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音樂教案小班(推薦62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5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62篇《音樂教案小班》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音樂教案小班》相關的範文。

音樂教案小班(推薦62篇)

篇1:小班音樂教案

一、教學目標:

1.大膽續編歌曲,感受歌曲的規律性與變化性。

2.願意參與互動音樂遊戲,體驗分享的快樂。

3.培養幼兒對美的欣賞能力,體驗成功帶來的喜悦。

4.能呈現自己的作品,並能欣賞別人的作品。

二、教學準備:

1.動物圖片若干(小象、企鵝等)

2.蛋糕卷操作材料若干。

3.幼兒已經學會歌曲第一段。

4.歌曲MP3和電腦。

三、教學過程:

1.出示圖片,複習歌曲。

(1)出示圖片,簡述故事。

(2)邊操作圖片,邊帶動幼兒複習歌曲。

(3)提出要求再次練唱。

2.情節推進,仿編歌曲。

(1)出示圖片,推進故事情節。

(2)提問:小兔子來了,你們覺得企鵝會怎麼做?怎麼唱呢?

(3)個別幼兒嘗試講述與演唱。

(4)集體練唱。

3.學唱歌曲最後一段。

(1)出示圖片,推進故事情節

(2)提問:現在又來了小老鼠和小青蛙,現在蛋糕卷該怎麼分呢?

(3)個別幼兒嘗試簡述與演唱。

(3)欣賞歌曲最後一部分,鼓勵幼兒跟唱。

4.完整演唱歌曲。

5.歌表演《你一半,我一半》

(1)小組表演

(2)全體幼兒歌表演《你一半,我一半》

6.分享糖果,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一.幼兒音樂活動的組織要求:幼兒音樂活動是一種有聲音、有情趣的藝術活動,應該通過讓幼兒在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的過程中去體驗音樂、感知音樂、表現音樂,使幼兒在充滿童趣的、平等和諧自由的音樂活動中感受音樂中的美,提高參加音樂活動的興趣,激發幼兒的創造力,從中體會到快樂和幸福。

二.教材分析:《大貓和小貓》表現了聲音的強弱,但是聲音的強弱對於小班年齡的幼兒來説是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所以用幼兒喜歡的小動物、幅度不同的動作、不同音色的樂器(鈴鼓和沙錘)來表現歌曲的力度差異。

三.活動過程:

1.在學唱這首歌曲時,我們採用多種形式,比如用發出不同聲響的動作配合演唱,分角色學習看指揮演唱,讓幼兒在“玩”中學會演唱這首歌曲,而不是單一的老師教唱,幼兒學唱。

2.在給歌曲伴奏時我們選擇了兩種樂器,並啟發幼兒用什麼樂器來表現大貓和小貓,這些都是建立在幼兒對樂器的音色的瞭解以及對音樂感受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理解、判斷來重新組合,發展思辯能力和音樂表現能力。

3.創編環節,幼兒可以憑藉自己的理解,結合生活經驗,進行創編。這使幼兒享受到了表現自我的樂趣,發展了語言,也提高了演唱的興趣,同時得到了快樂的情緒體驗。

篇2:小班音樂教案

活動目標:

1、瞭解五官的作用,愛護自己的五官。

2、學習歌曲,並且動作表現歌曲內容。

活動準備:

教學ppt準備。

活動過程:

1、練聲《小動物的叫聲》

2、談話引出課題:請幼兒説一説人的五官長在那裏?應怎樣保護好自己的五官?

3、學習歌曲《五官歌》。

(1)欣賞《五官歌》2~3遍,提出要求:認真傾聽,歌曲唱的五官是什麼?

(2)告訴幼兒這首歌的名稱。

(3)教幼兒念一遍歌詞。

(4)教師完整地教幼兒唱歌曲《五官歌》1~2遍。

(5)教師與幼兒一起聽音樂唱歌,並邊唱邊做動作正確的指出五官。

4、複習歌曲《辦家家》。

篇3:小班音樂教案

活動目標:樂意用動作、歌曲、表情,表達對小小雞和雞媽媽的喜愛之情。

活動準備:

小雞一羣,供幼兒觀看。

區域活動中,幼兒自由欣賞歌曲的旋律。

創設在遊戲中學習的氛圍。

雞媽媽頭飾一個,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看小雞、聽節奏、做小雞。

1、幼兒看小雞,聽歌曲的旋律。(聽覺感覺)

2、教師引導幼兒聽音樂學做小小雞。(動作感受)

二、聽歌曲、表情感、講規則

1、老師表演小小雞。(老師邊唱邊帶“小小雞”去草地)

2、幼兒聽歌曲用動作模仿小小雞。(背小包、戴小帽等動作體驗)

3、老師表演雞媽媽找小雞。(初步感知遊戲規則)

4、告訴幼兒這是一個音樂遊戲,遊戲是有規則的。

三、學歌曲、明規則、做遊戲

1、分弟弟、妹妹做遊戲。(體驗遊戲規則)

2、聽音樂跟唱歌曲。(喜歡跟音樂唱歌,唱清歌詞)

3、邊唱邊做音樂遊戲。(再次激發幼兒愛小雞的情感,強化遊戲規則)

活動反思:

小班幼兒的思維正處在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過度的時期。他們情感外露、不穩定、帶很大的情緒性。他們學習、活動的特點是隻關心活動過程,不關心活動結果。因此,小班的教學活動更注重遊戲化,情景化,強調讓幼兒在愉快、輕鬆、自由的遊戲中自娛自樂,玩中學,玩中獲發展。

《小小雞》是根據外國樂曲創編的一首幼兒歌曲。在遊戲中讓幼兒扮演自己喜歡的小小雞。在唱唱玩玩中,反覆感受音樂的旋律和歌詞。在看小雞、做小雞,一直到唱小雞的.整個過程中,幼兒自然地產生了愛小小雞、愛雞媽媽的情感。幼兒始終保持活潑、愉快的積極情緒。真正做到了玩中樂,玩中學。

篇4:小班音樂教案

遊戲目標:

1、感受2/4拍音樂節奏,學着按節奏走步。

2、體驗與同伴交流的快樂情感。

3、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內容,學唱歌曲。

4、通過學唱歌曲,體驗歌曲的氛圍。

遊戲準備:

1、錄音磁帶《朋友碰一碰》。

2、木偶娃娃兩個。

遊戲過程:

1.聽辨旋律:

(1)“我們都有很多好朋友,請你找一位好朋友。”

(2)幼兒跟着音樂節奏邊拍手邊走步(一拍一步)。

2、學唱歌曲:

(1)“好朋友見面可高興啦,怎樣表示呢?”

(2)幼兒與相鄰的好朋友互相做友好動作。

(3)出示木偶娃娃並進行表演。

“兩個娃娃在幹什麼?”(握手、擁抱等動作)

(4)教師邊唱邊表演木偶戲,演示歌曲中好朋友相碰的部位。

(5)幼兒學唱歌曲。

3、音樂遊戲《朋友碰一碰》

(1)遊戲過程:幼兒邊唱邊走步找朋友,音樂終止時,教師説出好朋友相碰的部位,幼兒按指令找朋友碰一碰。

(2)幼兒遊戲若干次。

活動反思:

由於活動是根據小班幼兒歌曲改編的音樂遊戲,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而且由於採取邊唱邊和幼兒一起跳的形式,因此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就學會了歌曲和動作。在啟發幼兒創編動作時,由於教師的提問與提示均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因而,幼兒表現得更開心;因為沒有了老師的限制,他們儘可能地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隨心所欲的去創編想做的動作,特別投入,有些動作是成人也不易想到的,如耳朵碰耳朵、小肚皮碰小肚皮等,樣子特別天真可愛。這使目標中“啟發幼兒能隨着音樂創編相互觸摸的不同動作,並初步體驗自我表現及與他人合作遊戲的快樂”得到充分體現,並證明了目標的合理性,符合幼兒的需要。在活動中,“豬寶寶”都特別希望能找到“豬媽媽”去碰一碰,這一點從幼兒的表情中的幸福與滿足就可以看出。其間,教師既是組織者,又是參加者,能夠真正做到師幼的有效互動。活動在高潮中結束,孩子們仍然沉浸在遊戲的歡樂中。最重要的是,在活動過程中幼兒自始至終都十分投入,特別快樂。

篇5:小班音樂教案

活動目標:

1.嘗試欣賞兩種(輕鬆活波、恐懼緊張)不同節奏型的音樂,感受音樂中牙蟲出現時的恐懼和緊張的氣氛;

2.能跟隨不同音樂的指引做出相對應的情境表現,並遵守遊戲規則參與活動;

3.通過遊戲瞭解刷牙可以保衞牙齒,體驗保衞牙齒成功的喜悦。

活動準備:

物質材料準備:人數相等的牙齒頭飾;小黑點若干;牙刷若干

生活經驗準備:瞭解了生活中的有關蛀牙的知識

活動過程:

一、瞭解牙齒與牙牀的關係

(一)集體認識牙齒和牙牀圖片

(二)認識與鞏固自己所扮演的牙齒身份

介紹牙牀:“小牙齒們,每顆牙齒都有屬於自己的家,叫做牙牀。因為有了牙牀的保護,才能健康的生長,所以,牙牀對我們每一顆牙齒都非常重要。看看,現在我們每個小牙齒下面就是自己的牙牀,要好好愛惜自己的牙牀哦!”

二、音樂遊戲進行時

(一)感受兩段音樂的不同

完整欣賞一次音樂,感受牙蟲出現時音樂所表現出來的緊張、害怕、恐懼的氛圍。

(二)音樂遊戲自主感受中

遊戲玩法:所有幼兒圍着椅子的外面站成—個圓圈,跟隨音樂進行遊戲。

1.瞭解遊戲玩法:每個牙齒都有牙牀。

幼兒熟悉遊戲玩法,知道音樂結束後每顆牙齒都要一一對應找到牙牀坐下來。

2.自主跟隨遊戲活動。

輔助情境遊戲:吃食物補充能量,師幼共同大口吃食物(依次出現三張圖片:冰淇淋、巧克力、糖果)。

情境問題:吃了太多甜食引來了牙蟲,大家要一起保護牙齒哦!牙齒保衞站開始了!

(三)音樂遊戲:牙齒保衞戰

遊戲規則:以“搶牙牀”的方式進行,音樂結束以後沒有牙牀的牙齒就被牙蟲傷害,變成蛀牙,失去牙牀。

1.第一遍完整音樂遊戲:知道沒有牙牀的牙齒會被貼上黑色的圓點,變成蛀牙,需要到“黑洞”裏等待同伴救援。

2.第二遍完整音樂遊戲:瞭解遊戲規則,自覺尋找牙牀。

3.第三遍完整音樂遊戲:跟隨音樂自主遊戲活動。

三、情境遊戲:牙齒刷乾淨

所有牙齒刷牙,保護牙齒,同時,幫助有黑洞的.牙齒變回健康的小白牙。

四、大家一起保衞牙齒

師幼共同跟隨音樂最後完整遊戲。所有的牙齒都能找到自己的牙牀,牙齒保衞戰成功!

活動反思:

活動中充分運用了情境角色法,讓孩子們在整個遊戲中扮演小牙齒,激發了幼兒對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在感受兩段不同氣氛的音樂時,教師以面部表情結合肢體語言表現愉快、恐懼、緊張的情緒,以此感染孩子們的真實體驗。活動中以問題情境引導幼兒熟悉、瞭解遊戲規則,成為本次活動潛移默化的一大亮點,讓活動有趣而又生動,真正體現了孩子們的玩中學,學中玩。小牙齒們在兩次感受音樂後,有挑戰的搶椅子游戲伴隨緊張恐懼的旋律出現了,隨着椅子越來越少,不少小牙齒成了蛀蟲侵蝕的對象,變成了一個個貼有黑洞的壞牙齒暫停遊戲.此環節希望通過幼兒自主的遊戲,並在老師的引導下建立遊戲規則。同時幫助幼兒正面面對挫折,不畏遊戲的失敗而退縮;同時規則的形成也是幼兒學習的有效途徑。

整個活動中巧妙地把孩子的興趣點與活動目標緊密結合起來,充分體現幼兒的主觀能動性。營造寬鬆的氛圍,創設相互學習、自主活動的機會,使孩子體會到音樂遊戲帶來的樂趣。活動最後達到了“高潮”,有的孩子們因為恐懼的音樂而焦急;有的孩子因為沒有保護好牙齒而傷心;有的孩子因為保護好牙齒而開心。孩子們在音樂感染下,遊戲的刺激下體驗着各種隋緒的變化,讓整個活動都鮮活起來,真正地體現了音樂遊戲的價值。

篇6:小班音樂教案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的旋律,感知樂曲不同的音樂性質,並學習用熊走、鳥飛等動作來表現。

2、知道在做動作的時候注意避讓,不與別人碰撞。

3、在活動中幼兒傾聽音樂,大膽的遊戲表演。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遊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遊戲。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熊和小鳥的圖片音樂場地佈置

活動過程:

1、首先觀看動物圖片引出小熊和小鳥這兩個角色,理解角色形象,遷移生活經驗創編熊走、鳥飛的動作。

提問:“小熊是怎樣走的?”

“為什麼小熊的動作這麼慢?”(幼兒模仿)

“小鳥是怎樣飛的?”(幼兒模仿)

2、用簡單的故事情節引導幼兒欣賞樂曲。

“有一天,小熊自己在家裏,沒有夥伴和它玩,覺得非常悶,它就走到這,走到那,真沒意思。小鳥也是自己一人呆在家,沒有夥伴,走到這,走到那,真沒意思,小熊想,我還是出去走走吧,小鳥也想,我還是出去走走吧,於是兩個好朋友碰到了一起,它們可高興了,就一起跳起舞來了。”

“下面請小朋友來聽一段音樂,聽聽音樂中哪裏是小熊在走,哪裏是小鳥飛,哪裏是它們在跳舞。”提出要求後請幼兒完整的欣賞一遍樂曲,幼兒可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嘗試表演。

3、分段欣賞。

(1)Aa段:重點練習熊走的動作,教師反饋幼兒好的動作幫助幼兒掌握熊走時膝蓋彎曲的要點

(2)Ab、Ac段:在教師的引導下聽出該音樂歡快的音樂性質,練習小碎步,做鳥飛的動作。

(3)跟隨A段音樂分角色表演有關故事情節,進一步熟悉音樂及角色形象和動作,並掌握遊戲規則,就是小熊運動時,小鳥不動;小鳥運動時,小熊不動。

(4)B段:用故事情節引導幼兒聽出B段歡快的舞曲性質,釋放幼兒情緒,學習結伴自由舞蹈。

4、完整的聽音樂,分角色遊戲,在遊戲過程中教幼兒在自由結伴時要學會避讓,不與別人碰撞。

師:小熊和小鳥玩的特別開心,想請小朋友和他們一起玩,你們願意嗎?那現在我們就請小男孩做小熊,小女孩做小鳥,但是在玩的同時要注意安全,不要碰到其他人,大家準備好,開始。

5、互換角色表演

6、活動結束

師:今天玩的開心嗎?老師也很開心,那我們現在休息一下,改天再來玩這個遊戲。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是一節小班上學期的音樂遊戲,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對遊戲類的活動積極性還是很高的,大部分的幼兒都能夠參與其中,並愉快的進行活動,比較適合小班的孩子。但是也有個別孩子在活動中表現的比較不是很積極,如:有幾個平時就比較安靜的小女孩,在活動中雖然也有想積極參與的慾望,但是缺少在集體面前表現的勇氣,因此整個活動都是在老師的要求下進行的。也有幾個孩子可能活動的設計過程沒有足夠的引起他們的興趣,沒有能夠積極的參與其中,到後半段活動時注意力分散。因此在音樂遊戲的設計方面我還要繼續探索。

篇7:小班音樂教案

活動目標:

1、通過幾個固定的節奏型,配合音樂形成穩定的節奏感,培養學生即興創編的能力、反應能力和記憶力。

2、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活動過程:

1、蒙族舞律動,穩定情緒,進入角色,為課程進行鋪墊。

2、認識打擊樂器:用打擊樂器,敲打出不同的節奏。

3、遊戲:傳閒話。(每人左右各兩句)

4、出示爸爸頭飾的符號,大家一起選出代表爸爸的樂器和節奏;出示媽媽頭飾的符號,大家一起選出代表媽媽的樂器和節奏;出示孩子頭飾的符號,大家一起選出代表孩子的樂器和節奏。出示符號進行演奏練習。

5、放《吉祥三寶》的音樂併為音樂配打擊樂伴奏。

6、提問:還有哪些音樂的表現形式可以加入其中。(舞蹈)

7、分成大組進行奧爾夫綜合性的創編。

8、各組展示表演。

活動反思:

這是適合6歲兒童的課例。其中沒有複雜的打節拍指揮,而是採用出示符號來指揮,很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但做課過程中,第三環節的遊戲沒有交代很清楚,還需要再分解,有一個由淺入深的過渡。

篇8:小班音樂教案

活動目標:

1.運用動作和聲音表現撓癢癢的歌曲樂曲.

2.能隨着歌曲的情節愉快遊戲.

活動準備:

毛毛蟲的卡片若干,音樂磁帶,大樹頭飾.

活動過稱:

一.熟悉音樂,學唱歌曲.

1.教師講故事引起幼兒參加活動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講個好聽的故事,看看故事裏都有誰,發生了什麼事.

“在一個大森林裏,有一棵大樹,它有許多好朋友,有一天,大樹正在睡覺。呼嚕、呼嚕睡的真香。這時,一條小小的毛毛蟲爬來了,哇!毛毛蟲爬出來了!一顆小樹喊了起來,把大樹也吵醒了,大樹説’我才不怕呢!”毛毛蟲使勁的喊,我來了,大樹還是一動也不動.忽然,毛毛蟲鑽進大樹手臂和胳肢窩撓癢癢,大樹一下子咯咯咯的笑出聲來.

老師還給大家請來了這個調皮的毛毛蟲!

2.教師完整的用快樂的情緒唱一遍.

3.幼兒跟着教師唱,體驗哈哈哈哈的快樂情緒.

二.跟着音樂做動作.

1.教師請幼兒説一説怎樣撓癢癢.(撓胳肢窩.腰.脖子等地方).

2.幼兒傾聽音樂帶,教師揭示幼兒歌曲樂曲的第二句是撓癢癢.

3.引導幼兒帶着愉快的情緒邊唱邊做動作.

三.玩遊戲.

教師為幼兒帶上毛毛蟲卡片,跟隨音樂快樂遊戲.

今天老師讓我們小朋友也當毛毛蟲,和老師一起玩個好玩的遊戲.

教師講遊戲玩法與要求:

1、教師扮演毛毛蟲,幼兒扮演大樹.撓癢癢時幼兒哈哈大笑或做出怕癢的樣子.

2、幼兒熟悉遊戲玩法後,互相邀請扮演角色,反覆遊戲.

教師鼓勵幼兒大膽誇張的進行遊戲,鼓勵並表揚做的好幼兒.

活動延伸:

户外活動時,幼兒可邊唱<撓癢癢>的歌曲邊玩遊戲,體驗快樂,增進同伴間的交流.

篇9:小班音樂教案

遊戲目標:

1、激發幼兒“我長大了,我自己會走”的自豪感。

2、樂意説説、唱唱、跳跳,參加表演

3、喜歡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遊戲的快樂。

4、通過聽、唱、奏、舞等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與合作能力。

遊戲準備:

小鳥、小貓的頭飾、音樂磁帶

遊戲過程:

老師扮演媽媽(爸爸、爺爺、奶奶等)。幼兒跟着音樂邊走邊唱,結束時老師走到一名幼兒面前説:“寶寶,媽媽抱抱你?”幼兒説:“我是乖孩子,我要自己走!”老師與幼兒擁抱。遊戲重新開始。

活動反思

首先,本課的導入是先讓幼兒跟着鋼琴有節奏的做拍手律動,目的是穩定幼兒的注意力,然後以‘一隻孤獨的小鴨’展示給幼兒,讓幼兒用語言來表達小鴨因為沒有朋友,所以感到孤獨,但大多數幼兒不能夠説出‘孤獨’回答的是:“小鴨在洗澡”在這各方面是我的引導有誤,應該讓幼兒只觀察小鴨的表情,前面出現的引導的話語有些多餘,並沒有達到想要的結果。

然後戴上小鴨頭飾以‘孤獨小鴨’的身份向幼兒表演找朋友的場景(請三位幼兒事先準備好一段:在這裏,在這裏,你的朋友在這裏)一邊表演一邊反覆唱歌曲3~4遍。

目的是:

1、為學新歌《我的朋友在哪裏》做好一個鋪墊作用。

2、告訴幼兒找到了朋友的(跟好朋友在一起是最快樂的一件事)。

聽課的反饋:

“這個環節設計很好,不僅讓幼兒直觀地看到怎樣找朋友,還激起幼兒學習歌曲的積極性。”

篇10:小班音樂教案

活動目標:

1.學習按一定口令、方向取放和交換樂器,形成一定的規則意識。

2.會隨指揮事物的變化,變換演奏方式,體驗指揮者的樂趣。

活動的準備

各種材質的樂器都有(木質、金屬、皮質);

三色拉花(紅、黃、藍);指揮棒。

活動的過程

一、開始與停止

●分發樂器,一個一個將樂器傳過去,知道所有的人都有一件樂器。

師:小朋友們,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沙蛋、手鼓、……)

是的,這些都是樂器。有……有……(老師演示各種樂器)

下面請小朋友按這個方向傳樂器。(老師指示方向)

(這裏讓孩子們將樂器一一傳過去就是幫助孩子建立分享和謙讓的品格。)

●演奏樂器。

師:好,大家拿到了嗎?看看自己的樂器是什麼,一起來玩一玩。

(老師開始演奏手中的樂器並邀請每一個孩子一起演奏手中的樂器。突然停止演奏並將手中的樂器輕輕放在地上,孩子也把手中的樂器放下。)

(在這裏老師不要用語言而是靠眼睛和手上的動作來提示孩子。如果孩子在放下樂器時發出很大的聲音,老師可以把手指放在嘴邊發“噓”或者放在頭頂)

●重複2--3次後,交換樂器。

老師以明確的動作引導幼兒拿交換旁邊的孩子的樂器:你們也來試試。

師:我拿的是誰的樂器?那他沒有了怎麼辦,他拿誰的呢?

對了,這就是我們剛才傳樂器的方向。

(在交換時動作必須較慢並清晰地表明方向。對面的孩子,老師以眼睛和動作告知正確的方向。)

●交換樂器數次,並演奏。(也可以請一個或幾個孩子學做指揮。)

●金屬類、皮質類、木質類的分別一起演奏,演奏完把樂器輕輕放下。

二、彩色的拉花

●出示三根拉花,告訴孩子當紅色被抽出來時皮質類樂器演奏,直到拉花完全被抽出來。同樣的方法黃色代表木質類,藍色代表金屬類。

師:小朋友們演奏得真不錯。你們看,老師還帶來了什麼呢?

是的,彩色的拉花,有什麼顏色。接下來這些拉花指揮我們演奏手中的樂器呢。紅色的代表皮質類,黃色代表木質類,藍色代表金屬類。當老師從布袋中抽出紅色的拉花時,什麼樂器演奏啊?對了,如果我的拉花沒有完全抽出來,你們的演奏就不能停下,知道拉花全部抽出,演奏才算結束。

好,現在準備好,拉花開始指揮了。

●當拉花飛上天時對應的樂器演奏,拉花落在地上時停止演奏。

師:小朋友們都很聰明,下面拉花要請你們這樣演奏:當它飛起來時,相對應的樂器演奏,當它落地時就要停止,懂了嗎?

