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幼兒園科學教案1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95W

幼兒園科學教案1多篇

幼兒園科學教案1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親自參與活動,知道自己身高、體重的變化,懂得自己的身體是在不斷生長 的。

2、培養幼兒能夠關心自己的身體變化,發展自我意識。

二、活動準備:

幼兒入園時的身長圖和體重表。

三、活動過程:

(一)出示幼兒剛入園的身長圖和體重表,引起幼兒觀察,並進行討論。

1、這些圖片上的娃娃是誰?(貼有照片的幼兒外形)

2、上面有些什麼?(表示身高的竹子和體重的小稱砣)

小結:這些都是我們剛上幼兒園時保健老師給我們量身高,稱體重的表,上面的一根竹子和一個小砣就表示那時我們的身高和體重。

(二)通過操作活動對比,讓幼兒感知其中變化,瞭解自己在長大。

1、小朋友,現在你們的身高和體重有沒有變化?

2、請幼兒現場量身高稱體重,再貼上表示身高的竹子和小稱砣。

3、請幼兒在觀察對比,瞭解其中變化。

小結:剛才我們發現小朋友在原來的竹子上又加上了一根小竹子,竹子越長越高,説明小朋友長高了,小稱砣越來越多,説明小朋友變重了。我們長大了。

(三)通過討論,知道我們長大了,學會了許多本領。

“現在,我們長大了,在幼兒園學會了哪些本領?”(從生活自理能力、學習、遊戲等方面去討論)

小結:我們長大了,學會自己吃飯,能高高興興上幼兒園,會講故事,會念兒歌,拍皮球,玩各種遊戲,今後我們還會長大,學會更多的本領。

四、親子活動

建議家長在家中一角,為孩子做兩顆生長樹,一棵記錄身高的變化,一棵記錄體重的變化,並定期為孩子測量。

五、活動評價:

1、知道自己在不斷地長大;

2、逐步學會關注自己身體的變化。

幼兒園科學教案2

活動目標:

1.能發現、再現物體的序列,體驗不同的排序方法;

2.能在操作活動中有規律地繪畫圖案,提高動手能力;

3.培養幼兒思維的多樣性,初步感知數學中的規律美。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小熊的圖片一張

3.幼兒領域的操作用書

活動過程:

一、感知規律。

(一)出示圖片,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今天小熊搬新家了,它請了三位好朋友到家裏去做客,看看它們是誰呀?(小兔,小貓,小狗)

師:去小熊家有三條不同的路,三位好朋友各走了一條小路,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走的是怎樣的小路呢?

小兔:不同顏色一隔一的排序

小貓:不同大小一隔二的排序

小狗:不同形狀一、一、一的排序

(引導幼兒發現並講出其中的規律。)

二、出示PPT,引導幼兒體驗學習不同排序方法。

(一)引導幼兒按規律排列。

師:三個好朋友都到小熊家了,小熊可開心了,為小動物們準備了它們最愛吃的食物呢!可是想吃這些食物可沒那麼容易哦!小熊還為小動物們提供了沒有裝飾完的盤子呢,我們只要把小熊的盤子裝飾完,最愛吃的東西就會出現了。

小兔:不同實物一隔一的排列下去(説對了出現蘿蔔)

小貓:不同大小一隔二的排列下去(説對了出現小魚)

小狗:不同形狀一、一、一的排列下去(説對了出現骨頭)

三、幼兒動手操作。

(一)簡單介紹活動內容。

師:小熊還要請我們小朋友去做客呢,但是小熊為小朋友出了一道題,闖關成功的小朋友才可以到他家做客。小熊出的題在老師手上,叫按規律畫。畫對的小朋友才可以到小熊家做客。

(二)教師的示範講解。

(三)幼兒動手操作。

1.提出製作要求:

按一定規律排序

保持安靜,完成後舉手告訴老師。

幼兒園科學教案3

活動目標:

1、根據黃、綠兩種顏色不同的規律,感知和區分有和沒有;

2、學習單一的按顏色進行分類,並嘗試比較大小,掌握初步的數概念;

3、利用各種感官積極參與遊戲,體驗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魔術箱一個,各種盒子同樣大小各兩個,分別為黃和綠。

活動過程:

一、出示大魔術箱,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1、出示魔術箱: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樣東西和你們做遊戲,看看這個是什麼?(箱子)這是什麼顏色的箱子?(黃色)那我們就給它起個好聽的名字叫黃箱子。這個黃箱子是大還是小?那我們就説好大的箱子。引導幼兒一起學説。

2、猜猜看,這個黃箱子裏有沒有東西?怎麼樣才能知道里有沒有東西呢?(豐富詞彙打開來)。我請個小朋友上來打開箱子吧!

3、請一名幼兒上來打開箱子,請全體幼兒看看裏面有沒有東西?並引導幼兒説:沒有東西。

4、這個黃色的大箱子可是個魔術箱,它有很神奇的本領,可以變魔術呢!只要聽到變、變、變,它就能變出東西來。現在我們就來變魔術吧!

