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八年級聲音的特性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8W

八年級聲音的特性教案(精品多篇)

《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 瞭解聲音的特性。

● 知道樂音的音調跟發音體的振動頻率有關;響度跟發音體的振幅有關;不同發聲體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

2.過程與方法

● 通過做“音調與頻率有關”、“響度與振幅有關”的實驗,進一步瞭解和學習物理學研究問題的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 體會現實世界物體的發聲是豐富多彩的,從而更加熱愛世界,熱愛科學,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

● 讓學生在探究中體會和理解音調、響度和音色。

● 通過實驗探究音調、響度與什麼因素有關。

教學難點

● 音調與響度的區分

教材分析

教材將聲音的特性按照音調、響度、音色的順序進行講授。但是,生活中的實際經驗往往將“音調”和“響度”兩個概念混同起來。本人考慮到響度比音調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接觸到,而且響度比音調更加好理解一些。在排除響度的干擾之後,音調更加容易理解一些,因此將課本中二者的順序顛倒了一下,將知識的處理由易到難。

學情分析

聲音的知識可以幫助我們解決日常生活中許多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在於這些發聲體所發出聲音的特性各不相同。但是學生對於聲音的特性的有關知識(尤其是音調和響度)十分模糊,甚至存在錯誤理解。而本節課能否完成教學任務就看能否順利改正學生的錯誤理解,真正理解音調和響度。

此外,隨着素質教育的深入,學生也向着多方向發展,擁有樂器演奏等多方面的才能。本節課可以讓學生自帶部分樂器供課堂探究之用,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資源

大小木魚、大小銅鑔、大小銅鑼、大小鼓、大小音叉、敲打木槌、鋁板琴、學生自帶樂器(吉他、豎笛等)、乒乓球、鐵架台、示波器。

(説明:以上器材可從學校音樂器材室中尋找,也可用其他樂器代替)

教學過程

一、課題引入

同學們,前幾節課我們學習了聲音的產生和傳播,瞭解了人耳是怎樣聽到聲音的。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大自然中的一些美妙的聲音吧!(播放錄音)

請學生提出想要知道的有關聲音的問題。將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整理、分類,抽取與聲音的特性有關的問題作為本節探究的內容,從而引出課題。

板書:

課題:§3.2 聲音的特性

二、新課教學

(一)手耳並用

請學生利用手邊的器材(包括老師提供的器材及學生自帶的樂器)來發出盡可能多的聲音,仔細傾聽,嘗試用不同的形容詞來描述聲音的不同,並展示自己的做法。

生1:聲音有大小不同。用力敲銅鑼,聲音大;輕敲,聲音小。

生2:有的聲音低沉,有的聲音尖鋭。敲大鼓,聲音低沉;用同樣大小的力敲小鼓,聲音尖鋭。

生3:有的聲音渾濁,有的聲音清脆。敲大木魚,聲音渾濁;用同樣大小的力敲小木魚,聲音清脆。

生4:聲音有強弱不同。用力敲銅鑼,聲音強;輕敲,聲音弱。

生5:…………

教師將學生的回答進行歸類,並引導學生用專門的物理術語表示聲音的不同。

板書:

聲音

響度:表示聲音的強弱   (大小)

音調:表示聲音的高低   (尖鋭或低沉,清脆或渾濁)

聲音為什麼會有強弱、高低的不同呢?研究問題要追根求源,從本質入手。請同學們回憶: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學生回答: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繼續引導學生思考:物體的振動會有什麼不同?

教師演示:手來回擺動的動作。學生觀察,總結振動有哪些不同。

與前面聲音的不同對應。

板書:

聲音                                         振動

響度:聲音的強弱(大小)                      振幅:振動的幅度

音調:聲音的高低(尖鋭或低沉,清脆或渾濁)    頻率:振動的快慢

振動是怎樣決定聲音的響度、音調的呢?

(二)探究響度與什麼因素有關:

猜想與假設】響度可能與什麼因素有關?

學生猜想響度可能與振幅有關,有的學生猜想響度可能與頻率有關。

進行實驗

請同學們利用手中的器材,使它們發出不同響度的聲音,並觀察發聲體的振動有什麼不同?

相互交流,看能不能總結出規律?

學生分小組探究,教師巡視指導

成果展示與總結

學生邊展示,邊總結。

生1:用力敲銅鑼,鑼面振幅大,響度大;輕敲,鑼面振幅小,響度小。

你是怎樣比較出鑼面振動幅度的大小的呢?

生1:將手指輕輕接觸正在發聲的鑼面,手指振動越強烈説明鑼面振幅越大,振動輕微説明振幅越小。

有其他更直觀的反映方法嗎?

生2:將系在細繩上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聲的鑼面,乒乓球被彈開的高度反映了鑼面振動幅度的大小。

肯定學生的回答,點出該物理研究的方法並板書:轉化法。

還有其它的做法嗎?

生3:將系在細繩上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聲的音叉,乒乓球被彈開的高度反映了鑼面振動幅度的大小。

用力敲音叉,音叉振幅大,響度大;輕敲,音叉振幅小,響度小。

板書:(將響度與振幅用箭頭聯繫起來)

響度:聲音的強弱(大小)振幅:振動的幅度

振幅越大,響度越大;振幅越小,響度越小

(三)探究音調與什麼因素有關:

猜想與假設】音調可能與什麼因素有關

學生猜想音調可能與頻率有關。

引導學生分析,要研究音調與頻率的關係,必須使振幅一定,即用大小相同的力使物體發聲。對學生進行“控制變量法”的研究方法教育。

進行實驗

請利用手中的器材,使它們發出不同音調的聲音,並觀察發聲體的振動有什麼不同?

相互交流,看能不能總結出規律?

學生分小組探究,教師巡視指導

成果展示與總結

學生邊展示,邊總結。

生1:用木槌敲小木魚,聲音清脆,音調高;用同樣的力敲大木魚,聲音渾厚,音調低。

生2:用木槌敲小音叉,聲音清脆,音調高;用同樣的力敲大音叉,聲音渾厚,音調低。

生3:用手指撥動吉他同一根琴絃,手指靠上時,音調低;用同樣的力撥,手指靠下時,音調低。

生4:……

生5:……

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用同樣的力敲大小木魚時,它們的振動頻率有何不同?

教師以生活實例做比喻引導學生進行理論分析:

大個子同學與小個子同學跑步時,他們蹬腿的頻率如何?能將這個現象與我們剛才的實驗類比嗎?

學生總結出:

大個發聲體振動頻率慢,音調低;小個發聲體振動頻率快,音調高。

同一琴絃,振動部分越長,振動頻率慢,音調低;振動部分越短,振動頻率快,音調高。

教師演示:將鋼筆帽和鋼筆管拆下,分別吹。讓學生比較音調的高低,並分析。

吹氣時,鋼筆帽和鋼筆管中的空氣柱振動發聲。帽內空氣柱短,振動頻率快,聲音尖鋭,音調高。管內空氣柱長,振動頻率慢,聲音低沉,音調低。

板書:(將音調與頻率用箭頭聯繫起來)

音調:聲音的高低(尖鋭或低沉,清脆或渾濁)頻率:振動的快慢

頻率低,音調低;頻率高,音調高。

演示:觀察聲音的波形

將音叉發出的聲音信號輸入到示波器上,觀察不同頻率的音叉聲音的波形。再將男女同學的聲音信號輸入,比較它們的差異。

聽一聽、議一議:

播放錄音:蚊子和老黃牛的叫聲。

討論:蚊子和老黃牛的叫聲相比,哪個音調高?哪個響度大?

