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1W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觀後感【精品多篇】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觀後感 篇一

陳孝正,本片男主角,單親家庭,父親早死,由母親獨自一人帶大,對陳孝正管教嚴格。陳孝正是標準的好孩子,聽話,勤奮,自律,刻苦,努力,學習好,受家庭影響,有些自閉,有些自卑,敏感,但人長得很帥。陳孝正在大學裏屬於另類,他為實現夢想而全力戰鬥,不容許有任何差錯。

如果不遇上女主角鄭微,陳孝正的生命軌跡將按照他之前規劃好的路線,平淡無奇的走下去,最終會和曾毓走到一起,結婚生子,事業有成,或許後半生幸福美滿。但這樣的人生軌跡註定不是個好故事,也太過平淡和乏味,亦與青春無關。

青春時,人至少該瘋狂一次,否則就不是青春。在生命的每個階段裏,就該去做那個階段裏該做的事情,青春期裏去做青春期該做的生氣。如果少年時沒有犯過傻,犯過錯,長大以後,這樣的機會就不會再有了。這世界的錯誤就在於,成人總是用自己的行為準則,去要求小孩子不去犯規、不去犯錯,最終使他們學會用各種規則要求自我。然而,人不是機器,人有感情,如果一味的用規則去約束自己,人生又有何滋味。

年輕時,我們不懂的東西太多,可等到懂了之後又晚了。青春時犯錯是註定的,留下遺憾是難免的。沒有人告訴我們該怎麼去做,而我們也不知道,自己一直以來堅持的東西,是否真的是對的。絕對正確的三好學生陳孝正,最終還不是吸起了香煙?

鄭微的出現,讓陳孝正這條平滑的直線,出現了拐點。青春是用來回憶的,如果鄭微註定不是陳孝正青春期回憶裏那條靚麗的風景線的話,她甘願成為陳孝正平淡無奇的回憶裏,那個閃閃發亮的傻逼。然而,最終神經病也好、傻逼也好,鄭微還是成功了。感情就是如此的不由人控制,鄭微對陳孝正,從討厭到喜歡,陳孝正對鄭微也是如此。人生註定變數太多,無法規劃。

觀影的過程中,我不止一次的強烈意識到,鄭微真是個聰明的女孩子,她的聰明,不是一般人的聰明,而是看不懂的那種聰明,是絕頂聰明。曾毓那麼好,為何不能打動陳孝正呢?陳孝正可以控制自己不喜歡曾毓,但他不能控制自己逃避鄭微。鄭微的力量,既大於曾毓,也大於陳孝正。

人們總是不停的去學習控制感情,可是真的必須去這麼做嗎?鄭微是個真性情的女孩,而且非常勇敢。她敢於在晚會上因一時氣盛,讓晚會的主持人下不來台,不給領導留情面,勇敢的去唱那首《紅日》。在正常人眼中,她的舉動不知出格,而且愚蠢之極,但正因那一唱,她贏得了陳孝正對她的愛,她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沒有原則可言,沒有道理可講。人生何嘗不是這樣。

人生只有一次,沒有推倒重來的機會。陳孝正選則去美國深造,對那時的他而言,他是不可能去做出別的選擇的。不能怪他,他的人生規劃容不得差錯。怪就怪那時的他還不明白,他一直奮鬥的夢想,可能並不是他最需要的。幾年之後,等到他事業有成的時候,才想重新拾起青春時的情感。但他所面對的人事物,早已變遷。陳孝正的生命也因為缺憾而變得完整,但他事業上的成功,能否祝他重走一遍青春,電影到最後也沒有交代。

鄭微是一個很自我的女孩,從一開始與阮莞的對峙就能看到。直到陳孝正的出現,她才把自己注意力從對自己的關注,轉移到對外部世界的關注。雖然之前她喜歡過林靜,但那時的她,對外部世界仍舊是不敏感的。陳孝正使鄭微意識到外部世界的存在,為她打開了一扇窗户。而陳孝正則始終沒有完全打開自己,即便他愛上了鄭微,可是最愛的仍舊是自己。在單親家庭長大,使陳孝正喪失了完全愛他人的能力。而張開則不一樣,他可以完全放棄自我,為他人服務。陳孝正和張開擁有的是完全不同的人格。

