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刷子李》教學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26W

《刷子李》教學教案【精品多篇】

刷子李的教學反思 篇一

本週進行了分享閲讀《機器人》教學活動。

活動第一環節——以模仿機器人的動作和幼兒進行“我來做你來猜”的遊戲,引出讀本的主人公“機器人”。然後請幼兒觀看封面。

在第一環節實施過程中,就遇到了一點小意外!孩子們都説:“老師,看不清”。(這個問題,一方面可能是孩子人數較多,另一方面讀本擺放和幼兒距離較遠造成的。)畫面上有很多細小的部分不是很明顯線條也比較模糊,所以根據孩子們看不清的問題,我立刻做出了迴應把小書發給大家:“仔細觀察封面,小朋友們還能發現什麼呢?”。孩子們順利的理清了老爺爺的身份、老爺爺和機器人的關係等問題。

活動第二環節——逐頁閲讀,通過細微觀察,猜測人物的內心變化。

在第二環節實施過程中,由於小書發放給幼兒後,很多孩子會好奇的翻看,面對混亂,我的閲讀方式也由逐頁閲讀改成跳頁閲讀。跳頁閲讀之前先請孩子安靜的完整的閲讀一遍,然後按老師的提示翻到制定頁進行詳細的閲讀:“觀察機器人的動作和表情,科學家的動作和表情又是怎樣的呢?”。跳頁閲讀時先請孩子看3、4、5頁,對機器人和科學家的表情變化進行有“梯度”的分析後,對第六頁的情況進行分析:“為什麼機器人會這樣呢?機器人和科學家有些什麼樣的想法呢?”

活動第三環節——回憶和總結故事,並對情緒變化的特點進行梳理。

在第三環節實施過程中,當孩子們看到最後一頁時就會大笑起來,可見孩子們對故事內容的“體會”還是比較到位的,但是在情緒變化梯度的感受上還不太明顯,詞彙也不豐富,只有簡單的高興和不高興,在活動中通過對讀本表情的模仿,讓幼兒感受不同的情緒變化,也作為下次活動的一個“引子”。 在第二階段的教學中重點突破。

反思:

活動中一個個問題的出現有的是意料之中,有的卻在意料之外。老師的迴應策略關係着活動中孩子是否得到了真正的鍛鍊和提高。雖然我在活動中對孩子的問題進行了積極的迴應,但在各個環節的教學中,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思考。

第一環節看不清的問題,是意料之外。但很快就以小書閲讀代替解決了。所以活動時人數相對較少,才能更好的照顧到孩子的個體差異問題。

整個活動中,可能是對機器人沒有了解的情況下,孩子對機器人充滿着好奇,而孩子對機器人的認識只停留在非常淺顯的狀態。在第一、二頁的閲讀中談到機器人的功能,孩子只有:“只是和人走路説話不一樣、會打怪獸”等簡單的認識,對機器人的構造、生成、作用等方面都缺乏瞭解。所以第一環節的引導顯得非常薄弱,要相應的加入科常方面的知識,孩子對讀本中3、4、5、6頁的內容才能夠更全面的感受。在活動第一階段已經完成的情況下,我只有在第二階段給孩子補上這一課。

在第三環節對人物情緒的梳理,採用文字和老師表情的模仿可能不是很直觀,如果用事先畫好的人物表情配上文字,孩子對情緒梯度的變化會感受更明顯一些。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參為我提供了分享閲讀活動的一個固有模式,也為我的教學指明瞭比較規範的行進軌跡。每個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所呈現出來的能力也有所不同,在今後的分享閲讀活動中,課前不僅要分析讀本,做好充分的準備,更應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素養,和孩子一起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

《刷子李》教學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瞭解“刷子李”高超的刷牆技藝,想象“刷子李”刷牆時的風采。

2.能抓住重點句段反覆朗讀,體會文章是怎樣表現“刷子李”的技藝高超的,感受獨特的語言韻味。

3.認識課文中的10個生字,摘錄描寫精彩的句子。教學難點:

體會“刷子李”的技藝高超表現在哪裏。

教學重點:領悟並學習作者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1.出示課題“刷子李”,説説從課題中你可以看出一些什麼?