好,我們來試一下。(請一個孩子來指揮)

●同樣拋起羽毛,但在拉花飛起時不演奏,當拉花落在地上時演奏一次。

師:謝謝你的指揮。接下來我們再換一下,拉花飛起來的時候我們不演奏,當拉花落地時,我們演奏一次。

(這裏其實是讓孩子練習長音和短音)

三、拉花地圖

●請孩子把樂器放下,用拉花擺成地圖,老師拿指揮棒,順其中一根拉花向前移,對應的樂器演奏。

師:謝謝你們的演奏,讓我們的樂器也先休息一下。

我們的拉花還會變呢。看,變變變,這次拉花變成什麼了?像不像一條小路?

現在我手裏有一根指揮棒,當指揮棒走在哪種顏色的小路上,相對應的樂器就要演奏。好準備好。

● 將拉花交叉擺放

師:大家看小路重新修過了,這裏應該怎麼演奏呢。

瞧,這是一個交叉點,是哪兩種顏色交叉在一起呢?那應該是哪兩種樂器一起演奏?三種顏色交叉時該怎樣演奏呢?

對了,到了交叉點時,兩種顏色對應的樂器同時演奏。

誰願意來指揮大家演奏的?

(老師在指揮是速度要緩慢,站位要合適;在羽毛交叉點上要注意聽孩子的演奏,可以在這一點上停一下,提示孩子觀察哪些顏色的羽毛在這個點上。)

四、三色圈

●用三種顏色的拉花分別圍成圈,當老師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碰到哪一個顏色圈,對應的樂器演奏,當老師身體離開是,停止演奏。

師:你們演奏得越來越好了。瞧,變變變,拉花變成了什麼。

哦,是三色圈啊。接下來,我的身體任何一個部位碰到哪一個顏色圈,對應的樂器演奏,當我的身體離開時,停止演奏。

(在交代要求後,老師蹲下用手先到個圈嘗試,手放的時間從長到短;還可以用身體的任何部位;指揮時注意從長音到短音,可以用跳躍練習短音。)

●下面請小朋友來指揮。

結束

師:謝謝你,也謝謝小朋友的演奏。今天的演奏到此結束,謝謝老師們的觀看。

好請大家將手中的樂器傳給老師。

活動反思

打擊樂器演奏是具有很強操作性的活動。由於幼兒好奇心強,自制力差,拿起樂器就喜歡敲敲搖搖,因此打擊樂器演奏活動比舞蹈、唱歌等其它教學活動更難組織。幼兒注意力的養成,對其形成具有專注品質的人具有重要的意義,幼兒有集中的注意力,促其感知更清晰,理解更深刻,記憶更牢固,在求學做事方面,成功就更有保障。因此,從小培養幼兒的注意力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嘗試在幼兒喜愛的音樂教育活動中,從打擊樂活動入手,培養幼兒的注意力。 在《學做小指揮》這個活動中主要採用奧爾夫教學法中對於視覺、聽覺,領導與被領導的體驗。通過視覺色彩學習指揮以及學習看指揮進行演奏,在玩中培養注意力。 在拿到樂器後,孩子們很高興,躍躍欲試都想拿起來玩,安撫了幾次總還有孩子控制不住。於是我開始演奏手中的樂器並邀請每一個孩子一起自由演奏,突然停止演奏並將手中的樂器輕輕放在地上,孩子也把手中的樂器放下。在這裏我沒有用語言而是靠眼睛和手上的動作來提示孩子。如果孩子在放下樂器時發出很大的聲音,可以把手指放在嘴邊發“噓”或者放在頭頂。在這個過程中既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又培養的孩子的專注力。 這個活動中主要是通過肢體動作、表情、手勢、教具等各種方法來完成指揮。同時也告訴我們,沒有音樂也可以組織音樂活動,也可以有節奏。比如:老師可以用雙腳跳躍、踏步組成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節奏型,還可以將跳出圈外代表休止組成節奏型,讓孩子學習看指揮演奏節奏片段等。

篇11:小班音樂教案

音樂活動:五隻小鴨

活動目標:

1、體驗敍事性歌曲的演唱風格,掌握演唱規律。

2、能結合手指動作加強對歌詞的記憶,並能積極地進行模唱和歌表演。

活動準備:

1、根據歌曲內容繪製的示意圖。

2、歌曲磁帶。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鴨圖片,和幼兒玩《找朋友》的遊戲。

教師:今天小鴨子到我們教室裏來做客了,它想和小朋友做好朋友,想和小鴨做朋友的小朋友要把眼睛看好小鴨。(玩找好朋友遊戲)

小鴨子找到了這麼多好朋友,心裏真開心!聽小鴨在唱歌呢?

二、練聲。

我愛我的小鴨,小鴨怎樣叫?

小鴨過來了?

我是小鴨我?

三、講述故事《五隻小鴨》並出示示意圖。

教師:五隻小鴨不聽話,跑到很遠的地方去玩耍,母鴨叫着呷呷呷,只有四隻小鴨回了家。四隻小鴨不聽話……只有三隻小鴨回了家。三隻小鴨不聽話……兩隻小鴨……一隻小鴨……沒有一隻小鴨回了家。母鴨出去找小鴨,一邊找一邊呷呷呷,小鴨聽見媽媽叫,很快跟着媽媽回了家。

四、提問:鴨媽媽有幾隻小鴨?幾隻小鴨不聽話?它們怎樣不聽話?

這個故事啊可以用唱歌的方法來表演,聽一聽老師是怎樣唱的?

五、教師範唱歌曲並配合手指動作。

六、1、幼兒演唱歌曲。

提問:這五隻小鴨真的不聽話,鴨媽媽心裏怎麼樣?

後來小鴨找到了,鴨媽媽心裏怎麼樣?

我們把情緒唱到歌裏去,加上動作,好嗎?

2、幼兒再次演唱歌曲。

七、教師加上語氣詞演唱歌曲。

提問:剛才老師在歌里加了什麼?

為什麼加個“咦”,好象在説什麼?

為什麼叫“啊”,好象在説什麼?

最後為什麼要加“唉”?

加了這些語氣詞後這首歌聽上去怎麼樣?

八、請幼兒聽音樂演唱歌曲,教師加語氣詞。

請幼兒加語氣詞,教師唱歌。

請幼兒分成兩組進行對唱。

九、歌表演“五隻小鴨”。

教師:現在請5個小朋友來表演5只小鴨,教師做鴨媽媽,看看小朋友能不能根據歌詞進行表演。

篇12:小班音樂教案

活動目標:

1.初步嘗試邊看圖譜邊用鈴鐺球表現音樂節奏的快慢。

2.感受節奏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鈴鐺球,節奏快的和慢的圖譜。

音樂磁帶或CD。

活動過程:

一、看圖譜,聽歌曲《小皮球》。

教師:拍一拍小皮球,小皮球就開始跳舞了。我們來聽一聽《小皮球》這首歌吧!

二、看圖譜,感受節奏。

1.拍拍節奏。

引導幼兒跟隨音樂用手拍身體的任意部位,初步感受節奏的快慢。

2.踩踩節奏。

引導幼兒跟隨音樂踩踩節奏。

三、看圖譜,用鈴鐺球演繹節奏。

1.認識鈴鐺球,並嘗試讓鈴鐺球發出好聽的聲音。

2.引導幼兒嘗試用快、慢不同的節奏來敲打鈴鐺球

3.引導幼兒跟隨音樂敲打鈴鐺球。

篇13:小班音樂教案

活動目標:

1感知歌曲中數量的遞增遞減,體驗遊戲化歌唱的樂趣

2能準確的唱出準音高,並加以動作

3能愉快的歌唱,積極地參與和同伴進行音樂遊戲、

4願意參加對唱活動,體驗與老師和同伴對唱的樂趣。

5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問好歌

教具:三隻小貓和生日會場景。幼兒貓掛飾人手一隻貓

活動過程:

1.問好歌,導入課題

教師:還記得我是誰嗎?

我們用音樂來問問好吧!小朋友你好,林老師你好!

小狗也要和你們打招呼,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

小鴨子,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

小青蛙,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

2.滑雪場場景,講音樂故事

(1)師;小朋友的歌聲真好聽,都傳到了這家了!咦?今天有誰要過生日?是誰呢?大家好?我是小貓,今天是我的生日。看到你們我非常開心,一起來參加我的生日聚會,和我一起唱歌吧!一隻小貓叫,喵喵喵喵叫。這時,叮咚。誰來了呢?這時門開了,原來他另一個好朋友也來了。他們唱着跳着,小貓説不早了我家住的太遠了我要回家了。走掉了一隻,變成兩隻了。藍貓的媽媽喊他了,我要回家了再見!走掉了一隻,變成一隻了。

(2):教師提問

故事説完了,這裏面有誰啊?

小花貓是一起去他家的`嗎?怎麼去的?

後來發生了怎麼?

他們是一起回家的嗎?

我們一起完整的把這首歌聽一遍

3.利用手指做遊戲,唱歌

師:我們小朋友身體裏面就住了一個小花貓?猜猜看在哪?

我一二三變變變,咦?大家好我是小花貓。你們有嗎?

看看我是怎麼用我的小手變故事的?但必須要有好聽的歌曲但是沒有人幫我唱怎麼辦?你們幫幫我用好聽的身音唱好不好?

謝謝你們剛剛幫我唱歌,我的故事真成功。你們會不會,我是怎麼變得?

一起來變一變唱一唱。

4.音樂遊戲

幼兒三人一組,進行遊戲表演

5.今天我們給誰過生日的?(小貓)我們還可以給説過生日?走吧我們一起個小狗過生日。

活動延伸

進行音樂創編

教學反思:

音樂遊戲《找小貓》在幼兒充滿愉快的情緒中結束了。通過這個活動的開展我做了以下的一些反思:一、遊戲中我通過創設簡單的情景,以貓媽媽的身份與幼兒一起遊戲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充分激發了幼兒遊戲的興趣。在遊戲的過程中能用多中形式讓幼兒反覆遊戲,保持遊戲的興致和積極性。二、由於我平時比較注重幼兒的音樂素養,幼兒在整個音樂活動的過程中能將平時積累的知識充分、自然的表現出來。體現師幼之間快樂的學習與教學。幼兒有自主性,能自由的遊戲。良好的師幼互動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三、存在的不足:活動的目標針對性不夠,可以將整合的內容在目標中體現出來。幼兒在講述自己躲藏的位置時可以鼓勵他們相互交流,進一步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

篇14:小班音樂教案

遊戲目標:

1、樂意用動作、歌曲、表情,表達對小小雞和雞媽媽的喜愛之情。

2、在唱唱玩玩中學習做音樂遊戲《小小雞》。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遊戲準備:

小雞一羣,供幼兒觀看。

區域活動中,幼兒自由欣賞歌曲的旋律。

創設在遊戲中學習的氛圍。

雞媽媽頭飾一個,磁帶、錄音機。

遊戲過程:

一、看小雞、聽節奏、做小雞。

1、幼兒看小雞,聽歌曲的旋律。(聽覺感覺)

2、引導幼兒聽音樂學做小小雞。(動作感受)

二、聽歌曲、表情感、講規則

1、老師表演小小雞。(老師邊唱邊帶“小小雞”去草地)

2、幼兒聽歌曲用動作模仿小小雞。(背小包、戴小帽等動作體驗)

3、老師表演雞媽媽找小雞。(初步感知遊戲規則)

4、告訴幼兒這是一個音樂遊戲,遊戲是有規則的。

三、學歌曲、明規則、做遊戲

1、分弟弟、妹妹做遊戲。(體驗遊戲規則)

2、聽音樂跟唱歌曲。(喜歡跟音樂唱歌,唱清歌詞)

3、邊唱邊做音樂遊戲。(再次激發幼兒愛小雞的情感,強化遊戲規則)

教學反思:

歌曲《拾豆豆》是一首富有京劇韻味的歌曲,它的節奏鮮明、富有韻律感,描寫了孩子撿豆豆的趣味畫面。很適合大班幼兒學習。在整節活動中,幼兒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自由的表達自己對音樂的喜愛。由於幼兒知識經驗的缺乏,對歌曲中特有的京劇韻味並沒有感覺出不同,還有,由於幼兒熱衷於表演,對歌曲的演唱顯得不太認真和投入。

篇15:小班音樂教案

活動目標:

1、在優美抒情的氛圍中感受音樂旋律及歌詞。

2、通過師生分別扮演“寶寶”和“星星”的不同角色,掌握歌曲的情緒及內容。

3、能體會“寶寶”在夜晚數星星的愜意之情。

4、喜歡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遊戲的快樂。

5、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活動準備:

1、教室內各處可懸掛大大小小的星星。

2、玩具小男孩娃娃一個。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提問:“小朋友你們喜歡星星嗎?(喜歡)那你們知道星星是在什麼時候出現的嗎?(晚上)那你們知道天上有多少顆星星嗎?”

2、現在請小朋友們跟着老師一起去數星星吧!(音樂:閃爍的小星)

3、你們數清楚了嗎?

二、在情境中理解歌詞。

1、“有個小寶寶啊,他也在晚上數星星,那他數清楚了嗎?我們一起來聽聽看。”

2、聽老師唱歌曲兩遍。

3、“小寶寶是怎麼數星星的呀?數星星的動作應該怎麼做?”幼兒嘗試做數星星的動作。

4、小寶寶啊,他數來數去也數不清。”這個數不清的動作你想怎麼做?

三、遊戲:數星星

1、老師做“小寶寶”,其餘幼兒做“星星”,小寶寶在“星星”中間邊走邊數。

2、分角色玩遊戲,可連續玩幾次。

3、將“寶寶”數星星的愜意之情反饋給全班幼兒,集體扮演“小寶寶”數“星星”。

活動反思:

本課整體上的效果還是不錯,孩子們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享受音樂,課堂教學目標基本達成,不足的地方是有的個別的學生有時做一些課堂小動作,影響教學,其次是學生的主動性有些欠缺應該設計一些合作交流的環節。教師要認真反思,從教學環節設計入手,爭取減少走神的學生充分調動每個孩子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篇16:小班音樂教案

活動目標:

1.嘗試聽辯表現樂句中的長休止,並探索幾肢落地的各種可能性。

2.活動四肢大肌肉,有節奏地跟隨音樂走。

3.體驗闖關尋寶的樂趣。

活動準備:

ppt、寶藏盒子。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引起興趣

1.感受音樂旋律。

師:聽説,森林裏有一個神祕的寶盒,裏面有很多寶貝。今天森林裏的小動物們要去尋找這個寶盒,你們想不想去啊?在尋寶的路上還有一段音樂伴隨我們,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第一遍:純欣賞。)

師:這首音樂聽上去怎麼樣?(歡快、好聽)這首音樂中還有一些特別的地方,你們聽出來了嗎?我們再來聽一次。(第二遍:感知停止)

師:哪裏特別呀,音樂中有一些地方停止了,我們就要停下來。

師:現在讓我們也扮演成各種小動物吧,你們想扮演什麼小動物,都想好了嗎?我數到三,你們做好動作,讓我來猜一猜你是什麼小動物。動作要做大一些,誇張一些,我才能猜出來哦!

師:現在我們就聽着音樂出發去尋寶吧,要跟着音樂節奏一下一下走哦,你們會嗎?出發吧。

二、分析尋寶路線,探索幾肢落地的各種可能性

1.過第一道門,探索四肢落地的可能性

師:這個就是我們的尋寶路線,你們看到寶盒了嗎?寶盒裏肯定有很多寶貝,那我們要從哪裏出發呀?(小紅旗)接着怎麼走呢,誰願意來幫我們指指路線。(請一位孩子上來指路線)

師:想要拿到這個寶盒,得走過三道門。這三道門被施了魔法,他們會説話,聽聽第一道門説了什麼?(錄音:歡迎來到第一道門,請小動物們聽着音樂有節奏地走,音樂停的時候要四肢落地一動也不動哦。)

師:什麼是四肢?(我們的兩隻手和兩隻腳,合起來四肢,數數看呢)我們怎樣把我們的四肢落地呢?(提醒:魔法門説了要一動也不動哦。這邊的小動物能控制住自己,真厲害!)

師:現在讓我們跟着音樂來演一演,魔法門你要看好了,我們表演的好要給我們開門哦。(老師用腳控制節奏,變、走)

師:哇,門打開啦,恭喜你們!我們繼續往前走,來到了第二道門。

2.過第二道門,探索兩肢落地的可能性

師:第二道魔法門會説什麼呢?仔細聽。(老師做動作,神祕性)(錄音:歡迎來到第二道門,請小動物們還是聽着音樂有節奏地走,不過這一次音樂停的時候要兩肢落地,並且一動也不動哦!)

師:第二道門説了這一次是幾肢落地呀?

師:你們的耳朵都很厲害,你們的手和腳厲不厲害呢,趕緊來變一變吧:兩肢落地。

師:可以哪兩肢落地呢?有沒有不同的方法?(教師用集體看、孩子示範、學一學、語言提示等方式引導孩子創編出不同的兩肢落地的方法。)(側着、坐着、躺着、趴着)

師:現在我們來啦,變一變。(很多小動物很厲害哦,能快速反應)3次

師:現在我們來表演給第二道門看吧,魔法門魔法門,誰是最厲害的小動物,請你看好咯。(你們都很厲害!)

師:看看魔法門打開了沒有啊?

3.過第三道門,探索無肢落地的可能性

師:看看第三道門上面還有腳印嗎?猜猜門會説什麼呢?(錄音:歡迎來到第三道門,請小動物們聽着音樂有節奏地走,音樂停的時候手和腳都不能落地)這次是手和腳都不能落地,你們會嗎?

篇17:小班音樂教案

◆演唱部分動作建議:

A段音樂:幼兒自己想像毛毛蟲慢慢爬或者扭動的動作。

B段音樂:隨着音樂學蝴蝶飛舞的動作。

◆遊戲玩法建議:

1、A段音樂開始時幼兒雙手合十貼在自己的耳朵邊扮演沉睡中的毛毛蟲,教師逐個點醒毛毛蟲,被點醒的毛毛蟲隨着音樂慢慢的扭動自己的身體。

2、B段音樂隨着“叮”的一聲,毛毛蟲破繭而出蜕變成美麗的蝴蝶飛舞,去找花,去聞一聞花香,采采花蜜。這時教師哨悄的撤走一張小椅子,在音樂漸止時引導幼兒都回家,這時有一位幼兒沒有了家。

3、請沒有回家的幼兒當蝴蝶媽媽,再次遊戲。

◆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目標】

1、欣賞音樂,感受音樂A段和B段音樂節奏的快慢變化。

2、積極參與音樂遊戲活動,嘗試用身體動作創造性得表現毛毛蟲和蝴蝶。

3、願意遵守在音樂靜止時迅速回家的活動規則。

【活動準備】

1、音樂毛毛蟲和蝴蝶

2、每張椅子後面掛有一朵花

【活動過程】

1、講述故事並傾聽音樂。

(1)師:你知道蝴蝶小時候是什麼樣子的嗎?

(2)師: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毛毛蟲和蝴蝶的音樂。

2、欣賞A段音樂,嘗試用身體表現毛毛蟲。幼兒感受音樂慢慢的感覺,並且跟隨音樂逐個表現毛毛蟲的動作。

(1)師:音樂聽起來有什麼感覺?(很慢)

(2)師:我們一起來掌學毛毛蟲是怎麼動的。

3、欣賞B段音樂,嘗試用身體表現蝴蝶,感受與A段音樂的快慢變化。

(l)師:毛毛蟲長大了,會變成什麼樣子呢?我們一起來聽接下來的音樂的變化。

(2)師:這段音樂與前面慢慢的音樂比,聽起來又有什麼感覺?

(3)師幼共同表現蝴蝶飛舞的動作。

(4)完整的欣賞音樂,感受音樂“叮”的咒語的時候蜕變成蝴蝶,快樂的飛舞。

(5)隨音樂遊戲。小蝴蝶飛舞着出去採蜜,在最後一小節音樂結束時,快速的回到座位,沒有回 到座位的幼兒將成為蝴蝶媽媽繼續遊戲。教師參與遊戲,和幼兒共同遊戲,適時幫助“無助”的蝴蝶媽媽。

4、遊戲2—3遍。

5、結束活動。

師:天黑了,寶寶們我們回家休息吧。

篇18:小班音樂教案

教學目標:

1、初步學習歌曲,熟悉歌曲的樂曲

2、在老師指導下發揮幼兒想象力。嘗試按節奏型創編歌詞

3、教育幼兒尊敬紡織工人。

教學準備:節奏卡一套(×× ×|×× ×|×××× ××︱×× ×︱),歌詞標記若干(各種布);詞語卡片:小朋友︱小朋友︱高高興興來到︱幼兒園︱

教學重點:初步學習歌曲瞭解歌曲旋律特點

教學難點:嘗試按節奏創編歌詞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發聲練習,,《瞧鑼打鼓放鞭炮》 。通過對聲音的模仿練習發聲,

二、基本部分:

(一)談話。我們聽到的聲音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節奏卡,你能從裏面找出我説話的節奏嗎?老師分別説出:小朋友,小朋友,高高興興,來到,幼兒園。

老師引導幼兒逐一找出各詞組的節奏卡。

×× ×| ×× ×| ×××× ××︱×× ×︱

小朋 友 小朋 友 高高興興 來到 幼兒 園

(二)請幼兒練習按此節奏填詞説話。以此練習,為歌曲填詞做準備 。

師:生活中有很多有節奏的聲音。比如鐘錶聲,手機鈴等。下面請小朋友看錄象,看看工廠裏機器工作時發出的有節奏的聲音和工人們勞動時的場面。

(利用VCD放織布的場面讓幼兒觀察)

師:提問;你看到了是什麼機器。工人們在幹什麼?

