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魅力華中之教與學

欄目: 教學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7.03K

認識華中

魅力華中之教與學

華圩中學是淮上區規模最小的初級中學,學校前身是懷遠縣華圩聯中,1983年遷入現址,到2004年,蚌埠市區劃調整,併入淮上區,同時更名為安徽省蚌埠市華圩中學。學校坐落於梅橋鎮,南面距蚌埠第十八中學6 km,北面距梅橋中學3.5km,學生主要來源於振興國小和苗台國小。由於所處位置比較尷尬,

多年來發展一直受限,直到現在,學校也是在奮力自保中艱難前行。學校整體辦學條件較為簡陋。師資力量也十分薄弱。

從2014年9月我服從教體局安排,來到華中,轉眼已三個學年,回顧三年的經歷,説實話,真的感覺很累,但要説有什麼經驗或成果之類的東西向大家展示與交流,談不上。站在這裏內心也感到十分忐忑。覺得與兄弟學校相比,華中需要做的事還很多,需要走的路還很長。今天既然有這樣一個平台,我就根據自己的實踐,談談對學校管理的一點認識吧。

我個人覺得學校管理千頭萬緒,但最根本的管理,還是應該體現在教與學這兩各方面。先來談談“教”。

教在華中

一、 打造一支樂教善教的隊伍。

每位校長都希望自己能有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可事實上,打造這樣一支隊伍又是非常困難的事,尤其在我們這樣教師外流嚴重,學科配備不齊的學校,教師隊伍建設更是面臨諸多難題。

在兩年多的管理實踐中,我不斷摸索出了一個,最大限度利用有限師資力量的法則:投其所好;避其所諱;聽其所想。

“投其所好”顧名思義,就是根據每個人的喜好,來安排他的崗位。舉個例子:我校一直缺少地理教師,原先兩位兼職教師一個是美術專業,一個是數學專業,儘管非常投入也很用心鑽研,可是每次考試平均分沒有突破過40分。2015年地理學科被納入會考,以這樣的成績參加會考真是無法想象。一天在語文辦公室,無意間又提到地理要會考,無地理老師的事,這時一位教語文的陳雪梅老師,半開玩笑的説:校長,你如果你給我減掉一個班的語文,我願意帶一個年級地理。她説的時候可能是開玩笑的,但我可當了真,隨即找教務主任瞭解情況,得知這個老師的確喜歡地理,據説上中學還是地理課代表,而且我在她的辦公桌上,確實看到放着一個地球儀,於是我果斷做出決定,就按她説的,減去一個班語文,七年級地理交個她,語文一個班沒有人接怎麼辦?我自己來上!一個學期下來,地理三個班成績由平均34;37;38躍升至57;61;64分。而且所帶班的語文成績也位列年級第一。真令我喜出望外,我想這便是投其所好,才能產生的良好效果吧。

“避其所諱”每個人工作生涯都難得一帆風順,有些事可能還會影響十分深遠。我校有一位叫趙連超的老師,他平時表現孤僻,“少言語,肯較真”既不違反校規也沒有工作熱情。剛接觸他時,得知他儘管已四十歲,也有二十年教齡,卻從未擔任過班主任,我覺得很奇怪。後經過了解得知,他剛參加工作,是在懷遠農村一所中學,因為那時學校可以補課,班主任可以支配補課費,當時的校長不能做到知人善用,班主任沒有他的份。而後來呢,嚴禁補課了,又動員他幹班主任,他很是反感,堅決不做。於是便受到冷落,性格也變得孤僻起來,還落得個“倔脾氣,認死理”的並不好聽的名聲。針對這樣一個教師,我想,作為一個學校管理者,應該給與他足夠的關注,促其轉變。我相信如果給他足夠的信任與鼓勵,他應該會願意去實現更大的人生價值。2015年秋季開學,正好缺班主任,於是我在行政會上説出了讓他幹一個九年級班主任的想法,話語一出滿座皆驚,“他不行,亂彈琴,會毀了這一屆……”反對聲音即刻響起,但最終我的“固執”讓班子成員以“保留意見”的方式,同意讓他試一個月。決定一出,他本人也大感意外,全校老師更是一片唏噓。這個時候,我堅定地給予他支持與信任,幫他鼓起勇氣。最終他給我提出一個條件:如果幹好了,你不要跟我談錢或獎勵什麼的,心中有數就行;我幹差了你也不要怪我,要罰可以按制度執行,但不要大會小會點名。聽他這麼説我當時心理是很欣喜又不是滋味。隨後,我對他給予了大力支持。在平行的三個班中,選擇了一個學生相對守紀的班級,交給他;同時,在同年級的班主任安排上,我安排了一個副校長和一個年級組長,並給他們一個幫扶趙老師的任務,要做到有忙必幫,有求必應。