可能的答案:(1)課文描寫的是一個姓李的人;(2)這是一個用刷子幹活的人;(3)這個人刷牆特別好,所以才叫“刷子()李”…

2.刷牆特別好的,姓李人叫“刷子李”,這是一種很有趣的稱呼。你還知道類似的稱呼嗎?

比如:做豆腐特別好的,姓王的人叫“豆腐王”,剃頭特別好的,姓陳德任叫“剃刀陳”…

二、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不通的地方多讀幾遍,要讀得流利。

1.師巡視指導

2.檢查自讀情況,正音,特別注意以下幾個字的讀音:蘸(zhàn)和(hè)着琴音必得(děi)發怔(zhèng)調(tiáo)漿天衣無縫(fèng)

3.默讀課文,找出課文中最能表現“刷子李”技藝高超的句子,做好標記。

二、讀課文,瞭解“刷子李”

1.自由朗讀課文,認讀課文中的生字,把課文讀通順。

2.説説“刷子李”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

學生可以自由説説初讀課文後的感受,談談初步印象,可以用自己的話説,也可以用課文裏的話來説。

3.默讀課文,找出課文中最能表現“刷子李”技藝高超的句子,做好標記。

4.課堂交流,用一個詞來説説“刷子李”的粉刷技藝高超到了什麼程度,並在課文中找出理由。

學生可以多個詞語來形容“刷子李”的粉刷技藝高超,比如:出神入化、天衣無縫、出乎意料、不可思議。

理由主要有以下這些,教學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調整教學順序。教學時要把理解、朗讀結合起來。

(1)“只見師傅的手臂悠然擺來,悠然擺去,如同伴着鼓點,和着琴音,每一擺刷,那長長的帶漿的毛刷便在牆面上啪地清脆一響,極是好聽。”

──通過動作和聲音的描寫,寫出了“刷子李”刷牆時動作熟練優美。

(2)“啪啪聲裏,一道道漿,銜接得天衣無縫,刷過去的牆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開一面雪白的屏障。”

──一個“天衣無縫”,一個比喻,寫出了“刷子李”粉刷的牆面十分平整,質量很高。做的活,效果非同一般。

(3)“這時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説話…看上去就跟粉漿落上去的白點一模一樣。”

──這段話可以和文章開頭的一段話聯繫起來,理解“刷子李”刷漿時必穿一身黑,幹完活,身上真的沒有白點,不可思議。

1.文中多次寫到“刷子李”的黑衣服,你們發現了幾處?

2.學生交流列舉。(四處)

3.教師小結:聽説黑衣服──看到黑衣服──檢查黑衣服──發現“小白點”。

4.出示:“最叫人叫絕的是,他刷漿時必…白刷不要錢。”

5.從這句話你體會到了什麼?(技藝高超)

6.讀一讀,讀出對他高超技藝的讚歎。

9.小組派代表朗讀,要讓同學聽出“刷子李”的高超技藝,在讀之前可讓其他同學友情提醒,促進交流,深化感悟。

10.課文是寫“刷子李”的技藝高超,本該花大篇幅描寫他是怎樣刷牆,刷得怎樣好,可為什麼卻花了那麼多的筆墨寫他的黑衣服呢?

2.學生交流。

3.教師小結:刷牆的描寫是直接寫他的刷牆的技藝高超,而黑衣服的描寫雖然不是直接寫,可從這些描寫中卻也讓我們體會到了他的技藝高超,我們可以稱這種描寫為側面描寫,但無論是直接描寫還是側面描寫,都是為了表現“刷子李”的技藝高超。

四、緊扣末句,總結課文

1.出示最後一小節。

2.為什麼説曹小三學徒的頭一天分別見到、聽到。一輩子也不一定明白呢?