阮莞是個聰明大氣的女孩兒,只是愛情使他盲目,愛錯了人;黎維娟一心想嫁個有錢人,最終她得償所願,只不過嫁了個老男人;林靜因為受到世俗觀念的影響,怨恨自己的父親,多年之後才明白是自己太過狹隘;朱小北是個倔強的女孩子,被學校開除,最終卻成為一名教師;張開看似沒心沒肺,實則把感情隱藏的最深;富二代許開陽最終和曾毓結婚,雖然安排有些刻意,也算是錢權結合了。

這樣的青春才是真實的青春,才是青春本該有的模樣。世俗的世界總是有太多的規矩,管這管那,這不對,那也不對。事實上,太多事情,本無對錯。對錯,只是人們有觀念之後,強加於事物之上的東西。

電影就到這裏。《致青春》我認為是國產電影裏少有的精品。近幾年的電影裏,不腦殘的國產片不多,所以即便是中等水平的電影,我也願意給它打五星。而《致青春》我願意給它六星。總的來講,我認為《致青春》可排在《讓子彈飛》之後,與《西遊降魔篇》比肩,超越《泰?》。——當然這裏指的不是票房,只是個人對電影的喜愛程度。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觀後感 篇二

好久沒有看書看得如此感情投入了,《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中幸夷塢説:青春是不後悔,是允許犯錯的。青春是回憶,會苦澀,但之後一定會追憶青春。

書中自譽為“玉面小飛龍”鄭薇,洋溢着青春活力,一路哭,一路笑,一路歡呼雀躍就讓我們陪着她從17歲走到27歲,彷彿一夜暖燈就晃過了十年青春。這也讓我們見證了原來青春如此短暫,青春終將會失去,但失去的同時也丟了愛情。

有些東西終究會腐朽,等到曲終人散是才發現愛的是那樣銘心,而傷害卻也同樣刻苦。那個曾經如此飛揚跋扈的小飛龍,那個曾經如此高傲冷峻的阿正,那本《安徒生通話》,那場7年之約,還有那個陪你一起走過青春的沅沅,統統都將被埋葬在青春記憶裏。

生活中也許我們並不會像書中的女主角那樣執着,始終與開啟感情宅門的那個男人糾結一生。現實沒有約束和限制。於是就像書中所説: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可以在鄭薇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而每個女孩都會遇到生命中的陳孝正,每個陳孝正都要在經歷過失去後蜕變成林靜,而每個鄭薇只有在長大後才明白林靜是最好的選擇,這就是我們以後要面對的。

的代價就是要是去一些東西青春,若干年後,過盡千帆才明白這些將不會出現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了。可是沒關係,但願我們失去後會懂得好好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因為那都是我們用青春,用眼淚,用心碎換來的。我的青春你來過,雖然沒有陪我走下去,但我是如此慶幸,在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裏,有你來過的痕跡,這就夠了。希望你日後想起也會因為我們曾經的傻氣會心一笑。

幸夷塢的小説描述了一個如此接近現實的青春結尾:鄭薇在沅沅的汶前説,沅沅只有你的青春是不朽的。這樣簡單的一句話就引起了我的共鳴。通過這本書使正在青春期的我明白:有些東西一旦失去便不再,就像曼陀羅凋謝就不在開,唯有珍惜!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讀後感 篇三

時光像流水,年輕時,幾度以為青春是高貴不朽的,可那明媚嬌豔的青春之花,卻在我們成長一個不經意的瞬間凋謝,這時,丟了青春的我們病了,慌了,在醉生夢死間疼痛焦灼的長大了。回首往事,來不及欣賞,來不及追憶,青春,就這樣死了。一切又回正軌,而昔日純淨的少年少女,也變成麻木不仁,城府深不可測的社會人士,而回想那段青澀的路,如今,似華也只是往事了。