二、魔術箱變魔術

1、引導幼兒一起變、變、變,變出黃綠兩個鞋盒:這兩個東西是什麼?(盒子)是什麼顏色的?這兩個盒子哪個大?跟黃箱子比呢?猜猜看,盒子裏有沒有東西?哪個盒子裏有東西?怎麼樣才能知道哪個盒子裏有東西呢?(引導幼兒説打出來;用眼睛)。

2、魔術箱可厲害了,還能變出來東西來,我們一起來説變、變、變吧!變出黃、綠兩個盒子(比鞋盒小)哪個盒子大?跟鞋盒比呢?猜猜看哪個盒子裏有東西?(請一名幼兒打開盒子,並引導幼兒説出哪種顏色的盒子裏有東西,哪種顏色盒子裏沒東西)。

3、魔術箱變出幾個盒子?(引導幼兒數一數:兩個黃盒子,兩個綠盒子)厲害嗎?我們一起來誇誇魔術箱吧!(引導幼兒誇魔術箱)。

4、魔術箱還能變出東西嗎?我們再用最好聽的聲音來説變、變、變,看看能不能變出來。

5、我請一位小朋友來找找看,神奇的魔術箱有沒有變出東西來?(請一名幼兒上來從大箱子裏拿出最小的兩個盒子舉起來給小朋友看)。

6、魔術箱又變出了幾個盒子?是什麼顏色的?一樣大嗎?猜猜哪個盒子裏有東西?這個盒子打不開,我們怎麼知道里面有沒有東西?(引導幼兒説出搖一搖,用耳朵聽一下哪個盒子裏有東西。)

三、給盒子分類

1、魔術箱説自己累了,想休息一下。我們請他們到傍邊休息一下吧!

2、魔術箱都變出什麼顏色的盒子寶寶了?我們給它們分分類好嗎?(請一名幼兒給盒子分類,按顏色分)。

3、盒子寶寶都一樣大小嗎?我們給盒子寶寶排排隊好嗎?(請兩名幼兒上來幫盒子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排隊)。

4、老師現在有個問題想考你們了,兩種顏色的盒子都排好隊站在這裏了,什麼顏色盒子裏有是東西的?什麼顏色的盒子裏是沒有東西的?我打開來看看,你們記得對不對?

5、教師打開盒子驗證,讓幼兒掌握規律。猜對了,表揚幼兒,猜錯了,請幼兒從看到的情況中總結出規律。

四、延伸部分

1、魔術箱又想考考小朋友了,看它又變出了什麼?(黃顏色盒子)裏面有沒有東西?你是怎樣知道的?請一名幼兒上來打開盒子,盒子裏有很多糖果,請幼兒分享糖果,引導幼兒説謝謝

2、今天你們和魔術箱玩得開心嗎?魔術箱變完了魔術,要回家了,小朋友和魔術箱怎麼説?(再見)歡迎下次再來!

3、活動結束。

幼兒園科學教案4

體驗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大小蘋果各一個、大小雪花片若干

大小蘿蔔若干、大小積木

小兔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兔媽媽:孩子們,媽媽帶你們去公園玩吧,兔媽媽手裏有2個蘋果,咱們給它拍張照片,看看有什麼不同?(一個大一個小)

兔媽媽:看這裏有很多的蘿蔔啊!有大的有小的,請兔寶寶們把大的蘿蔔放在大的筐裏,小的蘿蔔放在小的筐裏。

二、分雪花片和積木

把若干大小雪花片放在桌子上,老師先做示範,把大小雪花片分開,大的放在一起,小的放在一起。然後讓小朋友來做這個遊戲。最後發給每個小朋友若干個大小雪花片自己動手分類。用同樣的方法把若干大小的積木用同樣的方法分開。

活動延伸

幼兒回家可以和爸爸媽媽區分形狀的大小、衣服的大小進行類似的比賽。

幼兒園科學教案5

活動目標

瞭解魚的主要特徵,初步形成魚類的基本概念。

學習用觀察、局部比較的方法分辨魚類和非魚類,提高分析判斷能力。

感受魚類的豐富性,喜愛魚類。

活動準備

教師用

甲魚、鱷魚、章魚、鯨魚、金魚、鯽魚圖片、請柬、記錄表、魚呼吸的視頻、各種魚活動視頻

幼兒用

實物金魚、河鯽魚

活動過程

一、邀請魚朋友

二、瞭解魚的特點

三、欣賞各種魚的視頻

四、延伸:鯨魚是不是魚

活動反思

這次科學活動是對孩子已有經驗的一次挖掘,孩子們平日對魚熟悉卻又陌生,因為他們對魚只是粗淺的、表面的認識,沒有形成魚類的基本概念,這次活動正是幫助他們梳理經驗,形成對魚的基本的知識概念。

活動環節設計從經驗衝突引發,再通過整體觀察、局部觀察,對魚有個全面而又獨特的認識,孩子們在這個過程中,發現,經過教師梳理總結出魚類基本特點,再發現、總結,進一步明確魚類的主要特點,經過層層剖析,分辨魚類和非魚類的.標準已經較為清晰。活動中藉助實物和媒體,讓孩子觀察地更直接,也更有針對性,對孩子認識、理解幫助較大。

活動中也發現部分孩子對觀察比較感興趣,但是比較盲目,目的性不強,導致觀察後不能説出自己看到的,或是觀察的內容不是教師要求的,這個觀察習慣還是需要在日常更注意培養的。

幼兒園科學教案6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觀察事物的興趣。

2、初步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

3、讓幼兒知道西瓜清涼、解渴、多吃西瓜好。

活動準備:

大西瓜、大口袋、圖片、刀子、盤子

活動過程:

1、遊戲導入:

神奇的口袋(口袋裏放着西瓜)

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神奇的大口袋,裏面藏着一個小朋友的好朋友,你們知道它是誰嗎?現在老師就讓小朋友上來摸一摸,猜猜它是誰。(讓幼兒摸一摸,説説摸上去的感覺,猜猜裏面是什麼)

2、觀察西瓜

現在老師就把它請出來。看,它是誰啊?它是什麼形狀的?穿着什麼顏色的衣服?(讓幼兒般一般,試試沉不沉,最後老師以大西瓜的口氣總結)

3、講故事

現在老師給小朋友講一大西瓜和小老鼠的故事。(出圖片,講故事)

(1)圖片A:太陽高照,小老鼠在路上走。小朋友,誰走在路上?