總結:這篇文章真是一波三折,引人入勝,起初,徒弟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來,一個小粉點也沒發現,當徒弟時師傅佩服得五體投地時,卻突然發現“刷子李”褲子上有一個白點:師傅如山般的形象轟然倒去。不料,“刷子李”揭開謎底:那白點原是黑褲燒了個洞,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刷子李”

確實技藝高超。但他的絕活是經過不斷磨練,不斷進取的結果。“刷子李”的所言所行深深震撼了曹小三,曹小三感觸很深,獲益多多。

五、課後作業

用這節課學到的方法,誇一誇身邊有一技之長的人,用一段話寫下來。

16格列佛遊

一。教學目標:1.學會10個字。

2.默讀課文,用第三人稱複述課文。

3.抓住重點詞句,品味課文中的描述語言,感受其想象的神奇。

4.感受格列佛在充滿敵意,奇特,語言不通的小人國,用他的善良,寬容獲得了理解和尊重,教案《五年級上刷子李教案5》。二。教學重難點:

1.默讀課文,用第三人稱複述課文。

2.抓住重點詞句,品味課文中的描述語言,感受其想象的神奇。

三。教學時數: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1.激趣導入新課課前同學們查閲了有關格列佛遊記的資料,你們都瞭解了些什麼?

(格列佛遊記是最早被介紹到中國的英國文學名著之一,作者是英國作家斯威夫特。這是一篇寓言小説,作者借托船長格列佛之口逼真地描述了在四次航海中的奇異經歷。)

我們今天學的課文就是四次經歷中的一次--小人國奇遇。

板書課題:格列佛遊記--小人國奇遇2.初讀課文,理清文脈

自由地小聲朗讀課文,要求:

(1)讀準課後生字詞的字音,讀通句子。(2)瀏覽課文,找出文中四字詞語,利用工具書,結合上下文,在小組內説説詞語的意思。輕舉妄動一飲而盡肅然起敬舉止文雅國泰民安

戰無不勝一知半解急不可耐罪魁禍首號啕大哭

痛苦萬狀和顏悦色寬宏大量

齊讀並説説各自理解的詞語意思。3.再次默讀課文,想一想:格列佛來到了什麼地方?你是從哪些詞句中知道的,用筆勾畫,在旁邊批註。(1)合作交流,感受小人國的奇特。學生找到文中的關鍵詞語,重點句子結合自己的理解交流。

學情預設:

A.二十輛車裝滿了肉…一飲而盡(從文中的數量詞中,我看到了格列佛的巨人形象,他在小人國中永遠是居高臨下的,無論皇帝還是大臣,格列佛享受着俯視的痛快)

B.皇帝比所有的大臣高出大約我的一個指甲蓋…肅然起敬。(原來皇帝與別人不同的就是他比大臣們高一個指甲蓋,這在現實生活中極其微不足道的高度,在小人國是成為皇帝的重要條件。非常具有諷刺意味)師:皇帝自然是體態威嚴,只要一眼就可以看出他是小人國的'統治

者。可是他到底了不起在什麼地方呢?引導學生找出C.他容貌雄健威武,張着奧地利人的嘴脣…戰無不勝。(作者的外貌描寫,讓我看到了小人國國王與眾不同的地方。我真佩服作者驚人的想象力。)(2)指導朗讀,其他同學體會之後,互評,在評論的基礎上再朗讀。4.教師過渡:剛才我們通過朗讀,知道了小人國的皇帝異與小人國臣民的地方,並且感受到了小人國的“小”,格列佛來到了這個地方後,大家接受他嗎?他遇到了哪些挫折?最後是怎樣和他們成為朋友的?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四節,勾出重點詞句並談談感受。

學情預設:(1)這些人急不可耐地…挨近我。(格列佛給小人國的臣民帶來了震動)(2)我在房門口地上坐着的時候…射中了我的左眼。(小人國的臣民對他充滿了敵意)