(四)探究聲音的特性之三──音色

遊戲:

(1)耳朵“辨”樂器。播放錄音:梁祝1(古箏演奏)  梁祝2(二胡演奏)

同學們辨別是何種樂器演奏的

教師介紹:不同的樂器演奏音調和響度相同的曲子,聲音各有特色,我們稱之為音色不同。

(2)耳朵“辨”人。

請後面的兩名同學讀屏幕上的句子:“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請前面的同學説出朗讀者的名字。

引導學生了解:不同人,聲音各有特色,我們也稱之為音色不同。

板書:

音色:聲音的特色。不同樂器,音色不同;不同人,音色不同。

教師介紹:不同發聲體的材料、結構不同發出的聲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五)自己閲讀教材,還能學到些什麼?

讓學生自學頻率的概念、單位、超聲波、次聲波等知識,並進行展示與交流。

想想議議:

為什麼我們聽不到蝴蝶翅膀振動發出的聲音,卻能聽到討厭的蚊子聲?

(六)課堂練習:

1、請解釋下面幾句話中的“聲音”各指的是聲音的哪個特徵?

(1)對不起,請您講話聲音高一點(     )

(2)李寧唱歌的聲音真好聽(     )

(3)電鋸發出的聲音很尖,很刺耳(    )

2、有經驗的養蜂人根據蜜蜂飛行時發出的聲音就可以判斷蜜蜂是採了花粉回來還是出去尋花源,是因為蜜蜂飛行時翅膀振動發出的聲音的(    )不同。

a.音調

b.響度

c.音色

d.都不是

3、用小木槌輕敲與重敲同一鑼面時,音調、響度、音色中發生變化的是______________,不發生變化的是______________。

4、寓言故事中的兔乖乖聽見説話和敲門聲之後,根據什麼沒有將門打開(   )

a.説話聲的響度

b.説話聲的音調

c.説話聲的音色

d.敲門聲音的不同

5、拿一張硬紙片,把它的一頭伸進自行車輪的輻條中間,然後轉動車輪,就會聽到紙片振動發出的聲音。當減慢車輪轉速時,你能聽到(    )

a.音調變高

b.音調變低

c.響度變大

d.響度變小

課堂練習後音樂欣賞:

欣賞男低音john denver與男高音domingo合唱《perhaps love》,再次體會音調的高與低,在優美的音樂聲中結束學習。

課外知識拓展:

自學課本p41 科學世界──樂音和樂器,理解不同樂器改變音調和響度的方法。

參考課後“動手動腦學物理”製作音調可變的哨子和水瓶琴。

八年級上冊物理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①瞭解聲音的特性包括:音調、響度和音色;

②知道樂音的音調跟發聲體的振動頻率有關,響度跟發聲體的振幅有關;

③不同發聲體發出樂音的音色不同;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做“音調與頻率有關的實驗”和“響度與振幅有關的實驗”進一步瞭解、學習用科學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問題;

②學習從物理現象和實驗中歸納簡單的科學規律,嘗試應用已知的科學規律,去解釋具體問題;

③培養合作學習的能力,初步的評估和聽取反饋意見的意識。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①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身邊物理學道理,樂於參與觀察、實驗、探究活動。

②有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願望,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

③體會現實世界物體的發聲是豐富多彩的,更加熱愛世界,熱愛科學。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研究樂音的音調和響度各與什麼因素有關;

(2)學習體會科學探究的方法;

難點:感知樂音的音色,理解音色取決於發聲體本身;

教學資源

(1)分組探究實驗器材:鋼尺、橡皮筋、固定橡皮筋的底座(間距可調)、硬塑料片、齒的疏密明顯不同的兩把木梳

(2)演示實驗器材:自制“水瓶琴”、木尺、鐵架台、細線懸吊的乒乓球、固有頻率不同的音叉兩個、音叉錘、示波器、話筒

(3)部分學生備的樂器:口琴、小提琴兩把、長笛、手風琴、薩克斯管等

(4)多媒體顯示屏及反饋練習

板書設計(多媒體顯示)

三、聲音的特性

含 義

決 定 因 素

相 關 問 題

音 調

聲音的高低

發聲體振動的頻率

頻率:物體每秒內振動的次數。

單位:赫茲(HZ)

人的聽覺頻率範圍:20HZ-20000HZ

超聲波與次聲波

響 度

聲音的大小

發聲體振動的振幅

振幅:物體振動的幅度。

音 色

聲音的特色

發聲體本身的材料、結構

音色是辨別不同發聲體的依據。

課堂教學程序

教師活動及主要語言

學生活動

説 明

導入新課

複習聲音是怎樣產生和傳播的。

敲擊“水瓶琴”發出音調不同和響度不同的聲音。由此引出聲音有不同的性質特點,而導入新課。

進行新課

一、音調的高低與什麼因素有關

引導學生從聲音的產生認識到聲音的性質特點應與發聲體的振動情況有關,並根據已有的經驗對音調的高低會與振動的什麼因素有關作出猜想。

讓學生利用桌面上提供的一些器材設計實驗,使物體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仔細觀察物體發聲時的振動情況有什麼不同,驗證自己的猜想。

鼓勵學生交流探究實驗的方案和結果,引導全班學生對結果進行評估。

引導學生歸納實驗探究結果,判斷實驗結果是否證實了自己的猜想。

提出問題:蝴蝶飛去飛來,靠的是翅膀的振動,蚊子也是,可為什麼我們聽得到蚊子的嗡嗡聲,卻聽不見蝴蝶的聲音呢?

給出蝴蝶和蚊子翅膀每秒振動的次數,指導學生閲讀課文第20頁,達到正確解答上述問題。

引導學生交流:閲讀課文第20頁還了解到什麼?對超聲波和次聲波的應用瞭解多少?

二、響度的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

引導學生分析前階段的探究實驗中,是否也發現了能説明響度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的一些現象和事實?交流實驗現象和判斷結果。

對學生實驗認真,觀察仔細,的科學態度給予讚賞。

演示課本P21、圖1.3-4實驗,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兩種情況下音叉發聲的響度和乒乓球被彈開的距離,歸納探究結果。判斷探究結果是否證實了先前的猜想。

三、音色

組織學生做遊戲。請幾位同學分別用不同的樂器都演奏C調的“1”和“3”,其他同學閉上眼睛,只用耳朵聽,看能否辨別出是什麼樂器發出的聲音。(誇學生辨別準確。)