(2)圖片B:小老鼠在姥姥家大口大口吃西瓜。小老鼠在做什麼?

(3)吃完西瓜,小老鼠説了什麼呀?

小朋友想一想,小老鼠又熱又渴的時候吃了西瓜有什麼感覺?

4、切西瓜,觀察西瓜裏面的顏色。(幼兒先發言,教師再總結)

小朋友,小老鼠對小朋友説我要讓你們到我家來做客,和我一起吃西瓜。小朋友,你們高興嗎?(觀察西瓜內部)

5、品嚐西瓜,講解西瓜的的味道和感受,引導幼兒把瓜子和瓜皮放在指定的位置。

小老鼠説:你們吃西瓜的時候,要嚐嚐西瓜是什麼味道的,是甜甜的還是鹹鹹的。吃起來的感覺是軟軟的還是脆脆的。吃西瓜的時候要把瓜子和瓜皮放在小盤子裏,不要把我家弄髒了。(幼兒邊品嚐西瓜邊提問剛才的問題)

6、結束

小朋友,我們的西瓜吃完了,小老鼠又要對小朋友説話了,它對小朋友説:現在是什麼季節啊?夏天這麼熱,我們可以吃什麼啊?我還知道一種好吃的東西,小朋友忘説了,那就是我們剛才吃的大西瓜。雪糕吃多了,小朋友容易生病,可是多吃西瓜,小朋友會感覺很涼快,渴的時候吃西瓜小朋友就不會渴了。小朋友,今天小老鼠請我們吃西瓜,我們應該對小老鼠説什麼啊?小老鼠説:不用謝小朋友,我們吃完西瓜也要回幼兒園了,我們跟小老鼠説再見吧!

幼兒園科學教案7

活動目標:

不受長度的曲直、橫豎等形式的影響,感知長度的守恆。

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願望。

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

每人兩根一樣長的細鐵絲、四根一樣長的毛線、八根火柴棒。

指導要點:

提出問題:

1.兩根鐵絲一樣長嗎?讓幼兒比一比、説一説這兩根鐵絲是不是一樣長。

使其中一根鐵絲彎曲,另一根鐵絲保持原樣,改變鐵絲的排列位置後,再讓幼兒觀察並説一説鐵絲是不是一樣長,為什麼。引導幼兒説出理由。

2.出示兩根一樣長的毛線,一根伸直,另一根團成一團。提問:這兩根毛線是否一樣長?你怎麼知道它們是不是一樣長的?為什麼一樣長的毛線看起來不一樣長?請幼兒自己驗證它們是不是一樣長。

3.將八根火柴棒平均分成兩份,分別擺出直線和曲線,比較不同排列形式的圖是不是一樣長,為什麼。引導幼兒通過數火柴棒的數量來判斷長度。

活動反思

優點:

1、目標制定明確,各環節能圍繞活動目標來進行。通過有效策略來突出活動的重點、難點,使活動過程更加順暢。

2、在活動過程中,關注了幼兒的學習特點,運用多種的策略,循序漸進的活動過程,激發幼兒參與的積極性,讓孩子在遊戲中通過實驗感知量的守恆,很好地完成了本次教學活動的目標。

3、從幼兒參與活動的表現上來看,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很高,老師以故事的形式貫穿始終,超市場景的設置,另外課件的巧妙設計與運用,也使孩子們身臨其境,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

4、在活動過程中有意識地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在集體學習的基礎上,關注每位幼兒的發展,發現問題,及時給予幫助,鼓勵幼兒大膽動手嘗試。

不足:

相對於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課程設計內容相對單一,不夠豐富,略顯容易,欠缺難度。

在課程過程中教師應幫助幼兒理解“量的守恆”,明確守恆的概念。

對幼兒的啟發,引導不夠,應該在提出更多不同問題,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

幼兒園科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願意跟着教師一起看看蔬菜,講講蔬菜的名稱。

2、嘗試和同伴、老師一起用蔬菜拼做娃娃臉,感受蔬菜娃娃可愛的造型,增強對蔬菜的好感。

教學準備:

捲心菜、土豆、辣椒、芋艿、西紅柿若干,放在一個大籮筐裏;5個蔬菜標記貼在椅背上;小籮筐5個;書面紙上畫有單線條娃娃臉圖案一個。

教學過程:

一、蔬菜寶寶好

1、師:今天來了許多小客人,我們來看看是誰來了?

