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內能教案大綱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4.47K

【導語】

內能教案大綱

內能教案 (優選6篇) 由本站會員“風的感覺”整理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目錄】

篇1:內能教案篇2:內能教案篇3:內能教案篇4:內能教案篇5:內能教案篇6:內能教案

【正文】

篇1:內能教案

(一)教學目的

使學生明白做功能夠改變物體內能的一些事例;明白能夠用功來量度內能的改變,能用做功和內能改變的關係來解釋摩擦生熱等常見的物理現象。

(二)教具

壓縮空氣引火器,機械能轉化熱能演示器,無色玻璃瓶,橡膠瓶塞,打氣筒等。

(三)教學過程

1、複習

提問(1)什麼叫做物體的內能(2)物體的內能跟什麼有關

2、引入新課

物體的內能跟物體的温度有關,温度越高,物體的內能越大。也就是説當物體的温度發生了變化時,它的內能就發生了變化。如何改變物體的温度,同學們能夠從生活實際上舉出許多的事例。今日我們先研究一種改變內能的方法--做功。

3、進行新課

(1)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內能會增大。

演示實驗:壓縮空氣引火實驗。出示壓縮空氣引火器,簡單介紹它的構造。取綠豆粒大小的一塊乾燥硝化棉,用鑷子把棉花拉得疏鬆一些,放入玻璃筒底。將活塞塗上少許蓖麻油(起潤滑和密封作用),放入玻璃筒的上口。此時要提醒學生注意觀察筒內的棉花。迅速地壓下活塞,可看到硝化棉燃燒發出的火光。實驗後,組織學生議論實驗現象説明了什麼,從而得出壓縮空氣做功,使空氣內能增大,温度升高引起棉花燃燒。實際這種現象在日常生活中,同學們也遇到過。例如,在給自行車輪胎打氣時,打氣筒也會變熱,這也是由於壓縮空氣的緣故。用其他的方法對物體做功,也能使物體內能增加,摩擦生熱就是一個例子。讓學生解釋課本圖2-9、圖2-11的事例,並列舉其他事例。

歸納學生所舉事例,得出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內能就會增大。

同學們所舉的事例都是做功使物體的內能增加,做功能不能使物體的內能喊小呢

(2)物體對外做功時,本身的內能會減小。

演示實驗:氣體膨脹温度降低的實驗。

按照課本圖2-12所示,事前組裝好儀器。課前在瓶內裝入少量的水。實驗時告訴學生,由於水的蒸發,瓶內存在水蒸氣。由於水蒸氣是無色透明的,所以水蒸氣是看不到的。提醒學生注意觀察瓶塞跳起時容器中有什麼現象。實驗結果,當塞子跳起時,瓶內出現了霧。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現象。進而得出物體對外做功時,本身的內能會減小。

(3)用功來量度內能的改變。做功能夠改變物體的內能,對物體做的功越多,物體的內能增加得越多,物體對外做的功越多,物體的內能減小得也越多,所以,我們能夠用功來量度內能的變化。這樣內能的單位跟功相同,也是焦耳。如果對物體做了2焦的功,物體的內能會增加2焦。其實各種形式的能,都能夠用功來量度,所以國際單位制規定:各種形式的能的單位都是焦耳。

(4)小結

經過課本本章刊頭畫的實驗演示和本節的想想議議,小結本節的資料。該實驗是機械能和內能相互轉化的演示實驗。把薄壁金屬筒固定在桌子上之後,注入約1/4容積的乙醚,立刻塞上塞子。用稍寬一點的布帶,在金屬筒下端繞二圈,然後迅速地來回拉布帶,一會兒塞子就被衝起,引導學生解釋所看到的現象。外力克服摩擦力做功,使金屬筒温度升高、內能增加,並引起筒內乙醚的蒸發。最終由於乙醚蒸汽壓強不斷增大,而將塞子衝起。告訴學生,在此過程中,克服摩擦做功,轉化為內能。

