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兒歌教學心得

欄目: 教學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61W

目錄

兒歌教學心得
第一篇:兒歌教學心得第二篇:如何教學兒歌第三篇:教學兒歌第四篇:兒歌布娃娃教學反思第五篇:兒歌識字教學總結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兒歌教學心得

兒歌以其通俗易懂 、琅琅上口 、易讀易背 、富有情趣被學生所喜聞樂見。兒歌中藴含着豐富的教育因素,利用這種因素教育學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自從事低年級教學以來,我指導學生學兒歌 、説兒歌 、表演兒歌 、用兒歌指導行動,使他們的素質有了很大提高。

一、培養學生愛自己。

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他們行為的可塑性強,穩定性差,極易受到外界的干擾,而利用兒歌,能夠讓學生全面正確地認識自我。

比如,雖然老師經常提醒,但還是免不了會有一些學生在預備鈴響後才回到座位匆匆忙忙地翻書 、拿作業本,這不僅影響自己的學習,還影響了其他同學的學習。有的學生下課忘了大小便,上課時因此而擾亂了老師正常的教學秩序。針對這些情況,我組織學生學習《課間活動歌》:課間活動不打鬧,先把下節課用品準備好。

大小便,莫忘了,正當遊戲自覺搞。上下樓梯靠右走,互相幫助不欺小。課間休息調節好,學習起來效率高。”通過唱兒歌,讓每個學生都清楚地知道,該怎樣從事課間活動。這樣一兩週下來,學生都養成了良好的課間活動習慣。此外,針對學生作業馬虎的現象,我組織學生學習了《認真作業歌》,針對有些學生不衞生,我們學習了《清潔衞生歌》……我還利用晨會 、班會時間讓學生對照兒歌作自我評價,引導他們進行自我教育。學生在用兒歌指導行動的過程中,漸漸地學會了自己管理自己,也更懂得去愛自己了。

二、培養學生愛集體。

學習兒歌,可以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集體榮譽感。每學一首兒歌,我都要求學生來比一 比,看誰背得最熟,表演得最好,執行得最棒,並以得星的多少來給學生作評定。學生對得星的多少十分在意,總是互相比較,為自己比別人多得星而驕傲,為自己比別人少得星而着急。每學一首兒歌,我們還要評出“學兒歌小天使”、學兒歌先進小組”。通過評比,學生競爭意識增強了,集體榮譽感也增加了,以後做任何事,在想到自己的同時也想到了集體,併產生了為集體作貢獻的激情。

三、培養學生愛合作。

要想完成教學任務,沒有合作與支持是不行的。學生與學生之間要合作,教師與學生之間也要合作。

學兒歌是個激情 、明理 、導行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是建立在交流與合作基礎之上的。課間,我經常發現學生聚在一起,背誦兒歌,討論怎樣來表演兒歌。有時候,還邊做遊戲邊唱兒歌。同學們在相互學習交流中,融洽(更多請你搜索)了感情,學會了合作。

有些學生在教新兒歌之前便來問我兒歌的意思,兒歌該怎樣表演,並且把他們的想法説給我聽,還把兒歌表演給我看,讓我給他們提意見。在他們學兒歌取得好成績時,也會來到我面前,聽一聽我對他們的讚揚。這樣,學生信任老師了,喜歡老師了,自然就會聽老師的教導,很好地配合老師的工作。遇到一些犯了錯誤的學生,我也不採用強制的手段,而是讓他去想想兒歌是怎樣要求的,這時學生便心領神會,知道怎樣去做了。

一學期的兒歌教育實踐,使我的班級工作生機勃勃。學生的語言文明瞭,課間打鬧現象少了,以前最愛打架的一名男生自從學了兒歌之後再也不打架了。

兒歌教學心得(2):

<<採蘑菇》這首兒歌生動形象,富有童趣,讀起來琅琅上口。在教學中發現如預期的,學生很喜歡這首兒歌。但在課文的理解中,對“繞過和穿過”學生容易產生混淆,在教學時,我通過設計:小兔是怎樣去採蘑菇的?經過了那些地方?然後通過出示詞語,畫簡筆畫來再現小兔所經過的環境,再讓學生指着圖畫説説小兔從哪裏怎麼來到蘑菇地裏?原本枯燥的文字內容變成了直觀、鮮活的路線圖。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思維踴躍地想上黑板畫畫小兔的走路示意圖,巧妙地幫助學生區別了“繞過和穿過” 而且兒歌的內容也能馬上背出來了。真是一件一舉兩得的事。