師:紡織工人們織出了美麗的布我們小朋友才穿上漂亮的衣服,紡織工人真了不起,我們小朋友要尊敬他們。今天小朋友也來做紡織工人織出自己喜歡的布。

(三)幼兒跟歌曲音樂學唱律動《織布》

出示歌曲樂譜請幼兒瞭解曲譜,通過看樂譜幫助幼兒記憶曲子。提醒幼兒這是律動的樂譜。

師:提問;小朋友織的什麼布?(牛仔布、大花布、絲綢布、棉布、紅布等)。啟發幼兒説出勞動的喜悦心情。

(四)根據幼兒所織布的不同引導幼兒編出歌詞

引導幼兒看樂譜找出各節奏型,教幼兒按節奏型填歌詞,每填好一段請幼兒試着跟着鋼琴唱。教師可根據幼兒填詞的情況及時作必要的修改。讓幼兒為歌曲起名字教師記錄

小花布,小花布,快快變成,我的 花衣服 。

提醒幼兒還可以把其它事兒或動物編入歌曲中並起名

三、結束部分;聽樂曲《快樂的紡織工》結束

篇19:小班音樂教案

設計意圖:

本學期我着重探索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和表現能力。在歌唱活動中,我首先以感受為主,鼓勵幼兒創編動作,讓幼兒動起來,並引導幼兒用動作記憶歌詞,讓幼兒更好地感受和表現歌曲。《小茶壺》這個音樂活動具有較強的典型性。這首外國兒童歌曲歌詞淺顯,曲調簡單且有重複,演唱的技能要求也不高,內容也貼近孩子的生活,具有外國歌曲所特有的生活化、簡單化、情趣化及可演可玩性。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嘗試創編動作和歌詞。

2、初步感受和表現歌曲風趣、活潑的情緒。

3、享受歌唱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小茶壺、水杯娃娃各一隻,大茶壺一隻。

活動過程:

一、理解歌詞

1、出示茶壺和水杯娃娃,讓幼兒通過比較,觀察茶壺的形象特徵,為理解歌詞“我是小小茶壺,矮又胖,這是我把手,這是我嘴”打下基礎。

(1)師:今天,老師給你們請來了兩位客人,(出示茶壺和水杯娃娃,以茶壺和水杯娃娃的口吻自我介紹,並引導幼兒與它們相互問好)。

幼:小朋友對有鼻子、有眼的茶壺和水杯娃娃很感興趣,馬上相互打起了招呼。

(2)師:請你們説説我倆誰長得又矮又胖?(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示小茶壺矮又胖)。

幼:幼兒一下子就看出是小茶壺長得又矮又胖,有的孩子用下蹲表示,有的用雙手放在肚子前表示。我點評了幼兒的動作,並引導孩子們相互學習。

(3)引導幼兒指一指,説一説茶壺的嘴,把手分別在哪裏,並用身體動作表示。

幼:許多孩子用手叉腰表示把手,另一隻手上舉表示嘴,動作的幅度都不一樣。

(4)師做茶壺媽媽給小茶壺的肚子裏灌開水,引導幼兒聽旋律學説最後兩句歌詞。

幼:幼兒對這一遊戲化的過程很感興趣,象聲詞的加入使歌曲變得更加形象。王傑小朋友説:“現在,我的肚子裏都是開水。”在音樂的伴奏下,孩子們很容易地掌握了最後兩句歌詞。

[評析:將難點一步一步進行分解後,能讓幼兒更輕鬆地創編動作、記憶歌詞。

2、幼兒扮演茶壺,按節奏學説歌詞。

師:你也象小茶壺,我也象小茶壺,小茶壺們我們來自我介召一下。

幼:幼兒基本上能完整地邊説歌詞邊表演。師對幼兒的動作進行了點評:有的小茶壺搖搖擺擺,有的矮又胖,有的臉上笑眯眯的…

[評析:在剛開始時,老師便通過打招呼等方法讓幼兒對小茶壺產生感情,引起了他們的注意。學做小茶壺又讓幼兒動了起來,在這看似表演遊戲的過程中,幼兒不知不覺理解了歌詞]

3、引導幼兒在音樂的伴奏下邊説歌詞邊表演。

幼:在音樂伴奏下,幼兒能完整地説歌詞,部分幼兒表演的動作不夠到位,需老師不斷地提醒。

4、鼓勵幼兒聽旋律再次表演。

師:小茶壺説你們太可愛了,想跟你們一起來玩。

幼:這一次,孩子們跟上了旋律,有表情地進行了表演。

[評析:這裏出現音樂是為了讓幼兒在熟悉歌詞的同時感受歌曲旋律,為下一環節的歌唱打下基礎。]

二、熟悉旋律

1、師手捧水杯隨着音樂走到幼兒面前(每兩小節換一個幼 兒),幼兒扮演小茶壺,按順序逐一隨節奏給師倒水。

師:做了這麼久小茶壺,老師覺得有點口渴了,我來做水杯娃娃,誰來做茶壺娃娃倒水給我喝。等會兒老師走到誰面前,誰就倒杯水給我喝。

幼:孩子們做出了滑稽可愛的小茶壺,很多孩子還將身體傾倒了給“水杯娃娃”倒水。

[評析:幼兒在有趣的活動中感受了歌曲旋律,熟悉了曲調,但幼兒做茶壺娃娃時身體左右搖擺的幅度不大,師須在此加強引導。]

2、請一名幼兒做水杯娃娃,其餘孩子做茶壺娃娃。

三、學唱歌曲

1、放慢速度,讓幼兒試着在音樂伴奏下學唱歌曲。

[評析:幼兒對歌曲旋律和歌詞都很熟悉,師雖然沒範唱,大多數孩子能唱出歌曲]

2、引導幼兒重點唱準最後兩句。

幼:老師提醒幼兒“小茶壺灌滿開水是怎麼喊的?”後,孩子們都能唱準最後兩句的歌詞和曲調。

3、請幼兒用清晰、自然的歌聲表現可愛、有趣的小茶壺。

四、創編歌詞

1、小茶壺還能幹什麼?(提起我,倒醬油)請創編出的幼兒到前面邊唱邊做小壺。

幼:小朋友創編的熱情非常高,創編出了倒豆漿、倒可樂、倒牛奶。並能在前面邊唱邊表演。

[評析:由於這與幼兒的生活經驗密切相關,在前面一系列感知、理解的基礎上,幼兒創編出了許多。]

2、請幼兒兩兩結伴,交流自編的歌詞和動作。

幼:孩子們對活動表現出了很大的興趣,積極地與同伴邊唱邊必須動作。

3、交換朋友表演。

[評析:在這一音樂活動中,我根據小茶壺的特點,設計了遊戲化的活動過程,改變了常規的學唱順序,因而減輕了幼兒的記憶負擔,使幼兒能更好地投入到創造性之中,主動地學習,充分感受了歌唱活動的樂趣。

我作為活動的主導應在活動中去掉“急躁”,針對有創意的動作進行點評。幼兒每次表演後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突出活動過程的風趣活潑,以便目標更好地得以落實。]

篇20:小班音樂教案

一、活動目標

(一)認知目標

1.通過教學,使幼兒理解《我是小畫家》這首兒歌的內容,發展幼兒思維的嚴謹性、靈活性。

2.豐富詞彙:嗡嗡,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3.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4.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二)情感與人格目標

培養幼兒模仿創編兒歌的興趣,鼓勵幼兒不斷嘗試新事物,形成高靈活性的人格特徵。

二、活動準備

(一)知識經驗準備

1.瞭解動物的習性。

2.邀請中班一位小朋友扮演小畫家。

(二)物質準備

1.實物投影機、蜜蜂、青蛙、小鴨子等小動物圖片各一個。

2.背景圖一幅。

3.漢字卡片:嗡嗡。

(三)環境準備 在動物樂園圖中,相應地增加動物叫的象聲詞。(教師引導幼兒自己動手操作和佈置)

三、活動過程

(一)遊戲法,介紹兒歌角色,激發幼兒學習興趣。請中班幼兒扮演小畫家出現。讓中班幼兒第一次示範兒歌。

(二)結合圖片,學習兒歌內容。提問:小畫家畫了什麼東西?葉兒是怎樣的?花兒又會怎樣?小畫家還畫了什麼?它們是怎樣的?(學習兒歌內容)

(三)教師示範朗誦兒歌。

(四)鼓勵幼兒學編兒歌《我是小畫家》。

1.以老師當小畫家示範創編兒歌,如:畫的小兔蹦蹦跳,畫的小鴨呷呷叫。

2.鼓勵幼兒大膽創編,發展幼兒創造思維及口語表達能力。

(五)請幼兒把自己編好的兒歌輕輕念給旁邊的小朋友聽。

四、各領域滲透

藝術:繪畫活動鼓勵幼兒爭當小畫家,畫自己喜歡的物品。

科學:指導幼兒認識常見動物、物品的特點。

五、生活中滲透 在活動室內播放兒歌錄音。

六、環境中滲透 將配有文字的兒歌圖片佈置在活動區,便於兒童自由創編。

七、家庭中滲透 請家長指導幼兒在家繪畫自己喜歡的物品。

————————————————————————

我是小畫家

畫的花兒紅又紅,

畫的葉兒青又青。

畫的青蛙呱呱叫,

畫的蜜蜂嗡嗡嗡。

————————————————————————

粗心的小畫家

丁丁是個小畫家,紅藍鉛筆一大把。畫只螃蟹四條腿,畫只鴨子尖嘴巴,畫只小兔圓耳朵,畫匹大馬沒尾巴。哈哈哈,哈哈哈,真是個粗心的小畫家。

活動反思:

唱歌教學中,老師的目的都希望聽到幼兒優美的童聲,可是有時候往往事與願違。我認為關鍵在於教師。一節好的音樂,是會讓幼兒和聽課的老師都能產生舒適感和愉悦感的。這就是靠教師。讓幼兒唱出優美的童聲,這也是靠教師。

在音樂教學中要充分發揮音樂教育中的美育功能,使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審美觀得到更好的培養和提高,教師除了應具備相關的專業知識深入挖掘音樂內在本質的美感因素外,教師上課的教態及語言對幼兒潛移默化的美感教育也是至關重要的。教師的服飾、儀態、言行舉止、情緒都對本節課都是很必要的,當然最影響幼兒的還是教師的語言。

在音樂課中需不需要過多的語言?或者是否可以用音樂來代替教師的部分語言?讓幼兒有更多的機會感受音樂的美,學習欣賞音樂。同時也可以減少教師一些不必要的語言,給課程增加羅嗦、累贅感。讓音樂成為另一種語言,美化音樂課堂,美化音樂氛圍,美化課堂美感。

篇21:小班音樂教案

活動目標:

1:能夠看掛圖唱歌曲《小烏龜》強調樂句進行的準確性。

2:利用肢體配合音樂,讓幼兒學習聽辯樂句。

3:幼兒學習配合兒歌二聲部合奏。

活動準備:

圖片 4張 小烏龜 鼓 鈴故。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小烏龜,導入活動。

教師:

1朋友,今天老師帶了一個朋友來,你們想知道他是誰嗎?《小烏龜》 你們知道小烏龜是怎麼走路的嗎?誰上來學學。

現在你們想不想一起學學小烏龜爬呢?你們學習小烏龜的時候,老師會敲鼓,聽到鼓聲你們就要停下來, 2師唱歌曲,幼兒在老師唱停的地方拍一下手

二、歌曲小烏龜

1老師:小朋友,小烏龜來到了我們這裏,它經過了4 個 地方,你們看看它經過了哪4個地方?

2 老師出示四張掛圖:你們看:這是什麼地方?〈 小山坡〉這是什麼地方?〈樹林〉這一棟房子是什麼地方?〈這是小商店〉 他們還經過了哪裏?〈遊樂場〉。他是一邊走,一邊唱着來的,你們聽聽小烏龜是怎麼唱的》

3 老師拿着烏龜放在圖上走,放音樂,讓孩子欣賞音樂一遍。

4老師和孩子一起唱歌曲:小烏龜。

三、遊戲

1遊戲:小烏龜找圈

老師把小山坡 樹林 小商店 遊樂場放在地上,《用圈代替》幼兒走到音樂停的地方跳上去。

四、簡單的二聲部

1用大小聲音來練習二聲部:老師聲音大 幼兒聲音小,邊拍手邊念。

2 幼兒拍膝蓋 嘴巴念:小烏 龜 教師唱小烏龜 進行二聲部合奏。

將拍膝蓋換成鈴鼓,再二聲部合奏練習。

五、結束活動:小烏龜今天跟小朋友玩得很開心,它要回家了,小朋友再見。

篇22:小班音樂教案

一、遊戲目標

1、喜歡唱歌、表演

2、願意和同伴分角色來表現歌曲

3、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活潑有趣的特點。

4、通過聽、唱、奏、舞等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與合作能力。

二、重點與難點:

重點是引導幼兒理解歌詞、唱準旋律、激發幼兒喜歡參加表演。

難點是幼兒在理解歌詞的基礎上要分角色來扮演大灰狼、小兔子、兔媽媽,並且嘗試用不同的表演來表現歌曲。

三、遊戲準備

1、“小兔子乖乖”的錄音磁帶

2、小兔子、兔媽媽、大灰狼的頭飾

3、小房子一座

四、遊戲過程

1、欣賞

教師可按排多種途徑提供幼兒欣賞作品,如圖書、音樂欣賞、看教師表演。其中在指導音樂欣賞時,尤其是要讓幼兒在理解歌詞的基礎上熟悉旋律。

2、創造

讓幼兒在角落活動中嘗試分角色來表演歌曲。

説明:小班幼兒較善於獨自一個人的表演,要嘗試分角色表演需要教師共同參與他們的角落活動,也需要教師提供如頭飾、小房子等道具,幫助幼兒理解歌曲。同時,教師還需要在

活動中不斷地點評幼兒的表演,使他們彼此之間更默契,使他們的表演更精彩:如:點評幼兒能按角色的變換唱準歌詞;點評小兔媽媽的聲音真好聽,像媽媽的聲音;大灰狼的樣子真可怕……

這一創造活動可在角落活動中按排二週左右,引導每一位幼兒都來嘗試與同伴合作,都要嘗試表演。

3、表現

(1)教師可利用每一次角落活動的講評,作為幼兒表現的舞台,讓參與表演的孩子有表現的機會,讓沒有參與表演的孩子有欣賞的機會。

(2)利用集體活動讓幼兒共同嘗試分組分配角色參與表演,這樣教師也可以在這一時間裏給予孩子一些共性問題的指導:如根據情節根據歌詞用不同的聲音刻畫不同的形象,如激發幼兒都用不同的動作表現各自的形象。

(3)教師即興表現歌詞,利用孩子們中間的“閃光點”分角色表現歌曲,讓幼兒進一步體會,激發再嘗試的慾望。

五、活動反思:

幼兒的興趣非常高,多媒體課件生動有趣,把不同動物的尾巴特徵很形象生動的展現了出來,大大提高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活動中孩子們都能專心地跟着情節的發展學唱歌曲並開展遊戲,可以説多媒體課件的運用在整個活動中起了關鍵的作用,使活動充滿樂趣。

篇23:小班音樂教案

活動目標:

1.能根據音樂旋律的變化進行簡單的肢體律動。

2.能嘗試進行二聲部的合奏。

3.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感受營救美羊羊的快樂。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教具準備:故事繪本《營救美羊羊》

樂器準備:單響筒 手鼓

音樂準備:《軍隊進行曲》選段

歌曲《郊遊》

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播放音樂,導入活動

1.教師領幼兒在歌曲《郊遊》的音樂聲中來到活動室。

2.幼兒與羊村的小羊們互相問好。(播放PPT)

教師:誰不在羊村裏?她去哪裏了?讓我們來看看發生了什麼事?

二、講述故事,欣賞樂曲

1.結合音樂,講述故事繪本

故事內容:有一天羊村裏的小夥伴們在玩捉迷藏的遊戲,當美羊羊藏起來的時候,大家再也找不到她,最後大家才知道原來美羊羊被灰太狼抓走了,要救出美羊羊要經過一片青青草地,最可怕的是要經過一個危險地帶,那裏有湍急的河流,一不小心就會掉進河裏,吃人的怪物樹,恐怖的灰太狼城堡,要是被灰太狼發現就不能到山洞裏解救美羊羊了,你們看,美羊羊就被關在了這裏。

教師:由於解救美羊羊的路途太危險了,羊村的小羊們想請你們一起去解救美羊羊,你們願意嗎?

2.提出問題,分段欣賞音樂

(1)你能不能向解放軍一樣過草地?誰來試試看?

(2)遇到水流很急的小河你會怎麼樣過河?

(3)你要怎麼樣經過狼堡,而且不被灰太狼發現?

(4)你會用什麼樣的方法打開洞門?

3.師幼出發解救美羊羊。(灰太狼的出現,解救沒有成功)

4.第二次成功解救美羊羊。

三、自選樂器,合作演奏

1.出示樂器幼兒自由選擇樂器。

2.師友共同演奏。

(教師用木琴敲打固定拍,幼兒可根據自己的對音樂的感知敲打節奏)

3.幼兒分組,看指揮演奏(一組拍 t a,一組拍t I t I )

4.互換樂器演奏。

四、結束活動

“讓我們放好樂器,和美羊羊一起到户外玩遊戲吧!

(活動結束,教師帶領孩子離開。播放音樂《郊遊》)

篇24:小班音樂教案

幼兒基礎與教材分析:

小班幼兒具有動作發展快、愛模仿、認知依賴於行動等特點,從這些特點來看,律動是一種符合小班幼兒學習需要、深受孩子們喜愛的活動類型。在創造性韻律活動中,幼兒自身對做的過程比做的結果更感興趣,因為做的過程給幼兒帶來了很大的滿足感,他們的許多創造性行為就表現在嘗試和熟悉事物的活動過程中。幼兒創造性韻律的開展,能夠更好地促進幼兒的創新能力的發展,能激發幼兒的創造慾望,我們應當接受每一位幼兒的不同的',多角度的創意。只有這樣幼兒對創造的興趣和創造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因此在本節課中,第一段將會採用模仿的形式教學,第二段則會讓幼兒自主創編相對應音樂的動作。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和表現進行曲的力度和均勻的節奏。(根據小班藝術領域中的感受與欣賞中的目標,喜歡欣賞多種多樣的藝術形式和作品。)

2.學習隨音樂模仿解放軍的動作。(根據小班藝術領域中的表現與創造中的目標,具有初步的藝術表現與創造能力。)

活動準備:

1.在電視上看過解放軍操練。

2.配套音樂CD或磁帶。

活動重點:

幼兒能夠初步感知進行曲的力度和均勻的節奏。

活動難點:

能夠模仿解放軍走步,並且能夠根據音樂旋律變幻出不同的動作。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感知節拍。

--幼兒完整的聽音樂《這是小兵》。

--教師鼓勵幼兒自主隨音樂拍拍小手,合節拍。

--教師帶領幼兒隨樂曲合拍的拍手,熟悉旋律,初步感知樂曲的力度。

--這一個環節是讓幼兒自由思考,自主感知節拍韻律。

二、介紹歌曲,讓幼兒熟悉歌曲。

--師:你們知道這是誰的歌嗎?(教師適當模仿解放軍走路,引導幼兒説出這是寫給解放軍叔叔的歌曲)--這一個環節可以採用集體思考,獨立表達的方式,這樣可以豐富幼兒的想象力,給幼兒一個點集中起他們的注意力。在獨立表達時,是為了讓幼兒能夠認真聽取其他人的想法。

三、隨音樂做模仿解放軍的動作。

--組織幼兒討論:解放軍叔叔是怎樣走路的?用動作表現出來。如:有的踏步走、扛槍走等。

--組織幼兒討論:解放軍叔叔是怎樣打擊敵人的?用動作表現出來。如吹號、開槍、開炮等。

--這一個環節可以採用集體思考,集體表現。引導幼兒正確做出這些動作。

四、隨音樂練習。

--教師帶領幼兒隨音樂合拍的做解放軍操練的動作,如:第一遍的第一、二句吹號,第三、四句起步;第二遍的第一、二句開槍,第三、四句開炮等。

--教師提問:“你們還知道解放軍叔叔會做哪些動作嗎?”讓幼兒自由想象動作。

--再次隨着音樂做動作,這次的動作可以讓幼兒自主創編。

--這個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相對來説一個難點。讓幼兒體現出他們自己的藝術表現能力與創編能力。

注意點:

1.在幼兒熟悉音樂的基礎上,教師可以變化音樂的彈奏速度,讓幼兒感受音樂的速度變化,並相應地用走步、跑步等動作表現出來。

2.本活動可分兩次進行:第一次欣賞,並學習隨音樂合拍的拍手;第二次學做解放軍操練動作。

3.在體育活動中,可多組織幼兒練習走步。

篇25:小班音樂教案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的節奏和音樂中的長音。

2、體驗在音樂遊戲中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報紙人手一張,音樂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今天李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好聽的音樂,這首音樂裏有一個非常調皮的音,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幼兒熟悉音樂。

(1)教師播放音樂,和幼兒一起聽音樂。

(2)教師:這首音樂裏有一個特別調皮的音,你們找到沒?(沒有)

(3)教師:沒關係,那我們就再來聽一遍音樂,耳朵要仔細聽哦。

(4)教師:找到了沒?(跟蚊子一樣的嗯嗯嗯)

(5)哦,這個音和我們一樣也是的有名字,它的名字叫長音。

(6)教師和幼兒一起聽音樂有手勢來模仿長音。

(7)教師:在長音的地方還可以做什麼動作?(拍肩、轉頭、拍腿)

(8)教師:我們一起聽音樂來做一做拍肩、拍腿、轉頭等動作。

3、遊戲:“玩報紙”。

(1)、教師:看,這是什麼?報紙也來和我們做朋友一起玩遊戲了。

(2)、遊戲玩報紙,規則:音樂響起時幼兒雙手拿報紙隨音樂自由擺動,當聽到長音時做躲貓貓的動作。

第二遍:撕報紙。

第三遍:團紙球。

第四遍:拋接球。

第五遍:交換球。

4、結束活動。

教師:今天玩得開心嗎?請小朋友們把手裏的紙球送回家。

篇26:小班音樂教案

幼兒園小班音樂教案一:可愛的小螞蟻

活動目標

在有趣的音樂故事中,聽辨節奏的快慢與強弱,體驗用響板表現小螞蟻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小螞蟻教具、響板、教學課件及音樂。

2、幼兒對小螞蟻的生活習性有初步的瞭解。

活動過程

1、手指遊戲:小螞蟻爬呀爬重點:

有節奏的聽着音樂爬爬玩玩做遊戲——歌表演:螞蟻搬豆師:老師帶你們到森林裏去散散步,我們把自己變成可愛的小螞蟻好嗎?螞蟻的頭上有什麼的啊?(播放音樂)——出示小螞蟻,聽着音樂做律動小遊戲“小螞蟻爬呀爬”

師:你們看看,我的小螞蟻是怎麼和我做遊戲的?它在哪裏爬呀?

——教師和幼兒一起遊戲。還想讓小螞蟻爬到你身上的哪些地方去?

小結:我的小螞蟻是聽着音樂,一步一步往前爬的,不快也不慢,孩子們,跟上嘍。

2、拍拍玩玩:出門找食物重點:

情景中用響板表現快和慢的節奏。

——聽螞蟻的腳步聲。幼兒聽聽説説,分辨聲音的強和弱。

出示兩種樂器:大鼓和響板。“聽聽這是誰的腳步聲。為什麼?”

小結:原來響板的聲音和小螞蟻的腳步聲有點像,小小的,輕輕地,你們聽小螞蟻高高興興的出門找食物去了......

——幼兒拿起響板和教師一起聽着音樂演奏,快快的,歡樂的。

——故事繼續講述:幼兒在情景中聽辨上行和下行的音樂,並使用響板聽着音樂表現螞蟻快快慢慢的腳步聲。

——觀看媒體:小螞蟻發現什麼啦?幼兒使用響板表現螞蟻爬樹的腳步聲。

——小螞蟻你們找到豆豆了嗎?找到什麼豆豆呀?幼兒和老師一起聽着音樂把豆豆搬回家。用響板快慢交替的演奏表現故事情景。

——該遊戲可視情況反覆玩一次。教師注意提醒孩子“小螞蟻要慢慢走哦,聽着音樂一步一步走,別讓身上的豆子滾落下來哦”

3、音樂遊戲:搬起大飯糰——猜猜看看,小螞蟻發現了什麼?觀看媒體:局部——整體——結合媒體變化,教師用響板表現,小螞蟻叫夥伴搬飯糰,夥伴越來越多,腳步聲越來越響的故事情節。

——那麼大的一個飯糰我一個人搬不動怎麼辦呀?

——聽辨,聽聽我的朋友是不是來得越來越多了?