此實驗中的另一個現象,往往被學生忽視。即當塞子被衝起時,在管口附近也有淡淡的霧出現。應引導學竹注意這一現象,並加以解釋。這是由於氣體膨脹對外做功時內能減少、温度降低,從而使筒口周圍的水蒸氣凝成水珠。此現象恰好説明了:物體對外做功時,本身內能會減小。此過程中氣體的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經過實驗和議論,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做功能改變物體的內能。並且對物體做功時,有機械能轉化為內能,物體內能增加。物體對外做功時,有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物體內能減少。

(四)説明

1、壓縮空氣引火實驗難度較高,有幾個關鍵要注意:

(1)密封性要好,主要是活塞與管壁的密封。當把活塞從管內拉出時,感到阻力比較大,且當活塞離開管口的瞬間能聽到嘭的響聲。這種情景可認為密封較好。實驗時應在活塞上塗少許蓖麻油,起密封和潤滑作用。

(2)管內堅持足夠的氧氣。實驗時可用尖嘴吹風球,向管內注入新鮮空氣。

(3)所用燃料燃點要低,普通棉花難於壓燃。實驗中要用硝化棉。硝化棉能夠自制。取濃硝酸和濃硫酸,按體積比1∶2先後倒入燒杯內混合,使其温度堅持在30℃左右。將脱脂棉浸入混合酸內,約15分鐘左右,取出棉花用清水反覆沖洗,直至沒有酸性。擠幹後放在陰暗處晾乾,保存時應放在密封瓶內,堅持乾燥。

2、氣體膨脹做功的實驗,打氣時速度不宜太快。通常打氣筒止回閥不太靈活,打氣速度就不能慢,提議在瓶塞上裝一個自行車輪胎上的氣門嘴。打氣時氣門嘴的乳膠管膨脹,能使學生觀察到進氣的現象。[由本站網友投稿]

3、做功改變物體內能的過程,也都有能量的轉化。課本只在想想議議的問題中提出能量的轉化。能從能量轉化的角度認識內能的改變,雖非本節課的重點,但能使學生有個初步的認識,有利於後面學習能量守恆定律。所以在想想議議的討論中,增加了能量轉化的資料。

篇2:內能教案

【教學目標】

1.明白內能的初步概念及內能跟温度的關係.

2.明白做功和熱傳遞都能夠改變物體的內能.

3.培養學生的觀察本事、思維本事和分析歸納問題的本事.

【重點與難點】

內能概念;改變內能的兩種方式.

【教具】

上頭固定有條形磁鐵的小車兩輛,試管及橡皮塞,兩個相同的燒杯,內能、機械能互變演示器(J鐸爾實驗儀),硝化棉,乙醚,高錳酸鉀晶體,紗帶,鋼鋸條,粗鐵絲,冷、熱水,小球,火柴等.

【教學方法】

教師演示講授,學生邊學邊實驗,師生共同分析討論。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複習提問:

①分子動理論的基本資料是什麼?(學生回答)

②能是什麼?什麼是動能、勢能?大小跟什麼因素有關?(學生回答)

教師:今日,我們要學習一種新形式的能棗內能(板書:§21.3內能)

二、新課教學

1.什麼是內能?

演示①:小球在桌面上滾動.

問:小球具有什麼能?(動能)

演示②:在試管裏裝入一些熱水,用橡皮塞塞住,放在酒精燈上加熱,使水沸騰,水蒸氣膨脹做功衝開塞子.

問:水蒸氣對橡皮塞有沒有做功?水蒸氣是否具有能?

學生:做了功,具有能.

問:水蒸氣是由什麼組成的?有何特點?該具有什麼能?

學生:水蒸氣是由很多水分子組成的,這些水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着無規則的運動,所以該具有動能.

演示③:高舉起小球.

問:小球與地球相互吸引具有什麼能?(勢能)

問:分子間有什麼力?(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演示④:將兩根分別固定在兩輛小車上的'條形磁鐵,分開一段適當的距離(異名磁極相對),然後鬆開手,則可看到,小車互相靠近,直至兩磁鐵吸引在一齊.

教師分析:兩輛小車上的外力轍去後,小車之間的引力就能夠做功,該實驗對我們有何啟示?

啟發學生得出結論:與上述實驗類似,假如分子間的斥力突然消失,則分子間的引力就能夠做功,勢能就表現出來,即分子間有因相互吸引而具有的勢能.

