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83W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案(精品多篇)

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篇一

一、教材內容分析

1.教材作用和地位:

在學生了耳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後,學生了解了耳能夠聽見聲音,但是聲音是怎樣產生的?為什麼聲音能引起耳膜的振動呢?教材圍繞這個問題安排了幾個演示實驗:發生的音叉放入水中,發聲的音叉輕輕觸擊懸掛的乒乓球,自己講話時用手觸摸自己的喉部等。對於學生來説,物體發聲的現象並不陌生,然而對於發聲體的振動,為此創設情景讓學生對物體的發聲現象進行仔細觀察,總結概括出結論。本節為聲學的重點內容,通過對實驗的觀察培養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分析總結概括能力。

2.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通過對有關實驗進行觀察,讓學生概括總結出有關的結論。

難點:真空不能傳聲的實驗。

3.授課思路:以“聲音的產生——聲音的傳播——聲音的能量”為知識線索,通過實驗的觀察、分析及總結概括出結論。

二、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目標:1、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而產生的;2.知道聲音可以通過空氣、液體和固體傳播;3.初步瞭解聲音在不同的介質中的傳播速度是不同的;4.初步瞭解聲音的傳播就是能量的傳播。

能力目標:1.通過有關實驗培養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現象的能力。2.通過對實驗現象討論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和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興趣、態度和方法。

三、教學過程:

引入:由上課鈴聲、老師“上課”為題。

設問:你們為什麼站起來?(聲音,人耳可以聽到聲音是因為聲音能夠引起鼓膜的振動。)

過渡:物體為什麼會發出聲音呢?

新課教學:

提問:你能通過什麼方式發出聲音呢?(學生動手試一試)

活動1:2位同學合作,一個同學用兩支筆把橡皮筋拉緊,另一位同學用手撥動它。  思考並回答下列問題:

1.你聽到聲音了嗎?(聽到)

2.橡皮筋在做怎樣的運動?(振動)

3.聲音是由什麼產生的?(振動)

活動2:用2隻手指輕輕地放在你的喉部,請同學們齊聲朗讀“聲音是由於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仔細體會後回答問題:

1.你感覺到喉部在振動嗎?(振動)

2.你知道是什麼在振動?(聲帶)

思考:發聲的物體與不發聲物體有何區別?(有無振動)

進一步驗證:音叉實驗(注:觀察什麼現象)

用橡皮槌敲擊音叉,音叉會發出聲音。用手觸摸正在發生的音叉,手有什麼感覺?描述這個感覺。

用橡皮槌敲擊音叉後,如果迅速把發聲的音叉觸及燒杯器皿中的水面,會有什麼現象,説明什麼?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分析和解釋。

用膠帶把乒乓球和線的一端粘在一起,線的另一端固定在鐵架上,使乒乓球被懸掛起來。迅速將它與乒乓球輕輕接觸,描述實驗現象。怎樣分析和解釋觀察到的現象呢?(對實驗現象進行了放大,説明聲音產生是振動的結果)

學生分析總結:(板書)1.聲音的產生:物體振動的結果。(振動停止,聲音消失)

2.聲源:正在發聲的物體。

教師引導:“你能舉出一些聲源嗎?”(學生回答:口哨—空氣、雨聲—水、音樂—樂器)

進一步總結:聲源可以是固體、液體、氣體。

過渡提問:聲音是怎樣從聲源傳播出來的呢?如:老師上課的聲音是怎樣傳播到我們耳朵裏的。

活動1:以組為單位a站在課桌的一端,b用鉛筆敲桌面,你聽到敲聲嗎?説明了什麼?(聲音能在空氣中傳播)你能舉一些聲音能在空氣中傳播的例子嗎?

活動2:a的一隻耳朵用棉球塞緊,另一隻耳朵貼在桌面上一 端傾聽,b敲桌面的另一端。你還能聽到敲擊聲嗎?説明了什麼?(聲音能在固體中傳播)你能舉一些聲音能在空氣中傳播的例子嗎?

活動3:把一個正在發出聲音的小收音機放在塑料袋裏,用繩子紮緊袋口,再套上一個塑料袋紮緊紮緊袋口。先猜測一下當小收音機放在水中,我們還能聽到聲音嗎?這説明什麼?(聲音能在液體中傳播)你能舉一些聲音能在空氣中傳播的例子嗎?

(板書)3.聲音可以在氣體、固體、液體中傳播。

思考:聲音的傳播能否離開物質呢?(真空)

活動4:實驗:將一隻開着電鈴放在密封的玻璃鐘罩內,對鐘罩抽氣

問題:1.你聽到電鈴聲了嗎?