教師與幼兒一起把飯糰搬回家。

幼兒園小班音樂教案二:小烏龜爬呀爬

內容分析:《小烏龜爬呀爬》是山東省新教材小班上學期《我的動物朋友》主題中的活動內容。關於小烏龜的一切活動動作,對小班的幼兒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對小烏龜展開一系列的創新和模仿活動。本次活動通過觀察、體驗、觸摸等,讓孩子知道小烏龜的可愛,對烏龜的活動動作有所瞭解,從而鍛鍊自己。

幼兒分析:小班幼兒年齡小,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還較弱,語言表達和創新性、概括能力較差,在日常的教學中,老師對怎樣拓展幼兒的創新思維下的功夫較少,一般都是傳授多於啟發,幼兒在生活中的參與性,創造主動性和經驗,因此,小班幼兒的思維方式比較單一,缺乏創造力,想象力,本次活動設計了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水平的環節,學習內容由潛入深,層層遞進,趣味性較強,容易被小班幼兒接受,

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活潑好動,尤其喜歡爬來爬去。小烏龜是幼兒喜歡的小動物,其活動方式非常適合幼兒學習,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來設計這節課:通過觀察外形、感觸實物和觀看視頻,進一步瞭解烏龜的外形特徵。根據烏龜活動特徵設計活動,讓幼兒體驗模仿小烏龜爬行和游泳的樂趣,鍛鍊和提高幼兒四肢的協調能力的同時促進幼兒的大腦發育。

【活動目標】

1、認識烏龜的外形特徵,可以説出烏龜殼像什麼。

2、願意模仿小烏龜的游泳和爬行。

【活動準備】

1、實物展示:一隻烏龜

2、音樂:《小烏龜上山坡》。《烏龜爬爬爬》

3、小烏龜的爬行、游泳視頻。

【活動過程】

1、律動組織幼兒。

隨音樂上場,模仿烏龜,當唱到找媽媽的時候就投入媽媽懷抱。

跟客人老師打招呼

提問:我們剛剛模仿誰了?那我們現在看看是不是他呢。這時候孩子一定很開心可以提醒孩子(它是很膽小的,所以就算我們見到它很開心,聲音也不要太大不要嚇到它,好嗎?) 出示小烏龜 2

2、啟發式教學——提問

(1)、外形特徵的觀察:激發大家想觀看實物的興趣,“請”出小烏龜讓大家仔細觀察小烏龜的外形特徵,老師做強調,重點觀察頭上有什麼、背殼像什麼(重點觀察背殼想什麼)、小腳有幾隻、尾部是什麼樣子然後提問(問題:有四條腿、退可能看不清,這時候轉一轉腿聯繫點數。)。

(2)、感知活動:創設氣氛,讓大家親手觸摸感受小烏龜,由教師拿小烏龜讓幼兒逐個感受並詢問觸摸後的感覺(背殼是硬的,尾巴和四肢是軟的)。我們剛剛用手碰碰小烏龜,它會有什麼反應啊?(會把頭和四肢縮進殼裏,周圍沒有危險後再伸出來。)學學小烏龜縮頭縮腦的樣子。

3、將小烏龜放在地上,通過觀察,讓小朋友説出小烏龜的活動特徵——爬,(如果當時烏龜爬的情況不好就可以播放視頻)看一看小烏龜在地上是怎樣爬行的?(四肢很短,爬行很慢)然後鼓勵小朋友主動站出來表演給大家看,可以請2—3個示範並加以表揚。

提問:小烏龜是生活在哪裏的啊?(海里)師;小烏龜是生活在海里和陰暗潮濕的地方,那它一定會幹什麼啊?(游泳)觀看視頻學習游泳的樣子集體學習

小烏龜陪了大家很長時間了,也該休息了——收起實物。把烏龜先放到一邊

遊戲:學習小烏龜爬和游泳。

放音樂,幼兒聽音樂在活動室中模仿烏龜,背上背上殼(大沙包)教師做龜媽媽。幼兒做龜寶寶,龜媽媽會請龜寶寶根據媽媽的話做出相應的反應。

活動延伸:將小烏龜放在自然角里,由老師和幼兒一起餵養和照顧它

幼兒園小班音樂教案三:小狗吃骨頭

活動目標:

1.通過節奏遊戲“小狗吃骨頭”感知固定拍,並用捏拳的方式表現休止符。

2.學唱歌曲《我愛我的小動物》,穩定固定拍。

3.複習、鞏固木質樂器打擊方法,分組為歌曲伴奏。

活動準備:

小狗、小貓、小羊、小牛圖片、四張骨頭圖片、圖譜一張、手印若干

活動過程:

(一)師幼互動、打招呼。

1.師幼用身體動作打招呼。(頭、肩膀、手、膝蓋、小腳)

T:小(三)班的小朋友很有禮貌哦!咱們一起來打打招呼吧!

2.師幼無聲打招呼。

T:老師想用心跟小朋友打招呼,你們看好哦!

(二)節奏遊戲“小狗吃骨頭”。

T: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位小動物(出示小狗圖片),它肚子餓了,好想吃東西啊!它喜歡吃什麼呢?(骨頭)

T:它在路邊走呀走呀!聞到了骨頭的香味。你看!這兒有四間房子,每間房子裏都有一個骨頭。這隻小狗饞的口水都流下來了!它來到第一個骨頭這兒,汪就把骨頭吞下去了!(重複三次)

T:第二天,這隻小狗又要找東西吃了,在空白處用捏拳的方式表現。(教師隨意更換休止符的位置,幼兒練習)

(三)出示圖譜,歌曲學唱,加入動作練習。

T:小狗吃飽了,它高興的往前走,遇到了小貓,小貓在唱歌呢!小朋友們想聽嗎?(我愛我的小貓,小貓怎樣叫?喵喵!)你猜有幾隻小貓啊?(2只)教師問,幼兒答。

T:小狗覺得好好聽啊!於是它也唱起來了(我愛我的小狗,小狗怎樣叫?汪汪!)有幾隻小狗(2只)。教師問,幼兒答。

小羊、小牛同上。

T:老師來唱小手的地方,小朋友學做動物叫好嗎?

(四)再次介紹圖譜,幼兒身體動作表示(※代表小手)

1.幼兒分組唱

T:現在老師把小朋友分成兩組,這一組小朋友唱小手的地方,另外一組唱小動物的地方。

2.幼兒在小手處拍手,小動物處跺腳

T:請這小朋友在小手的地方拍一拍,在小動物地方跺兩下腳。

3.幼兒分組拍手、跺腳並交換

T:老師要加大難度了哦!請這一組小朋友來拍手,另外一組小朋友來跺腳。(教師示範;請幼兒個別示範)

(五)幼兒分組演奏(拍手組響棒,跺腳組單響筒)

T:老師今天還給小朋友們帶來了樂器寶寶,響棒和單響筒。摸到頭的小朋友到老師這裏來拿響棒;摸到小臉的小朋友來拿單響筒。

T:樂器放頭上;樂器放肩膀;樂器放在肚子上;樂器放在膝蓋上;樂器放在小腳上。

T:小朋友看着我的手哦!當老師的小手舉起來時,小朋友就讓樂器寶寶響起來,老師的小手慢慢的放下來,樂器的聲音就越來越輕,當老師捏起拳頭的時候,樂器寶寶可不可以有聲音?

T:讓我們跟着音樂來敲一次吧!(交換)

(六)結束活動

T:小朋友今天跟老師一起和小動物、樂器寶寶做遊戲了,你們開心嗎?讓我們一起唱再見歌吧!(小朋友們,我們下次再相見!小朋友再見,老師再見!)

篇27:小班音樂教案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猜猜我有多愛你》。

2.熟悉背景音樂。

教學過程:

一、説一説

1.媽媽喜歡你嗎?她是怎麼愛你的?

2.我們把媽媽對你們的愛記錄下來,我們一起跟着音樂將媽媽的愛告訴大家。(跟音樂用節奏語言説唱)

二、做一做

1.我們都來做媽媽,用自己的動作告訴大家媽媽有多愛你。

2.媽媽給了我們勇敢、有力的愛,她愛我們,我們也愛她,讓我們大聲告訴“媽媽我愛你,媽媽我愛你”小兔子愛媽媽有多少呢?做給大家瞧瞧。

小結:除了可以比大小,還可以比什麼呢?有什麼辦法可以超過媽媽?

三、唱一唱

1.遊戲“媽媽我愛你”(跟音樂哼唱樂曲)

2.剛才我們把自己的愛唱給媽媽聽了,現在再用歌聲來告訴媽媽:我有多愛你。

3.介紹歌曲“猜猜我有多愛你”(播放歌曲,幼兒欣賞)

4.將自己的愛唱給媽媽聽,嘗試師生輪唱

篇28:小班音樂教案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模仿小動物走路的活動中獲得快樂,並能情緒愉快的參加音樂活動,願意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

2、大膽的想象,用身體的各個部位表現幾種不同動物的特徵,模仿這些動物走路。

活動準備:

PPT、小雞圖片

活動過程:

一、律動

1、律動《小鴨小雞》

二、導入

1、今天小雞要過生日了,它請了幾位動物朋友來它家玩,看看有幾位小動物?(出示四個小椅子)

2、會有哪些小動物來呢?

三、感知理解

1、第一位動物朋友是誰?(直接出示)小兔是怎麼走路的?感知歌詞:“小兔子走路,跳跳跳跳跳”。

2、聽聽第二位動物朋友是誰?(播放小鴨的叫聲)小鴨怎麼走路的?請寶寶來學學小鴨走路。感知歌詞。

3、來的第三位動物朋友是誰呢?(出示烏龜貝殼圖片)小烏龜怎麼走路啊?

4、猜猜最後一位朋友是誰呢?“有個小動物,長着小鬍子,説起話來喵喵叫,老鼠見了就逃跑。”(出示小貓圖片。)小貓怎麼走路?一起來學學。

5、今天這幾位動物朋友還為我們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曲,我們來聽聽。完整欣賞歌曲。

6、提問:寶寶聽到歌裏唱了什麼?

四、學唱、表演

1、再次完整歌曲。

提問:寶寶聽到什麼小動物在走路?

小兔是怎麼走路的?依次提問其他動物。

(出示相應的圖譜)

篇29:小班音樂教案

遊戲目標:

1、初步學習用身體動作模仿“敲鑼打鼓放鞭炮”,感受過年的快樂氣氛。

2、膽地運用表情、動作、遊戲表現自己自己對樂曲的感受和體驗,學習與同伴合作遊戲。

遊戲準備:鑼、鼓、音樂磁帶,有“鑼打鼓放鞭炮”情節的過新年的錄像帶。

遊戲過程:

一個全蹲抱膝,扮鞭炮。另一個人站立,伸出食指在“鞭炮”的頭頂做點火狀,發出“嘶”的聲音。“鞭炮”立刻高高跳起後落下,發出“砰啪”的聲音。

集體圍個大圓圈,小碎步望圓心捲起(捲心菜隊形)

篇30:小班音樂教案

活動目標:

1、初次嘗試集體舞的學習,能聽出三段音樂的不同。

2、能按老師的指令做動作,熟悉集體舞的教學口令。

3、感受集體舞帶來的快樂。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動準備:

紅、綠絲巾各半。音樂(《找朋友》第一段為旋律,第二段為節奏伴奏,第三段為完整歌曲)、跑跑看的遊戲經驗

活動過程:

一、《跑跑看》遊戲

T:我們一起來玩跑跑看的遊戲。(老師帶領幼兒一邊玩跑跑看的遊戲,一邊進活動室)

二、玩影子游戲

T:剛才我們玩了跑跑看的遊戲,好玩嗎?先在我們再來玩一個影子游戲,你們誰願意來做我的影子啊?做我的影子應該跟我的動作怎麼樣?

S:一樣

教師做 拍手/拍手/飛一飛

T:我剛才做了幾個動作?先做什麼動作?

T:還有誰也會飛一非呢?你來做一做。

T:現在我們就選XX的動作一起來做一做。(跟着音樂來一遍)

三、玩找朋友的遊戲

T:現在我們來玩找朋友的遊戲。

請戴紅絲巾的小朋友來圍個圓圈,向後轉,戴綠絲巾的小朋友去找一個好朋友站在他的面前。

伸出戴絲巾的手,指向你對面的朋友,順着戴絲巾手的方向移動,指向你對面的新朋友。

T:戴紅絲巾的小朋友一邊聽着音樂在原地拍手歡迎你的新朋友,帶綠絲巾的小朋友聽着音樂一邊拍手一邊走到你的新朋友面前。我們一起來試一試。(教師清唱)

T:我們跟着音樂來一遍。

四、集體舞

T:我們今天一共玩了幾個遊戲啊?(3)

T:我們把三個遊戲合在一塊兒就是一段好看的集體舞,我們一起來跳一跳。

教師帶領幼兒重新複習講解三個遊戲的玩法。

大家跟着音樂進行集體舞的表演。

第一次試教

活動觀察:

幼兒喜歡玩影子游戲,創編影子動作對幼兒來説很有趣味性,通過幼兒的創編及與音樂的匹配,從隨意、淺層的動作轉化成節奏表現,突出了師幼互動。

活動出現的問題:

學習兩個遊戲,又要將三個遊戲整合,對於小班幼兒偏難了,高估了幼兒的能力,沒有從實際出發,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導致幼兒掌握得不好。

提出修改意見(討論後綜合)

1、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來設計活動,把握活動的難點、重點。

2、可分兩個課時完成,前一課時教會影子游戲,後一課時教找朋友,再整合。

3、教師的指令性語言應更清晰。

活動反思:

通過試教,我深刻的體會到教案設計及實施存在很多問題,老師們的修改意義值得借鑑,另外加入自己的思考,使本活動更完善,更易為幼兒喜歡和接受。

【【熱門】小班音樂教案範文6篇】

篇31:小班音樂教案

活動目標:

1、模仿學唱歌曲《小金魚》。

2、能用肢體動作表現歌詞內容。

3、樂於參加集體活動並大膽表現自己。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音樂 小金魚頭飾 小魚蟲掛飾 圖譜

活動過程:

一、引入,吸引幼兒興趣

1、師:寶貝們,我是魚媽媽,你們是我的魚寶寶,今天我們一起到池塘做遊戲。你們準備好了嗎?我們一起出發吧!(聽音樂,入場)

2、師:咦!這是誰?小金魚是什麼樣子?

3、師:總結

二、看圖譜熟悉歌詞

1、師:今天,魚媽媽帶來一幅好看的圖,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師:這隻小金魚非常漂亮,它有一雙大大的眼睛

(手指圖譜)小金魚呀!眼睛大呀!

3、師:(1)小金魚在幹什麼呀?[游泳]

(2)我們用一個好聽的詞語形容叫游來游去

(3)我們一起學學小金魚遊一遊

(4)我告訴你們喲!小金魚游來游去時可不説話呢!

(手指圖譜)游來游去,不説話呀!

4、師:(1)大大的眼睛看到了什麼?[毛毛蟲]

(2)這是小魚蟲,小金魚可喜歡吃他們了呢!

(手指圖譜)看見了小魚蟲,啊嗚一口吃掉它!

5、師:(1)小金魚吃到了小魚蟲是什麼樣的心情?[高興]

(2)我們用一個好聽的詞語形容叫歡歡喜喜

(3) 看,小金魚正抿着嘴笑呢!

(手指圖譜)歡歡喜喜,抿住了小嘴巴。

6、師(1)完整指説一遍

(2)魚媽媽和魚寶寶們一起説一遍吧!

三、模仿學唱歌曲,用肢體動作表現歌詞內容

1、師:其實,這是一首好聽的歌曲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2、師:你們想不想學呢!我們一起來唱一遍吧!

3、師:你們唱的真好聽!我們再一起唱一遍吧!

4、師:魚媽媽把這首歌還編了一些好看的動作呢!

我先表演給你們看!

5、師:現在,你們站起來跟着我一起表演下吧!

6、師:(1)魚寶寶們表演可真好看!

有誰願意到前面來表演,瞧!我就把這個送給他!

我們要一邊唱一邊表演喲!

(2)還有誰要加入我們呢!

四、集體遊戲

1、師:哎呀!我們魚寶寶表演真棒!

魚媽媽表演時肚子都有點餓了呢!你們也一定餓了吧!

瞧!我帶來了好多小魚蟲,我把它放在池塘中間,我們等下一起聽着音樂唱着歌跟着魚媽媽游到池塘中間,當唱到啊嗚一口吃掉它時,我們再拿起小魚蟲吃掉它!你們都吃到了嗎?我們再來一遍吧!

2、師:我們的肚子都吃飽了吧!我們再一起游到外面玩一玩吧!

教學反思

1、幼兒對本節課內容掌握還可以,字寶寶掌握得較好,基本上理解兒歌的含義。

2、教具做得不夠好,幼兒不是很感興趣。

3、與幼兒的互動較少,應該要多一點。

篇32:小班音樂教案

上個星期的教學比武中,我執教了一個奧爾夫音樂《豐收》。其實還在兩年之前我曾經看到全老師在下午的遊戲活動中帶領幼兒進行過這個音樂活動,當時就覺得非常有趣。但是在這次教學比武之前我還注意到了另外一個音樂活動《小松鼠進行曲》,這個音樂非常形象,而且音樂也很好聽,説實在的,我在這兩個音樂活動之間徘徊了好久,兩者都有吸引我的地方,但是考慮再三,一個形象性強,一個趣味性強,針對幼兒的特點,我還是選擇了趣味性較強的音樂活動《豐收》。

音樂《豐收》可以分為兩段,第一段音樂節奏平穩,不急不慢,重點是突出樂曲中“叮叮”的特定音色,第二段音樂速度就快了很多,很像舞曲的風格,節奏非常歡快。在活動設計中,我用小松鼠貫穿了整個活動,針對兩個音樂特點,先讓幼兒跟着“叮叮”的聲音撿松果,接着跟着歡快的音樂吃松果。之後用擦桌子和洗澡兩個遊戲繼續讓幼兒熟悉音樂。

活動的一個重點是要讓幼兒發現音樂中的“叮叮”,我想了很多種提問方式,同時也請來了女兒幫忙(因為女兒也在念小班,我想我可以在她身上先試教),女兒顯然第一遍就喜歡上了這個音樂,而且從她的表情來看她也發現音樂中“叮叮”這個特定音色,但是她不知道這個聲音就是我要讓她找的“松果”,倒是一直在旁邊不説話的老公冷不丁的冒出了一句“松果就是叮叮咯”。哈哈,雖然老公的回答是符合我的要求的,但是這個學生的年齡太大,他的回答不能作數,我必須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思維再次斟酌我的提問。但是在看到女兒和我一起跟着音樂快樂地遊戲時,我知道我的選擇沒有錯,這個音樂活動確實能吸引幼兒。

篇33:小班音樂教案

設計意圖:

“聽辨音的強弱、高低”是幼兒應具備的音樂能力之一。音樂遊戲活動“豆豆找餅乾”,用卡通形象“豆豆”貫穿整節活動,創設幫助豆豆找餅乾的遊戲情景,讓幼兒在聽、想、找、唱中感知、表現聲音的強弱變化。

活動目標:

1、能聽辨聲音的強弱變化,並根據距離的遠近控制聲音的強弱。

2、鍛鍊聽覺能力和控制聲音強弱的能力,體驗與同伴合作遊戲的快樂。

3、熟悉歌曲旋律,為歌曲創編動作。

4、熟悉歌曲旋律,學唱新歌。

活動準備:

知識經驗準備:對於遠近的空間距離有初步的感知經驗,初步學唱過《豆豆找餅乾》歌曲(歌詞附後);

物質準備:卡通豆豆圖片一張,卡通豆豆頭飾一個,餅乾10塊,小鼓一個,餅乾貼紙若干,佈置森林場景。

活動過程:

一、聲勢導入激趣

1、動動手。教師變化聲音敲擊小鼓,提問:剛才小鼓説話的聲音有什麼變化?(從小聲到大聲)我們把膝蓋變成小鼓,小手變成鼓槌,一起來學學小鼓的聲音吧。

2、動動腳。教師交替變換鼓聲大小(從大聲到小聲再到大聲),提問:我們把地板變成小鼓,把小腳變成鼓槌,一起來學學小鼓説話吧。

二、練習聲音的強弱變化

1、複習《豆豆找餅乾》歌曲。

出示餅乾,師:這是誰的餅乾?豆豆丟了餅乾一定很着急,我們用歌聲提醒他找餅乾吧!

2、結合圖片進行聲音強弱的練習。

(1)出示圖片,引導幼兒用強弱不同的聲音演唱。師:豆豆在離餅乾很遠的地方,我們要怎麼唱他才能聽見呢?現在豆豆離餅乾很近了,我們可以用什麼聲音來唱?

(2)演示圖片,練習聲音的強弱變化。師:可是豆豆沒有發現餅乾,他又到別的地方去找了。如果豆豆離餅乾又遠了,我們唱歌的聲音有什麼變化?豆豆又走近餅乾、我們唱歌的聲音有什麼變化?現在我們一起看着豆豆來唱一唱。

三、趣味遊戲

1、介紹遊戲玩法。

師:我們也來玩“豆豆找餅乾”遊戲吧。豆豆的餅乾會藏在一個小朋友的身上,小朋友要用歌聲來告訴豆豆餅乾藏在哪裏。如果豆豆離餅乾遠,我們唱得大聲;如果豆豆離餅乾近,我們就唱得小聲。不能直接告訴豆豆餅乾藏在哪裏、只能用歌聲來提示。

2、分角色遊戲。

(1)第一次遊戲。師幼坐成大圓圈,請另一教師當豆豆,教師根據情況與幼兒一起唱,用不同強弱的歌聲提醒豆豆找餅乾。找到後,請豆豆説説是怎麼找到餅乾的,小朋友是怎麼幫助豆豆的,進一步明確遊戲的玩法。(2)第二次遊戲。請一名幼兒當豆豆,其他小朋友用不同強弱的歌聲提醒豆豆找餅乾。

(3)第三次遊戲。請豆豆在“森林”裏找餅乾,其他小朋友邊唱歌邊拍手,用聲音和動作進一步表現強弱變化。

四、活動結束

師:今天大家都表現得很棒!現在請小朋友一起來分享今天找到的餅乾吧。

活動點評本節活動教師巧妙地設計了“豆豆找餅乾”音樂遊戲,讓幼兒獲得聽辨與控制聲音強弱的能力。

第一環節教師運用聲勢導入,交替變換鼓聲大小,引導幼兒傾聽後用拍手和跺腳來表現聲音的強弱變化,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經驗準備。

第二環節教師將難點前置。觀察距離遠近並用聲音表現強弱變化是本次活動的難點,敦師根據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創設遊戲情景,並採取直觀的圖片演示來進行聲音的強弱練習,很好地突破了教學難點。

趣味遊戲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敦師循序漸進地組織遊戲。先是簡練、清晰地講解遊戲玩法與規則,再讓一位助教當豆豆示範遊戲、然後請幼兒當豆豆玩遊戲。同時,教師在遊戲過程中起到了支架作用,如在第一次遊戲時輔助幼兒歌唱,第二次遊戲時根據情況適當退出,第三次遊戲時放手讓幼兒來控制聲音。

此外,在遊戲過程中教師還善於關注個別幼兒,如一個能力比較弱的幼兒幾次錯過位置找不到餅乾時,教師循循善誘:“豆豆找不到餅乾着急嗎?想想你剛才走到哪裏的時候小朋友的歌聲變小了?”同時,教師能夠隨機把控遊戲的難度,體現了教學的智慧。

附《豆豆找餅乾》歌詞(根據《兩隻老虎》曲調改編) 豆豆快來,豆豆快來,找餅乾,找餅乾,餅乾在哪裏?餅乾在哪裏?找一找,找一找。

活動反思

⒈選材合理,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老師選擇的歌曲《點豆豆》,音樂形象鮮明,段落非常清晰,情境性強。歌曲中有趣的點豆豆遊戲,點,點,點豆豆,點到一個小豆豆,這是什麼豆?甜豆豆。來來來來來,我們來吃甜豆豆。當這些有趣的遊戲情境與音樂融合在一起時,孩子們的興趣更為濃厚,同時也幫助孩子們更好的理解了音樂。這樣的音樂素材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⒉教學策略的有效性。

⑴點豆豆中,教師準備的不同顏色豆豆圖片代表不同味道,請孩子們在學唱的時候觀察豆豆的表情,間接地感受他們不同的味道,再假裝吃一吃,並把表情、動作做出來。這樣的設計,讓幼兒動手動嘴動腦。加深記憶,也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把抽象的文字歌詞轉化為形象的動作。

⑵在學習理解歌詞的部分,教師並沒有刻意地強調歌詞是怎麼樣的,教師通過自身的演示:甜豆豆肯定很好吃,來來來,我們一起來吃甜豆豆吧,甜不甜?吃到甜甜的豆豆是什麼表情?潛移默化地引導孩子熟悉理解歌曲,最後鞏固點豆豆的遊戲,並將兩部分串聯起來。在和孩子吃不同的豆豆的方式來加深對歌詞的理解。 ⑶將整個遊戲情境貫穿在活動中,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使歌唱活動變得生動有趣。最後的點豆豆遊戲,孩子們自己選擇喜歡吃的豆豆,這樣孩子們參與的熱情更高了,把本次活動推向一個高潮。

⒊教師教態自然、豐富 老師的情緒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孩子們學習的興致,在這次音樂活動中,老師始終以飽滿的情緒感染着活動中的每一個孩子。她非常具有表演天賦,她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表情,都是那麼誇張,都是那麼富有感染力,所以孩子們始終被吸引。教師範唱的歌曲也非常動聽,在動聽的歌聲中,孩子們感受旋律,完整欣賞。

建議:豐富幼兒的經驗準備。 在《點豆豆》中,不管是點豆豆的遊戲,還是吃到甜豆豆,酸豆豆,辣豆豆後的表現,都是需要孩子聯繫生活經驗而表現出來的。我們明顯感覺到孩子在表現酸、辣的表情和動作時不夠投入,是因為他們對這兩種味道不熟悉。現在的家長都什麼主意孩子的飲食,會避開這種稍帶刺激性味道的食物。教師在活動前可以讓幼兒嘗一嘗,讓他們更好的參與活動。

篇34:小班音樂教案

遊戲目標:

知道聽簡單的音樂信號進行遊戲,體驗與同伴遊戲的快樂

遊戲準備:

音樂磁帶、椅子圍成圈

遊戲過程:

1.教師扮演寶寶,請兩位幼兒扮演爸爸媽媽,教師邊唱邊和“爸爸媽媽”友好握手、點頭示意,等唸白完,爸爸媽媽去接被點到名的孩子。

2.幼兒共同扮演“寶寶”,兩幼兒做“爸爸媽媽”,再一次遊戲。

3.讓幼兒知道歌曲的名稱,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詞內容。

4.願意參加對唱活動,體驗與老師和同伴對唱的樂趣。

聽清音樂信號:在叫到某一幼兒名字後,該幼兒才能出來和自己的“爸爸媽媽”一起走。遊戲若干次,每次可以更換幼兒的姓名。

活動反思:

《小娃娃》是託班寶寶第一次接觸聽旋律進行的律動活動,此活動如果一下子就請寶寶聽音樂或模仿老師抱着娃娃做動作,寶寶的積極性不會很高,因此在一開始教師富有童趣的講述律動所表現的內容相關的故事就是激發幼兒興趣拓展的好辦法,當寶寶被故事的小娃娃吸引後,請寶寶們以小娃娃的角色來和老師一起進行表演,寶寶們就會自然的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抱着小娃娃做抱着娃娃轉個圈、雙手送給別人的動作,等寶寶都愉悦地進入表演的狀態後再加入小娃娃的旋律帶領寶寶們表演,寶寶們自然會體驗音樂的快樂和旋律的美,寶寶們隨着音樂在湧動成了一個個活潑的小精靈,在反覆的表演中寶寶似乎聽懂了音樂,隨後的活動就開展的很順利,雖然有些寶寶還不能做到手口一致,做了動作就忘了唱歌,唱了歌就不做動作,這可能是有些寶寶的年齡偏小,動手能力弱的緣故吧,相信以後會改變的。

篇35:小班音樂教案

活動目標:

1.學習歌曲,嘗試唱清歌詞。

2.願意在情景中演唱並用動作表現,感受歌唱的樂趣。

3.使幼兒懂得歌曲的詼諧幽默之處。

4.通過圖片理解歌詞內容,並能根據歌詞內容展開大膽的想象。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吸引幼兒注意。

1.播放小貓動畫。

2.提問:這是誰啊?它怎麼叫的?