(3)但我很快消除了他們的恐懼…從我的口袋裏放出。(引導學生説出“和顏悦色”“輕輕”“一個一個”等詞表現出他的寬容,善良讓小人國的人萬分感激)指導朗讀並演一演。小結:格列佛來到一個神氣的國度,這裏的一切對他來説是新奇的,他給這個小人國的臣民也帶來了震動,最後格列佛用寬宏大量贏得了小人國的任對他的好感。5.用第三人稱複述課文片段(1)引導學生回顧複述的方法(2)學生練習第三人稱複述課文。學生在複述時要變化人稱,在理解原文的基礎上,對原文用自己的語言重新組織。

6.猜想一下,格列佛在後來的遊歷中,還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大家互相説一説。

作業:課外讀一讀《格列佛遊記》

板書設計:16格列佛遊記--小人國奇遇

小人國的“小”

寬宏大量贏得尊重

板書設計15刷子李

技藝高超

(出神入化、天衣無縫、出乎意料、不可思議)

刷子李的教學反思 篇三

“解決問題的策略”這一領域的教學內容分散於各個年級,從最初的畫圖、列表到一一列舉、倒推,到現在的替換,“解決問題的策略”這一版塊的教學整 體呈現了由直觀到抽象、有簡單到複雜、由單一到綜合的漸變趨勢。如何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領會替換的策略,初步學會運用策略分析數量關係、確 定接替思路,並有效地解決問題,這都是我們要從認識與實踐層面予以思考的。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幾點:

1、感受策略的必要性,培養學生的“策略意識”。

課前我通過播放《曹衝稱象》的動畫故事讓學生説説曹衝是用什麼辦法稱出大象?然後指出:曹衝用相同重量的石頭代替大象的重量,這就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 替換,今天我們就利用這種辦法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從而引出新課。生動有趣的動畫場景加上耳熟能詳的故事,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及進一步探索新 知的慾望。並且通過故事讓學生初步感知替換策略的必要性,以及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例1情境的出示,學生感受到新問題的複雜性,自 覺產生了產生新的解題策略的意識為新知學習奠定基礎。《數學課程標準》注重解決現實性問題,把數的運算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這與傳統應用題教學相比, 有了根本的改變。學生的應用意識表現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着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所以,在教學《解 決問題的策略——替換》時,首先要明確一個認識問題是:應該以培養學生的“策略意識”為主,而不是以引導學生掌握“策略”為主。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應放 在培養學生“策略意識”方面,而“策略”及其學習過程應成為發展學生“策略意識”的途徑和載體,所以,只有在具體的認識和使用“策略”的過程中,學生的 “策略意識”才能得到培養和強化。

2、引導學生經歷策略形成的完整過程。

《解決問題的策略——替換》這一課,主要是讓學 生經歷3個層次:體會 “為什麼要替換?”掌握“怎樣替換?” 理解“換了之後怎麼樣?”。例1主要讓學生產生替換的需求,並探索替換的方法;通過“倍數關係”的練習讓學生掌握替換的方法,並通過曹衝稱象進一步理解替 換的相等關係,“差數關係”的練習使學生再次積累用相等關係進行替換的經驗,以及理解替換後數量關係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這也是這節課的教學難點。整節 課,並不在乎學生能否獨立運用策略解決多少個實際問題,而是要學生體驗每一策略的形成過程。所以,在這節課上我注重讓學生説想法,説替換的過程。

3、巧創練習,優化策略。

本節課教材只安排三道題,例1替換的兩個量是倍數關係,練一練替換的兩個量是相差關係,練習17第一題。為了體現練習的強度與坡度,我將例1進行了改動,這 道題旨是讓學生在練習過程中發現選擇把大杯替換成小杯解題會更容易,從而讓學生明白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我們一般要靈活的選擇簡潔、容易的方法,以達到 策略的優化。

4、多種策略,綜合運用。

課標指出:努力使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畫圖把替換的過程表示出來。並且在檢驗後我提出“回顧一下,剛才這個問題有什麼特點,我們是怎樣來解決這 個問題的呢你覺得哪些步驟是解題關鍵?”引導學生既感受到用替換的策略可以解決什麼樣的問題,又讓學生感受到面對一個問題有時會有多種策略的綜合運用。