提出問題:你是怎麼辨別不同的發聲體的。

教師歸納:不同發聲體的音色不同。音色是辨別不同發聲體的依據。鼓勵學生列舉自己熟知的憑音色辨別不同發聲體的事例。

用示波器分別顯示音叉發出的不同音調、不同響度的聲音信號波形以及不同樂器用相同的音量都發C調的“1”的聲音信號波形。指導學生觀察比較波形的不同特徵。

用示波器觀察學生(男女各一)説“我喜歡物理”的聲音信號波形。

歸納小結

1、學生小結。

2、課堂練習反饋。

3、組織學生演奏、欣賞樂曲《歡樂頌》。

佈置作業

舉手回答

加深對聲音的不同性質特點的感性認識,提高學習興趣。

回想所聽到過的高低不同的聲音及發聲體相應的振動情況。猜想:音調的高低可能與發聲體振動的快慢有關。

明確實驗目的,兩人一組合作進行探究實驗,觀察分析實驗現象,作出判斷。

學生舉手答問,其他學生討論、再驗證、評估。

舉手發言。

學生交流猜測。

自學並積極思考,相互交流,討論、作答。

積極舉手回答,彙報自學成果。展現自己的科學素養。

學生分組討論、再實驗,並舉手作答,其他學生評估。

觀察實驗現象,總結實驗結果,積極舉手作答。

積極參與做遊戲,判斷每次發聲的樂器是什麼樂器,集體回答。

舉手回答

分組討論,踴躍舉手作答。

觀察比較不同聲音的波形,集體回答判斷結果。

積極參與活動,認真觀察比較波形的不同。

創設情境,讓學生對聲音的不同特性產生研究的興趣。

嘗試根據已有經驗和知識對問題的結果提出猜想。

嘗試設計科學探究的方法,選擇所需的器材。體會通過觀察和實驗收集數據、整理信息。

培養交流合作和初步的評估能力。

培養學生分析、歸納能力。

用學生熟知的現象提出問題,教育學生觀察生活、服務生活。

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指導學生用所學知識分析解釋自然現象。

培養歸納概括能力。檢查學生平時蒐集資料、對技術應用的關注情況。

及時給予鼓勵,益於形成科學的學習習慣。

培養學生從現象和實驗中歸納科學規律的能力。

形式多樣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

培養學生髮現身邊的物理,聯繫生活實際的能力。

利於形象深刻地理解聲波

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能增強學生對樂音特性的理解和感受,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熱愛生活的情感。

(二)案例(聲音的特性):

一、引入新課:

師問:聲音是怎樣產生的?聲音靠什麼傳播?

生答:聲音是由於發聲體的振動而產生,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師:出示一些裝有不同水量的啤酒瓶,敲擊它們會發出聲音。

師問:啤酒瓶發出的聲音相同嗎?聽起來有什麼不同?

(敲擊啤酒瓶發出“1,2,3,4,5,6,7,i”的聲音,讓學生仔細聽並討論後再回答。)

生答:不同啤酒瓶發聲的高、低不同。

(同上法,輕敲啤酒瓶發聲。)

師問:這次啤酒瓶發出的聲音與上次的有什麼不同?

生答:比上次的聲音小。

師:聲音是豐富多彩的,不同的聲音有高低之分,有大小之別,還有不同的特色。人們用音調、響度和音色來分別描述聲音的這些不同性質。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聲音的這些性質。

板書: 三、聲音的特性

二、教授:

師問:聲音是由於發聲體的振動而產生,聲音的性質特點應與發聲體的振動情況有關。那麼,音調的高低是與發聲體振動的什麼因素有關呢?

(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所聽到的聲音的高低、所看到的發聲體的振動情況,作出猜想,並給一定的時間討論)

生甲答:音調的高低可能與發聲體振動的快慢有關。因為小提琴發出高音的弦振動得比較快。

生乙答:唱歌發高音時,聲帶振動也比較快。所以音調的高低應該與發聲體振動的快慢有關。

……

(學生的猜想可能是多種多樣,甚至有錯誤的,但沒關係,學生可以通過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也需要用實驗事實來糾正自己的錯誤。教師就是培養學生敢於提出問題、作出設想,勤於探索實踐的精神。)

師:同學們可以利用桌面上提供的一些器材設計實驗,讓物體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仔細觀察物體發聲時的振動情況有什麼不同,驗證自己的猜想。然後,説説你的實驗方法和結論,供大家討論交流。

生甲答:我們用硬塑料片撥動疏密不同的木梳齒,撥動密齒時,塑料片振動快,發聲音調高。

生乙答:我們把橡皮筋拉緊後撥動它,發現橡皮筋被拉得越細時,振動越快,發聲音調越高。

生丙答:我們按書上的方法,把鋼尺一端緊壓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邊,撥動鋼尺,發現鋼尺伸出桌邊較長時,振動較快,發聲音調較高。

(教師和學生對不同的方法和結論共同討論、評判、再驗證,達成共識,得出較科學的結論。)

師問:通過以上研究,哪位同學能概括得出的結論?

生丁答:音調的高低取決於發聲體振動的快慢。物體振動得快,發聲音調高,振動得慢,發聲音調就低。

師:物理學裏,用頻率表示物體振動的快慢。發聲體振動快的,頻率大,音調高;振動慢的,頻率小,音調低。所以,頻率的大小決定音調的高低。

師問:我們知道蝴蝶飛去飛來,靠的是翅膀的振動,蚊子也是,但我們聽得到蚊子的嗡嗡聲,卻聽不見蝴蝶的聲音,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稍停、讓學生猜測、交流,更多的學生會不知其解。)

師:我給大家提供一組數據:蝴蝶翅膀每秒振動5-6次,蚊子翅膀每秒振動500-600次。為解答這一問題,同學們還需要了解:什麼叫頻率?它的單位是什麼?人的聽覺頻率範圍有多大?請閲讀課本第20頁的內容,看誰能儘快完整地回答。

(學生閲讀並交流。)

生答:因為人耳的聽覺範圍是20HZ-20000HZ,蝴蝶翅膀每秒振動5-6次,頻率低於人的聽覺範圍,所以人聽不到蝴蝶翅膀振動發聲。而蚊子翅膀每秒振動500-600次,振動頻率在人的聽覺範圍內,人能聽到蚊子翅膀振動發出的聲音。

師:回答的很好,我們向他表示祝賀。

師問:同學們通過閲讀課文第20頁還了解到什麼?

生甲:頻率低於20HZ的聲音叫次聲波,頻率高於20000HZ的聲音叫超聲波。

生乙:動物的發聲頻率範圍不同。如貓和狗發聲頻率較低,在人的聽覺範圍內,人能聽見;而蝙蝠和海豚的發聲頻率很高,可以發出人聽不到的超聲波。

生丙:動物的聽覺頻率範圍也不同,有的對低頻聲波反應靈敏,有的對高頻聲波反應靈敏。大象就是對低頻聲波反應靈敏,使用次聲波交流的。

師:很好。次聲波和超聲波有哪些應用,你瞭解嗎?

生甲答:人們可以通過探測地震、颱風、火山爆發等自然災害發生前輻射出的次聲波,來預測、預報它發生,以減少災害帶來的損失。

生乙答:醫學上可以利用超聲波進行診斷和治療。如B超檢測、超聲碎石等。

(學生積極舉手,發言踴躍。)

師:超聲波和次聲波在醫療技術、工業生產以及各種探測等諸方面都有着廣泛的應用,同學們課後可以進一步收集資料並撰寫小論文發表、交流。

師問:在研究音調的高低與什麼因素有關的探究實驗中,你是否在不經意中也發現了一些現象和事實,能説明聲音的大小——響度與什麼因素有關?