3.教師帶領幼兒和小貓打招呼並學小貓叫(歌曲中不同聲調的練習)。

二、教師表演,幫助幼兒初步感受歌曲。

1.教師表演歌曲。

2.提問:小貓可愛嗎?它剛才是怎麼做的?又是怎麼唱的?

3.根據幼兒回答出示圖譜,帶動幼兒練習歌詞。

三、練習歌曲,鼓勵幼兒用自己的動作表現歌曲。

1.多種形式練唱歌曲(集體、合作、小組、個別)

2.鼓勵幼兒用自己的動作邊唱邊表演。

四、個別展示,評選最受歡迎小貓咪。

1.鼓勵幼兒嘗試個別展示。

2.通過同伴評選,評選出最受歡迎的小貓咪。

活動反思:

這首歌曲雖然簡單,但是十分可愛、有趣,所以幼兒一聽就十分的感興趣,在圖譜和動作的配合下,幼兒很快就掌握了本週歌曲。最後的評選活動幼兒興趣也高,最後在整體模仿小貓的有趣氛圍中結束活動。

篇36:小班音樂教案

活動來源

小班幼兒喜歡遊戲化的、生動有趣的`活動。《小小蛋兒把門開》這首歌曲富有兒童情趣,整個樂曲貫穿了小雞的孵化過程,誘發了幼兒的好奇心,使幼兒產生持久投入音樂活動的熱情,提高對音樂活動的興趣。從感受入手、運用圖譜、用具體的情境將孩子自然地帶入到歌曲的意境中,引導孩子來感受小雞出殼時喜悦,用歡快的聲音來演唱。

活動目標

1.理解歌詞,初步學唱歌曲。

2.感受歌曲中歡快的基調,體驗小雞出殼時的喜悦。

活動準備

歌曲的圖譜,請配班教師伴奏。

活動過程

1.熟悉音樂旋律。

幼兒聽《小小蛋兒把門開》的旋律進入活動室,跟着老師做相應的動作。

2.理解歌詞內容,分句學唱歌曲。

①幼兒完整欣賞一遍歌曲。

教師出示一個大蛋:“誰會在裏面呢?我們來聽一聽。”

活動評析:好奇是幼兒學習的重要契機。提問式的導入,由此製造的懸念更能誘發幼兒的好奇心和興趣,使幼兒積極地投入到活動中主動學習,從而培養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

②分句出示圖譜,理解歌詞。

重點提問:是怎麼樣一隻小雞?

小雞是怎麼唱歌的?

師:誰在裏面啊?

師:老師用好聽的聲音請小雞走出來。(邊演唱第一句“小小蛋兒把門開,走出一隻小雞來”,邊演示圖譜。)

師:這隻小雞長得什麼樣?(輔助提問:小雞的身上長着什麼?)

師:這隻小雞是“毛茸茸呀胖乎乎。”(教師邊唱邊做動作)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師:小雞是怎麼唱歌的?(出示相應的圖譜。)我們和小雞一起高興地唱起來。

活動評析:小班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所以藉助圖譜,讓幼兒幫助幼兒理解、分句記憶歌詞。圖譜也經過精心的設計,首先將小小蛋兒拉開,走出一隻小雞來,十分形象,同時整個圖譜也劃分出了音樂的樂句,暗含着節奏。

3.幼兒完整學唱歌曲。

①幼兒集體演唱歌曲。“我們用好聽的歌聲一起請小雞走出來。”

②引導幼兒感受歌曲中小雞出殼時的喜悦,用歡快的聲音演唱。

③分組演唱歌曲。

④集體演唱,引導幼兒做出“毛茸茸胖乎乎”的小雞神態。

活動評析:在孩子學唱歌曲時,不生硬地要求一遍又一遍演唱,而是以孩子感興趣的方式——請小雞從蛋寶寶裏走出來,引導孩子演唱,生動有趣,同時讓孩子獲得成功感。演唱的形式也有所變化,從集體到分組再到集體,孩子也有了傾聽、表現和提升的機會。

4.幼兒有興趣地演唱歌曲。

①幼兒配上身體動作演唱歌曲。

師:“我們也來學小雞從蛋殼裏面鑽出來,先蹲下來做一個蛋寶寶。”

②幼兒隨老師唱鴨寶寶的歌。

教師提問:還有誰也是從蛋裏面走出來的?

小鴨子是怎麼唱歌的?“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唱起來。”

活動評析:通過有趣的小雞出殼的表演,幼兒體驗到用表情、動作、姿態與他人溝通的樂趣。在活動中,教師啟發幼兒用自己的身體動作創造性表現蛋寶寶和小雞,發揮幼兒創編的積極性。在小班的歌詞創編活動中,只要求幼兒用少數的替換詞來取代原歌詞中的相應詞彙,以減輕幼兒語言表達的負擔。

5結束:請從蛋寶寶裏走出來的小雞和小鴨一起去外面玩吧!

活動延伸:幼兒創編從蛋裏孵出來的其他動物寶寶的歌。

活動反思:每個音樂活動的氛圍都應符合音樂本身的情緒特點。《小小蛋兒把門開》歡快愉悦,教師的情感投入以及情緒反應也是很重要的。我首先以飽滿、向上的情感投入活動,用活潑歡快的語言來引導,唱出了小雞的高興和喜悦,影響幼兒,感染幼兒,幼兒情緒活躍,主動參與。音樂活動本身就是一個自然流暢的審美過程。在音樂活動中,過多的語言和生硬的指令會破壞音樂活動的流暢性。在儘量減少生硬的語言同時注意語言的簡約,使音樂活動流暢。讓孩子在音樂情境中想象與探索、表演小雞出殼時的動作姿態、感受樂曲歡快的情調、在韻律活動中表達自己愉悦的心情等,這些都是與孩子的生活經驗是分不開的,因此活動前的前期經驗準備也很重要。

篇37:小班音樂教案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優美的旋律,用連貫的聲音演唱歌曲。

2、知道媽媽很幸苦,萌發熱愛媽媽的情感。

3、感知樂曲的旋律、節奏、力度的變化,學唱歌曲。

4、學唱歌曲,掌握斷頓、歡快和連貫、舒緩的不同演唱方法。

活動準備:

1、鋼琴

活動過程:

一、律動練聲

《扮家家》

《我們大家做得好》

《新年好》

《下雨啦》

二、導入活動,與幼兒進行談話,激發幼兒對媽媽的喜愛之情。

1、教師:小朋友們大家都有自己的媽媽,你們喜不喜歡自己的媽媽呀?媽媽為了照顧我們。每天都要做很多的事情,每天要去上班,下班後回到家該為媽媽做些什麼呢?

2、幼兒自由討論後,老師請幾個小朋友來説一説,老師再對幼兒的回答進行補充。

教師小結:媽媽很愛我們,不怕幸苦不怕累,為我們做了很多很多的事情,當媽媽忙完了,累了,我們可以把媽媽請到沙發上坐好,倒給媽媽一杯水,幫媽媽捶捶背。給媽媽唱一唱在幼兒園學習的歌曲,給媽媽跳跳舞讓媽媽開心的笑起來。

三、新授新歌

1、教師:那我們今天就來學一首新的歌曲,歌曲的名字就叫《我的好媽媽》,歌曲的名字叫什麼呀,請小朋友完整的説一遍。歌曲的名字叫《我的好媽媽》。

2、教師範唱歌曲,幫助幼兒熟悉歌詞和旋律

教師:老師把歌曲完整的唱一遍,喜小朋友們仔細聽一聽歌曲裏面都唱了什麼?看看誰聽的最仔細,等下老師要提問的哦!

3、教師提問:媽媽下班回到家,她的孩子對媽媽説了什麼,為媽媽做了什麼?

5、老師把歌詞念一邊。

教師:歌曲裏面還唱到了什麼呢?老師念一邊,小朋友們仔細。

6、學唱新歌學唱歌曲,老師邊彈琴邊唱歌曲,小朋友們小聲的跟個一起唱。

7、老師邊彈琴邊小聲的唱,幼兒大聲的唱出來。

四、結束部分

1、今天我們學習一首《我的好媽媽的歌曲》這是一首表達對好好的愛,對媽媽的關心的歌曲,孩子回答家裏唱歌媽媽聽,媽媽一定會非常的開心。

2、複習《拉個圓圈走走》的歌曲。

活動結束。

小百科:在任何一個社會文化中,都有對於母親應扮演角色職責的期望和規範,此即母親角色(Motherhood),例如在傳統中國,母親被期望扮演教育子女的重要角色。

篇38:小班音樂教案

【教材分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要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

教師必須從幼兒的經驗出發,在音樂教學之前認真考慮幼兒原有的知識經驗,使新知識落在幼兒的“最近發展區”,並與幼兒的實際生活經驗緊密結合。在活動設計時,教師旨在充分挖掘活動中的音樂元素,並結合幼兒園思維特色, 在情景化的遊戲氛圍中,引導幼兒大膽表現小魚遊的不同姿態,感受音樂的優美。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旋律,能用簡單的動作模仿小魚遊。

2.嘗試用不同的動作創造性地表現小魚遊,學習小碎步。

3.願意遵守遊戲規則,體驗用身體動作表現小魚遊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觀察並模仿過小魚遊的樣子。

2.小魚遊視頻。

【活動過程】

1.創設“魚兒水中游”的情境,幫助幼兒樂曲旋律,引發幼兒興趣。播放歌曲《小魚遊》,請幼兒欣賞。

提問:聽了這首歌曲,你有什麼感覺?引導幼兒隨音樂節奏拍手,進一步熟悉旋律,準確表現歌曲的歡快和節奏的變化。

2.播放”小魚遊“視頻,請幼兒觀察小魚遊得情景和感受,啟發幼兒創編小魚遊的動作。

提問:小魚是怎樣遊的?誰能用動作表現一下?引導幼兒調動觀察積累的經驗,嘗試用動作表示小魚遊,注意反饋幼兒的動作,指導全體幼兒有重點的做動作。

3.結合音樂,引導幼兒嘗試用不同的動作表現小魚遊,學習動作小碎步。

(1)引導幼兒用手臂在身體不同部位擺動表現小魚遊。

(2)帶領幼兒學習手的動作,幼兒跟教師邊聽音樂邊做動作。

(3)重點引導幼兒學習走小碎步。

(4)幼兒嘗試行進間做小魚遊動作,教師引導幼兒注意觀察腳的動作, 強調小魚遊的輕輕的快快的。

4.幼兒玩遊戲“小魚遊”。

(1)提問:魚寶寶今天要和媽媽做什麼遊戲呢?聽聽魚媽媽唱什麼?

(2)教師完整演唱歌曲,引導幼兒注意最後一句歌詞我們是快樂的好朋友。

(3)遊戲玩法:唱到我們是快樂的好朋友,所有幼兒都必須找到自己的好朋友。

播放音樂,教師以魚媽媽的身份,其他幼兒找自己的好朋友,點點頭, 搖搖尾巴,互相問好,鼓勵幼兒大膽親近其他小夥伴。

篇39:小班音樂教案

小班.上小小音樂家

材料介紹:

樂器響板、動物頭飾2個。

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教學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身心發展的經驗。遊戲“小小音樂家”目標明確,層次清晰,緊扣藝術、語言的教育目標,同時健康領域的教育內容滲透其中,具體目標如下:

1.認識樂器響板,掌握響板的使用方法。

2.激發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增強幼兒的節奏感。

3.通過音樂教育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的發展,發揮幼兒創造性及自主學習的能力。

活動1大家有禮貌

活動目標

1.認識樂器響板,掌握樂器的使用方法。

2.激發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增強幼兒的節奏感。

活動準備

樂曲響板。

活動過程

一、以變魔術的方式出示響板,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1.老師:變變變,變出來了個音樂夥伴,猜猜它是誰?

2.老師:它的名字叫做“響板”,接下來大家就請出這位新朋友吧。

二、展示響板的使用方法

1.老師示範:左手手心向上,響板放到左手的手心處(響板開口方向朝外),右手在響板上方,演奏時右手向下拍即可發出聲音。(插圖)

2.請幼兒按照老師示範的方法進行練習。

三、説話伴奏

1.老師邊説話邊演奏,一字一拍。

老師:xxxx|xxx|xxxx|xxx||

例大家大家大家好!大家大家大家好!

2.老師:引導幼兒説出:xxxx|xxx|xxxx|xxx||

例老師老師老師好!老師老師老師好!

3.請一名幼兒們上前,先向大家問好,其他幼兒再一起向他問好。xxxx|xxx|xxxx|xxx||

例######好!######好!

四、做遊戲

1.老師:請小朋友來聽一聽,先演奏第一遍(重重地:xxxx),再敲第二遍,(輕輕地:xxxx)。

引導幼兒一起參與打節奏(小聲地:xxxx;大聲地:xxxx)。

2.老師可以一邊説一邊拍擊響板進行遊戲。

例:xxx|xxx|xxx|xxxx|xxx||

叔叔好,阿姨好,講禮貌,人人誇我好孩子。

五、活動結束

整理材料,裝回袋子,放回盒子。

活動2小雞和小鴨

活動目標

1.使用響板模仿鴨子的叫聲,豐富幼兒的想象力。

2.通過“反覆感復傾聽歌曲,能更好地感知音樂表現的不同形象。

3.感受鴨子愉快的心情,並激發幼兒大膽的表現慾望。

活動準備

1.主材料:樂曲響板、鴨子頭飾。

2.輔助材料:音樂歌曲《母鴨帶小鴨》

活動過程

一、故事情景導入

老師講述故事:在一個池塘邊,有一羣快樂的鴨子們在那裏戲水。它們一邊快樂的唱歌,噢...原來是鴨媽媽帶着一羣小鴨子在那裏唱歌。小朋友們,知道鴨子是怎樣唱歌的嗎?

二、使用樂器響板,拍擊歌曲節奏

1.老師邊唱邊拍節奏,讓幼兒欣賞並感知節奏。

老師:快看今天鴨媽媽把誰請來了?是我們的新朋友響板。今天它為我們唱首好聽的歌吧!

2.欣賞音樂,並拍節奏。

老師模仿小響板邊拍擊邊説:請小鴨子們邊聽邊伴奏吧。

你們聽到了什麼?

3.重點節奏節拍練習,使用響板拍擊節奏。(1)×××(2)××××嘎嘎嘎嘎嘎嘎嘎

三、唱唱跳跳,歌表演

1.老師帶領幼兒一起演唱《母鴨帶小鴨》,鼓勵幼兒用好聽的聲音快樂的演唱。

2.引導幼兒歌表演。在教室裏圍成一個圓形,邊用響板拍擊節奏,邊圍成圓形,學鴨子走路。

四、音樂遊戲

老師扮演鴨媽媽,幼兒扮演小鴨子,隨着音樂節奏鴨媽媽去請小鴨子跟在鴨媽媽身後,最好邀請一長串的小鴨子,集體變成小小演奏家,跟在鴨媽媽身後高聲歌唱。

五、活動結束

整理材料,裝回袋子,放回盒子。

活動3小紅馬

活動目標

1.在遊戲中初步感受節奏的變化。

2.積極參與遊戲活動,體驗愉快的情緒。

3.能大單在集體面前表演,體驗音樂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樂器響板、小馬頭飾。

活動過程

一、故事情景導入

故事大概:在大草原上有一匹小馬,它的名字叫做“小紅馬”。小紅馬在草原上自由自在的生活肚子餓了它就去河的對岸吃青草,每天小紅馬都是快快跑,跑過了小橋吃青草,吃的肚子飽又飽。小紅馬就是這樣過着快快樂樂的生活。

二、學習掌握節奏,更好地記住歌詞。

1.老師提問:小紅馬在跑步時,馬蹄落地時發出的是什麼聲音呢?(“呱噠呱噠”的聲音)

2.讓我們一起來模仿一下小紅馬跑步的聲音吧!

3.幼兒感知兩種不同的節奏。如:

××××|××××|××|×-||

呱噠兒呱噠兒呱噠兒呱噠兒,呱噠兒,駕!

三、學習旋律,演(更多請你搜索,請關注其他

篇40:小班音樂教案

教學活動:

活動名稱:音樂活動《有趣的小狗》

活動目標:

1.綜合目標:

?培養幼兒的肢體靈活性。

?初步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

2.音樂目標:

?引導幼兒感受對比鮮明的aba曲式。

?讓幼兒感知並表現音樂中的快速段落與抒情段落。

活動準備:

活動過程:

一、《哈嘍歌》進入教室

創造性地根據音樂中的變化表現打招呼的動作

二、小狗和蝴蝶

1.媽媽送給奧嘟嘟一隻小狗,奧嘟嘟每天都會和小狗做遊戲【播放音樂讓幼兒想象奧嘟嘟和小狗做遊戲的場景】

2.聽音樂,教師創設情景,看小狗追着蝴蝶跑來了…

a段:小狗追着蝴蝶。b段:小狗跑累了,停下來喘喘氣。

3.引導幼兒用紗巾表現音樂

a段:幼兒快速轉紗巾(模擬小狗追着蝴蝶跑)b段:幼兒把紗巾團成團,隨節奏捏一捏

三、音樂遊戲

1.小狗和骨頭的遊戲:幼兒圍城圓圈,準備遊戲。

2.a段:幼兒用最快的速度傳骨頭b段:拿骨頭的幼兒舉手隨音樂搖擺。其他幼兒跟隨

五、退場

篇41:小班音樂教案

活動目標:

1、嘗試在遊戲情境中學唱歌曲,並能用動作和表情表現不同味道的豆豆。

2、願意與同伴一起唱歌、遊戲,體驗音樂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甜豆豆、酸豆豆、辣豆豆圖片若干

2、鋼琴伴奏。

教學方法和手段:

遊戲體驗法、情景教學法、練習鞏固法等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談話導入、引起興趣。

師:寶貝們,你們有沒有吃過小豆豆呀?

師:今天我就帶了一些小豆豆,啊喲,它們太調皮了、藏了起來,猜猜看,它會藏在哪裏呢?

基本部分:

一、理解內容,學唱歌曲。

(一)學唱甜豆豆,表現甜甜的表情。

1、創設情境:那我們來玩一個“點豆豆”的遊戲,看看能不能把這個小豆豆點出來。

師:點出小豆豆了嗎?(沒有)那藏在哪裏了呀?

師:原來在這裏啊,那我們趕快用好聽的聲音把豆豆點出來吧!

2、通過提問,感知甜豆豆。

師:誒,點出小豆豆了嗎?這是一顆什麼味道的豆豆呀?

幼:草莓味、西瓜味

師:為什麼?你們從顏色上看覺得可能是草莓的.、西瓜的。再看看這顆小豆豆的表情?

師:是笑眯眯的,味道可好啦,是什麼味道呀?

師:這是一顆甜豆豆。

師:這是什麼豆呀?(甜豆豆)

師:吃了甜豆豆,表情都是笑眯眯的呢。

師:想不想來嘗一嘗?我也想呀!

師:還有誰想來嚐嚐?(個別幼兒嘗試隨樂做出品嚐動作及甜甜的表情。)

師:誰還想嚐嚐看?那我們一起來吧!

(二)學唱辣豆豆,表現辣辣的表情。

1、創設情境:點豆豆的遊戲好不好玩呀?還想不想玩?那你們覺得我這個口袋裏還有沒有小豆豆啦?

師:那我們一起用好聽的聲音來點豆豆吧!小手指,準備。

2、通過提問,練習辣豆豆。

師:哎喲,這是一顆什麼味道的豆豆呀?(辣豆豆)

師:你是怎麼知道它是辣豆豆的呀?

師:哦喲,辣的舌頭都吐出來了!還有呢?

師:眼睛都瞪的大大的!這是一顆辣豆豆!

師:“這是什麼豆呀?”(辣豆豆)

師:吃到辣豆豆,表情怎麼樣?我們來嚐嚐看。

師:這個寶寶吃到了一顆很辣的豆豆,我們一起來看看哦!(個別幼兒表演)

師:辣不辣呀?你表演得真棒!

師:這是什麼豆呀?(辣豆豆)

3、師:我辣的口水都要流下來了!你們敢不敢再來嘗一嘗辣豆豆呀?那就再來試試看吧!小手指準備!

(三)學唱酸豆豆,表現酸酸的表情。

1、組織幼兒自己回憶,想出豆豆的味道。

師:看來你們都吃到了辣豆豆,真是辣的不得了呀!甜豆豆、辣豆豆我們都吃過了,還有豆豆嗎?你們覺得還有什麼味道的豆豆?誰願意到前面來點豆豆?我們一起幫幫他哦!