●(出示捲心菜)這是誰呀?引導孩子説説捲心菜的名稱、顏龜、形狀,並向捲心菜問好。

●(出示土豆)這是誰呀?引導孩子説説土豆的名稱、顏色、形狀,並向土豆問好。

●出示辣椒、芋艿、西紅柿,方法同上。

2、師:今天蔬菜寶寶要來跟我們做遊戲,我們歡迎它們吧。

二、蔬菜寶寶放這裏

1、師:蔬菜寶寶説它們擠在一起很不舒服,請小朋友幫幫忙把它們分開放。

2、出示5種蔬菜的標記和籮筐,引導孩子按標記分放蔬菜。

3、孩子將蔬菜按標記分放,教師和孩子一起檢查有否放錯,並以蔬菜寶寶的口吻表示感謝。

三、蔬菜娃娃真可愛

1、師(出示娃娃臉圖片):蔬菜太可愛了,我們要把這麼多蔬菜變成一個可愛的蔬菜娃娃。

2、和孩子一起討論怎樣將蔬菜變成蔬菜娃娃。

●蔬菜娃娃的頭髮可以請什麼蔬菜寶寶來變呀?(請一孩子取捲心菜,教師示範放到合適的地方。)

●蔬菜娃娃的臉盤可以請什麼蔬菜寶寶來變呀?(教師引導孩子用連接的方法擺放。)

●蔬菜娃娃的嘴巴紅紅的、彎彎的,可以請誰來變呢?

●(出示芋艿)這是誰呀?猜猜它想變成蔬菜娃娃臉上的什麼?(眼睛。)

●(出示西紅柿)哎呀,西紅柿着急了,它説我也要變,它可以變什麼呢?(臉頰的紅暈。)3、孩子取放各種蔬菜做蔬菜娃娃。

4、(出示三個土豆)看看蔬菜娃娃還缺什麼?(耳朵、鼻子。)耳朵(鼻子)長在哪裏?

5、蔬菜娃娃做好嘍,蔬菜娃娃眯眯笑,蔬菜娃娃真可愛。

6、引導孩子和可愛的蔬菜娃娃説再見。

幼兒園科學教案9

設計思路:

樂意模仿教師的動作,參與遊戲,感受和教師、同伴一起遊戲的快樂,並從中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

活動準備:

1、用鬆緊帶和紅、黃、藍、綠四種顏色的絲絨布縫製玩具拉拉,每個孩子人手一個。

2、拉拉樹兩棵。

活動過程:

一、環節一:發現拉拉、找找拉拉

1、教師和孩子圍坐在拉拉樹邊,教師示範如何將樹上的拉拉找出來,向孩子介紹新玩具。

●重點提問:看,它是誰?這個拉拉是什麼顏色的?

●觀察要點:孩子的視線是否被拉拉吸引。

2、引導孩子一起找找、看看,動手拉出拉拉。

●重點引導:鼓勵孩子動手,找到藏在樹洞裏的拉拉,並用力拉出來。

●觀察要點:孩子是否願意和同伴一起去找拉拉。

3、説説自己手中拉拉的顏色、特徵等,為拉拉取名字,如紅拉拉、綠拉拉等。

●重點提問:你的拉拉是什麼顏色的?叫什麼名字?

●觀察要點:孩子是否能開口迴應教師,是否有親近拉拉的表情、動作或語言。

4、小結:對拉拉説一句話,如拉拉,我喜歡你,我要親親你(鼓勵每個孩子開口表達)。

二、環節二:模仿教師玩拉拉

教師利用拉拉的彈性,配以情境性的語言,引導孩子模仿教師的動作玩拉拉,感受拉拉可以變長變短的特性,體會模仿遊戲的樂趣。

1、遊戲:拉拉變變變拉拉拉,用力拉,拉拉變長了;變變變,拉拉變短了;變變變,拉拉變長了,拉拉親親孩子小臉蛋;變變變,拉拉變長了,拉拉親親孩子小手手(要及時鼓勵與迴應和教師一起做動作的孩子:你真棒,拉拉喜歡你)。

●觀察要點:孩子能否模仿教師玩拉拉的動作,能否聽懂教師的情境性語言,是否會用拉拉來碰觸身體的各個部位。

2、遊戲:套拉拉變變變,拉拉變成圓拉拉(指導孩子自己動手將鬆緊帶的套環套在大鈕釦上,變成一個圓拉拉)套套套,套拉拉,拉拉套在手臂上,親親小拉拉;套套套,套拉拉,拉拉套在小腳上,親親小拉拉;套套套,套拉拉,拉拉套在脖子上,親親小拉拉。

●觀察要點:孩子套的動作是否正確,關注個別有困難的孩子,給予幫助。

三、環節三:和同伴一起玩拉拉

1、遊戲:開火車

引導孩子將自己的拉拉和同伴的拉拉套在一起,變成一個大拉拉,兩組孩子手握大拉拉,玩開火車的遊戲。

●觀察要點:孩子和同伴共同遊戲時的情緒是否愉悦,注意調控遊戲節奏,由慢到快。

2、遊戲:做小餅餅、大餅餅

將兩根長拉拉分別變成兩個圓拉拉,將孩子團團圍住,變成一個小餅餅。將所有的拉拉合併成一個最大的圓拉拉,將所有的孩子圍合在一起,變成一個大餅餅。

●觀察要點:關注孩子和同伴身體接觸時的情緒反應,注意控制人數,逐漸增加人數。

3、小結:拉拉玩得有點累了,我們把拉拉送回家吧,跟拉拉説再見。

活動建議:

第一,模仿和重複是幼兒園孩子最主要的學習方式,但這種模仿和重複不能是單調的、乏味的,而是要在富有變化的遊戲情境中,在快樂的情緒感染下,不斷地在模仿和重複中學習。因此,教師可以在活動中利用富有節奏感的情境性語言,營造不同的遊戲情境,讓孩子充分感受玩具拉拉的多變和好玩,吸引孩子圍在教師身邊,模仿教師的動作玩拉拉,同時初步建立小羣體活動的經驗。當孩子們發現拉拉在自己的把玩、操作中發生種種變化時,這種滿足感、成就感會給他們帶來愉悦的情緒體驗。

第二,在活動中,教師應該先充分地和孩子一起玩,滿足孩子對教師的依戀,建立和教師一起玩真開心的情感。然後,教師可以組織身邊2~3名孩子一起玩,再逐漸擴大到5~6名孩子共同玩一個遊戲,讓孩子們體驗與同伴共同遊戲的歡樂,對處於從適應期向發展期過渡階段的幼兒園孩子來説,建立與同伴交往的經驗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教師要有非常明確的每一個的意識,即在活動的每一個環節,關注每一個孩子的不同反應和活動情況,然後及時作出調整。

幼兒園科學教案10

活動目標:

1、在看看、玩玩中感知皮球變大的過程。

2、樂意和同伴一起玩球,感受集體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大號吹塑皮球2個,打氣筒,中號彩色圖案吹塑皮球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一)出示皮球,引起興趣

1、教師出示癟的皮球,吸引孩子的注意。

導入語:今天老師帶來一個好玩的東西,猜猜這個扁扁的東西是什麼?

2、重點提問:扁扁的皮球不能玩,大大的皮球才好玩,怎樣讓它變大?

3、觀察要點

●癟的皮球和教師的提問能否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能否激起孩子看看、摸摸、説説的興趣。(教師可鼓勵孩子主動感知:摸摸看,這個到底是什麼?哦,原來這是隻皮球呀。)

●孩子是否有關於癟皮球能夠變大的認知經驗。(教師可追問:這個皮球怎麼扁扁的呢?扁扁的皮球能玩嗎?怎樣讓皮球變大呢?)

(二)做遊戲皮球變大了,感知皮球變大的過程

1、教師演示為皮球打氣的過程,提醒孩子觀察比較打氣前後的皮球有什麼不同。

2、重點提問:有什麼辦法可以給皮球打氣?打完氣的皮球變成了什麼樣?

3、使用不同的方法再次給皮球打氣,進一步感知皮球變大的特性。(鼓勵孩子一起做吹氣或打氣的動作,或模仿打氣的聲音。)

4、孩子扮演小皮球,和教師一起做遊戲皮球變大了。

5、觀察要點:孩子能否用語言和動作模仿皮球從小變大的過程。(教師可反覆念兒歌皮球打打氣,皮球皮球變大了,鼓勵孩子跟念兒歌。此外,教師還可啟發孩子蹲下團身模仿癟皮球的樣子,然後慢慢站立起身,雙手抱圓做變大的動作。)

(三)玩皮球,感受和教師、同伴一起活動的快樂

1、孩子人手一箇中號吹塑皮球,嘗試玩球。

2、教師鼓勵孩子互相模仿,用多種方法玩皮球(滾、踢、扔等)。

3、觀察要點

●孩子能否拿着皮球自己玩起來,在玩球過程中情緒是否愉悦。

●孩子玩球時的動作是否協調。

活動建議:

第一,本次活動可分多次進行,初次活動可在室內進行,減少周邊環境對孩子的干擾,最後玩皮球的環節時間不宜太長。隨後該活動可安排在室外開展,增加玩皮球的時間。

第二,在引導孩子觀察皮球變大的過程中,要吸引孩子參與到活動中來,可以利用一些動作、象聲詞幫助孩子加深體驗,如鼓勵孩子模仿打氣的動作,模擬吹氣的聲音等,並從動作表達逐步轉到用簡單的語言進行表達。

第三,該活動可反覆開展,可根據孩子的活動興趣和需要逐步推進。如適應階段側重孩子感知皮球充氣前後的顯著變化,並滿足孩子自由玩球的需要,以穩定情緒為主;在發展期側重於對球的一些特性(如大小、顏色)等進一步感知,動作上鼓勵孩子對踢、推、滾、拋接等動作的練習;在銜接期可進一步鼓勵孩子感受不同材質的球之間的特徵(如軟硬、透明、光滑、毛糙等),積累相關經驗,動作上可進一步鍛鍊孩子手部肌肉的力量,培養孩子動作的靈活性、協調性。當孩子玩球技能熟練後,可鼓勵孩子嘗試拍球的動作。

幼兒園科學教案11

教學根本目的:

1、通過孩子的動手操作嘗試教學,瞭解沙的特點:沙是鬆散的、一粒粒的、細微的、不溶於水的。

2、初步清楚沙的用處及教育玩沙的安全。

3、通過玩沙教學啟發孩子的快樂心情,培育初步的探究嘗試精神。

教學預備:

孩子人手1套玩沙工具(鏟、膠碟、、耙等)、水、手巾。

教學過程:

一、把孩子帶到沙池邊,以玩沙導入學習教學,導出教學主題且開展安全教育。

師:孩子,你們看這就是啥呢?(沙),對了,你們喜愛玩沙嗎?今日,我預備了許多玩沙工具,待會請你們用手玩玩,用腳踩一踩,跳跳,説説你發現了沙有哪一些奧祕?告知教師或小夥伴們!但是你們玩時,請留意:不可以把沙向上拋,要保衞自個兒與小夥伴的雙眼與鼻子,別用髒手揉雙眼。明白了麼?