生甲答:我們撥動橡皮筋發聲時,發現撥動的幅度越大,橡皮筋發聲的響度越大。説明響度大小應該與發聲體振動的幅度有關。

生乙答:我們把鋼尺一端緊壓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邊一定長度,用不同的力撥動鋼尺,發現鋼尺振動幅度較大時,發聲的響度較大。

師:同學們的確是實驗認真,觀察仔細,有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請同學們再觀察一個實驗:將發聲的音叉接觸懸吊着的乒乓球,比較輕敲和重敲音叉兩種情況下,音叉發聲的響度和乒乓球被彈開的距離。你觀察到什麼現象?

(教師演示實驗。實驗條件許可,也可讓學生分組實驗探究。)

生答:重敲時,音叉發聲響度大,乒乓球被彈開的距離大,表明音叉振動的幅度大。

師問:分析以上各實驗現象,你可以得出什麼結論呢?

生答:上述各實驗説明:發聲體振動的幅度越大,響度越大。

師:物理學中,我們把物體振動的幅度叫振幅。可見,發聲體的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師:同學們,我們來做個遊戲。我請幾位同學分別用不同的樂器都演奏C調的“1”和“3”,其他同學閉上眼睛,只用耳朵聽,看能否辨別出是什麼樂器發出的聲音,好嗎?

(事先請幾位同學準備好口琴、小提琴、笛子、薩克斯管等,有三、四樣最好。學生幾乎都能靠聽聲音,辨別出各種樂器。)

師問:(非常驚奇地)你們怎麼辨別得如此準確?是怎麼辨別的?

生答:不同物體發聲有不同的特色,只要你曾經聽過這些物體發出的聲音,知道它的聲音特色,再次聽到時就能辨別出來。

師:對,説得好。由於不同發聲體的材料、結構不同,發出的聲音有不同的特色,也就是聲音的音色不同。人們通過聽聲音來辨別不同的發聲體,就是靠音色來辨別的。

師問:哪位同學能舉出人們憑音色來辨別不同發聲體的事例?

生甲答:鐵路工人檢查火車機械部件是否有裂縫,總是用鐵錘敲幾下,就是靠聽機械部件發聲的音色來辨別的。

生乙答:同班同學,我們未見其人,只聞其聲,就能辯知是誰,也是靠辨別聲音的音色。

師:以上事實告訴我們,音色取決於發聲體本身,是除了音調、響度外,聲音的又一重要特性。

師:為了讓同學們對聲音的三個特性:音調、響度和音色,有更形象、深刻的理解和認識,我們把不同的聲音信號輸入到示波器上,可以觀察到不同聲音的波形不同,請同學們注意觀察比較波形的特徵。

(教師先後輸入音調不同的音叉聲音信號、響度不同的音叉聲音信號、不同樂器用相同的音量都發C調的“1”的聲音信號,讓學生觀察示波器的波形。由於第一次使用示波器,需要教師簡單説明和引導。)

生甲答:音叉發聲的音調不同時,波形的疏密不同,音調高的,波形密。

生乙答:音叉發聲的響度不同時,波形的幅度不同,響度大的,波形幅度大。

生丙答:不同樂器用相同的音量都發C調的“1”音時,聲音的響度和音調都基本相同,觀察到各組波形的幅度和疏密就基本相同,但由於發聲體不同,發聲的音色不同,觀察到波形上附加的小振動不同。

師:也就是説,聲音的響度大小,可以比較波形的幅度;聲音的音調高低,可以比較波形的疏密;聲音的音色特徵,可以看波形的附加小振動。

(可讓同學看課本第22頁的波形圖。)

師問:有誰想看看自己聲音信號的波形特徵?

(學生舉手踴躍,爭着觀察自己的聲音信號波形。)

師:請兩位同學(男女各一)上講台,用話筒説“我喜歡物理!”。

(學生觀察波形特徵。)

三、小結鞏固:

師問:同學們學習物理真的有趣有用,對嗎?這節課學習至此,你有什麼收穫呢?

生甲答:我懂得了聲音有音調、響度和音色三大特性。

生乙答:我還知道音調與發聲體的振動頻率有關,響度與發聲體的振幅有關,音色取決於發聲體本身。

生丙答:我學會了靠音色來辨別不同的發聲體。

生丁答:我覺得發現問題,進行探究實驗,是學習物理知識的一種科學、有效、有趣的方法。

師:請同學們解答下面幾個問題,檢查自己是否掌握了本節主要內容。

(學生集體解答鞏固練習,教師及時反饋評價。)

師:同學們的收穫真不小!同學們,樂音是美妙的,生活是美好的,我們請備有樂器的同學為大家同奏一曲《歡樂頌》。

(全班同學熱烈鼓掌,在歡樂、優美的音樂中結束新課。)

四、佈置作業:

1、閲讀科學世界《樂音和樂器》

2、做課本第23頁“想想議議”

《聲音的特性》教案設計 篇三

【學習目標】

1、瞭解聲音的特性:音調、響度和音色 。

2、知道聲音的響度跟發生體的振幅有關,音調跟發聲體的頻率有關。

3、不同發聲體發出的聲音的音色不同。

【重點】聲音的特性:音調、響度、音色。

【難點】聲音的響度跟發聲體的振幅有關,音調跟發聲體的頻率有關。

【新課教學】

活動一:音調(10分鐘)

利用2分鐘閲讀教材32頁內容,思考下列問題:

1、什麼是音調?

2、完成書中的演示實驗,探究音調是由什麼因素決定的?

羣學交流書中32頁演示實驗2分鐘。回答下列問題:

1、什麼是頻率?頻率的單位是什麼?頻率的大小如何計算?

2、人能聽到的聲音頻率範圍是多少?

3、什麼是超聲波?什麼是次聲波?

4、聲和聲音有區別嗎?

5、根據小資料的內容回答,哪些動物能發出超聲波?哪些動物能發出次聲波?哪些動物能聽到超聲波?哪些能聽到次聲波?

活動二:響度(10分鐘)

閲讀教材34--35頁響度部分,思考下列問題(獨立思考2分鐘,小組交流2分鐘)

1、什麼是響度?

2、完成書中的演示實驗,探究響度與什麼因素有關?

3、什麼是振幅?

4、響度還與什麼因素有關?

活動三:音色(10分)

閲讀教材35頁內容,思考下面的問題(獨立思考2分鐘)

1、什麼是音色?

2、音色與什麼因素有關?

結論:

一、音調:聲音的高低。決定因素:物體振動的頻率。頻率越高,音調越高。

二、響度:聲音的強弱。決定因素:振幅、距離發聲體的遠近。 振幅越大,響度越大;距離發聲體越近,響度越大;

三、音色:聲音的本來特色。決定因素:與發聲體的材料和結構。

國中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 篇四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l.瞭解聲音的特性。

2、知道樂音的音調跟發聲體的振動頻率有關,響度跟發聲體的振幅有關。

3、不同發聲體發出樂音的音色不同。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做“音調與頻率有關的實驗”和“響度與振幅有關的實驗”進一步瞭解和學習物理學研究問題的方法。

2、通過實驗探究活動,鍛鍊學生初步的觀察和實驗能力。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體會現實世界物體的發聲是豐富多彩的,更加熱愛世界,熱愛科學。

2、感受自然界聲音的美妙與有趣,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善於與其他同學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本節教學內容由“音調”“響度”和“音色”三部分內容組成。本節課的教學,應該通過學生自己的聽、看、想、做等探究過程,使學生體驗聲音的特徵,並能在實際中分辨這些特徵,不宜過分強調概念的記憶與辨析。相對來講,本節課的重點是聲音特徵的三個要素及其影響因素,教學難點是響度與音調的區別。