2、幼兒做動作,提問。

師:這是什麼豆呀?(酸豆豆)

師:吃到酸豆豆是什麼表情?我們來試試。

師:酸豆豆可真酸,我的牙都要酸掉了!

3、師:那你們好聽的聲音,再來一起點豆豆吧!

二、完整表演,體驗樂趣。

1、組織幼兒集體練唱歌曲,感受唱豆豆的有趣。

2、以不同的形式練唱,學會歌曲。

結束部分:

1、找豆豆。

提問:我的口袋裏還有豆豆嗎?我來摸摸看哦,好像沒有了也!不過我知道還有許多小豆豆藏在一個地方呢,想不想知道?我要把這個祕密告訴一位表演得最好的寶寶。誰表演得最好?都好的!那考考你們,嚐到酸豆豆的表情?辣豆豆呢?甜豆豆?

師:哦喲喲,xx表演得真棒,快到前面來,一起來看看。酸豆豆、辣豆豆、甜豆豆?

師:表演的真好!我來告訴你哦。

師:你們想不想知道?能不能像他一樣表演的這麼棒呢?那你把祕密告訴他們吧!

2、組織幼兒找到豆豆,貼在手上。

提問:在哪裏呀?趕快找出小豆豆吧,貼在你的小手上。

師:你是什麼豆?(依次詢問三次)

3、遊戲《點豆豆》。

師:接下來就來點點你們的小豆豆,先點哪邊的?你們先來吧!小手指,準備!

師:你們做的真棒!想不想表演給客人老師們看看?輕輕起立面對客人老師吧,唱出好聽的聲音,要讓客人老師一下子就知道你是什麼味道的豆豆哦!

延伸活動:

組織幼兒品嚐不同味道的豆豆。

篇42:小班音樂教案

設計意圖:

幼兒對動物的認知和接觸還處於比較初淺的階段,所以我從動物的外形特徵、叫聲等相對外在的特點入手,這樣應該是符合幼兒的認知規律,隨着主題的推進再漫漫涉及到動物的本領、它們與我們人類的關係等。為了使活動開展得更為順利,在本週上半周我班還組織了語言活動《好聽的歌》,這樣在內容上體現一種整合,在知識經驗上則是作為了一種鋪墊和順延。

活動目標:

1.學習表演唱歌曲,根據角色的變換嘗試替換歌詞。

2.喜歡唱歌,以愉悦的心情學唱歌曲。

活動準備:

歌曲音樂、小動物胸飾和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老師播放課件,大公雞叫聲,請小朋友猜猜這是什麼小動物,然後出示大公雞圖片。

2.老師帶小朋友一起學大公雞的叫聲。

3.老師分別出示小羊、小狗和小貓的圖片,並請小朋友一起學它們的叫聲。

二、小動物唱歌

1. 師:哇,好漂亮的舞台哦,小動物們想要開演唱會,讓我們來聽聽它們要表演的歌曲吧。老師完整播放歌曲。

2.分角色演唱

師:小動物們唱的真好聽!我們也來學學它們的歌吧!

分角色學唱歌曲,如:請男孩當公雞和小狗,女孩當小羊和小貓(最後的合唱部分全體幼兒一起唱)。

3.學唱兩三遍,等孩子基本會唱自己角色的部分以後,再請男孩和女孩互換角色,繼續學唱歌曲。

4.完整演唱歌曲。

三、演唱會

1.師:演唱會馬上要開始了,你們準備好了嗎?

幼兒表演唱歌曲,使幼兒情緒到達最高潮。

老師:“今天,我們小朋友的演唱會真棒!回家以後,老師希望你們也能把這首好聽的歌――《大家一起唱歌》唱給爸爸媽 媽,爺爺奶奶,好嗎?”。

篇43:小班音樂教案

活動目標:

1.掌握石頭剪刀布的遊戲規則,初步學唱歌曲。

2.初步感受歌曲中説唱的演唱形式,體驗歌曲與遊戲結合的樂趣。

3.培養幼兒反應的敏捷性和對動作的控制能力。

4.培養幼兒清楚表述和大膽表演的能力。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入,鞏固猜拳遊戲方法和規則。

1.提問:你們會玩石頭剪刀布嗎?怎麼玩的?怎麼才算贏?

2.幼兒示範,教師總結方法:石頭剪刀布,布包住石頭、石頭錘剪刀、剪刀剪破布。

二、在歌曲中開展猜拳遊戲,幫助幼兒熟悉歌曲旋律與歌詞。

1.幼兒在歌曲中自由結對開展猜拳遊戲。

2.提問:遊戲時有沒有聽到歌曲裏輸的一方是怎麼做的?(輸的跟我走)

三、學唱歌曲,嘗試配很簡單的動作。

1.完整欣賞歌曲。

2.師幼共同整理歌詞。

3.教師帶動幼兒有節奏的念唱歌詞。

4.跟着音樂練唱歌曲。

5.在熟練的基礎上配合相應的動作進行兩兩合作表演。

活動反思:

本首歌曲以猜拳這個幼兒熟悉的遊戲為素材進行創作,節奏鮮明,情境豐富,幼兒活動興趣十分的高漲。雖然通過遊戲的開展和歌詞的練習,但是由於歌曲本身的速度有點快,幼兒跟唱起來有點困難!活動前應該要對速度做好調整準備,讓有趣的歌曲能成為更適合小班的合適教材。

小百科:“石頭、剪刀、布”是猜拳的一種,兩人玩,起源於中國,然後傳到日本、韓國等地,隨着亞歐貿易的不斷髮展傳到了歐洲,到了近現代逐漸發展到世界。遊戲規則中,石頭克剪刀,剪刀克布,布克石頭。

篇44:小班音樂教案

活動目標:

1.能根據樂曲歡快、緩慢的不同性質,進行相應的動作表現和遊戲。

2.能積極地參加遊戲活動,體驗藝術活動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頭飾、圖片、音樂。

2.知識準備:瞭解有關《喜洋洋與灰太狼》的動畫片內容,請家長利用假日帶幼兒爬山。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講述故事,激發興趣

1.教師戴頭飾與幼兒談話,吸引幼兒注意力

2.看圖模仿動作(上山、下山)

二、欣賞音樂、感受節奏的快與慢

1.分別欣賞兩段音樂,感受它們的不同

2.對音樂和圖片進行匹配,知道它們表現的共同點

3.聽音樂表演上山、下山的律動

三、以同樣方法理解走小橋、走大路的快慢並匹配音樂

四、遊戲介入、加深理解

1.介紹遊戲情節及玩法

2.講解遊戲規則

3.隨音樂進行遊戲

4.結束活動各自擺休息動作

寶寶新村

[研究要點目標]: 1、學習在紙上畫好樓層後粘在盒子上,剪出“門”,從而做成一幢高樓。佈置寶寶新村,體會製作成功的愉快心情。

2、發展幼兒的語言講述能力。

[研究過程]:

一、引出課題。

(出示高樓)裝飾過的一面背對幼兒,這是什麼?(紙盒)。它可以做什麼?老師用紙盒做了一幢什麼?它是怎樣的?

二、講解示範。

1、在白紙上畫上樓層、窗口、門。

2、在白紙背面塗少許漿糊,粘到紙盒較寬的一面,貼緊。

3、將多餘的紙修剪掉,並在底部剪出“門”。

三、幼兒製作。

用過漿糊後要手擦乾淨,剪“門”時要沿着的“門”的輪廓線進行。

四、講評。

1、將幼兒完成的樓房佈置成一個寶寶新村,在新村內放置玩具小車及花草。幼兒自由參觀,評評什麼樓房造得好。

2、幼兒自由交流、探討。

[研究結果]:

活動過程中每個幼兒都能夠積極參與,動手動腦,基本能夠製作出不同的樓房,但有的稍粗糙,挖門時有些困難,不過小朋友們都比較興奮。

篇45:小班音樂教案

活動背景

青蛙是夏季常見的一種動物,也是孩子們熟悉的,也可以視其為夏季的一個象徵性動物中班舞蹈“蛙娃樂”以青蛙唱歌(叫)、青蛙跳、青蛙舞,以及蛙娃兩者間的樂為線索,貫穿始終。動作形象、誇張,在六一演出的時候,就深深的吸引了孩子們。因此,將該舞蹈作為一個教學內容,被納入了小班“快樂的夏天”這一主題活動中。綱要中也指出“初步感受並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激發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突出了美源自生活,要關注生活中的美。

結合小班幼兒的發展水平,我們將該活動定位在欣賞。首先分析欣賞的價值是什麼?一是形象、誇張、有趣的動作,舞蹈中,以誇張的動作,還原了青蛙蹦跳的真實形態,盡顯了肢體動作的表現力,美中帶趣;二是旋律歡快、節奏鮮明的樂曲,較為清晰的展現了青蛙的不同狀態(叫、跳、舞、樂);三是舞蹈藴藏的故事情境,青蛙的唱歌、蹦跳、游泳,到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故事情境的理解展現,有助於更好的理解音樂,感受音樂的美。其次,怎樣來引導幼兒欣賞?以什麼為切入點?從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點出發,對於一個舞蹈的欣賞中,孩子們最感興趣的,最先抓住特他們眼球的是什麼?是動作。因此,就以動作切入,通過自身的模仿發現動作的美和趣,激發表演的慾望,在表演中,引導幼兒對音樂的關注和傾聽,將動作和音樂進行結合,親身體驗舞蹈表演者的快樂,激發表演的興趣和對周圍生活的關注。

如果説欣賞是走進藝術的通道,那麼表演、創作就是藝術教育的最終目標。因此,在引導孩子們感受到了舞蹈的美后,更要激發他們對舞蹈的喜愛和對錶演的興趣,要為他們創作提供條件。我在設計中,將青蛙舞蹈的一塊內容,留給幼兒進行創編,使自己真正成為舞蹈表演的主人,感受舞蹈創作的快樂體驗。

活動目標:

1.欣賞舞蹈,感受音樂的歡快和動作、造型的誇張、有趣。

2.願意説説自己的感受,萌發模仿、表演的興趣。

活動準備:

舞蹈錄像一份,剪切的音樂四段

活動過程:

1.提出問題,明確欣賞的目的性

“我們來看一段哥哥姐姐跳的舞蹈,我們來看一看,小青蛙們在幹什麼?你最喜歡哪個動作。”該問題的提出,使孩子們關注舞蹈中的動作,“喜歡”代表着他們欣賞過程中最直接的真實的感受,體現了對美的感知。對於小班幼兒來説,比“最美”的更能激發欣賞的興趣,更能便於他們理解和發現。2.模仿中,感受舞蹈動作的美和趣,引發對音樂的關注和傾聽。

在欣賞的過程中,結合代表性的動作,我給予語言提示“這時,青蛙可能在做什麼事情?”“誰來了,他們在做什麼?”欣賞結束後以問題“你最喜歡哪個動作?”來幫助幼兒回顧自己所看的,並以問題“小青蛙在幹什麼?”來更好的理解動作,感受動作的藝術化表現。回答的孩子,都是語言伴隨着身體動作的表演,坐着看的孩子躍躍欲試,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在這種學習內趨力的推動下,進行集體的模仿,表演。為了避免對音樂的忽視,我以“我找到的會聽音樂跳舞的小青蛙,動作很有節奏,很美。”這樣的指導語,將聽音表演的要求提出,符合孩子們都想做動作優美的青蛙的心理需求,有效的激發了他們對音樂的'關注,使音樂和動作很好的結合了起來。

3.在自我創作中,感受舞蹈表演的有趣,和創作的快樂。

“這段音樂小青蛙可能在幹什麼呢?”播放了青蛙跳舞的一段音樂,引導幼兒創編跳舞的動作。該部分的動作創編,想象的空間很大,幼兒聯繫已有經驗完全能夠表現,從而體驗成功的喜悦和創編的快樂。有的孩子是轉圈跳舞,有的是雙手高舉左右擺動,有的則是直立的蹦跳動作,還有個別是面對面的表演,各有各的特點。在歡笑中,使他們體驗到了,舞蹈的抒情達意的作用。在該環節中,還可以根據班上孩子們的能力水平,來引導他們合作表演,兩人或多人。

活動反思:

通過《蛙娃樂》這個活動的開展,使我對舞蹈欣賞活動,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對欣賞價值的認識和判斷,也有了新的認識。音樂、動作、故事情節,這三個方面,的確存在着很好的欣賞價值,值得孩子們去發現、感受和再創造。但更為重要的是,要使孩子們感受到,意識到音樂、舞蹈是表達情感的很好的途徑;舞蹈的動作是源自生活中的,只要關注生活,就能創編出漂亮的舞蹈動作,要敢於模仿和想象。記得曾經聽許卓雅老師的講座,她認為舞蹈很簡單,捕捉勞作的、活動中的動作,加以藝術化的加工,配以適合的音律,就能成為很好的舞蹈。關鍵還是強調對日常生活的關注和積累。欣賞中的引導語,是幼兒有效欣賞的前提和關鍵。由於孩子們沒有欣賞舞蹈作品的經驗,因此,在欣賞前,教師要以明確的問題,來幫助幼兒明確“看什麼”。活動中,欣賞前我以問題“最喜歡哪個動作?”增強幼兒欣賞中的目的性,突出對動作的觀察和品味。

“小青蛙在幹什麼?”能很好的幫助幼兒理解動作的來源,比如動作游泳,雙手交叉打開,兩腳交替後踢,交流中的模仿,孩子們表現的動作不清楚,但是當理解了是游泳後,動作更有力,動作的路線也更為清晰、美化了。又如動作青蛙唱歌,孩子們就觀察到了鼓嘴巴的現象,當猜測在幹什麼時,他們聯想到了“叫”“唱歌”,再來表演時,加入了唱歌表演中的頭部的擺動,使舞蹈動作更豐富,更美。

評價語的適當運用,使幼兒將舞蹈和音樂結合。在引導幼兒進行表演的時候,動作的確很難吸引孩子,他們能夠很投入的用肢體動作進行表演,但是,出現了部分孩子只做動作,不聽音樂的現象。我以有針對性的評價語,來引導幼兒。表演中“我找到了幾隻特別漂亮的小青蛙,原來是因為他們在聽着音樂跳。”,並在集體表演後,請一名幼兒來展示,“她跳得好嗎?”“什麼地方好?”突出動作的有節奏,體現音樂與舞蹈動作之間的關係。有了這兩個評價性的引導後,孩子們再次表演,都能夠聽着音樂,有節奏的進行,個別孩子節奏感不是很好,但他們也能認真的聽音樂表演。

活動後,也感到些許的遺憾,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教學環節中,前後不夠緊湊。2.在引導幼兒跳舞的部分,應更突出舞蹈動作源自生活的理念,使幼兒能更好的結合生活經驗,創編更豐富的動作。

3.沒有將捕捉到的教育價值及時深入下去,當發現孩子們有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時,沒有及時的進行引導,雖然時間較長,不適宜繼續開展,但可以以語言激發他們在延伸活動中進行合作的嘗試。

篇46:小班音樂教案

設計意圖:

根據幼兒喜歡遊戲和通過遊戲學習的特點,本活動以“猜謎”和“找圖”這兩類小班幼兒熟悉和喜歡的遊戲作為線索貫穿始終,大大提升了活動的趣味性。其中“找圖”的範圍不只侷限於教具的大圖,還包括幼兒的座椅、教師的衣服等,使幼兒感受到多種可能性。此活動環環相扣,遊戲在其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有效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好勝心。幼兒在一遍遍的遊戲中不斷地傾聽歌曲,努力保持專注力,逐步形成穩定的聽覺表象,進而順暢地進行集體歌唱和創編。

目標:

1.熟悉旋律,理解歌詞,用自然的聲音學唱歌曲。

2.結合“猜謎”和“找圖”的遊戲,嘗試用“小兔”“小猴”“小蛇”替換“小象”。

3.體驗集體歌唱和遊戲的快樂。

準備:

黑板,森林的背景圖片(如圖),小象圖片若干(分別藏於幼兒座椅背後、教師衣服後背、大圖下等),小兔、小猴、小蛇圖片各一張如下圖(分別藏在大圖中的樹旁、樹上、草叢中)。

過程:

一、猜謎語聽歌曲

師: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長又長,幫人把活幹。猜一猜,這是什麼動物啊?

師:對,是大象。

師:我這裏有一首歌,我們來聽一聽它唱的是不是“大象呢?(教師範唱第一遍。)

二、學唱新歌

1.傾聽範唱,感受歌詞和旋律。

師:你們聽到歌裏唱的是不是“大象”呀?

師:不是大象,那是誰呢?

師:哦,是小象。那歌裏都唱了些什麼?是這樣的嗎?(教師範唱第二遍。)

師:歌裏還唱了什麼?(教師範唱第三遍。)

師:小象的鼻子怎麼樣啊?

師:媽媽説了些什麼呢?

師:今天,有着長長鼻子的小象就來到了我們的房子裏,它躲到了椅子的後面請找一找,小象躲在哪張椅子背後呢?

(教師通過設置“找小象”的遊戲情境,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好勝心,併為後續活動做鋪墊,培養幼兒的專注力。)

師:仔細聽聽,我對小象唱了什麼?(教師範唱第四遍。)

師:還有小象嗎?請你們在椅子下面找一找!我來對小象唱歌。(教師範唱第五遍。)

師:我又要對小象唱歌了!如果你會唱,你可以輕輕地和我一起唱。對於不會唱的地方,請你仔細聽聽我到底唱了什麼。

(教師加深幼兒對歌詞內容和歌曲旋律的記憶,再次明確傾聽的任務。)

2.學唱歌曲。

師:我們房子裏還有小象嗎?(教師轉圈提醒幼兒)大家找一找,在哪裏?

師:呀!在我身上啊!可是它有點害羞,不好意思出來。如果你們唱歌給它聽,它就會出來!

(幼兒集體歌唱,進入歌唱學習的檢驗環節。)

師:小象出來了,你們知道為什麼嗎?(或提問:小象為什麼不出來呀?)

(教師可根據幼兒歌唱的具體情況選擇上述指導語,引導幼兒集體進入反思評價環節,時間控制在2分種內。)

師(出示背景圖):森林裏也有一隻小象,它想請那些會輕輕地完整地唱歌的小朋友把它找出來!

三、創編歌詞

1.將“小象”替換成“小兔”。

師:小象有長長的鼻子。在森林裏,它有一個好朋友,有長長的……(教師模仿小兔的長耳朵進行提示)耳朵,它是誰啊?

師:對了,是小兔。誰能在森林裏找一找小兔?

師:你們會把“小象”換成“小兔”來唱歌嗎?除了這個,還要把“鼻子”換成什麼呢?(耳朵)我們來試一試。

2.將“小兔”替換成“小猴”。

師:剛剛是小兔的耳朵真呀真正長。那有着長長的尾巴、愛爬樹的是誰呀?

師:好,我們來唱一唱“小猴”。請會一邊唱歌一邊做動作的小朋友來找一找小猴。

3.將“小猴”替換成“小蛇”。

師:森林裏有長長身體、長長舌頭的是誰呀?

師:它在哪裏呢?誰來找一找?

師:我們來唱一唱“小蛇”。是唱舌頭長還是唱身體長呢?(根據幼兒的回答引導幼兒分別演唱。)

四、擴展經驗

師:我們周圍還有什麼動物或者物品有長長的東西呢?我們來説一説、唱一唱吧!

(若幼兒説出其他特徵,教師不要給予否定,而是要進行歸納、整理。比如,當幼兒説河馬很胖時,教師可以説:“這個小朋友説出了河馬很胖,那河馬有哪個地方是長的呢?”在幼兒討論後,告訴幼兒:“河馬的尾巴還挺長的,比兔子的長哦!”)

延伸活動:

1.在小班下學期可引導幼兒兩兩對唱。

2.進一步引導幼兒替換名詞“小象”和形容詞“長”,進行新的創編。

篇47:小班音樂教案

活動目標:

1、用自然的聲音大膽説出自己的名字、性別。

2、願意和老師、同伴共同歌唱,體驗歌唱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鋼琴、鈴鼓、(或其他樂器)皮球

活動過程:

一、自我介紹:

教師將自我介紹變成歌詞,唱給孩子聽,並配以鈴鼓伴奏,增加樂趣。

二、改編最後一句歌詞:“哈哈,這就是我,我叫XXX,我是小男(女)孩。”

三、以遊戲皮球滾動找朋友的形式輪換,使幼兒快樂的主動介紹自己以,營造輕鬆的氣氛,並和老師一起唱歌,

活動延伸:

也可以請出一名幼兒來滾皮球,以找朋友的形式請出幼兒作自我介紹。

活動反思:

《指南》中也指出“萌發幼兒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趣”,這是我們教師進行音樂教育活動的依據,唱歌是直接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尤其是幼兒,當他高興的時候,就會情不自禁的唱起歌來,以表達輕鬆、愉悦的心情。快樂的情感不是教出來的,而源自於內心,形成與過程體驗之中。

篇48:小班音樂教案

活動目標

1.學習歌曲《小花狗》,能夠邊唱邊按樂句變換動作。

2.願意表演歌曲,體驗表演的樂趣。

3.體驗歌曲中的歡快情緒。

4.學唱歌曲,掌握斷頓、歡快和連貫、舒緩的不同演唱方法。

活動準備

1.“小花狗”頭飾、“肉骨頭”胸飾若干(數量與幼兒人數相等)。

2.《小花狗》音樂CD。

活動建議

1.理解歌詞,學習歌曲。

(1)教師:“你們見過小狗嗎?小狗最愛吃什麼?……”

(2)教師示範演唱兩遍歌曲,引導幼兒逐句理解歌詞。

(3)根據歌詞內容提問:“小花狗在什麼地方?它的眼睛是什麼樣的?它在門中想做什麼?”引導幼兒逐漸熟悉歌詞和歌曲旋律。

(4)教師再次示範演唱,引導幼兒跟隨音樂CD學唱,逐漸會唱歌曲。

2.學習演唱歌曲,練習創編動作。

(1)教師逐句唱歌,引導幼兒分句創編動作。

(2)教師帶領幼兒邊唱歌,邊按照樂句變換動作。

3.玩表演遊戲“小花狗”,體驗表演的樂趣。

(1)教師介紹遊戲規則與玩法:請幼兒兩人一組,分別扮演“小花狗”和“肉骨頭”。音樂響起時,“小花狗”在自己的座位前,邊唱邊表演,“肉骨頭”中蹲在“小花狗”前面,當唱完“汪汪”時,“小花狗”站起來去抓“肉骨頭”,“肉骨頭”則迅速逃回自己的座位。規則是“小花狗”只能在原地抓,不能離開椅子。

(2)幼兒反覆玩遊戲,體驗表演的樂趣。

活動延伸

可以請幼兒課後帶着頭飾到院子裏跟好朋友玩遊戲,也可以回家後跟爸爸媽媽一起玩。

教學反思:

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結合音樂本身的要素,讓幼兒感受到不同的音樂形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只有通過音樂的情感體驗,才能達到音樂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兒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實踐過程中,培養了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通過成功的音樂活動,會提升孩子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較為弱的孩子對音樂活動的自信心。

篇49:小班音樂教案

活動目標:

1.大膽用動作表現洗澡時的快樂有趣,並隨着樂曲的變化表現。

2.知道洗澡可以讓自己變得乾淨健康。

3.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4.熟悉樂曲旋律,為樂曲創編動作。

活動準備:

1.動作圖譜,記號筆,白紙

2.音樂

活動過程:

一、自由表現洗澡

現在是什麼季節呀?出了汗怎麼辦呀? 你是怎麼洗的?讓我們一起聽着音樂來洗洗吧 。(幼兒聽音樂洗澡)

二、創編洗澡的動作。

1、討論:你是怎麼洗澡的?洗了什麼地方?