二、通過各嘗試教學,幼兒初步瞭解沙的首要特點。

A、孩子自由玩沙。孩子通過團沙、踩沙、篩沙、把水放到手裏的沙中,接着再將沙放入水裏等動手操作教學,瞭解沙的特點。

B、教師跟幼兒一塊兒概括沙的特徵:

沙是鬆散的、一粒粒的、細微的、不溶於水的等。

三、協助孩子初步清楚沙給大家帶來的好處。

師:你們明白了沙有如此多奧祕,如此沙有何用哩?(沙可用來建房屋、鋪路、彩沙可用來畫畫、裝扮等等。)

四、孩子用沙開展建築教學,體會沙帶來的快樂。

師:好,我們來扮演建築師,將你想建的物品建出來吧!(孩子自由建構)

幼兒園科學教案12

活動目標:

1、認識一些常見工具,培養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

2、通過目測區分物體間明顯的大小差異,嘗試使用一些工具改變各種食物的大小,並願意表達操作過程。

活動準備:

1、各種食物:黃瓜、方肉、豆腐乾、青菜、胡蘿、蘋果、茄子、大蒜、切成兩半的西瓜等。

2、各種工具:湯匙、剪刀、小刀。

活動過程:

1、認識各種食物。

師:你們知道它們的名稱嗎?孩子們認識大部分的食物,他們爭先恐後地説出名稱。説到大蒜時,有一個孩子説:這是饅頭。於是,教師就引導幼兒剝一剝,聞一聞,嘗一嘗,喚起幼兒的生活經驗,得出這是我們吃過的大蒜的結論。

2、預測大變小的可能性。

師:我們能把這些食物裝進瓶子裏去嗎?

引導幼兒大膽地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如有的幼兒不會表達,只是一個勁兒地點頭,教師就有意識地引導他用語言表述;有的幼兒已能清楚地説出能或不能,教師就進一步引導他説説為什麼;個別幼兒在教師的幫助下能説出:瓶子太小,東西太大。

師:怎樣才能把東西放進去呢?

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反應適當地運用一些動作提示,以引導幼兒嘗試運用工具。當幼兒看到教師將食物剪小時,興奮地拍起手來:變小了!變小了!

3、進行大變小的實驗。

幼兒嘗試運用各種工具使食物變小,並把食物放進瓶裏。教師巡迴指導,引導幼兒邊操作邊表達實驗過程,並幫助幼兒記錄。剪刀可以剪菜葉,但剪不動菜梗,於是忙忙又去拿刀。文文一直用刀切胡蘿蔔。京海用勺予舀西瓜。星星嘗試用刀切蘋果,不小心切到了手,破了一點皮。星星説:我很勇敢的,不哭!教師邊觀察幼兒操作,邊用琅琅上口的語言表達操作過程。

如:變變小,放進去。由於小年齡幼兒常常用語言指導動作,所以他們會邊操作,邊和教師一起重複,這有利於培養幼兒的表達能力,理解大小的概念。看到有的幼兒用剪刀將菜葉剪小,教師便有意識地提問:你用什麼把什麼變小了,有的幼兒在工具選擇上存在問題,如他們用剪刀剪土豆,用湯匙切菜,教師便引導幼兒嘗試使用其他工具,看看用什麼比較容易變。有個別幼兒自始至終使用一種工具,教師便有意識地引導他們大膽試用其他工具。在操作過程中,教師十分注意幼兒行為習慣的養成,如用完的工具要求幼兒放回原處,要幼兒用抹布擦手等,並及時對他們進行安全教育。

4、師幼共同探討。

①討論問題一:你是怎麼把食物放進瓶裏的?

有的幼兒説:我把它變小了。教師便進一步提問:你是怎麼把它變小的呢?引導幼兒回憶操作過程,幫助幼兒説出工具名稱,較清楚地表達過程,教師以繪畫的形式為幼兒記錄。

②討論問題二:刀是什麼樣子的?刀是孩子們日常生活中接觸最少,也是有一定危險性的工具。當教師和幼兒一起回憶刀是什麼樣子時,一些孩子説出刀是很快的,有兩個幼兒用手指着刀最鋒利的地方,表現出很可怕的樣子。

教師通過繪畫(如圖),強調刀有很鋒利的一面,提醒幼兒要用刀的這一面來切東西,但不能去碰。同時,引導孩子們觀察幼兒園裏用的刀和家裏用的刀有什麼不同,並告訴孩子教師提供的刀是安全的,而家裏切萊的刀有危險,不能玩。教師還準備了一份告家長書,及時將活動信息告知家長,以便家長為幼兒提供安全的工具,配合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幼兒園科學教案13

活動目標:

1、在看一看、摸一摸、猜一猜、剝一剝、嘗一嘗的過程中認識蠶豆顏色、外形、觸感和味道;

2、在剝蠶豆的過程中發現多種剝蠶豆的方法;

3、體驗剝蠶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每組一個托盤;人手一隻小碗;

2、煮好的蠶豆;

3、小毛巾一筐;

4、餐盤每組一隻;笑臉盤每組一個;

5、白色小桌子,其上放置寶寶的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1、出示蠶豆,引發興趣;

師:你們看這是什麼?