一個月很快過去了,他具體怎麼開展工作我不想贅述,起初的一片唏噓變成了一致驚歎,就説明了全部,更有老師稱這個班主任的啟用是神來之筆。最終在2016年會考中,他以令人歎服的成績回報了學校,體現了價值。三個平行班中,他的班各科均分都是第一;二中錄取六人他班佔5個;學校前十名他班佔9人。如此成績不可謂不驚人!連副校長和年級組長都不得不歎服。但是我信守承諾,大會小會沒有過多提及此事,這樣反而得到了他的信任,2016年下半年,他繼續擔任了九年級的班主任,而且乾的依舊突出。

這個案例讓我感受深刻之處在於;第一、“避其所諱,用其所長”是用人的第一步;第二、對某人由來已久的判斷,可能是錯誤的;第三、管理者有時候會改變一個人的一生。

“聽其所想”作為學校的管理者,我認為應該多聽老師們的聲音,所謂:民慮之於心而宣之於口。基於這種考慮,我們從2016年開始,創辦了“華中大講堂”。就是利用每週三集中學習時間,搭建一個交流平台,讓教師們有機會暢所欲言,談教育教學,談意見建議,談教研成果。。。。。。每一期有兩位教師主講,大家參與交流,共同成長。為了調動教師積極性,我們也採取了一些激勵措施,就是每個人交流的文字材料,作為年度論文評選材料,進行評獎;現場交流的視頻材料,由教務處負責刻錄在光盤,教師如果調出或退休,光盤作為一個紀念品送給老師。

這個平台的搭建,一方面促進了教師靜下心來反思習慣的養成,另一方面也從某種意義上,把提升教師素養的口號落到了實處,同時教師通過參與活動的鍛鍊,交流與表達的能力顯著提升,在華中的存在感與歸屬感也逐漸增強。

二、 探索一個提高效率的方法。

關於提高教學效率的方法研究,近些年來可謂如火如荼,上至名家大咖下至普通教師,都在不斷的探究,有從教師層面、學生層面,也有從教材的改革、教法的轉變的等等,研究的成果也層出不窮。我校也在不斷的借鑑與運用一些成果,希望能大幅度提升教學效率,但最終收效甚微。靜下心來認真思考後發現,我校的教學效率低下問題,主要出在課堂,而課堂的問題,又主要出在了‘教’與‘學’活動的脱節上。學生學習習慣差,上課注意力分散,參與度極低;老師關注度不夠,只專注於自我,得過且過。針對這種狀況,我想,現階段必須把改變學生的課堂行為習慣,作為提高課堂效率的第一要務,於是“第二教師進課堂”措施應運而生,就是藉助班主任、校乾和無課教師的力量,讓他們走進課堂,關注學生的行為習慣,幫助授課教師解決教學脱節的問題。一年多來,經過全體參與教師的努力,學生整體行為習慣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課堂逐步變得有序而規範,教學效率自然有了顯著提高。