這本書最吸引人的故事是林靜、鄭微與陳孝正之間的三角戀。這三個人之間的種種錯綜複雜,青春的逝去,讓文雅的林靜變得凌厲,高貴與深沉,他得到了金錢與地位,卻失去了青春。他的人生是糾結與掙扎,甚至是悲哀,然而到了最後,他依舊將心底那傷最純的感情保留,這一點點純真美好,或許是他人生中的一點温存與陽光。而當年吵着鬧着嫁給林靜的玉面小飛龍鄭微,在杜燥的學習生涯中,還是遇見了細緻的陳孝正,或許,鄭微對於陳孝正,只是一個過客,但是那樣單純美好,不摻有任何雜質的感情,在每個人都幾乎認為他們會走到最後的時候,這段感情無疾而終。陳孝正終歸是太怯弱,他失去了鄭微,也失去了一份感情。後來,經歷了磨難,鄭微學會了堅強,在二分工作,心口不一,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李主席讓她明白世態炎涼人心難測,她學會了獨立,學會了精明圓滑。

青春枯萎了,一切都如落葉迴歸平靜。

昔日親密無間的戀人,久別重逢,卻成了最遙遠的陌生人。最官方的稱呼,刻意保持距離不現有任何交集……看書看到這裏,我不禁心酸,原本錯過的,終究只能成為回憶,永遠的回憶。

時光不慌不忙,剛好盜去青春。而不同的是成與敗。阮阮,一個像臘梅一樣的女子,選擇了在最美的二八年華塵封了記憶,她的死,離奇,可悲,但令我欣慰的是,她死前,至少有了期待與憧憬。而當年的所有人,在有限的時光中,總錯過了太多,只有一句“只有阮阮,吸有她的青春不朽。”或許,年輕便 是如此,時光如華錦,平淡的青春以慘烈高昂結束,彷彿一場煙花雨,絢爛閃耀,可一閃即逝,不留任何印跡,傷口是總有一天會好的。可最令人害怕的是看不見的傷口,因為你不知道它哪一天會癒合。多年後,它也許依舊會在無人的角落犯疼,難以癒合。沒有人知道。

——絢麗煙花雨,是青春悲傷華麗的葬禮。

青春,多麼美好親近卻憂傷的詞語。令人懷念,《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出了電影,我沒有去看,因為我更願意看書。書是美好單純的,試想一燈如豆,一杯清茶,一本書,在憂鬱的陰雨天,細細感悟,青春的珍貴。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觀後感 篇四

這部影片勾起了很多觀眾對青春的美好回憶,也引起了很多的情感共鳴。電影裏展現給觀眾的青春很美好,可結局卻令人唏噓不已。很多人都為影片中人物的命運而歎惜,歎息他們成年後沒有實現年輕時的夢想,沒有做到自己年輕時喜歡的事情,沒有嫁給年輕時相愛的戀人,甚至是變成了自己原本討厭的那類人……

對我們這些早已告別青春的人來説,看罷影片免不了會有諸多的感慨。年輕時總是毫無忌憚地揮霍青春,好像青春永遠都消費不完;但是現在,看着一羣羣血氣方剛的青年才俊,竟然有一種無可奈何的傷感。徹底失去後,終於後悔當初沒有去好好珍惜,人生總是有太多的遺憾!

我並不是一個喜歡多愁善感的人,對一部關於青春的影片何以有如此感慨?或許你會説“年齡的增長並不一定意味着青春不在”,“只要心態年輕,就不會顯老”,我們確實聽過不少諸如此類的話,然而你不覺得這是阿Q式的自我安慰嗎?難道青春只是一種主觀心態?只要你覺得自己年輕,你就擁有青春?我想,持有這種想法的人真的是患上了妄想症了,如果這種邏輯真的成立的話,那我只需要想着我是如何如何的有錢,我就是一個大富翁了。你能想象一個為了生存而焦頭爛額的中年人能夠真正感受到青春嗎?我認為,青春是具體的、實在的一種存在,它會有開始、有過程,當然也會有結束。

青春會綻放在約15—25歲這個特定的花季,會生長在一個像學校這樣特殊的地方,會在一個跟自己年齡相仿的人羣裏(比如同學)爭妍鬥豔,會擁有因一起尋夢而產生的美好的、難忘的、比如學習這類的經歷。在青春裏,我們總有那麼幾個損友,一起悄悄地幹一些讓老師或家長吹鬍子瞪眼的事情;在 baihuawen.c n青春裏,男的會多情女的會懷春;在青春裏,我們總會為一些色彩斑斕的夢想而努力去追逐;在青春裏,我們總有一股初生之犢不怕虎的拗勁;在青春裏,我們總有那麼一點幼稚,就算天塌下來都不怕;在青春裏,我們總是單純直率,愛憎分明。