這時,我為了讓學生做到活學活用,出示“小朋友上學”的畫面,編一首的兒歌。因為學生理解了“繞過”、“穿過”的意思,而且有實際的生活經驗,學生的思維一下子集中起來,思維非常活躍,一個個搶着發言。有的説:我來跑步,穿過馬路,繞過操場,走進教室。還有的説:我來上學,繞過菜場,穿過馬路,來到學校。為了對這些生成的資源進行進一步的利用,我把一些編得好的兒歌寫在黑板上,並進行了及時的表揚,讓小朋友們一起讀,小朋友們看着自己的兒歌被老師表揚,而且讓大家學習,讀起來也特別認真,識字的面也就進行了進一步的拓寬。

第二篇:如何教學兒歌

如何教學兒歌

張亮

兒歌是兒童非常喜歡的一種文學題材,在日常生活中,到處可以聽到朗朗上口的兒歌,它不僅可培養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使孩子從中獲得知識,得到教育,而且通過兒歌仿編,還可以促進孩子的思維想象能力

一、選材的適宜性

在進行兒歌仿編時,選材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選擇一些貼近孩子生活的,易於他們接受的,且又充滿情趣的兒歌讓孩子學習。如:兒歌《餅乾圓圓》:餅乾圓圓像個太陽,啊嗚一口,變成小船,啊嗚一口,小船沒了。充滿趣味。又如:小寶寶,甜嘴巴,喊爸爸,喊媽媽,爸爸媽媽笑哈哈。貼近幼兒生活,易於他們接受,幼兒非常喜歡,又適合孩子進行仿編。

二、方法的多樣性

1、觀察想象法

在讓孩子學習兒歌《餅乾圓圓》時,首先,讓孩子拿一塊圓餅乾,讓他們説説這塊圓餅乾是什麼形狀的,像什麼?孩子的觀察,教師的言發引導,孩子想出了很多,有的説像太陽,有的説像輪船,像方向盤,還有的説像瓶蓋等等。然後,請小朋友啊嗚咬一口,再看看現在餅乾像什麼。有了前面的經驗孩子們積極思維,又説出了很多:有像月亮的,有像香蕉的、小船的、眉毛的等等。接着,我又説:“我們把剛才寶寶吃餅乾的事情編成好聽的兒歌。”通過教師的示範朗誦,孩子的學念,使孩子很快學會了原來的兒歌。最後,老師又引導幼兒編出新兒歌,讓幼兒把剛才想出來的內容編進兒歌,通過老師的指導,變成了好多首有趣的新兒歌。如:餅乾圓圓,像個輪胎,啊嗚一口,變成香蕉,啊嗚一口,香蕉沒了;餅乾圓圓,像個瓶蓋,啊嗚一口,變成眉毛,啊嗚一口,眉毛沒了等等。

2、遊戲學習法

遊戲是幼兒非常喜歡的活動,在遊戲中不僅使孩子感到遊戲的快樂,並在遊戲過程中讓孩子感受到學兒歌、編兒歌的樂趣。如:學習兒歌《小樹葉》時,我手拿大把樹葉,站在高處,把樹葉灑向孩子,讓孩子在和樹葉遊戲的過程中觀察樹葉落在了身體的什麼地方,然後又讓孩子拿着樹葉自主遊戲,感受樹葉飄落的情景。在遊戲中自然引發兒歌:“小樹葉,飄呀飄,飄在我的頭頂上;小樹葉,飄呀飄,飄在我的肩膀上。??”孩子們接着編出了好多好多的兒歌,變成了一首編不完的兒歌。於是,我又把孩子分成4人一組進行分組表演,這樣又變成了好多首不同的“小樹葉”兒歌。孩子們在快樂的遊戲中,體驗成功的樂趣。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用兒歌來薰陶孩子,給孩子創設寬鬆的兒歌活動氛圍,給孩子想象的空間,聆聽每個孩子的心聲,支持每個孩子的行為,激發孩子學習、仿編兒歌的興趣和積極性。