演示⑤:按住兩小車上的磁鐵,使兩同名磁極相對、挨近(約2~3mm),然後鬆開手,可見小車相互推開.

啟發學生得出結論:與兩相斥的磁鐵類似,互相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勢能,即分子間也有因相互排斥而具有的勢能。

篇3:內能教案

後面還有多篇內能教案!

【教學設計思路】

本節資料由“內能”“物體內能的改變”兩個部分構成。本節教材資料準備用兩個課時完成,此節課為第一課時。

九年級學生對事物的認識處於由感性向理性發展階段,感性認識仍佔主要地位,理性認識中還存在必須難度。為此,本課教學設計應注意適應學生的認知水平,以感性知識為依託,經過理性分析和確定,獲取新知識,發展抽象思維本事。

本節書是在分子動理念知識的基礎上,具體説明內能是物體內部的能量。與機械能相比,內能不直觀更抽象,學生難於直接理解和理解,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教學中根據教材設計思路,用與機械能中動能和勢能作類比的方法來建立內能的概念,降低了新知識的起點難度,應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學習新知識,比較貼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從而理解內能的概念。經過對生活中常見實例的分析,説明了內能的普遍性,並給出了內能與温度的關係。

在改變物體內能的二種途徑的教學上,經過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和課堂實驗,總結歸納出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法,同時引入熱量的概念。讓學生學會從生活走向物理的方法。

本節課的宗旨是經過類比的方法學習微觀的物理知識,結合已學知識分析、歸納、學習新知識,並在學習知識的同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本課時要求學生具備初步運用類比法學習物理知識、分析物理現象、歸納物理結論的本事。

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主要是深化學生對內能概念的理解,明白內能的普遍性及內能與温度的關係。熟悉並進一步理解改變物體內能的二種途徑,能列舉分析相關事例,並從效果、能的形式變化與否上區別改變物體內能兩種方式的異同,並進行適當的練習。

【教學目標】

1.會根據分子動理論用類比的方法建立內能的概念,能簡單描述温度和內能的關係。

2.明白熱傳遞能夠改變物體的內能。

3.明白熱量的概念及單位。

4.明白做功能夠使物體內能增加或減少的一些事例。

【教學重點】

內能、熱量概念的建立,改變物體內能的二種途徑。

【教學難點】

用類比的方法建立內能的概念。

【教學器材】

壓縮空氣引火儀,硝化棉,氣體膨脹做功演示器,燒瓶(內裝少量水),打氣筒,自行車(把車胎的氣放掉),一截粗軟鐵絲、一個打火機、一張砂紙、熱水袋、小毛巾等。

【教學流程圖】

【教學過程】

一、複習

教師:我們一齊複習分子動理論的相關資料。

學生:(1)常見的物質是由很多的分子、原子構成的。(2)構成物質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熱運動。(3)分子間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教師:我們一齊複習前面學習過的動能和勢能和機械能。

多媒體課件:把屏幕分成四個小窗口。第一個小窗口顯示運動的小球,在這個窗口的下方給出文字:運動的物體具有動能。第二個小窗口播放彈簧拉伸或壓縮,窗口的下方給出文字: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具有彈性勢能。動能和勢能統稱機械能。

二、新課教學

(一)內能:

多媒體課件:第三個小窗口顯示分子在做熱運動的動畫,在這個窗口的下方給出文字:運動的分子具也有動能,叫做分子動能。第四個小窗口播放分子之間的吸引和排斥,類似彈簧形變時的相作用,窗口的下方給出文字:分子也具有勢能,叫做分子勢能。構成物體的所有分子,其熱運動的動能與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做物體的內能。

教師:內能的單位是焦耳,簡稱焦,符號是J。各種形式能量的單位都是焦耳。

多媒體課件:空中飛行的足球。

教師:請同學分析,空中飛行的足球具有哪些能量?

學生:飛行在空中的足球,離開地面,具有重力勢能;足球在空中運動,還具有動能。足球的動能和重力勢能統稱為機械能。

學生:足球是由許許多多的分子組成的,所以足球還具有內能。

教師:足球同時具有機械能和內能。機械能與整個物體的機械運動情景有關,如物體是否有速度、是否有高度、是否發生了彈性形變。而內能與物體內部分子的熱運動和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情景有關。也就是無論物體是否有外在的機械能,只要物體內部的分子有熱運動,就必須有內能。

教師:內能是不一樣於機械能的另一種形式的能。

教師:請同學們分析,一杯熱水的水分子是否具有內能?