青春是浪漫的、多夢的,是單純的、快樂的,是率性而為、不計後果的。青春年少時,人會意氣風發,朝氣蓬勃,血氣方剛,鬥志昂揚。

當然,青春裏也會有遺憾,煩惱、焦慮偶爾會讓人少言寡歡,失敗、失戀也會讓人傷心難過。但是青春的真正遺憾是沒有遺憾。因為青春短暫,稍縱即逝,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把青春裏的事情做好。

沒有遺憾的青春不是青春。這樣一想,儘管我的青春裏有許許多多的遺憾,心裏亦可坦然了。現在站在歲月的遠處回首青春,雖然仍碌碌無為,但好在我也曾為了自己的夢想奮鬥過,也曾在學習上、在工作中努力過,也曾和了一幫意氣相投的朋友一起熱血沸騰過,也曾為了愛情傷心流淚過……

原來,我們成年之後失落的東西,大多曾在青春裏擁有過。我們真正應該遺憾的是那種被消費掉的、一無所有的、蒼白的青春!

因為青春是形而上學的,它是一種存在,並且和其它很多事物是有聯繫的,所以青春也不會是靜止不變的,它必然會逝去。世界上本來就沒有什麼是永恆的,青春也不會永恆,永恆的只是青春的回憶。那些“青春永駐”、“永葆青春”之類的話,道出了我們對逝去的青春的無奈和眷戀,其只不過是我們對被過度消費的青春的懺悔和一廂情願的救贖!既然知道青春是必然要逝去的,那我們還有必要太過於傷感嗎?

在青春已然遠去的日子裏,我們不要老是慨歎歲月匆匆太匆匆,不要老是追悔那些不可倒流的時光,不要老是想着如何為青春祭奠,而是應該去想想怎樣讓青春之後的歲月繼續精彩和燦爛。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讀後感 篇五

這些天正在熱映一部青春題材的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讓關於青春的話題多了起來。撒貝寧的《開講啦》也邀請了徐靜蕾和大家一起回憶青春,分享青葱歲月裏的點點滴滴。青春是什麼,雖然每個人都會給出不同的答案,但是,青春歲月的單純和美好,那是我們生命歷程中一段最鮮活、最明亮、最火熱、最難忘的記憶。

高中生活,是一段充滿艱辛、汗水,追逐夢想的旅程。

十六七歲,花季的年齡。我的高中生活,是在我們縣一中度過的。那時候成績不是很好,特別是理科成績一團糟。村子裏同齡的女孩子讀到高中的寥寥無幾,能考上大學的更是鳳毛麟角。父母卻堅持讓我讀書,我其實對自己並沒有抱太大的希望,喧鬧的日子在兩點一線的簡單重複中匆匆溜走。直到有一天跟着同學去找她高年級的一個老鄉,驚奇的發現我們這個學校居然有一個大大的畫室,一幫喜歡畫畫的孩子組成的一個小團體。環視那個房間,幾個石膏像,靠牆擺着一組靜物,隨意擺佈的幾個畫架畫板,幾個同學正在聚精會神的素描靜物,我竟然一下子被那個場景所吸引,直到現在我還能回憶起自己當時那種激動的心情。

以後的日子,我順利的成為他們中的一員,成為全年級唯一一名美術藝術生。原本枯燥的生活一下子變得繽紛多彩起來。除了每天白天正常的課程,晚上便是和其他幾個藝考生一起畫畫,學校特別安排了朱老師擔任我們的指導老師,先從最基礎的速寫,素描靜物開始學習,到後來的人物頭像寫生,水粉靜物等等。雖然依舊是課程的重複,但因為喜歡,一點小小的進步也會欣喜若狂,枯燥重複的日子也覺得很開心很快樂。