師:什麼顏色?你看,像什麼?(觀察顏色,形狀)師:請一位寶貝上來摸一摸,感覺怎麼樣?(鼓鼓的,表皮毛毛的)

2、引導猜測,想象裏面藏着什麼;

師:摸起來鼓鼓的,裏面藏着什麼呢?(神祕狀,激發猜測想象)

3、認識操作材料;

師:究竟裏面藏着什麼呢?等會兒,韓老師請你們來剝一剝。剝開來,就知道了。

師:現在看看,桌上放了些什麼?(一托盤蠶豆、小碗人手一個)師:猜猜空空的小碗用來幹什麼?(放什麼?)(放剝出來的蠶豆)師:現在請寶寶搬小椅子到桌子邊坐下。(按組先後)小腳藏在桌子下面,就開始剝。

4、指導寶寶剝蠶豆;

師:剝出來,是什麼?什麼顏色?

分組指導剝蠶豆的方法。(鼓勵寶寶自己剝)

5、引導寶寶觀察蠶豆寶寶,並與豆莢的表皮進行比較

師:摸一摸蠶豆寶寶,感覺怎麼樣?(滑滑的)師:蠶豆寶寶摸起來滑滑的,豆莢摸起來毛毛的。

6、引導寶寶嘗一嘗煮好的蠶豆;

師:這滑滑的,綠綠的蠶豆,你們吃過嗎?吃起來是什麼味道呢?

師:我帶來了煮好的蠶豆,請你們嘗一嘗。

(拿出煮熟的蠶豆)師:小毛巾擦擦手,小勺子手中握,輕輕放進小嘴巴,啊嗚啊嗚真好吃!

師:蠶豆的皮皮放到笑臉盤中。(不然笑臉盤要哭咯)教師分發蠶豆到每組的餐盤中。

幼兒園科學教案14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圖片,瞭解幾種動物爸爸媽媽愛寶寶的方式。

2、願意積極參與活動,初步學習看圖表述自己對圖意的理解。

3、在教師的鼓勵下,積極遵守遊戲規則。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教學掛圖60-9。

活動過程:

1用遊戲與談話結合的方式導入活動,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1)遊戲找朋友。幼兒隨着《找朋友》的音樂找到自己的好朋友。

教師:小朋友們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了,你喜歡他嗎?那你用什麼方法告訴他你喜歡他?(鼓勵幼兒用各種動作表達自己對朋友的喜愛。)

2)教師:爸爸媽媽都是怎麼喜歡我們的呢?

(3)教師:無論好朋友還是爸爸媽媽都很喜歡我們,對我們喜歡的方法也不一樣。其實小動物們也有表達自己喜歡的的方法。

2逐一出示圖片並引導幼兒看圖,瞭解幾種動物爸爸媽媽愛寶寶的不同方式。

(1)教師:這是誰?小企鵝在哪裏?為什麼它要躲在爸爸的袋袋裏呢?

2)教師:這是誰?你找到小袋鼠了嗎?它在哪裏?小袋鼠在媽媽的袋袋裏會怎麼樣?

3)教師:螞蟻寶寶住在哪裏?它們的洞穴是誰挖的呢?

4)教師:這隻狗媽媽在做什麼?只有一隻狗寶寶嗎?狗寶寶在吃奶時,表情是怎樣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你在做這個表情時心裏怎樣啊?

3遊戲:愛的密碼

教師彈奏《找朋友》的音樂,並改編歌詞。幼兒根據歌詞裏説的動物名稱,找到朋友,表達出喜愛的動作。

幼兒園科學教案15

活動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感知、認識上和下的空間方位。

2、學習運用方位詞較完整的描述樹葉的行蹤。

活動重點:

認識上和下的空間方位,並運用方位詞進行描述。

活動難點:

引導幼兒瞭解上和下是相對而言的,會根據具體事物發生改變。

活動準備:

1、《樹葉的旅行》PPT課件。

2、幼兒在進活動室的路上與大樹打招呼。

活動過程:

一、認識樹葉。

1、談話導入,剛才我們在樹上找到了誰呀?

2、引出課題。

出示樹葉,小朋友一起有禮貌地打招呼。

秋天到了,樹葉寶寶被秋風一吹,呼――它離開樹媽媽去旅行啦。什麼是旅行?

樹葉寶寶到哪裏去旅行了呢,我們來看看吧。

二、樹葉去旅行。

1、出示PPT2,感知、認識上、下方位。

你看到了什麼?

輔助提問:樹葉飄到了什麼地方?跟花朵在幹什麼?

我們把樹葉飄到哪裏,在幹什麼,用一句完整的話説出來。

2、出示PPT3,進一步認識上、下方位。

樹葉又旅行到了哪裏?跟風車是怎麼玩的?

請你象剛才一樣用一句話説清楚,先説樹葉飄到哪裏,再説跟風車怎麼玩。

3、出示PPT4,鞏固對上、下方位的認識。

樹葉還會飄到哪裏,幹什麼呢?請小朋友先看圖再和旁邊的小朋友先輕輕的説一説,然後告訴大家。

幼兒討論後再學習運用句式完整講述,要求幼兒説清楚方位。

4、出示PPT5,瞭解上和下是相對而言的。

最後,樹葉飄到了哪裏?

它在滑梯的什麼地方,在小草的什麼地方?