三、教學策略

教材中“決定音調高低的因素”和“響度與什麼因素有關”兩個實驗探究較為簡單,但能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探究物理問題的興趣。音色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但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定的感性認識,教學中應儘量讓學生體驗。可設計遊戲使學生切實感悟到不同的物體發出的聲音,即使音調相同、響度也相同,還是有區別的,有各自的特色。教材安排的觀察波形的演示實驗,除了能讓學生比較形象地認識聲波,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外,還可以讓學生清楚地看出不同音色的聲音的本質,增加學生對不同樂器發出聲音的感性認識。因此對於本節內容的教學,應採用多種教學方法,如探究、討論、閲讀和交流等,以提高教學效率。

四、教學資源準備

多媒體課件、鋼尺(鋼鋸條)每人一把,吉他(或二胡)、笛子、小鼓、音樂磁帶(錄有鋼琴、吉他、提琴等演奏曲的音樂片段)、話筒、示波器等。

五、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5分鐘)分別讓一名男同學和一名女同學大聲朗讀本課的課題“聲音的特性”,讓同學們説出他們的聲音有什麼不同,順利引出課題。欣賞,思考並回答。學生能指出男女同學聲音的大小不同,音的粗細不同,從而引出響度、音調。從實例入手,引出物理問題,體現從生活到物理的課程理念。激起學習的興趣。新課教學(30分鐘)一、音調

同學們在講話時,女同學的聲音尖細,男同學的聲音粗啞。聲音的這種差別物理中用音調高低來反映。女同學的音調高,男同學的音調低。樂器中小提琴的音調高,大提琴的音調低。聲音為什麼會有音調高低的不同?什麼因素決定音調的高低?

提示: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音調的高低一定與發聲體的振動有關。大家先用一張硬卡片先後快撥和慢撥木梳的齒,注意聽卡片發出的聲音有什麼不同?哪一次卡片振動得快?你認為聲音的高低與聲源振動的快慢有關嗎?有什麼關係?

再用鋼鋸條來探究這個問題。

把鋼尺緊壓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邊,撥動鋼尺,聽它振動發出的聲音的高低,並注意觀察它振動的快慢。

(1)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短一些,注意觀察鋼尺振動發聲時振動的快慢及聲音的特點。

(2)使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較長一些,再次撥動,注意要使鋼尺兩次振動的幅度大致相同,比較兩種情況下鋼尺振動的快慢和發出的音調。

總結:物體振動得快,發出的音調就高,振動得慢,發出的音調就低。可見發聲體振動的快慢是一個很重要的物理量,它決定着音調的高低,物理學中用頻率來描述物體振動的快慢。

請同學們閲讀課本有關內容,回答下面的問題:

(1)頻率的物理意義是什麼?什麼叫頻率?

(2)在國際單位制中,頻率的單位是什麼?

(3)物體振動的快慢、頻率跟音調的關係是什麼?

(4)大多教人能夠聽到的頻率範圍是多少?

(5)什麼叫超聲波?什麼叫次聲波?

總結:頻率是用來描述物體振動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學中把物體在每秒內振動的次數叫頻率。

在國際單位制中,頻率的單位是赫茲,簡稱赫,符號為Hz。

實驗表明,頻率決定聲音的音調。物體振動得快,頻率高,發出的音調就高。物體振動得慢,頻率低,發出的音調低。

大多數人能夠聽到的頻率範圍從20Hz到20000Hz。其中20Hz是人類聽覺的下限,20000Hz是人類聽覺的上限。

頻率高於20000Hz的聲音叫作超聲波。頻率低於20Hz的聲音叫作次聲波。

有趣的是很多動物都有完善的發射和接收超聲波的器官。例如蝙蝠,飛行中不斷髮出超聲波的脈衝,依靠昆蟲身體的反射波來發現食物。海豚也有完善的“聲吶”系統,使它能在渾濁的水中準確地確定遠處小魚的位置。

觀察聲波的波形。

(1)通過示波器觀察兩個頻率不同的音叉發出聲音的波形,比較不同頻率的聲音的波形有什麼差別。

(2)通過示波器觀察不同的男、女同學發出聲音的波形,比較男、女學生聲音的波形有什麼不同。

思考:振動會發出聲音,為什麼我們聽不到蝴蝶翅膀振動發出的聲音,卻能聽到討厭的蚊子聲?請同學們分組討論。

聆聽思考。

學生實驗並回答:快撥時聽到的聲音比較尖,聲音高,卡片振動得快。聲音的高低與聲源振動的快慢有關。聲源振動的越快,發出的聲音越高。

實驗並回答:鋼尺振動得較快,聲音尖而細,音調高。

當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較短時,鋼尺振動得較快,音調高;當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較長時,鋼尺振動得慢,音調低。

學生閲讀並回答。

學生觀察並回答:兩個頻率不同的音叉發出聲音的波形相似,但頻率高的音叉的波形要密一些。

男、女學生聲音的波形不同,女同學的音調比男同學高,波形就密一些。

學生回答:蝴蝶的翅膀一秒鐘振動不超過10次,蚊子的翅膀一秒鐘振動500~600次。由於蝴蝶的翅膀振動的頻率低於人耳能夠聽到的頻率範圍,人耳便聽不到蝴蝶翅膀振動發出的聲音。而蚊子翅膀的振動頻率在人耳的聽頻範圍內。人耳就能聽到蚊子翅膀振動發出的聲音。

培養學生有依據地進行猜想並進行實驗的能力。

培養學生觀察實驗的能力。

培養閲讀和獲取有用的信息的能力。

波形比較形象生動,學生通過波形更容易理解音調。

學以致用。

 二、響度

聲音有音調的不同,也有強弱的不同。物理學中把聲音的強弱叫作響度。響度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説的聲音的大小。怎樣才能使物體振動發出的聲音更響?響度與什麼因素有關呢?同學們能設計一些實驗來證實你們的猜想嗎?

(1)用細線把乒乓球吊起來,使乒乓球靜止在豎直位置,恰好跟音叉的一個叉股接觸。輕敲音叉,觀察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

(2)重敲音叉,使音叉發出響度更大的聲音,觀察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

(3)比較音叉發出不同響度的聲音時,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有什麼不同。

(4)通過上面的探究活動,可以得出什麼結論?

總結:物體振動的幅度叫振幅。物體的振幅越大,聲音的響度就越大。

實際中,響度還跟聽者與發聲體的距離有關。距發聲體越遠,聽到的聲音越小,響度越小。因為聲音在傳播過程中。越到遠處越分散。

請同學們討論並回答,蚊子的叫聲與黃牛的叫聲相比,哪個音調高?哪個響度大?