藝術生專業聯考通常會在大學聯考前兩個月進行,也就是每年的四月份。於是我們這些美術生們,通常會在專業考試前到高校雲集的省城參加考前培訓班。現在想想,那段日子,應該是我記憶裏最艱苦的一段時光吧。

剛剛過完春節的初六,人們還沉寂在新年的悠閒和喜悦之中,我們便開始打點行裝,因為是在冬天,衣服,行李,畫夾,紙筆,大包小包的好幾個。現在想想,那沉重的包裹行李是用怎樣的信念和勇氣才能揹負得起的?六個人相互約了時間先從縣城坐公共汽車到火車站,從火車站坐車坐到省城;一路打聽,經過兩次公交車終於找到了,位於河北師大的藝考培訓班,到了地方才知道,這個培訓班由於種種原因是不管住宿的。眼看着天快黑了,難道要露宿街頭不成?一行人互相看看,倒是並沒有太多恐懼,多方打聽才到離學校很近的一個村子裏租房子,六個人分成三組,一組留下看守那一大堆行李,另外兩組分頭行動,挨家挨户去打聽誰家有房子出租。天無絕人之路,天黑之前,終於找到了離的不太遠的兩間小房子,三個男生一間,我們三個女生一間。雖然房子非常小和簡陋,除了一個用磚和木板搭起來的牀鋪之外,只有一盞昏暗的燈泡忽閃着。沒有暖氣,寒冷侵襲而來,哆哆嗦嗦的整理好牀鋪等一切,才發覺飢腸轆轆,一整天都沒吃東西了,到房東那裏借了一把手電筒,打聽着深一腳淺一腳的,到村子裏的小賣部買了幾包方便麪,又借了熱水泡了,才算解決了肚子餓的大問題。一夜幾乎無眠,三個人和衣而睡,擠在一起,寒冷侵襲着身體的每一個細胞,沒有恐懼,沒有抱怨,沒有眼淚,有的只是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和期待。

兩個月緊張的培訓,上課是速寫,素描,水粉,枯燥單調的重複,下課回到出租屋,昏暗的燈光下,還是枯燥單調的畫呀畫,無數次的重複練習,終於在四月的聯考中,我們六個人都順利的通過了河北省的專業考試。

幾個月後,拿到大學的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一路走來的所有艱辛和汗水都變成了滿心的喜悦和對未來大學生活的美好憧憬。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觀後感 篇六

《致青春》反映的是90年代的大學生活,這對於85後、90後都是陌生的。那個時候沒有電腦、沒有互聯網、沒有手機,大學生不可能通過宅在宿舍裏融入校園,而是需要更多的行動力,於是在共有記憶方面就有了更多的現實形態,人與人的走近和疏遠都是可以通過物理距離來量化的。對於很多觀眾來説,這是一部賣回憶的電影,比如我,一個宿舍樓公用電話的細節就可能帶出我的很多記憶,這會讓我想起在那些與我一起消磨鬼混過四年的哥們兒姐們兒,走出影院我就想給他們打個電話。

當然這些東西是用來錦上添花的,它們可以構成影片的賣點和氛圍而不能成為讓觀眾走進人物的戲劇主體,《致青春》最大的價值在於成功地塑造了女主角鄭微這個人物,這個人物其實有點平凡,但她的奇妙之處在於幾乎每一個女性觀眾都能在她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無論是作為追求者和被追求者,無論是自我審視還是意淫,鄭微這一角色所體現出來的執着、勇氣、活力、自嘲等等品質對女性觀眾來説都有着強烈的代入感,除非你生來就是個人羣中的女王。《致青春》這樣的灰姑娘策略是極其聰明的,實際上它是通過對觀眾的恭維來實現對觀眾的征服的。

趙薇首次執導電影,表現令人驚喜,感覺和品味都很好,只是在劇情把握上有些失衡,韓庚所扮演的角色語焉不詳,沒達到預期的戲劇效果,畢業後的段落在節奏上不夠貫通,但這些缺陷由於趙薇在角色和情節上所傾注的個人體驗而得到了彌補,甚至一些生澀之處也可以為影片的風格所融匯,因為青春本來就是生澀的。