2.用真空泵抽出罩內的空氣,當空氣被抽出時,電鈴聲會減弱;當空氣幾乎被抽完時,你仍能聽到聲音嗎?(不能)

聲音可以在真空中傳播嗎?(不能)

3.關掉真空泵,讓空氣慢慢重新進入罩內,現在你聽到聲音了嗎?聲音能在空氣中傳播嗎?(能)

思考:月球上沒有空氣,登月宇航員怎麼交談呢?

(板書)4.介質:聲音的傳播需要的物質。(介質可以是氣體、固體、液體)

過渡:聲音在空氣中傳播是使周圍空氣振動,那麼振動的空氣有能量嗎?如果有,這個能量來自哪裏?

類比聲音傳播活動1:水槽中盛有平靜的水面,水面上浮着一個軟木塞。用鉛筆有節奏地點擊水面某處。觀察水面出現什麼現象?遠處的軟木塞怎樣運動?(用筆點擊水面後,由於筆的上下振動,引起水面的振動,水面出現波紋,而且波紋從中心向四周傳播出去,引起遠處的木塞浮動。但木塞只在原地附近浮動,並不向遠處移動開去。)

活動2:將一支點燃的蠟燭放在音響的前方,當音響發出較強的音樂時, 觀察燭焰的搖晃情況。(跟音樂一起舞蹈)説明什麼?燭焰發生跳舞説明燭焰周圍的空氣在振動。(用手靠近音響喇叭去感受)

(板書)聲音的能量——聲波:聲音在空氣中形成疏密變化的波動向遠處傳播。

過渡:聲音能在氣體。固體。液體中傳播,那麼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是否一樣呢?傳播速度是否與温度有關呢?

觀察圖表,你發現了什麼?(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

結論:(1)20℃時空氣中的聲速為340m/s,25℃時空氣中的聲速為346m/s.説明聲速跟介質的温度有關。

(2)20℃時空氣中的聲速為340m/s,20℃時大理石中的聲速為3810m/s.説明聲速跟介質的種類有關。

練習:第一次測定鑄鐵裏的聲速是在巴黎用下述方法進行的:在鑄鐵管的一端敲一下鍾,在管的另一端聽到兩次響聲,第一次是由鑄鐵傳來的,第二次是由空氣傳來的。管長913 m,兩次響聲相隔2.5 s,如果當時空氣中的聲速是340 m/s,求鑄鐵中的聲速。

課外活動:製作土電話。

課堂小結:

1.聲音的產生(振動)---聲音的傳播(介質)——聲音的能量(聲波)

2.對於聲音你還想知道什麼呢?(為下節課埋下伏筆)

四、板書設計:

1.2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1.聲音的產生:物體振動的結果。(振動停止,聲音消失)

聲源:正在發聲的物體。(聲源可以是固體、液體、氣體)

2.介質:聲音的傳播需要的物質。(介質可以是氣體、固體、液體)

3.聲音的能量——聲波:聲音在空氣中形成疏密變化的波動向遠處傳播。

4.聲速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案 篇二

課題: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觀察和實驗初步認識聲音產生和傳播的條件,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知道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

回聲及回聲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和實驗的方法,探究聲音是如何產生的,聲音是如何傳播的?

通過學生的活動,鍛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問題的方法。

通過實踐、觀察的方法,探究回聲現象。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教師、學生的雙邊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慾望,使學生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現象中的物理學的道理。

注意在活動中培養善於與其他同學合作的意識。

重點、難點、疑點:

1、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教學設施:音x、共鳴箱、鐵架台、真空罩實驗裝置、橡皮筋、泡沫塑料球、吉他、鼓、多媒體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利用上課鈴聲引入本節課題。

板書:四、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二、講授新課

(一)聲音的產生

檢查作業

教師:課前給大家佈置了一個作業,讓同學們觀察物體發聲時有什麼現象?你能得出什麼結論?用什麼實驗可以證明。

學生演示實驗:學生敲動鼓面有紙團的鼓。分析現象:得出聲音產生的原因。

結論:鼓面振動時發出聲音

學生演示實驗:學生撥動梳子使其發聲,分析聲音產生原因。

結論:物體振動時發出聲音

教師演示實驗:①敲響音x靠近泡沫塑料小球,觀察現象分析原因②敲響音x,把其放入水中。

解釋振動:物體來回往復的運動叫作振動。

結論:音x振動時發出聲音

學生實驗:撥動學生自制的六絃琴使其發聲,觀察現象分析原因。

學生實驗:摸着喉頭髮生,體驗,分析原因

教師:生活中這樣的例子還很多,比如各種動物的叫聲,蒼蠅、蚊子、蜜蜂等飛過來有嗡嗡的聲音,那麼,它們發生靠什麼呢?