學生:熱水中的水分子永不信息地做規則運動,所有熱水的水分子具有內能。

教師:請同學們分析,如果杯子中水的温度下降了,冷水的水分子是否具有內能?

學生:冷水中的水分子也在不停地做規則運動,只可是比熱水中的水分子的運動速度慢一些,所有冷水的水分子也具有內能。

教師:如果水結成冰塊了,冰塊還有內能嗎?

學生:冰的分子也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冰塊也具有內能。

師生:根據分析可知,一切物體都具有內能。同一個物體,温度升高時,內能增大,温度降低時,內能減小。

教師:當一個物體温度升高或降低時,內能隨温度改變這個過程,暫不研究物體發生了物態變化,相關知識等到高中再進行學習。

(二)熱傳遞改變內能、熱量

教師:讓一個高温物體和一個低温物體接觸,會發生什麼現象?比如把冰涼的手放在熱水袋上捂一捂。

學生:熱會從高温物體傳遞給低温物體;高温物體的温度會降低,低温物體的温度會升高。

教師:這是因為在這個過程中,發生了熱傳遞。高温的熱水袋把熱量傳遞給了低温的手。在熱傳遞過程中,傳遞能量的多少叫做熱量,熱量的單位也是焦耳。熱傳遞過程中,熱量總是從高温的物體傳向低温的物體。物體吸收或放出的熱量越多,內能的改變就越大。在熱傳遞過程中,低温物體吸收了熱量,温度升高,內能增加。高温物體放出熱量,温度降低,內能減小。熱傳遞能夠改變物體的內能。

教師:同學需要異常注意:熱傳遞傳遞的是熱量,不是温度,也不是內能。是熱量的轉移才導致物體內能的改變,是熱量的轉移才導致物體温度的改變。

教師總結:(1)熱傳遞過程中,傳遞能量的多少叫做熱量。

(2)熱量的單位是焦耳(J)。

(3)物體吸收熱量內能增加,放出熱量內能減少。

(4)熱傳遞會改變物體的內能。

(二)做功改變內能

分組實驗:供給的器材:一截粗軟鐵絲、一個打火機、一張砂紙、熱水袋(裝有熱水)小毛巾等。

教師:要求學生把一段軟鐵絲的温度升高。

學生實驗:用打火機去燒鐵絲。(提醒同學注意安全)

學生實驗:把鐵絲放在熱水袋上,用熱水袋去捂熱鐵絲。

學生實驗:把鐵絲反覆彎折,鐵絲温度也會升高。

學生實驗:用砂紙去反覆摩擦鐵絲,鐵絲温度也會升高。

學生實驗:把鐵絲放在太陽下曬,鐵絲温度也會升高。

教師:不一樣實驗小組的學生介紹自我的實驗方法並進行分析。

學生:用打火機燒鐵絲是用熱傳遞的方法使鐵絲的温度升高,內能增加的。

學生:用熱水袋去捂鐵絲也是用熱傳遞的方法使鐵絲的温度升高,內能增加的。

學生:把鐵絲反覆彎折,用砂紙去反覆摩擦鐵絲,鐵絲的温度也會升高,內能增加。可是彎折鐵絲和砂紙摩擦鐵絲都不是熱傳遞。

教師:可是彎折鐵絲和砂紙摩擦鐵絲都不是熱傳遞現象。彎折鐵絲是手對鐵絲做功,砂紙摩擦鐵絲是物體克服摩擦力做功。由此可見,做功的方式也能夠改變物體的內能。

教師:改變物體的內能有二種途徑:熱傳遞和做功。

教師:出示壓縮空氣引火儀,介紹結構和使用方法。

學生實驗:教師給予指導,讓學生到講台上來做壓縮空氣點燃棉花實驗,全班同學觀察發生的現象。

教師:活塞壓縮空氣,對空氣做功,空氣的温度升高,內能增加。

教師:摩擦做功在生活中較為常見,同時壓縮氣體也是做功的一種形式。在生活中也能經常看到壓縮空氣做功,但可能沒有進一步的觀察和思考。在課堂上我們現場用打氣筒給自行車打氣的過程,認真地進行觀察和分析。