青春校園電影其實在中國電影類型中是長期缺位的,《致青春》之前的同類電影我只能想到《80後》,再早就是八十年代的《女大學生宿舍》、《青春萬歲》了,而《致青春》對這一類型電影的商業性開發也許比影片本身更有意義,這不同於藝術電影中所展現的殘酷青春物語,這種青春緬懷是快樂而陽光的,它會帶給人惆悵,而更重要的,是提醒觀眾,那段註定逝去的歲月是多麼可愛,請你為曾經擁有過這段苦樂年華而驕傲。

關於演員,女演員普遍不錯,楊子姍前途無量;男演員可發揮餘地不大,只有包貝爾值得關注;最佳客串授予韓紅,那一場戲,從頭笑到尾。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讀後感 篇七

“我的人生是一棟只能建造一次的樓房,我必須讓它精確無比,不能有一釐米差池,所以,我太緊張,害怕行差踏錯。”

他是寒門出身,清冷孤僻的單薄少年。但我想,如果命運許他的是另一種成長,另一種環境,也許,造就的將會是別樣的陳孝正。那個陳孝正不會是冷漠的,不會是堅持的,也不會毅然決然的離開鄭薇前往美國。他會很好很好,可是,卻不再是陳孝正了。很多時候,我們願意活在想象裏,是因為想象足夠美好。而生活的缺失與殘忍,不是誰都有勇氣揹負。

陳孝正説,微微,總有一天你會明白,人首先要愛自己,我沒有辦法一無所有的愛你。我相信他説這些話的時候是悲傷而真誠的,可是這有什麼用處。青春裏的愛情,只有那樣熱烈的一次,就會燃燒殆盡。他錯過了那一次,從此後再也無法彌補回來。

人總是有些貪婪的,多年後歸來的陳孝正,他擁有了他想要的社會地位,他獲得了自己想要的所謂利益,於是也想要挽回心底永遠的遺憾。那一場愛情,我不能説在陳孝正心裏就真的是浮萍點水,一點痕跡都沒有留下。也許,他當真是愛鄭薇的,可是當他的愛情和龐大的現實交織在一起,這一切都顯得太過輕渺,太過微不足道。索性的是,鄭薇最後沒有選擇陳孝正。是,我覺得幸運,因為我從未喜歡過這個少年。人這一生能有多少孤勇執着?人這一生能有幾次青春熱血?人的情感能有多少熱烈激昂?鄭薇最真摯最質樸的情意全部給了陳孝正,那一場青春裏,她所有快樂,眼淚,欣喜,全部都是因為那個叫做陳孝正眉目清俊的少年,可他最終予她的是什麼?

我們一直以為,有些東西是可以遺忘的,可實際上不是。對於陳孝正來説,愛,是他可以決絕放棄的,卻從來都不是可以忘記的。當多年後的陳孝正對着另外一個女孩子請求,你能用家鄉話叫我一聲阿正麼。也許就在那一刻,我終於還是原諒了那個離開鄭薇的少年。

永失摯愛。這已是命運予他最大的懲罰。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觀後感 篇八

在靜默的時光中,也許,只有回憶才是對過往最美好的總結。青春的歲月裏,最真實的莫過於自己真切感受到的,那些點點滴滴,那些酸甜苦辣都在腦海中永遠地定格。而那些幻想、憧憬似乎總在殘酷的現實中被無情地粉碎。青春,流露着濃濃的詩情畫意;青春,散發出淡淡的清香幽情。青春裏擁有難以忘懷的篇目,也有不堪回首的章節。

影片以鄭微童話般的夢幻開頭,這預示着她對大學、對青春的美好幻想。為了能接近小時候就喜歡的鄰家大哥哥林靜,她努力地考到了他所在城市的學校,卻被無情地告知他去了美國,杳無音訊。但是,她沒有因此而消沉下去。她擁有着率真、豪爽、活潑的個性,同時也大大咧咧、不拘小節。遇到討厭的人,她不依不饒,敢於對抗,甚至在行為上有點過火;遇到喜歡的人,她敢愛敢為,主動出擊,即使是放下女生的驕傲與尊嚴。碰巧的是,自己起初最討厭的人卻成了自己後來心愛的人,生活往往是那麼的具有戲劇性。即使是再冷的冰霜,也會在柔情的火熱中融化。陳孝正,終於還是在鄭微的倒追下繳械投降,昔日的冤家最終成了甜蜜幸福的戀人。然而,這究竟是幸福的開始,還是痛苦的萌芽?