結論:翅膀的振動

板書:1、一切發聲體都在振動

教師:我們把正在發聲的物體叫做聲源

(二)聲音的傳播

教師:我們知道神舟五號飛船順利升空為咱們中國爭了光,我國的。探月計劃已經啟動,那你知道登上月球的宇航員是如何交流的嗎?為什麼?

學生討論分析

教師演示實驗:真空罩實驗(用手機試試)

學生觀察現象,分析原因

教師:這個實驗證明了什麼?

結論:空氣中可以傳播聲音,真空中不能傳播聲音

教師:那聲音是怎麼通過空氣傳入你的耳朵裏的呢?

教師用多媒體演示聲波的形成

教師:咱們已經知道空氣可以傳聲,其他的呢?還有哪些物質可以傳聲?比如液體,學生回答水可以。

教師演示實驗:把一音樂盒密封后放入水中,分析現象

結論,水可以傳聲

學生舉例,説明液體可以傳聲

教師:上節課讓大家做“土電話”都做了嗎?

學生演示“土電話”

結論:固體也可以傳聲

學生舉例説明固體可以傳聲

板書:2、聲音的傳播靠介質,真空中不能傳聲

教師:在雷雨天,我們是先看見閃電還是先聽到雷聲呢?

(光速比聲速快)

學生看p30聲音表,並分析特點

板書:空氣中聲速340米/秒

一般情況下,中傳播聲音最快,其次是,中傳播聲音最慢。

學生介紹天壇公園的迴音壁、三音石和圜丘

教師通過圖片進一步介紹

教師利用多媒體演示分析回聲的形成

學生計算能聽到回聲的最小距離

已知:t=0、1s v=340m/s

求s/:

解:由v=s/t得s=vt=340m/s×0、1s=34m

s/=1/2s=34m/2=17m

答:最小距離17m

教師:如果要測定海底深度,必須測出哪些物理量,怎麼計算?

學生討論並回答

物理《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案 篇三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l 通過觀察和實驗初步認識聲音產生和傳播的條件。

l 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發生的。

l 知道聲音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

2、過程與方法

l 通過觀察與實驗的方法探究聲音是如何產生的?聲音是如何傳播的?

l 通過學習活動,鍛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問題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l 通過教師、學生雙邊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慾望,使學生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

l 注意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善於與其他同學合作的意識。

二、設計思想

以從生活走向物理,努力構建合作、探究的課堂文化為基本指導思想。導入上緊扣書中彩圖,以大象間是如何交流的?作引入,展開部分以探究為主要體系,構建課堂雙主體。通過學生自己探究和觀察以及教師演示,使學生從多角度明白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三、教具準備

音叉、小槌、橡皮筋、玻璃鐘罩、抽氣機、收錄機。

四、教學過程設計

讓學生看P10大象的圖,讓學生思考,討論:

1、關於大象你瞭解多少?(大小、種類、生活習性等)

2、你認為大象之間如何進行交流?

閲讀P11文字。學生討論:猜測大象可以用人類聽不到的聲音進行交流中的聲音指的是什麼聲?

3、你知道還有哪些動物能產生人類聽不到的聲嗎?

4、你知道哪些動物能聽到人類聽不到的聲嗎?

這些問題學過這一章後就可以解決了。

用收錄機播放一段美妙的音樂。引出課題聲音是如何產生和傳播的?

[一]、聲的產生

(探究)讓學生自己做各種活動,使物體發聲。

(演示)敲響音叉,觀察發聲的音叉。

張緊的橡皮筋,用手指撥動,使其發聲。

觀察課本P12四張圖。

由學生自己觀察、思考、總結髮聲物體的共同特徵。在此基礎上得出結論。

結論: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想想議議)觀察P13插圖,教師介紹:

蟬是通過腹部的發聲器官發出聲音。只有雄蟬才會鳴叫,因為雄蟬腹部有發音器官,而雌蟬沒有,在腹部只有接收聲音的器官。

[二]、聲音的傳播

(探究)聲怎樣從發生的物體傳播到遠處?

聲要傳播出去,可能需要什麼東西來作媒介?