指出:音調和響度是聲音的兩個不同的特徵。響度大的聲音,音調不一定高;

音調高的聲音,響度也不一定大。

音調和響度的可以從三個方面區別:定義方面,音調指聲音的高低,即日常生活中所説的聲音尖粗。聲音尖的音調高,聲音粗的音調低;決定因素方面,音調由聲源振動頻率決定,響度由振幅決定,還與距離聲源的遠近有關;波形方面,音調相同的不同樂器發出聲音的波形總體上的疏密程度是相同的,響度相同的不同樂器發出聲音波形的高低程度相同。

進行實驗。

進一步學習體會轉換法在研究物理問題中的應用。

明確音調和響度的區別。三、音色

頻率的高低決定聲音的音調,但是不同的物體發出的聲音,即便音調相同,我們還是能夠分辨它們。這表明在聲音的特徵中還有一個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它就是音色。

物理上,把不同的物體發出的聲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音色。

播放錄音(分別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讓學生分辨出哪一段是用小提琴演奏的,哪一段是用二胡演奏的。

找幾名同學站在教室後面念一首詩,每人讀一句,其他同學不許回頭,能否判斷出每一句分別是哪一位同學唸的。

總結:我們之所以能聽出熟悉的人,熟悉的樂器的聲音,是因為不同的人,不同的樂器發出的聲音音色不同。

觀察波形。

將話筒接在示波器的輸入端,用不同的樂器對着話筒發出相同音調的聲音(都發c調的“1”),比較各波形有何異同。

聆聽並回答。

波形總體上的疏密程度是相同的,即頻率相同;但是波的形狀不同,即音色不同。

增強趣味性。

 課堂小結(5分鐘)通過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學生回答或與同學們進行交流,老師恰當總結。梳理本節課知識內容,把自己所學到的知識與老師同學交流,最後總結出本節課的知識點。培養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記憶。

《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 篇五

設計理念

為了適應新課程標準對物理教學的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動手能力,發散思維能力,結合本節內容的特點:“聲音的特性:響度、音調、音色”在以前課本上是選學內容,目標層次是“瞭解”,新課本中定為比“瞭解”更深層次的“知道”,這就需要對其中的知識與技能進行提煉加工;可是課本上的知識還是以前那些,並未增加多少,該怎樣處理呢?現在的課程目標中又增加了“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兩個目標,怎樣才能完成達到呢?現成的方案沒有,只有多次認真地學習《課程目標》,吃透其精神,在它的指導下完成目標,為此對於本節的教學我做了以下安排。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瞭解聲音的特性;

·知道樂音的音調跟發音體的振動頻率有關;響度跟發音體的振幅有關;不同發聲體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做“音調與頻率有關”“響度與振幅有關”的試驗,進一步瞭解和學習物理學研究問題的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體會現實世界物體的發聲是豐富多彩的,從而更加熱愛世界,熱愛科學,熱愛生活。

教材分析

一、教學重點

·讓學生在探究中體會和總結出對音調、響度、音色概念的理解及其相關因素。

·本節中出現的名詞:樂音、音調、頻率、超聲波、次聲波、響度、振幅、音色。

二、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在動手中動腦。

·學會自我構建知識體系。

教學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討論法。

實驗器材

一、教師演示

示波器、吉他、笛子、小鼓、鐵架台、音叉、乒乓球、細繩。

二、學生分組 鋼鋸條(25根)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引入新課

世界上的聲音千差萬別、各種各樣:有悦耳動聽,使人心情愉快的樂音(如:音樂廳的演奏,歌唱家的歌唱);也有嘈雜刺耳,令人厭煩的噪聲(如剎車時的摩擦聲、打磨工件的聲音、電鑽的聲音)。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樂音的特性。

二、進行新課

1.3 聲音的特性(板書)

樂音:是物體作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

但同是樂音,有的調子高,有的調子低,有的聲音大,有的聲音小,這是怎麼回事呢?

既然聲音是由振動着的物體發出的,我們會這樣猜想:聲音的差別必然跟物體的振動情況有關,是不是這樣呢?

[師演示]:

請聽:用吉他彈幾個不同的音。

提問:你感覺有什麼不同?

(生)回答:聲音的高低不一樣。

我們先來研究聲音的高低與振動的關係:

一、音調──聲音的高低。(板書)

讓我們一起來探究:[生分組試驗]

物品:鋼鋸條,記錄表格。

過程:把鋼鋸條緊壓在桌邊上,(1)將鋸條1/5伸出桌外;(2)將鋸條1/3伸出桌外;(3)將鋸條1/2伸出桌外,使其振動發聲。

操作關鍵:(1)按鋸條的手要用力壓緊。(2)使鋸條兩次振動的幅度大致相同。

觀察:鋸條伸出桌外長短不同時:振動快慢情況?發出聲音的特點?

實驗總結:請填表。

鋸條伸出長度

振動快慢

聲音高低

伸出1/5

最快

最高

伸出1/3

較快

較高

伸出1/2

最低

我的結論 振動的越快 發出的聲音越高(音調越高)。

同學們,剛剛的探究活動很成功,讓我們一起為同學們成功的合作及探究鼓掌加油!

我們得到的結論是:物體振動的越快,發出聲音的音調越高。(板書)

那麼能不能用一個物理量來表示振動的快慢程度呢?

請同學們閲讀教材19-20頁,試着回答下面的問題:

1.頻率的物理意義是什麼?什麼叫頻率?

2.在國際單位制中,頻率的單位是什麼?

3.物體振動的快慢、頻率跟音調的關係是什麼?

4.大多數人能夠聽到的頻率範圍是多少?

5.什麼叫超聲波?什麼叫次聲波?

6.生活中你對超聲波,和次聲波瞭解多少?他們有什麼用處?

(以上問題利用投影)

老師先引導學生回答,再講解:

1.頻率:是用來描述物體振動快慢的物理量。

物理學中,把物體在每秒內振動的次數叫做頻率。(板書)

2.在國際單位制中,頻率的單位是赫茲,符號:hz (板書)

3.實驗表明:頻率決定聲音的音調:物體振動快──頻率高──音調高;

物體振動慢──頻率低──音調低。(板書)

4.大多數人能聽到的頻率範圍:20赫茲~XX0赫茲(板書)(其中最敏感的頻率是3000赫茲;老年人的聽覺會衰退;20赫茲是聽覺下限~XX0赫茲是聽覺上限)

5.超聲波:高於XX0赫茲的聲。次聲波:低於20赫茲的聲。(這兩種聲,人是聽不到的)(板書)

6.超聲波特點:能量大,沿直線傳播。

超聲波利用:(1)超聲探傷、測厚、測距、醫學診斷成像(b超)。舉例:如何探傷;b超原理。(2)超聲處理──利用強超聲波的高能量。舉例:空氣加濕器;超聲洗牙、洗工件;超聲鑽孔。

次聲波(又叫亞聲波,大致範圍:10-4~20赫茲)產生:火山爆發、地震、極光、海嘯、颱風、雷暴、龍捲風等自然災害;還有,核爆炸、火箭發射、化學爆炸、機器工作時也能產生次聲波,次聲波對人體有一定的危害。

次聲波特點:傳播的距離遠,而且不容易被吸收。

次聲波利用:從20世紀50年代才開始的用於預測自然災害。

超聲波和次聲波在生活中的現象和應用:有一些動物有完善的發射和接受超聲波或次聲波的器官。

超聲波如:蝙蝠、海豚(要説明它們是如何利用超聲波的)、貓、狗;次聲波如:大象(解釋章首圖,講海嘯中大象救人的故事)

在故事中,讓學生懂得動物是人類的朋友,要保護我們的生存家園。

[師演示] 以上講完後,用示波器來演示音調與頻率的關係,加深學生的直觀印象。

一起來看教材上的“想想議議”。

引導學生分析,蝴蝶、蜜蜂、蚊子的飛行特點,頻率的高低,是否能聽到。

聲音有音調的不同,也有強弱、大小的不同。

二、響度──聲音的強弱(大小)(板書)

下面我們一起來探究,響度和振動的哪方面有關?先引導學生猜想

[生分組試驗]

物品:鋼鋸條,記錄表格。

過程:把鋼鋸條緊壓在桌邊上,(1)將鋸條1/2伸出桌外輕輕撥動 (2)將鋸條1/2伸出桌外用力撥動 使其振動發聲。

操作關鍵:(1)按鋸條的手要用力壓緊。(2)使鋸條兩次振動的伸出長度相同。

觀察:鋸條兩次撥動時,振動幅度情況?發出聲音的特點?