2、自由創編

3、梳理創編的動作:請個別幼兒上來表演,教師根據幼兒所説出示動作圖譜或即興畫出洗澡動作

4、看圖表演

5、提要求後再次表演。

剛才小朋友洗了很多地方,想一想還有什麼地方沒有洗乾淨?現在讓我們聽着音樂把我們的身體洗得乾乾淨淨的。

三、辨別音樂節奏快慢。

1、完整欣賞音樂,感受節奏快慢

有個小朋友喜歡一邊洗澡一邊聽歌,你們聽一聽這首歌哪個地方快哪個地方慢?快的音樂應該怎麼洗呢?慢的地方呢?

2、分段感受並表演。

3、完整聽音樂表演。

讓我們一起聽着音樂洗個澡吧!小耳朵要仔細聽,什麼地方要快快洗,什麼地方要慢慢洗。(1遍)

四、完整表現:幫同伴洗澡。

教學反思:

這一話題,孩子們比較感興趣,都願意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去,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小百科:洗澡,能清除汗垢油污、消除疲勞、舒筋活血、改善睡眠、提高皮膚新陳代謝功能和抗病力。而且通過温水的浸泡,能夠治療某些疾病。熱水澡水温不宜太高,一般以35~40℃的温水為宜。

篇50:小班音樂教案

背景分析:

小班的孩子喜歡富有情境的遊戲。來自孩子們生活中的跳跳牀是他們非常感興趣的。因此,我創設了“森林裏動物們玩跳跳牀”的遊戲情境,並且自然地貫穿始終。這樣就使得活動變得好玩有趣起來,從而調動了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了他們跳躍的願望。

為幫助孩子們突破“隨歌曲節奏跳躍”的難點,我通過“皮球跳躍”“圖譜引導”和“肢體感受”三個環節幫助孩子們從直觀到具體形象再到自身動作感受,由易到難地引導孩子們感知歌曲的節奏。第一環節和皮球一起玩“跳躍”的遊戲,既順從了孩子們的心理需求,又非常直觀、具體形象地幫助孩子感知了歌曲的節奏;第二環節通過形象的圖譜幫助孩子更好地熟悉歌詞、感知節奏;第三環節引導孩子通過身體動作進一步感受音樂跳躍的節奏和情緒。在活動的最後,創設了有趣的“跳跳牀”遊戲情境,充分調動了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最終使孩子們在輕鬆、自如地氛圍中,有效的達成了教學活動目標。

教學策略:

1.遊戲情境法

2.直觀感受法

3.圖譜引導法

4.循序漸進法

活動目標:

1.用動作表現歌曲跳躍、歡快的情緒,產生跳起來的願望。(重點)

2.能跟隨歌曲的節奏跳躍。(難點)

3.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4.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音樂、圖譜、皮球、廢舊廣告布。

2.經驗準備:和幼兒玩節奏遊戲。

活動過程:

1.情境激趣,學習體驗歌曲節奏。

(1)情境導入,完整欣賞音樂。

(2)出示皮球,通過皮球有節奏的跳動,感受歌曲跳躍的情緒,尋找跳起來的感覺。

(3)通過圖譜,進一步感受練習歌曲節奏。

(4)利用身體各部位感受跳起來的感覺和節奏。

2.情境深化,出處引導幼兒隨歌曲節奏跳躍。

(1)幼兒隨歌曲節奏自主模仿小動物跳躍,表現歌曲的節奏及跳躍感。

(2)幼兒合作表演,進一步引導幼兒隨歌曲的節奏進行跳躍。

3.情境昇華,進一步發展幼兒隨歌曲節奏跳躍的能力,共享跳躍的快樂。

(1)借用“跳跳牀”(廣告布),激發幼兒跳躍的慾望,進一步練習隨歌曲節奏跳躍。

(2)增加遊戲情境,讓幼兒進一步鞏固練習隨歌曲節奏跳躍。

(3)共同演唱歌曲,體驗用聲音表現歌曲跳躍的歡快情緒。

4.結束活動。

教師和幼兒在快樂的遊戲情境中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教學的過程中先採用手指遊戲讓幼兒感知節奏的快慢變化,再用語言提示引出會跳的好朋友“皮球也來湊熱鬧”並提問:“皮球會跳嗎?”通過演示得出皮球不但會慢慢的跳快快地跳而且還會隨音樂的節奏一起跳。此樂曲訊用了用圖片記錄樂曲的節奏,圖譜的形式以每兩小節為一行,共五小姐。感謝朱老師對我的指點讓節奏譜更為生動形象,幼兒對學習的興趣更為濃烈,在活動的環節中,選擇邊對照圖譜邊打節奏讓幼兒更進一步感知樂曲的節奏,其中讓幼兒集體與,個別表演,激發幼兒的表演慾望,在歡快的遊戲中掌握節奏,用身體不同的部位來打節奏,讓幼兒更有趣,設置了跳跳牀活動時有了規矩,並學會與同伴之間的配合及朋友玩耍的喜悦之情。在不斷拍打節奏的同時,幼兒也基本會唱歌曲,但在今天的活動中我還有些緊張,在以後的活動和學習中還需要在鍛鍊,消除緊張情緒。

篇51:小班音樂教案

活動目標

1,學習兒歌,理解並掌握兒歌內容。

2,通過學習,懂得謙讓分享,養成良好的常規習慣。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謙讓與分享的道理

活動準備

1,準備足夠孩子人手一個的水果。

2,孩子爭搶玩具大哭的圖片。

活動過程

1,展示圖片,引發討論。

觀察圖片,討論圖片上的孩子們在幹嘛?

這樣做對不對,為什麼不對?

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做?

2, 學習兒歌。

老師朗誦兒歌,孩子認真聽。

回答問題,兒歌中説的什麼意思?

兒歌中的小朋友和圖片中的小朋友誰做的好?

你會向誰學習?

跟讀兒歌,掌握兒歌內容。

3,表演兒歌,玩遊戲。

做遊戲, 孩子們將凳子擺成一排,表演兒歌內容。表演結束孩子們親親抱抱。

4,分發水果,鞏固兒歌內容。

請個別幼兒為小朋友分發水果,邊發邊念兒歌。

孩子在分發的過程中,老師注意讓孩子坐好養成良好的常規習慣。

大家一起分享共同吃水果的樂趣。

5,小結。

我們以後在相處的過程中,要懂得謙讓,不爭不搶 ,好的東西不僅要和小朋友們一起分享 ,更要懂得和爺爺奶奶爸媽分享。

兒歌:

排排坐吃果果,

幼兒園裏朋友多,

你一個,我一個,

小華沒來留一個

教學反思

在組織課時侯,就是因為孩子們在吃東西時候愛爭搶打鬧,為了讓他們養成良好的常規習慣和和睦相處共同分享, 就選擇了這首兒歌,同時為了讓他們印象更深刻,特意從開始就是使用反面圖片教材 ,讓孩子在討論的 過程中初步意識到應該怎樣做對怎樣做不對,為後面快速理解兒歌內容打下基礎。從而在理解掌握兒歌內容的基礎上達到我所期望的目標。但在組織這節課 時,可能過於偏重常規培養,忽略了對孩子 進行語言方面的比如發音的準確清晰等方面的鍛鍊,以後在組織任何活動時,一定要做到面面俱到,要做到讓孩子全面發展全面進步。

篇52:小班音樂教案

活動目標:在音樂遊戲中感受小兔子和狐狸的音樂形象。

活動準備:狐狸和小兔頭飾、錄音機、磁帶

重點難點:對“快跑”作出敏捷的反應

活動地點:活動室

活動形式:集體活動

活動過程:

1、欣賞樂曲

請幼兒聽音樂區分兩種音樂形象,讓幼兒隨音樂模仿這兩種動物的動作,引導幼兒做出小兔子玩耍時的高興、快樂的表情及狐狸在做壞事時的狡猾、機警的表情。

2、玩遊戲

由老師扮演狐狸,幼兒扮演小兔子,狐狸蹲在一個比較隱祕的角落裏,小兔子聽音樂四散、自由的做兔子跳。歌曲部分小兔表演唱,唱到“看哪狐狸來了”。狐狸慢慢站起來,“快跑、快跑,小兔子快快跑”時,小兔子連忙跑回座位或者原地不動。狐狸隨音樂邊走邊做準備捕捉的動作,看到哪個兔子動了,就把它捉住。

3、也可以讓幼兒自己扮演狐狸。

4、結束活動:小兔和狐狸都累了,喝些水,休息一下吧。

篇53:小班音樂教案

核心導讀:教師思考:音樂教學活動的重點不僅僅是讓幼兒學會演唱歌曲,音樂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提供人際間交往的機會,滿足人的交往需要。人們可以通過音樂彼此溝通並建立感情上的和諧關係。這一點已為人

教師思考:音樂教學活動的重點不僅僅是讓幼兒學會演唱歌曲,音樂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提供人際間交往的機會,滿足人的交往需要。人們可以通過音樂彼此溝通並建立感情上的和諧關係。這一點已為人所共知。成人與兒童,兒童與兒童之間的音樂交往,可以給幼兒提供大量人際交往的機會和經驗。因此,教師應該圍繞重點,設計有層次的教學,幫助幼兒在有趣的音樂活動中獲得身心和諧健康的發展,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達成教師預設的教育目的。

幼兒發展:體驗敍事性歌曲的演唱風格,掌握演唱規律。能夠結合手指動作加強對歌詞的記憶,能夠自主創編歌曲,並能積極地進行演唱和表演。

理論借鑑:幼兒園教師教育叢書――音樂教育 《綱要》藝術活動的指導要點

《五隻小鴨》是一首很有意思的兒童歌曲,對大班的幼兒來説,學習《五隻小鴨》是比較輕鬆的。歌詞是採用很有規律的固定搭配形式,大班的幼兒已有了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他們懂得在事物中尋找規律,因此,他們能夠很快就掌握歌曲的演唱方式。可是,也正是因為歌曲比較簡單的緣故,很容易使得大班的幼兒失去對活動的興趣,對我們新教師來説,如何維持幼兒對活動的積極性是一個很大的難題。

經驗分析:大班的孩子對陌生的事情的好奇心是很強的。他們比較喜歡挑戰高難度的事情,一旦他們覺得某件事情做起來很容易,沒有挑戰性,他們就會失去對這件事情的關注和興趣。《五隻小鴨》的歌詞雖然有六段,但是歌詞中重複的部分比較多。在之前的幾次音樂活動中我也發現了一個問題:一旦某首歌曲中歌詞重複的很多,那麼幼兒從第一段唱到最後一段的時候,幼兒唱歌的聲音會越來越輕,因為大多數幼兒都失去了對活動的興趣。如何讓幼兒在這次的音樂活動中發揮最大的主體性和積極性?針對此問題我是這樣做的。

第一步:出示歌曲圖譜引起興趣。

提供:歌曲圖譜。

重點:觀察圖譜,明白圖譜所表示的意思。

設計意圖:為完整記憶節奏、歌詞做準備。能夠大膽表達自己對圖譜的理解。

第二步:學唱歌曲,掌握歌曲的規律性並加入手指動作。

提供:教師自編手指遊戲。

重點:掌握歌曲的旋律及前三段歌詞,能用手指遊戲進行表演。

設計意圖:發現歌曲的規律性,為創編後三段歌詞做準備。

第三步:創編歌曲,進行角色扮演。

提供:小鴨子頭飾。

重點:創編後三段歌曲,能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表演歌曲。

設計意圖:能夠通過自己尋找到的規律完成歌曲的創編,並且積累按情節有目的進行表演的經驗。

這三步過程的設計使得活動的每一個環節都能更加自然的過渡,同時,也避免了孩子們興趣不足的問題,讓孩子們能夠發揮自己的主體性,積極的投入活動。

《幼兒園音樂教育》中提出,幼兒園的音樂活動應具有遊戲性,我們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積極的貫徹你這一原則,給孩子創造一個快樂寬鬆的音樂活動環境。

篇54:小班音樂教案

活動目標:

1、認真傾聽音樂,理解歌詞內容,感受歌曲的情緒變化。

2、學習關愛他人,萌發同情心。

3、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各種泥娃娃,錄音磁帶。

活動過程:

1、介紹歌曲《泥娃娃》,請幼兒安靜地傾聽歌曲。

2、引導幼兒説説聽了歌曲後有什麼感受?泥做的娃娃會説話嗎?

3、學習歌曲《泥娃娃》,先教歌詞,然後學唱歌曲。

4、教師放錄音幼兒隨音樂邊唱邊自由表演。

5、教師分發給幼兒適量的泥,讓幼兒嘗試泥塑,教師提醒幼兒可以使用輔助材料,使幼兒能夠學習搓、捏、壓等技能。

6、將幼兒的成品放在架子上,建議幼兒互相欣賞,表揚泥塑做的好的幼兒。教師同時提醒幼兒收拾材料、整理桌面,養成好的衞生習慣。

7、教育幼兒愛護自己與同伴的作品,欣賞時輕拿輕放,欣賞完物歸原處。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前,我先將原教案進行了修改,增加了圖譜這一教學材料,從而幫助孩子理解和記憶歌詞。在圖譜設計時,我儘可能地使用簡易的圖片幫助幼兒理解,並運用了 “1”“X” “真”“假”等一些明顯的符號加以輔助。活動時,孩子們能被多樣的圖譜所吸引,正確地理解並用聲音優美地歌唱,活動目標有效達成。但是在活動中我也發現了活動氛圍並沒有預期得好,如果我能在肢體動作、臉部表情等更加活躍一些,也許孩子們也能被我的情緒所感染,使本次音樂活動的氛圍顯得更加活躍歡樂一些。這是我下次要注意的地方。

篇55:小班音樂教案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花環送給您》,並理解歌詞內容。

2、學會用自然、好聽的聲音演唱歌曲。

3、學習把愛長輩的情感用歌聲和動作表現出來。

活動準備

1、媽媽或長輩戴上花環的圖片

2、有關愛父母、尊敬長輩等禮貌行為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帶幼兒欣賞自己製作的花環,並説出花環送給誰。

2、出示圖片,告訴幼兒:

圖片上的小朋友給媽媽戴花環時,還唱了一首很好聽的歌,名字叫《花環送給您》。

今天,我們請來了這位小朋友,你們仔細聽聽,她是怎麼唱這首歌的。

3、請大班一位小朋友進行表演唱,激發幼兒學習歌曲的願望。

4、教師提問:剛才,大姐姐演唱的歌曲叫什麼名字?歌裏都唱了什麼?

鼓勵幼兒大膽説出歌詞的內容。

二、展開

1、教師完整地朗誦歌詞。

2、幼兒跟着音樂學説歌詞。

3、幼兒自由地圍在教師周圍學唱歌曲,教師與幼兒交談:

我們給媽媽送上親手製作的漂亮花環時,演唱《花環送給您》,她們一定會更高興的。

4、幼兒完整地演唱歌曲。

5、聽錄音,請幼兒邊做動作邊自由地表演唱。

三、結束

請幼兒回家為媽媽或長輩戴花環時演唱這首歌。

活動延伸

離園時,有意請媽媽、奶奶等女性家長來接,幼兒集體為她們戴花環,並演唱歌曲。

教師現場照相或錄像。

篇56:小班音樂教案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ABC樂段的不同節奏。

2.能在音樂律動下,跟隨老師做相應動作。

3.在音樂遊戲中,體驗與同伴合作的樂趣。

重點難點

1.重點:感受樂曲的樂段的不同節奏。

2.難點:能跟隨音樂做動作。

活動準備

鴨子頭飾、音樂、PPT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情景導入:出示森林圖片,教師扮演小鴨子入場,講述故事。

師:我是一隻膽小的小鴨子,我一個人住在樹林裏很孤單,因為我沒有好朋友陪我一起玩,所以我很不開心,今天,我終於鼓起勇氣走出家門,我要出去找好朋友玩啦。

二、基本部分

1.完整欣賞音樂,教師示範動作。

師:你們看到小鴨子是怎麼走出家門的?

2.欣賞A段樂曲,教師示範動作,請幼兒説説並模仿小鴨子走出家門的動作。師:這個動作小鴨子做了幾遍?

教師口述兒歌,引導幼兒數一數。

3.提問:引出B段樂曲。

師:小鴨子找到好朋友了嗎?讓我們仔細看一看小鴨子和好朋友做了什麼動作?

4.請出個別幼兒和老師一起聽音樂,示範動作。

5.請幼兒説一説,小鴨子找到好朋友後心情怎麼樣?它和好朋友做了什麼動作。(教師可用動作提示幼兒――親一親,手拉手,蹭一蹭……)

6.引導幼兒發現自己的好朋友,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做遊戲。

師:為什麼我倆是好朋友啊?(引導幼兒發現,椅子靠在一起就是好朋友)師:你們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嗎?快去找一找吧!找到好好朋友一起玩遊戲吧!7.教師小結“小鴨子”的心情。

師:沒有好朋友的時候,小鴨子的心情怎麼樣?找到好朋友後,小鴨子的心情怎麼樣?(滿足、開心)

8.請幼兒和身邊的好朋友一起完整的跟隨老師聽音樂做動作。

9.出示池塘圖片,引導幼兒離開座位去池塘找好朋友。

師:剛才我們在家的周圍找了好朋友,這次讓我們去池塘邊找一找好好朋友吧!音樂結束後,教師首先回到座位。提醒幼兒,音樂結束後要回到座位。

三、結束部分

請幼兒完整的進行音樂遊戲。請老師扮大鴨子和小鴨子們一起找好朋友。附:小鴨子找朋友

小鴨子,找朋友。

搖搖擺擺,嘎,嘎。搖搖擺擺,嘎,嘎。搖搖擺擺,嘎,嘎。搖搖擺擺,嘎,嘎。小嘴巴,親一親,手拉手,搖一搖。

小嘴巴,親一親,手拉手,搖一搖。

找到好朋友,蹭一蹭,找到好朋友,蹭一蹭。玩累了,回家啦!

活動總結

小班上學期,幼兒不能很好的找到自己的好朋友,經常會幾個人拉在一起或一個人不去找好朋友,所以,在活動準備時,把兩個好朋友的椅子挨在一起,給予孩子暗示和提醒。活動中,通過簡短的故事導入,把孩子帶入故事情景中,讓孩子們投身到

音樂遊戲當中,成為故事中的主人翁。在音樂遊戲中,帶領幼兒按照上半身動作――下半身動作――全身動作的動作順序進行遊戲,一步一步提高遊戲的難度。在幼兒掌握後,可以繼續更換好朋友,進一步提高遊戲的趣味性與合作性。

篇57:小班音樂教案

活動背景

音樂《修鞋匠》具有結構清晰、旋律鮮明的特點,很適合設計成為音樂活動。此音樂原來設計的是關於修鞋匠的故事,由縫鞋子、釘鞋子、繞線三個情節組成。然而修鞋匠距離幼兒生活較遠,幼兒較難理解和表現。《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教育內容的選擇應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那怎樣才能使音樂故事的情節貼近幼兒的理解呢?

為了解孩子們對音樂的感受,我首先讓孩子們在過渡環節聆聽這首音樂。當他們聽到音樂的第一部分沉重、緩慢的聲音時,立刻有點緊張地説:“灰太狼來了!”“熊來了!”“怪獸來了!”我追問孩子們為什麼是這種感覺,有的説:“聽起來重重的。”有的説:“低低的聲音聽起來好可怕!像大怪物的走路聲。”由此可見,孩子們的音樂感知是非常到位的,這也給了我創編新故事情節的啟發。

於是在播放第二段音樂前我先問孩子們:“音樂裏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呢?灰太狼要去做什麼呢?”我給孩子們播放了第二段音樂,當第二段音樂用兩種音色交替反覆出現同一個節奏型時,有的孩子説是敲門的聲音,有的説聽到了釘釘子的聲音。我問孩子們:“是誰在敲門?誰在釘釘子呢?”好多孩子都説是喜羊羊在釘釘子,灰太狼好像來敲門呢!在播放第三段音樂前,我問孩子們:“我們接下來聽一聽,看最後灰太狼抓到喜羊羊了嗎?”當孩子們饒有興趣地聽到第三段歡快的音樂時,他們高興地説:“沒抓到!”就這樣,一個完整的音樂故事創編完成。

《喜羊羊和灰太狼》是孩子們熟悉和喜愛的動畫片,以此設計的故事孩子們非常感興趣。可以説,這節活動是我和孩子共同設計的。在有了充分感知音樂的曲式結構的基礎上,孩子們有了大膽表現的慾望。在自由活動時間,他們自發玩起了喜羊羊和灰太狼的表演遊戲,有的孩子扮演凶神惡煞的灰太狼,有的孩子則扮演機智的喜羊羊。

看到孩子們這麼喜歡錶演遊戲,我決定帶領孩子們一起玩音樂扮演遊戲――喜羊羊和灰太狼。為了使得音樂更加貼切故事情節,更加適合小班幼兒表現,我將音樂《修鞋匠》進行了變慢處理。

活動目標

1.喜歡參加音樂活動,在角色扮演時能根據音樂特點表演出相應的動作、表情。

2.嘗試看指揮進行樂器演奏。

活動準備

1.在活動前的過渡環節中播放音樂,通過傾聽、討論的方式讓幼兒熟悉樂曲,能聽辨出樂曲《修鞋匠》的曲式結構,創編相應的故事情節。

2.知道鈴鼓、打棒、串鈴的演奏用法。

物質準備

1.樂曲《葡萄牙舞》、《快樂的森林》和《修鞋匠》的改編版。

2.喜羊羊、美羊羊、羊村圖片,喜羊羊、美羊羊、灰太狼頭飾,自制羊村大門。

3.手鼓、打棒、串鈴,3種樂器的卡片各1張。

活動過程

一、創設音樂故事情境――“去羊村玩”,帶領幼兒伴隨《葡萄牙舞》音樂入場。

帶幼兒入場時,提示幼兒注意聽音樂中的上行音階和下行音階,分別用上山和下山的動作表示。

師:我們一起去羊村玩兒吧!去羊村的路上要上山、下山,請小朋友仔細聽音樂,聽一聽音樂中哪裏是上山,哪裏是下山。我們出發吧!

孩子們的表現非常好,當聽到音樂中的上行音階時,他們做出了身體逐漸變高以至墊腳尖的動作,表示上山;當聽到下行音階時,孩子們做出身體逐漸降低以至蹲下的動作,表示下山。

(本節活動是一節音樂表現活動,音樂表現離不開認真傾聽音樂,只有認真傾聽音樂才能恰當地表現。為了讓幼兒認真聽音樂,感受到動作是根據音樂而變化的,我選擇了有上下行音階的《葡萄牙舞》,讓幼兒隨音樂做簡單的動作,感受音樂與動作的密切聯繫,既是本節課的熱身環節,也是一個鋪墊。為了引出後面的音樂故事,我根據這個音樂創編了去羊村路上要上下山的遊戲情境。)

二.傾聽樂曲《修鞋匠》,並在音樂伴隨下進行角色扮演。

(一)創設問好的遊戲情節,以此帶領幼兒自然進行節奏練習。

一邊播放PPT,出示喜羊羊和美羊羊,一邊問幼兒:看,誰來門口迎接你們了?

幼:喜羊羊和美羊羊。

師:原來是喜羊羊和美羊羊呀,它們要和小朋友問好。

教師一邊用手拍出下面的節奏,一邊模仿喜羊羊和美羊羊向小朋友問好。

X X X | X X X |

小朋友, 你們好!

接着引導幼兒用同樣的方式向喜羊羊和美羊羊問好。

孩子們快樂地隨老師一起邊説邊拍出下面節奏型。

X X X | X X X |

喜羊羊, 美羊羊,

X X X |

你們好!

如果幼兒第一次拍得不太正確,教師可以用喜羊羊的口吻説,“小朋友,你們好像和我的方法不一樣呀”,引導幼兒再拍一次。

(本樂曲第二段裏面反覆出現了同一個節奏型,所以利用問好情節設計了節奏練習這一環節。)

(二)引導幼兒根據樂曲第一部分音樂,有表情、按節奏模仿灰太狼走路以及羊羊們害怕的樣子。

1.播放樂曲第一部分,引導幼兒注意傾聽。

師:喜羊羊和美羊羊正高興地迎接小朋友呢。可是,聽,誰來了?