通過解決問題的策略的教學,使我更加明白了 “數學方法是數學的靈魂。”數學的學習,對學生來説,能使其終身受用的,絕不僅僅是知識,數學思想方法獲得是更重要的。

刷子李的教學反思 篇四

一、本課在單元的地位

本課是學生所接觸的第一篇遊記,所以學習本文要了解 一些遊記文體的知識,要弄清作者的遊蹤,把握各峽特點和兩岸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的特點,是很關鍵的。

二、教學目標、重難點的確定

劉大傑先生的《巴東三峽》讓我們真正領略到三峽的雄壯與秀麗,感受到它的雄險,它是一座中國千年文化的山水畫廊,所以本課的教學目標即把握作者的遊蹤,抓住景物描寫的特點,這是教學的重點。但歷代文人遊歷三峽都是順流而觀,而劉大傑的《巴 東三峽》卻是逆流觀寫,而且主要是寫三峽山險水急 的特點,極狀了形勢的險惡,這就激發作者的一些想法,當社會環境惡劣,歷史處於衰退時期我們如何去做?在描寫三峽山水特點時還寫了兩處人文景觀,三峽裏的人文景觀很多 ,可筆者卻只寫了昭君幼居,劉備託孤的典故,這是什麼用意呢?胡人侵邊,王昭君決然站起,逆身走進大漠,漢朝的歷史因此而延續了百年。劉備託孤,敢逆吳魏,使天下 終成三足之勢 ,這些人物都 敢於逆當時的歷史潮流而動,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因此他們成為了歷史上的兩座豐碑。作者將敢逆潮而動的歷史人物與三峽中的山險水急之景交織在一起寫,旨在啟迪人們,當歷史處於衰退時期時,俊傑當敢逆潮而動,進而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這應是《巴東三峽》的人文內涵所在,也是將景和情融為一體、寓情於景的寫作寓意,這也是本課的難點。

三、教學過程設計

運用多媒體讓學生直觀地把握三峽各景點的位置。同時也瞭解作者的遊蹤,在學生讀課文時,出示三峽的景觀,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在把握三峽兩岸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時,主要利用表格,以合作探究方式找出,同時具體品味描寫景物特點的語句,感受三峽山險水急的特點,解決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的突破,作者極狀三峽山險水急的景物特點,但作者的情感寄託卻是隱匿在昭君出塞和劉備託孤的典故中,這些人物對推動當時的社會歷史起了重要作用,從而揭示出在歷史處於危難時期俊傑當敢逆流而動,推動歷史進步的文本內涵。

這節課的設計,讓學生不僅是和作者一起遊歷三峽,欣賞三峽的優美風景,更重要的是體會在遊歷山水中所包涵的人文精神,體會作者於景、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

刷子李的教學反思 篇五

首先,對於自主、合作、探究這種教學模式在議課中我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我的課堂一直採取的模式就是以調動學生髮現問題為突破口,我仍然認為學生髮現一個問題比老師講授十個問題都可貴。今天王坤娟老師的建議説在探究時老師是不是該適當點撥,這一點我是認同的。同時,陳教授的課也給我同樣的啟示:應該從學生實際出發,對於學生挖掘不出來的問題,教師應該給以適時的引導,然後給他們以時間去體會,從而成為自己的收穫。相比較而言,我的學生在課堂上雖然説了、問了,但是真正在思想上收穫的同學不多,語文課堂應該是和生活聯繫在一起的,而生活這個外延如此廣大,如何讓學生學會在其中採擷珍珠,為師者應該為學生指引。

其次,我想再談一點,就是觀了陳教授這節課以及通過我們的議課,我覺得我們在備課時忽略了語文與生活的聯繫。比如:三種花喻三種人,三種人的處世態度,我們如何看待等。

改進設想:

説實在話,今天心情非常激動,因為我覺得自己發現了許多問題,也看到了陳教授的課堂。覺得從明天開始自己的課堂就該改變,雖然我知道這有難度,但是那種急於改變、探討、改進的衝動卻真實湧動在心中,但我知道有些改進很難:比如如何讓語文更提高貼近生活,如何讓學生學會關注課堂、關注同伴,如何讓自己的課也有散文般隨意而有深度,散而不亂並有神,都是我的思考。

刷子李的教學反思 篇六

在本次教學中,通過收集關於秋天的詞語、句子、詩,欣賞畫面,品讀詞句,背誦積累,實踐體驗等方法使學生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從而產生對秋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通過本課的教學,我有一些體會:

一、欣賞秋色,育情導學,給孩子一個充滿秋意的課堂。

1.教師引述:老師這兒有幾幅圖畫,同學們想欣賞一下嗎? (《語文園地二》習作要求:畫一幅秋天的圖畫,並把它按一定順序寫下來)

2.教師一一出示有關秋天景色的幾幅圖畫,選一幅圖畫讓學生按一定的順序,用平時積累的詞語來説一説,然後生生評價。

3.同桌相互介紹自己的畫,師生評價。

因為是學生自己作品,這本身就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再播放舒緩的音樂,學生直接感受秋的情境。我從喚起學生已有生活感受,激起學生情感需要入手,讓學生容易走近文本,願意走近文本,接受美的感染,為整節課鋪設一個“美”的基調。學生結合平時積累的語言,説一説有關秋的詞語和古詩。

二、走進教材,超越教材,語文的外延等於生活的外延。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新課改反覆強調:“教師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高明的教師,在於能通過教材上例子,巧妙地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讓學生到廣闊的生活中去學習。在生活中,學生無時無地不在運用語文,學習語文。將課堂與生活相聯繫,用聯繫的觀念來處理教學,教學必然由單元走向多元,由封閉走向開放,由淺薄走向厚重。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的開放性、選擇性、適應性的特點,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帶着自己的文化積澱,去分析、理解和把握教材。根據學生經驗,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樹立大語文觀、大課堂觀和新教材觀,把語文教學置身於社會生活的大背景中,不要隔斷語文教學的生活地聯繫,讓語文迴歸生活,讓語文教材成為心中的活教材,這就是我對落實《語文課程標準》,正確處理教材,開發利用語文課程資源的思考。

三、關注語言積累,為學生搭建展示的平台。

《語文標準》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強調了“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在總目標中又要求在閲讀 方面注意“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語文的學習是很難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長期的積累的過程,只有積累才能薄發。沒有積累,就談不上培養良好的語感,也談不上有真正的聽説讀寫能力,當然學不好語文。課標要求“在閲讀中積累詞語”,“積累自己喜歡的詞語和格言警句”,“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子,以及在生活中和課外閲讀中獲得的語言材料”。積累語言材料,其實是感性的語言模塊的整體儲存,這些材料儲存於大腦,將成為學生的終身營養,它們一旦被激活,就會產生綜合效力,極有利於語文素養的提高。

在導入新課時,我首先出示了幾句描寫四季的詩句讓學生猜,再聽一首秋天的歌來引入新課,配上舒緩音樂,問:“能説一説你積累有關秋天的詞句或詩嗎?”“你能用學過的或自己背過的描寫秋天的詩來抒發自己的感受嗎?”學生結合平時積累的語言,説一説有關秋的詞語和古詩。即檢查了學生平時積累情況,又將積累與課堂聯繫起來,融會貫通,也激發了學生積累語言的興趣,為學生搭建展示的平台。