學生實驗:用打氣筒給自行車打氣。做實驗前請幾位同學摸一摸打氣筒外壁,提醒同學打氣筒外壁的上下部分都要觸摸一下,感受一下氣筒壁上下部分的温度。為使實驗效果更明顯,能夠把自行車輪胎中的氣放掉一部分,延長打氣時間。打完氣後,再讓那幾位同學觸摸打氣筒外壁的上下部分,感受氣筒壁上下部分的温度,進行比較分析。

教師:活塞與整個氣筒壁都有摩擦,摩擦產生的熱是傳給整個筒壁,如果僅有摩擦生熱的原因,氣筒壁上下部分的温度應當是基本相同的。但在實驗過程中,能夠明顯發現,氣筒上部只是略有發熱,而氣筒下端卻很熱,甚至燙手,所以壓縮氣體做功產生的熱量是使氣筒的下部發熱的主要原因。

教師:在剛才的實驗中,經過做功,能夠使氣筒的温度升高,內能增加。如果不用做功的方法,用火烤一烤,也能夠使氣筒的温度升高,內能增加。由此可見,熱傳遞和做功對改變物體的內能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

教師:那麼,做功和熱傳遞改變物體的內能還有沒有什麼區別呢?請同學們嘗試從能量轉化角度,分析一下這兩種方式的本質。

教師:雖然兩種方式在改變物體內能上是等效性的,可是在本質上有區別的。熱傳遞的方式是使內能發生轉移,內能從高温物體轉移到低温物體,或是從物體的高温部分轉移到低温部分。做功的方式則是能的形式發生了轉化,外界對物體做功,使物體的温度升高,內能增加。

教師:外界對物體做功,會使物體的温度升高,內能增加。那麼,如果是物體對外做功呢,會發生什麼現象?

演示實驗:實驗裝置如教材圖13.2-5,注入約10mL水。塞緊瓶塞前,用吸水紙把瓶壁內外擦拭乾淨。塞緊瓶塞後,用實驗室常用的兩用打氣筒打幾次氣,就能使瓶塞跳起,在瓶塞跳起的同時,瓶內出現水霧。

教師:在向瓶內打氣時,壓縮了瓶內的空氣,空氣的內能增加,温度升高。瓶內的水吸熱汽化,產生了更多的水蒸氣,隨着水蒸氣的增加,氣壓越來越大,直至衝開瓶塞。瓶內原先的水蒸氣是無色透明、看不見的。瓶內出現白霧,説明水蒸氣液化,變成了小水滴。這是由於空氣推動瓶塞做功,內能減少,温度降低造成了水蒸氣的液化現象。

教師:外界對物體做功,物體的温度升高,內能增加。物體對外界做功,物體的温度降低,內能減小。

教師:引導學生做出本節課的小結。

學生:學習了內能的概念。瞭解了熱傳遞和做功是改變內能的二種途徑。

三、佈置作業

完成教材10頁的“動手動腦學物理”。

篇4:內能教案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材分析】

"注重學生髮展,改變學科本位"。本節闡述了有關燃料的熱值,熱機效率等物理概念,還涉及了科技發展史(熱機的發展),生物,化學知識(酸雨的構成和生物的影響),環境保護(大氣污染)等方面的資料。經過具體分析,使學生認識到在利用燃料內能方面,也不可避免地會有一部分內能轉化和轉移到其他方面,所以要建立熱機效率的概念,並與機械效率作聯繫和類比。使學生了解內燃機的發展對人類提高起到的作用,同時要使學生認識到它給環境帶來的污染問題。

【教學目標】

1、建立熱值概念。明白熱值是燃料燃燒放熱的特性,瞭解熱值的表示法和常見燃料的熱值,能利用熱值表進行有關燃燒放熱的簡單計算。

2、瞭解熱機效率。明白熱機工作時燃料釋放能量的主要流向,明白能夠怎樣提高熱機效率,及提高熱機效率的意義所在。

3、瞭解熱機的利用與人類社會發展的關係,並能簡述熱機的使用產生的排放物對環境不良影響,培養自覺的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