由於孩子們已經熟悉音樂,馬上説出:灰太狼!

2.引導幼兒隨音樂節奏大膽模仿灰太狼的樣子。

師:音樂裏重重的聲音,原來是灰太狼來了!誰來學一學灰太狼走路?

孩子們伸出了灰太狼的“大爪子”,按節奏學着灰太狼走路。可是在長音的時候很多幼兒停不下來。於是在總結幼兒表現的基礎上,教師重點引導幼兒注意長音的處理。

師:你聽到音樂里長長的聲音了嗎?是灰太狼在幹什麼呀?

幼:聽到了。灰太狼好像不走路了。

師:灰太狼為什麼要停下來呢?

師:灰太狼走幾步就要停下來仔細看一看前方的路,因為去羊村的路上有很多喜羊羊設下的陷阱,灰太狼怕掉到陷阱裏,所以要停一停。小朋友一定要仔細聽音樂里長長的音,可別掉進陷阱。

幼兒再次表演時聽到長音都停了下來,生怕掉進“陷阱”。但是雖然動作跟上音樂了,可是表情一點都不像兇狠的狼。音樂表演不僅要合拍,扮演的角色的表情也應該到位。所以我和幼兒討論如何表現出狼的表情。

師:灰太狼去抓羊時會做出什麼樣的表情才能讓喜羊羊害怕?

幼兒紛紛齜牙咧嘴地擺出各種兇狠的表情。

此時教師可以假裝非常害怕的樣子,並説着“哎喲!好嚇人呀”,讓幼兒感到滿足和成功。

師:灰太狼去抓羊的時候必須擺出一副非常嚇人的表情才會讓羊羊們害怕。所以小朋友在學灰太狼走路的時候也要做出讓人害怕的表情。看看哪個小朋友最像灰太狼。

孩子們接下來的表演非常生動。

3.引導幼兒模仿羊羊們看到灰太狼時害怕的表情。

師:灰太狼快到羊村門口了,羊羊們會是什麼心情?誰來學一學?

孩子們紛紛做出各種害怕的表情和動作。

(三)引導幼兒根據樂曲第二部分的音樂,扮演喜羊羊釘釘子、灰太狼敲門的情節。

1.引導幼兒隨音樂有節奏地模仿羊羊們釘門的動作。

師:喜羊羊想了一個什麼辦法來阻止灰太狼進入羊村呢?我們來聽音樂吧。

幼:釘釘子。

師:音樂裏發出了叮叮噹噹的聲音,原來喜羊羊要把門釘結實,不讓灰太狼進來。我們也來學一學羊羊們釘門的樣子吧。只有仔細聽音樂,和裏面的叮叮噹噹的聲音一樣才能把門釘結實哦!

孩子們隨着音樂用小拳頭模仿釘釘子的動作。部分幼兒的動作沒能跟上節奏,教師此時可以邊哼唱第二段樂曲邊做釘釘子的動作,以給幼兒清晰的合拍示範。

師:我發現有的羊羊用小耳朵仔細聽着音樂,和音樂裏的叮叮噹噹的聲音一樣,有的羊羊和音樂裏的不太一樣哦,門可是沒釘結實,要加油哦!我們再來一遍。

大部分幼兒能合拍做動作。

(不要強求所有幼兒都能跟上節奏,只要盡力就好,因為合拍做動作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幼兒的節奏感是在不斷感知、表現音樂的過程中增強的。)

2.引導幼兒隨音樂有節奏地模仿灰太狼敲門。

師:羊羊們釘門的時候,灰太狼在做什麼呢?

幼:灰太狼在敲門。

師:灰太狼來到羊村門口怎麼做才有可能把門敲開?

幼:使勁兒敲門。

師:灰太狼要跟着音樂裏的聲音使勁兒敲門才行。我們聽着音樂學學灰太狼使勁兒敲門吧。

幼兒扮演灰太狼隨節奏使勁兒敲着羊村的門。

(如前,如果大部分幼兒不能隨節奏敲門,可以引導幼兒再來一次。)

(四)引導幼兒根據樂曲第三部分的音樂,表現羊羊們氣走灰太狼的喜悦之情。

師:灰太狼進到羊村裏了嗎?我們來聽音樂。

幼:沒有!喜羊羊成功啦!

師:音樂聽起來很高興,看來灰太狼沒成功。羊羊們怎麼表達自己高興的`心情?可以做什麼事情?

幼:羊羊們可以跳舞。可以衝着灰太狼高興地笑、擺擺手。

師:誰來學一學?

有的幼兒獨自跳舞,有的和夥伴拉着手跳舞,有的揮着手笑着。

師:灰太狼沒能抓到羊,會是什麼心情?

幼:非常生氣。

師:怎麼做才能讓別人看出灰太狼非常生氣?

有的幼兒又着腰、跺着腳模仿灰太狼生氣的樣子,有的跺着腳走開,還有的嘴裏不停地哼哼着表現生氣的樣子。

(五)引導幼兒自由選擇角色,跟隨音樂進行角色扮演。

1.引導幼兒進行第一次表演,教師觀察、尋找表演中的優點和不足。

師:我們聽懂了音樂裏的故事,現在我們要一起把故事表演出來啦!想當羊羊們的小朋友可以走到羊村裏,想當灰太狼的小朋友請到狼堡裏。一定要注意聽音樂哦!

扮演灰太狼的幼兒伸出“狼爪”,展現出兇狠的表情隨着音樂向前走,部分灰太狼忘記了長音處的停步不前。大部分灰太狼能隨着音樂節奏使勁兒敲門,最後灰太狼離開時有的幼兒沒有表現出生氣的樣子。扮演喜羊羊的幼兒能表現出狼靠近時害怕的神情,有的蹲在地上不敢起來,有的捂着自己的腦袋不敢看。羊羊們釘釘子時,有的羊羊一着急沒隨着音樂的節奏釘釘子,釘得比較快。最後勝利時的慶祝環節,羊羊們充分表現出了歡快的情感,有的在一起跳舞,有的得意地向離去的灰太狼揮手説着“抓不着吧” 。

2.和幼兒分析討論第一次表演中的優點和不足,鼓勵幼兒再次自由選擇角色,進行第二次表演。

師:剛剛小朋友們表演得真棒!灰太狼演得太像了,真是嚇到了羊羊們,它們都不敢看你們呢。就是有的灰太狼好像掉進了陷阱裏吧?怎麼回事呢?

幼:在長音的時候沒有停下來看路,就掉下去了。

師:對啦!所以灰太狼以後要注意哦!我還發現有的灰太狼沒抓到羊好像一點兒也不生氣呢。你們沒抓到羊到底是什麼心情呀?

幼:生氣。

師:哦!原來還是生氣的。那一定要把生氣的樣子表演出來哦!讓我們都看到。

師:羊羊們表演得也特別好,一開始是害怕的樣子,最後高興的樣子表演得都很棒,而且每個人的動怍都不一樣呢,害怕的樣子也不同。(此時教師可以模仿幾個幼兒剛表演的害怕和高興的動作。)不過,我發現有的羊羊釘門的時候沒有釘結實,怎麼才能釘結實呢?

幼:聽着音樂裏的叮叮聲。

師:對啦!我們再來表演一遍吧,看看哪個羊羊把門釘得最結實。

幼兒依舊對錶演熱情高漲,有的幼兒選了另一個角色,有的幼兒沒有換角色。大多數幼兒都能用恰當的表情和動作表現出每段音樂的特點。

三、嘗試看指揮進行樂器演奏。

(一)聽聲音猜樂器,引出小樂器。

教師將樂器放在背後,依次演奏三種樂器,讓幼兒猜猜是什麼樂器。

師:小朋友表演得真好!小樂器也想參加表演,我們聽一聽誰來啦?

幼兒都較為快速地猜出來了。

(在演奏前需要讓幼兒辨別樂器的音色,以為每段音樂選擇適宜的樂器。這三種樂器幼兒非常熟悉,在以往的音樂活動中幼兒探索、操作過很多次,例如探索同一個樂器可以發出多少種聲音等,所以我採取讓幼兒聽聲音猜樂器的方法引出樂器,強化幼兒對樂器音色的感知。)

(二)教師和個別幼兒操作樂器,選擇每個樂段適合的樂器。

師:哪個小樂器的聲音像是灰太狼的走路聲?教師依次演奏三種樂器,讓幼兒傾聽選擇。

幼:手鼓。

師:為什麼呢?

幼:手鼓的聲音重重的,像灰太狼走路。

此時,教師請一名幼兒拍手鼓,驗證這個樂器是否適合。

師:哪個聲音像是喜羊羊釘門的聲音?

教師再次演奏三種樂器。

幼:打棒。

師:為什麼呢?

幼:因為打棒的鐺鐺聲像釘釘子的聲音。

此時,教師請一名幼兒敲打棒,驗證這個樂器是否適合。

師:羊羊們非常高興可以用哪個小樂器呢?

幼:串鈴。

師:為什麼呢?

幼:因為串鈴的聲音長長的,很高興。

此時,教師請一名幼兒搖串鈴,驗證這個樂器是否合適。

(由於三種樂器幼兒非常熟悉,此處省去幼兒自由探索樂器環節,採取教師和個別幼兒演奏樂器的方法來選擇,以使教學環節更加緊湊。)

(三)引導幼兒看教師指揮進行樂器演奏。

1.讓幼兒聽着音樂《快樂的森林》,自由選擇樂器。

師:讓我們聽着音樂排成一列長長的火車去取自己喜歡的小樂器吧。

幼兒聽着音樂變成一隊,繞着圓圈每人選取一個喜歡的樂器,之後,拿着小樂器走到擺放相應樂器圖片的區域坐下。

2.教師指揮幼兒進行樂器演奏。

手鼓組的幼兒演奏第一段音樂,打棒組演奏第二段音樂,串鈴組演奏第三段音樂。

3.聽着音樂《快樂的森林》送回樂器,自然結束。

篇58:小班音樂教案

設計意圖

在平時的生活中,“貓和老鼠”的形象是常常掛在幼兒嘴邊的,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我在設計這節教學活動的時候,(用“老鼠出門”,“找食物”,“最後安全地回到家裏”)這一遊戲情節貫穿整個欣賞活動。同時,為了讓幼兒真正感受音樂作品的內涵,我畫了小老鼠不同形態的圖片,用不同形態的圖片來表現音樂情節。在活動設計中,我注重培養孩子的想像能力和創造能力,注重孩子用自己的動作表現對音樂的感受,並注重幼兒基本音樂素質的培養。

活動目標

1.嘗試隨音樂自由地用動作表演小老鼠出洞,吃食、回家的音樂情節。

2.引導幼兒在玩玩跳跳中初步感受樂曲的音樂結構。

3.樂意大膽表現自己對音樂的感受。

活動準備

音樂《加速度圓舞曲》;小老鼠圖片

活動過程

一、講故事引出主題

教師:孩子們看,誰來了?(老師出示小老鼠圖片),隨着音樂講故事。

二、幼兒完整欣賞音樂

1.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段音樂,這段音樂講的就是小老鼠的故事,我們來聽聽。

師:這段音樂講了什麼?

2.教師:我們再來聽一遍,小朋友們可以拿出你們的小手一起跟着小老鼠來玩一玩。

三、幼兒分段欣賞音樂

1.幼兒欣賞A段音樂

師:小老鼠是怎麼樣走路的,我們來聽一聽。

師:小老鼠是什麼樣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小老鼠的樣子。(全體幼兒坐在座位上做動作)

師:小老鼠開始走得慢慢的,然後越來越快了,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坐在座位上提醒:先看一看有沒有大花貓,再出門,跳舞了,再往前走了,跳舞了) 師:沒有發現大花貓,小老鼠怎麼樣?(高興地跳舞了)誰來做一做高興跳舞的動作?

2.幼兒欣賞B段音樂

①師:小老鼠肚子餓了,它怎麼樣了?(找東西吃了)吃東西的時候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啊?(啊嗚)小老鼠找到了餅乾,我們一起學小老鼠吃餅乾吧。吃的時候要發出啊嗚的聲音,注意了,吃一口要慢慢地嚼一嚼再吃,我們和小老鼠一起吃。

②剛才吃了餅乾,還想吃別的東西嗎?還想吃什麼?好的,這一次我們去吃蘋果了。

③師:拍拍肚子吃飽了沒有,再去找找有什麼好吃的了。回家去了,關好門。

四、完整跟隨音樂表演動作

1.師:小朋友們玩得真不錯,小老鼠吃到了什麼好吃的呀?(請個別幼兒説一説)這一次你想吃到什麼?

2.師:這次你吃到了什麼?還想不想吃別的了?好的,我們找找看。

3.師:今天真開心呀,你吃到什麼好吃的了?我們去把所有好吃的東西統統吃個遍。

課後反思

活動中的老師將作品背景內涵用生動的故事展現給小朋友們,同時配以不同形態小老鼠的圖片,讓複雜的旋律簡單化,這樣容易激發小班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從而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音樂。在活動的組織過程中,教師注重幼兒對音樂的傾聽,因為音樂欣賞畢竟是聽覺藝術。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能與教師產生積極的互動,並能用動作來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與感悟。但是沈老師在動作的表現上,可以多讓幼兒動腦參與,以免框死幼兒的動作思維。

篇59:小班音樂教案

活動目標:

1、學會念兒歌。

2、通過兒歌能掌握“你”、“我”等詞。

3、樂意和小朋友一起玩遊戲。

4、發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

5、感受音樂的歡快熱烈的情緒。

活動準備:

1、幼兒能説出同班小朋友的名字。

2、歌曲《找朋友》。

3、歡快的背景輕音樂。

活動過程:

一、播放歌曲,活躍氣氛教師隨意走到小朋友面前,和他/她跳跳、抱抱。

二、出示手偶,講述故事1、猴哥哥和猴弟弟平時是怎麼在一起的?

2、它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3、小結:像猴哥哥和猴弟弟那樣,整天呆在一起,你幫我我幫你,你關心我我關心你,這就是好朋友。我們小(2)班的小朋友每天在一起唱歌,跳舞,做遊戲,這也是好朋友。

三、學習兒歌,合作表演1、教師示範朗誦兒歌二遍。第二遍朗誦時加入動作。

2、請幼兒和教師一起朗誦做動作數遍。

3、兒歌第四句“我們小手碰小手”可以由幼兒自己創編,如:“我的小臉碰小臉”“我的小腳碰小腳”等,並根據創編內容改變動作。

4、請掌握較好的幼兒到前面帶領小朋友們表演,引起幼兒朗誦的興趣。

5、可以採取小組或倆倆合作的形式表演。

四、遊戲:你是我的好朋友。

自由結伴,在輕鬆的音樂下邊念兒歌邊表演。

附:兒歌《你是我的好朋友》

你是我的好朋友,(用手有節奏地指對方)我是你的好朋友。(用手有節奏地指自己)好朋友,好朋友,(用手有節奏地拍手)我們小手碰小手。(和朋友手心對手心拍手)

活動反思:

結合“我的同伴”的主題,我們設計了《你是我的好朋友》這一社會活動。考慮到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他們對故事比較感興趣,所以一開始我們以猴哥哥和猴弟弟的'故事導入,幫助幼兒理解“朋友”這一概念。接着我們遷移到孩子的日常生活,找了一日生活中的一些情境圖,如幫好朋友扭鈕釦,和好朋友一起玩抬轎子的遊戲等,讓他們體會與好朋友相處的快樂。個別孩子能説出自己和好朋友一起玩什麼,如扔沙包、開小火車等,但對於朋友間互相幫助和合作,幼兒缺乏理解。特別是在讓孩子説一説的環節,孩子思維不夠活躍,在第二環節,我們採用的是網上孩子活動的圖片,如果把圖片換做是本班孩子日常生活圖片,可能他們會更熟悉,便於他們的理解,也有助於拓展思路。

篇60:小班音樂教案

設計意圖:

動物是人類的朋友,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緊密相連,幼兒特別喜歡。《小鴨小雞》這首來自於新教材的歌曲歌詞簡單,音域較窄,歌曲裏小鴨小雞不同節奏的叫聲特別能引起孩子的興趣。小班幼兒的思維活動帶有具體形象性,喜歡模仿,對遊戲的情節、角色、動作過程容易發生興趣。根據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小班下學期歌唱活動的目標要求,我在活動中採用了視聽結合的方法引導孩子學唱歌曲,視主要是運用手偶的演示引導幼兒理解記憶歌詞,聽即通過教師多次範唱,引導幼兒傾聽歌曲,使他們在歡快而又輕鬆的氛圍中學唱歌曲。

活動目標:

一、感受歌曲的活潑歡快,能用自然的聲音、愉快的情緒演唱歌曲

二、學習邊唱邊玩角色表演遊戲,體驗遊戲與表演的快樂

活動準備;

小鴨、小雞的指偶;小鴨、小雞的頭飾;碰鈴;小鴨、小雞蛋殼圖片;小鴨、小雞圖片;多媒體課件《我愛我的小動物》

活動過程:

一、發聲練習,音樂《我愛我的小動物》

引導語:你們喜歡小動物嗎?那我們一起來學學小動物的叫聲

設計説明:我以孩子們熟悉的歌曲《我愛我的小動物》為發聲練習(放音樂),圖文聲像有機結合的多媒體課件可以創設一個生動有趣的情景,能激發幼兒參與的熱情和興趣。《我愛我的小動物》歌曲中佈置了美麗的環境,有可愛的小動物,畫面逼真,讓孩子在課件所創設的環境中,通過扮演角色,進入練聲活動。此外這首歌裏涉及小羊、小貓、小狗等動物的叫聲,可以幫助我接下去引出今天教學內容中小鴨小雞叫聲,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帶領幼兒聽着音樂複習《我愛我的小動物》的練聲活動,使幼兒的情緒振奮起來,精神集中起來。

二、圖片引入,激發幼兒興趣

1、出示蛋殼圖片,讓幼兒猜猜蛋殼裏面躲的是什麼小動物

2、引導語:今天也有兩隻可愛的小動物來到我們小一班,他們告訴老師要是你們猜對了是誰?他們就會從蛋殼裏面跑出來跟你們玩。

設計説明:用圖片的方式非常直觀、明瞭。它們絢麗多彩,非常容易吸引幼兒。使幼兒主動地、自由地觀察和探索事物,讓他們插上想象的翅膀。

三、學習歌曲

1、出示小鴨和小雞的指偶,講述歌詞

引導語:今天呀,小鴨和小雞碰面了,他們親切打起了招呼,你們覺得小鴨是怎麼叫的?小雞又是怎麼叫的?

2、完整欣賞歌曲

(1)提問:我們一起來聽看看小鴨和小雞見面後是怎麼打招呼的?他們有一起做了什麼事情?

(2)教師邊演示手偶邊清唱3遍

3、理解記憶歌曲的內容,學習歌曲。

(1)通過提問引導,引導幼兒學唱小鴨小雞不同節奏的叫聲。

(2)引導幼兒用歡快的歌聲演唱。

引導語:小鴨小雞一同唱歌一同遊戲,心裏是怎樣的?我們用怎樣的歌聲來演唱呢?

(3)小朋友根據老師用碰鈴搖出的節奏練習歌曲

設計説明:我把歌曲中的歌詞用可愛又能讓幼兒看懂的指偶來表示,這樣幼兒可以根據指偶的出示來熟悉歌曲的歌詞,能更好地進入角色。再請幼兒跟着我手中的指偶輕聲的哼唱一遍,(放音樂) 這一遍的目的在幫助幼兒跟着指偶出現的順序有序地將歌詞練習一遍。接着還有一遍我會要求幼兒自己看小鴨小雞圖片哼唱歌曲(放音樂)這一遍目的在於鞏固歌詞,這時我可以觀察幼兒哼唱過程邊帶領幼兒做些簡單的動作。

四、遊戲

玩法:讓幼兒自主選擇自己扮演小雞或是小鴨,老師按照歌詞順序唱歌詞,當到打招呼那句時,讓幼兒發出自己所扮演角色的動物叫聲

設計説明:遊戲是幼兒的天性,也是他們最喜歡的活動,是引導幼兒主動學習的重要方式,讓幼兒邊聽音樂,邊哼唱歌曲進行遊戲,再次激發幼兒愛小鴨小雞的情感,強化遊戲規則,以此來突破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活動延伸:

將頭飾、歌曲錄音投放在音樂區,讓幼兒自由選擇表演。

篇61:小班音樂簡短教案

小班音樂:我的好媽媽

學習目標:

1、初步感受歌曲中他媽媽的親切、辛苦,知道要關心、熱愛媽媽。

2、學習用親切的語調唱歌,嘗試用動作表現歌曲。

3、聽完琴聲的前奏再演唱歌曲。

活動準備:茶杯一隻

活動過程:

1、介紹歌曲名稱。

教師和一名幼兒進行情景表演:我和媽媽。

2、教師一邊表演,一邊進行範唱。

3、提問:媽媽下班回家,她的孩子對媽媽説什麼?

他為媽媽做什麼事?

4、按歌曲節奏學念歌詞。

5、幼兒學習歌曲3-4遍。

每一句歌詞可以用什麼動作來表示呢?你們來試試。

提醒幼兒注意聽琴聲演唱歌曲。

音樂遊戲:找小貓。

篇62:小班音樂簡短教案

【活動目標】

情感目標:激發幼兒對集體唱歌活動的樂趣。

能力目標:引導幼兒初步學唱歌曲並根據旋律進行模唱。

知識目標: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活動重難點】

重點:理解歌詞旋律,進行模唱歌曲並能自然地表達出來。

難點:理解“切一切、煮一煮、炒一炒、炸一炸”的節奏。

【活動準備】

炒菜視頻、實物炒菜一份、圖譜ppt、《小小廚師》音樂、鋼琴。

【活動過程】

(一)導入

通過實物菜餚,調動幼兒的興趣。

提問:

1、“孩子們快看楊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

“誰做的菜會這麼好吃啊?”啟發幼兒説説廚師的工作。

2、“廚師是怎麼做菜的?”引導幼兒説一説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並引出“切一切、煮一煮、炒一炒、炸一炸”。

3、“楊老師啊就帶大家一起看看廚師是怎樣做的。”播放分段視頻並提問“這是在做什麼?你能學學這個動作嗎?我們一起來學學這位小朋友的動作。”

(二)展開

1、幼兒欣賞《小小廚師》音樂,感受音樂的旋律並理解歌詞內容。

(1)播放音樂,並提出在聆聽音樂時的要求

“楊老師這裏也有一首關於小廚師的歌,你們想聽嗎?

那要認真聽,聽聽歌詞裏面都説了什麼?”

(2)完整欣賞歌曲後,梳理歌詞內容。

“歌曲裏面都説了什麼”

2、教師完整清唱歌曲,(邊唱邊出示圖譜,一小節一小節的出示)再次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和感受歌曲旋律。

“這首歌真有意思,楊老師也想來唱一唱,你們聽聽楊老師唱的怎麼樣”

“楊老師唱的好不好?你們想不想跟着楊老師一起唱?”

3、引導幼兒通過圖譜理解歌詞,並用鋼琴單音伴奏。

“那咱們先來看看歌詞是怎樣的。”(配班老師單手彈奏鋼琴,楊老師邊指圖譜邊教幼兒説歌詞。一遍)

4、教師分解式教學,充分讓幼兒理解歌詞和歌曲旋律。

“孩子們,現在李老師唱一句,看看你們能不能也用好聽的聲音把它唱出來?”

5、發揮幼兒的主動性,鼓勵幼兒大膽模唱歌曲。

師幼同唱歌曲《小小廚師》,楊老師伴奏。

(三)結束

小朋友唱的真好,那咱們轉過身為客人老師表演一下吧。之後,帶領孩子們一起分享實物菜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