第三篇:教學兒歌

教學兒歌:羊,羊,小山羊,年紀不大鬍子長。鹿,鹿,梅花鹿,頭上長着兩棵樹。象,象,大白象,鼻子像個擀麪杖。駝,駝,大駱駝,背背彎彎山兩座。

這首童謠節奏相似,韻腳富於變化,在反覆的吟唱中,孩子們不僅知道了動物的外形特點,更能體會誦讀的快樂。在學生學習兒歌后,他們激情澎湃,好想表現自己對童謠的感受,我就讓孩子們創編兒歌,雖然有些幼稚,但充滿童真,充滿愛。在快樂的誦讀中我讓孩子們模仿着説出其他動物的特徵,沒想到孩子們創編的童謠的積極性十分高,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們創編的童謠句句押韻。比如:有個孩子張航説:小魚小魚快快過來,我想聽聽你的話兒,我想帶你見媽媽,你給媽媽當娃娃。雖然不是很押韻,但充滿智慧。這時,老師發現孩子的思維沒有發散,就説:我還想聽聽大樹、蜻蜓、飛機,哦,好多好多都想聽,看誰編的又多又好,來,比比咋樣?學生在老師的激勵下,爭先恐後地説:小小貓咪喵喵喵,走起貓步搖擺擺,逮到耗子好神氣,咪咪是我的還娃娃。

這樣,兒歌教學水到渠成,學生對兒歌充滿興趣。尤其引入了吟誦,學生很好奇,就不停的學老師,下課了,還看見孩子們在搖頭晃腦的吟誦。如果再開展兒歌吟誦比賽,讓課堂教學延伸,學生的閲讀能力、理解能力會得到更大的提高。所以,在兒歌教學中,要從興趣入手,這樣就形成了我對兒歌興趣教學方法的基本模式:故事引入,引發興趣——自由誦讀,激發興趣——吟誦兒歌,增添興趣——創編兒歌,提高興趣。我相信,只要我們語文教師把吟誦帶入課堂,在學習古詩時,採用吟誦的方法,讓學生了解,傳承,因為這是我們中華民族有着三千年歷史的誦的方法。

第四篇:兒歌布娃娃教學反思

兒歌《布娃娃》的教學反思2014.11徐勉

兒歌布娃娃課上了之後,經其他老師的點評和自我感覺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 分兩個方面來講,一是環節上,二是細節上。

環節上:

1、根據設計的教案上,開始兒歌之前,要先和布娃娃打招呼,問好,這個環節我上課時跳過了,沒有按教案上的來完成。

2、最後布娃娃睡着後,要輕輕的和布娃娃説再見,然後再送走布娃娃,這個環節也漏掉了。

3、布娃娃我來親親,和你做個好朋友,應該是兩個部分的,我上課是合為一個部分了,這樣太長,不易於幼兒更好的掌握,學習應該是循序漸進的。

4、匆匆的結束了,沒有進行引申,應該進行昇華一下,這樣效果更好,更易於幼兒學會兒歌和應用到生活當中,更好地豐富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細節上:

1、 提問時,我請了一位小朋友起來回答,小朋友家裏有什麼玩具時,小朋友回答出來幾種,我看小朋友還在思考的樣子,就多給他一點時間思考,回答出來幾個就好了,有時候不能把時間浪費了,因為上課時間是有規定的,要合理利用時間。

2、 發放布娃娃時,有位小朋友不要這個布娃娃,我就説這個很漂亮,為什麼不要啊,給了另外一位小朋友,她可能看我把別人不要的給她,心理不高興了影響到她的情緒了,我沒有及時的發現,給她時她也是接受的,什麼話也沒有説,我以為她是喜歡的,後來叫大家起立一起唱歌給布娃娃聽時,她不願意站起來,我本來想去引導她起來的,看看家長要來接小朋友了,時間也差不多了,就放棄了這個想法,最後沒有處理好,每一堂每一個小朋友都是你教學的對象,要把課上好,就得顧慮到每一個小朋友,這是我的疏忽大意之處,其實應該讓每個小朋友自己小手伸到袋子裏摸出一個布娃娃,摸出來似乎什麼就是什麼,那樣這種情況就不會發生,這是我起先沒想到。記得張藝謀拍過一部電影《一個也不能少》,我現在覺得我們的教育應該發揮這樣的精神,老師們得多花一些心思。

總之通過這次的課收穫挺大的,以後上課要更用心,要更細心,那樣才會進步!