實驗總結:請填表

撥動方式

振動幅度

發聲特點

輕輕撥

聲音小

用力撥

聲音大

我的結論 振幅大 聲音大(響度大)

好,這次探究也很成功!

我們得到的結論是:振幅大,響度大;振幅小,響度小。(板書)

[師演示] 敲音叉試驗,讓學生注意觀察。

這個小試驗,驗證了我們得到的結論。

另外,聲音的響度,還與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板書)。舉例:聽喇叭廣播,遠近聽聲音大小不同。

以上,我們共同研究了聲音的兩個特性:音調和響度。

[師演示]用吉他來演示,聲調和響度是聲音的兩個不同的特徵。

用力撥粗弦──音調低,響度大。

輕輕撥細弦──音調高,響度小。

可見:響度大的聲音,音調不一定高;音調高的聲音,響度不一定大。

討論:(1)蚊子與黃牛的叫聲。(2)1234567(老師唱出音調)指的是音調還是響度?

[生做小遊戲]前排指定一位同學不許回頭,後面的同學指到誰,誰説一句話。讓前排指定同學判斷是誰的聲音。

[師做]在桌子底下分別敲鼓和音叉,讓學生判斷是什麼發出的聲音。

學生回答後,引出問題:我們是怎樣區分開不同的聲音的?這是由於音色不同。

三、音色(板書)

1.物理上,把不同的物體發出的聲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音色,又叫音品。(板書)──這是聲音特徵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

為什麼每一種物體振動發出聲音的音色都不同呢?

2.音色是由發聲體的材料、結構等決定的。(板書)人也有各自的音色,但人的一生中,隨着年齡的不同,音色會發生改變。

[示波器演示]音叉、吉他、笛子同是c調1的波形:聲音即使音調、響度都相同,波形長相也會各有不同,即音色不同。

小結本課:樂音的三個特性:音調──振動頻率;響度──振幅;音色──不同發聲體。(板書)

作業:

1.閲讀“科學世界”,把三類樂器的特點歸類。

2.“動手動腦學物理”。

3.利用身邊物品,製作一件簡單樂器,並説明發聲原理,以及如何調節音調、響度。

八年級上冊物理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 篇六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説出聲音的特性。

2.説出樂音的音調和響度跟哪些物理量有關。

3.簡述樂音的特點。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做音調與頻率有關的實驗和響度與振幅有關的實驗,進一步瞭解物理學研究問題的方法。

2.培養科學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體會現實世界物體的發聲是豐富多彩的,培養熱愛世界、熱愛科學的品質。

2.培養聯繫生活、生產和科學技術的意識。教學重、難點

1.重點:音調、響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關因素。

2.難點:探究決定音調、響度的因素。

教學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討論法。

教學媒體

鋼尺(若干)、示波器、音叉、乒乓球(繫有細繩)、鐵架台、口琴、笛子、錄音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課題引入

我們已經知道耳朵聽到聲音的過程,生活中我們聽到的聲音各種各樣、千差萬別,其中有許多聲音讓我們感到悦耳、動聽,有的聲音卻使人煩躁、難受。即使同樣是動聽的樂曲,它們也存在不同的地方,有的音調聲,

有的音調低:有的聲音大,有的聲音小,而且各種樂器,即使演奏同樣的曲調,給人的感受也是不一樣的,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聲音的特性。

板書:三、聲音的特性

新課教學

音調

演示實驗:用口琴吹奏1、234、5、6、7時吹不同的孔,有的聽起來音調高,有的聽起音調低。

師:你發現生活中哪些聲音的音調不同?

生甲:女生的音調高,男生的音調低。

生乙∶小孩的音調高?大人的音調低。

生丙:在鍵盤樂器中,越是右邊的音,音調越高;越是左邊的音,音調越低。

師:三位同學平時注意觀察,事例舉得很好。生活中還可以找到很多例子。聲音為什麼會有音調高低的不同?是什麼因素決定音調高低?

點撥思路:聲音是由於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聲音的音調高低肯定與物體振動情況有關。猜想一下,音調的高低與物體振動的什麼因素有關?

生:音調高低可能與物體振動快慢有關。

師:如何證實你的猜想?

生:進行實驗。

師:好,大家現在基本上掌握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了,請你們分組討論根據桌面上提供的器材設計實驗。

生:將鋼尺一端緊按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邊,撥動鋼尺,它會振動發出聲音,鋼尺伸出桌邊長度不同振動快慢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也不同。

師:你設計得很好,大家掌聲鼓勵。在實驗時要注意使鋼尺兩次的振動幅度大致相同,注意觀察鋼尺振動的快慢與音調的高低。

下面請大家分組進行實驗。

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迴檢查。

師:通過實驗,你們觀察到什麼現象?

生甲:兩次振動快慢不同。

生乙:振動快的音調高。

師:物體振動得快,發出的音調高,振動得慢,音調就低,可見發聲物體振動快慢是一個很重要的物理量它決定着音調高低。物理學中用每秒內振動的次數頻率來描述物體振動的快慢,決定聲音的音調。頻率的單位為赫茲,簡稱赫,符號為Hz。物體在ls的時間裏如果振動100次,頻率約是100Hz。

板書:1.音調是指聲音高低,頻率決定音調的的高低。

師;下面請同學們閲讀課本P20二、三、四段,你能獲得哪些知識?

生閲讀,思考。

生甲:人能感受的聲音頻率有一定的範圍。大多數人能夠聽到的頻率範圍是20~20000Hz。

生乙:頻率高於20000Hz的聲音叫做超聲波,頻率低於20Hz的聲音叫做次聲波。

生丙:動物的聽覺範圍通常和人不同,有些動物對高頻聲波反應靈敏,有些動物對低頻聲波反應靈敏。

生丁:大象的語言是次聲波。地震、火山噴發、颱風等都伴有次聲波產生,一些機器工作時也會產生次聲波。

生戊:貓能聽到超聲波,狗能聽到次聲波和超聲波,海豚也能聽到超聲波。

師:同學們閲讀很認真,自學能力很強,講得很全面,全班同學以掌聲鼓勵。下面用示波器演示不同頻率聲波的波形。

演示與實驗:①通過示波器觀察兩個頻率不同的音叉發出聲音的波形。

②通過示波器觀察男女學生聲音波形的不同。

師:頻率(音調)不同的聲音,波形有何不同?,

生:頻率(音調)高的波形比較密一些,頻率低的波形比較疏一些。

師:請大家看課本P21想想議議,並進行討論:為什麼我們聽不到蝴蝶翅膀振動發出的聲音,卻能聽到討厭的蚊子聲?

