步其實是讓學生讀懂詩歌的大意,第一次引入了讀詩歌的階段。

然而,這僅僅是從瞭解詩歌大意層面出發的,而更深的層面在於覺得這三副畫中的情。於是我在本節課上又滲透了一個“詩情畫意”的概念。引導道:根據同學們剛剛對詩歌大意的感知,我們基本完成了“畫意”的瞭解,然而“詩情”也就是作者表現的情感卻有待發掘。進而學生通過一遍一遍有感情的朗讀,其中包含了我的正確、錯誤示範朗讀的比較,引導他們發現朗讀應該注意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引導他們知道為何這樣讀。因此在這一系列多形式的朗讀中,學生自己也能夠抓住一些 “詩眼”讀出感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