三、 推行一項因材施教的實踐。

關於因材施教,古今中外的許多教育家,有過不少的論述,2500年前,孔子提出了這一教育觀點,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也認為“只有受過一種合適的教育之後,人才能成為一個人。”我國2010年7月發佈的中長期教改規劃綱要,也提出了“關注學生不同特點和個性差異,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優勢潛能。”的要求。正是以這些理論為依據,我校從2015年開始,在做了充分的調研與分析之後,謹慎的推行了“分層教學”實踐。由於擔心這一舉措會自覺不自覺的引起“重點班”“特色班”的嫌疑,可能與規範辦學的要求發生衝突,所以只在九年級試行。具體實施的步驟、分層內容、評價體系等等,在此不多講。只想彙報一下我們分層的形式與效果。形式:我們採用的是2A+B的編班形式,A班任務是知識普及+能力提升;B班任務是基礎積累+特長髮展。這裏要説明的是B班的特長髮展,我們根據學校發展實際,確立了足球、舞蹈、田徑、書法、誦讀五項可選擇的內容,每個同學至少選2項。特長課也是分組進行指導。特長髮展成果:2015年蚌埠市校園足球聯賽第八名;2016年全區運動會團體第五;

2017年經典誦讀比賽全區一等獎;文藝演出全區二等獎。教育教學成果的體現,請看幾個統計表:

表一:近三年會考語數外平均分對照表

年份

語文

數學

英語

備註

2014

92.31

63.37

62.55

未分層

2015

94.33

65.89

69.73

分層

2016

98.42

72.12

72.67

分層

表二:近三年會考前三十名學生語數外平均分對照表

年份

語文

數學

英語

備註

2014

116.00

112.23

102.33

未分層

2015

117.93

112.10

116.72

分層

2016

121.47

113.00

123.27

分層

表三:近三年會考後十名學生語數外平均分對照表

年份

語文

數學

英語

備註

2014

55.20

18.97

29.68

未分層

2015

60.70

19.53

32.58

分層

2016

70.23

31.07

33.82

分層

很清楚的看到,實施分層教學之後,不論從整體平均分上,還是從前後三十名學生學科平均分上,均有較大幅度提升,撇開試卷難易差別,還是明顯的看出,分層教學不但沒有影響學科成績,反而大大促進了學科成績得提高。下一步我們打算進一步明確目標,細化責任,將分層教學的實踐一步步推向深入。

學在華中

陶行知曾説過“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我個人理解,這裏先生強調了學的廣泛性,更強調了“做真人”才是我們育人的最高目標。看似簡簡單單的一句話,作為治校名言不是難事,可是如何實現這個“學做真人”的目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指引學生“學做真人”的道路上,我主要談我校三個方面的做法。

一、 確立“學”的目標

以“追求真、弘揚善、創造美”的理念為指導,我們根據國中三年學生不同的年齡和心理特徵,認真探索走向“真人”的育人工作途徑,七年級,着眼於認識自我,教育他們邁好“求真”的第一步。通過學校德育活動課程的開發,開展專題性的班會課,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八年級,把握自我,走好“揚善”的第二步。通過開展親情教育、理想教育、青春期教育,引導學生善於交流,勤於溝通,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九年級,超越自我,邁出“創美”的第三步。通過理想教育、勵志活動,引導學生積極進取,頑強拼搏,用毅力與信心去創造美好的未來。

二、創設“學”的情境

1、校園文化佈置,體現育人功能。

2、班級文化佈置,體現個性班風。

三、拓展“學”的內容

1、每月一主題活動,熱愛生活

2、傳統節日活動,民族自豪

3、大課間活動,強身健體

4、校園足球活動,競爭意識

5、文體社團活動,個性發展

總之,在指引學生“學做真人”的道路上,我們儘可能制定最科學的目標,創設最優良的情境,拓展最廣泛的渠道,期待每個學生都能在“學”的道路上,健康前行,無限接近最真的自己。

Tags:教與學 華中