現實總是磨平了人們的鋒芒和稜角,讓人變得更加地圓滑起來。也許是因為小時候的嚴苛的家教、貧困的家境,陳孝正學習認真,一絲不苟,冷漠無言。他篤信這樣的價值觀:我的人生是一棟只能建造一次的樓房,我必須讓它精確無比,不能有一釐米差池。為了美好的未來,為了建造他那精確無比的人生大廈,他選擇放棄了自己心愛的人,選擇與不喜歡的人結婚。確實,他因此而得了事業上的成功,可是,他依然沒有感到快樂,依然對自己的所作所為後悔。有時候,人竟然也會做自己曾經深惡痛絕的事情。記得瓊瑤的作品《窗外》裏那名的男教師,原本風度翩翩,乾淨整潔,最終卻變得邋遢,襤褸不堪。究其原因,他經歷了太多的沉浮滄桑,經歷了那麼多讓人痛苦、幾近癲狂之事。陳孝正,原本最討厭抽煙,最後也抽起了煙。他是在沉思中悔恨,在悔恨中痛苦,在痛苦中迷茫吧。也許,他也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青春,什麼是真正想要的生活。

人總是這樣,不清楚自己的目的,也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幸福與滿足感,似乎已經得到了的東西不值得珍惜,而未知的確有無限的吸引力。顧此失彼,最終依然在悔恨、在懊惱、在沉思。學會滿足,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才是真正的快樂。

對於鄭微來説,好不容易忘了林靜愛上陳孝正的她,卻又被無情的拋棄,就如同有部電視劇所説的,什麼是絕望,就是在你沒有希望時,給了你希望,又在你感到有希望時把你的希望全部倒空。大學四年裏,她有着富家公子的追求,卻依然義無反顧地和窮酸但優異的陳孝正在一起,即使最後被拋棄,她也無怨無悔,畢竟是兩廂情願,畢竟是曾經擁有。依然很欣賞她那讓人熱血沸騰的一句話,不管前面是刀山火海還是萬丈深淵,我將義無反顧,勇往直前!

多年後,兩個男人再次來到了已是職場白領的鄭微的身邊。可是,這時候的青春已經逝去,沒有那些悸動甜蜜,沒有那些夢想虛幻,而只是一些現實,沉悶而又缺乏激情的現實。經歷了那麼多,也許他們都成長了林靜永遠會成為鄭微心靈的港灣,就像陳孝正説的這個男人能給她更多;而陳孝正自己其實太沒有安全感了,就算現在事業上春風得意他也不能給予鄭薇所想要的生活。鄭薇説:任何男人都曾經是陳孝正,也會在經歷一些事後成為別人的林靜。當她得知一個用生命愛着林靜的女人施潔存在後,選擇了離開。我們愛自己勝過愛愛情,鄭微的這句話是多麼疼痛的領悟。

青春總歸是要逝去的。每個人都在青春的夢裏去尋找自己的夢,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去詮釋青春。有的甚至因此而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阮莞,備受男生關注和追求,但依然保持着對愛情的忠貞。對於男友犯下的大錯,她沒有過多的責備,而是選擇以實際行動來支持他。既往不咎,下不為例,心胸有多麼寬廣才能説出這樣的話語啊。然而,她為了這個對她不忠的小男人而遭遇了車禍,在新婚前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成長的代價就是要失去一些東西,而那些東西當時不覺得有什麼珍貴,若干年後,千帆過盡才明白這些將不會在以後的人生路上再次出現。可是沒關係,每個人的成長之路都是如此,但願我們會懂得好好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因為那些都是用青春,用眼淚,用心碎換來的。在未來的日子裏,有過去的記憶温暖於心,甜蜜也好,痛苦也罷,都是存在過的證據。不知不覺中,往事如煙,歲月如歌,時光靜好。不經意中,我們感歎流年,記憶或塵封,永久定格;或化蝶,翩躚起舞。青春必然是要逝去的,而記憶往往是最好的總結。