1、把兩張課桌緊挨在一起。一個同學輕敲桌面,另一個同學把耳朵貼在另一張桌子上。

2、兩張桌子離開一個小縫,再試一試。

(這裏也可以事先佈置學生製作土電話,實驗方法如上。)

總結:聲音可以在固體中傳播。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演示)將一隻小電鈴放在玻璃鐘罩裏,接通電源,然後用抽氣機逐漸抽去玻璃鐘罩內的空氣,最後停止抽氣,讓空氣重新進入玻璃鐘罩內,請學生觀察現象。

總結:聲音可以在氣體中傳播。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問:聲音在空氣中是怎樣傳播的?

(教師稍作介紹(以水波作比較),略)

總結:聲音是以聲波的形式傳播的。

(想想議議)請學生設計聲音在液體中傳播的小實驗。或找出事實來支持你的説法。

例:(1)人潛入水中後仍能聽見岸上的講話聲;(2)魚在水中可以感受到岸上風吹草動。

總結:聲音在液體中也能傳播。

小結: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以上通過自己探究固體傳聲,教師演示氣體傳聲,學生設計液體傳聲,使學生明白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三]、聲速

自然界中的許多現象可以説明聲音的傳播需要時間。例如:雷聲、回聲等,田徑比賽時,在遠處先看到發令槍的煙霧,後聽到槍的聲音,也是很好的例子。

聲在每秒內傳播的距離叫聲速。

(學生閲讀P15小數據,找出其中的規律。)

總結:聲速跟介質的種類有關,還跟介質的温度有關。

15℃時空氣中的速度是340米/秒。

本課小結:略

五、課後探究與實踐

1、給你以下器材:秒錶一個、聽診器一套、塑料保鮮袋一個、大燒杯一隻和一些水。你能設計一個説明聲音能在液體中傳播的實驗嗎?説出你的方法並動手試一試。

2、動手實驗:

【器材】火柴盒、尺子和棉線1米左右。

【步驟】

(1)。把棉線的一端穿進火柴盒,連在盒內的火柴桿上,另一端拴在尺子上,如圖1.

(2)。一位同學手拿火柴盒緊貼在耳朵上,同時堵住另一隻耳朵;另一同學用手指甲在靠近拴線的尺子一端划動,這時把火柴盒貼在耳朵上的同學將會聽到______,它是由______產生的,同時觀察一下拉緊的棉線,發現______,這説明聲音是通過______傳到這位同學耳朵裏。分析聲音由聲源(振動的刻度尺)傳到這位同學耳朵裏的過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設計一個測量聲速的方法並實際測量。

物理《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通過觀察和實驗,初步認識聲音產生和傳播的條件。

2.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3.知道聲音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

二、能力目標

1.通過觀察和實驗,探究聲音是如何產生的?聲音是如何傳播的?從而培養學生初步的研究問題的方法。

2.通過學習活動,鍛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

三、德育目標

1.通過教師、學生的雙邊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對科學的熱愛,使學生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

2.注意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善於與其他同學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

通過觀察和實驗,探究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教學難點】

組織、指導學生在探究過程中,仔細觀察、認真分析,並能得出正確結論。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

師:我們生活的世界充滿了各種聲音。有優美動聽的音樂,給人以美的享受,也有些聲音使人感到刺耳難聽。我們無時無刻不在與聲打交道,聲音無時不有,無處不在,聲音是我們瞭解周圍事物、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同學們想知道與聲有關的哪些問題呢?

學生討論並提出相關問題,教師列出:

1.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2.聲音怎樣從發聲體向遠處傳播的?

二、進行新課

1.探究: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播放錄像“二胡”,提出“二胡的聲音是怎樣產生的,你發現了什麼?”

進行全班交流活動。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由學生自己進行分析和總結,初步認識到“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演示“隊鼓的振動發聲”錄像)

物體振動發聲的現象真是太多了,同學們能列舉出生活及自然界中一些神奇的發聲現象嗎?

(1)吹口琴的聲音,是由於氣流的衝擊,琴內的彈簧片發生振動發出的。

(2)悠揚的薩克斯聲是由於氣流通過管時,使管內空氣柱振動而發出的。

(3)吹口哨聲是口腔內空氣振動產生的。

(4)炎熱的夏天,響亮的蟬鳴是蟬的發音肌收縮時,引起發音膜的振動而產生的。

(5)氣球爆炸聲是氣球膜的振動引起周圍空氣的振動而產生的。

(6)聲勢浩大的瀑布聲是水撞擊石頭,引起空氣的振動發出聲音。

(7)笑樹能發出笑聲是果實的外殼上面有許多小孔,經風一吹,殼裏的籽撞擊殼壁發出聲音。

同學們剛才列舉了生活與自然界中豐富多彩的聲音,那麼關於聲音的發生,同學們還有什麼疑問呢?