瞭解熱機效率及提高熱機效率的途徑,明白在利用熱機構成的環保問題。

【教學難點】

熱機效率的理解,並能用熱機效率進行簡單計算。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人要生存,離不開能量,機器要運轉,也離不開能量,而內能又是人類和各種動力機械主要利用的能量形式之一。而燃料的燃燒正是這一的主要途徑。下頭我們先來討論燃料及與燃料有關的問題。

(1)燃料的特點:能夠燃燒,並放出熱量;燃料燃燒的過程是化學能變為內能的過程。

(2)介紹燃料種類(固體、液體、氣體),

(3)舉例説明不一樣的燃料燃燒時放出熱量不一樣。

新課教學

一、燃料的熱值。

熱值:1千克的某種燃料完全燃燒時放出的熱量。符號:q

(1)單位:焦千克。(g)。或氣體燃料的熱值:3

(2)熱值的物理意義:幹木柴的燃燒值是1、2×l07焦物理意義是1千克的幹木柴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是1、2×l07焦。

(3)公式:Q=q或q=Q

(4)例題:計算4g柴油完全燃燒釋放的熱量。

析:從熱值表中查得柴油的熱值是q=3、3×107g,則Q=q=4g×3、3×107g=1、32×108

二、熱機效率。

熱機是內能轉化成機械能的機器,它跟所有機械一樣,也有效率的問題。熱機效率是熱機性能的一個重要指標。

(1)熱機的效率:用來做有用功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能量之比。

(2)學生分析圖的熱機燃料燃燒能量走向示意圖討論如何提高熱機效率的效率?讓燃料儘可能充分燃燒,減小內能損失,運動部件潤滑良好。

三、環境保護。

1、內能對環境的影響。

(1)廢氣污染(CO、SO、酸雨),

(2)噪聲污染。

2、保護環境,減小污染措施。

(1)改善燃燒設備,採取集中供熱,加裝消煙除塵裝置。

(2)提高內能的綜合利用率。把直接燒煤、燃油改為燒其工業副產品;把內能的一次利用變為多次利用(如用餘熱供暖等)。

(3)充分開發、利用污染小或無污染的能源(如太陽能等)。

小結

我國政府歷來重視環境問題,把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只要我們大家都能像重視生命一樣重視環境,責無旁貸地承擔起保護環境的義務,難題也就變得不難了,就必須能使天更藍、水更清。

【板書設計】

第四節熱機效率和環境保護

一、燃料的熱值。

熱值:1千克的某種燃料完全燃燒時放出的熱量。

(1)符號:q

(2)單位:焦千克。(g)。或氣體燃料的熱值:3

(3)熱值的物理意義:

(4)公式:Q=q或q=Q

二、熱機效率。

三、環境保護。

篇5:內能教案

教材使用

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學》九年級(上)第三章第五節物體的內能

教材分析

《內能》是國中物理第五章第三節的資料,是熱學基礎知識。本節資料是在分子動理論和機械能的知識基礎上,建立內能概念的。在熱現象、熱傳遞、做功的基礎上,研究物體內能的變化,找到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式,並從效果、能的形式變化與否上區別改變物體內能兩種方式的異同。本節資料是後續學習熱機的基礎。

學生已經學習過機械能和分子動理論的資料,可是印象不深刻,借用Flash動畫,回憶起分子動理論的資料,運用類比的方法概括出物體內能的概念,經過觀察、分析、歸納出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法。本節課的宗旨是經過類比的方法學習微觀的科學知識,結合已學知識分析、歸納、學習新知識,並在學習知識的同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本課時要求學生具備初步運用類比法學習科學知識、分析科學現象、歸納科學結論的本事。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明白內能的含義。

2、明白物體的內能與温度等因素有關。

3、明白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式。

二、過程與方法

經過觀察與實驗,關注改變內能的兩種方式,感受比較、歸類、綜合的科學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經過分組實驗,增強團結協作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式。