或許,在洗淨鉛華以後,我們能在某個角落找到自己的位置,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繼續追求自己的夢,甚好。幸福,就像是奈何橋上的一碗孟婆湯,是冷,是暖,是鹹,是淡,飲者自知。青春,應該是幸福的,我們也原本可以幸福。讓生活失去色彩的,不是傷痕,而是內心世界的恓惶。讓臉上失去笑容的,不是磨難,而是禁閉心靈的緘默憂傷。

青春已逝,唯有追憶,有時,只要勇敢一次,便有青春不腐。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讀後感 篇九

《致青春》又名《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作家辛夷塢創作的一部青春小説。之前,被改編成電影《致青春》。我是先看的電影,很喜歡電影裏面的女主角。但電影有時過於重視場景、畫面。所以,一般的情況下,我都會再看看小説。因為文字給人帶來的細膩和觸動,會讓你在腦中形成自己的光影。

這一兩年,是憶青春的高峯年。《那些年》、《匆匆那年》、《同桌的你》、《致青春》……80後的人可能都有看過。故事也許不同,男女主人公也各有各樣,但結局一樣。青春,衝動、敏感、熱烈、絕對、不計後果、天下無敵。

就像書中,鄭微在十八歲的時候對美麗動人的阮阮説:“我是誰啊,我天下無敵的玉面小飛龍,有什麼我得不到?”,處處氾濫着、洋溢着青春的真實和活力。而不論是鄭微、林靜、陳孝正的依賴和痛苦;亦或是柯景騰和沈佳宜看到對方幸福時的祝福。每個人都各有各的青春,各有各的幸福。

轉眼間,匆匆的少年就成了三十多歲的大叔大嬸了,回憶或不肯回憶都已無法阻止。

20xx年春節,我參加了兩次同學聚會。見到了十幾年沒見到的好些人。感覺所有的男生都幽默風趣,所有的女生都靚麗柔美。

高中聚會,大家90%的時間是懷舊!回憶當年青葱歲月中無限的笑點以及笑點背後若有若無的感悟!我能理解大家不談現狀的顧慮,能覺察出曾經熟悉的每天爭搶着吃別人飯盒中好吃的東西的同窗因久久未曾聯絡的疏離。我也有着與大家一樣的想要放棄所有的世俗和等級,回到那時唯一的判斷——“男生”、“女生”、“好看的女生”。

而正月初五的大學同學聚會大家更多的談論的是現狀,現狀的工作,現狀的生活,現在的家庭和孩子。大家畢業於相同的專業,很多同學現在都是同行,所以在工作和事業上可聊的會比高中同學更多一些。

與大學同學的事業近區域、專業同方向不同,自高中畢業之後,大家有着五花八門的價值觀,從事着很多彼此間陌生的行業,短時間內零功利碰撞的捷徑就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讀書的日子”。在大學聯考緊箍咒的陪伴下,十七、八歲時在意的,爭取的,躲避的,任性的,現在都能讓人笑出眼淚。這是為數不多的不加思索的發笑與被笑。

兩個聚會,都有個環節,是每個人都談談自己這幾年的狀況。沒來的同學也時髦的發來了視頻祝福。看着遠方的美國的、深圳的各地的同學,真的非常親切!集體捉弄老曹同學的場景,彷彿讓我們一下又回到了高中、大學時光。看着當年的那些照片,回憶起高中、大學時代,感慨無限。

同學就是可以讓人暫時撤防的一羣人!我會想,怎麼以前沒發現大家的可愛。當時我就想:20xx年已經款步而來,給自己一個任務,建立自己的審美體系,讓那些發生在當下的人和事,不需幾年的發酵,及時感悟和檢討。

當然,聚會並不是人人喜歡,有很多在微信微博非常活躍的同學,是從來不參加聚會的。混的不好的,不喜歡;有些混的好的,也不喜歡。

聚還是不聚,其實非常微妙。

馬上又開學了,今年,我家兒子即將成為一年級的國小生了。其實,我有很多很多話想對他説,不過他可能都不感興趣,也可能是根本聽不懂。

那就讓我們再讀一遍龍應台寫給兒子安德烈的一段話:“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