咦!怎麼一會兒是上面,一會兒又變成下面了呢?

師幼小結:樹葉和小草在一起,樹葉在上面,小草在下面;樹葉和滑梯在一起,樹葉在下面,滑梯在上面。

5、出示PPT6,師幼共同小結前面四幅圖。

我們一起把樹葉到哪裏去旅行了説一説,要説清楚樹葉在什麼東西的什麼地方,是怎麼玩的。

6、出示PPT7,學習用方位詞上和下描述樹葉的行蹤。

樹葉還到好多地方去旅行了,我們來看一看,等一下先和旁邊的小朋友一起説一説。

師幼共同看PPT説説樹葉的旅行。

三、遊戲:我和樹葉去旅行。

如果你是小樹葉,你想飄到哪裏?去做什麼呢?

幼兒園科學教案16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觀察事物的興趣。

2、初步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

3、讓幼兒知道西瓜清涼、解渴、多吃西瓜好。

活動準備:

大西瓜、大口袋、圖片、刀子、盤子

活動過程:

1、遊戲導入:神奇的口袋(口袋裏放着西瓜)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神奇的大口袋,裏面藏着一個小朋友的好朋友,你們知道它是誰嗎?現在老師就讓小朋友上來摸一摸,猜猜它是誰。(讓幼兒摸一摸,説説摸上去的感覺,猜猜裏面是什麼)

2、觀察西瓜現在老師就把它請出來。看,它是誰啊?它是什麼形狀的?穿着什麼顏色的衣服?(讓幼兒般一般,試試沉不沉,最後老師以大西瓜的口氣總結)

3、講故事現在老師給小朋友講一大西瓜和小老鼠的故事。(出圖片,講故事)

(1)圖片A:太陽高照,小老鼠在路上走。小朋友,誰走在路上?

(2)圖片B:小老鼠在姥姥家大口大口吃西瓜。小老鼠在做什麼?

(3)吃完西瓜,小老鼠説了什麼呀?

小朋友想一想,小老鼠又熱又渴的時候吃了西瓜有什麼感覺?

4、切西瓜,觀察西瓜裏面的顏色。

幼兒園科學教案17

活動準備:

大狗和小狗,大貓和小貓,大兔和小兔,大魚和小魚的動物圖片。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引出主題。

1、大貓和小貓。

師:今天我們班還來了兩位動物客人,他們是誰呢?(師出示圖片)兩隻貓。一隻大貓一隻小貓。我們一起同動物客人打個招呼吧!

師:小朋友真有禮貌它們哪隻是大貓哪隻是小貓呢?我們用手指點一點。

幼兒回答,教師幫助幼兒完整説句子:大貓在這裏,小貓在這裏。

師:我們一起大聲的説一遍吧!再請幼兒大聲的説。

2、大狗和小狗。

師:草地上又來了兩隻狗,一隻大狗一隻小狗。我們來跟它們打個招呼吧。

幼:大狗好,小狗好。

師:小朋友大狗在哪裏?小狗在哪裏?用手指伸出點一點吧。

幼:大狗在這裏,小狗在這裏。

3、大兔和小兔。

師:草地上還來了兩隻兔子,一隻大兔一隻小兔。我們來跟它們打個招呼吧。

幼:大兔好,小兔好。

師:小朋友大兔在哪裏?小兔在哪裏?用手指伸出點一點吧。

幼:大兔在這裏,小兔在這裏。

二、區別大魚和小魚。

1、今天,老師還帶來了很多魚。你們看看漂亮麼?有大魚和小魚。哪個是大魚,哪個是小魚?

2、我今天要請小朋友幫我一個忙,把大魚和小魚都送回自己的家。大魚送回大魚的家,小魚送回小魚的家。好麼?

三、送大魚小魚回家。

1、每位幼兒一條魚,有的幼兒是大魚,有的幼兒是小魚。請你們動動腦筋看看自己拿到的是大魚還是小魚。然後請你們送回魚兒的家。

2、請每一位幼兒説出自己拿到的是什麼魚,然後輕輕地送回魚兒自己的家。對每位幼兒進行表揚。

幼兒園科學教案18

教學目標:

1、瞭解各種水果,製作水果拼盤,品嚐水果的滋味,培育孩子觸碰覺、嗅覺、味覺的綜合能力,

2、孩子體會秋季水果成熟的欣喜心情。

教學預備:

1、教學前觀摩果園

2、蘋果、梨子、甘蕉(即指:香蕉)、柑橘(又稱橘子)、柚子、石榴等水果數個

3、塑料盤子五個,塑料小刀子每個人一把

教學過程:

一、引進:今日,農村老百姓伯伯給我們送來了很多的水果,我們一塊兒來瞅瞅均有哪一些水果?

二、瞭解水果

1、分組觀測和察看水果(啟發孩子通過看看、摸摸、聞聞來體會水果的色、香、)

2、集合溝通探討。勉勵孩子勇敢把自個兒看見、摸到、聞見的體會告知別人。

三、水果拼盤比賽

1、孩子分組探討:例如何製作水果拼盤

2、孩子分組製作水果拼盤(教師協助孩子切好)

3、欣賞各組的水果拼盤,孩子開展點評

四、品嚐水果拼盤大會啟發孩子品嚐自個兒做的水果拼盤,且説一説吃到的滋味怎麼樣

五、教學遊戲運水果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