生:蝴蝶的翅膀振動比較慢、頻率比較低,低於20Hz,所以我們聽不到蝴蝶翅膀振動發出的聲音,而蚊子翅膀振動的較快,頻率在20Hz~20000Hz之間,所以我們能聽到蚊子翅膀振動發出的聲音。

2.響度。

師:有的人説話聲音宏亮,有的人説話聲音很小。説明聲音不僅有音調不同,也有強弱不同。物理學中,把聲音的強弱叫,響度,對於聲音的響度,你想知道什麼?或你想提出什麼問題?

生:聲音的響度與什麼因素有關?

師:你們的猜想是什麼?

生:可能跟物體振動的幅度大小有關。

師:怎麼證實你們的猜想?

生:實驗。

師:對。下面分組討論:根據桌面上提供的實驗器材,如何設計實驗,驗證猜想。

生;將系在細繩上的乒乓球輕輕接觸正在發聲的音叉,觀察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使音叉發出不同的響:;度的聲音,重做上面的實驗。

師:你實驗設計得很好,簡單、容易操作,現象明顯。下面各組進行實驗,認真觀察實驗現象。

生甲;音叉的聲音越響,乒乓球被彈得越開。

生乙:音叉的聲音越響,線擺的角度越大。

師:兩位同學説得都正確,乒乓球被彈得越開、線擺的角度越大,説明音叉振動的幅度越大。物理學中用振幅來描述物體振動的幅度。通過實驗,可得出什麼結論?

生:物體的振幅越大,聲音的響度就越大。

板書:2.響度:指聲音的強弱,響度與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3.音色。

師:音調和響度完全相同的聲音,是不是就完全一樣?你能舉例説明嗎?

生:不一樣。用口琴和笛子同時演奏C調1,我可以分辨出它們。

師:對。不同的物體發出的聲音,即使音調相同,響度相同,我們還是能夠分辨它們。這表明在聲音的特徵中還有一個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它就是音色。不同發聲體的材料、結構不同,發出的聲音音色也不同。

板書:3.音色與發聲體材料、結構有關。

師:綜上所述,聲音有幾個特性。

生:聲音有3個特性:音調、響度、音色。

師:不同的物體,音色是不同的。如不同的樂器:大提琴、小提琴、鋼琴等音色不同;不同的人音色不同;同:一個人不同年齡,音色也不同。音調相同、音色不同的聲音,它們的波形有什麼區別?

演示實驗:將話筒接在示波器的輸入端,用不同的樂器對着話筒發出相同音調的聲音,示波器分別顯示各種波形。

生甲:相同時間內振動次數相同,即音調相同。

生乙:振幅不同,即響度不同。

生丙:大振動波形相同,小振動的波形各不相同。

師:以上同學説得很好,波形各不相同,説明音色不同。

下面請同學們看課本P23想想議議,並進行討論。

生甲:我認為錄音機放出來的聲音和我自己的聲音不一樣。

生乙:我聽其他同學的講話聲和從錄音機放出來的聲音是一樣的?

師: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生:自己的聲音是骨傳導,而從錄音機放出來的聲音是空氣傳導。聲音主要是靠空氣傳導,平時別人聽到的聲音也是靠空氣傳導。傳播途徑不同,音色不同,所以自己的聲音與從錄音機裏放出來的聲音不同,而別人聽起來相同。

下面請同學們閲讀課本P23科學世界:樂音和樂器,並回答以下問題(多媒體字幕打出):

(1)什麼叫樂音?

(2)樂器的物理原理是什麼?

(3)樂器分為哪幾類型?怎樣發聲的?怎樣改變音調的?

生甲:許多聲音悠揚、悦耳,聽起來感覺非常舒服,人們把這類聲音叫樂音。

生乙:所以樂器的物理原理都是一樣的:通過振動發出聲音。

生丙:樂器分為三種主要類型:打擊樂器、絃樂器和管樂器。

生丁:打擊樂器是受到打擊時發生振動,產生聲音。如鼓皮繃得越緊,振動越快,音調越高;絃樂器是通弦的振動發聲的。長而粗的弦發聲的音調低,短而細的弦發聲的音調高,繃緊的弦發聲的音調高,不緊的絃音調低;管樂器抬起不同的手指,就會改變空氣柱的長度,從而改變音調,空氣柱長音調低,空氣柱短音調高。

師:大家閲讀很認真,每個問題都回答得很好,全班同學掌聲鼓勵。

課本展示:我國春秋戰國時代的樂器編鐘,敲擊大小不同的鐘發出不同的音調。

歸納小結與學習過程評估

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生討論、交流得: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聲音的三個特性:音調、響度和音色。音調高低決定於發聲體振動頻率,響度大小由發聲體振幅決定的。音色由發聲體的材料、結構決定的。還知道了超聲波和次聲波。

師:你歸納得很全面,也很簡練,大家掌聲鼓勵。下面每位同學都對自己在本節課的學習情況進行評估。

課後練習

1.課本P24:動手動腦學習物理:1、2、3、4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板書設計

三、聲音的特性

1.音調:聲音的高低,決定於發聲體振動的頻率。

2.響度:聲音的大小,決定於發聲體振動的振幅。

3.音色:決定於發聲體的材料、結構。

聲音的特性教學反思 篇七

《聲音的特性》這節是第一章聲現象重點和難點最集中的一節,而且在這一節裏開始學習到探究實驗,並滲透控制變量法的科學研究方法,所以在這一節花了大量的時間去學習。但是雖然花了兩節課的時間,效果卻沒有想象中的好。下面對這節課進行反思。

成功在教學案的使用方面,充分發揮教學案的作用。教學案都提早一天發給學生預習。然後收上講學稿進行批改,從中發現學生對知識的把握情況。

其次是注重培養科學的探究方法。課堂上,先對學生進行引導,向他們介紹探究的思路。然後在實驗過程中花了大量的時間,並且同桌合作,在實驗中體會實驗的魅力

我在上課時主要從三方面入手,一是創設物理情景,通過學生直接感受,讓他們體驗聲音的三個不同特性,二是通過學生實驗探究,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讓學生在實驗探究中相互啟發,深化對知識的理解。三是通過問題及合理的生活情境,加深學生對聲音的特性的理解和對聲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在鼓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方法與創新思維,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使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獲得知識、應用知識的快樂。

在上課時主要存在的問題:

1、學生的表達能力不夠強,這主要是在於教師平時要求不高,缺乏對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視和訓練。

2、學生對日常生活現象觀察和思考不夠,缺乏物理聯繫生活的意識,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加強訓練

3、課堂效率不高。對於學生通過自學已經掌握的知識重複講,練習量不夠

4、教師語言不太簡潔,不具引導性。

5、作為老師,還是沒有真正的轉變角色,例如,在實驗中,我發現學生不能很好的設計出實驗步驟,自己就着急把實驗做給學生看

針對上述問題,我覺得可以在如下方面進行改善。

1、合理安排時間,提前熟讀教材、研究教案,精選習題。

2、收集教學資源,精心設計實驗,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

3、充分相信學生,對於學生存在困難的地方,老師還是應該作為引導者和組織者,相信學生在自己的指導和組織之下可以很好的掌握知識。不把學生不懂的全收到自己手中,學生沒有通過自己的體驗是很難掌握知識的。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