【問題】平常聽唱片、錄音是怎麼回事?

同學的這個問題提得很好。振動可以發聲。如果將發聲體的振動記錄下來,需要時再讓物體按照記錄下來的振動規律去振動,就會產生與原來一樣的聲音,這樣就可以將聲音保存下來。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規則的溝槽。當唱片轉動時,唱針隨着劃過的溝槽振動,這樣就把記錄的聲音重現出來。隨着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還發明瞭用磁帶和激光唱片記錄聲音的方法。

2.探究:聲音怎樣從發聲體向遠處傳播?

進行“土電話”遊戲,引入聲音是怎樣傳播的這個課題。

請學生舉生活中的實例。學生所舉的事例,大部分是在空氣中傳播的,少部分在水中和固體中傳播,關於真空中聲音的,

傳播事例可能沒有。

演示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隨着空氣的減少,引入“真空”概念。運用分析、推理的方法,引導學生去領悟其中的規律。

師:經過仔細觀察,認真分析,我們得出了真空不能傳聲的正確結論。實際上,我們平常能聽到彼此的聲音,就是依靠了空氣這種介質。假想雲層和我們之間是真空,大家就聽不到雷聲了。我們周圍充滿了空氣,空氣為人類、動物傳遞聲音信息提供了便利條件。那麼,聲音在空氣中是怎樣傳播的呢?

3.探究:聲音在空氣中怎樣傳播呢?

以擊鼓為例:鼓面向左振動時壓縮左側的空氣,使得這部分空氣變密;鼓面向右振動時,又會使左側的空氣變稀疏。鼓面不斷左右振動,空氣中就形成了疏密相間的波動,向遠處傳播。這個過程和水波的傳播相似。用一支鉛筆不斷輕點水面,水面就會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不斷向遠處傳播。因此,聲音也是一種波,我們把它叫做聲波。

【思考】測量聲速的方法

(1)百米賽跑時,測出計時員與發令槍的發令地點之間的距離,再測出計時員從看到發令槍發令時的煙霧到聽到槍聲的時間,利用就可以計算出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

(2)測出海底的深,把恰好沒在海面下的鐘敲響,測出鐘聲傳到海底,再反射回海面共用的時間,利用就可以算出聲音在海水中的速度。

(3)對着山崖喊話,測出從喊聲發出到聽到回聲所用的時間,再測出喊話者距山崖的距離,利用,就可以計算出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

(4)利用聲納對着牆壁發出超聲波,它會自動記錄從發出超聲波到接收到被牆壁反射回來的超聲波共用的時間,再測出聲納與牆壁之間的距離,利用計算出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

(5)兩個同學相距較遠的距離,讓其中的一位同學喊話,並記下開始喊話的時刻,當另一位同學聽到喊聲時,也記下聽到喊聲的時刻,則利用計算出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

三、分析應用

通過查閲資料可知,北京到上海的鐵路線距離km,快車的速度km/h,火車從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時間為:h,北京到上海的航線距離為km,大型噴氣式客機的速度km/h,則噴氣式客機從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時間為:h,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m/s,北京到上海的距離km,聲音傳到上海所用的時間為:h。

三、小結

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以下內容:

1.聲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2.聲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3.聲在不同介質中的聲速不同。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物理教案 篇五

課程標準:

通過實驗,認識聲的產生和傳播條件。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聲音的傳播必須依靠介質。

2.知道固體、液體、氣體都是能夠傳播聲音的介質,瞭解在不同的介質中聲音的傳播速度是不同的,聲音在固體和液體中的傳播速度比在空氣中快。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發聲現象,能簡單地描述所觀察到的發聲體的'共同特性,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對比和概括能力。

2.通過聲傳播的實驗探究,培養學生初步的在觀察現象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3.讓學生參與實驗探究,初步學習實驗探究的方法,體會科學探究的重要性。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本節學習,讓學生知道我們生活在聲的廣袤空間中,聲音可以表達豐富多彩的情感,通過聲音可以獲取大量的信息。

2.使學生初步領略聲音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從而引起對聲音的好奇,激發求知的慾望,逐步養成自覺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原理的科學態度。

3.通過合作和交流,培養學生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重點與難點:

聲音產生的條件、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是這一節的重點。

聲音在介質中以聲波的形式傳播是本節的難點。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演示實驗器材:廣口瓶、橡皮塞、抽氣機,電子發聲體,土電話、吉他等。

3.分組實驗器材:音叉、鼓、鑼等。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