難點:對內能的理解。

教學資源

1、學生實驗器材(每四人一套):鐵絲、酒精燈、火柴、冰、鑷子、錘、砂紙等。

2、演示實驗器材:未開啟的可樂、鐵架台、大試管、軟木塞、水、火柴、帶活塞的厚壁玻璃圓筒、浸過乙醚的棉花、氣球、充氣筒、DIS實驗裝置等。

3、自制模擬演示PPT幻燈片、Flash課件。

篇6:內能教案

(一)教學目的

1、明白分子無規運動的快慢與温度有關、

2、明白什麼是內能,物體的內能是不一樣於機械能的另一種形式的能、

3、明白物體温度改變時,內能隨之改變、

(二)教具

燒杯,墨汁等、

(三)教學過程

1、複習

複習機械能的知識、經過事例説明物體怎樣才能具有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要異常強調由於地球和地面上的物體相互吸引,才使地面上的物體具有重力勢能、

2、引入新課

分子動理論告訴我們,分子永不停息地無規則運動着、那麼公司也同一切運動物體具有動能一樣,也具有動能、分子動理論還告訴我們:分子之間有相互作用力、這又使分子具有勢能、

3、進行新課

(1)物體的內能:物體內部所有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做物體的內能、物體內部的每一個分子都在運動,都受分子作用力,但每單個分子的動能和勢能,不是物體的內能、內能是指物體所有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勢能的總和、內能也不一樣於機械能、物體的動能跟物體的速度有關,物體的重力勢能跟物體被舉起的高度有關、一個鋼球是否運動,是否被舉高,這隻能影響鋼球的機械能,並不是能改變鋼球內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勢能、那麼物體的內能跟什麼有關呢?

(2)內能的變化:物體內能既然是物體內部所有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勢能的總和,那麼當分子運動加劇時,物體的內能也就增大、上節課我們曾進過:物體的温度升高,其內部分子的無規則運動加劇、科學的論斷,必須要有證據,在物理學中,通常是用實驗來證實論斷的、今日我們同樣用實驗來證實上頭的論斷、

實驗演示:取三隻燒杯,分別倒入冷水、温水和熱水,然後分別向三隻杯內緩慢地滴入幾滴墨汁,觀察比較三隻杯內墨擴散的快慢、

實驗結果證明:温度越高,擴散過程越快、擴散得快,説明分子無規則運動的速度大,即分子無規則運動激烈、

所以:物體的內能跟温度有關、温度升高時,物體的內能增加、温度降低時,物體的內能減小、正是由於內能跟温度有關,人們常常把物體的內能叫做熱能,把物體內部很多分子的無規則運動叫做熱運動、

(3)一切物體都有內能、這是因為物體內的分子永不停息地無規則運動着、熾熱的鐵水,温度很高,分子運動激烈,它具有內能、冰冷的冰塊,温度雖低,其內部分子仍在做無規則運動,它也具有內能、

(4)內能和機械能

經過機械能和內能的比較,進一步幫忙學生理解內能概念、分析在水平光滑桌上滑動的木塊具有什麼能、

首先木塊有勢能,也有動能棗統稱為機械能、機械能與整個物體的機械運動情景有關、

木塊內部的分子做無規則運動,且分子間有作用力,木塊有內能、內能與物體內部分子的勢運動和分子間的相互作用有關、

4、小結

(1)內能不是單個分子具有的,而是所有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

(2)內能所指的動能是所有分子做無規則熱運動的動能的'總和、這種無規則的熱運動,是分子在物體內部自身不停的“分子運動”,而不是隨着物體整體一齊所做的運動、物體作為整體運動所具有的動能是機械能不是內能、

(3)內能所指的分子勢能是分子間相互作用使分子具有的勢能、作為物體整體跟地球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重力勢能是機械能,不是內能、

所以內能是不一樣於機械能的另一種形式的能量、

(四)説明

物體的內能較之物體的機械能更為抽象,不能用“物體能夠做功,我們就説它具有能量”的內能,比較容易為學生理解,但也容易造成與機械能的混淆,講課中要強調內能是“所有分子動能和勢能的總和”“很多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分子間的勢能”,突出內能是跟熱運動有關的能量。

【小編簡評】

內能教案 (優選6篇)如果還不能滿足你的要求,請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內能教案範文。

【網友評價】

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