四、錦上添花與畫蛇添足,預設與生成。

在導入新課這一環節,我在舒緩的音樂聲中,一一出示秋天的圖畫,學生欣賞作品的同時也走進了文本描述的情景中,學生興致濃厚,效果超出了想像。

課堂需要反思。在遺憾中反思。在遺憾和反思中,帶着新的收穫,讓我們再次走進課堂。

刷子李的教學反思 篇七

精讀品讀這一環節我都是以多媒體圖片引導學生思考,出發點在於讓對遠古生物並不熟悉的學生能夠在看圖識文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詩歌的內容和情感。因為這個班級的學生基礎普遍比較差,我在提出問題後只請幾位能説出答案的學生談了理解和感受,忽視了大部分不能回答上這些問題的學生,如“冰冷的骸骨”、“平凡的真理”、“裹藏”等語句的品析,學生是難以獨立回答完整的,在這裏我沒有讓學生髮揮想象,翻閲資料,獨立思考,最終都以多媒體出示參考書答案作結,導致大部分學生只知道作好筆記來應付作業和考試,也失去了思考的動力和興趣,這也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

這一點在評課中經過幾位老師的指正,我意識到以後課堂問題的設置要有取捨,有梯度,(課後的題目可以參考採用,不一定要自己追求每一節都有一個問題,要學會取捨,有重點)難度高的問題讓基礎好,能力強的學生去思考回答,而難度中等或較低的問題就留給基礎比較差,認知和思考能力也比較差的學生去思考回答,讓學生多想多説,重視課堂“生成”的問題,在學生講的基礎上作相應的補充,讓課堂真正活起來,這樣也落實了新課程標準中“最近發展區”的理念,讓每位學生都能“挑一挑,摘桃子”,成為學習的主人。

刷子李的教學反思 篇八

1、故事導入,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慾望,調動學習的興趣

故事是最能激發學生興趣的。我根據教學內容,情境圖導入新課,讓學生展開聯想的翅膀,儘量吸引學生的注意,讓學生在問題的情境中產生思維碰撞的火花,尋求打開通道的“鑰匙”,激發學生的興趣,散發學生的思維。如課的一開始,通過我對故事的口述和畫面情境圖的出示,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慾。

2、自學互學,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感受合作中的快樂

蔡元培認為:“最好使學生去研究,等到學生實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了解功課時,才去幫助他。”這節課,我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情感體驗,讓每個學生都積極投入到學習的探究過程,開展自學互學、小組交流、自由彙報等形式,使他們成了真正的“主角”,把時間和空間都留給學生進行思考。如本節課中,在處理“怎樣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含義,怎樣解答按比例分配的應用題”這兩個環節的教學時,通過小組討論,發表個體的意見,形成小組意見,又通過組間的交流,得出綜合完整較理想的結論,讓同學們感到合作的力量,得到成功體驗的機會。通過讓學生在疑惑中去探索,在探索中去思考,在思考中去發現,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感受合作中恍然有得的快感。

3、實踐應用,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感受活動中的樂趣

現代教學應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強調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應把課堂交給學生,真正讓學生在課堂中“活”起來,“動”起來。這節課,我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自主探究中、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質疑、去辨析、去釋疑。如:通過讓學生做遊戲,探究按比例分配的集體方法,使學生在合作活動中情緒高漲,躍躍欲試。讓學生愉快輕鬆的教學氛圍下學會了新知,在具體實踐活動中,感受到數學知識就在身邊,感受到學數學並不難,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4、讚賞鼓勵,創新民主和諧輕鬆的氛圍,感受成功的體驗

教學是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構成的統一的活動,它是一個人際互動的過程,是一個情感交流的過程。我在教學中堅持認為“欣賞每一個學生,是學生髮展性教育的前提”。本節課,我通過創設各項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班級學習的羣體效應,使學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數學學習活動中,並通過師生、生生的互相啟發和幫助,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促進了學生的發展。我還充分發揮有聲語言和無聲語言等體態效應,讓每個學生都產生強烈的感情,感受到老師真誠的微笑,讚許的目光,温和的話語。如:“分析太精妙了、你們討論真有成效……”,這些話讓學生甜在心裏、樂在心裏,體現了互親互相愛的師生關係、體現了親情、人文的關懷,讓學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的氛圍中受到激勵,讓學生在輕鬆、歡快的氛圍中學習、交流,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