第五篇:兒歌識字教學總結

兒歌識字教學總結

成都高新區新光國小王超

本學期,我擔任一年級選修課兒歌識字的教學任務。國小識字教學在整個國小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搞好識字教學,就能夠有利於推動整個國小語文教學,有利於提高兒童的能力和素質。為了讓孩子們能從這門課中學到知識,我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豐富知識面,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兒歌識字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識字是國小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現在的一年級國小生也見多識廣,雖然他們認識的漢字還不多,但一年級的孩子想象力特別豐富,已經接觸學習到很多朗朗上口的兒歌,記憶力特別好。兒歌識字教學法是在課堂識字教學中運用的眾多教學法的一種,它以琅琅上口、喜聞樂見的兒歌為識字載體進行識字,旨在尋求一種科學的識字方法,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常用漢字,提前進入閲讀。以下是我對這學期兒歌識字選修課工作的一個總結:

兒歌識字是按照“基本字”、“常用字”、“次常用字”的順序進行教學的。在學習基本字之前,先要學習漢字的筆畫名稱。為了提高效率,我們仍然可以用兒歌的形式來學習筆畫名稱,讓學生在愉快的誦讀中掌握它。如:豎橫鈎,豎提豎折,豎彎鈎。掌握筆畫的名稱後,接下來就進入識字教學階段。

在識字教學中,我們堅持“整體認讀”的原則。兒歌識字採取整體認讀的方法,引導兒童在念背兒歌中學句學詞,在學句學詞中自由認字。例如對於楊樹、柏樹、松樹等八種樹的歸類學習中,我們可以編寫這樣一首兒歌:楊樹高,榕樹壯,梧桐樹葉像手掌。楓樹秋天葉兒紅,松柏四季披綠裝。木棉喜暖在南

方,樺樹耐寒守邊疆。在這個歸類識字中,我們不是先教“楊”,後教“榕”,再教“梧桐”;也不是先教“楓”,後教“鬆”,或先教“柏”,後教“樺”,而是在兒童熟記這首兒歌的基礎上,整體接受整首歌詞,整體識讀“楊樹”、“榕樹”、“梧桐樹”等詞語,由這些表示樹木名稱的詞帶出生字“楊”、“柏”、“鬆”等,這些字都具有形旁表義的特點,且右半部分多數能起表音作用。通過對生字音、形、義的分析,使學生建立字的音、形、義之間的聯繫,初步瞭解漢字本身的特點及構字規律。我們通過漢語拼音來有節奏地朗讀每篇兒歌,在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後,練習熟練朗讀和背誦。然後,再認讀單個的漢字。最後,我們辨析同音字、形近字。

平日教學中注意抓住字的特點編一些通俗易懂的兒歌,也是兒歌識字的基本方法之一,如教學“碧”字,編成“王老頭,白老頭,同坐一塊大石頭;如教“壞”字,編 成“地裏不長草,壞了”;如教“法、丟”時,我們先複習“去”字,再以舊字帶新字,編成一句兒歌:“去”字頭上戴斜帽,丟、丟、丟;“去”字旁邊冒水泡,法、法、法。如此一編,易學易記,妙趣橫生。

兒歌識字的新授課可以採取下列模式:想——聽——看——念——背——練。通過“想”,設“憤”和“悱”的氛圍,發展兒童思維,激發兒童興趣。在此基礎上聽錄音,聽教師演唱,看整首兒歌及重點詞語,先念後背,然後通過説、唱等形式鞏固練習。

兒歌識字是識字教學中行之有效的輔助手段,但並不是唯一手段。只有從學生實際和漢字本身的特點出發,開發識字資源,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合作學習中發展思維能力和創造潛能,才能真正達到提高識字效率和發展學生語言的雙重目的。

推薦更多精彩範文:

兒歌教學方案

兒歌特色教學總結

小班兒歌教學經驗

《兒歌和童話故事》教學反思

兒歌《鄉下孩子》教學反思

Tags:兒歌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